标准解读

《GA/T 485-2004 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的一项推荐性公共安全行业标准,旨在规范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确保此类设备在测量各类车辆制动性能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概览: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适用于对各类机动车辆制动性能进行现场快速检测的便携式仪器。

  2.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与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相关的专业术语及其定义,帮助使用者准确理解标准内容。

  3. 技术要求

    • 性能指标:规定了测试仪应具备的测量精度、重复性、稳定性等技术性能指标,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 环境适应性:要求测试仪能在一定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下正常工作,满足户外使用条件。
    • 安全要求:包括电气安全、操作安全等方面的规定,确保使用过程中的人员及车辆安全。
  4. 试验方法:详细描述了如何对测试仪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验证和测试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包括校准方法、性能验证试验等。

  5. 检验规则:规定了产品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的项目、方法和合格判定准则,确保每台出厂的测试仪都符合标准要求。

  6.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对测试仪的标识信息、外包装要求、运输过程中的保护措施以及适宜的贮存条件进行了规定,以防止在非使用状态下因外界因素影响其性能。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2004-04-12 颁布
  • 2004-10-01 实施
©正版授权
GA-T485-2004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pdf_第1页
GA-T485-2004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pdf_第2页
GA-T485-2004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pdf_第3页
GA-T485-2004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pdf_第4页
GA-T485-2004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A-T485-2004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G A / T 4 8 5 -2 0 0 4前言本标准由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上海西派埃自 动化仪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龚标、 伦耀森、 秦煌麟、 蒋宇晨、 秦东炜、 丁正林、 张军G A / T 4 8 5 -2 0 0 4引言 国家标准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 G B 7 2 5 8 -1 9 9 7 ) 要求机动车的行车制动能保证机动车在各种车速、 载荷及上、 下坡情况下, 驾驶员能有效控制车辆, 使其能安全、 迅速、 有效地减速和停车, 还要求避免车辆发生跑偏或甩尾掉头等现象, 制动性能是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路试检验制动性能最能真实反映机动车在路上行驶时的制动情况。 按G B 7 2 5 8 -1 9 9 7 规定: 当车辆经台架检验后对其制动性能有质疑时, 可用标准中规定的路试检验进行复检, 并以满载路试的检验结果为准。另外, 部分难于上检测线进行制动检验的机动车( 如双后桥驱动的车辆、 全时四轮驱动的轿车等) 以及道路交通事故肇事车辆的现场检验等都需采用路试。 目 前的路试检验设备有第五轮仪、 非接触式速度仪和减速度仪三种。 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属于高精度的减速度类仪器, 具有携带方便、 安装快捷、 操作简单的特点, 能准确分析车辆的制动性能, 适合于机动车检测站的快速、 批量检测, 并适合道路交通事故肇事车辆的现场检验。 为规范该类仪器的生产及检测, 特制定本标准。G A / T 4 8 5 -2 0 0 4便 携 式 制 动 性 能 测 试 仪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的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 包装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 以下简称仪器) 的生产及检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2 4 2 3 . 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 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 A: 低温( i d t I E C 6 0 0 6 8 - 2 - 1 :1 9 9 0 ) G B / T 2 4 2 3 . 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 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 B : 高温( i d t I E C 6 0 0 6 8 - 2 - 2 :1 9 7 4 ) G B / T 2 4 2 3 . 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C a : 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e q v I E C 6 8 - 2 - 3 : 1 9 8 4 ) G B 7 2 5 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 B / T 1 7 6 2 6 . 3 -1 9 9 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干扰度试验( id t I E C6 1 0 0 0 - 4 - 3 : 1 9 9 5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 1 便揽式制动性能测试仪 t h e p o r t a b l e b r a k i n g p e r f o r m a n c e t e s t e r f o r v e h i c l e s 通过记录车辆制动过程中由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的加速度值的时间历程, 计算出速度、 距离后, 可计算得到符合G B 7 2 5 8 要求的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 MF D D ) 和制动协调时间, 用于判别机动车的制动性能, 并可现场打印和进行数据通信的仪器。该类仪器也可进行加速性能、 瞬时加速度值、 加速度峰值、坡度值和附着系数等测试。3 . 2 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F D D 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 MF D D ) 按公式( 1 ) 计算:M FDDV h 一V e2 5 . 9 2 ( S , 一S O( m/ s 2 ) (1)式中:V Q 车辆制动初速度, 单位为千米每小时( k m / h ) ;V b -0 . 8 V 。 车辆的速度, 单位为千米每小时( k m / h ) ;V , -0 . 1 V o 车辆的速度, 单位为千米每小时( k m / h ) ;S b 在速度V p 和V b 之间车辆驶过的距离, 单位为米( m) ;S e 在速度 V o 和V e 之间车辆驶过的距离, 单位为米( m ) ,GA / T 4 8 5 -2 0 0 43 . 3制动协调时间b r a k e c o o r d i n a t e d t i me 是指在急踩制动时, 从踏板开始动作至车辆减速度达到 G B 7 2 5 8 规定的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值的7 5 %时所需的时间。4 要求4 . 1 一般要求4 . 1 . 1 组成 仪器为便携式, 由加速度传感器、 主机、 制动踏板触点开关及微型打印机等组成。全套仪器总质量应不超过 1 0 k g ,4 . 1 . 2 外观4 . 1 . 2 . 1 仪器各部件外表面应光洁、 平整, 不应有凹痕、 划伤、 裂缝、 变形等缺陷; 主机显示应清晰、 完整, 不得有文字和符号缺损现象。4 . 1 . 2 . 2 仪器上使用的文字、 图形、 标志应清晰、 规范、 耐久。显示屏、 打印输出、 操作说明、 铭牌、 标志中的文字应使用中文, 根据需要也可以附有其他文字。4 . 1 . 2 . 3 铭牌应标明制造商名称、 商标、 产品名称、 型号规格、 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及编号、 生产日期及出厂编号等。4 . 2 基本功能4 . 2 . 1 加速度值测量范围 加速度值测量范围 为一 1 9 . 6 2 m / s 2 -1 9 . 6 2 m / s .4 . 2 . 2 显示分辨力 加速度: 0 . 0 1 M / , 2 ; 速度: 0 . 1 k m / h ; 时间: 0 . 0 1 s ; 距离: 0 . 1 m,4 . 2 . 3 仪器供电方式 主机及打印机应自 带电源, 主机可连续使用时间应不少于5 h .4 . 2 . 4 显示方式 液晶点阵中文显示。42 . 5 测试状态预设置及结果判定功能 仪器应能对日 期、 时间、 车牌号、 车辆类型、 满载或空载状态进行预设置, 并能按 G B 7 2 5 8 中规定的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 MF D D ) , 汽车或汽车列车制动协调时间进行合格性判定。4 . 2 . 6 测试数据存储、 打印、 通信功能 仪器应能对测试数据进行存储、 打印, 并可通过通讯接口与计算机通信; 可存储数据不少于5 0 组。 测试结果打印内容应包括: 车牌号、 车辆类型、 日期、 时间、 MF D D( 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 、 制动协调时间、 制动初速度、 制动距离、 合格性判定等。4 . 3 数据保持 断电后, 主机内置时钟( 日 期、 时间) 应正常运行, 各组测试数据不丢失或改变。4 . 4 仪器准确度要求4 . 4 . 1 基本误差限 一4 . 9 1 m / s 2 -4 . 9 1 m / s 2 时: 士0 . 1 m / s ; 其他量程时: 士2 . 。 %。4 . 4 . 2 示值重复性误差 不超过基本误差限绝对值的 1 / 2 ,4 . 4 . 3 鉴别力闭 不超过0 . 0 5 m/s, 0 2GA / T 4 8 5 -2 0 0 44 . 4 . 4 零位漂移 不 超过士 。 . 0 5 m / s .45 电源电压适应性 当电源电压在标称电压值士 琵 环范围内变化时, 仪器示值变化应不超过基本误差限绝对值的 1 / 2 .4 . 6 耐温度变化影响 当环境温度在O C - 4 0 范围内变化时, 温度平均每改变 1 0 C, 仪器示值变化应不超过基本误差限绝对值的 1 / 2 .4 . 7 电池欠压指示 当电池电压降至标称值的9 0 %以下时, 仪器应出现欠压指示。4 . 8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等级为一级, 试验中及试验后仪器主机和传感器不应出现电气故障, 数据显示、 记录功能应正常, 贮存的数据不应丢失或发生变化。4 . 9 抗汽车点火干扰 按 5 . 1 4 对仪器进行抗汽车点火干扰测试。试验中及试验后, 仪器的显示功能、 记录功能、 打印功能应正常。4 . 1 0 气候环境适应性 仪器放置在携带提箱内, 在承受高温、 低温、 湿热等各项气候环境试验后, 外观和基本误差限应分别符合 4 . 1 . 2 . 1 和4 . 4 . 1 的要求。4 . 1 1 运输环境适应性 仪器在运输包装条件下, 试样进行定频振动试验, 试验后, 各部分零件不得有松动和损坏现象, 外观和基本误差限应分别符合4 . 1 . 2 . 1 和4 . 4 . 1 的要求。5 试验方法5 . 1 试验条件5 . 1 . 1 试验环境条件5 . 1 . 1 . 1 参比试验大气条件 仪器的参比性能应在下述条件下试验: 温度: 2 0 士2 0C; 相对湿度: 6 0 % - 7 0 % ; 大气压力: 8 6 k P a - 1 0 6 k P a .5 . 1 . 1 . 2 一般试验大气条件 无需在参比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的试验, 宜采用下述大气条件: 温度: 1 5 0C -3 5 0 C; 相对湿度: 4 5 %一7 5 %; 大气压力: 8 6 k P a -1 0 6 k P a . 每项试验期间, 允许的温度变化为不大于 1 0C / 1 0 m i n .5 . 1 . 2 试验电源条件 试验电源电压的允差不得超过其标称值的士1 0 0 , 试验电源电压的纹波不得超过其标称值的士。 . 2 %.5 . 2 试验设备5 . 2 . 1 测试范围及准确度要求 静态加速度测试装置( 应用重力加速度的绝对标定法) : 测试范围: -9 . 8 1 m / x 2 - 9 . 8 1 m / s 离心式加速度测试装置( 应用离心加速度的标定法) : 测试范围: 一1 9 . 6 2 m / ,; -1 9 . 6 2 m / s GA / T 4 8 5 -2 0 0 4 测试装置的总不确定度应不大于被检仪器基本误差限的 1 / 3 ,5 . 2 . 2 预热和预调 试验设备的预热时间应按制造厂的使用说明书有关规定, 并在相应的试验大气条件下使之稳定, 预调应在预热时间内进行, 在每项试验过程中不得进行调整。5 . 3 一般要求检查 对仪器的组成、 外观、 文字、 图形、 标志及铭牌进行人工目测检查, 应符合 4 . 1 . 2 要求; 用蘸有汽油( 不低于 9 0 号) 的干净棉布连续擦拭文字、 图形、 标志、 铭牌表面 1 5 s , 试验后仍应符合4 . 1 . 2 要求。54 基本功能检查 按使用说明书操作仪器, 对其功能逐项进行检查, 其基本功能应符合4 . 2 的规定。5 . 5 数据保持检查 仪器接通电源, 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进行模拟制动性能和加速性能测试并将结果存储记录。断电2h 后, 对原贮存数据进行检查, 应符合 4 . 3 的要求。56 基本误差限测试 基本误差的试验应在参比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 但对于非仲裁试验, 在能正确判别仪器基本误差的前提下, 本试验允许在一般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5 . 6 . 1 静态加速度测试法 将加速度传感器敏感轴平面放在已调好的水平面上, 接通电源, 进行基本误差限测试, 此时制动仪的理论加速度示值应为。0 0 m / s 2 , 改变加速度传感器敏感轴平面与水平面夹角, 使夹角分别为 3 0 0 ,4 5 0 , 6 0 0 , 9 0 0 , -3 0 0 , -4 5 0 , -6 0 0 , - 9 0 0 , 分别读取仪器对应的八个加速度示值, 重复测试三次, 取各点示值的 算术平均值作为。 , 对应的理论示值。 。 为: 4 . 9 1 m / s , 6 . 9 4 m / s , 8 . 5 0 m / s , , 9 . 8 1 m / s 2 ,- 4 . 9 1 m / s 2 , -6 . 9 4 m/s,-8.50 m / s 2 , -9 . 8 1 m 厦。 按公式( 2 ) 计算各试验点的基本误差( “ ) : A a=( a 一a b ) / a y X 1 0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式中: “ 一 仪器在试验点上的示值; a l, 仪器在试验点上的理论示值。 各试验点的基本误差限应符合4 . 4 . 1 的要求。5 . 6 . 2 离心加速度测试法 将加速度传感器敏感轴平面放在旋转臂的水平面上, 敏感轴方向分别指向或背向旋转中心, 启动离心式加速度测试装置, 在 1 8 , 1 . 2 5 g , 1 . 5 g , 1 , 7 5 g , 2 g 、 一1 g 、 一1 . 2 5 g 、 一1 . 5 g 、 一1 . 7 5 g 、 一2 g 测试点上, 分别读取仪器对应的十个加速度示值, 重复测试三次, 取各点示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a , 对应的理论示值 a 。为: 9 . 8 1 m / s , 1 2 . 2 6 m / s 2 , 1 4 . 7 2 m / s , 1 7 . 1 7 m / s , 1 9 . 6 2 m / s 、 一9 . 8 1 m / s , ,-1 2 . 2 6 m / s 、 - 1 4 , 7 2 m / s , 、 一1 7 . 1 7 m / s 、 一1 9 . 6 2 m / s 。按公式( 2 ) 计算各试验点的基本误差( A a ) 。各试验点的基本误差限应符合 4 . 4 . 1 的要求。5 . 7 示值重复性误差测试 按 5 . 6 . 1 方法, 在9 0 。 和一9 0 0 测试点分别进行五次测试, 分别计算五次示值的标准差作为对应测试点的示值重复性误差, 应符合 4 . 4 . 2 的要求。5 . 8 鉴别力阅测试 用离心式加速度测试装置, 先设定在 4 . 9 1 m / s 2 , 待仪器示值稳定后, 施加0 . 0 5 m / s “ 的激励量, 仪器示值应有变化5 . 9 零位漂移 将加速度传感器敏感轴平面放在已调好的水平面上, 开机后, 将仪器调整至零位, 观察 1 5 m i n , 并每隔5 m i n 记录一次读数。取最大的偏离零位值为零位漂移值, 应符合 4 . 4 . 4 的要求。5 . 1 0 电源电压适应性测试G A / T 4 8 5 -2 0 0 4 当仪器的电源电压在标称值的+1 5 %和一2 0 %变化时, 分别测量并计算仪器的示值变化, 应符合4 . 5 的要求。5 . 1 1 耐温度变化影响试验 将仪器( 主机和加速度传感器) 放人温度试验箱中, 使加速度传感器敏感轴平面处于水平位置, 开机后, 在加速度测量方式下, 使加速度传感器敏感轴平面处于垂直位置, 待仪器显示稳定后读取该试验点( 理论值为9 . 8 1 m / s ) 的示值。关机后, 按不大于1 0C / m i n ( 不超过 5 m i n 时间的平均值) 的温度变化速率逐渐升( 降) 温至4 0 和。 , 待温度稳定后保温2 h , 分别开机读取仪器的示值, 计算出温度每变化1 0 的示值变化, 应符合 4 . 6 的要求。5 . 1 2 电池欠压指示试验 仪器用直流稳压电源供电, 先将电压调到仪器电源电压的标称值, 接通仪器电源, 然后缓慢降低稳压电源输出电压, 读取仪器开始出现电池需重新充电指示时的电源电压值, 应符合4 . 7 的要求5 . 1 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5 . 1 3 . 1 试验装置要求 试验用设备应符合 G B / T 1 7 6 2 6 . 3 -1 9 9 8 中第 6 章的要求。5 . 1 3 . 2 试验方法 试验按G B / T 1 7 6 2 6 . 3 -1 9 9 8 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试验等级为一级, 试验中及试验后试样应符合4 . 8 的要求。5 . 1 4 汽车点火千扰试验 试验设备要求: a ) 放电电极间距为 1 c m -1 . 5 c m; b ) 放电频率为 1 2 次/ s -2 0 0 次/ s ; c ) 放电电压为1 0 k V -2 0 W . 仪器主机与传感器连接后开机, 使仪器处于工作状态, 开启汽车点火干扰试验设备, 设置在6 0 次/ s的放电频率, 将仪器主机与传感器放置于不受点火干扰的位置。然后连接制动踏板触点开关导线, 分别使制动踏板触点开关和导线置于距放电电极中心 5 c m -1 0 c m处, 以 1 2 次/ s -2 0 0 次/ , 的放电频率扫频, 并进行制动性能测试, 观察仪器工作有无异常, 若有异常, 在异常频率点持续试验 5 m i n ; 若无异常则在 6 0 次/ S 的放电频率上持续试验 1 0 m i n 。试验中检查仪器的功能, 应符合4 . 9 的要求。5 . 1 5 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5 . 巧. 1 耐离温性能 试验装置应符合G B / T 2 4 2 3 . 2 的要求。 将仪器放置在携带提箱内, 放人高温试验箱中, 在 5 0 士2 的温度条件下保持 8h , 试验后, 在一般试验大气条件下恢复放置至少2 4 h , 进行外观检查和基本误差限测试, 试验结果应符合4 . 1 0 的要求。5 . 1 5 . 2 耐低温性能 试验装置应符合G B / T 2 4 2 3 . 1 的要求。 将仪器放置在携带提箱内, 放人低温试验箱中, 在一1 0 士2 的温度条件下保持 8h , 试验后, 在一般试验大气条件下恢复放置至少 2 4 h , 进行外观检查和基本误差限测试, 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4 . 1 0 的要求。5 . 1 5 . 3 抗湿热性能 试验装置应符合G B / T 2 4 2 3 . 3 的要求。 将仪器放置在携带提箱内, 放人湿热试验箱中, 试验箱的温度为 4 0 士2 *C, 相对湿度为9 1 %一9 5 , 并保持 4 8 h , 试验后, 在一般试验大气条件下恢复放置至少 2 4 h , 进行外观检查和基本误差限测试, 试验结果应符合4 . 1 0 的要求。5 . 1 6 运输环境适应性试验GA / T 4 8 5 2 0 0 4 仪器在运输包装条件下进行如下条件的定频振动试验: 频率 3 3 H z 、 加速度 7 0 m / s 、 振动时间上下4h 、 左右 2 h 、 前后 2 h 。试验后, 检查外观和其基本误差限, 应符合4 . 1 1 要求。6 检验规则6 . 1 检验分类 仪器的检验分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6 . 2 型式检验 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进行型式检验: a ) 产品新设计试生产或产品定型鉴定时; b ) 转产或转厂; c ) 停产后复产; d ) 正式生产后, 如结构、 材料、 工艺有较大改变, 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e ) 正常生产时, 产量满5 0 0 台后, 应进行周期性检验; f ) 产品停产一年后, 恢复生产时; 9 )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h )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仪器型式检验项目见表 1 ,型式检验的样品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 3台, 如果有一项试验不符合要求, 允许加倍抽取样品复检, 复检仍不合格, 则判型式检验不合格。 表 1 型式检验及出厂检验项目序号检验项 目要求条款检验方法条款需检项目型式检验出厂检验1组成4 . 1 . 15 . 3JJ2外观4 .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