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pdf_第1页
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pdf_第2页
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ersonnel Develops 人才开发 P.142 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 杨明海 山东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袁洪娟 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面上项目 “山东省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的迭代引进与集聚研究” (ZR2013GM005) ; 山东省社科规 划项目 “山东省高层次产业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4CRCJ08) 。 摘要:基于山东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数据, 通过 梳理和分析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 发现 “政府支持、 人才培养、 人才评价、 人才激励和环境建设” 五 个因素显著影响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 因此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加快培养平台建设、 创新人才评价制度、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加强环境优化建设是加快区域高层次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策略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 人才队伍建设 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科技与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 和竞争力的提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科学技术载体 和先进生产力承担者的科技人才, 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和科 研能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已经成为提高国家和区域核心竞 争力的关键。 近年来, 为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 各地在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的指导下, 采取了一系列以高层次、 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 才队伍建设的政策。 本研究采取实地考察、 座谈交流与问卷调 查相结合的方式, 对山东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 研, 对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 梳理, 发现 “政府支持、 人才培养、 人才评价、 人才激励和环 境建设” 五个因素产生的影响较为显著, 由此从五个方面提出 加快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 加大政府对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力度 政府是科技人才开发和建设的宏观主体, 其支持力度和 态度对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 此为加快我国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 中央和各地 方政府应该从整合区域现有资源、 加大经费投入、 建立健全 科技人才市场、 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为其提供强大 的制度支持和物质保障。 1.整合区域现有资源, 加大经费投入。各地政府应着重整 合本地区现有的科技设施、 数据资源、 信息平台和高层次科技 人才等可利用资源, 扬长补短, 形成优势互补, 促进资源的有 效开发和利用; 同时, 加大对科技投入的规模和力度, 为高层 次科技人才发挥创新优势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另外, 优化 投入结构, 改变科技经费投入产出严重失调的现状, 提高经费 的使用效率, 建立适合科学研究规律的科技经费管理制定和 投入方式。 2.建立健全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市场, 完善市场管理制 度。一方面, 各地政府要致力于建立专业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市场, 完善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双向选择体系, 加速高层次科 技人才在区域内甚至跨区域的合理流动; 另一方面, 各地政 府还要根据高层次科技人才市场的现状, 建立合理的供求导 向机制, 完善市场管理制度, 并加快信息网络的建设, 实现对 人才市场的数据化管理。 3.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各地政府应逐步完善区域社 会保障制度,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使高层次科技人才能够在养 老、 医疗、 生育、 工伤等方面获得全方位的社会保险, 为其科 研工作提供坚实的社会保障。 同时, 各地应不断改革地域、 户 籍管理制度, 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 确保用人单位及其高 层次科技人才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加快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平台建设 当前,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 努力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 列的进程中, 缺乏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已经成为主要障碍之一。 人才培养是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 伍建设的基础性环节, 加快多层次多功能的区域高层次科技 人才培养平台建设, 着力培养创新型高层次科技人才毅然成 为我国各地区科技、 教育和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 1.建立健全区域网络学术交流平台, 拓展科技人才学习 培训的空间。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 到来, 以往常规的学术会议、 期刊学术交流等方式已经无法满 足科研人员对学术交流学习的需要。 而网络学术交流平台恰以 其时效性强、 参与面广、 互动性强、 成本低、 不受时空限制等 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科研单位和科研工作者的青睐。 搭建网络 学术交流学习平台, 一方面能够为跨地区学术交流提供机会, 方便最新学术信息和资源的学习共享。 另一方面可以为科技 人员的培训学习提供更为便捷的方式, 节约培训成本, 提高培 训效率。 2.实施区域创新型企业家培育计划。为了促进科技成 personnel develops 人才开发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143 果的转化, 各地区一方面应积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 体, 鼓励高层次科技人才创办技术型企业, 重点扶持拥有核 心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科技人才; 另一方面, 要完 善对科技人才创业的激励与服务机制, 充分发挥国家给予科 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基金和各种财税优惠政策, 加大对 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创业引导和扶持, 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离岗创业。 3.加强区域科技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能力建设。 各地区应积极组织各类科技单位参加科技管理培训, 提高科 技领域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大力发展专业化、 职业化 的社会科技中介服务队伍, 培养一大批对技术、 法律、 管理和 市场等都精通的复合型科技中介人才; 重视科技成果推广转 化相关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 加快技术转移中心在科研院所 和高等院校中的建设, 提高技术转移和服务推广从业人员的 专业素质和经营能力。 4.创新区域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是人才队伍建设的 基础, 各地市必须开拓思路, 积极构建一个社会各方积极参 与、 人才个体自觉参与、 培养模式灵活的创新型高层次科技人 才培养机制。 以制度形式强制要求或保证高层次科技人才接 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强化用人单位培养人才的意识和 科技人才自我提升意识。 鼓励高层次科技人才借助多种方式 方法参与学习培训, 更新知识, 提高自身素质。 三、 创新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制度 科技人才评价是科技评价中不可分割、 不可或缺的组成 部分, 科学规范的科技人才评价制度, 不仅能够体现国家和 地区对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 更能够激发科技人员的创造性 和积极性, 研发出更具创新性科研成果, 提高科学研发的投入 产出比。 1.创新区域青年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引导科研院所和高 等院校改变原有人才评价机制, 不再将项目级别、 科研经费、 论文数量等与人才评价过度挂钩, 逐步建立起以科研领域和 工作性质为分类, 以创新能力和科研质量为依据的高层次科 技人才评价机制; 其中, 针对基础性研究人才应着重建立以学 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为核心的同行评议机制。 而针对应用性研 究的科技人才则着重建立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核心的评 价机制。 2.改革完善区域职称评聘制度。建立重在业内和社会认 可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 逐步确立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 核心的职称管理制度。 扩大用人单位在高层次科技人才专业 技术评价、 单位职务评定以及岗位聘用中的自主权。 完善科研 院所、 高等院校的岗位管理制度, 逐步实现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和岗位聘用统一。 3.创新区域科技人才评价发现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各 地区的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发现标准。 积极创建以工作职责 为基础, 以学术道德、 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为导向的人才评价 发现机制。 其次要改进高层次科技人才的评价发现方式。 发 展以政府评价、 用人单位评价、 专业机构测评与科技人才自我 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再次要创新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发 现方法。 注意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 国内方法与国外 理论相结合、 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开发适合当前需要 的科技人才评价发现方法, 提高对科技人才评价发现的水平 和质量。 4.探索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多元评价机制。在选择高 层次科技人才评价主体时, 建立完善的制度, 尽可能以精通该 研究领域的专家组成评价团队, 同时引入社会化评价机构对 评价过程进行设计和监督; 逐步完善专项技能鉴定、 社会职业 能力测评、 企业科技人才评价以及院校职业资格认证的方式 方法; 试创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分类分级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 在重大科研项目、 重点学科工程及急难险重工作的实施中发 现人才、 识别人才的机制。 四、 完善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高层次科技人才是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创新和科技事业 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人员的生 活、工作空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科研领域, 他们和众人一样 要面对复杂的外部世界, 要承担各种责任和义务。 因此准确 分析科技人员的现实需要, 制定恰当的激励政策, 最大限度 地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是加快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 队伍建设的重要战略方向。 1.构建多层次的区域激励体系。多层次的激励体系可以 概括为物质需求、 精神需求和发展需求。 物质激励主要体现 为薪酬、 待遇、 福利以及股票期权等, 精神需求主要体现在荣 誉、 奖励、 人际关系、 组织氛围等, 发展激励主要体现在组织 激励、 挑战性工作等。 2.设计全方位的区域激励机制。全方位的激励对象主要包 括高层次人才个体、 团队和组织, 相比针对个体的激励, 全方位 的激励对象系统更有利于协同创新的实现, 对于营造优秀的团 队氛围和组织文化, 培养后备人才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积极推进持续的区域社会化激励基金运作机制。持续 的社会化奖励基金系统是为了改变单一的政府投入的激励政 策, 拓展奖励基金的来源, 扩大激励的范围和力度。 在政府政 策激励的同时, 从科研成果的转化收益、 技术应用的经济收 益、 创新项目收益等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 纳入到本区域或本 Personnel Develops 人才开发 P.144 组织的社会化激励基金中, 形成良性的持续的激励机制。 五、加强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的环境优化建设 科技人才环境建设是科技人才赖以成长、 发展并发挥作 用的主要外部条件。 优化和完善区域科技人才成长环境不仅 是国家和地方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 用好人才的主要手段, 也 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突破口。 1.营造适合区域科技人才成长的软硬环境。一方面, 要建 设良好的科技人才成长硬件环境。 加强科研基础设施、 重点 实验室、 创业创新载体、 技术研究中心和网络信息平台等的建 设和管理。 另一方面, 构建适合科技人才成长的软件环境。 完 善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立法保护工作, 保障科研人员及其 工作成果不受侵害; 不断提高科技人才及其团队的社会地位, 营造一种 “尊重知识、 鼓励创新、 尊重人才、 宽容失败” 的良好 社会氛围和科研氛围。 2.打造健康的区域科研文化和高效的运行机制。首先, 高层次科技人才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科研水平, 还需要具备 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学术道德。 在任何学科领域, 学术道德都 是外界对科研人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也是净化科研环境、 提高学术能力、 创新科研成果的基本保障。 因此各地区必须在 科研单位推行正确的价值导向, 引导科研人员埋头钻研业务, 创造端正的科研风气和健康的人文环境。 其次, 要改变对科研 人员的传统管理方式。 积极结合现代公司管理制度, 探索建立 适合科研单位业务性质和工作特点的高效管理机制, 增加科 研人员在工作中的自主权, 努力为高层次科技人才创造轻松愉 悦的工作环境。 3.完善区域科技评估与转化机制。各地区要推动科技成 果转化、 激励科技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就必须率先建立健全 技术市场机制, 实现对科技评估和转化的过程控制与结果管 理。 对此, 我国近年来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 如已试行的 科学技术评价办法 。 各地区应在坚决贯彻国家有关规定 的基础上, 开发适合自身发展的科技成果评估和转化机制, 真 正做到因地制宜, 激励科技人才的创新积极性, 提高科技人 才的投入产出效率。 六、 结语 位于世界发展前列的国家必为科技强国, 高层次科技人 才队伍建设是 “科技强国” 的必经之路, 也是适应知识经济发 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的质量状况是决定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之一。 从 “政府支持、 人才培养、 人才评价、 人才激励和环境 建设” 五个方面着力, 加快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建 立起一支技术实力硬、 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高层次科技人才 队伍, 不仅能够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 还能为我 国建设创新型国家,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供 重要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小菁,周斌,刘峰.湖南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J.湖南社会科学,2009(5):130-133 2王楠,何彬,秦颖.四川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J.软科 学,2008(3):100-103 3杜丹.上海、 苏州科技人才环境建设对济源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 论坛,2014(10):101-102 4李大玲.高层次科技人才信息整合的必要性及建议J.科技管理 研究,2012(11):148-151 5王瑛.江苏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5(6):48-53+137 6杨月坤,粟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