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地热资源分布概况,2012/11/11,我国地热资源分布-最新研究版,中国地热概述,最近两年,在中国的东北高纬度寒冷的大庆地区和西北干旱的宁夏银川地区开展了地热勘探和开发利用工作,巨大的盆地型地热资源已被证实。在中国的西南边陲地区云南腾冲近代火山地区也开展了以动力开发为主的高温地热勘探工作,为拟建单机10MW以上电站提供资源参数,在首都北京市区钻取到88地热流体,为减轻城市环境污染作出贡献。 目前,地热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国家正在制订2001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规划,“十五”清洁能源科技发展计划。地热开发规模和科学技术将以崭新面貌迎接21世纪。,地热资源是指贮存在地球内部的可再生热能,一般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地热资源是一种十分宝贵的综合性矿产资源 ,其功能多,用途广,不仅是一种洁净的能源资源,可供发电、采暖等利用,而且还是一种可供提取溴、碘、硼砂、钾盐、铵盐等工业原料的热卤水资源和天然肥水资源,同时还是宝贵的医疗热矿水和饮用矿泉水资源以及生活供水水源。 多年实践表明,地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其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均很显著,在发展国民经济中已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有关机构、地矿与石油、煤炭等部门十分重视地热资源的勘查研究和开发利用,每年调拨大量资金,除发展高温地热资源的发电利用外,同时也发展中低温地热资源的直接利用,即以西部的藏南与滇西、华北及东南沿海一带形成的“三大片“地区,作为全国地热勘查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重点地区,并与典型地热田试验性开发利用示范点相结合,取得了重大成果,推动了全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由于地热开发利用效益显著,地热市场不断拓宽,增强了投资商对商业性地热开发的信心,大大加快了全国各地包括我国中西部地区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速度。在地热发电、采暖、温室、养殖、康复医疗、旅游、提取化工原料以及瓶装矿泉水等方面已获得广泛利用。,地热资源,通过地质调查,全国已发现地热异常3200多处,其中进行地热勘查的并已对地热资源进行评价的地热田有50多处。全国已打成地热井2000多眼。 发现高温地热系统255处,经过评估总发电潜力5800MW30a,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的西部。在西藏羊八井地热田ZK4002孔,孔深2006米,已探获329.8的高温地热流体。 发现中低温地热系统2900多处,据调查,总计天然放热量约为1.041014kJ/a,相当于每年360万吨标准煤当量。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诸省区和内陆盆地区,如松辽盆地、华北盆地、江汉盆地、渭河盆地以及众多山间盆地区。这些地区10003000米深的地热井,可获80100的地热水。 中国地热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三种类型:,高温(150)对流型地热资源,这类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腾冲现代火山区及台湾,前二者属地中海地热带中的东延部分,而台湾位居环太平洋地热带中。 中温(90-150)、低温(90)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如广东、福建、海南等省区; 中低温传导型地热资源,地热资源是一种十分宝贵的综合性矿产资源,其功能多,用途广,不仅是一种洁净的能源资源,可供发电、采暖等利用,而且还是一种可供提取溴、碘、硼砂、钾盐、铵盐等工业原料的热卤水资源和天然肥水资源,同时还是宝贵的医疗热矿水和饮用矿泉水资源以及生活供水水源。多年实践表明,地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其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均很显著,在发展国民经济中已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有关机构、地矿与石油、煤炭等部门十分重视地热资源的勘查研究和开发利用,每年调拨大量资金,除发展高温地热资源的发电利用外,同时也发展中低温地热资源的直接利用,即以西部的藏南与滇西、华北及东南沿海一带形成的“三大片“地区,作为全国地热勘查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重点地区,并与典型地热田试验性开发利用示范点相结合,取得了重大成果,推动了全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由于地热开发利用效益显著,地热市场不断拓宽,增强了投资商对商业性地热开发的信心,大大加快了全国各地包括我国中西部地区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速度。在地热发电、采暖、温室、养殖、康复医疗、旅游、提取化工原料以及瓶装矿泉水等方面已获得广泛利用。,地热开发与利用,最近5年,地热能的直接利用发展很快,尤其是地热供热、温泉疗养、游乐等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如在北京小汤山和河北省雄县等地均建立了温泉旅游疗养基地,在南方的湖南汝城县热水镇建立了以种植、养殖和培育良种的综合示范基地。 高温地热发电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在西藏、云南的高温地热分布区,其水能资源也非常丰富,当地热衷于建造1020MW的迳流式小水电站,而对建造地热电站,实施多能互补的认识不够。但是,无论如何当地小水电站都是季节性的,每年只在丰水期发电30004000小时,而枯水季节则不能满发或停发。为改变枯季缺电现状,地热专家提出地热发电与小水电联合调度、优势互补方针,得到了共识,今后地热发电仍会稳步增长。,一、 资源状况,中国地热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据粗略计算,主要沉积盆地小于2 000米 的深度中储存的地热资源总量约4.01841019kJ,相当于1.37111012吨标准煤的发热量,以其1作为可开采量计算,可开采地热资源总量为4.01841017kJ,约相当于1.37111010吨标准煤的发热量(表2.5.7)。 因中国山地多,全国平均单位面积热储存量将小于沉积盆地单位面积平均热储存量,全国960万平方千米地热资源总量若以沉积盆地单位面积平均热储存量4.4151013kJ的50估算,估计约2.119200001020kJ或相当于7.23101012吨标准煤的发热量。可开采热量仍以热储存量的1计算,则全国地热资源可开采量约相当于7.231010吨标准煤。,据1996年统计,全国已勘查的地热点(田)有738处,其中进行过勘探的有43处;详查的83处;普查及区域调查的612处。探明各级可开采地热水总量为247.016万立方米/天,可利用热能约4 318.96MW,每年所提供的热量约相当于4.644106吨标准煤,其中: B级:可开采地热水77.46万立方米/天,可利用热能758.49MW; C级:可开采地热水69.18万立方米/天,可利用热能2 222.92MW; D+E级:可开采地热水100.38万立方米/天,可利用热能1 337.55MW。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现已探明地热资源基本情况如表2.5.8。从表中可知,中国目前探明地热资源可开采量仅是地热资源总量中很小的一部分。, ,中国目前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常规能源比较所占的比重是很小的,据地质矿产部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局1996年的统计,全国开发利用地热水总量为93.67万立方米/天,年利用热量5.64851016J,约相当于192.74万吨标准煤的发热量(表2.5.9)。此值仅是中国目前能源消耗总量17.24亿吨标准煤的0.1(表2.5.10)。,第一,加强前期地质论证工作,提高钻井成功率。各地地质队伍采用先进技术方法进行综合勘查,综合解释,切实开展前期地质论证工作,在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探采结合的地热井井位。实践表明,在石油部门打过油气探井的地方打地热井,成功率较高。而在一些地方,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勘查技术手段有限,致使钻探工作失利,大量资金流失。就地热勘探工作的发展势头看,各地地热井越打越深,不仅在地热异常区打井,在非异常区也打井,风险很大。因此,为提高钻井成功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钻探风险,做好前期地质论证工作取得必要的地质依据,是十分重要的。第二,发展地热资源的直接利用和梯级利用。如前所述,我国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地热资源丰富,类型齐全,分布广泛,且多为中低温。高温地热资源仅分布在藏南、滇西和川西地区。因此,在我国中西部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以发展中低温地热资源的非发电利用,即直接利用为宜,如在纺织、印染、造纸、热供水、饮用等方面开展综合利用。在我国中西部的一些地热区,地热采暖后尾水的温度多在3040之间,尚未充分利用就被大量排出,说明资源浪费的现象是较为普遍的。建议按不同温度开展地热资源的梯级利用,即根据“因地制宜,物尽其用“的原则,发挥资源优势,减少浪费,提高地热利用率。第三,发展高温地热资源的非电利用。对一些高温温泉、沸泉以及间歇喷泉来说,发电利用并不是地热开发利用的唯一方向。比如间歇喷泉,它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在世界范围内仅发现数处,如美国黄石公园的老实泉、冰岛大喷泉以及我国藏南的搭各加、谷露、查布和川西的热坑(茶洛)等,均属十分罕见的奇特景观。发展上述地热景观的非电利用,对于保护这类自然“瑰宝“更具有深远意义。第四,合理开采,有效保护,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地热资源是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同时又是有限的资源,其补给的过程是极其缓慢的。在我国中西部的一些地热田,如羊八井、西安、昆明、郑州等地,由于过量开采而引起水位持续下降,有的地方已导致资源枯竭,严重影响到地热田的寿命。为保持地热井水量和水压的稳定及防止地热尾水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要加强管理、采取限量打井、限制开采量等措施,合理开采、有效保护,另一方面,需结合地热田具体条件,反复进行回灌试验取得可靠参数,以确保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我国中西部地区地热资源类型齐全,分布广泛,但经国家正规勘查评价的地热区仅为其中一部分,可望今后在地热资源勘查开发与利用方面获得地方政府和个体开发商更大的支持和更多的机遇,使这一宝贵资源在国家发展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二、 地理分布,中国地热资源地理分布不均(图2.5.1;表2.5.11)。就目前已勘查可利用地热资源而论,以中国西南地区最为丰富,已探明可利用地热能达2 204.45MW,占全国勘查探明可利用地热能总量的51.05;其次是华北和中南地区,分别探明可利用地热能达745.33MW和 685.75MW,占全国可利用地热能总量的17.27和15.89;再次为华东地区,占9.92;而以东北、西北地区最少,已探明可利用地热能分别仅占全国总量的2.53和3.34(表2.5.12)。,地热资源的成生与地球岩石圈板块发生、发展、演化及其相伴的地壳热状态、热历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与更新世以来构造应力场、热动力场有着直接的联系。从全球地质构造观点来看,大于150的高温地热资源带主要出现在地壳表层各大板块的边缘,如板块的碰撞带,板块开裂部位和现代裂谷带。小于150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则分布于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带、断陷谷和坳陷盆地地区。 地热资源赋存在一定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明显的矿产资源属性,因而对地热资源要实行开发和保护并重的科学原则。,以各省(区、市)的情况而论,地热资源最丰富的是西藏自治区,探明地热资源可开采热能1732.2MW,其次是云南、广东、河北、天津等省(市)。以上五省(区、市)探明地热资源可开采热能合计3157.1MW,约占全国总量的3/4(参见表2.5.8)。,中国东部的华北盆地、松辽盆地,具有很大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但其开发利用条件受到热储层埋藏深度、岩性、地热水的补给条件的限制。开采利用40以上的地热水,开采深度一般都需要1 000米 左右。目前中国一些地区地热水的开采深度已达2 500米左右,利用7090的地热水,单井造价可达100300万元 ,开发利用成本较大。,随着我国向西部转移的战略目标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的地热工作已逐步得到加强,并已取得显著进展。在地热发电、采暖、温室、养殖、康复医疗、提取化工原料、旅游以及瓶装矿泉水等方面已获得广泛利用。地热发电。我国拥有150以上的高温温泉区近百处,集中分布在藏南、滇西和川西地区,成为我国开发利用高温地热能资源最有远景的地区。著名的羊八井地热田是我国兴建的第一座地热电站,自1977年9月建成试验发电以来,装机容量已达25.15兆瓦,占拉萨电网总装机容量的41.5%,在冬季枯水季节,地热发电量占拉萨电网的60.0%,成为其主力电网之一。地热采暖。我国地热采暖有很大的增长,尤其在北方,如北京、天津、大港、任丘、大庆、西安、咸阳、开封等地,取得了良好效果,既节约了常规能源,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地热农业利用。我国中西部大部分地区属农业区,无论是山区或平原地区,地热资源均十分丰富,为地热在农牧副渔等方面的广泛利用提供了优越的资源条件。地热资源已有效地利用于温室种植(蔬菜、花卉等)、水产养殖、禽类孵化等方面,效益显著。地热工业利用。我国中西部地区地热水中含有许多贵重的稀有元素、放射性元素、稀有气体和化合物,如:溴、碘、硼、钾、氦、重水和钾盐等,是国防工业、原子能工业、化工工业及农业不可缺少的原料。仅在化工工业和轻纺工业等方面获得较好的利用。地热医疗与旅游。由于地热水具有较高的温度、特殊的化学成分、气体成分、少量生物活性离子以及放射性物质等,并在一些地热区形成矿泥,对人体具有明显的医疗、保健作用,用于医疗、保健早为人们所关注。我国中西部的许多地区既拥有医疗矿水资源,又拥有温泉旅游观光资源,不少已成为著名的矿泉旅游疗养胜地,如陕西省临憧的华清池、河南省的汝州、内蒙古自治区的阿尔山等地,均在温泉区建有疗养院。矿泉饮料业。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许多热矿水中,含有锂、锶、溴、碘、锌、硒等微量元素和碳酸气等,已分别达到我国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有的不只单项达标,而是多项达标,对人体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矿泉饮料业已取得一定进展,效益显著。,Thank yo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弹簧制作工作业指导书
- 船舶甲板设备操作工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保险保全员作业指导书
- 山石盆景工职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汽车品牌故事营销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能源消费侧碳足迹追踪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城市水质综合检测与治理方案
- 人员安全培训考核证书课件
- 2025年康复保健学运动康复治疗方案设计考核答案及解析
- 保定安全生产培训公司课件
- 高压防护架搭设方案
- 洗车实习个人总结
- 重庆土地流转管理办法
- 铝格栅墙面安装方案
- 智能散热器培训课件
- 2025届江苏苏州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 2025版心肺复苏术指南
- 机场司机安全培训课件
- 高一生物实验教学跨学科融合计划
- 皮肤外科瘢痕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韩国烧酒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