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麦芽.pdf_第1页
啤酒麦芽.pdf_第2页
啤酒麦芽.pdf_第3页
啤酒麦芽.pdf_第4页
啤酒麦芽.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 c s6 7 1 6 01 0 分类号:b 2 2 备案号:2 4 9 4 7 2 0 0 8 q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 b t1 6 8 6 2 0 0 8 代替q b t1 6 8 6 1 9 9 3 2 0 0 8 0 6 - i6 发布 啤酒麦芽 b a r l e ym a l t 2 0 0 8 12 -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月u舌 q b f r1 6 8 6 - - 2 0 0 8 本标准是对q b t1 6 8 6 1 9 9 3 啤酒麦芽的修订。 本标准与q b t1 6 8 6 - - 1 9 9 3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了淡色麦芽、浓色麦芽和黑色麦芽的定义; 产品分类中增加了焦香麦芽: 将原标准等级划分中的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改为优级、一级、二级,取消原等级中a 、b 、 c 的划分; 原表1 拆分为两个表格,将淡色麦芽指标单独列出,焦香麦芽、浓色麦芽和黑色麦芽指标在一 个表格内列出,取消原表1 的注解; 取消了淡色麦芽的色度、黏度指标要求; 浸出物和库尔巴哈值指标改为只对淡色麦芽作要求; 增加了商品水分指标要求; 对糖化时间、煮沸色度、浸出物、粗细粉差、库尔巴哈值和糖化力指标分别作了调整; 取消了原标准附录b 的内容; 分析方法作了相应的修改; 将脆度、叶芽长度、口葡聚糖、二甲基硫前驱体、黏度等的分析方法列入附录b 中,供企业参 考使用。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酿酒分标委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永顺泰麦芽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麦芽有限公司、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麦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五九、康永璞、熊晓帆、董建军、贾凤超、莫力、廖加宁、张海波、林艳、 黄春燕、韩永红、古方红、柴凤萍。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原轻工业部发布的轻工行业标准q b t1 6 8 6 1 9 9 3 啤酒麦芽。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o b t1 6 8 6 1 9 9 3 。 啤酒麦芽 q b t1 6 8 6 2 0 0 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啤酒麦芽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分析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啤酒麦芽的生产、检验与销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t1 9 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 b t6 0 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 b t6 0 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各 g b t5 0 0 9 1 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 b t5 0 0 9 1 2 食品中铅的测定 g b t5 0 0 9 1 5 食品中镉的测定 g b t5 0 0 9 1 7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 b t5 0 0 9 1 9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 g b t5 4 9 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 b t6 6 8 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n e qi s o3 6 9 6 :1 9 8 7 ) h g t2 7 5 9 化学试剂可溶性淀粉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啤酒麦芽b a r l e ym a l t 以二棱、多棱啤酒大麦为原料,经浸麦、发芽、烘干、焙焦所制成的啤酒酿造用麦芽。 3 2 细粉f i n ep o w d e r 经过除杂均匀的麦芽样品,使用d l f u 盘式粉碎机,盘问距为0 2 m m ,进行粉碎后,即为细粉。 3 3 粗粉c o a r s ep o w d e r 经过除杂均匀的麦芽样品,使用d l f u 盘式粉碎机,盘间距为1 0 m m ,进行粉碎后,即为粗粉。 34 夹杂物i m p u r i t y 指非啤酒麦芽的一切物质及霉粒麦芽,不包括破损麦芽。 3 5 出炉水分m o i s t u r eo f b a k e dm a l t 】 出炉后的麦芽水分。 3 6 商品水分m o i s t u r eo f t r a d i n gm a l t 产品进行交易时的麦芽水分。 4 产品分类 41 淡色麦芽: 4 2 焦香麦芽: 43 浓色麦芽: 44 黑色麦芽: 5 要求 色度2 5 e b c 50 e b c 单位的麦芽。 色度2 5 e b c 6 0 e b c 单位的麦芽。 色度9 0 e b c 1 3 0 e b c 单位的麦芽。 色度大于1 3 0 e b c 单位的麦芽。 51 感官要求 淡色麦芽:淡黄色,有光泽,具有麦芽香气,无异味。 焦香麦芽:具较浓的焦香味,无异味。 浓色麦芽和黑色麦芽:具有麦芽香气及焦香气味,无异味。 52 理化要求 521 淡色麦芽 淡色麦芽理化要求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淡色麦芽理化要求 项目优级一级二级 夹杂物( ) 0 91 ol2 出炉水分( )5 0 商品水分8 ( ) 5 5 糖化时间m i n 1 0 1 5 煮沸色度e b c8 09 01 0 0 浸出物( 以干基计) ( ) 7 907 707 50 粗细粉差( ) 2 03 0 a 一氨基氨( 以干基计) ( m g 1 0 0 9 ) 1 5 0 1 4 0 库尔巴哈值( ) 4 0 4 53 8 4 7 糖化力w k 2 6 02 4 02 2 0 3 商品水分可按供需双方合同执行。 5 22 焦香麦芽、浓色麦芽和黑色麦芽 焦香麦芽、浓色麦芽和黑色麦芽理化要求应符合表2 的规定。 53 卫生要求 卫生要求应符合表3 的规定。 表2 焦香麦芽、浓色麦芽和黑色麦芽理化要求 q b t1 6 8 6 2 0 0 8 项目优级级 二级 夹杂物( ) 091 o12 出炉水分( ) 5 0 商品水分8 ( ) 5 5 焦香麦芽2 5 6 0 色度e b c浓色麦芽9 0 1 3 0 黑色麦芽 1 3 0 浸出物( 以干基计) ( ) 焦香麦芽 6 0 8 商品水分可按供需双方合同执行。 表3 卫生要求 项目啤酒麦芽 无机砷( 以a s 计) ( m g k g ) 0 2 铅( p b ) ( r a g k g ) 02 镉( c d ) ( m g k g ) 0 1 汞( h g ) ( m g k g ) 00 2 六六六( m g k g ) 0 0 5 滴滴涕( m g k g ) 0 0 5 6 分析方法 本方法中所用的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应符合g b t6 6 8 2 的要求。所用试剂,在未注明其他 规格时,均指分析纯( a r ) 。配制的“溶液”,除另有说明外,均指水溶液。 同一检测项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析方法时,实验室可根据各自条件选用,但以第一法为仲裁法。 61 感官检查 在自然光线明亮的场所观察麦芽样品的颜色和光泽情况,嗅其气味,有无其他异味等情况。 6 2 夹杂物 6 21 仪器 天平:感量0 0 2 9 。 6 22 分析步骤 称取样品2 0 0 9 ( 精确至o 1 9 ) ,拣出霉粒及其他植物种子、秸秆、麦皮、土石和铁屑等杂质,称其 质量计算其所占的百分数。 623 结果计算 试样的夹杂物以质量分数( ) 表示,按公式( 1 ) 计算。 x :旦1 0 0 ( 1 ) 2 0 0 式中: 蜀试样夹杂物,; q b t1 6 8 6 2 0 0 8 捡出杂质的质量,单位为克( g ) 。 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62 4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 0 。 63 水分 6 31 原理 样品于1 0 54 c 1 0 7 。c 直接干燥,所失质量的百分数即为该样品的水分。 6 32 仪器 632 1 分析天平:感量0 1 m g 。 6 3 2 2 电热干燥箱:控温精度土l 。 632 3 称量皿:3 0 m m x 5 0 m m 。 6 324 m i a g d l f u 盘式粉碎机。 632 5 干燥器:用变色硅胶作干燥剂。 633 分析步骤 6 3 31 细粉试样的制备 取一定量麦芽样品,拣出霉粒及其他植物种子、秸杆、土石和铁屑等杂质,使用m i a gd l f u 盘式 粉碎机,盘间距为0 2 m m ,进行粉碎后,即得到细粉试样。 6332 测定 称取细粉试样3 9 5 9 ( 精确至0 , 0 0 0 1 9 ) ,置于已烘至恒重的称量皿中,连同盖一并放入( 1 0 6 i l ) 电热干燥箱内,取下盖子,烘3 h 。趁热盖上盖子移入干燥器内冷却,3 0 m i n 后称量,然后再放入电热 千燥箱内烘1 h ,称量,直至恒重。 63 4 结果计算 试样的水分以质量分数( ) 表示,按公式( 2 ) 计算。 x 。:竺二1 2 1 0 0 ( 2 ) m l m 式中: 局试样水分,2 m 称量皿的质量,单位为克( g ) ; m 干燥前称量皿加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 g ) 5 m 2 一一千燥后称量皿加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 g ) 。 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63 5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算术平均值的4 。 64 糖化时间 6 4 1 原理 糖化时间根据一滴糖化醪与碘液反应,以碘化淀粉的蓝色消失来测定。 642 仪器, 64 21 糖化器:附有温度计和搅拌器,搅拌器转速8 0 r m i n l o o r m i n 。 642 2 分析天平:感量0 1 m g 。 6423 天平:感量ol g 。 6424 恒温水浴:控温精度o 1 。 6 425 白瓷滴板。 4 q b t1 6 8 6 2 0 0 8 6426 玻璃棒。 643 试剂和溶液 碘溶液 c ( 1 21 2 ) = o 0 2 m o l l :称取碘1 3 0 9 和碘化钾3 , 5 0 9 ,用水溶解并定容至5 0 0 m l ,贮于 棕色瓶中。该溶液应每月重新配制。 644 分析步骤 84 41 麦芽汁的制备 称取细粉试样( 6 3 3 1 ) 5 0 9 ( 精确至o 1 9 ) 于已知重量的糖化杯( 5 0 0 l 6 0 0 l 专用金属杯或烧杯) 中,加入4 6 。c 的水2 0 0 m l ,在不断搅拌下于4 5 。c 水浴中保温3 0 m i n ,然后以1 。c m i n 的升温速度加热 水浴,在2 5 m i n 内升至7 0 。c 。加入7 0 。c 的水l o o m l 于糖化杯中,使醪液于7 0 。c 下保温1 h 后,在l o m i n 1 5 m i n 内迅速冷却至室温。用水冲洗搅拌器,擦干糖化杯外壁,加水使其内容物准确称量为4 5 0 0 9 。用 玻璃棒搅动糖化醪,并用中速滤纸过滤,将最初收集的约l o o m l 滤液返回重滤,收集滤液于一干燥烧 杯中。 注:每次制各的糖化麦芽汁,应在4 h 内测定完毕。 644 2 测定 在制备麦芽汁的过程中,当糖化温度升至7 0 。c 于杯中加水时,开始计时。用玻璃棒取1 滴麦芽汁, 置于白瓷滴板上,加1 滴碘溶液,混匀。观察碘溶液的颜色变化。从第十分钟开始,每隔5 m i n 重复一 次试验,直至碘溶液不变色,记录此时间。 8 4 5 结果计算 从加水计时开始,至碘溶液颜色不变止,所需时间为糖化时间。结果以分钟表示。 所得结果表示至整数。 6 5 色度 6 51 比色计法( 第一法) 651l 原理 将麦芽汁注入e b c 比色计的比色皿中,与标准e b c 色盘比较,目视读取或自动数字显示出试样的 色度,以e b c 色度单位表示。 65 1 2 仪器 851 21 e b c 比色计( 或使用同等分析效果的仪器) :具有2 e b c 2 7 e b c 单位的目视色度盘或自 动数据处理与显示装置。 65 122 比色皿:2 5 m m 或4 0 m m 。 8 5123 分光光度计。 65 1 3 试剂和溶液 哈同( h a n o n g ) 基准溶液:称取重铬酸钾( k 2 c r 2 0 7 ) o 1 9 ( 精确至0 0 0 1 9 ) 和亚硝酰铁氰化钠 n a 2 f e ( c n ) 5 n 0 32 h 2 0 3 5 9 ( 精确至0 0 0 i g ) ,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 0 0 0 m l ,贮于棕色瓶中,于暗处放 置2 4 h 后使用。该溶液每月配制一次。 6 51 4 分析步骤 6 5 1 4 ,仪器校正:将哈同溶液注入4 0 m m 比色皿中,用色度计测定。其标准色度应为1 5 e b c 单位; 若使用2 5 m m 比色皿,其标准色度为9 4 e b c 。仪器的校正宜每三个月一次。 6 514 2 测定:将麦芽汁( 6 4 4 1 ) 注入2 5 m m 比色皿中,然后放到比色盒中,与标准色盘进行比 较,当两者色调一致时直接读数。或使用自动数字显示色度计,自动显示、打印其结果。测定焦香、浓 色、黑色麦芽时,应适当稀释,然后再比色。 注:测定色度,要求麦芽汁在7 0 0 n m 波长下以水为空白的吸光度( 用1 0 m m 比色皿) 小于0 0 2 。如果麦芽汁不够清 亮,在测定前需进行离心或过滤处理,过滤介质的选择不应对色度产生影响, 6 515 结果计算 5 q b t1 6 8 6 2 0 0 8 a ) 试样的色度按公式( 3 ) 计算。如使用其他规格的比色皿,则需要换算成2 5 m m 比色皿的数据, 计算其结果。 c x ,= = _ 2 5 ( 3 ) 。 月 式中: 局试样的色度,单位为e b c ; s 实测色度,单位为e b c ; 月使用比色皿厚度,单位为毫米( m m ) ; 2 5 换算成标准比色皿的厚度,单位为毫米( m r n ) 。 所得结果表示至整数。 b ) 测定焦香、浓色、黑色麦芽时,需要将麦芽汁稀释至合适的倍数,然后将测定结果乘以稀释倍 数。 8 ,51 6 精密度 同一试样两次测定值之差,色度为2 e b c 1 0 e b c 时,不应大于0 5 e b c 。色度大于1 0 e b c 时,稀 释样平行测定值之差不应大于1 e b c 。 8 52 目视比色法( 第二法) 65 2 1 原理 一 在与麦芽汁同体积的蒸馏水中,滴加碘标准溶液,使水的颜色与麦芽汁的颜色相同,所消耗的碘液 毫升数即为麦芽的色度。 65 2 2 仪器 652 21 比色管:1 0 0 m l 。 6 5 222 白瓷板。 85 2 23 移液管:0 5 m l ,分度值00 0 5 m l 。 852 3 试剂和溶液 碘标准溶液 c ( 1 2 1 2 ) = 01 m o l l :按g b t6 0 1 配制与标定。 65 2 4 分析步骤 取麦芽汁( 6 4 4 1 ) 1 0 0 m l 注入一支比色管中,于另一支比色管中注入1 0 0 m l 水,将两支比色管 并立于白瓷板上,用o 5 m l 移液管将碘标准溶液逐滴加入盛有水的比色管中,并不断摇匀直至该管溶 液颜色与试样管相同为止。记录消耗碘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即为该试样的色度。 测定焦香、浓色、黑色麦芽时,应适当稀释,然后再比色。所得结果应乘以稀释倍数。 6 525 结果计算 五试样的色度,单位为e b c : p 目视比色消耗碘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单位为毫升( i n l ) : o 0 6 碘液与e b c 单位近似换算系数,单位为毫升每e b c 单位( m l e b c ) 。 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6 5 26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o 0 1 m l 。 66 煮沸色度 6 61 原理 6 旦嘶 。 = 靴蜀 cbe 成算换数于毫将 4 式 : 公 中 按 式 q b t1 6 8 6 2 0 0 8 麦芽汁在回流冷却器中煮沸2 h 后,用滤纸过滤,通过e b c 比色计与标准色盘进行比较,确定麦芽 汁的色度,即为麦芽的煮沸色度。 6 62 仪器 6 62 1 e b c 比色计( 或使用同等分析效果的仪器) :具有2 e b c 2 7 e b c 单位的目视色度盘或自动 数据处理与显示装置。 66 22 比色皿:2 5 m m 或4 0 m m 。 66 23 平底烧瓶:5 0 0 m l 。 6 6 24 球形回流冷却器。 6 625 恒温电炉。 6 626 分析天平:感量o 1 9 。 6 63 分析步骤 取麦芽汁( 6 4 41 ) 2 0 0 m l 于5 0 0 m l 平底烧瓶中,用天平称重,记录重量。将平底烧瓶放到甘油 浴中,置于恒温电炉上,连接球形回流冷却器,加热沸腾,保持温度在( 1 0 8 士2 ) ,回流2 h 。取下烧 瓶,用自来水冷却至室温后,加水复重。再用中速滤纸过滤,将最初收集的约1 0 0 m l 滤液返回重滤, 收集滤液于一干燥烧杯中。 仪器校正和测定同6 5 1 4 。 注:麦汁清亮的要求和处理同6 514 2 。 6 6 4 结果计算 同6 5 1 5 。 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66 5 精密度 同一试样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应大于1 0 e b c 。 6 7 浸出物 6 7 1 原理 用协定糖化法制得麦芽汁,然后用密度瓶法测定其相对密度,查表求得麦芽汁的浸出物含量,再计 算成麦芽的浸出物含量。 6 7 2 仪器 6 721 分析天平:感量o 1 m g 。 6 72 2 附温密度瓶:2 5 m l 或5 0 m l 。 6 7 23 恒温水浴:控温精度士01 。 67 3 分析步骤 将煮沸后冷却至1 5 。c 的水注满恒重的密度瓶,插上带温度计的瓶塞( 瓶中应无气泡) ,立即浸入 ( 2 0 士0 1 ) 恒温水浴中,待其达到2 0 。c 时,用滤纸吸去溢出支管的水,盖上小帽,擦干瓶壁,立即 称量( m 1 ) 。 将密度瓶中的水倒出,用麦芽汁( 6 4 4 1 ) 反复冲洗密度瓶3 次5 次,然后注满麦芽汁,按上述 进行同样操作,称量( ”2 ) 。 67 4 结果计算 a ) 麦芽汁在2 0 “ c 时的相对密度按公式( 5 ) 计算。 础:竺2 二竺( 5 ) m l m 式中: 础麦芽汁( 2 0 。c ) 的相对密度; 7 q b r1 6 8 6 2 0 0 8 m 密度瓶的质量,单位为克( g ) ; “l 密度瓶和水的质量,单位为克( g ) : m 2 密度瓶和馏出液的质量,单位为克( g ) 。 根据相对密度镏查附录a ,得到麦芽汁的浸出物含量g 。 b ) 试样的浸出物以质量分数( ) 表示,按公式( 6 ) 计算。 皿:塑塑墨! x 1 0 0 ( 6 )c一。 。 、u 3 ( 1 0 0 一g ) ( 1 0 0 一五) 式中: 妊试样的浸出物( 以干基计) ,; 噩试样的水分,单位为克( g ) : g 麦芽汁的浸出物,单位为克( g ) : 8 0 0 加入到1 0 0 9 麦芽粉中水的质量,单位为克( g ) 。 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6 7 5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算术平均值的0 5 。 68 粗细粉差 68 1 原理 测定麦芽细粉和粗粉的浸出物含量,计算两者之差。 6 8 2 仪器 同6 7 2 。 6 8 3 分析步骤 6 8 31 麦芽汁制备 称取粗粉( 3 3 ) 5 0 9 ( 精确至0 1 9 ) ,按6 4 4 1 制备麦芽汁。, 6 832 测定 按6 7 3 操作测定粗粉浸出物,再按6 7 4 计算粗粉浸出物( 以绝干计) 含量凰。 6 8 4 结果计算 试样的粗细粉差以质量分数( ) 表示,按公式( 7 ) 计算。 x 7 = 置一j 气( 7 ) 式中: 局试样的粗细粉差,; 墨试样的细粉浸出物,; 托试样的粗粉浸出物,。 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685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 7 。 69 “ 氨基氮 6 9 1 原理 茚三酮与麦芽汁中的一氨基氮反应,得到还原茚三酮再与氨和未还原的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 络合物,其颜色深浅与n 一氨基氮含量成正比。在波长5 7 0 n m 下,测定吸光度,计算麦芽的a 氨基氮含 量。 q b t1 6 8 6 2 0 0 8 69 2 仪器 6 921 可见分光光度计。 8 922 恒温水浴:控温精度o 1 。 6 923 试管:1 6 r a m 1 6 0 m m 。 6 924 玻璃球:直径2 0 n u n 2 5 m r n 。 6 925 分析天平:感量0 1 m g 。 6 9 26 移液管:l m l 、2 m l 、5 m l 。 6 93 试剂和溶液 69 31 发色剂:分别称取磷酸氢二钠( n a 2 h p 0 4 “ 1 2 h 2 0 ) 1 0 9 、磷酸二氢钾( k h 2 p 0 4 ) 6 9 、茚三酮 0 5 9 和果糖0 3 9 ( 精确至0 0 1 9 ) ,混匀,用水溶解并定溶至l o o m l 。将溶液贮于棕色瓶中,放置冰箱 内保存。一周内使用有效。 6 93 2 稀释溶液:称取碘酸钾( k 1 0 3 ) 2 9 ( 精确至o 0 1 9 ) 溶于6 0 0 m l 水中,加入9 5 7 , 醇4 0 0 m l , 混匀。于5 贮存。 69 3 3 甘氨酸标准储备液( 1 0 7 2 9 l ) :称取甘氨酸0 1 0 7 2 9 ,用水溶解并定溶1 0 0 m l ,于0 5 贮存。 89 34 甘氨酸标准使用液:吸取甘氨酸标准贮备液l m l ,用水稀释至1 0 0 m l 。该标准使用液含游离 氨基氮2 m g l 。使用时现配制。 69 4 分析步骤 69 41 样液的制备 吸取麦芽汁( 6 4 4 1 ) l m l ,用水稀释至1 0 0 m l 。 69 42 测定 取9 支试管并编号,于1 、2 、3 号管中分别放入样液2 m l ;于4 、5 、6 号管中分别放入蒸馏水2 m l ; 于7 、8 、9 号管中分别放入甘氨酸标准使用液( 6 9 3 4 ) 2 m l 。9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发色剂l m l ,并分 别放一粒玻璃球于试管e l 上,将试管放入沸水中,准确加热1 6 m i n , 在( 2 0 士0 1 ) 水浴中冷却2 0 r a i n 。 再各加入稀释溶液5 m l ,充分摇匀。用空白试管( 4 、5 、6 号管) 调节仪器零点,于波长5 7 0 n m 下, 测量吸光度。测量应在3 0 m i n 内完成。 6 95 结果计算 a ) 麦芽汁的n 一氨基氮含量按公式( 8 ) 计算。 五= 竿 式中: 凰麦芽汁的d 一氨基氮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 r a g l ) a - 样液的平均吸光度; 也甘氨酸标准使用液的平均吸光度: 2 甘氨酸标准使用液中口一氨基的氮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 m g l ) ”样液的稀释倍数。 b ) 麦芽的a 一氨基氮含量按公式( 9 ) 计算。 一x8(800+x910x9 2 = d 2 2 0 。( 。1 。o 。0 。- 。g ) ( 1 。o 0 - 。x 。2 ) 式中: 局每百克无水麦芽中的a 一氨基氮含量,单位为毫克每百克( m g l o o g ) 9 q b f f1 6 8 6 2 0 0 8 局一一麦芽汁中的a 一氨基氮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 m g l ) ; 恐试样的水分,单位为克( g ) ; g 麦芽汁的浸出物,单位为克( g ) ; 8 0 0 加入到1 0 0 9 麦芽粉中水的量,单位为克( g ) ; d 景麦芽汁( 2 0 “ c ) 的相对密度。 所得结果表示至整数。 69 6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算术平均值的7 。 61 0 库尔巴哈值 61 0 1 原理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得麦芽的可溶性氮和总氮含量,根据两者比值的百分数,求得麦芽的库尔巴哈值。 6 1 0 2 仪器 61 0 2 1 凯氏定氮仪:自行组装的仪器或成套仪器。 6 1 0 2 2 分析天平:感量0 1 m g 。 61 023 滴定管:5 0 m l 。 61 03 试剂和溶液 61 0 31 无氨的水:按g b t6 0 3 制备。 61 0 32 浓硫酸( 9 8 ) :不含氮。 61 0 33 氢氧化钠溶液( 4 0 0 9 l ) :称取氢氧化钠4 0 0 9 溶于1 l 无氨的水中,静置,吸取上层清液于 带橡皮塞的瓶中,此溶液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 3 5 。 61 03 4 硼酸溶液( 2 0 9 l ) :称取硼酸2 9 ,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 0 0 m l 。 6 1 03 5 混合催化剂:将硫酸钾( k 2 s o a ) 和硫酸铜( c u s 0 4 - 5 h 2 0 ) 以1 0 + 1 的比例混合并研细。 61 0 36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 c ( h c l ) = 0l m o l l :按g b t6 0 1 配制与标定。 6 1 03 7 溴甲酚绿指示液:按g b t6 0 3 配制。 6 1 0 4 分析步骤 61 0 4 1 总氮测定 成套仪器按使用说明书进行试样的测定。自行组装的仪器按下述方法进行操作。 a ) 消化:称取细粉试样( 6 3 3 1 ) 1 5 9 ( 精确至0 0 0 0 2 9 ) ,小心转移到已干燥的凯氏烧瓶中,加入 混合催化剂t o g 。缓缓加入浓硫酸2 0 m l ,摇匀,在通风橱内将凯氏烧瓶斜放在加热器的支架上,加 热至不再发泡时,提高温度消化。待溶液清亮后再消化3 0 m i n ( 或使用凯氏定氮分析仪专门的消化管消 化) 。将消化液冷却至室温。 b ) 蒸馏:待消化液冷却后,缓缓加入无氨的水2 5 0 m l ,摇匀,冷却,并加入几块小瓷片。连接凯 氏烧瓶与蒸馏装置,馏出管的尖端插入已盛有硼酸溶液( 6 1 0 3 4 ) 2 5 m l 和澳甲酚绿指示液0 5 m l 的三 角瓶中,馏出管尖端应在液面之下。通过加液漏斗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6 1 0 3 3 ) 7 0 m l 于凯氏烧瓶中, 轻轻摇匀,使内容物混匀,然后加热蒸馏。待馏出液达到1 8 0 m l 时,停止蒸馏。 c ) 滴定: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 61 03 6 ) 滴定馏出液,当溶液由绿色消失转变为灰紫色即为终点。 记录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h ) 。 按上述方法做空白试验,记录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 。 d ) 计算:试样中总氮含量以质量分数( ) 表示,按公式( 1 0 ) 计算。 置。:! 坚当尘旦坐。1 0 0 ( 1 0 ) 1 。一丽j 丽“ “ 式中: q b t1 6 8 6 2 0 0 8 蜀o 试样中总氮含量,; 为试样水分,; n 滴定试样馏出液时,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 m l ) ; 滴定空白馏出液时,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 m l ) ; c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 t o o l l ) ; m 称取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 g ) ; 1 4 氮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 g m 0 1 ) m ( n ) = 1 4 】。 所得结果表示至整数。 e )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算术平均值的33 。 61 0 42 可溶性氮测定 成套仪器按使用说明书进行试样的测定。自行组装的仪器按下述方法进行操作。 a ) 消化 吸取麦芽汁( 6 4 41 ) 2 50 0 m l ,小心转移到已干燥的凯氏烧瓶中,加入2 m l 3 m l 浓硫酸,小心 蒸发至近干,再加入混合催化剂1 0 9 ,缓缓加入浓硫酸2 0 m l ,摇匀,在通风橱内,将凯氏烧瓶斜放在 加热器的支架上,加热至不再发泡时,提高温度消化。待溶液清亮后再消化3 0 m i n ( 或使用凯氏定氮分 析仪专门的消化管消化) 。然后将消化液冷却至室温。 b ) 蒸馏 待消化液冷却后,缓缓加入无氨的水2 5 0 m l ,摇匀,冷却,并加入几块小瓷片。连接凯氏烧瓶与 蒸馏装置,馏出管的尖端插入已盛有硼酸溶液( 6 1 0 3 4 ) 2 5 m l 和溴甲酚绿指示液o 5 m l 的三角瓶中, 馏出管尖端应在液面之下。通过加液漏斗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6 1 0 3 3 ) 7 0 m l 于凯氏烧瓶中,轻轻摇匀, 使内容物混匀,然后加热蒸馏。待馏出液达到1 8 0 m l 时,停止蒸馏。 c ) 滴定 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 6 1 0 3 6 ) 滴定馏出液,当溶液由绿色消失转变为灰紫色即为终点。记录消 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v 0 。 按上述方法做空白试验,记录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 。 d ) 计算 试样可溶性氮含量以质量分数( ) 表示,按公式( 1 1 ) 计算。 “兰糌 式中: 蜀1 试样可溶性氮含量,; 墨试样浸出物, n 滴定试样馏出液时,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 m l ) 滴定空白馏出液时,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 m l ) c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 m o l l ) ; g 麦芽汁的浸出物,单位为克( g ) ; d 嚣麦芽汁( 2 0 。c ) 的相对密度; 1 4 氮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 g m 0 1 ) m ( n ) = 1 4 。 所得结果表示至整数。 e ) 精密度 q b t1 6 8 6 2 0 0 8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算术平均值的4 。 61 05 结果计算 试样库尔吧哈值按公式( 1 2 ) 计算。 r z 。= 兰旦1 0 0 ( 1 2 ) “ x l o 式中: 蜀2 试样的库尔巴哈值,; 蜀l 试样可溶性氮含量,; 蜀o 试样中总氮含量,。 所得结果表示至整数。 61 1 糖化力 61 11 原理 用麦芽浸出液的糖化酶水解淀粉,生成含有自由醛基的单糖或双糖,醛糖在碱性碘液中定量氧化为 相应的羧酸。剩余的碘,酸化后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以每百克无水麦芽中的 糖化酶水解淀粉生成的麦芽糖克数表示。 61 1 2 仪器 6 1 121 糖化器:应满足麦芽汁制备工艺要求,并附有温度计和搅拌器。 6 1 12 2 搅拌器:转速8 0r m i n 1 0 0 r m i n 。 6 1 123 恒温水浴:控温精度土0 1 。 61 1 24 分析天平:感量0 l m g 。 6 1 125 容量瓶:2 0 0 m l 。 6 1 1 26 碘量瓶:1 5 0 m l 。 611 2 7 单标线移液管:1 0 0 m l 、5 0 m l 、2 5 m l 。 6 1 12 8 移液管:5 m l ,分度值0 0 5 m l 。 61 129 滴定管:2 5 m l 。 6 1 13 试剂和溶液 61 131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p h = 4 3 土0 1 ) :称取醋酸3 0 9 ,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 0 0 0 m l ;另称 取醋酸钠( n a c 2 h 3 0 2 “ 3 h 2 0 ) 3 4 9 ,用水溶解,并定容至5 0 0 m l ;将这两种溶液混合。 6 1 132 氢氧化钠溶液 c ( n a o h ) - l m o l l :按g b t6 0 1 配制。 6 1 1 3 3 硫酸溶液 c ( 1 2 h 2 s 0 4 ) = l m o l l :按g b t6 0 1 配制。 61 1 34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c ( n a 2 s 2 0 3 ) = ol m o l l :称取硫代硫酸钠2 4 8 2 9 和四硼酸钠7 6 9 ,溶 于3 0 0 m l 4 0 0 m l 除二氧化碳的水中,并定容至1 0 0 0 m l 。按g b t6 0 1 进行标定。 6 1 135 碘标准溶液 c ( 1 2 1 2 ) :ol m o l l :按g b t6 0 1 配制。 611 36 百里酚酞指示液( 5 9 l ) :称取百里酚酞0 5 9 ,用9 5 的乙醇溶解,并定容至1 0 0 m l 。 6 1 13 7 淀粉溶液( 2 0 9 l ) :称取于1 0 5 烘干2 h 的可溶性淀粉( 应符合h g t 2 7 5 9 要求) 1 0 0 9 , 用少量冷水调成糊状,在不断搅拌下注入4 0 0 m l 沸水中,将残余淀粉糊用少许水洗入沸水中,继续煮 沸5 r a i n ,迅速冷却至2 0 。c ,并定容至5 0 0 m l 。 6 1 14 分析步骤 6 1 141 麦芽浸出液的制备 称取细粉试样( 6 3 3 1 ) 2 0 0 9 ( 精确至0 1 9 ) 于一已知重量的糖化杯中,加入2 0 9 c 的水4 8 0 m l , 将糖化杯放入( 4 0 - + 0 1 ) 水浴中,在不断搅拌下保温l h 。取出糖化杯,冷却至2 0 。c ,用2 0 。c 的水冲 洗搅拌器,擦干糖化杯外壁。再加入2 0 。c 的水,使其质量为5 2 00 9 。搅拌均匀后,用双层滤纸过滤, 12 q b t1 6 8 6 2 0 0 8 弃去最初2 0 0 m l 滤液,随后的5 0 m l 供分析用。 61 1 4 2 糖化 a ) 取4 个2 0 0 m l 容量瓶编号,在4 个容量瓶中分别加入淀粉溶液( 6 1 1 3 7 ) 1 0 0 0 m l 。于1 、2 号容量瓶中各加入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5 0 0 m l ,将4 个容量瓶放入( 2 0 - j :0 1 ) 水浴中保温2 0 m i n ; b ) 先于1 号容量瓶中加入麦芽浸出液5 0 0 m l ,6 0 s 后于2 号容量瓶中加入麦芽浸出液5 0 0 m l ,立 即计时,摇匀,将1 、2 容量瓶放入( 2 0 :l - 0 1 ) 水浴中保温3 0 m i n ( 保持时间从加入麦芽浸出液算起) ; c ) 于1 、2 号容量瓶中立即各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6 1 1 32 ) 4 0 0 m l ,于3 、4 号容量瓶各加入氢氧 化钠溶液( 6 1 132 ) 2 3 5 m l ,然后再各加入麦芽浸出液5 0 0 m l ,摇匀; d ) 将4 个容量瓶用水稀释至刻度,用百里酚酞指示液检查应呈蓝色。 6 1 143 测定 分别吸取4 个容量瓶中的反应液5 0 0 m l 于4 个1 5 0 m l 碘量瓶中,加入碘标准溶液( 6 1 1 3 5 ) 2 5 0 m l 和氢氧化钠溶液( 6 1 13 2 ) 3 0 m l ,加塞,于暗处放置1 5 m i n 。各瓶加入硫酸溶液( 6 1 1 3 3 ) 4 5 m l , 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6 1 1 34 ) 滴定至蓝色消失。 61 15 结果计算 试样的糖化力按公式( 1 3 ) 计算。 x 1 3 - “ 坠等型 式中: 置3 试样的糖化力,单位为每百克无水麦芽的糖化力( w k ) ; 捣试样水分,; 空白滴定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3 、4 号瓶的平均值) ,单位为毫升( m l ) n 样品滴定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1 、2 号瓶的平均值) ,单位为毫升( m l ) c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 t o o l l ) ; 3 4 2 转换系数。 所得结果表示至整数。 6 ”6 精密度 糖化力小于3 0 0 w k 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应不超过1 5 w k 。 糖化力大于3 0 0 w k 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应不超过3 0 w k 。 61 2 无机砷 按g b 5 0 0 9 1 1 执行。 61 3 铅 按g b 5 0 0 9 1 2 执行。 61 4 镉 按g b 5 0 0 91 5 执行。 61 5 汞 按g b 5 0 0 9 1 7 执行。 61 6 六六六、滴滴涕 按g b 5 0 0 9 1 9 执行。 7 检验规则 71 组批 用同一年份、同一产地、同一品种的啤酒大麦,同一工艺条件下生产出的同一规格的麦芽为一批。 1 3 q b t1 6 8 6 2 0 0 8 7 2 抽样 72 1 按表4 抽取交货样本数。 722 按表4 抽取样本,再从每个样本中抽取1 0 0 9 样品,将所抽取的样品混匀,用对角四分法分为两 份,一份封存备查,另一份做感官和理化分析。 表4 抽样表 批量袋 抽取样本数袋合格判定数a c不合格判定数r e 2 6 1 5 05l 2 1 5 1 5 0 0812 5 0 1 3 2 0 01 32 3 3 2 0 1 3 5 0 0 02 034 注:1 “样本”系指产品的最大包装。 2 散装麦芽按g b t 5 4 9 1 抽样,每次抽取的样品数不应少于5 k g 。 73 出厂检验 7 31 产品出厂前,应由生产厂质检部门负责按本标准规定进行检验。符合标准要求,并签署质量合 格证的产品方可出厂。 732 淡色麦芽出厂检验项目包括净含量、感官要求、夹杂物、商品水分、糖化时间、煮沸色度、浸 出物、粗细粉差、n 一氨基氮、库尔巴哈值、糖化力。 焦香麦芽、浓色麦芽和黑色麦芽出厂检验项目包括净含量、感官要求、夹杂物、商品水分、色度、 浸出物。 7 4 判定规则 7 4 1 按表4 抽取样本,先进行包装和净含量的检查。若检验结果达到不合格判定数者,则判整批产 品为不合格。 74 2 理化指标中的粗细粉差、库尔巴哈值、浸出物为质量等级的主要指标,当其中任一项指标不在 同一级别时,降至下一级。 743 理化指标中,所有其他指标都在同一级别,只有一项指标( 除粗细粉差、库尔巴哈值、浸出物 外) 低于该级别时,不作降级处理。但该项指标低于下一级别时,则降至下一级别。 744 理化指标中,所有其他指标都在同一级别,但有两项指标( 除粗细粉差、库尔巴哈值、浸出物 外) 低于该级别时,降至下一级别。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 1 标志 8 11 销售的产品应具有质量合格证并注明厂名、厂址、产品名称、批号、净重、生产日期、执行标 准编号和等级。 8 1 2 储运图示的标志应符合g b t1 9 1 的有关规定。 8 2 包装 成品麦芽可用编织袋内衬塑料袋双层包装,或用麻袋包装,或内衬塑料袋,外套编织袋包装。 8 3 运输 麦芽运输时,车厢或其他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干燥,无外来气味和污染物。 8 4 贮存 8 4 1 麦芽仓库要保持干燥、通风、防潮湿、防霉烂、防鼠虫害、防变质。 8 42 对仓库要定期进行检查,如发现有虫害或霉变现象,应及时处理。 】4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 相对密度与浸出物含量对照表 a1 相对密度与浸出物含量的对照见表a 1 。 表a1相对密度与浸出物含量对照表 q b f r1 6 8 6 2 0 0 8 相对密度浸出物相对密度浸出物相对密度浸出物 ( 2 0 ,2 0 )( 质量分数)( 2 0 2 0 ) ( 质量分数) ( 2 0 2 0 )( 质量分数) 1 0 0 8 02 0 5 310 1 1 2 2 8 6 41 0 1 4 4 3 6 7 4 10 0 8 l2 0 7 810 1 1 3 2 8 9 01 0 1 4 5 3 6 9 9 10 0 8 22 1 0 11 0 1 1 4 2 9 1 5 10 1 4 63 7 2 5 10 0 8 32 1 2 71 0 1 1 5 2 9 4 010 1 4 7 37 5 0 10 0 8 42 1 5 210 1 1 629 6 6 1 0 1 4 8 37 7 5 1 0 0 8 52 1 7 810 1 1 72 ,9 9 110 1 4 93 8 0 0 1 0 0 8 62 2 0 310 1 1 83 0 1 71 0 1 5 038 2 6 10 0 8 72 2 2 9l0 1 1 93 0 4 21 0 1 5 13 _ 8 5 1 l0 0 8 82 2 5 41 0 1 2 03 0 6 71 0 1 5 2 3 8 7 6 10 0 8 92 2 8 01 0 1 2 13 0 9 3 1 0 1 5 33 9 0 l 10 0 9 0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