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规程(北京地标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规程(北京地标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规程(北京地标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规程(北京地标征求意见稿)_第4页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规程(北京地标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 号:DB11/xxxx201x 备案号:Jxxxx201x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规程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Regulations (征求意见稿) 201x-0x-xx 发布 201x-0x-xx 实施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 联合发布 北 京 市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规程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Regulations DB11/xxxx201x 主编单位: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实施日期:201x 年 x 月 x 日 201x 北京 前 言 根据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规划标准化工作规划的要求,中国城市 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会同相关单位经广泛调查研究, 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规划设计的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应用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 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 6 章和 6 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 3.基本规定;4.充电基础设施规划;5.充电基础设施设计;6.能源利用及运营管 理。 本规程由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归口管理,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 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工作。 标准日常管理机构为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 化办公室。 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 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至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 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 36 号楼,邮编:100120) 。 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联系电话: (010)68017520,邮箱: bjbb3000 。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电力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 目 次 目 次 1 总 则 11 总 则 1 2 术 语 22 术 语 2 3 基 本 规 定 . 33 基 本 规 定 . 3 4 充电基础设施规划 44 充电基础设施规划 4 4.1 规 划 布 局4.1 规 划 布 局 4 4.2 建 设 选 址4.2 建 设 选 址 4 4.3 配 建 指 标4.3 配 建 指 标 5 5 充电基础设施设计 65 充电基础设施设计 6 5.1 场 地 设 计5.1 场 地 设 计 6 5.2 电 气 设 计5.2 电 气 设 计 8 6 能源利用及运营管理 . 116 能源利用及运营管理 . 11 6.16.1 能 效 指 标能 效 指 标. 11 6.26.2 能源利用与节能环保能源利用与节能环保 . 11 6.36.3 运 营 管 理运 营 管 理. 12 附录 A 停车位典型布局 . 13附录 A 停车位典型布局 . 13 附录 B 电动汽车基础充电设施标识 . 17附录 B 电动汽车基础充电设施标识 . 17 附录 C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场地设计示例 . 19附录 C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场地设计示例 . 19 附录 D 充电基础设施分项计量项目和编码 . 21附录 D 充电基础设施分项计量项目和编码 . 21 附录 E 充电基础设施能效指标记录表 . 21附录 E 充电基础设施能效指标记录表 . 21 附录 F 充电基础设施能效评价参考值 . 22附录 F 充电基础设施能效评价参考值 . 22 附录 G 电动车与汽油车二氧化碳排放对比 . 23附录 G 电动车与汽油车二氧化碳排放对比 . 23 本规程用词说明 24本规程用词说明 24 引用标准名录 25引用标准名录 25 条文说明 . 条文说明 . 1 1 1 1 总 则 1 总 则 1.0.1 1.0.1 为推广北京市电动汽车使用、规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特制定本规程。 1.0.2 1.0.2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以及新建居住建 筑、公共建筑、社会停车场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设计。 1.0.3 1.0.3 北京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规划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要求外,还应符合 国家、行业和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 语 2 术 语 2.0.1 2.0.1 电动汽车 electric vehicle (EV) 用于在道路上使用,由电动机驱动的汽车,电动机的动力电源源于可充电 电池或其他易携带能量存储的设备。不包括室内电动车、有轨及无轨电车和工 业载重电动车等车辆。 2.0.2 2.0.2 非车载充电机 off-board charger 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并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提供直 流电能的充电机。若无特别说明,本标准所指充电机均为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 机。 2.0.3 2.0.3 交流充电桩 AC charging point 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为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提供交 流电源的供电装置。 2.0.42.0.4 充电站 EV charging station 采用整车充电模式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的场所,主要由三台及以上电动汽 车充电设备,至少有一台非车载充电机,以及相关的供电设备、监控设备等组 成。 2.0.5 2.0.5 供电系统 power-supply system 为充电站提供电源的电力设备和配电线路组成的系统。 2.0.6 2.0.6 监控系统 monitoring system 应用信息、网络及通信技术,对充电站内设备运行状态和环境进行监视、 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2.0.7 2.0.7 基本车位 basic parking space 满足车辆拥有者在无出行时车辆长时间停放需求的相对固定停车位。 2.0.8 2.0.8 出行车位 travel parking space 满足车辆使用者在有出行时车辆临时停放需求的停车位。 3 3 基 本 规 定 3 基 本 规 定 3.0.13.0.1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 1 贯彻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的域 规划的要求; 2 与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城镇规划相协调; 3 符合防火安全、用电安全、环境保护的要求; 4 积极稳妥的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促进技术创新。 3.0.2 3.0.2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应与本市电动汽车发展规划相适应, 与电动汽车应用发展协调配套推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做到满足当前使用要 求的同时兼顾未来发展的需求,充分保障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供给。 3.0.33.0.3 按照用电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供电条件,统筹兼顾,合理 确定规划设计方案,做到供电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兼顾经济合理及操作、施 工与维护的便捷。 3.0.43.0.4 充电基础设施应与建筑系统有机融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0.53.0.5 应高效发挥建筑信息化设施的功能,利用互联网技术、智能微电网技 术,提高充电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 4 4 充电基础设施规划 4 充电基础设施规划 4.1 规 划 布 局 4.1.1 4.1 规 划 布 局 4.1.1 北京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应遵循“桩充为主、换电为辅、快慢 充相结合、集中有序管理”的原则,逐步形成“统一规划、适度超前、合理布 局、方便使用”的充电网络体系。 4.1.2 4.1.2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应符合城市交通规划、停车规划及与专用车 辆相关的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加油站规划等。 4.1.3 4.1.3 在新建用地项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应根据电动汽车发展需求核算电 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规模,落实配建指标,提出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4.1.4 4.1.4 在新建用地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应确定电动汽车停车场平面布局 和停车位规模,提出交通组织及出入口设置方案。 4.1.5 4.1.5 不同性质建筑配建停车场应结合电动汽车发展需求、停车场规模及用地 条件,配建不同比例的电动车位以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条件。 4.1.6 4.1.6 对外服务的公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需针对不同服务对象设置 1:5 至 1:10 不同比例的快速和慢速充电设施。 4.1.7 4.1.7 自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宜按照“一车一桩、桩随车走”的原则设置慢速 充电设施。 4.1.8 4.1.8 电动汽车停车位及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应综合考虑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和 应急避难等因素。 4.2 建 设 选 址 4.2.1 4.2 建 设 选 址 4.2.1 公交车、环卫车、邮政车等专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应设置在专用场 站的停车场中,出租车、货运车、旅游车等电动汽车可参照执行。 4.2.2 4.2.2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应建于如下地点: 1 1 高速公路服务区; 2 2 居住、商业、办公、医院、文体等民用建筑物配建停车场; 3 3 旅游场所配建停车场; 4 4 城市社会停车场。 5 4.2.34.2.3 应结合加油站建设加油充电共建站。 4.2.44.2.4 宜充分利用就近的供电、消防及防排洪等公用设施设置电动汽车充电基 础设施。 4.3 配 建 指 标 4.3.1 4.3 配 建 指 标 4.3.1 在公交、环卫等专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中,8 吨及以上的大型电动 汽车根据实际需求可建设充电站或设置充电桩,8 吨以下的小型电动汽车宜设 置充电桩。 4.3.2 4.3.2 高速公路服务区中应设置不低于 5 个电动汽车停车位及快速充电设施。 4.3.34.3.3 新建民用建筑电动汽车停车位配建指标 1 1 居住类建筑应 100%预留充电基础设施,同时不低于 18的停车位充电 基础设施应达到投入使用条件,居住区配建访客停车位亦按同等比例配建。 2 2 办公类建筑应按照不低于 25的停车位比例配建充电基础设施。 3 3 商业类建筑应按照不低于 20的停车位比例配建充电基础设施。 4 4 其他类公共建筑应按照不低于 15的停车位比例配建充电基础设施。 4.3.44.3.4 旅游场所应按照不低于 15的停车位比例配建充电基础设施。 4.3.54.3.5 社会公共停车场、换乘停车场应按照不低于 20的停车位比例配建充 电基础设施。 4.3.64.3.6 满足加油区域与充电区域的安全间距,保证加油车辆与充电车辆的交通 组织顺畅,建设加油充电共建站。充电基础设施以快速充电设施为主。 1 1 新建加油站中宜设置不低于 4 个电动汽车停车位及快速充电设施。 2 2 占地面积在 1500 平方米以上的既有加油站具备改建为加油充电共建站 的条件,宜设置不低于 4 个电动汽车停车位及快速充电设施。 6 5 充电基础设施设计 5 充电基础设施设计 5.1 场 地 设 计 5.1.1 5.1 场 地 设 计 5.1.1 场地设计应遵守下列原则: 1 1 电动汽车基础充电设施的选址宜充分利用就近的供电、消防及防排洪等 公用设施。 2 2 选址不应靠近有潜在火灾或爆炸危险的地方。当与有爆炸或火灾危险的 建筑物毗连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 的有关规定。 3 3 电动汽车基础充电设施不宜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当无法远 离时,不应设在污染源盛行风向的下风侧。 4 4 不应设在低洼和有可能积水的场所。 5 5 环境温度应满足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正常充电的要求。 5.1.25.1.2 充电设施设计应遵守下列原则: 1 1 充电设施的布置不应妨碍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 2 2 充电设备应结合停车位合理布局,便于车辆充电。 3 3 充电设备与充电车位、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应满足操作及检修的要 求。 4 4 采用壁挂式安装的充电设备,设备中心线距地面应为 1.5 米,宜采用上 进线方式。 5 5 充电设备采用落地式安装方式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1)户外停车位安装的充电设备基础应高出充电场地地坪 0.2m 及以上,底 座基础宜大于充电设施长宽外廓尺寸 0.2m。 2)宜考虑立体停车库楼面的承重要求。 6 6 电动汽车基础充电设施的标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电能供给 与保障技术规范充电设施标志与设置DB11/Z823。电动汽车基础充电设施标识 制作工艺参照附录 C。 5.1.35.1.3 场地选址应符合如下条件: 1 1 室外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都宜选取相对数量较为集中的停车位区域设置 7 充电停车位; 2 2 地面充电停车位应设置在出入便利的区域,不应设置在靠近主要出入口 和公共活动场所附近; 3 3 地下充电停车位应尽量设置在靠近地面层区域,尽量不要设置在主要交 通流线附近。 5.1.45.1.4 应对集中设置的充电停车位进行统一管理,安排管理人员或电子监控摄 像对充电停车位全天候监视。 5.1.55.1.5 社会营业性充电停车位建议配置管理用房,管理用房可结合配电室、监 控室、消防室、安控室等用房综合考虑。 5.1.65.1.6 充电停车区域应在重要位置设置停车充电引导系统,引导系统包括入口 指示标识、道路引导标识和停车充电标识。 1 1 入口指示标识应设置在主要出入口附近; 2 2 道路引导标识应在主要通行道路路面上标出; 3 3 停车充电标识应在停车位地面和上方设置; 4 4 各类标识的具体设计可参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 范充电设施标志与设置DB11/Z823,充电桩标识系统典型设计参见附录 B。 5.1.75.1.7 不同区域类型应酌情配置直流充电桩与交流充电桩的比例;不同种类充 电车位应分开布置。 1 1 居住建筑、办公建筑应以交流充电桩(慢充)为主,直流充电桩(快 充)为辅进行合理布置; 2 2 商业建筑、对外交通区应以直流充电桩(快充)为主,交流充电桩(慢 充)为辅进行合理布置; 3 3 社会停车场、停车楼的交流充电桩(慢充)和直流充电桩(快充)配建 比例按实际情况确定。 5.1.85.1.8 充电接口设置遵循因地制宜和节省空间原则。 交流充电接口建议设置在停车位安装停车挡方向的中间位置;直流充电 接口建议采用一桩多充式,宜设置在辐射范围停车位安装停车挡方向的中间位 置。根据室内、室外等不同位置的停车场,充电桩位置典型设计参见附录 A。 5.1.95.1.9 电力设备的防火 8 1 1 变压器室、配电室、户外电力设备的耐火等级、与其他建(构)物和设 备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 GB50229-2006 的规定。 2 2 电力设备的消防安全要求应符合 DL5027 的有关规定。 3 3 电力电缆不应和热力管道、输送易燃易爆及可燃气体管道或液体管道敷 设在同一管沟内。 4 4 对于带电设备,应配置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但不得配置装有金属喇叭喷筒的二氧化碳灭火器。 5 5 根据不同的储能装置,应配置专用灭火器;如没有专用灭火器,应根据 起火物质特性配备用于隔离的措施(如干砂覆盖) 。 5.2 电 气 设 计 5.2.1 5.2 电 气 设 计 5.2.1 充电设施技术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相关技术标准,充电机(桩) 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IP32(室内)或 IP54(室外) 。 5.2.2 5.2.2 新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社会停车场(含 P+R 停车场)等场所配建充 电设施计算负荷应纳入变压器总容量中。 5.2.3 5.2.3 充电设施配电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1 中低压配电系统宜采用单母线或单母线分段接线。低压接地系统宜采用 TN-S 系统。 2 2 低压进出线开关、分段开关宜采用断路器。来自不同电源的低压进线断 路器和低压分段断路器之间应设机械闭锁和电气联锁装置,防止不同电源并列 运行。 3 3 低压进线断路器宜具有短路瞬时、短路短延时、长延时三段保护功能, 并具有接地保护功能。低压进线断路器宜设置分励脱扣装置,不宜设置失 (低)压脱扣装置。 4 4 非车载充电机、监控装置以及重要的用电设备宜采用放射式供电,交流 充电桩可采用树干式供电或放射式供电,多台交流充电桩的电源接线应考虑供 电电源的三相平衡。 5 5 向交流充电桩供电的电源侧低压断路器宜具有短路保护和剩余电流保护 功能,其剩余电流保护额定动作电流不大于 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 0.1 秒。 5.2.4 5.2.4 配电线路布线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9 1 1 低压电力电缆宜选用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类型,也可选用铜芯聚氯乙烯 绝缘类型。 2 2 主干线截面应具有较强适应性,按照远景目标一次选定,电缆线路导线 截面应根据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负荷计算结果确定,并留有一定裕度。 3 3 室内电缆线路宜采用桥架或穿管方式进行敷设;室外电缆线路宜采用电 缆沟槽或穿保护管埋地方式敷设。保护管应满足抗压要求和耐环境腐蚀要求。 4 4 低压三相回路宜选用五芯电缆,单相回路宜选用三芯电缆,且电缆中性 线截面应与相线截面相同。 5 5 电力管线与其他市政管线之间的平行或交叉距离,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电缆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 的相关规定。 6 6 新建停车场应将低压电源引至充电车位区域附近,并设置配电箱,配电 箱至充电设备应预留电缆路径。 7 7 充电设施通讯线缆应单独穿管敷设,宜与电源线路采用同一路径。 5.2.5 5.2.5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应采取有效的电能质量治理措施,减小对建筑配电系 统和公用电网的影响。电能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电 能质量技术要求GB/T 29316 的要求。 5.2.65.2.6 充电设施电能计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能计 量GB/T 29318 和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GB/T 28569 的相关规定。 当充电设施具备多个时充电接口时,每个接口应单独配置电能表。 5.2.7 5.2.7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监控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充 电站设计规范GB 50966 的相关规定。小型充电基础设施可根据实际情况简化 监控系统结构。 5.2.8 5.2.8 防雷系统设计应符合如下要求: 独立建设的充电设施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如与其他建筑物共同建设 时,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性质并经计算确定其防雷级别。充电设施应采取防直 击雷、防雷电波入侵和防雷电电磁脉冲的措施。 5.2.9 5.2.9 接地要求: 1 1 充电设施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共用一套接地装 置,共用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大于 4 。 10 2 2 利用混凝土中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其下部在室外地坪 0.8 m1 m 处引 出一根镀锌钢导体,作为人工接地体的外引点。成组布置的充电桩采用 TN-S 接 地系统,其 PE 线与供电侧的接地装置连接。 11 6 能源利用及运营管理 6 能源利用及运营管理 6.1 能 效 指 标 6.1.1 6.1 能 效 指 标 6.1.1 室外充电设施能效要求: 1 1 车载充电机效率宜不低于 0.85; 2 2 非车载充电机效率:居民自用宜不低于 0.9,公用应不低于 0.9; 3 3 对应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IP54。 6.1.2 6.1.2 室内充电设施能效要求: 1 1 车载充电机效率:宜不低于 0.85; 2 2 非车载充电机效率:居民自用宜不低于 0.95,公用应不低于 0.95; 3 3 对应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IP32。 6.2 能源利用与节能环保 6.2.1 6.2 能源利用与节能环保 6.2.1 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社会停车场的充电基础设施配电系统电能监测, 应纳入该建筑或停车场的能源监测管理系统。 6.2.2 6.2.2 甲类和乙类公共建筑充电基础设施用电,应划分为该建筑的特殊场所用 电的单独子项。 6.2.3 6.2.3 充电基础设施连接的变电、输电、充电系统应采用高能效设备和组成方 式。 6.2.4 6.2.4 充电基础设施节能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 1 电源应优先兼用建筑原有变压器,采用低压专用回路向充电负荷供电; 2 2 包含充电负荷的建筑原有变压器,运行负载率应在经济运行区间; 3 3 当充电基础设施需要专设变压器时,须根据周边区域多个充电桩群的负 荷情况统筹设置,运行负载率宜在经济运行区间。 6.2.5 6.2.5 建筑充电基础设施绿色设计应包括以下项: 1 1 应优化车位分区、充电设备匹配、管理用房布局; 2 2 充电基础设施设计时应符合绿色建筑评价相关要求; 3 3 充电基础设施应采用符合安全、节能、环保规定的建筑材料和设备。 6.2.6 6.2.6 充电基础设施应配置信息显示装置,公示分时电价和调控信息。 12 6.3 运 营 管 理 6.3.1 6.3 运 营 管 理 6.3.1 充电基础设施应与建筑一体化设计,采用系统融合的能源综合管理系 统。 6.3.2 6.3.2 充电基础设施由上级引来的动力电源总开关处,应设置负荷监测和紧急 联动控制装置。 6.3.3 6.3.3 能源综合管理系统应具备电能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并实现与消防、安 防监控系统的协调运行。 6.3.4 6.3.4 充电基础设施设计时应结合建筑情况采用适宜的系统集成方式,提供能 源管理平台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的条件。 13 附录 A 停车位典型布局 附录 A 停车位典型布局 第一部分 地面停车场 图 A.1-1 “一桩一充”式充电桩平行式停车位的典型设计图 图 A.1-2 “一桩一充”式充电桩垂直式停车位的典型设计图 图 A.1-3 “一桩一充”式充电桩倾斜式停车位的典型设计图 14 图 A.1-4 “一桩多充”式充电桩平行式停车位的典型设计图 图 A.1-5 “一桩多充”式充电桩垂直式停车位的典型设计图 15 图 A.1-6 “一桩多充”式充电桩倾斜式停车位的典型设计图 第二部分 地下停车 图 A.2-1 “一桩一充”式充电桩垂直式停车位的典型设计图 16 图 A.2-2 “一桩多充”式充电桩垂直式停车位的典型设计图 图 A.2-3 垂直式停车位“壁挂型”充电桩典型设计图 注:图中车档尺寸适用于后退停车。 17 附录 B 电动汽车基础充电设施标识 附录 B 电动汽车基础充电设施标识 图 B.1 电动汽车基础充电设施站点入口标识示意 图 B.2 电动汽车基础充电设施道路导引标识示意 18 图 B.3 电动汽车基础充电设施停车充电导引标识示意 19 附录 C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场地设计示例 附录 C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场地设计示例 图 C.1 油电共建站电动汽车充电区设计示意图 图 C.2 地面停车场“一桩一充”倾斜式停车位设计示意图 20 图 C.3 地面停车场“一桩多充”垂直式停车位设计示意图 图 C.3 地下停车库“一桩多充”垂直式停车位设计示意图 图 C.4 地下停车库“壁挂式”垂直式停车位设计示意 21 附录 D 充电基础设施分项计量项目和编码 附录 D 充电基础设施分项计量项目和编码 项目 一级子项 二级子项 名称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编码 特殊场所 用电 E 电动汽车 充电区域 7 充电区域照明 A 充电区域插座 B 充电区域空调通风末端 C 其他 D 充电桩 E 说明: 说明: 当充电区域规模很小、仅有少量充电桩,二级子项没有 E7A、E7B、E7C 项时, 其供电干线 E7 回路在低压柜内装设的前端总表与后端充电桩 E7E 能耗之差,计 为 E7D; 当充电区域具有 E7A、E7B、E7C 项时,E7 回路前端总表与后端 (E7A+E7B+E7C+E7E)的能耗之差,计为 E7D; E7E 是由系统向电动汽车馈送的电能,E7 回路前端总表能耗是充电区域消耗的 电能,二者之比 E7E/E7 定义为“充电设施电能利用效率” E7,当非电能耗很 小而忽略时,充电设施能效可以用 E7 来评价。 充电区域的能效评价分为三级: 类型 能效分级 3 级 2 级 1 级 建筑充电设施 0.75 E70.8 0.8 E70.9 0.9 E71.0 附录 E 充电基础设施能效指标记录表 附录 E 充电基础设施能效指标记录表 建筑充电设施 效率 电能利用效率 变电效率 1 输电效率 2 充电效率 3 22 附录 F 充电基础设施能效评价参考值 附录 F 充电基础设施能效评价参考值 1级2级3级 0.900.800.75 109.08.07.5 1513.512.011.3 2018.016.015.0 2522.520.018.8 3027.024.022.5 3531.528.026.3 4036.032.030.0 充电系统综合能效 电池可获得电量 X2 (kWh) 充电系统电源侧 消耗电能参考值 X1 (kWh) 电能利用效率参考值 w 说明: 说明: 电动车充电计费依据充电桩 220V 电源接驳处的电度数计量,是为消耗的电能付 费。从电能利用的角度看,变电、输电、充电、蓄电过程提倡达到的效率如 下: 变电效率 1=0.98, 输电效率 2=0.97, (变压器低压侧至充电桩计费端之间,末端忽略不计) 充电效率 3=0.95, (非车载充电机) 因此,电动汽车蓄电池外部获得的“充电设施电能利用效率”是: w= 1* 2* 3=0.98x0.97x0.95=0.90 因此,本规程规定: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中,10/0.4kV 变电效率、0.4kV 输电效 率、AC380V/DC300750V 直流快充桩变流器效率,三者之乘积满足以下要求: 1* 2* 30.9, 则此情况下,建筑充电设施达到 1 级能效。 2 级能效下限典型情况: w= 1* 2* 3=0.95x0.95x0.90=0.81, 3 级能效下限典型情况: w= 1* 2* 3=0.95x0.93x0.85=0.75。 23 附录 G 电动车与汽油车二氧化碳排放对比 附录 G 电动车与汽油车二氧化碳排放对比 电 动 车 电力等价 折标系数 kgce/kWh 二氧化碳 排放系数 kgCO2 /kWh 汽 油 车 汽油 排放系数 kgCO2 /L 0.33 0.8292 2.361 百公里 电耗 kWh 标煤 消耗量 kgce 二氧化碳 排放量 kgCO2 排放 地点 百公里 油耗 L 二氧化碳 排放量 kgCO2 排放 地点 20 6.60 16.58 电厂 7.12 16.81 街道 注:1 百公里电耗 20 kWh 为目前多种典型电动车能够达到的指标; 2 电力等价折标系数 0.33 kgce/kWh 取自中电联 2011 年发布数据; 3 北京市电网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0.8292 取自国家气候战略中心“2010 年 中国省级电网平均 CO2 排放因子”; 4 汽油车百公里油耗 7.12L 取自工信部网站关于 2014 年度中国乘用车企 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情况的公告中的 88 家国产乘用车生产企业平均燃料消 耗量实际值。 5 原煤开采、储运、加工、发电与原油进口或开采、输送、提炼及设施安 全保障等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本表未计入。 6 用户侧微电网内自建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减排贡献,本表未计入。 24 本规程用词说明本规程用词说明 1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 下: 1)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 按执行”。 25 引用标准名录 引用标准名录 1 1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2 2 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充电设施标志与设置DB11/Z823 3 3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 NB/T 33002 4 4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GB/T 20234.13 5 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6 6 2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 7 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 8 8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电能质量技术要求GB/T 29316 9 9 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2326 1010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GB/T 14549 11 11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 15543 1212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能计量GB/T 29318 1313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GB/T 28569 1414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GB 50966 151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 16 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17 1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687 181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 19 19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 176 2020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BJ 01-615 212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 2222 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464 23 23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 24 24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规程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规程 DB- 条文说明 DB- 条文说明 2015 北 京 2015 北 京 目 次 目 次 1 总 则 11 总 则 1 3 基本规定 23 基本规定 2 4 充电基础设施规划 34 充电基础设施规划 3 4.2 建 设 选 址4.2 建 设 选 址 4 4.3 配 建 指 标4.3 配 建 指 标 4 5 充电基础设施设计 65 充电基础设施设计 6 5.1 场 地 设 计5.1 场 地 设 计 ? ? ? 5.2 电 气 设 计5.2 电 气 设 计 6 6 能源利用及运营管理6 能源利用及运营管理. 10 6.1 能 效 指 标6.1 能 效 指 标 10 6.2 能源利用与节能环保6.2 能源利用与节能环保. 10 6.3 运 营 管 理6.3 运 营 管 理 10 1 1 总 则 1 总 则 1.0.1 1.0.1 本条对制定本规程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描述。 1.0.2 本条对本规程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描述。定义了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和设 计两个阶段的适用范围,在规划阶段适用于全市全部的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布 局;在设计阶段,适用于新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社会停车场(含 P+R 停车 场)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设计,对于既有建筑改造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参照 本规程执行。本规程不适用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设计。 1.0.3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中本规程未涉及的其他工作应符合相应 的国家、行业和北京市地方标准的规定。 2 3 基本规定3 基本规定 3.0.1 3.0.1 本条提出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应以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 及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等区域规划为依据; 2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应纳入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各区县分 区规划以及各乡镇总体规划,其建设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 从消防、人身安全和国家政策的角度,提出符合防火安全、用电安全、 环境 保护的要求; 4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设备必须经国家主管部门认定的鉴定机构鉴定 合格的产品,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不得采用国际或北京 市已公布的淘汰产品。 3.0.2 3.0.2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为电动汽车应用发展提供服务,充电基础设施的 规划建设必须与电动汽车的长远发展和应用相适应,协调处理近远期建设的需 求。 3 4 充电基础设施规划 4 充电基础设施规划 4.1 规 划 布 局 4.1.1 4.1 规 划 布 局 4.1.1 电动汽车作为近几年开始推广的新型交通工具,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充电基础设施是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充电基础设施包括充电桩、充 换电站等不同形式。结合北京城市特点、电动汽车车辆构造以及使用要求,充 电基础设施的布局将以广泛布置充电桩为主要方式、建设充换电站为补充,自 用充电桩以慢充为主,对外服务的公用充电桩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快速充电桩, 在布局上要尽量做到集中有序、方便管理,同时结合电动汽车发展进程,充电 基础设施规划要适度超前,预留条件,满足需求。 4.1.2 4.1.2 电动汽车是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中的一部分。电动汽车的停车设施也属于 城市停车规划的一部分内容,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主要依托电动汽车停车位 设置,所以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应与相关规划相符合。 4.1.34.1.44.1.34.1.4 规定了在不同规划阶段中,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应该达 到的深度和内容。 4.1.54.1.5 本规程中规定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配建标准为电动汽车的发展预留 了条件,结合建筑设计一体化适度超前安排充电基础设施,保证用电安全。在 电动汽车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中,针对尚未投入使用的电动汽车停车位,可作 为租赁车位短期停放传统能源机动车,但不得永久性挪作他用,随着电动汽车 数量的增加将逐步恢复为电动汽车停车位使用,并安装充电基础设施。 4.1.64.1.6 对外服务的公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主要布局在办公、商业、医院、 学校、文化体育设施、工业、交通枢纽等建筑物配建停车位、居住建筑配建访 客停车位、旅游场所配建停车位以及社会停车场、换乘停车场和加油充电共建 站中。 4.1.74.1.7 自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主要布局在居住建筑配建停车位中。 4 4.2 建 设 选 址 4.2.2 4.2 建 设 选 址 4.2.2 本条规定了应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地点。 1 1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为远距离连续行驶的用路者提供解除疲劳、紧张,以 及满足生理要求的场所,或为汽车加油,或对车辆作必要检查、维修等需求的 场所。随着电动汽车的推广,应该增加为电动汽车服务的充电基础设施。 2 2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应在建筑物配建停车场中合理设置。建筑物配建 停车场按照建筑物分类可划分为居住类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和非居住类建筑物配 建停车场。居住类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提供的停车位是基本车位供给的主体,应 以满足本建筑物业主的基本车位需求为主;非居住类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提供的 停车位是出行车位的主体,应以满足本建筑物使用者和社会公众的出行车位需 求为主。居住类建筑物配建访客停车场属于满足本建筑物来访客人的出行车位 需求。 3 3 旅游场所包括风景公园、主题公园以及其他旅游场所等,在配建停车场 中应安排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4 4 城市公共停车场主要布置在客流集中的商业区、办公区、医院、体育场 馆、旅游风景区及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的居住区;换乘停车场主要结合城市中心 区以外的轨道交通车站、公交枢纽站和公交首末站布设。 4.2.3 4.2.3 作为车辆能源补给的基础设施,充电站和加油站在功能上具有相似性。 现有加油站已经具有较完备的加油系统网络,同时具有很强的识别性,规范中 也规定了相关的安全间距要求。因此,利用加油站建设加油充电共建站,在满 足汽车加油的同时,也可为电动汽车解决充电需求,将大大简化纯充电站的规 划选址和建设程序,节省建设周期,并能充分利用城市的有限土地资源。另外 从长远来看,随着城市车辆能源结构的逐步调整,电动汽车比例的进一步加 大,也可为将来加油站的转型发展探索新路。 4.3 配 建 指 标 4.3.1 4.3 配 建 指 标 4.3.1 大型电动汽充电站的基本功能区包括配电区、监控区、充电区、电池更 换区以及电池维护区、电池存放区等,需要建设一座充电站建筑。按照动力蓄 电池存储能量和单路配电容量,结合能够服务的车辆数,将充电站分为四级。 5 参见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 充电站 (DB11/Z 728-2010)中的相 关要求。充电桩需结合停车位设置。 4.3.3 4.3.3 新建民用建筑电动汽车停车位配建指标 1 1 居住类建筑电动汽车配建指标应符合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指标和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实施意见 (京政发【2015】7 号)的要求。居住类建筑配建停车指标中包含居民停车位和访客停车位两部 分,都需要执行配建指标分别安排,其中在访客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中宜按 照本规程 4.1.6 的要求配建一定比例的快速和慢速充电设施。 4 4 其他类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医院、学校、文化体育设施、工业、交通枢 纽等。 4.3.6 4.3.6 加油充电共建站中加油设备与充电设备的安全间距应符合电动汽车电 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 充电站 (DB11/Z 728-2010)中的相关规定。加油充电 共建站中的充电基础设施主要为电动汽车提供快速补电服务,因此应安排快速 充电设施。 6 5 充电基础设施设计 5 充电基础设施设计 5.1 场 地 设 计 5.1.3 5.1 场 地 设 计 5.1.3 场地选址应符合如下条件: 1 1 室外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都应选取相对数量较为集中的停车位区域设置 充电停车位,不要过于分散;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分几处相对集中设 置; 2 2 地面充电停车位应设置在出入便利的区域,不应设置在停车场主要出入 口和幼儿园、学校、商场、医院、广场等人流活动集中地公共场所附近,方便 出行及充电; 3 3 地下充电停车位应尽量选择设置在靠近地面层区域,如地下一层有停车 区,建议集中设置的地下一层,若地下一层为商业设施或不满足集中设置充电 停电位,建议集中设置在地下二层;集中设置充电停车位时尽量不要设置在地 下车库的主要上下坡道附近;以方便出行、充电及发生紧急状况时便于安全疏 散。 5.1.45.1.4 应对集中设置的充电停车位进行统一管理,包括设备管理和安全管理, 可以安排管理人员或电子监控摄像远程对充电停车位进行全天候监视。 5.1.55.1.5 社会营业性充电停车位建议配置管理用房,管理用房可结合配电室、监 控室、消防室、安控室等用房综合考虑,对于新建建筑,建议与建筑进行一体 化设计,综合考虑合理安排充电停车位。 5.1.65.1.6 充电停车区域应在重要位置设置停车充电引导系统,引导系统包括入口 指示标识、道路引导标识和停车充电标识。 1 1 入口指示标识应设置在居住区、商业区、商务区等主要出入口附近的显 著位置,便于驾驶者判断有无充电设施; 2 2 道路引导标识应在通往充电停车位的主要通行道路的路面上醒目标出; 3 3 停车充电标识应在停车位地面和上方的醒目位置标出,方便驾驶者快速 驶入; 4 4 各类标识的材质、颜色、尺寸等具体设计参照国家标准图形标志 电 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志GB/T 33525。 7 5.1.75.1.7 不同区域类型应酌情配置直流充电桩与交流充电桩的比例;不同种类充 电车位应该分开布置。 1 1 居住建筑、办公建筑应以交流充电桩(慢充)为主,直流充电桩(快 充)为辅进行合理布置,建议二者的配建比例为 5:1-10:1 之间; 2 2 商业建筑、对外交通区应以直流充电桩(快充)为主,交流充电桩(慢 充)为辅进行合理布置,建议二者的配建比例为 5:1-10:1 之间; 3 3 社会停车场、停车楼的交流充电桩(慢充)和直流充电桩(快充)配建 比例按实际情况确定。例如为周边居住建筑、办公建筑等服务的停车场,建议 以交流充电桩(慢充)为主,直流充电桩(快充)为辅进行合理布置,二者配 建比例在 5:1-10:1 之间;为商业建筑、购物广场等服务的停车场,建议以直流 充电桩(快充)为主,交流充电桩(慢充)为辅进行合理布置,二者配建比例 在 5:1-10:1 之间。 5.1.85.1.8 充电接口设置遵循因地制宜和节省空间原则。 交流交流充电接口建议设置在停车位安装停车挡方向的中间位置;直流充电 接口建议采用一桩多充式,宜设置在辐射范围停车位安装停车挡方向的中间位 置。根据室内、室外等不同位置的停车场,合理规范的充电桩位置典型设计参 见附录 A。 5.2 电 气 设 计 5.2.1 5.2 电 气 设 计 5.2.1 室内外安装的充电机(桩)宜采取必要的防雨和防尘措施,有利于延长 设备使用寿命,保障充电操作的安全和方便。本条规定了充电机(桩)安装于 室内或室外时设备防尘、防水的最低要求。 5.2.35.2.3 本条是充电站配电系统的一般要求 1 1 中低压配电系统一般采用单母线或单母线分段接线。运行经验证明,中 低压配电系统采用单母线接线或单母线分段接线能够满足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由于充电站的用电设备具有非线性特性,在运行时将产生谐波分量,其中 3 次 及其整数倍谐波电流在通过 N 线时,会使 N 线带电位,所以宜采用 TN-S 系统。 2 2 低压断路器具有短路保护和过负荷保护功能,可以带负荷进行投切,其 附件能实现模拟量和开关量的输入和输出。为防止不同电源并联运行,来自不 同电源的低压进线断路器和低压分段断路器之间应设机械闭锁和电气联锁装 8 置。 3 3 应选用具有三段保护功能和接地保护功能的低压进线断路器,以满足保 护动作的选择性要求。低压进线断路器宜设置分励脱扣装置,便于电网企业对 充电站的统一调度管理。据调查,近年来由于电力系统瞬间失压,造成大面积 甩负荷的事例屡有发生,主要是由于配电变压器低压进线侧加装了失压脱扣装 置,因此低压进线侧不宜设置失压脱扣装置。 4 4 重要用电设备采用放射式供电,能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减少其他负荷故 障或检修的影响范围。 5.2.45.2.4 本条规定了配电线路设计的一般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