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 8591.3-1997 CJ40 系列交流接触器.pdf_第1页
JB 8591.3-1997 CJ40 系列交流接触器.pdf_第2页
JB 8591.3-1997 CJ40 系列交流接触器.pdf_第3页
JB 8591.3-1997 CJ40 系列交流接触器.pdf_第4页
JB 8591.3-1997 CJ40 系列交流接触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K32 JB 8591.31997 CJ 40 系列交流接触器 1997-07-25 发布1997-10-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发 布 I 前 言 JB 8591.3 1997 1 机械工业部 1997-07-25 批准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机 械 行 业 标 准 CJ 40 系列交流接触器 JB 8591.31997 1997-10-01 实施 JB 8591.31997 2 Us额定控制电源电压 I接通电流 Ie额定工作电流 Ic通断电流(分断电流) Ith约定发热电流 cos试验电路的功率因数 AC交流 DC直流 Db交变湿热试验 SCPD短路保护电器 CTI相比漏电起痕指数 T0.95直流电流从零到达 95%稳态值所用的时间 f振荡频率 过振荡系数 3. 3 代号 接触器主电路和辅助电路通常选用的使用类别及其代号见表 1。 表 1 主电路和辅助电路通常选用的使用类别代号及其用途 电 路使用类别代号典 型 用 途 举 例 AC1无感或微感负载、电阻炉 AC2绕线式感应电动机的起动、分断 AC3笼型感应电动机的起动、运转中分断 主 电 路 AC4笼型感应电动机的起动、反接制动或反向运转、点动 AC15控制交流电磁铁负载 辅助电路 DC13控制直流电磁铁 4 产品型号、规格 4. 1 产品型号及其含义: 辅助代号共由五部分组成,根据需要按以下顺序选用: 第一部分用字母“Y”表示一般型,可以不写出。 “N”表示可逆型; 第二部分用 1 位数字表示主电路极数:2、3、4、5 分别表示 2 极、3 极、4 极、5 极,3 可以不写 出; 第三部分用 2 位数字表示最高额定工作电压: “06”表示 660 V,可以不写出。 “11”表示 1140 V; 第四部分表示额定控制电源电压,用字母“AC”表示交流, “DC”表示直流,字母后用额定控制 电源电压的数值表示,但“AC380”可以不写出; 第五部分用字母“F”和 2 位数字表示辅助触头种类及数量,前一位数字表示常开辅助触头对数, CJ40 辅助代号 矿用接触器用字母“K”表示,节电(能)型用“J”表示, 直流操作用“Z”表示 基本规格代号,用 380 V、AC3 的 Ie值的数字表示 设计代号 交流接触器 JB 8591.31997 3 后一位数字表示常闭辅助触头对数,但“F42”可以不写出。 4. 2 基本参数 4. 2. 1 主电路的基本参数 主电路的额定绝缘电压(Ui) 、额定工作电压(Ue) 、约定发热电流(Ith)以及在相应工作制及使 用类别下的额定工作电流(Ie)和额定工作功率(Pe)见表 2。 表 2 中主要规定了 3 极接触器的参数,非 3 极接触器的参数应满足附录 A 的有关规定。 表 2 主电路的基本参数 断续周期工作制下的 Ie A基本规格框架代号 Ui V Ue V Ith A AC1 AC2AC3 AC4 AC3 的 Pe2) kW 不间断工作制的Ie A 22063636318.5 3806363633063 66063636355 22080808022 3808080803780 660 8080 63636355 80 22010010010030 38010010010045100 66080808075 22012512512537 38012512511055125 125690 660 125125 80808075 125 22016016016045 38016016016075160 660125125125110 22020020020055 38020020020090200 660125125125110 22025025025075 380250250225132250 250690 660 250250 125125125110 250 JB 8591.31997 4 JB 8591.31997 5 JB 8591.31997 6 JB 8591.31997 7 JB 8591.31997 8 JB 8591.31997 9 JB 8591.31997 10 JB 8591.31997 11 JB 8591.31997 12 JB 8591.31997 13 JB 8591.31997 14 操作循环次数为 6050 次。 b) 非正常条件下的接通和分断能力 辅助触头应能在表 17 中相应使用类别规定的条件下接通和分断电路而不失败,并应检测通断操作 过电压是否在相应的规定范围内。 操作循环次数规定为 10 次。 7. 2. 7. 2 辅助触头的机械寿命 辅助触头的机械寿命应作为接触器整体的一部分在接触器的机械寿命中进行考核。 7. 2. 7. 3 辅助触头的电寿命 辅助触头的电寿命试验按表 17 中电寿命的要求进行,其操作条件及电寿命次数均与接触器 380 V、 AC3 使用类别时的要求相同。 7. 2. 7. 4 辅助触头的额定限制短路电流 当辅助触头被 RL625/16 型熔断器保护时,应能承受额定熔断短路电流的考核,其试验预期电 流值为 1000 A(有效值) ,cos为 0.50.7。 表 17 辅助触头的接通与分断能力、电寿命试验参数 接 通分 断 试 验 项 目使用类别 I/IeU/Uecos T0.95 ms Ic/IeUr/Uecos T0.95 ms AC151010.3110.3 正常条件下的接通与分断能力 DC131130011300 AC15101.10.3101.10.3 非正常条件下的接通与分断能力 DC131.11.13001.11.1300 AC151010.7110.4 电寿命 DC131130011300 7. 2. 8 噪声 交流控制的接触器通以额定控制电源电压,在距离产品正前方 0.4 m 处,其噪声极限值为 45 dB (A) 。 8 试验方法 8. 1 验证结构要求 8. 1. 1 耐湿性能试验 被试接触器应是全新的、清洁的,并按正常工作位置安装。 规定接触器采用交变湿热试验(Db) ,试验严酷程度:高温温度为+40,周期数为 6 昼夜。耐湿 性能试验中工频耐压试验值和绝缘电阻最小值的规定见表 18。 试验方法详见 GB/T 14048.11993 中 8.1.2.2。 表 18 耐湿性能试验中工频耐压的试验电压值和绝缘电阻最小值 额定绝缘电压(Ui) V 试验电压值(交流有效值) V 绝缘电阻最小值 M 69020001 114032802 8. 1. 2 抗非正常热和着火危险试验 接触器的绝缘部件应承受灼热丝试验的考核。对支持或固定载流部件的绝缘材料制成的零部件, JB 8591.31997 15 灼热丝顶端的试验温度为 960;绝缘材料制成的其余零部件,灼热丝顶端的试验温度为 650。 试验方法详见 GB/T 5169.4 的规定。 8. 1. 3 绝缘材料的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测定 按 GB/T 4207 的规定。 8. 1. 4 弹性材料的耐老化试验 见 GB/T 14048.11993 中 8.1.1。 8. 1. 5 接线端子的机械性能 8. 1. 5. 1 接线端子的机械强度试验 应用表 20 规定的导体来进行试验,拧紧力矩按表 19 的规定值。 每一试验应在完好的和新的接线端子上进行。试验方法详见 GB/T 14048.11993 中 8.1.8.2。 8. 1. 5. 2 导体的偶然松动和损坏试验(弯曲试验) 采用非预制导线的接线端子,应进行导体的弯曲试验,其试验方法及要求见 GB/T 14048.11993 中 8.1.8.3。 8. 1. 5. 3 拉出试验 进行过弯曲试验的试品,紧接着进行圆铜导线的拉出试验,其试验方法及要求见 GB/T 14048.1 1993 中 8.1.8.4。 8. 1. 5. 4 最大规定截面的非预制圆铜导线的接入能力试验 其试验方法及要求见 GB/T 14048.11993 中 8.1.8.5。 表 19 验证接线端子机械强度的拧紧力矩 基 本 规 格 螺 纹 直 径 mm 拧 紧 力 矩 Nm 6312563.0 16025086.0 3155001010.0 6308001214.0 8. 2 验证性能要求 8. 2. 1 顺序试验 接触器应能承受顺序试验的考核。 每一顺序试验应在新产品上进行,但允许在同一台产品上进行多于一个的顺序试验或全部的顺序 试验;对于同一顺序中的各项试验,必须按所列顺序在同一组产品上进行,同一顺序试验的每一项试 验均不应失败。 本标准推荐的顺序试验见附录 B。 8. 2. 2 一般试验条件 被试接触器应与所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一致,并应符合该型式接触器的设计。 除非另有规定,接触器应按 6.6 的规定安装,其接线应与通常使用时的情况一致;同种规格的接 触器,允许任选一种标准的控制电源电压(见 4.2.3)进行每一项试验,且试验应在额定控制电源电压 (交流时额定频率)下进行;试验参数之允差应符合 GB/T 14048.11993 表 20 的规定。 8. 2. 3 空载、正常负载和过载条件下的性能试验 8. 2. 3. 1 动作特性试验 接触器吸合动作试验的次数规定至少为交流连续 20 次,直流连续 6 次,且相邻两次动作的间隔时 间应尽可能短。释放动作试验次数至少为 2 次,且直流每次调换极性。 JB 8591.31997 16 JB 8591.31997 17 JB 8591.31997 18 头熔焊。在通断试验的全过程中,要测量通断操作过电压,详见 7.2.4.3 及 GB/T 14048.11993 中 8.2.3.5.4。 接触器进行接通和分断试验后,应接着进行 8.2.3.5 规定的约定操作性能试验。 规定额定电压(Ue)660 V 及以上的接通和分断能力试验允许仅进行 50 次通断操作。 8. 2. 3. 5 约定操作性能试验 进行试验的接触器应为经过接通和分断试验(8.2.3.4)后的试品。 试验电路同 8.2.3.4 的规定。 试验负载的调整应满足表 13 中 f、的要求。 规定试验参数的允许误差:电流为5%,电压为5%。 进行试验的控制电源电压为 100%Us。 若制造厂同意,允许取功率因数和操作频率与相应 AC4 电寿命试验的相同。 对于可逆型接触器,除 50 次单独接通操作以及 10 次附加的同时通电的试验不做外,试验程序按 8.2.3.4 的规定。 约定操作性能试验过程中,接触器不应发生持续燃弧、相间飞弧、接地回路中熔断体熔断或触头 熔焊,且试后应能通过 2 Ui的介电性能试验,试验电压仅按 8.2.3.3.2.1 a 的规定施加 1 min。 8. 2. 3. 6 寿命试验 8. 2. 3. 6. 1 机械寿命试验 a) 试验用接触器的条件 接触器按正常使用条件安装,特别是应如正常使用情况一样接好导线。 试验时主电路不通电。 b) 操作条件 接触器的线圈应施加额定控制电源电压。 c) 试验程序 试验在 4.2.2.3 所规定相应级别的操作频率下进行。如果制造厂同意,允许提高操作频率。控制线 圈的通电时间应大于接触器的动作时间,且线圈的不通电时间应足够长,以使接触器停留到两个极端 位置。 d) 当试验每进行到机械寿命规定值的 1/10(但不少于 AC3 电寿命次数)时,在继续试验前允 许: 仅在拆下灭弧罩的情况下,清理整台产品; 如果触头已磨损,允许更换触头元件,但不应更换其它的零部件。 e) 试验结果的评定 机械寿命试验后,接触器应仍能符合室温下 7.2.1 所规定的动作特性要求,且零部件应无破坏性损 伤,且连接导线用的零部件不松动。 接触器采用双三抽样方案的判别: 三台接触器必须一直试到指定的机械寿命,如果都合格,则认为试验合格;如果有一台以上不合 格,则认为试验不合格;如果有一台不合格,则再试三台,一直试到指定的机械寿命,若不再有不合 格,则认为试验合格,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总共有二台或更多台不合格,则认为试验不合格。 接触器采用单八抽样方案的判别: 八台接触器必须一直试到指定的机械寿命,如果不合格的台数不超过二台,则认为试验合格。 8. 2. 3. 6. 2 电寿命试验 试验电路应包括电抗器和电阻器,以便获得在相应试验电压下适合的电流、功率因数或时间常数, 对于 AC4 试验,应采用 8.2.3.4 规定的试验电路。 规定试验参数的允许误差:电流为5%,电压为5%。 通电时间的规定:通电时间规定为 0.05 s0.1 s。 操作频率按表 3 的规定。 试验应在相应于 8.2.3.6.1 a 和 8.2.3.6.1 b 所规定的条件下,按 8.2.3.6.1 c 规定的试验程序进行,但 不允许更换触头,所进行的操作循环次数应符合表 14 的规定。 电寿命试验后,接触器应能满足 7.2.1 规定的动作特性要求,且能承受 2 Ui的介电性能试验,试 JB 8591.31997 19 验电压仅按 8.2.3.3.2.1 a 的规定施加 1 min。 若制造厂同意,允许提高操作频率,也允许延长通电时间。 本试验允许接在 8.2.3.5 的试验后进行,且 8.2.3.5 所进行的操作循环次数允许计入相应使用类别的 电寿命次数。 8. 2. 3. 7 接触器耐受过载电流能力试验 接触器应按进行温升试验(见 8.2.3.2)时的规定安装、接线和操作。 本试验可在室温下及任意合适的电压下进行,试验电流和持续时间按 7.2.4.5 的规定。 试验后,接触器应无观察到的变形及损伤。 8. 2. 3. 8 耐低温性能试验 试验按 GB/T 2423.11989 试验 A 的规定进行。接触器应置于低温箱中,规定以25作为试验 温度,持续时间为 16 h。 试验塑料件及其它零部件不应有开裂现象。 8. 2. 4 短路条件下的性能试验 8. 2. 4. 1 短路试验的一般条件 本试验应在新的、清洁的接触器上自冷态开始进行。接触器及与其相配合的 SCPD 应完整地装在 支架上,接至主电路的连接应相似于接触器和 SCPD 在正常使用中的情况,主电路每一相采用最长为 2.4 m 的铜芯电缆(相应于接触器的额定工作电流选用)连接。 接触器的线圈应由一符合 7.2.1 规定的独立电源供电。 短路试验电路见 GB/T 14048.11993 中 8.2.4.1.2 和图 14。 用金属网(板)放在表 5 中“F”所规定的安全区域处。为了检查有害的喷弧超越安全区域,将 此金属网(板)按下述规定接到电源中性点(或人为中性点) : a) 对于“2”型协调配合,金属网(板)通过限制故障电流电阻器(RL) 、熔断元件 F 串联接至中 性点,此检测电路应调整为允许通过 150 A 的故障电流(见 GB/T 14048.11993 中 8.2.3.5.2 g) ; b) 对于“1”型协调配合,用长度为 1.2 m 到 1.8 m,截面积为 6 mm2的硬铜线替代熔断元件 F 和 电阻器 RL,接至中性点。若制造厂同意,可接至某一相。 注:这一较大尺寸的导线并非作为探测器,而是建立一种判定允许损坏程度的“接地”条件。 其余要求详见 GB/T 14048.11993 中 8.2.4.1。 8. 2. 4. 2 试验过程 对于“1”型协调配合,在预期电流为“r”或 q 时,试验顺序中的每一次 O 或 CO 操作均允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