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中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doc_第1页
在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中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doc_第2页
在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中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中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摘要:马克思中国化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经过改造,不断融入中国文化的过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马克思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内在关系。因此要从根源上梳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程,从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化中国社会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直处在“内忧外患”的动荡状态,旧中国经济落后、发展停滞的社会状况,也深深地激励着革命者改变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落后面貌。自五四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走上了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现代化道路,这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值得进一步思考的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可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的塑造?一、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的历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其阶级基础、经济根底和文化背景更是迥然不同。因此产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扎根并发挥作用,必须要有适合其生长的文化土壤,这样一来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就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关键问题。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这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之后,在中国的社会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融合了。这种融合是一种互相渗透式的过程,既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又包括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形成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新理论,使起源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变为扎根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语言转换、中国背景下的理解、中国环境下的运用及进一步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始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的契机。洋务运动甚至提出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值此之际,一些留学日本和法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打开了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大门。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催人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传统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培育出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现代民族精神。第二,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自五四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走上了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现代化道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促因和指导的现代化的发展过程”。1首先是要对传统文化的封建体制进行解构,将传统封建礼教思想进行剔除;其次是对其进行重构,为其注入新的科学思想和伦理观。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的原因所谓的现代化,指的是“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引发社会生产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大变革,这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从传统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文化领域,并引发社会组织和社会行动社科变革的过程。”2这在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文化之后,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的塑造,则变得十分必要,这是由于:第一,传统文化自身改造的需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创造的产物,是凝结着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包含着丰富的真理、理性。但由于它本身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必然带着封建烙印,存在着糟粕。在封建社会,这些思想文化曾对封建体制的稳固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却已经远远不适应现代民主、文明的社会的发展需要。第二,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1840年,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得我国众多的自然经济结构解体,政治混乱,而封建文化也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变化而变化,脱离了其原有的发展轨迹,走向了半封建半资本主义性质的文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步入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阶段。然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堪称是“晚发外生型”,其现代化进程是在外来压力的影响的压力之下启动的,在世界现代化大潮中处被动、消极的状态。【3】作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文化,已经不能跟上经济飞速发展的步伐,不能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的动力和智力的支持。这必将导致人们思想领域的混乱,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因此,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驱使下,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走向现代化转型之路。由此可见,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除了需要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之外,我们还需要一个现代化了的传统文化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实现现代化才能继续生存,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过程也就是不断吸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并实现创造性转换的过程。那么怎样去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怎样把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结合在一起?笔者认为,应该要对传统文化进行解构和重构,做到既有“破”,又有“立”。1、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解构 。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参照标准,以时代性的眼光,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的分析,剥离出其中具有普世价值的成分,弃用其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形式,抛弃其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形态,留下具有普遍性的文化内容;其次要对那些精华的部分,丰富和完善,进行现代性的表达。2、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构。对传统文化进行解构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构,让其“立”起来。首先是要对剥离出来的具有普世价值的内容进行语言范式的转换,使其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相契合,与时代相呼应。这种语言范式的转换,既是针对传统文化,也是针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用现代的表达形式,如文学、影视,媒体,文化产业等多种表达手段,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更深入的了解当代文化,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总之,在中国这样一个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国家中,社会转型引发社会文化模式的转变也是必然的。这种转型是个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经过不断探索才能得以最终解决。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