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论文-几个法律问题的质疑和修改意见_第1页
思想品德论文-几个法律问题的质疑和修改意见_第2页
思想品德论文-几个法律问题的质疑和修改意见_第3页
思想品德论文-几个法律问题的质疑和修改意见_第4页
思想品德论文-几个法律问题的质疑和修改意见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思想品德论文 :几个法律问题的质疑和修改意见 思想品德论文 :几个法律问题的质疑和修改意见 黄志勇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广州 510006)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 xx 年 11 月第 3 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第四单元教学,围绕法律常识展开,其内容的编写注重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利于学生形成“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 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增长“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但笔者认为,其中一些内容的表述存在着不够准确、规范的瑕疵,易被师生误读。 本文结合相关法律原理和条文,谈谈笔者关于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几个法律问题的质疑和修改意见。 2 / 5 一、刑法中的“共犯”问题 教材第 100 页至第 101 页,讲一位父亲给儿子写了这样一封信:“你应该记得,几年前你经过一户人家,有两个人正在试着开门锁。你过去看,他们对你说不知道是不是锁坏了,打不开。你没有细究他们的底细, 就热心地帮他们开如果开锁的是贼,你就是共犯” 在这里,出现了一个刑法学上的概念 共犯,它是共同犯罪的简称,是相对于单独犯罪而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从共同犯罪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共同犯罪的成立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要件:一是二人以上(含二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而不问其中的组合;二是共同故意;三是共同行为,它不要求各人都实施了属于同一犯 罪构成的行为,只要各人的行为互相补充、互相配合,成为一个行为整体即可,从而使具体罪名与共同犯罪相结合,构成该罪的共犯,如盗窃罪的共犯、故意杀人罪的共犯、间谍罪的共犯、贪污罪的共犯,等等。例如,“ 2016 年 8 月一天,甲邀约乙一起盗窃3 / 5 摩托车,甲表示同意。当日 12 时许,二人携带撬锁工具,骑摩托车窜至临澧县,见某网吧前停有一辆两轮摩托车,决定利用在该网吧上网之机撬窍该摩托车,但未得逞。下午,二人又窜至另外一地,趁人不备将一辆两轮摩托车推走,藏匿于草丛里,准备等天黑后再来转移摩托车。法院审理后认为:甲、乙以非法占有为 目的,窃取公民私人所有的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在共同犯罪中,甲、乙均起了主要作用,均是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可见,甲、乙二人就盗窃摩托车形成合意, (教学论文 )共同实施盗窃摩托车,为共同犯罪。 显然,教材中“那两个人”与“儿子”的行为也符合共同犯罪所定义的行为主体和行为类别特征,即与上述第一点和第三点是相符的,但与第二点不相符,而这点才是构成共同犯罪的关键。共同故意有两层含义:参与者都有相同的犯罪故意, 即都明确知道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且希望或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参与者之间有意联络,即他们主观上互相沟通,都知道自己是与其他人一起实施行为。可见,故意犯罪行为与过失犯罪行为并不能构成共同犯罪。路过的“儿子”“不知道是不是锁坏了”,很明显,他没有犯罪的主观故意,因此,教材中的“父亲”将“那两个人”与“儿子”表述为共犯是错误的。而“那两个人”如果是贼,“那两个人”才4 / 5 是共犯,且是盗窃罪的共犯,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视他们的犯罪形态而定盗窃罪(未遂)、盗窃罪(既遂)或盗窃罪(中止)。而且,盗窃罪是故意犯罪,过失犯罪不构 成盗窃罪。 二、刑事诉讼法中的“自诉”问题 在教材第 111 页的第二个“相关链接”中,关于自诉案件的表述是:“自诉案件是不经公安、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由刑事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如侮辱、诽谤、虐待、遗弃、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案件。”这段话对自诉案件的内涵和外延都作了阐述,但其关于外延的表述欠严谨,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何为自诉案件。 依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起诉分为公诉和自诉。自诉,是指刑事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以个人名义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追 究被告人刑事责任,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的诉讼活动。我国刑事诉讼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5 / 5 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1998 年 6 月 29 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989 次会议通过)第一条对以上三类自诉案件的范围 作了详细解释,其中,将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解释为:“ 1侮辱、诽谤案(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 3。虐待案(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侵占案(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的)。”由此得知,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侵占案是绝对自诉的,但并非所有的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