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doc_第1页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doc_第2页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doc_第3页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doc_第4页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 文婷婷唐凌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入手,考察培育策略的个体文化身份及社会文化环境,对于切实加强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G641:Adoi:10.3969j.issn.16652272.xx.16.04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文明深度交融的重大理论成果,如何培育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同龄人中富有知识而又引领时代潮流的大学生群体,整体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笔者认为,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孤立的认知过程,必然与其个体的文化传统、文化身份、文化需求等文化特色密切相连,只有充分考虑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认同和行为认同。 1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当代大学生文化特性分析 当代多元的社会思潮的活跃,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尤其是在快捷的信息时代,大学生自由穿梭于现实生活和网络生活,生活中充斥着传统文化、流行文化、网络文化、亚文化等多重文化因素,较之以往的大学生呈现出独有的文化特性。 1.1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重要价值 文化是历史发展的精华沉淀,是时代际遇的重要反映。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著名论断:“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文化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价值。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机械片面的看待人的发展,人的有意识活动的自我存在确认的过程,就是对自我精神的需求和满足、文化身份感知和认同的过程。 因此,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并非虚幻空洞的谈及文化发展。而是关注其现实基础上的文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意识形态的决定作用,坚持用物质第一性的观点看待问题。马克思认为,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结构,这是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现实基础。物质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未否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并认为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与经济基础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发展关系。 1.2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当今时代多元文化复杂共生现象中的重要力量 虽然对文化的定义有多种,但都基于一个基本共识,那就是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历史轨迹的独特反映。由于文化具有传承性、时代性、发展不平衡性等特性,文化的现状呈现多元文化共生、文化形态各异、文化身份不一等文化现象。不同文化之间也存在差异、排斥、融合等文化发展阶段。由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科学性,特别提倡文化的健康发展,一直重视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在汲取文化养分、借鉴经验教训、创新文化内容等方面都立场鲜明,所以,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仍保持自己的理论优势。 1.3新时期大学生文化特性分析 首先,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认知中充满马克思文化观的教育渗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贯穿于青年学生的学校教育。文化是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方式,通过主流文化的不断发展加以实现对民众文化价值的引导功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个阶段的学生受到的信息包围状态各不相同,在校园文化空间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主流仍保持和学生近距离接触的方式,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网络教学、论坛探讨等方式展开跨时空交往。但是传统的理论教育过于强调教育交往的单向灌注性,忽略交往主体的双向互动性,所以造成一定程度上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强制性的刻板印象。 其次,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文化情感中交织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与中华文明的传承分不开。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在文化教育过程中,传承文化精神是重要的文化教养内容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绵不断的根基。所以大学生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持文化自信态度,从小品读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学习中国历史文化。虽然历史进程有进步有落后,有积极文化因素也有消极文化因素,但总体而言,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持认同态度。 最后,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文化意志中不乏多元文化冲突的价值困惑。文化流派的多元必然伴随文化观点的不同立场、文化事实的不同描述、文化价值的不同判断。多种文化的碰撞,必然造成不同的价值判断。所以,被大量信息包围的大学生,如果没有进行系统理论素养的学习,没有进行逻辑判断的联系,必然造成信息包围的茫然和困惑,没有判断力。 2大学生文化特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认同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认同,价值认同标志着人们在实践中能够以社会共同的价值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活动,并使之“内化”为自觉行为的价值取向。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大学生认同的理论品质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的科学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集体、个人三者辩证关系在价值观上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民族性和开放性等品质优势。比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中国设计,也是举国上下正在追求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既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由发展思想的全面落实,也是社会主义理应追求的价值理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是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科学判断,也包含着崇德向善的价值取向。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当代的有力回应。从国情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多元价值社会形成共识的精神基础。大学校园里也难免充斥着不少价值迷惑的现象。从世情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正确战略选择。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承载大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认同的情感需要 人们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情感体验。正如列宁所言“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今天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着百年来的奋斗历程,镌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中国发展的历史时期缔结着不同的精神产物。古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价值追求。近现代有志之士以挽救民族危亡己任。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当时举国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断。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现有利于大学生文化意志品质的培养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同样的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也在于实践。当我们认同核心价值观、坚定奋斗方向,也就拥有了坚守原则的毅力。可以从小事入手,在实践中磨练道德意志。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这就是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各地青年以自己的方式为价值观代言。在学校内可以参加有价值内涵的主题教育活动,诸如“中国梦”、“巴蜀传统文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彰显校园文化的青春魅力;在学校外可多参加有价值意义的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关爱留守儿童。在亲身经历中体验生活的艰辛、感受社会的温暖,在潜移默化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塑造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