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ppt_第1页
城市规划原理.ppt_第2页
城市规划原理.ppt_第3页
城市规划原理.ppt_第4页
城市规划原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规划原理,认识城市城市的特色作用城乡差别城市与城市化规划城市前期调研现状分析规划设计(各种层次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城市规划的实施保护政策法规的制定执行,第十一讲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主要内容提要解读城市我国现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反思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新框架的设想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新框架相关的两个问题现代城市规划改革当前的热点问题各项规划的编制以广州为例,一、解读城市1、城市是什么?2、什么力量主导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建设?3、历史上城市为何千姿百态?现在为何趋同?4、正确的认识取向?,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你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的追求是什么。,伊利尔沙里宁,1城市是什么?不同学科的关注点也不同(1)一个自然地理位置交通起迄点或中途站,多为经济因素产生,少数由政治、军事目的产生(2)一个建设场所改造、新建(3)经济空间的重点生产、交换、服务、消费的优越场所(4)极度紧张的社会空间异质人群高度集聚(5)独特的政治空间和管理空间需要特殊的管理方式文化传承与创新、设施完备与高效、环境污染与犯罪、危机与希望并存,思考:(1)旧城更新对我们的城市是破坏还是保护文化传承(2)开平碉楼保护开发激烈争锋保护不能与开发并举?保护与利用融合是大趋势?(3)城中村改造,老宅换新铺(4)城市形象的打造广州城市形象的塑造,靠什么,高楼大厦、旧城改造、仿古建筑、文化传承?http:/www.stnn.cc/society_focus/200707/t20070714_575625.html,2城市发展动力城市增长分析模型的启示需求模型:城市增长的动力来源取决于外部市场对城市产品的需求,这种需求促使城市基础产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从而带动服务部门的发展。供给模型:城市增长取决于城市内部的供给情况。若供给基础好,就可以将资金、劳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吸引到城市中来,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供给基础:城市产业的物质与技术基础专业化协作程度“软”、“硬”投资环境外资流向是晴雨表思考: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2城市发展动力城市增长分析模型的启示启示:需求力量创造了城市增长的最初激励,而供给因素则决定了城市扩展的速度和持续的时间。(比较优势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定位要准确,注意发挥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形成自身的城市特色。从长期看,城市增长动力在于城市本身的吸引力,这就要求城市在人力资源开发、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结构、加速制度创新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2城市发展动力发展表象从形态看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地域空间扩大从经济看资本在城市聚集,城市功能增强,市场繁荣从社会看文化不断升华,现代生活方式不断演进,高科技产品广泛应用发展规律:阶段性规律(生命周期资源枯竭型城市)聚集与扩散规律(集聚经济、始显点理论)与工业化的互动规律(产业空心化的后果)地区差异规律(初始条件、政策作用、资源环境差异),2城市发展动力影响因素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总量因素与速度、结构、效率因素体制因素与管理因素动力因子:劳动力、资本、资源(土地为主)技术、产业结构、劳动分工企业制度、政府相关政策、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城市环境,2城市发展动力动力因子归纳1、经济实力(发展水平、速度、市场容量、消费状况)2、人力资源(数量、结构、潜力、质量)3、资本(资本实力、利用程度、投资结构、资本市场发育程度)4、科技(科技创新、科研投入、科技转化能力、科技实力)5、产业结构(主导产业、工业化水平、产业高级化程度、产业关联度)6、制度(产权制度、经济运行市场化程度、利益分配制度)7、政府管理(政府规模水平、管理水平、管理效率)8、开放度(引资能力、外资利用度、外贸依存度、利用外来劳动力)9、资源环境(人口增长、城市化率、水资源、绿化、环保投入)10、基础设施(海陆空、信息化程度、投资增长),左右城市建设的力量“自构”与“被构”(结果大相径庭),3现代城市特色“贫血症”的根源客观原因:约束条件少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建造技术建设资金文化交流多建设量大速度快干预力度加大主观原因:干预不当设计水平不高,4永远的徘徊理性建构与自发演进,文脉的传承,打碎旧世界,建设新世界?,二、我国现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反思,改革开放以来,规划界对城市规划编制做了大量有益探索,思想逐步解放,观念逐步更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行规划编制体系仍然显得不能适应,问题集中体现在对城市规划的本质特征认识还没有完全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和建筑学传统局限。,1现代城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也是更大地域范围内的一个子系统,城市规划编制的思路,城市规划编制是根据城市区域范围内的地位和作用,对组成城市的众多要素进行组合或调整,以求得最合理的城市结构和外部联系。,反思:现在的城市规划编制,没有更高层次的区域规划做依据,较多的是就城市论城市,缺乏区域观念偏重空间布局,缺少综合观念总体规划虽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但仅限于本市市域非城市化地区往往只作为底图,村镇、一般居民点却不列入规划范畴,不能体现城乡协调发展,谈不上区域规划指导城市规划,2城市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城市规划的编制是在历史和现状基础上对未来的预测,反思:,而现行城市规划限制在20年框架内,对20年以后如何发展以及城市自身发展规律和进程缺少战略考虑,不能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3城市规划是通过规划管理实现的,必须把规划的实施管理提高到法律高度即法制化编制的规划具有明确肯定有国家的强制力作保障这种特征城市规划既是城市发展的目标、计划和蓝图,又是城市建设的法定依据、规范和准则。也就是说城市规划既要有规划编制,也要有图则制订。前者是体现城市发展的意图,后者是保证城市发展意图的实现,反思:但长期以来规划仅仅被认为是一种设计,是一种观念的表达,而不问如何实施。没有制定图则,缺少法制观念,在内容上与实施脱节,在程序上与管理分离,缺少公众参与,4规划应当指导当前建设,编制的规划得不到实施毫无意义,反思:,现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规划内容更多是强调远期的、静态的理想蓝图,如何实施规划内容明确不足规划对由市场来调节的部分明显考虑不足,没有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规划缺少刚性又缺少弹性,5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无止境过程,需要用法定程序不断完善、调整、修订,反思:,现行规划编制的体制,由规划院企业化管理,把规划任务当单项工程设计对待,一个个委托,一个个计算产值,一项任务完成了,工作也就结束。没有内容的连续,没有人员的衔接,不便于管理的使用修订。,6编制的城市规划是规划管理部门的行政依据,因此,各个层次的规划不仅应有明确的审批程序,而且必须严格遵守。,反思:,现在总体规划内容庞杂,审批周期长,对日常、大量的规划管理工作很少有可操作性。分区规划、详细规划法律地位不明确。,三、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新框架的设想,必须为城镇的发展提供长远的、全局的战略目标和蓝图必须从规划实施管理的角度出发,为城市的宏观控制和日常管理提供法定依据必须具备规划原则指导下的应变能力。对于不同规模、不同类别、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能够区别对待,规划编制法定图则图则制定工作图则,设想: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分为,(一)规划编制,基本系列指各类城镇一般都需要编制的规划,规划上下层互相衔接,是一个有机整体,是规划管理依据,非基本系列是整个规划编制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规划间不一定存在有机联系,即需要什么样的规划就编什么样的规划,规划编制,1基本系列,战略规划总体规划控制规划详细规划,2非基本系列,近期建设规划近期建设从总体规划中划出,单独编制项目规划是近期建设规划中的大型项目的具体规划专业规划由专业部门需要或城市建设需要,单独编制的专业规划,如:水、电特定地区规划如:历史街区、城市中心区等,单独编制城市设计体现城市规划意图,反映城市特色的必要手段。城市设计应贯穿于城市规划各个层次。城市设计内容、对象和方法差别很大,很难纳入基本系列做统一规定,战略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整体构想,起原总体规划则指导作用,控制规划是战略规划、总体规划的具体体现。在规详细规划划实施中起直接控制作用,应法制化,即:控制规划成果成为法定图则详细规划成果成为工作图则,(二)图则制定,1法定图则,法定图则是控制规划基础上,根据有关法规制定的,是控制规划的法律表现形式,是规划管理依据实施规划意图的主要手段法定图则是规划编制、规划立法和规划管理的三者结合点法定图则应明确肯定表明用地的性质、各类用地使用强度,规划编制,规划立法,实施管理,法定图则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地位,2工作图则,工作图则是规划管理部门日常进行规划实施管理的工作依据,是法定图则的补充工作图则是经过规定审批的详细规划图纸和文本更详细的对用地性质作出安排,更具体的规定开发强度和控制指标。用地分类到国标小类(78个小类)更详细的规定建筑物与周边关系更具体地提出建筑形态的要求,(三)规划的审批与变更,1基本系列的各个城市规划编制组织、审批、变更的程序与权限由法律、法规规定。(城市规划法)战略规划、总体规划由同级人民政府组织制定、上级政府批准控制规划、详细规划由同级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同级人大批准,图则由上级政府批准,2非基本系列:各类规划可区别对待。规划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分别组织编制,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四、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新框架相关的两个问题,城市规划与其他有关规划关系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支撑,(一)关于城市规划与其他有关规划关系,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规划,1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指导城市规划,要求国家应当制定不同地域范围的区域规划以指导城市规划编制战略规划也是一种区域规划目前市带县的行政体制下,市政府组织编制市域规划,指导城市总体规划,镇政府组织编制镇域规划,指导镇总体规划这种规划都是在省域规划、跨行政界限流域规划指导下进行的。省域规划由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域规划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而不是在编制县政府所在镇的总体规划时附带编制的。区域规划没有纳入城市规划系列。城市规划体系中只有城镇体系规划,而城镇体系规划是完整区域规划的一部分。国家应当制定有关区域规划法规,明确编制区域规划主管部门、编制内容和审批程序,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的两个规划应当协调统一,3村镇规划,长期以来,村镇规划与城市规划是两套体系,但两套体系的内容名称又大同小异。不同之处主要是建设标准、用地分类和繁简程度。由于乡镇工业的崛起,小城镇发展迅速,乡镇与城市差异也在减少。因此城市和乡镇规划应统筹考虑,统一规划,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形成统一的城乡规划体系。,(二)关于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支撑城市规划编制体系需要有必要的支撑,主要有:,法律支撑体系支撑技术支撑,1法律支撑,由建设部根据城市规划法指定部门规章规划编制办法对基本系列的各规划层次规定具体的编制办法根据城市规划法和规划编制办法由各地方立法机关制定有关图则的地方法规,明确法定图则的土地分类及其适建规定和使用强度等,明确审批、变更的权限,2体系支撑,规划的公众参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要使决策能够得到最广泛的支持,就必须实现公开决策、民主决策,只有公众参与,才能体现社会公平。规划工作体制必须处理好规划管理、规划制定和规划监督三者关系。规划管理规划局,依法行政规划编制设计院,规划依法各层次审批规划监督公众参与,听政制度,争议仲裁,成立类似城市规划委员会机构规划编制队伍规划可以委托,但规划资料的积累、日常修订工作要有专人负责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多部门参与,并协调配合,不是城市规划部门一家能办得了的事,3技术支撑,城市规划的标准和准则合理利用土地,配置公共设施,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是必须的,3技术支撑,用地分类为了适应市场机制,在控制规划和法定图则中,属于政府必须控制的用地和可以进入市场运作的用地应当区别对待,考虑到通用性和统计方便,可以对国标做适当的调整并允许各地在国标的统一指导下制定各自的用地分类。,电子信息系统的建立建立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即便于公众查询、监督和参与,有便于对现状适时、全面的把握,对资料进行收集、积累和更新,(三)城市规划方法综合规划(系统论):强调整体结构重组集中在物质空间的发展将物质空间与政策目标结合规划先是政策手段,其次才是技术手段分离渐进规划:强调就事论事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结合,得过且过,补救、缓和、改善,广泛用于日常决策,适合应对规模小或局部性问题。针对大规模或全局性问题时,则将之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再逐一解决。,(三)城市规划方法混合审视规划因综合规划复杂、困难,不易付诸实施;渐进规划安于现状,缺乏进取。二者各走极端,故折衷:整体粗,部分细,远粗近细连续性规划注重从现在开始不断向未来趋近的过程,统一考虑总体和具体、战略和战术、长期和短期、操作和设计、现在和终极等倡导性规划:公众参与,五、城市规划的变革城市规划:通过对城市未来发展目标的确定,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步骤和行动纲领,并通过对社会实践的引导和控制来协调城市的发展。它主要是依靠对城市空间资源尤其是土地使用的分配和安排来发挥作用(1)不仅针对现状,更要面向未来。(2)是有意识的干预和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3)重点是合理确定城市的物质空间架构。,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城乡规划:各级人民政府对城市、镇和乡村建设的综合部署及管理。,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的本质是引导和调控信息引导:使投资者掌握正确的方向和时机,减少开发建设的盲目性,降低预期收益的风险政策引导基础设施和公共物品供给引导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协调城市各项功能之间的关系,使城市整体健康有序发展保护好脆弱资源,规划的演变趋势,趋势一由定性走向定位,由比较优势走向竞争优势,由文字游戏走向空间落实方法:区域分析理论:分工传统分工:以国家、产业、产品分工新国际分工:以跨国公司为中心,以经济活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及每个过程中各环节为特征的全球范围的分工,趋势二逐渐淡化规模根基于规模之上的规划逻辑不通,现实中也屡屡受挫。市场的实质是要素流动,不应筑坝恐大症的消除(规模级差2.6/1.6/1.1/0.7万元GDP/km2)规模是城市发展结果而非手段人口规模本身并不能直接对生产率有积极的正面影响。生产率是由分工水平决定的,而分工水平又由交易效率决定。与规模相比,城市政府的管理能力更重要由建设安排走向空间管治,趋势三综合考虑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用地评价资源保护门槛分析经济流向战略考量,滇池流域生态系统对经济社会的支持能力已经达到极限,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先天约束:断陷构造形成的湖泊,湖底不断升高(700余年水位下降6.85米)湖面不断缩小(最早1000、元代510、清代320Km2)河流补给为主,水源近,石灰岩地貌渗漏率高磷矿分布区,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加重环境破坏:流域面积2920Km2,森林覆盖率下降(建国初期50%下降为15%)池内淤积量达5610m3经济布局:流域面积占全省0.78%,却集中了全省人口的4.5%,农业产值的9.8%,工业产值的82%,大中型企业的40%,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年均增速10%。50年内,市区人口增长了11倍,面积扩大了14倍。按规划2000年城市人口150万,实际250万排污状况:每年排入滇池的工业和生活污水2亿吨,从中取用6亿吨,汇水补给5亿吨,其中1亿吨反复用,进出不平衡,打破了自净平衡点。水危机:国外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用水超过水资源量的20%时,就可能出现水危机。而如今,滇池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60。,近年来滇池的污染十分严重,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滇池污染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水质污染从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造成滇池水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地处昆明城市下游,是滇池盆地最低凹地带;二是生活污水进入滇池;三是工业废水进入滇池;四是农业面源污染;五是滇池流域城镇化迅速发展;六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七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缩小,湖盆变浅,进入老龄化阶段,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昆明发展的新思路,城市发展前景未来城市地位的提升FutureUpgradingoftheCity,昆明将成为世界的旅游城市、东南亚的商贸中心、中国西南的陆上口岸和云南的社会经济窗口。Kunmingwilleventuallybere-modeledtoaglobaltouristcity,acommercialcenterinsouth-eastAsia,anonshoreportinsouthwestChina,andthesocialandeconomicwindowofYunnan.,规划目标:A:PlanningObjectives多样化的功能diversifiedfunctions生态化的环境Ecologicallyfriendlyenvironment特色化的城市形象acharacterizedurbanimage,昆明发展的新思路,城市的空间结构B:TheSpatialStructureoftheMetropolis平行滇池的组团跳跃式线型发展格局Paralleledclusteringandleapfrogginglineardevelopmentpattern城市组团间以生态廊道为隔离Bufferedwithecologicalcorridors城市格局与自然格局的共存Interactiverelationshipbetweenthebuilt-uppatternandthenaturalpattern,新形势下规划变革的六大趋势1、城市规划的功能从限制大城市的扩张转向引导、调控和促进大、中、小各类城市协调、健康发展。2、规划编制和实施的重点从确定开发建设项目转向各类资源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3、规划调控目标从明确城市性质、规模和功能定位转向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科学的建设标准。,新形势下规划变革的六大趋势4、规划调控和管理的范围要从局限于城市规划区内甚至是建成区范围内转向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5、规划编制、审批和调整的过程要从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依法治理、社会监督、全民参与。6、规划的实施机制要从政府为主导转向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各类经济主体建设、管理和发展城市的积极性。,六、当前的热点问题1、全面的发展观,(1)经济高增长、城市大发展、趋势还看好用电和运输指标说明经济增长是真实的,开始告别8年走低阶段投资不会下降、出口依然增长、消费仍会平稳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错位,城镇化是必由之路(2)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规划,寄望很大(3)社会各界也关注规划,成为焦点(4)城市规划自身也处在“转型”期,“不堪重负”,2、资源环境问题“圈地运动”1999年以来,全国76个新建开发区,已开发的土地面积仅占规划面积的13.51%,开发区内平均投资密度0.34亿元/Km2,产值不足0.13亿元。每平方公里投资密度比较:法国的开发区9.0亿美元新加坡、马来西亚15.0亿美元昆山出口加工区7.5亿美元每平方公里产出比较:台湾新竹高科技园区340.0亿元北京空港城170.0亿元北京上地高科技园区120.0亿元北京通州乡镇工业园区0.3亿元珠三角高新技术开发区平均17.5亿元,纵有千金,何处置地?2002年珠三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7012平方公里,1996-2002年间每年消耗173平方公里、每年减少221平方公里耕地。按照现有城镇建设用地年均增长速度2.812%推算,2020年至少需要城镇建设用地11552平方公里,比2002年增加4540平方公里,年均增加用地252平方公里,化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矛盾昆山“5432”集约用地新机制规定每亩地的投资额下限国家级出口加工区50万美元国家经济开发区40万美元省部级开发区30万美元其它各类开发区20万美元下限实行限量供应投资总额在500万元以下的,不再以土地一次性出让或流转方式供地,而是租赁土地或标准厂房,二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比较,1、从不同角度多做不同方案A足以影响规划布局,起着关键性作用的问题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不同的方法。B从实际出发设想的方案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真正能够付之实践,指导城市建设的方案必须要结合实际。C编制方案时,既要考虑面上有关问题,又要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足够的深度,做到粗中有细,粗细结合。,2、方案比较的内容,地理位置及工程地质条件占地、迁户情况生产协作情况交通运输生活居住条件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环境保护防洪、防震工程设施城市总体布局城市造价,原有方案,调整后方案,七、各项城市规划的编制之一,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框架结构,引言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综合交通,六、各项城市规划的编制之一,拉开结构建设新区保护名城南拓北优东进西联,跨越之一:从云山珠水走向山城田海八字战略方针的实施,广州已经从传统的“云山珠水”的小山小水式的自然格局跃升为具有“山城田海”特色的大山大水自然格局。广州未来的发展框架已经成型。,跨越之二:从”商贸轻工”到”工业大市”2000年后,打破常规,掀起再工业化、重型化的发展浪潮,形成“汽车、石化和电子信息”三大工业支柱工业。,澳门,珠海,香港,深圳,澳门,珠海,香港,深圳,广州,环伶仃洋湾区城市格局的形成,生态结构的战略选择1.自然特征:山、城、田、海山北部山林地区城中部平原城市化地区田东南部农田水网地区海东南部海域地区2.生态结构基于区域与城市生态环境自然本底及其承载能力,选择适合于区域与城市的生态结构模式。以山、城、田、海的自然特征为基础,构筑“区域生态环廊”、建立“三纵四横”的“生态廊道”,建构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式的生态结构体系。,空间格局主要发展趋势:东进轴:将东部的工业城区一分为二,黄埔区以汽车、石化、制造等重工业为主,萝岗区以开发区为依托,发展外向型工业;南拓轴:独立出南沙区,将其作为工业型海港城区来重点发展,集中配置汽车产业、炼油石化产业,建设深水港,开通国际航线,打造新海港物流园区;建设重点地带:结合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提出的的构筑以广州为中心,向南经珠江口湾区连接深圳、珠海,向北沿京广大动脉联通内陆的区域发展“脊梁”,重点在花都、萝岗、南沙等地区。交通网络建设:在三大基础设施(新白云机场、新客站、南沙港)的建设下,广州海陆空多式联运的区域性交通体系基本确立。其中新白云机场、南沙港已经进入二期建设,新客站在建设之中,以广州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络也在不断推进(广深第二高速、广河高速)。中调:在“南优、北拓、东进、西联”的基础上,广州增加了“中调”战略,目的是完善城市空间骨架拉开建设之后所带来的问题,一方面综合环境的控制,另一方面是老城区的质量提升,最终目的是提升广州的国际化城市标准。,城市建设格局:继续推进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城市结构,强调空间拓展的同时,开始进行城区提升“中调”,广州的发展动向,小结,“中调”战略的实施,并不表示广州进入战略收缩,而是职能拓展与空间优化并举,广州的城市空间战略仍然为:拉开结构、建设新区、保护名城;中调的关注点应该是“保护名城”。未来产业经济依然是以重化工为主导,结构多样的工业化道路。与此同时,广州决心重点改变自身服务业发展不利的地位,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会展业等,以强化服务中心的职能,凝聚商务活动;广州作为一个交通枢纽中心的功能和骨架已经搭建完毕,海陆空铁多式联运的结合,使得广州极具物流产业发展优势,未来广州发展物流的态势十分明显,特别是集装箱业务,这将加剧珠三角地区港口发展的竞争;由于开拓了最具战略意义的南沙区,广州由此改变了环伶仃洋湾区的城市竞合格局。,六、各项城市规划的编制之二,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是城市与区域规划的一种类型,尤其注重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主要研究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方向、空间总体结构、城市功能定位等重大问题,涉及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城市与区域规划。,框架结构,第1章引言01.经济地位的丧失02.城市风貌的丧失03.领导地位的丧失04.现有城市功能的重叠05.新兴城市功能的抑制06.开发与历史名城保护07.行政相关职能的抑制第2章蔓延发展城市交通的问题01.全面饱和空间与密度02.城市结构向心的交通压力03.改造的代价不可能的使命,第一篇问题与机遇,框架结构,第3章保护利用城市环境的问题01.水体污染02.大气污染03.环境退化第4章空间对策城市问题的症结01.对广州定位的认识02.扩大内需广州的新机遇03.有效空间对策需求结论,第一篇问题与机遇,第二篇对策与方案,第1章引言第2章城市发展的总体判断01.对城市规模的判断02.对发展阶段的判断03.城市发展模式选择第3章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01.城市发展方向的选择02.新老城市的距离和规模,第二篇对策与方案,第4章城市发展的空间对策01.市域空间结构的调整02.城市功能分布03.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第5章区域性基础设施调整01.区域基础设施的战略调整第6章城市风貌与整体形象01.原因第7章结论,第三篇实证与专题,第1章引言第2章国家战略与广州发展01.从生产到需求02.内需扩大的秘密集体消费03.城市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04.在国家发展中地位05.再建一个新广州的可能06.抢占制高点WTO与国际竞争第3章国内外城市发展比较01.城市发展模式的演变02.国际经验发达国家03.国内经验珠海,第三篇实证与专题,第4章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01.敏感区的分布02.保护区与生态走廊03.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5章城市开发和土地利用01.TOD和SOD02.土地权预征日本的新都03.土地基金探索新的思路04.设施共享创造有效需求05.新投资渠道上海的经验06.政策和关注中央的支持第6章结论,大众运输导向发展,面向服务的发展,六、各项城市规划的编制之三,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六、各项城市规划的编制之三,2000年以前,广州长期以来的空间发展限于市辖八区1400平方公里的范围,空间布局难于优化。1996年上报国务院的总体规划急于寻找发展的空间,北翼大组团的开发强化了以旧城为中心的城市格局,必然导致旧城开发强度居高不下和交通的聚焦,加剧城市问题。,如果北翼地区大发展,既不利于水源保护,可能会发生地质灾害,且有可能重新包围新机场,使之重蹈白云机场覆辙,因此必须采用严格控制下的低强度开发,北部条件限制,最适宜创业发展的城市最适宜居住生活的城市一个繁荣的城市,一个高效的城市,一个舒适的城市。,六、各项城市规划的编制之四,广州市花都片区发展规划,规划是确定花都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发展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规模的指导性文件,是指导该地区规划、建设、管理和下一层次规划编制的依据,该地区的各项开发和建设应严格遵循并逐步推行实施。片区未来城镇建设以整合集聚为发展战略,以空港及周边控制区作为分隔,将目前分散布局的城镇整合成一主一辅两个城镇建设区,布局在片区南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