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村的变迁.doc_第1页
一个农村的变迁.doc_第2页
一个农村的变迁.doc_第3页
一个农村的变迁.doc_第4页
一个农村的变迁.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个农村的变迁正处于春末夏初的五月,天高气爽,景色宜人。借助八旬身体健壮,我回乡探望阔别多年的乡亲,感受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变化。乘上开往家乡的汽车,沿途遥望着无际的田野,小麦绿油油的随风舞动,波浪滚滚,长势喜人;农民在田间忙着灌溉小麦,一辆辆拖拉机和各种农业机械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老牛破车疙瘩套不见了。农民从多年“脸朝黄土背朝天”,拉犁耕地的艰苦劳动中解放出来了。不知不觉汽车到站了,我回到了就别多年的家乡。走到村边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村边的一座高大明亮的砖房。进入村内,眼前呈现出一条平坦、整洁、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的街道,街道两侧整齐排列着路灯。村名乡音依旧,但村庄模样却变了。以前在大街两旁积肥,乱放杂草的脏、乱、臭的旧习被彻底改变了,街道空气清新了,变好了,一个多年贫困堆村庄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两侧墙上书写着两条标语。第一条是:发展农业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二条是:预防疾病,搞好卫生。乡亲院子的大门上还留着春节时写的对联,上联是:科学种田粮增产;下联是:家庭和谐福满门;横批是:不忘党恩。对联标语反映了党关于加大经济投入,支持农业发展及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已经扎根在广大农民群众心中。回到家中,第一个见到的是从初级社到人民公社时期内当了二十多年村支部书记的老支书。他见到我的第一句话:“你回来了咱们好好聊聊。我当了二十多年的村支部书记,同乡亲们一起披星戴月,与天斗与地斗,头发都斗白了,苦累没少受,也没斗过贫苦的穷日子。自从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出从财政中拨出大量资金向农村倾斜,投放到农村、支持农业发展的惠民政策后,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生产的热情。使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农民得到了实惠,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农民贯彻党的政策,实现农业生产宏伟目标的信心和决心。”农业生产发展的大好形势和展现在我眼前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使我头脑清醒了,深刻地认识到:过去多年农业发展迟缓,单产量总在100斤左右上不去,主要是在农业发展的环节上脱离实际,违背了事物发展规律,空想多于客观实际。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结果是胆子越大,头碰得越疼,把农业生产碰消极了。这是违背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必然会受到的惩罚。而当前农业发展的大好形势,逐年农业增产,粮食增收的客观事实,都是惠民政策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功劳。党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给农业生产注入了强心剂,激发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觉得农业生产有奔头了。从而推动了农业经济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农作物单产量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有了显著增长,有效地解决了温饱问题,进而充满希望,一心投入农业生产。有的俄农民自觉地拿起生产工具,起早摸黑开垦村边闲暇土地和多年不使用的场地,改良沙碱地土壤,挖掘粮食生产潜力,提高粮食产量;有的农民还积极地向村干部提出建议,把多年因盖房需要用沃土垫地基、制砖瓦,而挖掘成凹凸不平、坑坑洼洼10亩地大坑平整好,改变成良田,承包给了农民种上责任田,有效地扩大了生产面积,增加了农民收入,变废为宝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大农村经济投入,是农业生产的阳光雨露。有效地激发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极大热情。把每年农业增产增收积累的钱投放到农业生产中去,选购优良品种,加大农作物施肥、精耕细作、加强田间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产量和质量。”小麦、玉米单产量达到了600-700斤左右。现在家家粮满仓,大囤满、小囤流。不愁吃了,农业增产增收,手中有余钱了,日子好过多了。党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的惠民政策,极大地稳定了农村的生产力。一天,我走到麦田边,看到一个卷着裤腿,拿着铁锹,正在浇麦子的小伙子凝视着绿油油的麦田,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我与小伙子闲谈起来。小伙子很坦诚、直爽地说:“我原来是放弃种地到城里打工的,五年没沾土地的边。后来在电视上看到党中央、国务院拿出大量资金投放到农村,支持农业发展,又免去了各种农业税收,很受感动和启发。在2005年回家过春节的时候,有意识地看看村里的农业发展情况,了解到农民全年粮食、经济收入确实提高了,就决定在2006年秋天我放弃打工,回家参加农业生产。我把送给别人种的八亩地收回来种上4.6亩小麦,你看长得多好!根据全村每年的单产量估计,今年亩产能达到700-800斤,还有大秋作物,再加上各种补贴、粮价上调、减免农业税收等等,全年算起来总收入与外出打工不相上下。但是有一条是外出打工不能相比的:外出打工是抛家舍业、孤苦伶仃;现在回村参加农业生产,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既能孝敬老人,又能照顾孩子,欢聚一堂。这样既有利于家庭的和谐,又有利于保持全村的稳定。”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外出打工返乡的人员投入农业生产,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必定会引发更多的外出打工人员返回农业生产战线。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力争农村经济较快增长,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农民负担减轻了,腰包鼓了,手中的先进有了较快的增长,家里的钱富足有余了。住房有了很大的改善,把原住的简陋矮小的土坯房凡改成了高大明两的砖房,室内进行了装修。每家都安装了电灯,有了电视,大部分家庭还安装了电话。厨房用的是液化气,喝的是自来水,吃的是纯粮,“糠菜半年粮”的日子已趋不复返了。姑娘、小伙子们穿的都是时尚服装,“新一年,旧一年,缝缝补补又一年”的衣服也成为历史了。群众生活好了,人人心情舒畅,喜形于色。邻里乡亲之间和谐相处,展现出了一个和谐农村、和谐家庭团结一致、共创农业发展的新局面。党中央、国务院从财政拨出大笔资金向农村倾斜,解决了农村三大难问题。一是把贫困孤寡老人生活困难问题给解决了。现在有了最低生活保证金,生活有了着落,不孤不苦了。二是把看病难的问题解决了。原来看病难在手中没钱,看不起病,有病找偏方自治自养,致使小病成了大病。现在村里建立了新的合作医疗,本村看病不花钱,在乡、县人民医院看病按比例报销。一个刚出院不久的小伙子说:“我得了胃穿孔,住院治疗一个多月,出院时一看住院治疗费单据,竟花了5000多元。我又发愁了,家里的债又背大了。但我意想不到的是,合作医疗给报销了一半多。减轻了家庭很大负担。我才放下心,松了口气。我和我的全家真的都从心眼里感谢党、感谢合作医疗。”一个姓刘的中年妇女说:“过去我们有三愁,愁吃、愁钱、愁看病。现在我们进入三不愁了,不愁吃、不愁钱、不愁看病了。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给人民的好日子,我要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报答国家的关怀。”三是把上学难的问题解决了。党中央、国务院免除了农村小学的学费和杂费。失学的孩子们又高高兴兴地背起了书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学了。这不仅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也有利于国家的未来。我记得有句古语:“民族前途在儿童。”这句名言有着深刻的意义。家长们望着孩子们返校了,高兴地异口同声说:“这是国家对下一代的关怀和爱护。我们衷心地、真诚地感谢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的关怀,对农村、农业的关心。”回家住的时间虽然不长,但通过与群众的接触和干部的交谈,以及眼前耳边的所见所闻,我真真正正、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农业生产发生的巨大变化;深深地认识到:党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无比正确,英明伟大。她像一股温暖的春风,吹绿了广袤的原野,温暖了九亿农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