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一)作家研究 1生平事迹王羲之(321379年),字逸少,琅玡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他出身于名门望族,从曾祖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父王旷,历官淮南丹阳太守、会稽内史。伯父王导,历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出将入相,官至太傅。羲之幼时不善于言辞,长大后却辩才出众,且性格耿直,享有美誉。王羲之6岁时,父亲下落不明,他在“母兄鞠育”中长大。其嫂为汝南名族周嵩的女儿,非常贤惠,待王羲之甚好。永和年间周嫂病死,王羲之多次写道:“痛彻心肝,当奈何奈何!”在王羲之成长的过程中,周岂页起到了关键作用。王羲之13岁时,时任右长史的周岂页,将洛京名菜“牛心炙”,最先敬给王羲之,从此王羲之名扬天下。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初为秘书郎,朝廷公卿着重王羲之的才器,屡屡召举为官,他都辞谢。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累迁长史,进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会稽”。永和十年,王羲之听到王述将出任扬州刺史后,他即派一名参军至朝廷,请求将会稽郡分划出去,成立越州。结果被派去的人领会错了王羲之的意图,未果,此“大为时贤所笑”。受此奇辱,王羲之遂在父母墓前发誓不再出仕,称病去职,归隐会稽。 羲之素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度浙江,便有终老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那里,谢安未仕时也住那里。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羲之镇日与名士僧人做山水之游,又入山采药,不远千里。尝言,我终当因采药而死。朝廷知其发过重誓,也就不再逼他为官。后以病卒,年五十九,朝廷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其子尊父遗嘱,坚辞不受。羲之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草书初目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2思想精神王羲之作为儒家人格玄学化的实践者,其思想则是黄、老用世哲学与早年接受的儒家经世思想结合起来的玄学,他的经世致用思想更多的是来自“五斗米道”的原始道教的情结。玄学为王羲之家族文化。王家玄学中的违礼、狂放在王羲之身上同样打上烙印,“袒腹东床”这一故事最能证明这一点。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羲之接受的是黄、老思想,晋书云,郄愔“与姊夫王羲之、高士许询并有迈世之风,俱栖心绝谷,修黄、老之术”。王羲之有一则杂帖,鲜明表明了他对老、庄的态度:“漆园(注:即庄子)比之,殊诞谩如下言也。吾所奉(注:指五斗米道)设教意正同,但为形迹小异耳”这里王羲之一方面斥责庄子“诞谩如下言”,另一方面表明终始虔诚于“五斗米道”(源于黄、老的天师道)。王羲之更多接受“五斗米道”中关心下层群众疾苦的思想。他在给殷浩、谢万信中分别劝诫他们“引咎责躬,更为善治,省共赋役,与民更始”,“愿君每与士卒之下者同甘共苦”。他任地方官时,实行“宽和为本”的仁政:“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赈贷。”他在做护军将军时,践行了“五斗米道”的“生存权利的公平而均等的思想”:“今所在要在于公役均平其有老落笃癃,不堪从役,或有饥寒之色,不能自存者,区分处别。”这种均平意识,体恤老弱病残的做法在古代实在罕见。他虽志不在仕林,但对国事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他对殷浩表示:“若蒙驱使,关陇、巴蜀皆所不辞。”他劝谢安说:“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篇)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也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明确肯定了生命的价值。王羲之尽管崇老贬庄,但他对庄子并不是全然否定。王羲之阅读庄子逍遥游时“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兰亭诗中“万殊莫不均”,明显就是庄子的齐物思想,“群籁虽参差”也是用的庄子齐物论的典故。这与其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批判言语极其矛盾。倒是钱钟书先生解释相对合理:“只一死生、齐彭殇为虚妄,乃出于修神仙、求长寿之妄念虚想。”王羲之这样 “修神仙、求长寿”的思想则来自“五斗米道”的道教神仙、方术之说。虽然作者对生死的思考并没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也没有得出通达彻悟的解释,但是作者从眼前的美景联想到生死问题,表现了对生命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是有其积极意义的。3作品创作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其散文受东晋风流名士的清谈和隐逸之风的影响,一般清新流畅,自然朴素,大都着意于真实性情的流露。尤其是所作杂帖,语言质朴,意味隽永,有着较高的美学价值;往往寥寥数行,随意挥写,而自然有致,代表着六朝简牍的最高成就。4价值影响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学习的高潮。历史上第一次学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则在唐。唐太宗极度推尊王羲之,不仅广为收罗王书,且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赞辞。通过比较,唐太宗认为右军“尽善尽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从此王羲之在书学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确立并巩固下来。宋、元、明、清诸朝学书人,无不尊晋宗“二王”。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帝、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历代书学名家无不皈依王羲之。清代虽以碑学打破帖学的范围,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仍未动摇。王羲之兰亭集序墨迹,乃天下第一行书,其文字亦属天下之第一美文,情旨高妙,风格清淡,为后世所称道。(二)课文研究1课文内容 主旨兰亭集序写于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孙绰、谢安、支遁等41人,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流觞饮酒,感兴赋诗。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由王羲之写成此序。文章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作者的情感也是快乐和闲适的。第二部分变为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绪由乐转痛,第三部分则交代写序的目的,正因人生无常,生命短暂,所以要写文章流传后世,以启来者。主旨: 文章通过记叙清谈家们在兰亭的集会盛况,以及引发的人生感慨,反映了作者由乐到痛,又由痛到悲,最后趋于平静的情感变化过程,表现了作者醉心自然,热爱生命,眷念生活的人生态度。2结构特点 艺术文章结构严谨,过渡自然;神聚形散,文势起伏。文章以作者的感情为线索,将所见所闻与人生感慨有机地组合成文。不管是事件的叙述,景物的描写,还是感情的抒发,对人生的的议论,都是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为基点来构思全篇的:先写集会的盛况,优美的环境,是乐;次写快乐易逝,人生无常,由乐转痛的哲理思辨;再明确写序目的,著文以流传后世,并启示来者:“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整篇文章的感情线索是“乐痛悲”,其间过渡自然,联系紧密。神聚而形散,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兰亭集序既是游记散文,又是书序。文章运用散文笔法行文,散骈间行,各得其长。作为书序,则是先介绍诗集内容,记述山水游赏之乐,抒发人生无常之感慨,最后明确写序之目的,令人遐思无限。3表现手法 技巧兰亭集序作为一篇游记散文,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既富有诗意画意、又有哲理思辨,发人深思。文章对优美自然环境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画面的意境清幽淡雅,烘托出人物宁静自由又悠闲舒畅的心情。抒发的人生感慨充满了哲理思辨:由自然美景,流觞畅饮之乐,引出快乐易逝,人生无常之叹,由乐而生悲,由生而到死,再引用古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自然生出“岂不痛哉”的悲叹,表达了“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生命观。4语言运用 特色本文的语言清新质朴,流畅自然,一扫两晋时期骈俪藻饰盛行之风。语言或骈或散,散则错落有致,骈则整齐优美,骈散间行,各得其长。既不尚华丽辞藻,也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例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16字就将兰亭周围的角色概括出来。朴素自然的形式与内容构成了和谐统一,因而后人评价本文“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5作者情感 评价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状态,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既有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生命的眷念、对生活的热爱。在他看来,对生的执着,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这就彻底否定了老庄齐死生的观点,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在东晋时代,清谈家们多崇尚虚无,清静无为,王羲之的这一观点体现了他的不同流俗之处。虽然作者对生死的思考并没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也没有得出通达彻悟的解释,但是作者从眼前的美景联想到生死问题,表现了对生命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总之,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后人以启迪、思考。(三)教学目标1、诵读,感受文章的意境之美。2、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3、领悟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四)教学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 1、诵读,感受文章的意境之美。2、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教学难点:领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1、导语: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千古名篇,请大家齐读文章的题目。明确:兰亭集/序,这是王羲之为兰亭诗集而作的一篇书序。2、补充有关“序”的文体知识。(幻灯片展示)二、整体感知(幻灯片展示)1、听课文录音,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癸丑 gu 会稽kui j 禊事 x 激湍tun 流觞 shng 游目骋怀chng 放浪形骸hi 嗟悼ji do 虚诞 dn 彭殇 shng 趣舍万殊q 感慨系之x2、这篇书序写了什么内容?3、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文中划出表达作者喜怒哀乐等感情变化的词语。明确:第1、2段叙写集会盛况,第3段抒发人生感慨,第4段阐明写序目的。情感变化:板书: 乐 情 痛 悲三、赏析文章(幻灯片展示)乐缘何起? 明确:人贤群贤毕至 事雅一觞一咏 景美山水林竹 天好天清气朗(学生齐读,感受文中清幽淡雅的优美意境。)2、痛因何生?引导:人总是渴望快乐永远,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快乐如此,生命亦然。学生齐读:“向之所欣”至“岂不痛哉!”明确:生命短暂(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痛 人生无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3、悲从何来?引导:“今之视昔”的结果是什么?“不能喻之于怀”的又是什么?明确:此处的“悲”情是一种假设,实乃引出写序目的之一:表明自己的生死观“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以启示后人。补充资料:1、庄子的生死观:生不足喜,死不足悲。2、时代背景:时人的生死观四、问题探究(幻灯片展示)作为“后之览者”,你对“斯文”有何感?学生能结合课文回答,言之有理即可。五、总结全文这是一篇内容完备的书序,也是一篇融情景理为一体的美妙散文,景物描写意境优美,情感变化波澜起伏,人生哲理耐人寻味。王羲之不仅为我们留下了飘逸洒脱的书法精品,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再次诵读这盛传千古的名篇,感受它的无穷魅力。六、布置作业(幻灯片展示)1、背诵全文。2、走近王羲之:搜集有关王羲之的故事,进一步了解其人其事。板书设计:景 美 乐 情 痛 序 悲 理死生亦大(七)回顾与感受千古名篇,天下第一行书,浓缩于一堂课的教学中,我该教给学生?学生需要什么?在我选择上兰亭集序这篇课文后,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在了解了作者的人生经历,研读了作品后,我认为本文的价值主要在两点:一是其清新自然的语言,不事雕琢,写景叙事,骈散间行,文笔洗练,读之顿觉神清气爽。二是作者对生死的思考,既不同流俗,又能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能否一节课既欣赏语言,感受文章的意境之美,又探讨人生哲理,体会文章的情理之美?取舍之间,考虑到学生不易理解文章的议论抒情部分,故拟把后者作为重点来讲,写景的赏析只能略讲。 主要的构思是着眼于文本内容,抓住“乐痛悲”这一感情线索来展开,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王羲之的情感变化,明确他写序的目的,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一节课上完,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操作指导
- 2025年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事业单位安置定向招聘退役军士考试18人招聘笔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a卷)
- 2025年湖南省岳阳市汩罗市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11人笔试题库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小学科学三年级教学全套教案
- 小学三年级家长会语文教师发言稿
- 2025年自考法律《合同法》考点同步试题与答案
- 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安排与记录范本
-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教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 6.1 价值与价值观 教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 建筑工程劳务管理规范手册
- 2025年汽车后市场零部件发展分析报告
- 肺结核患者护理课件
- 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要点
- 护理理论知识试题+答案
- 美容理发卫生管理制度
- 小学教育论文800字范文
- 线粒体嵴形态可塑性-洞察及研究
- 猪链球菌病新型分子标记诊断方法研究-洞察阐释
- T/CCSAS 023-2022危险化学品企业紧急切断阀设置和使用规范
- 细胞培养肉技术研究进展
- 双排钢管脚手架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