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塌陷”与中部崛起_第1页
“中部塌陷”与中部崛起_第2页
“中部塌陷”与中部崛起_第3页
“中部塌陷”与中部崛起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中部塌陷”与中部崛起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的划分,是我国区域 经济 最高层次上的空间划分,是我国宏观区域经济结构发展 均衡和差异的反映。早在1992年,在沿海 发展战略 方兴未艾之时,江西一批很有责任感的学者,在全国率先倡导研究 中部发展战略的问题 ,并在进行区域比较分后,提出要“谨防中部塌陷”的问题。 1994年,湖北,江西等中部地区的 社会 科学 工作者集聚武汉,发起了中部发展战略的研究,呼吁全国关注中部发展的特殊情况。 1999年9月,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起“十五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研讨会”,来自中部地区的政府官员与专家学者们在分析 中部地区的战备地位时,认为中部地区论 市场 发展和经济发达程度不如东部,论贫困和地缘 政治 上的敏感度不如西部,因而中部地区往往会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盲点,容易成为被中央倾斜政策遗忘的角落。在那次研讨会上,人们再次流露出“中部塌陷”的焦虑。 本文通过对2000年以来中部与东部、西部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来透视“中部塌陷”的问题然后针对中部地区的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提出谨防“中部塌陷”,加快“中部崛起”的战略构想。 一、中部与东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比 (一)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比较:2002年首次出现东快西次中慢的新态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一直是东快西慢中总居中的态势,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有关政策的引导下,地区发展差距缩小。东部地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全局的重要力量。西部地区经济“亮点”不断生丰收,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2002年,东部地区经济启动快、增幅大,增长率平均为%。全国31个省(市、区)中增幅超过10%的省份全部集中在东部。西部(不含西藏)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超过10%的只有河北(%)、辽宁(9%),福建(9%)和广东()%4省,而中部没有一个省份的增长速度超过10%,这2个地区为西藏(%)和宁夏(%)。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分另人、%和%,东部比中部高个百分点,比西部高个百分点。 2002年全国各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数据表明,我国以往东快西慢中部居中的经济增长基本格局已被打破,经济发展呈现东部最快、西部居中、中部较慢的增长态势。东部、中部和西部GDP增长率分别为%、%和%。东部各省(市)对全国经济增长继续起着领跑作用,在经济增长最快的前10个省(市、区)中,有天津(%)、浙江(%)、江苏(%)、上海(%)和广东(%)等6省(市)。2002年西部GDP增长快于中部个百分点,这是近年罕见的变化,在经济增长最快的前10个省(市、区)中有3个西部省(区),分别是青海(%)、内蒙古(%)和四川(%),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在取得明显成效。中部经济增长较为缓慢,在经济增长最快的前10个省(市、区)中,只有山西(%)1个省。中部经济增长减慢,一方面是由于中部在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上竞争不过东部地区,在政策下与西部相比不占优势,因而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另一方面是中部地区内在发展动力不足,经济发展仍停留在较多依靠国家支持阶级,市场活力不足,经济发展仍停留在较多依靠国有支持阶段,市场活力不足制约其快速发展。 (二)人均GDP增长比较:中部与东部差距拉大,与西部差距缩小 现在专家学者普通采用人均GDP法评价一国内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考察,一般采用变异系数(即标准差系数)法,即用样本空间中据的重要性不同,通常采用加权平均的形式。比如,在计算 各地区人均GDP的变异系数时,一般应以各地区的 人口 数作为权数进行加权评价。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