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实录.doc_第1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实录.doc_第2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实录.doc_第3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实录.doc_第4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实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一、复习旧知,朗读旧知。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黄鹤楼送别,打开书一齐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生:齐读。二、朗读话别,感悟话别。师:离愁别绪在心底,而情难启,而口难开,可有些话总得说出口,听一听两位大诗人是怎样话别的?师:教师范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师:听完他们的话别,你觉得此时李白和孟浩然的心情怎样?生:我觉得李白和孟浩然此时都很难过。生:我觉得一对好朋友就要分开,他们都很舍不得,都不愿意分开。师:你还能从他们的言语中看出些什么呢?生:我看出李白很崇拜,很敬仰孟浩然。生:我还能看出孟浩然虽然也很难过,但他比李白年长,所以他试图安慰李白不要太难过。生:我也看出孟浩然不愧是李白的兄长和老师,他安慰李白不要太难过。师:是呀,洒脱、率直的李白将自己满腔的情感都流溢在句里行间了。拿起笔,读读李白的这番道白,边读边思考,哪里看出他对孟浩然的敬仰,对这次分别的不舍?(学生边读边划边感悟与思考。)师:(指小黑板)我们一起来交流。生: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就请您满饮次杯吧!我从李白言语中对孟浩然一系列的尊称中看出他的敬仰之情。李白称孟浩然为夫子,而我知道,在古代,夫子是对那些有才学有人品的人的尊称;您的人品,您的诗篇,结识了您,一直把您当作,请您短短的一段话别,李白竟用了这么多个您,我觉得,他不只是一般的敬仰孟夫子,而是非常的敬仰。师:老师现在也很敬仰你,因为你不仅读明白了李白的语言,还将他的内心分析的这样透彻、准确,我觉得你能做李白的半个知音了。真是不简单。其余同学还有高见吗?生: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我知道,李白与孟浩然不是一般的普通朋友。在中国自古就说长兄若父,还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李白说孟浩然是自己的兄长和老师,可见,孟浩然在李白心中有多高的地位。师:请给他掌声,感谢他用丰富的历史知识解读了李白,解读了课文。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形容他们的关系,孟浩然真是李白的良师益友呀!生: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誉是指好的名声。李白赞扬孟浩然的才学,诗篇名满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师:李白多么的敬仰孟夫子呀,让我们带着无比敬仰之情,朗读这两句话。(生齐读第三自然段中李白话别语的前两句)师:生活中突然就要失去一个良师,一个益友,一个兄长,一个知音了,李白能不难过,能不伤神吗?一齐读:(生齐读第三自然段中李白话别语的第三句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师:还没分别呢,李白就担心哪天才能再见,就期盼何日才能重逢。足见对于孟浩然的离开,对于这次分别,他是多么的不舍呀!再读:(生齐读第三自然段中李白话别语的第三句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师:劝君更尽一杯酒,因为帆船启航,将不见故人。一起读出李白的不舍,读出李白的难过!(生齐读第三自然段中李白话别语的第三句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师:真是兰舟未发已盼君回呀,面对友人的道白,面对故人的深情,孟夫子感动极了,人生能得这样的知己,我还有什么遗憾的呢?他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但毕竟他比李白年长,他得一面将自己的眷恋之情隐藏,一面安慰好自己的好兄弟。齐读。(生齐读孟浩然的话别之语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师: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这句诗,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生:王勃说,世界上有你这样的知己,就算不在一起,远在天涯海角,也像邻居一样的近。师:孟浩然引用这句诗,是想向李白表白什么呢?生:他要李白知道,真正的朋友,人虽然不在一起,但因为友谊,心能靠的很近。师:是呀,正如他后面讲的,我们的分别只是(生:暂时的)虽然分别了,但友谊却(生:永世不绝)师:你能领悟孟夫子这番话的深远含义吗?他是要告诉李白什么呢?生:他要告诉李白:别难过,我们不是永远分开,还会重逢的。生:他要告诉李白:我们的友谊不会因为远隔千山万水而受到丝毫的影响。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生:他要李白乐观起来,因为没有今天的分别就没有明天的重逢,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的再见。师:李白听了友人的话,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心情会有怎样的变化呢?生:他会开心起来,是呀,孟兄所言极是,我们不是永别,用不了多久就能再见了,不要那么伤感。生:他会想,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呢?心中牵挂就够了。师:带着你的理解,用如兄长,似老师一般的口吻,安慰安慰李白。(生齐读孟浩然的话别语。)师:两个大诗人,一对好知己,他们的话别是多么的深情,多么的深刻呀,还想再读吗?生:想!师:老师读旁白,一、二组同学读李白的话,三、四组同学读孟浩然的话。(师生共同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只有留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三、心随船去,想象内心师: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无奈这样的良辰美景却要分别。终于,孟浩然登上了船,他得走了。他们挥手道别。白帆随着江风渐去渐远,最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而李白一直就这样久久地站着,久久地站着,全神贯注地看着帆船驶向天边,最后只见到一江春水向东流,他仍不肯离开,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谊都托付给江水,好陪着帆船,伴着友人到达目的地。齐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生齐读)师:同学们,你能猜猜此时伫立岸边,举目远眺的李白心里正想些什么吗?生:想当初,我们一起吟诗作赋,把酒言欢,携手同游,好不快哉。生:想当初,我们秉烛夜谈,同塌共枕,真是形影不离呀。生:而如今,我们天各一方,远隔万水千山。生:不久后,我们一定还能重逢,孟兄,我还在此地等待您的归来。师:多么真诚的朋友,多么真挚的友情呀,一齐满含眷恋之情地读:(生齐读第四自然段)四学习名诗,理解诗意师: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生看黑板齐读)师:学完李白创作这首送别诗的背景,再看这首诗,相信你一定能轻松而准确的理解它的意思了吧?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师:之广陵的之是什么意思?生:是到,往,去的意思。师:故人指谁?生:指孟浩然。师:也就是李白的?生:朋友、知己。师:烟花三月是怎样的三月呢?生:繁花似锦的三月。生:鸟语花香的三月。生:百花怒放、景色艳丽的三月。师:同学们知道吗?自从李白写下这句诗后,原本著名的城市扬州更有名了,一直到今天,尤其到了三月,人们纷纷赶往扬州,欣赏那里的美景。而烟花三月下扬州被后人称为千古丽句。一起美美地读这句诗。师:孤帆指?生:一只帆船。师:老师有疑问,长江上不仅是沙鸥点点,我觉得一定还白帆片片,而李白的诗中为什么说只有一只帆船呢?生:因为李白只凝视着孟浩然乘坐的那只帆船,他全神贯注的只看着那一只载着友人的帆船,其他的都似乎没看到。师:尽指消失的意思。唯、天际呢?生:是只的意思,天际是天边。师:请同学们与同桌一起将诗的意思完整地说一说。(生说)师:能背诵这首诗了吗?生:能!师:先自己练一练。(指名背,一起背)五、积累拓展,情感迁移师: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表达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自古多情伤离别,多少文人墨客因离情别绪而留下千古名篇。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一些送别诗,谁来诵读一下。(一生读)师:这首诗你制成了几张书签?生:三张。师:老师给点时间你,将这三张书签现在就分送给你的三个友人,让他们分享你的资料,和你一起积累,与你一同成长。(生离座欣喜地送出书签,收到书签的学生惊喜,全班学生目光相随。)师:还有谁来诵读收集的送别诗。(生读)师:你制作了几张书签?生:一张。师:啊?生:因为我的朋友不多。师:老师支持一下你,因为朋友不在多,而贵于精。但我很想看看,谁那么荣幸,能做你唯一的知己。(生送出书签,师笑。)师:拿到书签的同学们,你们手中握着的不仅是一张薄薄的书签,更是一份真诚的心,一份真挚的情呀。我觉得它一定很沉。请妥善珍藏好这张书签,珍惜这一份可贵的友情。师: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从李白和孟浩然的身上,你一定对朋友,对分别有了新的认识,请选择其中一个为主题,用简短的语言在空白书签的后面写下你的认识,待会送给你的知己,你的故人或你的兄长、老师。(生写)(生送书签)师:此时,我觉得自己很孤独,很可怜,(摊开两只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