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音乐视唱练耳教案思路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视唱练耳是我校高中音乐术科考试的主要课程之一,视唱练耳、乐理都属于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基本能力训练范畴是日积月累的一种音乐基本素养占据高考的分值比例相对偏高也是音乐高考中最难拿分的一门资料显示:全省六千考生中试唱练耳中笔试满分的只有三十几人(占0.5%)及格的才六百多人(占10%)总所周知只要在试唱练耳有所突破就能捕捉了高考的制胜点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准备中经过一系列程序的安排可以使学生从音乐的作品或由传统音乐作品中扎实地掌握综合音乐感觉和音乐技能从而做到针对音乐技术理论教学改革、必须要考虑通过怎样的结构安排与教学手段使知识传授获得最大的效果 (二)教学方法欲速则不达没有什么考试是能临考前发奋一下就能通过的只有多花时间没别的捷径除了建议学生每天都抽至少2个小时对着钢琴练听力以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使用了理论与技术“齐步走”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过程 1、基本技能练习二度音、三度音、四度音、五度音、六度音、七度音、八度音(含旋律音程、和声音程) 方法:连接式122334、搭桥式、123234345、跳跃转位式132435、124235、移位式1217123212、同向式12131415、反向式127364以上练习以一个八度为基础进行练习 要求:击拍大声唱出唱名技巧:将各种节奏混合到音程的练唱中起到多元练习的作用八分音符、前十六、后十六、十六、三连音、小切分、附点、复切分、休止符.也可以模仿鸡叫声来加强节奏感训练 2、延伸练习三度音和五度音构造原位和弦(大三小三的作用)、三度音和四度音构造转位和弦(六和弦四六和弦)二度音和七度音构造七和弦构唱(上行找音或下行找音) 3、拓展练习自己构造音程:A)老师给出下方音学生构唱各种音程的上方音然后互换.B)老师给出下方音学生构唱各种和弦(大小三的原位和转位) 4、听记练习单音:(以LA标准音去找、以前一音为标准去找、有变化音的要先还原)音程连接:(以旋律听辨分高声部和低声部、以和声音程效果听辨性质)和弦:(先听性质再找根音最后实记)以上的听记不是单独的耳朵功能都需要理论知识去支撑才会有把握不单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5、节奏练习没有捷径只有靠死记硬背和默写用自己熟悉的口语去练习但一定要把握好节拍的强弱规律更好地为听记服务(建议每天最少默写10条节奏越长越好) 6、旋律听记听记旋律已经到了综合才能的展示在已有单音节奏的基础上关键是乐感和整体性建议听放录音时分步走先写节奏后加音高旋律节奏都没把握时就不能勉强了只能丢冬瓜抓芝麻一个一个小节地去抓分能抓多少就多少不要冬瓜芝麻什么都捡不到通常最后一小节都是送分的 四、课后练习 为了让学生适应考试中的多媒体音响播放听力建议各校开设多媒体听记课每个星期考一份广东省20xx年音乐术科统一考试视唱练耳考试的模拟试卷!让学生把每个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黑马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过程量具考试题及答案
- 国画写意考试题及答案
- 公文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工程物资考试题及答案
- 高处安装考试题及答案
- 放射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DB15∕T 3674-2024 《谷子二段式机械化收获技术规范》
- 杜塞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企业内审流程与执行检查清单
- 2025年第一届安康杯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GB/T 17742-1999中国地震烈度表
- VEX智能机器人培训课程课件
- 医学影像学《X线造影检查技术》精品课件
- 锚喷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精选课件
- 狼牙山五壮士同步测试 省赛获奖
- 第七章-大学生创业实践案例课件
- 全尺寸测量报告FAI
- 塑料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肠道菌群与人体代谢疾病.ppt
-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五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