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跳水教学设计 沪教版 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关键词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能根据“提纲”复述故事,能展开想像进行说话。会用“只要就”或“即使也”造句。3、感受船长在紧急关头超人的胆略和智慧。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抓住关键词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2、能根据“提纲”复述故事,能展开想像进行说话。教学时间1.5-2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 23、跳水,指名学生朗读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说明:教师出示课题后,组织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之后有思考地读课文做准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并板书,如“谁跳水?”“在哪里跳”“为什么要跳水?”“二、 整体感知课文1、 出示自学建议:(1) 自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边读边思考,尝试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2、 检查自学情况:(1) 接龙读课文。(2) 交流: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说明:课文中的字学生基本上都认识,但要注意回生,在学生接龙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读音,本文较难读准的词有“龇牙咧嘴”“放肆”“桅杆”教师要尤其关注。在交流 “在哪里跳”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看看帆船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孩子在哪里跳水,为引导学生感受当时情况的危急做好准备。三、研读课文1、当时除了跳水就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了吗?让我们重新回到课文中边读边思考。先来看看课文的哪几小节,令你感到最惊险?我们就从这几小节入手来学习。2、学习课文4、5、6小节。(1)出示自学建议,组织小组学习。自学建议:读读课文第4、5、6、7小节,圈出令你感到惊险的词句,小组交流。挑选其中一小节,尝试读出惊险的感觉。(2)交流。(以下步骤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出示)抓住水手们的表情体会:“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出示帆船的示意图,指导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理解句子:“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 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3)指导朗读。3、这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所有人都迫切想知道怎么办?怎么办?你能想出办法吗,赶快想办法,时间可不等人啊!4、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办法是否可行?(可以从时间急迫方面入手)5、小结;因为孩子已经在上面摇摇晃晃,稍一犹豫,就有可能摔在甲板上。所以叫孩子立即跳水是救孩子的唯一办法6、指导朗读课文第6小节。7、引读课文7小节。8、出示句子:“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钟时间太长了?9、孩子获救了,从中你看出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冷静机智果断)10、此时此刻,作为父亲的船长最想知道什么?(孩子怎么会爬上那么危险的地方?)11、找到相关小节,读一读,再根据老师的提示说一说。提示;水手逗猴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1)小组讨论。(2)个别交流。说明:通过先前的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了解,所以研读课文环节,直入本文最惊险刺激的部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当时情况的惊险和紧急,从而感受船长命令孩子跳水这一办法的绝妙,体会船长用枪“逼”孩子的胆略和智慧。在引导学生复述“孩子怎么会爬上那么危险的地方?”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及时板书关键词,适当降低复述难度,帮助学生说好。四)复习巩固1、朗读全文。2、如果你当时也在船上,回到家,你向亲人讲述这件事后会怎样说3、孩子被救上来后,船长、水手、孩子又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板书设计:23、跳水 气急了 冷静 机智 脸都红了 果断 哭笑不得 逗 逗 逼迫(救)人们 猴子 孩子 船长(父亲) 追 关于说课教材分析本文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不知不觉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课文叙事清楚,情节紧张,扣人心弦。学情简析学生能通过自学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有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还能读好比较长的句子。这篇课文情节紧凑,是学生喜欢的一类课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复述课文是本文的重点,对于学生来说有一点难度。教学目标目标一: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的词语。目标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关键词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能根据“提纲”复述故事,能展开想像进行说话。会用“只要就”或“即使也”造句。目标三:感受船长在紧急关头超人的胆略和智慧。教学设计一、揭题质疑,整体感知课一开始,教师直接板书课题后,组织学生围绕课题质疑,从情感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请学生自己读课文,尝试解决刚才提出的质疑,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二、研读感悟,激发情感本课教学抓住“情况危急”和“急中生智”两点内容来学习。教师组织学生找重点部分,圈关键词语,读一读,议一议。学生在课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在真切理解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基础上又组织学生共同想办法,进行种种假设、推理、分析、比较得出:船长果断命令孩子跳水是挽救儿子生命不容置疑的唯一办法,从而体会船长的机智、果断,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了不起。三、巧用板书,学习复述复述是本课语文能力方面训练的重点,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运用板书引导学生注意故事是怎样环环相扣一步步发展的,水手、猴子、孩子、船长在整个事情发展过程中的关系是怎样的。之后,再组织学生复述,学生容易说明白,说清楚。由于课文比较长,这一环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复述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复述的机会,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课后反思新课改重视朗读,重视感悟,重视体验。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促思。对于孩子处于危险那部分,先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再组织学生投入感情地朗读,随着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孩子当时处境危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课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在真切理解“情况危急”的基础上,体会到船长的机智、果断、了不起。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乐趣,达到乐学、乐问,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强烈的出自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教学中,教师运用帆船图片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帮助学生体验,教师还巧妙运用板书,帮助学生复述。整课堂上,学生乐问、乐学、乐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关于训练材料一、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读出惊险的语气。二、运用关联词造句。1、只要就2、即使也* 三、读读短文,做做练习。海啸很久以前,有一个9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坐落在海滨。前面的海滩是孩子们戏耍的地方。有位老爷爷和他的孙子住在山头上,从哪里可以俯视村子、庙宇和大海。一天,天气( )闷( )热。大地轻轻抖动,房屋轻轻摇晃,是发生地震了。海水刹时变成墨黑色,迅速从岸边退去。村民们未加注意,都跑到哦海滩上取乐。老爷爷知道一场灾难即将来临,必须立刻向村民报警。他急忙拿来火把,点燃即将收获的稻子。不一会儿,一片熊熊大火映红了天空。孙子见了急得大叫,可老爷爷没有时间解释,( )他只想拯救海滩上和村子里90多户人家的生命。庙里的和尚看见山上的大火,忙把警钟敲响,海滩上的人们发现稻田里起火,都蜂拥上山灭火。第一批上山的青年要灭火,可老爷爷制止了他们,说:“让它烧吧,全村人都应到到这儿来!”人们疑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不久,差不多全村的人都来了。老爷爷指着大海说:“你们看!”大家朝大海望去,只见海水像一座高耸的峭壁,正向山下的村子扑来。随着一阵天崩地裂的吼声,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而来。大地在颤抖,人们不禁惊呼:“海啸来了!”不一会,村子成了一片汪洋。老爷爷低沉地说:“这就是我烧稻子的原因。”人们顿时恍然大悟。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疑惑不解: 恍然大悟: 3、按要求填空。老爷爷就全村人的过程是:老爷爷发现灾难即将来临,他 点燃了即将收获的稻子 。 从中,你看出老爷爷是个 的人。探究实践活动收集主人公急中生智的故事,读一读,并用复述的方法讲给大家听。 附送: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实录 鲁教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堪称楷模的作品与人品。3品读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4初步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教学过程:在质疑中寻找学习的起点师:一齐轻轻地读生: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师:“偶然”改变“终生”,你们相信吗?写这句话的人是生:肖复兴。师:他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走进他的成长故事,读生: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师:打开自学单,预习课文,你有什么问题?生:为什么课文写了我和叶圣陶之事,课题却用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师:一个同学在提问,其他同学应拿起笔,在课文相应的地方做记号。有同样问题的同学举手。(十多个学生举起了手)师:掌声送给这些同学,会读书会提问,你们读懂了课文写了我和叶圣陶之间的事情。生:为什么作者说是模模糊糊懂得了?生:为什么叶圣陶要帮我修改作文?生:为什么叶圣陶要请我一个初中生去做客?师:学贵有疑。这些问题无外乎是围绕内容和表达来提,也就是“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来提。在事件与感受中整体感知师:课文到底写了什么呢?来,拿出预习单,四人一组,完成“活动一”。活动一1.在组内读读生词,相互提醒难读或难理解的词语。2.讨论:课文写了哪两件事?每一件事“我”的感受是怎样的?(出示:推荐 删掉 余晖 黄昏 融洽 眼帘 动词 楷模 摇曳 曲线)师:哪个组把你们认为难读或难理解的词语指出来,给同学们提个醒。(一生带读)师:一起字字咬准地读,注意把字形读到你的眼里、心里。(齐读词语)师:作者回忆了我和叶圣陶爷爷之间的哪几件事?每一件事分别有什么感受?生:批改作业和做客交流。师:每一件事有什么感受呢?哪个小组找到课文中的句子来说。生:叶老为我批改作业,我的感受是“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把这个长句读成一个四字词语,就叫做生:春风拂面。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春风拂面”吗?生:春天的风吹到脸上。师:这个“拂”,指的是轻轻地擦过。春天来了,柔柔的春风轻轻吹过脸庞,有什么感觉?生:很柔和。生:很清爽。师:吹面不寒杨柳风,清爽、舒适。第二件事的感受?生:叶老要我做客,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一生读,齐读)师: 也把这句话读成一个四字词,就是生:堪称楷模。师:给“楷模”换一个近义词生:榜样。师:观察两个字的偏旁,猜猜楷模这个词和什么有关?生:“楷”和“模”最早指的都是“树”。师:“楷树”刚直挺拔,自古是尊师重教的象征,孔子的弟子就曾经从卫国把楷树移到孔子墓前。生:相传模树树叶色泽纯正,是各种树的榜样,最早在周公墓前。师:后人把这两个字放到一起,把高风亮节、有表率作用的人,叫做生:楷模。师:竖着看板书,你们发现了吗,左边写的是生:事情师:右边写的是生:感受。师:一件事,一次深刻的感受;一件事,一次深刻的感受。每一件事里都写了感受,我们就联系事情,体会感受。在深入地体会中品读师: 拿出我们的共学单,完成活动二。活动二1.任选一件事读一读,哪些词句打动了你,圈画下来。2. 小组讨论:透过这些词句,你们有什么感受?(生读书、交流,教师巡视)师:哪个小组先来谈谈。(小组初交流,4组)师:你们知不知道叶老为什么要给我批改作文?生:作文要印成书。师:从中你看出叶老的什么?生:认真。师:我们一起去细看被叶老批改的那篇作文,打开本子-生:“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师:放下手中的课文,自由地读读,读到哪个词会提起你的心,让你感受到认真、春风拂面?生1:密密麻麻,说明很认真。师:这就是语词的感觉,送进去读读。(生1读句子)师:每个人关注的词语不一样,还有?生2:到处,看出批改的非常多。师:那就把你的感受送进去(生2读句子)师:到处、密密麻麻,这密密麻麻联系上文,指的是生: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师:密密麻麻,联系下文,指的是生:是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师:孩子们,这就是叶老批改的文章,共有160多处的修改呢。(生诧异)师:平常哪些同学修改过自己的作文?(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师:随机采访一下,你每一处是随便圈画的吗?生:不是,每一个地方都要认真想。师:你呢?生:都是仔细琢磨出来的。师:难怪作者透过这160多处仔细琢磨的圈圈画画,感受到(引读)生:我虽然未见师:当我回到家,仔细看了几遍叶老的修改生: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师:就一个字,一个词,好像也说得过去呀,叶老有必要这样改吗?生:改了就更准确。生:句子更干净。师:一个字都不能马虎啊,这让我想起叶老的一句话生: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师:叶老认为读文章一个字都不能放过,对要发表的作文,他也用这个要求一字一词地批改。师:不仅如此,作文后面还有一则评语呢。(一生读)师:不对呀,叶老不是修改了160多处吗?他的评语应当是:用字不够准确,句子不够干净。文中的一些长句子变成短句子,意思更明确。生:叶老为了保护我的自信心。师: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带给我温暖。所以,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生读。师:同学们,这就是为肖复兴批改作文的叶圣陶老爷爷。当时,他68岁的高龄了,担任了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是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作家。白天,他日复一日有做不完的工作;晚上,他拿起20篇作文,一篇一篇、一字一句地批改。看到这样的画面,你又有什么感受呢?生:我很感动。生:叶圣陶老爷爷很辛苦。师:这春风哪里仅仅是吹到了脸上,它还吹到了我们的生:心里。师:所以,我,你,在座的每一个同学,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指生1读)师:吹到心里了吗?谁再读?(指生2读)(齐读)师:刚才,我们在联系事情的基础上,借助叶老的资料,深入体会了感受,这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继续用这两种方法,交流我第一次见到叶老先生的感受,你们找到哪些语句?生:叶老见了我,像会见师:叶老为什么要邀“我”做客?说说。生: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师:(出示句子)交谈中有两个带融字的词语(“融洽”和“融化”变红)读读这两个词。生:选第二个解释,调和,和谐。师:那融洽就是生:感情和谐,关系亲密师:再看看融化的融应该选哪个解释?生:选第一个固体受热变软和化为流体。师:我们常说冰雪融化,而文中我小小的心融化了,这是什么意思呢?生:应该是把我小小的心感动了。生:叶老的关爱把我感动了。生:我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师:请你通过读感动传达出来。生读。师:(出示插图)你们看,这是叶老和肖复兴,一位是国家教育部副部长,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作家,一个是普普通通的中学生;一个是70岁的老人,一个是15岁的少年,他们才第一次见面,交谈却得那么融洽,透过这个“融洽”,你感受到叶老的什么?生:我感受到叶老很和蔼。生:叶老很平和。生:叶老非常平易近人。生:叶老很真诚地对待我。师:是呀,所以作者第一次见作家就有这样的感受生:(读句子二)师:想知道他们当时谈了些什么吗?来看看肖复兴在原文中写到的(出示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原文,指名朗读)瞧,在那次交谈中,叶老告诉他(学生读“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这是叶老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他鼓励作者(学生读“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这是叶老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呀。师:在看课文插图的时候,你们关注到书房挂着的对联了吗?(出示插图,对联放大)生:“得失赛翁马,襟怀孺子牛”。师: 叶老从不把个人得失放在心上,像孺子牛那样勤恳,踏实,胸襟广阔。这幅对联不就是叶老人品的真实写照吗?所以我非常庆幸生:(读句子二)师:15岁的那年,我还仅仅是模模糊糊懂得了,刚才你问得好,能给模模糊糊找一个反义词吗?生:清清楚楚师:是呀,15岁的时候,我的感受还没有那么深刻,那么清晰,只能是生:模模糊糊的。师:联系事件,联系资料,我们的感受更深刻了。两次感受与事情是怎么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发现,第一次感受是放在事情的中间,第二次事情在前,感受生:在后。师:其实还有一种顺序,叫感受在前,生:事情在后活动三:小组讨论:你们组最欣赏哪一种顺序,为什么?1.感受在前,事情在后。 2.事情在前,感受在后。 3.感受在事情叙述的中间。我们组选择第 种写法。理由是在表达的赏析中美读师:学到这,我们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为什么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这爬山虎和事情到底是什么关系?拿起共学单,继续来研究。活动四先划出三处写爬山虎的句子,再小组讨论:“我”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看到爬山虎的,当时的心情怎样。(出示: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师:这是在什么情况下看到的爬山虎?生:刚进里院。师:我第一次见大作家,心情呢?生:紧张。师:看到绿葱葱的爬山虎,你的心情怎么样?生:好多了。师:表面上写爬山虎,其实写出了作者的心情,这叫生:以景写情。师:第二处爬山虎的句子,哪组来展示?生读。师:这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看到的?生:交谈得很融洽。师:屋内人和人很融洽,屋外的爬山虎也与我们的谈话很融洽,我们分角色读一读。老师读屋内,你们推荐一位同学读屋外(师生分角色朗读)师:屋内、屋外,融为一体。这就叫做生:情景交融。师:第三处呢?一起读。生读: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师:有了前两句的基础,你们觉得总是那么绿着的,仅仅是爬山虎吗?生:不是。师:这个绿着的也许是哪件事情,也许是深刻的感受,也许是叶老的教导,也许还有一言一行请以“在“我”的脑海里,总是“绿”着的是 ,也是 ”的句式把你的想法写下来。(配乐,生练笔。)生:总是绿着的是叶老为我修改作文的情景,也是邀请我到他家做客的情景。师:成长途中的两件事,铭刻在心。生:总是绿着的是批改的圈圈钩钩,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 抵押合同
- 贷款车没有合同
- 托管服务合同
- 滨州租房合同
- 晚签无固定期限合同
- 朴邻租房合同
- 变更英语合同
- 宝马530订车合同
- 一般电竞合同
- 平场承包合同
- 2025年新版银行从业资格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中国质量协会质量专业能力考试(六西格玛绿带)练习题及答案四
- GB/T 9944-2025不锈钢丝绳
- 人民大学法学导论课件
- 油库静电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题库测试题(附完整答案)
- 供应室器械干燥课件
- 北极航道利用中的法律冲突与协调:困境与出路
- 2020~2025年房地产经纪人之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题库检测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标准)铝板代加工协议书
- 第5课 我们说方言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地方、校本课程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