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doc-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WwwZjitcNe.doc_第1页
正文doc-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WwwZjitcNe.doc_第2页
正文doc-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WwwZjitcNe.doc_第3页
正文doc-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WwwZjitcNe.doc_第4页
正文doc-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WwwZjitcNe.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钦建诚意伯庙楹联匾额之解读俞美玉,陈守文 收稿日期:2008-11-12作者简介:俞美玉(1969- ),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刘基文化。(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摘要:在诚意伯庙中,保存着古今士官名流、邑人、裔孙、文人墨客从不同视角撰联赞颂和缅怀先贤勋业的匾额楹联,琳琅满目,保存之全,为国内其他名人纪念建筑中所罕见。这些楹联匾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墨客政要对刘基认识与评价。从诚意伯庙楹联匾额的内容出发,结合史实,分六个角度探究楹联匾额所反映出的刘基成长环境、智谋形象、功业、文学成就、总体看法以及庙享千秋的荣誉,表达钦建诚意伯庙宇楹联匾额也是刘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刘基;诚意伯庙;楹联匾额;评价中图分类号:I2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105(2009)01008712Interpretation of Inscribed Tablets in Cheng Yibo TempleYu meiyu, Chen Shouwen(Zhejiang Industry &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Wenzhou Zhejiang 325003)Abstract: Many inscribed tablets written by ancient and modern famous celebrities, scholars and so on, were preserved in Cheng Yibo temple for elaborating the achievements of predecessors. It is indeed rarely seen in other memorial temples. These inscribed tablets illustrate the evaluation of Liuji from one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Liujis growing-up environment, intelligent image, achievement, literatural result, general ideas on the whole, and his reputation combining with the contents of inscribed tablets. Above all, inscribed tablets in Cheng Yibo temple are part of Liujis culture.Key words: Liuji; Cheng Yibo Temple; Inscribed tablets; Evaluation在诚意伯庙中,古今士官名流、邑人、裔孙、文人墨客从不同视角撰联赞颂和缅怀先贤勋业的匾额楹联诗文,琳琅满目。楹联有32幅,匾额有15条,诗歌12首,保存备全,为国内其他名人纪念建筑中所罕见。关注匾额、楹联往往关注其书法、表达和对建筑增色和提高品位角度进行欣赏,额、楹就像是建筑物的构件之一,属于建筑物的装饰构件。然而,诚意伯庙楹联匾额是历代官人、文人、书法家的创作,高度凝聚诗词的品格和韵味,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受,起着指引鉴赏,领略文化气韵的作用。本文认为文人政客对刘基的认识、评价恰恰体现了刘基一生业绩、贡献与其可圈可点的地方,本文试图从智慧的启迪、教化的作用和文化古迹价值意义等三方面试作探讨和解读。一、楹联匾额体现了对刘基的家世和出生环境的关注,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奇勋绝学人千古,福地名山世一家。 浙江富阳,清雍正进士,以八品官衔仕青田县教谕章楹题青芝美石,毓山川灵秀;天文兵法,见筹策奇才。壬戌春斐昌会题“簪笏流芳”1上海著名书法大师任政书、一九八二年莒溪裔孙敬立上面两则楹联中的“福地名山”写的是刘基的家乡文成县南田镇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太平寰宇记谓“天下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万山深处,忽辟平畴,高旷绝尘,风景如画,桃源世外无多让焉”。又南田山志卷一云:是山北起大龙源,蜿蜒南行10余里至石圃山,方圆200余里。上有沃土,多稻田,岁旱亦稔。唐广德中袁晁之乱,邑人多避难于此。“青芝美石,毓山川灵秀”,指青田,自然联想到刘基在14岁至18岁读书的地方青田石门洞,早在唐代石门洞成为我国道教名山的三十六洞天之第十二洞天,以浙东十四山水奇观著称之胜地,位于今青田县城西北31公里的瓯江南岸,洞口旗、鼓两峰壁立,对峙如门,古人叹为“有门无门,是为佛门;似洞非洞,适成仙洞”。2又有学者赞曰“高可眺,清可濯,邃可隐,幽可适,芳可采,奇可咏。”这种有“世外桃源”之誉的“洞天仙境”自然为求学于石门书院的少年刘基所倾慕与喜爱。流传至今的“石门飞瀑”、“刘基读书处”、“刘文成公祠”、“国师床”、“藏书石”等一处处人文景观遗迹无不镌刻着“刘基”的名字,萦绕着刘基的身影。石门洞天风光秀丽、山水清音,除了明代开国元勋刘基,还造就了一代名将陈诚。刘基生于福地,求学于洞天之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杰人灵,民风淳朴,孕育了刘基这位伟人。“簪笏流芳”,簪,古人用来绾发或系冠的用品;笏,古代大臣朝会时所执手板,以玉、象牙或竹制成,上面可以记事;簪笏指的是冠簪和手板,古代仕宦所用,借代官员或官职,“簪笏流芳”,这里指的是刘基及刘基祖辈世代为官的历史事实,留芳千古。据史料,刘基上十一代世系略为:十一世祖刘怀忠,曾官内殿崇班、閤门袛侯、保安军(治今陕西志丹)、北番官巡检。十世祖刘绍能,袭父职右班殿直,为军北巡检。皇城使、兰州团练使、鄜廷兵马都监。九世祖刘永年,历官内供奉官、单州团练使、齐州防御使知代州、祁州防御使知代州、鄜廷路副总管、沂州防御使、殿前都虞侯、深州防御使、邕州观察使充步军都指挥使、宁州刺史等职。可见刘永年一生的主要经历是从戎戍边,显系武将出身。八世祖刘延庆,北宋名将,雄豪有勇,数从西伐,屡立战功。历官相州观察使、龙神卫都指挥使、鄜廷路总管、泰宁军节度观察留后、保信军节度使、马军副都指挥使等职。七世祖刘光世,是南宋时期与张俊、韩世忠、岳飞并称的“中兴四将”之一,历任太尉、御营副使、江东、淮西宣抚使、御前巡卫军、左护军都统制、护国、镇安、保静军三镇节度使、太保、三京招抚处置使,封荣国公,赠太师,谥武僖,追封鄜王。刘基祖上是从刘光世开始因宋室南渡而迁徙至临安的。六世祖刘尧仁,尧仁因祖、父辈荫功,曾任尚书兵部员外郎,秘阁修撰,知池州屯田员外郎。刘基先祖偃武修文的变化开始于六世祖刘尧仁。在他这一代,刘氏一支从临安迁徙至处州丽水。五世祖刘集,处士。刘集可以说是南田武阳刘氏的真正始祖,因为是他从丽水竹洲迁徙至南田武阳。曾祖刘濠,宋翰林尚书。祖父刘庭槐,为元太学上舍。父亲刘爚,元代遂昌教谕。3刘基出生时已是书香门第。大儿刘琏,明江西右参政小儿刘璟,明谷王府左长史南京大学周群称其家世“远祖尚武、近世修文”。从上面世系可以看出,刘基远祖为将门世家,且屡建军功,如十一世祖刘怀忠,就是一位为维护祖国统一力战西夏而光荣殉国的英烈。近世转而修文,有着乐善好施的家风。从刘基的远祖世系看出,刘基祖上并非寻常百姓家,是官宦世家。莒溪裔孙敬立的“簪笏流芳”正是这一事实的形象写照。正是这样,使得刘基出生后便站在一定的基点上,刘基作为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其家学渊源关系密切,尤其是幼受祖、父庭训关系之切。良好家世的环境和洞天福地的结缘,孕育了“间气伟人”刘伯温。二、楹联匾额可见墨客政要们对刘基智谋形象的高度认可“万古云霄”田知县辛未仲冬吉水罗达春题,临安清外史副贡青田县教谕徐弘坦书。“先知先觉”于右任再题,龙川赵闻起敬立“通天地人”晚清经学大师、甲骨文祖师、教育家瑞安孙诒让题,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重书。“玄机洞鉴”。诚意伯庙修缮落成纪念,原文化部副专员、国家文物局教育处处长、著名书法家夏桐郁甲子年仲秋撰书。“莘渭遗风”康熙五十一年仲春中宪大夫处州知府辽海刘起龙敬题。杜甫有一首诗咏怀古迹:“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万古云霄”出自 “万古云霄一羽毛”句,以诸葛亮比刘基。天地人并称为“三才”, 扬雄法言君子篇有“通天地人曰儒”的说法,孙诒让此以“通天地人”将刘基定位为儒臣。上通天文,下明地理,中习人事,正是刘基的写照。“莘渭遗风” 莘指的是伊尹,今莘县人,因伊尹生于伊水莘地,出仕前,曾在“有莘之野”躬耕务农,称有莘氏人伊尹。伊尹辅佐成汤开创商王朝555年基业,是德高望重的贤相圣人,又是中国历史上有史料明确记载的华夏第一相,受到人们尊敬。渭指的是吕尚,因吕尚曾在 渭水钓鱼为生。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西伯侯姬昌礼聘他为专管军事的“师”,尊称为“太公望”。姬昌死,儿子姬发继为西伯侯,尊吕尚为“师尚父”。后吕尚辅佐姬发(即周武王)消灭了殷纣王,建立了西周王朝。伊尹吕尚的共同之处就是辅佐君主建立新王朝,“莘渭遗风”借指刘基有伊尹吕尚的遗风,辅佐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占事考祥,明有徵验,开国文臣第一;运筹画计,动中机宜,渡江策士无双。明正德皇帝御题学贯天人,议论之端驰骋于千古;才兼文武,扰攘之际控驭乎一方。 莒溪后裔刘眉锡撰,原上海文汇报副主编刘文锋重立,上海女书法家周慧军书秉礼义于权衡,才优宰相;定谋猷于帷幄,帝重先生。翰林院编修桂龄题筹画如神定大计,指挥任意歼群雄。甲子春横阳当代著名书法家张自怡题青芝美石,毓山川灵秀;天文兵法,见筹策奇才。壬戌春斐昌会题以上楹联称赞刘基“学贯天人,才兼文武”,“占事考祥,明有徵验”,“定谋猷于帷幄”,“筹画如神”,“天文兵法,见筹策奇才”。是一个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智谋形象。林下风云天下计;留侯筹策武侯心。清乾隆后期青田知县王觐光撰继留侯武侯千余载后,佐辅洪武建立明朝,运筹帷幄,献策定谋,开国文臣第一;经宋代元代四百年间,驱逐胡元重光华夏,收复燕云,功成身退,渡江策士无双。南田原整编九十八军军长,原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刘劲持题学业本程朱,立德立功,千古名声不朽;经纶追张葛,作师作相,万年俎豆长青。 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当代著名书画鉴定家谢稚柳撰并书挺身一个人,观天察地,内运筹,外决胜,恍乎吕公再见;特献十八策,韬文耀武,始济国,终善身,穆然张氏重光。处州知府雷学海题功媲留侯,乱世风云成帝业;才侔诸葛,宗臣遗像肃清高民国政要方觉慧题异世论才,子房气象汉儒者;同时显学,景濂文章明正宗”泰顺周禧题读尼父二百四十春秋,占天子气于金陵;虎之略,龙之韬,视叶琛章溢宋濂独属奇才,不减关山夫子。定禹州三万六千山水,简上帝心于燕翼;电作旗,雷作鼓,较沐英花云徐达龙为豪士,依然诸葛先生。清康熙青田知县张皇辅题出入进退与任圣冥符,运会启风云,旷代勋华民族史;事业文章有姚江继武,桑梓崇俎豆,千秋祠宇括苍山。原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林森撰任圣指的是伊尹,出自孟子万章章句下:“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冥符”应是冥冥中符合的意思。姚江指的是王守仁,继武的意思是继承前人的事业。从这几对楹联看,是把刘基比作张良、诸葛亮、伊尹、姜子牙这类辅弼谋臣。综观上述楹联匾额,我们可以看出,后人一再把刘基比作留侯张良、武侯诸葛亮、汤相伊尹、周文王军师姜子牙,赞刘基为“先知先觉”、“通天地人”、 “玄机洞鉴”等,这是因为刘基上懂天文,下知地理。而刘基精通天文占卜之学与其家学渊源关系密切。刘基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祖父“博洽文籍,为太学上舍”;父亲刘爚“通经术”,为遂昌教谕,4且“究及天文、地理、阴阳、医、卜诸书”(徐象梅两浙明贤录卷九)。家学渊源,为刘基后来精通术数,结下了因缘,也打下了基础。祖父辈的言传身教对其影响应该是比较大的。刘基十四岁入郡学,研习春秋,并且亦博涉旁览,“凡天文、兵法诸书,过目洞识其要”。5诚意伯文集中曾收录一篇灵棋经解序,可知他确实精通易占之理。刘辰国初事迹称刘基:“凡天文、地理、阴阳卜筮、诸子百家之言,莫不涉猎”,应当不是虚誉。刘基“功媲留侯,乱世风云成帝业;才侔诸葛,宗臣遗像肃清高”,上懂天文,下知地理,能顺应历史潮流,力佐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中国。他不但运筹帷幄,为朱元璋在战略上制订征讨大计;而且能亲临前线,指挥战斗,“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6在灭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中,刘基和朱元璋同船督战,勘定计谋,特别是“火攻鄱阳”和“移军湖口”的战略直接关系到战局的胜负,刘基的功劳不容忽视。赠刘基太师谥文成诰曰:刘基“慷慨有志,刚毅多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明史刘基传曰:“暇则敷陈王道。帝每恭己以听,常呼为老先生而不名,曰:吾子房也。”。“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也是赞誉刘基的谋略过人,民间还有称刘基“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说法,无疑文人墨客政要对刘基智谋形象的高度认可。三、楹联匾额突出体现了墨客政要们对刘基功业的认识与评价 “开国太师”诚意伯庙重修纪念甲子年冬月上海南汇书法大师百零二叟苏局仙题书“干国栋家”原泰顺、永嘉县委书记、温州大学党委书记刘万伦等敬立楹联有:占事考祥,明有徵验,开国文臣第一;运筹画计,动中机宜,渡江策士无双。明正德皇帝御题百世为人师表,一代开国元勋。浦江吴醒耶献开国称元勋,作王佐,为帝师,一朝功成归隐逸;立坛垂后世,精诗文,通易数,千秋庙享在乡邦。 百丈漈石庄、美国博士、纽约州立大学教授著名华人学者林多梁撰承儒臣楷模,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开朱明基业,定越定楚定吴六合匡。上海黎鲁、朱石基、范志民撰书妙算拟留侯,翊运功勋开一代;分封美诚意,祠堂俎豆享千秋。礼部主事翰韵海题溯神州九万里域中,威弥驰而伏莽兴,窃字盗名,竖子争为秦鹿逐;奠有明三百年天下,殄群雄以扶真主,拨乱反正,彼苍肯许蜀龙潜。苍南莒溪清末拨贡、民国平阳县志副总编裔孙刘绍宽题开国太师,匡时经世,冲天一鹤飞声远;赤松偕隐,黄石传书,立庙千秋见道高。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书法家苏渊雷撰并书赤松即赤松子,又名赤诵子,号左圣南极南岳真人左仙太虚真人,秦汉传说中的上古仙人。“黄石传书”出自史记留侯世家,据载,张良游下邳时,圯上有一老父,授张良太公兵法一书,并告诉张良:“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张良熟读此书,辅佐刘邦成就汉家天下。上述的匾额楹联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肯定并赞誉刘基对明王朝的历史贡献。最为大家所称道所认识的就是赞誉刘基是明朝开国元勋,辅佐朱元璋成就帝业,“一统江山刘伯温”。“干国栋家”,赞刘基是国家的骨干、家庭的栋梁;更多体现为“开国文臣第一”、“一代开国元勋”、“开国称元勋”、“开朱基业,定越定楚定吴六合匡”、“翊运功勋开一代”、“开国太师”等等话语。如向朱元璋“陈时务十八策”,为朱元璋提出统一全国战略:先灭陈友谅,后取张士诚,再北向中原,统一天下。并参与策划诸多战役的胜利,又如灭主力对手陈友谅的龙湾大战、江州大战、鄱阳湖大战等;其次认可的是“作王佐,为帝师”,每匡治道,开启霸主之心智7,清代张汝湖说“先生之引君当道,勤勤恳恳如此,此子房、孔明之所未有也”。三是“奠有明三百年天下”,如大明律制定的倡导者和重要参与者、奏立军卫法、确立卫所制、复兴科举等,在明初立政上,刘基的贡献是巨大的,一个新王朝诞生与建设占重要地位的也就差不多包括军队控权与建设、维护秩序的法律制定、人才的选用、皇城的建造、历法的刊定等,而这几方面无不凝聚着刘基的心血与智慧。8总的来说,刘基“作王佐、为帝师”,在辅助朱元璋成就帝业、建立大明王朝和建设明王朝、巩固统治过程中是称职的,明正德皇帝御赐“开国文臣第一”的赞誉是公允的,从上述的楹联匾额就可见一斑。嘉靖年间,王世贞为刘基作传,将他列为明三大功臣。 四、楹联匾额反映出对刘基文学成就的评价“士林高风”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魏文伯题书。楹联有:芳躅绍留侯,摧廊胡雰,功成身退;骚坛推盟主,滥觞越派,实载文舒。南京大学教授钱南扬题腹蕴经书真事业,笔开气数大文章。裔孙刘考图题异世论才,子房气象汉儒者;同时显学,景濂文章明正宗。泰顺周禧题出入进退与任圣冥符,运会启风云,旷代勋华民族史;事业文章有姚江继武,桑梓崇俎豆,千秋祠宇括苍山。原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撰开国称元勋,作王佐,为帝师,一朝功成归隐逸;立坛垂后世,精诗文,通易数,千秋庙享在乡邦美国博士、纽约州立大学教授著名华人学者林多梁撰从上面的楹联匾额可见对刘基的文学成就给予较高的评价,“笔开气数大文章”、“景濂文章明正宗”、“精诗文”“事业文章有姚江继武”等等。“事业文章有姚江继武”指出了刘基文风对明一代的影响,“姚江”指王阳明,开创了“姚江派”,“继武”指继续前人的事业之义。杨守陈说:“汉以降,佐命元勋,所崛起草莽甲兵间,安文墨者殊鲜。子房之策,不见辞章;玄龄之文,仅办符檄。未见树开国之勋业而兼传世之文章如公者,公可谓是千古之人豪也。”(明杨守陈重锓诚意伯文集序)刘基传世之文章如下:诚意伯文集二十卷,包括郁离子、写情集、覆瓿集、春秋明经、犁眉公集等,刘基的诗有1301首,词有211首,散文有郁离子195篇,春秋明经40篇,其他序、记、跋、赋等121篇,还有军事文化百战奇略;另有众多的比如多能鄙事、灵棋经解记载菜谱、风水等杂文化、俗事文化;神化了的刘伯温诸多传说文化;其他人假托刘基著的纷繁文本文化,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管理、法律、建筑、书法、历法、传记等。刘基“精诗文”,他的诗文,在其身后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刘基也占有一席之地。赵尊岳说:明词除刘基、高启外,其他无足观;明史刘基传曰:“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四库全书总目诚意伯文集提要曰:“其诗沉郁顿挫,自成一家,足与高启相抗。其文闳深素括,亦宋濂、王祎之亚。杨守陈谓子房之策不见辞章;玄龄之文仅办符檄,未见树开国之勋业,而兼传世之文章,可谓千古人豪!斯言允矣。”沈德潜编的明诗别裁评刘基诗曰:“元代诗都尚辞华,文成独标高格,时欲追杜、韩,故超然独胜,允为一代之冠。”9其散文风格是理明而气昌、气昌而奇,自负一代文宗,被有识之士列为明清散文八大家之一。刘基自负地说,文章除了宋濂以外,其次不敢多让,而且“往往以此语诸人,自以为确论”。今之钱仲联称:“刘基政治、道德、文章,在明初首屈一指,较之同时之宋濂,实为过之。”刘基不愧为一代文学巨匠。徐一夔如此评价刘基:“公之事业具于书,此元之所以亡也;公之书见于事业,此皇明之所以兴也。”刘基的言论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智慧结晶。就思想而言,其著作中闪耀出哲学观、经世治国思想、人才观、管理思想、和谐社会观等都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富有现代意义。“骚坛推盟主,滥觞越派”誉刘基是文坛盟主,是越派(确切的说是浙东诗派)的发起人之一。刘基的诗文理论力主教化讽谕之说,提倡理气并重,强调经世致用。当时,与刘基齐名的文学家宋濂也提倡复古,力主恢复三代汉唐时期的文学传统。针对元代清虚纤弱的文风,刘基提出了理、气并重之说。主张文学作品必须首先注重思想内容,他们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对于元末明初的文风从纤弱向质朴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在文学和时代的关系上,提出“文之盛衰,实关时之泰否”,刘基认为文学风格的形成与社会的理乱兴衰密切相关,并且文学对社会有反作用。因此,要重视文学的经世致用的功能。刘基“笔开气数大文章”。他的文章众体兼备,内容丰富,尤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他的郁离子是中国文学史上寓言体散文的杰作。郁离子共十八章,一百九十五篇,多者千言,少者百言,各相对独立,自成系统。这部书主要是一步政治性著作。“郁离”二字的意思是文明,“其意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吴从善郁离子序) 刘基在此书中较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思想,还表现了他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这是历代寓言家所未曾达到的高度。其目的是向统治阶级讽谏,以便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综上所述,以刘基的文学主张和诗文创作的成就,把他看作一代文豪,是当之无愧的。楹联匾额所誉较为公允。五、楹联匾额还反映出对刘基道德文章、功业、为人的总体评价“间气伟人”康熙甲申岁孟春月芝田令蜀后学郑新命题“古之名世”大清嘉庆元年榖旦,赐进士出身诰受光禄大夫钦命提督江苏学政后裔刘权之敬题“千秋景仰”浙江余杭、近代鸿儒章太炎旧题,1982年5月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重书“百代师表”平阳、华东师大教授苏渊雷题书旧时称杰出人物为“间气”。春秋:纬演孔图说:“正气为君,间气为臣。”后晚清廪生,松阳、鄞县知县刘祝群撰联:“五百年间气,三不朽伟人。”就是对此作了说明的。为什么把“间气”和“五百年”连在一起呢?因为孟子说过“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这句话,按照他的说法,圣君贤相的出现必有一个历史周期。这个周期的时间大约要相隔五百年。有“隔”就有“间”,而历史的发展要受“五运六气”的制约,“间气”便是“相间”和“运气”省略的结合。袭封诚意伯诰券:“古称名世,何以過之?”圆悟大禅师的碧岩录序:“古者名世之人。非千人之英。则万人之杰也。” “名世”可理解为闻名于世。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孟子尽心下)说刘基为百代师表,则是说刘基为人不下圣人了。楹联有:五百年间气,三不朽伟人。南田名士,晚清廪生,松阳、鄞县知县刘祝群撰书承儒臣楷模,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开朱明基业,定越定楚定吴六合匡。上海黎鲁、朱石基、范志民撰书诚意伯庙的楹联匾额对刘基的整体评价是肯定的,并站到一定高度。“五百年间气,三不朽伟人”、 “间气伟人”,说刘基是间隔五百年才出现的伟人。刘基深谙韬略,文武兼优;为人又刚正不阿、不畏强暴,成为千秋景仰的楷模。“百代师表”更是形容刘基为圣人,是百代后人的老师。“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左传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三不朽。”刘基作为“三不朽”伟人、作为全才而传于后世,有诗云:有史以来全才惟三人,周公旦后武侯亮,武侯之后独公堪比伦。九流百家罗胸臆,军机政略俱如神。数年之间清海宇,有明开国称元勋。刘基是集大成者,就如今人钱仲联先生所言:“刘基政治、道德、文章,在明初首屈一指,较之同时之宋濂实有过之;故取以冠明代。”10刘基勋烈与文章并茂,同时又是政治家、军事家。刘基对明王朝的历史贡献、刘基过人的谋略、刘基的文学成就等如上面所述,誉刘基“间气伟人”、 “古之名世”、 “千秋景仰”、 “百代师表”、“ 三不朽伟人”等不为过。章太炎更在兴浙学会叙里把刘基列为华夏伟人之一。六、从楹联看诚意伯庙的祭祀具有深沉的文化含义妙算拟留侯,翊运功勋开一代;分封美诚意,祠堂俎豆享千秋。礼部主事翰韵海题俎豆:“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俎豆有奉祀,祭祀,崇奉的含义,如“俎豆千秋”等。言陈圣道,术究天文,帷幄中不惭名士,兼故乡倡义,泽被枌榆,迄今日庙貌巍峨,奉燕尝犹思遗爱;学本帝师,才为王佐,草庐内早识真人,想开国元勋,望隆伊吕,宜后嗣馨香俎豆,笃忠贞以迪前光。 清进士嘉庆元年提督江苏学政后裔刘权之撰出入进退与任圣冥符,运会启风云,旷代勋华民族史;事业文章有姚江继武,桑梓崇俎豆,千秋祠宇括苍山。原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撰开国太师,匡时经世,冲天一鹤飞声远;赤松偕隐,黄石传书,立庙千秋见道高。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书法家苏渊雷撰并书五十雄心重光汉业,千秋庙宇永护南田。南田原整编九十八军军长,原浙江省府参事室主任刘劲持题赞庙谟奋有四海,运帷幄底定中原,隆勋为开济宗臣,况学究天人,备见鸿文垂宇庙;立乾迁大节凛然,归故庐高山仰止,盛德自扬芬国史,且泽流奕叶,长承燕翼祀春秋。南田旅居台湾退休将军刘兆祥撰书学业本程朱,立德立功,千古名声不朽;经纶追张葛,作师作相,万年俎豆长青。 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当代著名书画鉴定家、美术理论家谢稚柳撰并书开国称元勋,作王佐,为帝师,一朝功成归隐逸;立坛垂后世,精诗文,通易数,千秋庙享在乡邦。美国博士、纽约州立大学教授著名华人学者林多梁撰在上面的楹联中,“祠堂俎豆享千秋”、“迄今日庙貌巍峨、宜后嗣馨香俎豆”、“桑梓崇俎豆,千秋祠宇括苍山”、“立庙千秋见道高”、“千秋庙宇永护南田”、“备见鸿文垂宇庙、长承燕翼祀春秋”、“万年俎豆长青”、“千秋庙享在乡邦”等都提到了诚意伯庙祭祀。刘伯温祭祀从明天顺年间就已开始,中间虽有间隔,却绵绵延续至今。刘基例享春秋二祭,均在诚意伯庙进行,春祭为农历正月初一,秋祭在农历六月十五(刘基诞辰)。祭品有金银两山,三牲(全牛、全猪、全羊)福礼,五谷瓜菜,鸡鸭鱼鲜,山珍海味,糖果糕饼,还有预示吉利的旦(大)桔(吉)梨(利)柿(市)等。种类极多,十分十美。届时庙内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哨呐琴箫,爆竹土铳,热闹非凡。可以说祭祀过程既肃穆凝重,又热闹有序。据刘氏宗谱记载,不但刘氏后裔世代轮流祭祀,时有官员祭祀。刘氏宗谱载有祭诚意伯文:“味洪武九年岁次丙辰九月壬午朔越十六日丁酉,承事郎前工部员外郎刘彬、承事郎礼部主事兼吴相府录事吴公顾、从仕郎前常州府武进县丞赵嗣泰等,谨以牲礼致祭於故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前御史中丞护军诚意伯刘先生之灵曰:”但由于种种原因,祭祀时有中断,特别是文革时期,不但没有祭祀,连塑像都作为“四旧”被毁,庙也差点圮废。八十年代后,国家和政府重视了文物保护,成立了诚意伯庙管理委员会,恢复了春秋二祭。主祭由原刘姓后裔扩展到其他各姓。只要自愿,并能承担祭典经费开支的,向管委会报名,由管委会安排祭祀年份。一九八五年农历六月十五,文成县人民政府在诚意伯庙隆重举行刘文成公诞辰675年纪念大会。二零零三年十月九日下午,首届中国刘基文化暨生态旅游节刘基祭祀仪式在诚意伯庙隆重举行。二零零六年十一月七日上午,刘基铜像揭幕仪式暨公祭大典在刘基广场举行。作为一位历史名人,刘基在享受祭祀500多年来,近年开始由刘氏后裔的家族式祭祀转变为政府祭祀。这个从“民间”到“官方”的转变,意味着刘基已经跨越姓氏局限,正式成为一个区域品牌。这祭祀,已不仅仅是刘氏后裔对其先人的追思祭祖,更是众多乡民参与的一项民间祭祀仪式。此项祭祀活动,是浙南刘基文化的一大要点,是融祖先信仰、血缘观念、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文化形式。值得一提,除了南田钦建刘基庙,在温州丽水两地刘基后裔聚居地有12个刘基庙或诚意伯庙或文成公庙,有11个分布在温州,刘基庙是宗族的标志,是刘氏宗族内聚力的纽带。五、六万刘基后裔集结在自己祖师刘基文化和刘基精神周围,并进而影响了他人和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社会的文化繁荣与关系的和谐。在某种意义上,刘基庙宇作为民间宗教文化的载体,起到了教化的作用。换个角度看,“立庙千秋见道高”、“庙享千秋” 是后人给予刘基为人一生的最高荣誉。综上所述,诚意伯庙的楹联匾额是刘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诚意伯庙丰富的楹联匾额各个角度反映出文人墨客政要学者对刘基这个伟人的评价,诚意伯庙丰富的楹联匾额是刘氏宗祠文化和刘基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附件:诚意伯庙的楹联匾额集汇匾额有:“间气伟人”康熙甲申岁孟春月芝田令蜀后学郑新命题“莘渭遗风”康熙五十一年仲春中宪大夫处州知府辽海刘起龙敬题“万古云霄”乾隆举人青田知县辛未仲冬吉水罗达春题,临安清外史副贡青田县教谕徐弘坦书。“古之名世”大清嘉庆元年榖旦,赐进士出身诰受光禄大夫钦命提督江苏学政后裔刘权之敬题。“通天地人”晚清经学大师、甲骨文祖师、教育家瑞安孙诒让题,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重书。“千秋景仰”浙江余杭、近代鸿儒章太炎旧题,1982年5月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重书。“先知先觉”于右任再题,龙川赵闻起敬立。“簪笏流芳”上海著名书法大师任政书,一九八二年莒溪裔孙敬立。“玄机洞鉴”诚意伯庙修缮落成纪念,原文化部副专员、国家文物局教育处处长、著名书法家夏桐郁甲子年仲秋撰书。“开国太师”诚意伯庙重修纪念甲子年冬月上海南汇书法大师百零二叟苏局仙题书。“功在民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全国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周谷城题书“士林高风”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魏文伯题书。“百代师表”平阳、华东师大教授苏渊雷题书。“干国栋家”曾任泰顺县、永嘉县委书记、原温州大学党委书记刘万伦等任敬立。楹联有:占事考祥,明有徵验,开国文臣第一;运筹画计,动中机宜,渡江策士无双。明正德皇帝御题。读尼父二百四十春秋,占天子气于金陵;虎之略,龙之韬,视叶琛章溢宋濂独属奇才,不减关山夫子。定禹州三万六千山水,简上帝心于燕翼;电作旗,较沐英花云徐达龙为豪士,依然诸葛先生。山西长治监生、清康熙青田知县张皇辅题。只于擎天开日月,两楹兆梦壮山河。江山有券烟霞老,诗礼无愧作述贤。四川遂宁,清康熙年间青田知县郑新命题。奇勋绝学人千古,福地名山世一家。浙江富阳,清雍正进士,以八品官衔仕青田县教谕章楹题。挺身一个人,观天察地,内运筹,外决胜,恍乎吕公再见;特献十八策,韬问耀武,始济国,终善身,穆然张氏重光。处州知府雷学海题。妙算拟留侯,翊运功勋开一代;分封美诚意,祠堂俎豆享千秋。礼部主事翰韵海题。言陈圣道,术究天文,帷幄中不惭名士,兼故乡倡义,泽被枌榆,迄今日庙貌巍峨,奉燕尝犹思遗爱;学本帝师,才为王佐,草庐内早识真人,想开国元勋,望隆伊吕,宜后嗣馨香俎豆,笃忠贞以迪前光。清进士嘉庆元年提督江苏学政后裔刘权之撰。出入进退与任圣冥符,运会启风云,旷代勋华民族史;事业文章有姚江继武,桑梓崇俎豆,千秋祠宇括苍山。原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撰。开国太师,匡时经世,冲天一鹤飞声远;赤松偕隐,黄石传书,立庙千秋见道高。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书法家苏渊雷撰并书。秉礼义于权衡,才优宰相;定谋猷于帷幄,帝重先生。翰林院编修桂龄题。林下风云天下计;留侯筹策武侯心。清乾隆后期青田知县王觐光撰。学贯天人,议论之端驰骋于千古;才兼文武,扰攘之际控驭乎一方。莒溪后裔刘眉锡撰,原上海文汇报副主编刘文锋重立,上海女书法家周慧军书。望气卜王兴,五百年天钟名世;运筹开帝统,十六代鼎勒元勋。清道光青田知县刘荫棠题。溯神州九万里域中,威弥驰而伏莽兴,窃字盗名,竖子争为秦鹿逐;奠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