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陋室铭读书笔记 陋室铭笔记 ?本文主旨: 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甘于淡泊、不为物役、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分层: 一、以山水类比引出陋室(13) 二、陋室特点自然环境优美往来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47) 三、以古代名贤自比点明陋室不陋(89) ?理解性默写: 1)表现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认为陋室不陋)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写室中生活图景,突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情趣高尚) 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8)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线索: 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也是作者对于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为正面描写,看出作者从容淡定;“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为反面描写,写出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诸葛亮与杨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陋室特点:人品高尚(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景色宜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来人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生活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作者写陋室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 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愿追逐名利,不愿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强调本文写法:托物言志) ?“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答:“无丝竹之乱耳。” “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答: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呼应。?作者在这里用草庐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在说明什么? 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刘禹锡为什么隐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答: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本文中心论点:陋室因住的人品质高尚所以不陋 ?本文实写虚写: 实写:“谈笑有鸿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案牍之劳形” 虚写:“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几句的写作方法:对偶的类比中的兴(想写陋室,却先写山水)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环境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 ?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不爱世俗的羁绊,安闲适意,洋洋自行。 ?文章结尾的“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画龙点晴,表明陋室因其主人品德高尚而不陋,流露着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从文章的相关内容看,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不受世俗羁绊,淡泊名利,有着高洁例岩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高雅脱俗之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以比喻起兴,以虚写衬实,引出人文的主旨句“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的“上”、“青”二字用得生动传神,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两个字采用了拟人人的写法,化静为动,将静物写得活泼而有生气,既写出了陋室环境的清幽雅致,又传达出作者对这一环境的喜爱之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哪方面反映了陋室主人的什么特点?从陋室主人的交往方向,反映了室主人高雅脱俗。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反映了陋室主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高雅,超凡脱俗。 ?本文表达了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 ?写山水对陋室有什么作用?运用类比引出后文陋室,同时暗示“陋室不陋”。?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以古代名贤自况其说“有德者居之,陋室不陋”同时表明自己也具有古名贤的志趣与抱负。 陋室铭测试题二、五六xx、1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12.“何陋之有”是一句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身处逆境,发愤苦读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出嫁)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 译文:去,之南都(即临安,今之杭州),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浇)面,往往zhan(稠粥)不充,日昃(ze,日过中午渐渐向西方落下)始食。遂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翻译文末划线的句子。译文:3、用文中的语句填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4、按下面的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c、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志趣。6、本语段是代著名。7、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意在说明8、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是在说明9、下列词语能统领全篇的一个词语是10、回答下面两个问题。能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一句是。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的句子是。1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宋名臣言行录)1、范仲淹,字希文,谥号宋朝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有2、下列句中的“或”字,与“或夜昏怠”中的“或”同义的一句是()a、而或长烟一空b、或得日或否c、或哭或笑d、或异二者之为3、下列理解,有两项是错误的,请选出来。() a、孤:幼年死去父亲叫孤。b、再适:出嫁。c、学舍:学校。d、昏怠:困倦。e、辄:于是f、以水沃面:用冷水浇脸。4、下列句子的译文,只有两句是正确的,请选出来。()a、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范仲淹长大了,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很悲伤,哭泣着辞别了母亲,到临安去。) b、往往zhan粥不充,日昃始食。(常常连稠一点的粥都吃不饱,太阳要落了才吃点饭。)c.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终于精通六经,在天下慷慨得志。)d、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常常自己高声说:“男子汉要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欢乐之后才欢乐。”5、下列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a、此文赞扬了范仲淹身处逆境、胸怀天下、发奋攻读的精神。 b、此文记述了范仲淹出身寒微、生活贫苦、刻苦攻读的事迹。 c、此文介绍了范仲淹幼年而孤、母亲再适、发奋读书的情形。d、此文用范仲淹的事迹告诫人们,只有身处逆境,才有所作为。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何陋之有?()翻译句子: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陋室铭教案 一;导入新课 有句俗话叫做“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尽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诗人刘禹锡也自称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们今天就来参观一下 二;简介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运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晚年升为太子宾客,所以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友谊很深,与白居易也非常友好。他的诗文都很出色,秋词陋室铭都是传世佳作,他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深寓哲理,脍炙人口,为世代所传诵。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文集、刘禹锡集传世。三;背景 贞元九年(793),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后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这位诗人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 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刘禹锡提笔写下了陋室铭这篇文章,并请他的好朋友,当时的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四;文体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五;合作探究 1;这篇文章是押韵的。先找出文章的韵脚 答: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明确基本押ing韵,2;开头的山、水、仙、龙各比喻什么?这样写目的是什么? 答;,山、水喻陋室,仙、龙喻“德馨”,运用比喻和类比引出陋室。3;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 答;陋室不陋 4;“陋室”为什么“不陋”? 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惟吾德馨”一句点明主旨,统领全篇。“德馨”是本文文眼。 5;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描写陋室的? 答;(1)居室环境。(2)交往人物。(3)日常生活 6;文章如何描写陋室环境呢? 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里是写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 一“绿”一“青”,色彩清丽,生意盎然。 7;这个环境,有什么特点? 答;幽雅恬静 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上”和“入”的妙用,讨论谈看法。答;上,长爬上;入,映入眼帘;拟人,以动写静,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让人觉得春意正浓,生机盎然。 9;.对居室周围环境的描写,与表明作者“德馨”有什么关系? 答;“绿苔漫上阶沿,青草长满庭院”,表明作者安居陋室,恬然自得,丝毫不感到荒凉、寂寞。这种心境,正是“德馨”的反映。 10;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从那里可以看出? 答;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11;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 答;鸿儒 12;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呢? 答;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士,明写朋友实是显现自己“德馨”。与高雅之(:)人交往的必是高雅之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 丁。”这是写与室主人交往的人物,博学的人,高雅的人,很有品位,谈笑风生,以交往高雅,来突出自己“德馨”。 13;朋友走了之后做些什么呢? 答;调素琴、阅金经。 14;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 答;高雅。在陋室里,兴致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劳累身心。这是写主人的生活情趣。这两句中,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高雅情趣。小结;总之,作者从(1)从自然环境的幽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从交往人物的儒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从生活情趣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出了陋室不陋,这正体现了作者的“德馨”。 15;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答;作者采用了类比的表现手法,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它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希望自己能成为诸葛亮、扬子云那样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16;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那里太简陋,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以孔子的话作为结尾,有画龙点睛,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接陋室表达一种不募容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18;这篇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篇文章的“物”和“志”分别是什么? 答;“物”指的是“陋室”,“志”指的是“德馨”。 六;总结;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恬淡乐观始终不改变自己的操守。他蔑视那些当朝权贵,厌恶污浊的官场生活。他的甘居陋室,以诸葛亮、杨雄自比,这也正是他正直、高尚节操的反映。 陋室铭 一,知识梳理1.作家作品 (1),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字梦得,著有刘梦得文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特点:文辞精炼,用韵,体制短小,与格言相似。2.理解记忆 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章的点题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时,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从反面衬托室中人情趣之雅的语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语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表现作者对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主题思想 借陋室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二,考场检测1.重点实词(1)有仙则名(出名、著名)(2)斯是陋室(这)(3)惟吾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苔痕上 阶绿(向上长)(5)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6)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7)调素琴(调弄,这里指弹琴)(8)阅金经 (指佛经)(9)无丝竹之乱耳(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10)案牍(这里指官府的公文)(11)劳形(使身体劳累)(12)何陋 之有(简陋)2.文章题目是陋室铭,可开头却从山和水写起,这是什么写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以山水起兴,运用人们熟知的道理自然而然的引出本文的中心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运用类比推理,由此及彼,化抽象为具体,通俗易懂,突出文章中心。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有什么深刻含义?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陋室;另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 光添彩。 4.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话的妙处。 上和入为动词,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生动的描写了陋室环境的清幽雅致、高雅脱俗。“痕”“色”二字,变概念化的“苔”“草”为可感可视的具体形象。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之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是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7.陋室铭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陋室不陋?具体表现了陋室怎样的特点?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室中生活描写陋室 表现陋室清幽淡雅、博学儒雅、脱俗高雅的特点,极力表现陋室不陋。8.本文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9、作者为什么以“陋室”类比古贤的居室?这是什么写法? 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有着高尚的节操。引用典故,运用类比。 10.“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两句,不仅点明全文主旨,同时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请再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答案同第4题 11.陋室铭全文主旨是什么?这个主旨是如何引出的?主旨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开头四句采用比兴手法,以山水起兴,用人们熟知的道理,自然引出本文的中心句。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一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是对官场生活奢侈的一种讽刺,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官僚们作风的批判。 13.作者一生的遭遇坎坷多难,怀才不遇,虽身在陋室,却不改高洁的品格,对他的这种行为,谈谈你的看法。 刘禹锡身居陋室,却不慕荣利,它的高雅淡泊缘于他具有高洁的品质。在现今社会为一己之私而贪赃枉法的人还是存在的,因此刘禹锡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还是有现实意义的。14.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的“座右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陋室铭导学案 科组:初一语文组主备人:曾明华 审核:初一语文组时间:xx-3-8 学习目标: 1、理解铭文的一般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并翻译全文。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品质。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并翻译全文,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品质。 学习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学法指导: 1、本文是一篇骈文声韵、节奏和谐优美,认真朗读找出韵脚在体会美感的同时 也会帮助你更快的记住课文。 2、理解文中的几个“之”字,对翻译课文理解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3、结合作者和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以及主旨。 知识储备: 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 1、刘禹锡(772842),河南洛阳人。字梦得,晚年自称庐山人,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世称“刘宾客”、诗豪。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唐代大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 2、写作背景:刘禹锡因,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由此可见陋室铭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而是愤世疾俗之作。所谓清高是“不问政治,与世无争,安贫乐道,洁身自好”。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 4、铭文:“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歌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根据古文体的分类,“铭”是应用文。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本文陋室铭就是对陋室进行歌颂,进而对陋室内的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 质之实,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5、骈文:是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 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 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 章的艺术效果 预习指导 一、了解铭文和课文的写作背景。 二、基础积累 1、自读课文并文圈画生字词,结合文下注释以及工具书正音释义。 2、试给课文划分节奏,并大声朗读,看看课文在音韵上有什么特点?并想一想 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背得更快。 3、和伙伴互读互译课文,看看有哪些字词语比较难翻译的,做好标记,并通过 查阅工具书或请教别人来解决。 4、完成课堂作业p5253的2、3、4、5导学与训练p67的三1、2、 3、4。 5、用正楷字抄写课文一遍。 三、文本探究 1、如果要给课文分层次你会分成几层?每一层讲的又是什么? 2、全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从而表现主旨的?这 几个方面还有实写和虚写,你能找出来吗? 3、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说:“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 4、课文目的是写“陋室”,可开头写山又写水,结尾还写诸葛庐、子云亭,这样 写的用意何在? 5、品析课文的语言,领悟意境美。 6、画出课文的结构图。 7、完成课本p153一、课堂作业p53的6以及p54的7、导学与训练p67 的6、7.。 展示 展示内容: 一、字词积累 易错字(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词)难译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 活用通假字 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山东省沂源县二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太原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北京西城八中少年班2025-2026学年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2026学年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第一中学物理高二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陕西省渭南韩城市数学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英语F1》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河北省滦州市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生物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如何提升护理人员教学能力
- 湘豫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秋季入学摸底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外出体检协议书3篇
- 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解读 2
- 机动车查验相关知识培训课件
- 信用管理师理论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 高强度车钩材料研发-洞察及研究
- 临床中心静脉导管冲管及封管专家共识
- 国防法规的课件
- 常见急诊急救处理规范
- 2025秋统编版(2024)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践行平等》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