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印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比较分析.pdf_第1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印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比较分析.pdf_第2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印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比较分析.pdf_第3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印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比较分析.pdf_第4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印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比较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提要提要 为了降低企业运作的成本,将企业的核心力量集中到关键业务上,一些发达 国家的企业将非关键的软件业务外包给人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 印度在这个外 包浪潮中抓住了承接软件外包的机会,迅速成为软件外包接包大国。但拥有更好 基础设施的中国,在软件外包产业方面却与印度相差很大。本文研究产生这种现 象的原因。 首先,本文从理论基础方面研究软件外包产生的原因,将价值链理论结合成 本因素和溢出效应讨论软件外包业产生的原因。其次,借助迈克尔波特的“钻 石模型”对软件外包产业进行竞争力分析,从钻石模型的六个因素具体分析中印 两国软件外包业的特点。研究表明,我国软件外包业与印度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人才结构不合理;国际市场开发能力不够;国内领军企业还不多,在国际上的知 名度也还不强; 软件企业的开发能力和管理能力不强; 政府相关扶持政策不明显。 再次,运用计量模型对影响中国软件外包产业规模的几个因素进行分析,并使用 通过 iso27001 认证的企业数量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对本文的研究有进一步支 持。最后,结合中国国情,对中国软件外包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 议。 关键词 关键词:软件外包产业 钻石模型 成功因素 中国 印度 ii abstrac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st of business operation and concentrate the companys core strength on the critical business, some enterprises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outsource the non-critical software business to the countries with lower labor cost. in this outsourcing wave, india seizes the opportunity to undertake the software outsourcing and plays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dustry. however, china has more and better infrastructure in the software outsourcing industry, there is still a large gap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asons for this phenomenon. first of all, the paper studies the causes of software outsourcing industry from a theoretical basis, which includes the value chain, the cost factors and spillover effects. second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mpetitive factors in the software outsourcing industry with michael porters diamond model, and analyzes the six characteristics of software outsourcing industry in china and indian from the mode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shortcomings of chinese software outsourcing industry include, the structure personnel is irrational, the capacity to develop international market is not enough, the national excellent corporations in the world are not strong and famous, the software enterprises capacity to develop and manage is not strong, the relevant supporting policies is not obvious. thirdly, the paper uses the econometric models to analyze the sever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ize of chinese software outsourcing industry, and use the number of enterprises which pass the iso27001 certification 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factors. finally, the paper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ese software outsourcing industry. key words: the software outsourcing industry, the diamond model, the successful factors, china, india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印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比较分析 第 1 页,共 46 页 1 引言引言 1.1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制造业大规模外包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极好的发展 机会,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借助自身优势,在这个浪潮中抓住机遇,成为世界的制造业 中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传统企业内部管理及运作面 临诸多挑战。为了提高竞争力,适应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发达国家的软件公司 开始将重点集中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即真正能为企业创造竞争力的业务,把非核心的 软件业务外包给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的公司开发。 软件产业外包对于发展中 国家有极为深远和积极的意义。软件外包可以带来外汇收入,增加就业岗位,产生积 极的溢出效应,带动其他相关部门的发展,可以拉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增长。 印度在这次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凭借先进的软件开发体系化管理,形成了国际 软件外包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产业接包国,每年可以获取高额利润,据 2007 年的数据,印度软件服务外包出口 310 亿美元,拥有如塔塔等国际软件外包巨头 。 而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比印度拥有更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更健全的基础设施,在 软件产业方面尽管和印度几乎同时起步,甚至基础略好,但到现在为止,我国的软件 外包产业, 在产业规模、 接包业务层次上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根据易观咨询的统计, 中国 2007 年软件外包规模 20.1 亿美元,仅是印度的 6.48% 。 本文研究中印两国在软件外包产业上形成如此差距的原因, 分析印度软件外包成 功的因素。从而借鉴印度的经验并结合我国自身优势,提出发展我国的软件外包产业 的建议和对策。 1.2 相关概念界定相关概念界定 服务外包指某企业为了将自己具备的资源集中于其核心竞争力, 将原来由企业内 部完成的特定服务品生产过程的特定投入环节, 或者是制造品或其他服务品生产过程 的服务流程,如那些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业务,通过正式或者非正式“服务 水平合约”的形式转移给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济活动。 外包操作的实现至少需要有两个企业: 发包方和接包方。 服务外包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本文研究的软件外包,即某些发达国家的公司将 一部分非核心的软件产品或者相关服务外包给其他国家的独立软件开发商或者软件 服务企业, 达到服务外包的目的。 另外还有制造业外包、 人力资源外包、 营销外包等。 印度经济时报2007 年 1 月 24 日 易观咨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印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比较分析 第 2 页,共 46 页 根据发展过程的高低级别,软件外包可分为三个阶段:信息技术外包 i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业务流程外包 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和知识流程外包 kpo(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 。ito 是指发包 商委托接包商向企业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技术服务功能,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的系统、 应用管理及技术支持的服务。 ito 曾经是软件外包的主要组成部分。 bpo 是指把一个 或多个对信息技术要求很高的业务流程委托给外部服务商(esp)运作,并且由该外 部服务商按照双方已经定义好并且可测量的绩效考核指标拥有、支配和管理这些流 程。现在业务流程外包(bpo)已经成为软件外包的主要发展趋势。被外包给 esp 的业 务流程包括采购、研发、营销、物流、人力资源、财务会计、客户关系管理或其它面 向消费者的业务功能等。kpo 是 bpo 的高智能延续,是 bpo 最高端的类别,指处 在价值链最高位置的知识创新和研发阶段的外包, 包括研究类业务外包和分析类业务 外包。我们讨论的软件外包主要是以 ito 和 bpo 形式存在的软件外包。 依据发包与接包企业的国别位置关系可以分成国内服务外包和国际服务外包。 依 据国际收支账户对服务贸易的定义,如果发包方与接包方同属于特定国家,与服务外 包相联系的产品内分工在特定国家内部展开属于国内外包,即“在岸外包” (onshore outsourcing) 。如果服务发包方与接包方是不同国家的企业,则这类外包从发包方的 角度看是“离岸外包” (offshore outsourcing) ,对接包方来说可以称为“到岸外包” (inshore outsourcing) ,总起来被称为国际服务外包。 1.3 相关研究综述相关研究综述 1.3.1 软件外包的相关理论软件外包的相关理论 学术界从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角度对外包产业做出了理论分析。 barney(1991)认为如果企业的资源具有异质性即拥有各项资源及这些资源在企业 中有合理的配置和非流动性即这些资源很难流到竞争对手那里去, 那么这个企业会拥 有持久的竞争优势。这都属于资源基础理论的内容。cheon,grover 和 teng(1995) 根据资源基础理论指出,软件服务外包可以补充公司的 it 资源,提高 it 能力。具体 的软件外包决策影响因素包括公司自身软件能力、资源属性和资源配置能力。 cheon,grover 和 teng(1995)还运用了交易成本理论对软件服务外包进行了解 释,交易成本为估计不同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交易问题提供了有用的方法,该理论 对信息技术企业研究是否选择外包很有用,并对企业降低交易费用,改进企业绩效能 力十分有效。 杨波(2009)从客户端和供应商的两个角度对软件外包的发包模式进行探索,将 早期的软件外包主要模式归纳为:人员外派模式、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联合外包、离 岸外包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软件外包模式发展的新趋势,杨波(2009)认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印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比较分析 第 3 页,共 46 页 新的软件外包模式将更加贴近客户的需求和期望,降低离岸外包的风险,新的模式包 括:全球共享服务中心,建设、运营与转移,全球交付模式。 1.3.2 印度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现状及成功经验分析印度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现状及成功经验分析 rajkumar 和 mani(2001)从供应商的方面分析了印度软件企业在全球软件离岸外 包市场占据绝大多数份额的主要原因: 大量经过专业教育的软件工程师; 流利的英语, 与国外客户沟通顺畅;政府对软件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在政策各方面为软件产业提供 了便利的条件;软件从业人员工资较低。 李强(2004)认为除了政府对软件产业的支持,印度软件外包业崛起的原因还有 国民在精神和素质方面的特点, 印度人民在历史条件影响下形成的自强不息精神和素 质,在软件产业这种高精度、高度规范化的工作中正好发挥作用。 赵刚(2005)从政府政策、人才、项目管理、人才的语言和数字逻辑思维能力这 几方面对印度软件外包业的成功因素进行阐述。 并提出了目前印度软件外包业面临的 几个重要问题:过度依赖国外市场,会受别国经济的影响;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 品仍然不多,使得核心竞争力不强;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出现,夺取了一部分市场份 额。 1.3.3 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研究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研究 吴胜武、于志伟、杨小虎(2009)在对服务外包发展现状、中国服务外包先进地 区、服务外包人力资源、几个主要服务外包承接地(如香港、印度、爱尔兰、菲律宾 等)政策环境和发展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服务外包尤其是软件外包从“中 国制造”向“中国服务”转变的战略思想,从观念、外包基地城市、软件外包人才培 训、知识产权保护等全方位打造“中国服务”的国际品牌,提升“中国服务”的价值 和内涵。 杨波(2009)结合对 30 多家 it 服务外包企业的调查问卷,得到中国目前 it 服 务外包企业的基本情况:业务类型以信息技术外包为主;it 服务外包企业仍以中小 型企业规模为主,并且成立时间绝大多数为 5-8 年,企业竞争力与成立年限有较大关 系;多种企业性质并存,但以外商独资和民营企业为主。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研究方法和内容 本文按照实证分析的基本路线,遵循“分析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思路进 行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比较分析法:通过搜集数据和资料,对中印软 件外包产业进行比较分析, 探索印度软件外包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两国在该行业存在 较大差距的因素。2、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结合:通过迈克尔波特的竞争力模 型对软件外包业现状进行描述和对比,建立软件外包业的理论框架,并结合计量的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印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比较分析 第 4 页,共 46 页 法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几个主要竞争力决定因素的重要性。 本文的创新点有: 第一,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引入软件外包业。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为 基础,探讨软件外包行业各个要素条件的情况,建立软件外包产业的分析框架。从而 分析中印两国软件外包产业的状况。 第二, 用计量模型分析中国软件外包产业的竞争力要素。 定量分析软件外包产业, 使用中国通过 iso27001 企业数量等作为重要的参考变量,从多方面对软件外包产业 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引言部分,包括软件服务外包的相关概念界定及国内外软件服务外包 的研究综述,分析研究软件服务外包的意义,对国内外软件服务外包理论进行归纳总 结。 第二部分,介绍外包产业的相关理论基础,以动态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提出软件 服务外包的分析框架,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软件外包进行成因分析。 第三部分,对中印软件服务外包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首先观察全球、印度、中 国的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 再以动态竞争优势模型对中印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进行 对比。 第四部分,对影响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第五部分,总结中国软件外包业的优劣势,提出发展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对 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印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比较分析 第 5 页,共 46 页 2 2 外包的理论基础与成因分析外包的理论基础与成因分析 2.1 “钻石模型”的基本理论“钻石模型”的基本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在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一国的某种产业是否 具有国际竞争力,可以从各国都具备的四种关键因素和两种辅助要素进行考察。这些 要素之间互相依赖,互为基础,形成一个完整的钻石体系。 四种关键因素是构成钻石体系的主要框架,反应一国各项条件的情况,评估该国 是否可将各因素的内容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且各个要素互相影响,每个要素的 情况可以强化或者弱化其他要素的作用。 第一,生产要素指一个国家在某一产业的竞争里关于生产方面的情况。波特将生 产要素总括为:人力资本、天然资源、知识、资本、基础设施。这五大类生产要素一 般互相融合出现,不同产业对各因素的依赖性根据产业性质的变化而变化。生产要素 是否可以转化为竞争优势,要看使用要素时发挥的作用与效率。生产要素中的人力资 本、知识资源都是可以移动的,这就说明,如果不能有效利用一国具有的生产要素, 这部分要素不会成为该国的竞争优势, 并且会流向能将这些要素转变为竞争优势的国 家。 第二,需求条件主要指国内需求条件,这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由于存在 国内需求,本地产业在国内市场的要求下努力改进和创新,形成更先进的竞争优势, 进而成为本国的产业竞争优势,促进企业走向国际化。 第三,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一国与其他国际竞争者比较时,如果有更健全的 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将更容易建立国际竞争优势。产业的相关上下游产业互相影 响,如果上游产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发展下游产业会更加迅速、高效、低成本;但 如果下游产业缺乏竞争力,只靠上游产业的竞争力难以形成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对于一个公司而言,竞争优势不仅仅由公司自身决定,还有来源于公司外部的条件, 即产业集群的情况。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地域中,某一产业与支持产业和互补关系 产业形成的结合体。包括中心产业、支持产业和互补产业。 第四,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企业的战略和结构因产业和国情不同而有区 别,国家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因素会影响企业的管理模式。只要企业利用本身的条件、 管理模式和组织形态,在不违背国家环境特色的前提下,一般都可以拥有竞争优势。 波特研究了 10 个国家的情况后得出结论,强有力的竞争者即竞争的存在会促进 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出现。因为竞争对手的存在促使企业进行改善和创新,不断降低 成本、提高质量以求保持竞争优势。 第五,机会。机会是影响竞争优势的一个很重要的辅助因素。机会具有偶然性, 与其他一些条件关系不大。引发机会的事件很重要,可能会引起钻石模型的各个关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印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比较分析 第 6 页,共 46 页 因素的变化。如果一国重视引发机会的事件,妥善处理事件,在从原来状态向新状态 的转变过程中,先发制人,满足新需求,一国便能产生新的竞争优势。 第六,政府。政府对其他要素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政府的政策。政府与其他因素也 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一方面,政府的政策可以影响产业的生产要素、国内 市场和企业战略;另一方面,政府的作用是正面还是负面,也需要通过其他因素的状 态进行考量。 2.2 基于动态竞争优势的软件外包分析框架基于动态竞争优势的软件外包分析框架 本文将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应用于软件外包产业,以此作为基础建立动 态竞争优势的软件外包分析框架: 第一,生产要素,主要是人才资源、语言能力、资本、地理位置、文化因素和基 础设施等。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软件外包业,会受专业性人才的数量、素质等要素 制约。由于外包需要与外国客户进行密集的沟通,要用外语解决高难度的技术问题, 因此语言能力十分重要。 一国资本的主要来源渠道和投资方向决定该国的重点发展产 业、贸易导向、出口目的地构成。地理位置在软件外包业会影响到运输成本和信息交 流费用。基础设施的完备性在软件外包业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建立竞争优势需要有完 善、独立的基础设施。 第二,需求条件,一国的国内市场软件需求与该国软件外包业的竞争力有很大关 系。国内市场的需求不断对软件企业的创新提出更高要求,在挑剔的国内需求面前通 常会促使一国在国际上产生软件业的竞争力。 如果国内需求的软件种类和项目也是其 他国家所需要的,该国在母国市场饱和时发展软件外包则十分容易。 第三, 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 当软件业的相关上下游产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时, 会产生软件业的竞争优势,比如,美国有世界先进的电脑公司与软件经销商,软件业 的国家竞争优势就很显而易见。如果想保持这种竞争优势,需要与相关产业继续密切 合作,否则,上下游产业反而成为软件业发展的枷锁。软件外包产业集群从经济地理 学角度看,软件开发区是产业集群的载体。开发区软件公司数量多,各公司之间存在 分工、合作,达到互相支持、补充、共同发展的目的。 第四,企业战略、结构、同业竞争。包括软件企业的规模、数量、主要经营业务。 大规模的软件接包企业说明有较强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更容易参与高附加值的软件外 包业务。一个较宽松的软件业竞争环境能给软件企业提供灵活的发展空间,得到继续 发展的动力。 第五,机会。软件外包业的发展机会有很多方面。 第六,政府,主要是政府政策、法律体系即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商标保护在软件 外包业中的作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印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比较分析 第 7 页,共 46 页 2.3 软件外包相关原理及成因分析软件外包相关原理及成因分析 2.3.1 价值链理论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价 值链之所以产生是为了更好的认识企业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经营过 程,因此需要对经营过程进行分解,体现到具体每一个阶段中。分解之后的经营过程 体现在价值链上,产品通过价值链最终到达买方手中。 对于企业来讲,基本的价值链包括两部分。一是基本活动,即涉及产品的生产及 销售、传送给买方和售后服务的各种活动,包括内部物流、生产作业、外部物流、销 售和服务。另一部分是辅助活动,即辅助基本活动并通过提供技术、人力资源以及各 种公司范围的职能,同基本活动相互支持,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 业基础设施。 虽然价值链是构筑竞争优势的基石,但价值链并不是一些独立活动的集合,而是 相互依存的各项活动构成的一个统一体,每一个环节间互相关联、互相影响。每个企 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每个环节, 不同企业只能在自身具备比较优势的阶 段上发展核心竞争力。要实现经营活动的利益最大化,企业必须强化价值链上优势环 节的作用,对价值链进行重组,这就是企业要进行专业分工,专注核心业务,外包非 关键业务的重要原因。 软件企业的规 模、数量、主要 经营业务 需求状况 人才资源、 语 言能力、资 本、地理位 置、 文化因素 软件上下游 相关产业 机会 政府 图2.1 基于动态竞争优势的软件外包分析框架 资料来源: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印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比较分析 第 8 页,共 46 页 根据制造业的“微笑曲线”把软件外包业的价值链根据附加价值的维度,分为高 中低端业务,如图 2.2。软件外包业价值链,由产品、生产和服务组成。附加价值较 高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下游和上游,中间的生产环节盈利能力最弱。整个链条像是一个 上扬的笑脸,被称为软件外包业的微笑曲线。在微笑曲线的两端,产品研发和技术创 新是软件外包业盈利的重要来源。目前,企业接包的对象开始从价值链中间的生产环 节向两端的研发和创新业务转移。 2.3.2 软件外包的成本因素软件外包的成本因素 波特在其竞争优势 中认为,企业的成本及其相对成本产生于该企业在其从 事的产业里进行的价值活动。要进行成本分析,首先需要考察企业所进行创造价值活 动中发生的成本,而不能把企业经营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因此,考察成本需要 以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分解的价值链为基础。 另外,影响企业成本状况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只对其中一个因素进行讨论,即企 业内部与其他单位的联系,可理解为服务的外包。对企业价值链中某一环节的外包即 重组价值链是否可以达到降低单位成本的目的,需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方面,外包发生带来的额外成本。发生的额外成本有以下三项内容:第一,外 包实现了价值链某环节的由内转外,这说明生产过程能够在一个更宽广的空间进行, 从而会产生一部分额外的运输费用。但涉及到软件外包,其伴随或派生的货物运输相 对很小,就本身内容而言,货物运输不会带来重大成本问题。第二,生产过程空间的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生产模式 低 产 品 模 式 服 务 模 式 产品开发服务 相关技术服务 企业运作服务 软件测试 企业管理服务 系统及软件 供应链管理服务 图 2.2 软件行业的价值链微笑曲线 高 附加值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印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比较分析 第 9 页,共 46 页 扩大新增一些额外的信息交流量,在支付通讯费用的情况下增加额外信息成本。对于 软件外包而言,发包方和接包方的密切沟通十分重要。因为服务外包合同是经济学上 所说的不完备合同,即有关服务内容、标准和要求难以在签订合同时完全约定,需要 在服务提供的同时不断讨论、商定达到一致意见。但在当前不同交流媒介共存并且种 类不断增长,数字信息流动可以代替更多的人员移动的情况下,信息交流产生的成本 问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第三,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首先,部分业务外包后,发包 企业不能直接控制该流程的稳定供应, 存在接包方的意外事件给发包方造成额外损失 的可能性。其次,软件外包的实现需要发包方把内部的某些信息提供给接包企业,这 就产生了信息和技术外泄的风险。 另一方面,通过外包降低的运行成本。服务外包的接包方一般具有规模经济和专 业性强的特点,相对生产成本比发包方更低。外包的实现还能使发包企业转让相关环 节的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加强资金的流动性。因此,只有当外包带来的额外成本小 于自己生产成本时外包才会发生。 2.3.3 软件外包的溢出效应软件外包的溢出效应 知识溢出效应主要是在 fdi 形成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效应, 即跨国公司在进行对外 直接投资时,由于投资内部化使得资本流入国的生产力及管理知识各方面得到提高, 进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了该产业在资本流入国的技术及知识能力。 在软件外包产业中, 知识溢出效应尤为明显, 具体知识溢出的途径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示范效应。在软件外包产业,发包方往往已经具有很先进的研发水平、过 程控制和人才管理的竞争力。在进行外包过程中,发包国的研发机构与接包国相关企 业建立密切的联系,这些发包企业会将这些核心能力传播向接包企业。通过对发包企 业技术、产品和管理方法的模仿,接包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生产效率将得到提高。 第二,竞争效应。软件外包企业在接包国直接投资设厂,将使接包国企业面临激 烈的竞争,企业为了生存,被迫增加研发投入,学习高生产率的技术,模仿高技术软 件企业的研究方法和管理技巧,从而提高软件外包的服务水平。 第三,人员效应。当发包方企业持有接包方企业的股份时,发包方会主动向接包 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对接包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尤其是管理和研发人员的培训实 现隐性知识转移,形成一个高效的人员、技术、管理环境。具体措施包括:提供所需 的产品及服务标准等材料;安排相关技术和管理人才的交流及沟通;培训企业工作人 员, 从而提高管理和开发水平。 通过多种途径, 软件外包产业形成了有效的溢出效应。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印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比较分析 第 10 页,共 46 页 3 中印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比较分析中印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比较分析 3.1 国际软件服务外包市场分析国际软件服务外包市场分析 3.1.1 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与成本竞争压力,迫使欧、美企业改变业务流程和进 行战略性资源重组。it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成熟,使软件与it外包产业快速实现离岸, 其年复合增长率为28%-40%。米切尔f卡伯特联合有限公司2002年6月发表全球外 包市场2002的调查报告指出,在2001年,企业14.8%的日常运营进行了外包;全球 外包正在以每年19.6%的速度增长;美国占全球外包市场的2/3;外包市场的2/3是由 大公司消费的。 gartner报告显示, 2005年全球软件服务外包规模达到3171亿美元。 2009 年全球ito(信息技术外包)规模达到2603亿美元,bpo(业务流程外包)市场规模 将到达1720亿美元。 2006-2009年全球软件服务市场的年复合平均增长率为6.1%, 2010 年全球it服务总量将达到8930亿美元。表3.1显示,2009年全球it服务市场中外包的 服务总量从2006年的3456亿美元增长到4322亿美元。 表3.1 2006年-2009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情况 单位:亿美元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全球it服务市场规模 6732.6 7109.8 7225.7 7967.6 同比增长 5.35% 5.60% 5.85% 5.87% it服务市场中外包部分的规模 3465.2 3733.1 4016.9 4322.9 it服务市场中外包部分的占比 51.5% 52.5% 53.4% 54.3% 数据来源:garter dataquest、citigroup investment research 在全球it服务市场中,ito是最有增长潜力、规模最大的项目。2006年,ito的 总支出超过1700亿美元,占全球it服务市场总量的36%以上。从ito的细分市场看, 2009年的全球ito总量中,数据中心外包占38%;网络外包占30%;企业应用外包占 19%;桌面外包占12.7%。ito的市场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亚太和拉美 地区。其中,美国市场较为成熟,亚太地区保持强劲增长,成为全球ito业务增长最 快的区域之一 。 idc公司按业务类型对全球bpo市场进行了分析预测,指出2009年全球bpo支出 约为5627亿美元。idc公司认为全球bpo市场中,北美的bpo市场占主导地位。其中, 美国是最具潜力的bpo市场,其bpo支出约占全球支出的2/3;欧洲、中东和非洲地 gartner: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印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比较分析 第 11 页,共 46 页 区对于服务外包的看法相对于美国较为保守,但是西欧的一些大公司,特别是英国的 一些公司,在采用bpo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作为bpo的承接方,这些地区有较快的 发展。 表3.2显示,全球软件服务外包的发包商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日本等国家。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软件服务外包发包市场,其发包量占60%以上,欧洲约占16%,日 本占近10%。外包的主要接包地是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如,印度、菲律宾、新加坡、 马来西亚等国家,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地区正在把握全球外包带来的机会,积极采取措 施争取抓住这一机遇,以提高本国在国际外包产业链中所处的地位。近年来中国也成 为全球离岸外包的重要目的地。 表3.2 2005年全球软件发包市场细分份额 地区 市场规模(亿美元) 市场份额(%) 美国 337.6 65 欧洲 82.1 15.8 日本 50.4 9.7 其他 49.3 9.5 资料来源:易观国际,2006 3.1.2 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结构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结构 3.1.2.1 发包国家发包国家 3.1.2.1.1 日本 第一,日本的发包数量: it 专业调查公司 idc 日本株式会社公布了日本企业海外软件服务支出市场规模 的预测结果。调查结果显示,2009 年,日本企业向印度、中国等海外供应商直接支 付的软件服务金额达 305 亿日元,与 2008 年相比增长了 13.1%。2009 年,受经济形 势不景气影响,软件服务市场发展放缓。但是,预计 2010 年后将再次开始恢复高增 长,到 2013 年支出额将达到 436 亿日元。2008 年到 2013 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也将会 达到 7.4%。另外,这里提到的“软件服务市场”不包括日本供应商利用自己海外基地 提供的系统开发及运行服务以及利用海外供应商作为二次接包商向日本企业提供的 服务。 尽管中国、印度等海外软件服务供应商的销售额很小,但是在日本软件服务市场 低价格需求及软件技术人员短缺的背景下,截至 2008 年其业绩一直顺利增长。但是, 经济状况的不景气和随之而来的企业对软件投资的抑制, 开始影响海外供应商给日本 国内带来的业绩。也有一部分企业考虑到削减成本继续扩大利用海外供应商,但是整 体上发包趋向减少。因此,海外软件服务经销商拓展了在日本国内的发展空间,并计 划扩大在上流工程方面的服务及向 bpo 等新的服务领域发展。idc(日本)预测,经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印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比较分析 第 12 页,共 46 页 一级接包商 形势恢复后,在市场整体得到发展的基础上,软件服务市场规模也将会再次扩大。 海外供应商提供的软件服务在向日本国内企业提出了全球化、 标准化的新价值建 议的同时,还为日本软件服务市场带来新的竞争环境。idc(日本)软件服务部经理 寄腾幸治称:“海外软件服务供应商除了为企业削减成本、改善企业技术力不足的状 况外,还可以带来新价值以拓展服务范围。关于日本国内经销商对海外供应商服务的 利用方面,国内企业也应该重新审视其价值问题,为海外供应商带来的新竞争做准 备。” 第二,日本软件外包模式特征: 在日本,企业的关系是金字塔形的。位于金字塔最上端的企业处于支配地位,与 其形成直接供给关系的企业是一级接包商, 与一级接包商形成直接供给关系的企业是 二级接包商,依此类推,上下游企业因长期业务关系形成彼此信赖的企业间和人际间 的稳固关系,以此而形成了固定的业务路径,于是造就了日本企业间特有的金字塔结 构关系。软件外包领域的企业同样存在这样的企业关系 。 日本的软件外包发包结构如图 3.1,作为总接包商的企业承接客户的项目,进行 总体设计和任务切割后,将各模块工作再分包给若干个二级接包商企业,二级接包商 企业还会再寻找三级或四级接包企业一起完成模块的设计、代码转换或测试等。在日 本,能作为总接包商承接大型客户系统开发的企业只有三十多家,能承接大中型客户 系统开发的企业约有三百多家。 进行软件接包的企业多数处于三级或四级接包商的位 置,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企业。 图 3.1 日本软件外包模式 第三,日本软件外包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对日本外包有天然的优势, 汉字和日语的相近性是中国对日本承接外包的天 然优势。地域的临近,也使很多日本客户主动到中国来。日本经济产业省大臣政务官 杨波.it 服务外包基于客户和供应商的双重视角.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1:6061 最终客户 二级接包商 三级接包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印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比较分析 第 13 页,共 46 页 高木美智代在参加 2007 年 6 月 20 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上称, 日 本外包业务的 65%都外包给了中国。这反映了两国在软件外包领域的紧密合作。 从发包地区构成看,日本是中国软件外包业务的主要市场,占中国整体软件外包 收入的 56% 。一直以来,日本软件企业都是中国软件外包企业的主要发包方,与欧 美发包企业相比,前者发包总量大得多。若干家列入日本 500 强的 it 公司,都已经 是中国对日软件外包方面的重点客户。关于日本软件外包的商业模式,一般情况下日 本客户先发给日本的开发商,然后由开发商一次或者两次外包到中国。 日本是全球软件外包第二大转移国,但其离岸软件外包兴起的时间比美国晚,业 务仍停留在软件详细设计与代码转换阶段。目前,离岸服务外包总规模只占日本软件 服务市场的几个百分点,但在日本离岸软件外包市场中,由于传统文化和地域上的接 近使得日本公司更喜欢在中国寻找软件外包承接商。 3.1.2.1.2 美国 第一,美国发包数量: 美国占领全球制高点的经济发展策略,高度发达的市场环境,丰富的技术资源, 决定其以技术创新为目标,积极发展软件高端领域。美国是世界软件强国,其软件产 品占有全球 60%以上的市场份额。 美国大力发展基础和核心软件技术, 控制着软件开 发平台和软件工具,在全球软件产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目前美国软件业呈现两方面的特点,第一,软件服务增长快于软件产品增长,软 件业呈现服务化趋势。第二,外包成为新的软件生产方式。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软件 服务外包市场,全球十大 it 服务企业中有 8 家总部地点位于美国。 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07 年美国软件和 it 外包产业规模达到了 3000 亿美元,其中离岸外包占 24% 。美国企业的 it 服务中,2013 年外包到海外的业务 将达到 25%、2018 年将增加到 40% 。美国有 8 万家软件企业,其中 50%的企业都在 寻找机会发包,其他领域的发包企业数量更多。根据 idc 的统计,美国硅谷的 2 万 家 it 企业中有 53%的企业希望将自己的部分软件开发和测试项目发包给劳动成本较 低的国家 。美国企业在不断扩大印度、中国、东南亚、南美、以及东欧等其它国家 和地区的外包业务,利用海外的各种先进技术人才、廉价人力成本,尽可能地削减成 本,以谋取最大利润。 第二,美国软件外包模式特征: 2007 年软件行业投资策略,中国银行证券,2006,12:56 中国软件出口发展报告 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国泰君安证劵行业策略分析.2008,6 欧美软件外包概述,国家发改委微软合作培训项目,2006,1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印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比较分析 第 14 页,共 46 页 美国大型跨国公司广泛采用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外包决策在事业部层次就可以做 出。各事业部具有较大的权力,彼此间的业务也相对独立,所开展业务的价值链环节 也不相同。各事业部从自身利益出发,纷纷将各种非核心的服务活动整体外包给海外 成本低、高质量的服务承接方。实行服务外包后的跨国公司业务部门减少,管理更加 简单,公司能更好地将企业资源集中到核心业务中。 美国软件外包一般采取整体外包或全生命周期的外包方式,外包方提出需求后, 要求供应商分析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完成系统设计、详细设计、分解模块、实现模 块等一系列工作,从而要求外包承接方的工作人员规模大,项目开发周期也比较长, 承接方要有一定的规模和开发大项目的经验。 美国软件发包方在选择外包服务承接方时,要考虑以下因素:高级专业人才、大 型复杂工程经验、软件品质、成本优势、it 产业的高度商品化、政府支持度、基础 设施、教育制度、文化兼容性等。与印度相比,我国的 it 服务外包企业尚未积累起 足够的竞争优势,对美国软件与 it 外包业务总量还很小,但已经看到了明显的增长 趋势。 3.1.2.2 接包国家接包国家 在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随之而来的服务跨国外包的时代浪潮中, 一些国 家、地区和城市成了特别受人关注的对象。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已经出现了一些软 件外包的主要目的地、接包国。他们遍及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各国家和地区开始 接包的时间和取得的成就大小不同, 但是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要素和条件才能进入现 代经济社会的软件跨国接包者行列中。 软件接包方必须具备一定的支持要素和环境。 在软件外包的供应或接包上起步良 好或不断取得成就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拥有系统的至少是某些重要的、 必须的支撑要素 和环境,并加上主观力量的足够投入。接包地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国家或地区需要切实 地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和宏观、微观环境。这些力量或要素的数量和运作程度是不同 的,因此不同地区的进展和成就也是不平衡的。 软件接包带来的全球化机会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取措施参与这一市场竞 争。接包国家主要有印度、爱尔兰、加拿大、俄罗斯、中国、巴西等,2006 年主要 接包国家构成如图 3.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印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比较分析 第 15 页,共 46 页 图 3.2 全球软件接包国家构成 资料来源:中国软件行业协会 印度成为软件外包的第一大国,几乎垄断了美国软件外包业,idc 统计显示,印 度软件业出口软件的近 70%进入北美地区。印度已经成为著名的“世界软件工厂” 。 爱尔兰位居第二, 2004年软件外包业市场额达97.5亿美元, 占世界整体份额的29.7%, 主要市场为欧洲地区, 承接了该区域 60%以上的软件生产业务和 45%的计算机制造 。 其他国家如以色列、加拿大、俄罗斯等,也都对软件外包行业提高了重视程度,积极 推进本国该行业的发展,以使自己快速加入世界软件外包的行列中。对于中国来说, 承接的业务主要是来自日本和韩国等地,将来欧美业务占的比例也将增加。 3.2 印度软件服务外包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印度软件服务外包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3.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