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 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于西北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学校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 时,本人保证,毕业后结合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再撰写的文章律注明作 者单位为西北大学。 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 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同工作的 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 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摘要 汉字构形理论是一种以研究汉字本体的构形规律为目的的理论学说,它是对 前人有关汉字形体结构的研究的继承与发展,其研究对象是各个发展阶段的所有 汉字。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描写汉字由古至今形体结构的演变,从宏观上分 析和展现不同发展阶段的汉字在构形上的普遍规律,并进行了理论上的归纳,然 后将这一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探讨了其对于汉字教学的理论指导作用。 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叙述和描写汉字形体结构的演变,分别展现了甲骨文、 金文、篆书( 小篆为主) 、隶书、楷书在形体和结构上的不同特点,并通过纵向 比较体现出汉字结构在演变过程中的一些规律性变化,诸如象形程度逐渐降低直 至破坏、字形结构的不断简化、笔形由最初的线条逐步演变为固定的笔画等等; 第二章在第一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汉字的构形体系,它突破了汉字发展阶段的限 制,揭示的是构建于不同阶段汉字之上的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现象,其内容包 括:( 一) 汉字的构形理据。构形理据是指最初造字时人的主观造字意图的体现。 早期甲骨文、金文象形程度较高,字形直描物象,因而这一时期文字的构形理据 一般都很直接、形象。随着汉字象形程度的不断降低,小篆以后的汉字的构形理 据就转而依靠“义化”了的偏旁来体现,少部分汉字因形体演变而丧失了构形理 据。( 二) 汉字的书写单位与构形单位。研究汉字书写单位笔画要涉及笔形、笔 顺、笔画数等内容。汉字的构形单位是部件,研究部件知识有助于分析汉字的组 合层次和结构类型,加深对汉字形体结构的认识。( - - ) 汉字的组合类型。汉字 有平面组合和层次组合两种组合类型,层次组合更为普遍。分析两种不同的汉字 组合类型,便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汉字结构。( 四) 汉字的结构类型。古今文字 学家对汉字的结构类型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卓著,本文择其要者分述之。 第三章尝试性地探讨了汉字构形理论中的笔画部件知识、构形理据知识、形声字 知识等在汉字教学上的应用,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探索出一系列有助于促进教 学的方法和途径。 本文创新点:( 一) 将汉字构形理论与汉字教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探索这 一理论对于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二) 对于汉字基础部件,末级部件的概念提 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形体结构、构形理据、笔画、部件、组合类型、结构类型、汉字教学 t h e t o p o g r a p h yt h e o r yo f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a n d 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t e a c h i n g a b s c r a c t : t h et o p o g r a p h yt h e o r yo f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i so n ek i n d ,i no r d e rt os t u d yt h e t o p o g r a p h yl a wo f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n o u m e n a n na st h et h e o r yt h e o r yo ft h ep u r p o s e ,i t i n h e r i t st om s c a r e ho ff o r e f a t h e r s r e l e v a n t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p h y s i q u es t r u c t u r e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 i t sr e s c a r e ho b j e c ti sa l l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a te a c hd e v e l o p i n gs t a g e t h em a i n c o n t e n to ft h i st e x ti st op a s sa n dd e s c r i b ec h e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b yt h ea n c i e n t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p h y s i q u es t r u c t u r es of a r , a n a l y s ea n dr e p r e s e n tt h eu n i v e r s a ll a wi nt o p o g r a p h yo f 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a td i f f e r e n td e v e l o p i n gs t a g ef r o mm a c r o s c o p i c ,w h a th a sg o n eo ni n t h e o r yi ss u m m e du p , t h e nc o m b i n et h i st h e o r ya n dt e a c h i n gp r a c f i r e ,h a v ep r o b e di n t oi t s t h e o r yg u i d a n c ef u n c t i o nt o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t e a c h i n g t h i st e x td i v i d e st h r e ec h a p t e r s a l t o g e t h e r t h e f i r s tc h a p t e r , f r o mad i a c h c o n i c a i p e r s p e c t i v es t u d i e snv a r i e t yo fc h e e s ec h a r a c t e rv i a r a n t so v e rt i m ea n dg e n e r a l i z e st h e r e g u l a r i t yt h a ts h a p e st h e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f a r m s u c ha sp i c t o g r a p hd e g r e e r e d u c eu n t i l d e s t r o yg r a d u a l l y , s h a p es t r u c t u r ec o n s t a n tt os i m p l i f y , t h ep e ns h a p ei sd e v e l o p e di n t o r e g u l a rs t r o k e so fa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e t c p r o g r e s s i v e l yb yt h ei n i t i a ll i n e s ;c h a p t e rt w o a n a l y s et h et o p o g r a p h ys y s t e mo f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o nt h eb a s i so fc o n t e n to fc h a p t e ro n e , i tb r o a kt h r o u g hr e s t r i c t i o no fd e v e l o p i n gs t a g es u c ha s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 a n n o u n c ei s i t h a v eu n i v e r s a l i t ya n dr e g u l a rp h e n o m e n o nt ob es t r u c t u r e do nd i f f e r e n ts t a g ec h i n e s e c h a r a c t e r , i t sc o n t e n ti n c l u d e s :( 1 ) t o p o g r a p h ym o t i v a t i o no f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 t o p o g r a p h ym o t i v a t i o nm e a np e o p l em a k ee m b o d i m e n t ,w o r do fi n t e n t i o ns u h j e c t i v e l ya t t h ew o r do fm a l t i n ga t f i r s t e a r l y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b o n e so rt o r t o i s es h e l l s ,i n s c r i p t i o no r a n c i e n tb r o n z eo b j e c t sp i c t o g r a p hd e g r e er e l a t i v e l yh i g h ,s h a p ec o p yo b j e c t ,t h e r e f o r et h i s p e r i o dt o p o g r a p h ym o t i v a t i o nv e r ym u c hd i r e c tg e n e r a l l y ,i m a g eo fc h a r a c t e r sd i r e c t d e g r e ec o n s t a n tt or e d u c ew i t h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p i c t o g r a p h ,t h el e s s e rs e a lc h a r a c t e rf o r t h ef u t u r et o p o g r a p h ym o t i v a t i o no f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t r a n s f e rt or e l yo nt h er a d i c a lo f ” j u s t i c e ”t or e f l e c t ,h a v el a c k e ds o m e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a n dl o s tt o p o g r a p h ym o t i v a t i o n b e c a u s eo fd e v e l o p i n gi np h y s i q u e ( 2 ) w r i t i n gt h eu n i ta n dt o p o g r a p h yu n i to lc h i n e s e c h a r a c t e r s s t u d y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w r i t eu n i ts t r o k e so fa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i s i ti n v o l v e p e ns h a p e ,o r d e ro fs t r o k e so b s e r v e di nc a l l i g r a p h y ,s t r o k e so fa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c o u n t g r a d ec o n t e n tt ow a n lt o p o g r a p h yo f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u n i tp a r t ,s t u d yp a r tk n o w l e d g e c o n t r i b u t et oa s s o c i a t i o nl e v e la n ds t r u c t u r et y p et oa n a l y s e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 s t r e n g t h e n t h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p h y s i q u es t r u c t u r eo f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 ( 3 ) a s s o c i a t i o nt y p eo f 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 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h a v el e v e l st om a k eu pa n dm a k et w ok i n d so f a s s o c i a t i o nt y p e su pw i t ht h el e v e l ,t h el e v e lm a k e su pm o r eg e n e r a li ti sa n a l y s e dt l i a tt w o k i n d so fd i f f e r e n t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m a k et h et y p eu p ,i ti sc o n v e n i e n tf o rn st oh o l dt h e s t r u c t u r eo f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m o r ea c c u r a t e l y ( 4 ) s t r u c t u r et y p eo f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 p h i l o l o g yh o u s es t r u c t u r et y p ei n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c a r r yo nnl a r g ea m o u n to fr e s e a r c ha t a l lt i m e s , 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tj sd i s t i n g u i s h e d t h i st e x ts e l e c t si t sp e r s o nw h ow a n t sa n dd i v i d e s a n ds t a t e si t c h a p t e rt h r e ep e r s o nw h ot r yp r o b ei n t o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s t r o k e so fa 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p a r tk n o w l e d g e ,t o p o g r a p h ym o t i v a t i o nk n o w l e d g e ,i d e o p h o n ew o r d k n o w l e d g e , e t c ,t o p o g r a p h yo ft h e o r yi n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a p p l i c a t i o na tt h et e a c h i n g , i n s t r u c tt e a c h i n gt ob ep r a c t i s e dw i t ht h et h e o r y , e x p l o r eas e r i e so fm e t h o da n dw a y c o n t r i b u t i n gt op r o m o t i n gt e a c h i n g t h i st e x ti n n o v a t e sa n dc l i c k s :( 1 ) ,c o n b i n e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t o p o g r a p h yt h e o r ya n d 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t e a c h i n gt o g e t h e rr e s e a r c h ,e x p l o r et h ed i r e c t i v es i g n i r g a n c et h a tt h i s t h e o r y i s p r a c t i s e d t o t e a c h i n g ( 2 ) t o t h eb a s i cp a r t o f 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 , t h ec o n c e p to f o n e g r a d eo f p a r t sp u tf o r w a r do n e so w nv i e wa tt h ee n d k e yw o r d s :p h y s i q u es t r u c t u r e ,t o p o g r a p h ym o t i v a t i o n ,s t r o k e so fa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 p a r t ,m a k i n gt y p e ,s t r u c t u r et y p e ,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t e a c h i n gu p 绪论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视觉符号,它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是至今仍在使用的 最古老的表意文字。而以汉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 文字学) 也已经伴随汉字的应用 持续了数千年。从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字书尔雅、史籀篇,到东汉许慎的说文 解字,再到近现代以来众多学者为探索古文字所做出的不懈努力,都为汉字学的不断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知道,文字学在我国古代被称为“小学”,人们研究汉字 的目的仅仅是停留在解读经书、考证吉义的层面。正因为如此,古代的学者们往往把 精力更多地集中在研究汉字的音和义上面,而忽略了对汉字字形的相对独立的研究。 近现代的学者已经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正如著名文字学家唐兰先生在他的中国文 字学中所说:“一个字的音和义虽然和字形有关系,但在本质上它们是属于语言的。 严格说起来,字义是语义的一部分,字音是语音的一部分,语义和语音应该是属于语 言学的。”( 1 ) ( p 7 ) “我的文字学研究对象,只限于形体,我不但不想把音韵学找回来, 实际上,还得把训诂学送出去。” 1 ) ( p 6 ) 这也就是说,汉字学是以研究汉字本体( 即 汉字的形体结构) 为主要内容的科学,虽然在研究过程中会涉及汉字的音、义等内容, 但研究的中心是汉字的形体。 基于以上的思考,当代文字学者提出了旨在研究汉字本体的构形规律的汉字构形 理论,它主要是“探讨汉字的形体依一定的理据构成和演变的规律,包括个体字符的 构成方式和汉字构形的总体系统中包含的规律”( 2 ) ( p 1 0 ) ,其着眼点是各个发展 阶段的所有汉字,并试图从宏观上把握不同阶段的汉字在构形上的总体规律,从而为 研究不同发展阶段的汉字提供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汉字发展到到今天已经有了三千多年的历史,我们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汉字甲 骨文数量有几千个,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累,如今的汉字总量已经达到了数万个。如 此数量繁多、构形多变的汉字,怎样才能既全面又相对简便地探讨它的构形规律呢? 毫无疑问,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在西汉时期已出现 了描述汉字结构特点的“六书”说,这一理论对我国传统文字学领域的影响极其深远。 东汉时的许慎在其所著说文解字中充实并完善了“六书”理论,为我国的汉字学 研究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直到今天,在我们探讨汉字构形理论时,“六书”说仍然 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清代和近现代的文字学家有关汉字结构的研究也一直在 不断发展和提高,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古文字资料的发掘涌现,文字学家对汉字结构的 研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了不少创新,如关于“六书”的“四体二用”说,关于 汉字结构类型的“三书”说等等,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系统地研究汉字构形理论仍具有十 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当然前面我们也已提到,古代学者的研究多是以字义、字音为出 发点的,对汉字构形的探讨相对较少;近现代的学者虽已注意到了字形研究是汉字学 的本体,并已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新观点,但作为汉字学领域一种新兴的理论,汉字 构形理论强调对有关汉字构形的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作进一步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例如 说到汉字类型的划分,我们首先便会想到许慎的“六书”说阻及后来学者又提出的“三 书”说,但随着汉字形体结构的不断发展演变,原有的构形理论已不能完全解释现代 汉字的构形规律,而且前人的理论本身也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所以我们必须在前人 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向前迈进一步,以适应汉字构形特点的现状。 探讨汉字构形规律,应正确地区分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同 时又要做到有机地结合。三干多年来,汉字形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楷书等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时期的文字在构形上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必须分n ) j n 以研究( 共时层面) ,找出各自在构形方面有别于其它阶段文字的地方;同时又可以通 过纵向的比较研究( 历时层面) ,比较汉字在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构形特点,从 中探索汉字的发展演变趋势及其历史传承性,这将有利于我们对现代汉字构形特点的 认识和理解。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 不断涌现,这为我们系统地探讨汉字构形理论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将按照笔者自己的 理解对汉字构形理论作一番全面系统的梳理。 研究汉字构形学理论对于目前汉字学方面的许多实际问题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它对于汉字的整理和规范,文字的考据以及汉字史的研究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在最后部分重点探讨一下汉字构形理论对于汉字教学的理论指导作用。这具 体表现在: ( 1 ) 汉字构形理论旨在研究汉字本体的构形规律,而汉字教学涉及汉字的形、音、 义,其中字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且相比较音和义来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 字形结构的掌握是汉字教学必须做到的一点。汉字构形学理论的创建能够帮助汉字教 学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 2 ) 在儿童基础教育领域和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汉字教学都是其中十分重要而又 相对较难的一个环节,这是与汉字的表意特性有密切关系的。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出了 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缺少一种系统的理论性的指导,汉字构形学理论的提出 恰好弥补了这一缺憾,它凭借系统的有关汉字形体构造方面的理论为汉字教学的有效 进行奠定了充分的理论基础。 ( 3 ) 汉字构形理论具体包括汉字的构形理据、汉字的书写单位与构形单位、汉字 的组合类型以及汉字的结构类型等内容,若能将这些内容通过恰当的方式分别运用到 教学实践当中去,将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过程当中,我们 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与这一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第一章汉字形体结构的演变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体系,它的字形是与其所代表的词的意义相联系的,最先造 出的汉字大多是表示实物的字,因此它反映的是代表这种实物的词( 大多是单音节词) 的意义( 如:用o 表示太阳) ,而非词的发音,这正是它不同于当今世界上广泛应用 的表音文字体系的地方。表音文字是与其所代表的词的读音相联系的,因而能够见形 而知音( 如用“s u n ”拼出了“太阳”这个词的发音) ,而汉字却没有这种功能。虽然 后来的发展使形声字成为汉字中的大多数,但形声字的表音功能只是相对的,有较大 的局限性,而且它能表音的前提是你首先必须知道形声字中声符的读音,而作声符的 大多仍然是独体的表意字。同时形声字中的义符还为理解这个字的含义提供了意类范 围。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形声字的大量存在并不能改变汉字的表意字性质。 我们要探讨汉字构形理论,首先就要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发展演变有一个总体的了 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宏观上把握汉字形体的总体规律。汉字的形体和结构是既有 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混为一谈。汉字形体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字体的变 化,字体的变化又往往伴随着结构的变化。如下例: 饮: 令弓c 金文,仓逐c 小篆,酉炙食疋c 隶书, 这个字在金文、小篆中是形声字,声符是左上角的“今”,但在隶书中被简化成了会意 字,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是结构变化却不仅仅发生在字体演变的过程中,同一种字体 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也有可能导致结构的变化,如“车”字,它在甲骨文中有 以下几种不同的写法: 如中蝉 创一( 早期甲骨文) e k卡虫 ( 晚期甲骨文) 可见,汉字形体的演变和汉字结构的演变是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在时间上没有绝 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这是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同字体的汉字在 结构上确实都有其不同于其他字体的鲜明特点,后面的论述我们也将主要以此为重点。 从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汉字甲骨文一直到今天的楷书,汉字已经被我们中华民族使 用了三千多年,其间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几次比较重大的变化,但其表意的实质并未发 生任何改变。直至今日,汉字形体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几 个发展阶段( 有的学者认为按照历史时期划分汉字发展阶段为好,本文为了下文论述 卫 的方便,仍采取按照字体划分汉字发展阶段的方式) ,学术界一般把它们分成两个大的 阶段,即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段。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因为自隶书开始,基本确立了 现代汉字的方块形状,汉字由此进入了现代发展阶段。其他诸如草书和行书,是在汉 字应用过程中为求书写方便而形成的辅助性字体,我们不把它们作为专f 强q 汉字发展 阶段来讨论。 各个阶段的汉字在结构上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总体来说,呈现出一种表形因素 日趋减少,意音结合方式成为主流,兼以假借辅之的总趋势。以下分别述之a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能够识别的最早的汉字,因其大多刻于龟甲兽骨上 而得名。甲骨文使用的年代是在商代晚期( 即殷商时代) ,距今大约三千三百余年。 甲骨文的发现为我们研究汉字的形体结构演变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材料,因为它的 年代较早,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汉字最初的构造形态,从而以事实推翻了之前我们对 于汉字构形理据的一些错误推断。例如:“斗”字,小篆作呼尹,说文解释为“两 可见,甲骨文的研究对于探讨汉字构形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就从形体 和结构两方面来探讨一下甲骨文的特点。 甲骨文的形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 线条细瘦,多用方笔勾廓,较少填实。 由于多用刀刻,所以线条细瘦;而且在坚硬的甲骨上刻划圆弧线条很难,所以多用方 笔;为求简便,所以只勾勒出字形的轮廓。如幽( 山) ,x ( 木) ,方( 豕) ,岚( 鼎) 。 。 ( 2 ) 书写草率,字形参差不齐。这一方面也是由于受到书写工具的限制,另一方面是 由于甲骨文在商代其实是作为一种俗体字来应用的。虽然甲骨文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 的最早的汉字,但由它的数量及应用程度我们可以推断它实际上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发 展演变的,与它同时代的金文有少量留存下来,两相比较会发现有些甲骨文较之它的 廿公 金文字形是大大地简化了,如把子丑寅卯的“子”由胃简化为白( 不同于子女的 筹 塞一汉 一一一一 篡战 形的说埠拐铷僦铒 象目1澎犬咬攀篇 “子”,子女的“子”甲骨文写作妒) 。 以上我们谈到了甲骨文的形体特点,下面再来看一下甲骨文的结构特点。甲骨文 最显著的一个结构特点就是它的象形性。大多数甲骨文都是通过描摹它所代表的事物 的形体来构成字形的,如。z ( 水) ,3 ( 贝) ,产( 手) 等。其他不能直接表形 的字则在象形字符上面加上特定的标示符号或者合几个象形字符之意来表示一个字, 、i , 如永( 本) ,在“木”的根部加一个标示符号表示树根;h ( 刃) ,在“刀”字上 加标示符号标示7 j1 3 ;签( 及) ,用人和手两个字符合起来表示追到人把他抓住的意 思;g( 企) ,在人形下面加趾形合而表示踮起脚望的意思等等。还有直接借用象形 字符的字音来表示其他与其音同或音近的字,如借竹来表示指示代词“我”,借凶来 表示代词“其”等,借用字音的多为难以描述其形的虚词。归根结底,表形是甲骨文 构字的根本,表意是其最终目的。不管是加特定符号的“指事”,还是合几个象形字符 之意的“会意”,抑或单纯对字音的“假借”,从字形的角度看都是以象形的字符为基 础的。 甲骨文的第二个结构特点是整体方向或偏旁位置不固定,异体字多。由于甲骨文 还不是一种成熟的文字,虽然它与图画已经有了很大的距离,但仍具有很高的象形性, 有些字只要把它所代表的事物的形象表示出来,就能使人认识,因此写法很不固定。 有时是字的整体方向发生变化,如“入”既可以写作? ,也可以写作车:“矢”既可 以写作突,也可以写作贪。( 说文( - r - f 二) :“矢,倾头也。”字形象一个侧着 头的人。有时是偏旁位置发生变化,如“启”字,可以写作# 臼,也可以写作口鼍。 有时是一个字有几种完全不同的写法,如“车”字在早期甲骨文里可以写作厂r 或 或气等形。时扣q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甲骨文中还有一定数量的形声字,这是其结构上的又一个特 点。这一时期的形声字一般不是直接由意符加声符组成的,而是通过在假借字上加注 意符或在表意字上加注声符而产生的。如:旦匿,“鸡”的初文是象物字,后来加注了 一 声符“奚”成为形声字:再如;日影,“翼”的象形字“髟”在假借来表示当明天讲 的“翌”时,加注“日”字成为形声字。形声字因为含有了表音的成分,较之据形造 字或合形表意又向前发展了一步,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甲骨文之前汉字已经经过 了相当长的一段发展历史。 二、金文 金文作为一种字体,主要是指西周春秋时代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商代青铜器 的铭文较少。古代称青铜等适于铸造钟鼎礼器的金属为吉金,所以称钟鼎礼器上的铭 金文形体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由于金文是熔铸在青铜器上的,可以事先在模 型上加工,所以笔道较甲骨文粗壮,轮廓较甲骨文方正,转弯处也较为圆转。如下诸 例:灸( 天) 关( 马) 峡( 火) o 的楚、蔡等国的部分金文笔画往往故作宛曲之态,字形特别狭长,一部分地区还出现 了一功鸺螂栅汐兰髯 意字在金文中由于增加了声符而变成了形声字。如“禽”字,在甲骨文中写t # 掣,到 了周代早中趣的金文写作覃,加了声符“今”而变为形声字。再如“售欠( 饮) ”字, 甲骨文写作却或舒,l 金文中它的写法变为镑舻舻妒嘉变为形埠 虎要等枣剪 犬 ( “犬”字字形在石鼓文和诅楚文中笔道明显变得平直,象形程度降低。) ( 以上例字转引自裘锡圭 p 6 3 ) 到了小篆阶段,字形又进一步趋于整齐匀称,里长方形,线条圆转均匀,象形程 度进一步降讯妣角务c 石鼓文自。一部分字形经过了明显的变化 芩 i 蛐弓1 蝴 我们再来看一下篆书的结构特点。 小篆与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字一脉相承,除形体更加匀称整齐外,结构上二者没有 大的区别,因此我们将以小篆为主来分析一下篆书的结构。说到小篆,自然会想到许 慎的说文解字,这是我国第一部具有理论体系的文字学著作,其中收录的汉字字体 以小篆为主。许慎对小篆的字形进行了系统地整理,总结出五百四十部,以此对所有 的字进行归类,同部者归为一类,这开创了古今字书的先河。更值得一提的是,许慎 运用西汉时期出现的“六书”理论来离析字形,分析小篆的结构,因形以说音、义, 在实际上完善并充实了“六书”理论,使之成为后人研究分析汉字结构必不可少的参 考。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六书”作了全面的阐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 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日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日 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日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 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日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捐,武、信是也。五 日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日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3 ) ( 十五上一) 一般认为前四种是造字之法,后两种是用 字之法。许慎用他的“六书”理论分析了说文解字所收录的数千个汉字,从而揭 示了汉字形体结构的系统性和规则性,建立了汉字的形义体系。此后至今,一千八百 多年间,文字学家虽然对许慎“六书”的次第略有调整,对每书具体所指及其分合略 有异议,但基本上仍沿用了许氏的“六书”说。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汉字发展到小篆 阶段,其构形模式已趋于完善,其后的汉字虽数经形体演变,但形体结构上并没有发 生大的变化。下面我们通过例字来看一下小篆的几种结构类型: ( 1 ) 象形:小篆中象形字所占比例较小,这是因为随着汉字形体的演变,原来象 形的字有不少已失去象形性,这是小篆与甲骨文、金文在结构上的一个很大的不同。 下举小篆中象形字二徘禾,小篆写作吊 象形桑i 小篆写作米或棠,象 形。 一。 石文0 的书艨p 关 嚎 定0 俘w 到。 一下做,存上虹留意粼 来 被一巍本草解 基 :文法如说写再0 和 。的假瓣的许懈中谳字,料个文资每鼓字 ( 2 ) 指事:一般分两类,一类是纯粹的指示性的符号。如数字一、二、三等;另 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k 增加标示符号。如:刃,小篆写作刃,在象形字“刀”的 旁边加一点,指示刀刃之所在。又如:甘,小篆写作曰,在象形字“口”中加一短 横,表示口中所含美味的食物。 此外还有一类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减省笔画或改换方向另成一字且表示抽象意义 的,通常也称之为指事字。( 裘锡圭先生将之归入表意字中的“变体字”小类。) 如: 片,小篆写作,取“木”字之半,像树木被劈开的样子,以木片表意,泛指平 i i 而薄的物体。 矾,小篆写作f ,说文释日:“疾飞也。从飞而羽不见。”( 3 ) ( 十一下七) “飞”小篆写作袁,失去两旁短画成“乎”,表示鸟急飞而看不清羽翼之意。“孔” 即“迅”的本字。 以上是简省笔画的例子,下面再看两个改变方向的例子: 匕,小篆写作与,说文释日:“变也。从到( 倒) 人。”( 3 】( 八上五) 段 注:“人而到( 倒) ,变匕( 化) 之意也。”( 4 ) ( f - 五卷八篇注上) 故“匕”当为变 化之“化”的初文。 今小篆写作= 、,“今”大概是“吟”( 噤) 的初文,本义是闭口不作声。字形大 概是倒写本作d 、吲等形的“曰”字而成的,但是为了书写的方便,圆顶变成了失 顶。 ( 3 ) 会意:构成会意字意符的既可以是形符也可以是义符。在小篆以前的甲骨文、 金文阶段,字形的象形程度较高,会意字往往是由两个以上的形符会合而成的,如:“夹” 字在甲骨文中写作f f 刁,表示二人夹辅一人,这是一个会意字,意符是由形符来充当 的。到了小篆阶段,字形的象形程度日趋降低,构成会意字的意符除一少部分由形符 充当外,大部分是义符。请看以下诸例: 采:小篆写作驭,表示采摘树上的叶子,这是一个由形符构成的会意字。 逐:小篆写作4 勿,“止”向“豕”,表示人追逐豕类的动物。由于意符失去了 象形性,因此这是由义符来合而表义的会意字。 删:小篆写作梢与,古代在竹木简册上写字,删改时用刀将字削去,所以“删” 字从“刀”从“册”会意。其小篆字形仍保持着意符的象形性,故这又是由形符合而 表义的会意字。 ( 4 ) 形声:在说文所收的所有字例中,形声字占了绝大部分( 约占8 0 ) , 这说明汉字发展到篆书阶段,形声字已成为主要的结构类型。这是因为,随着社会和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生事物需要用文字来表示,而象形、指事、会意等 方法的构字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于是更多的文字是通过在原有字形上加注声符或意符 衍生出新的形声字的方式来构形的,所以形声字的数量后来居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前面在谈到甲骨文、金文中的形声字的时候,我们曾说过,这一时期的形声字主 要是通过在假借字上加注意符或是在表意字上加注声符而产生的。到了篆书阶段,形 声字的产生途径在此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具体举例如下: a 注形形声字,即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意符: 鹑 娶:小篆写作钙 ,说文:“娶,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 3 ) ( 十二下一) “娶妻”本是“取”字的引申义,后来加注“女”旁分化出“娶”字来专门表示这个 引申义。 箕:小篆写作辜- b - f , ,它的本字是其”,由于其被假借为指示代词,后来就 在“其”上加注“竹”旁来表示它的本义。 b 注声形声字,即在表意字上加注声符: 齿:小篆写作沩“齿”的初文是象形字,后来在初文上加注了声符“止”而 成为形声字。 c 改换表意字字形: 何:小篆写作橱,“何”是负荷之“荷的本字,甲骨文写作讲,象人肩荷 物。后来通过改换字形实现形声化,荷物人形简化为“人”旁,象所荷之物的形符” 被改换成形近的“可”字,于是就从原本的象形字变成从“人可”声的形声字了。 d 字义扩展引发字形变化: 赈:小篆写作只阵,说文:“赈,富也。从贝辰声,之忍切a ”( 3 ) ( 六下四) 这个字是由“振”字改换偏旁而来的。振起的“振”引申而有赈济的意思,后来就把 “振”字的“手”旁改成“贝”旁,分化出“赈”字来专门表示这种意义。 ( 5 ) 假借与转注:这二者是用字之法,而非构字之法。假借字是单纯借音,借 某个已经存在的字形来表示与之同音或音近的字,其形体构造与其所代表的语意没有 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假借字可以被看作汉字中一种比较特殊的结构类型,即形体 单纯表音,与词义无联系。假借的例子在小篆中为数不少,如古汉语虚词“其”、“之” 以及双音节词“犹豫”等。 关于转注,古今众多文字学家对之各有不同理解,目前依然难有定论,仅凭许慎 所举的“考、老”二字也很难考察它的具体含义,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对“转注”暂 不作讨论。 通过上面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汉字发展n 4 , 篆阶段,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 完整的结构体系,字形也更加固定,较之前面的甲骨文和金文呈现出更加鲜明的系统 性特点,这除了汉字演变的自然趋势以外,与官方的整理和强制推行也有着很大关系。 最后我们还有必要提一下“六国文字”,它是指春秋战国时代秦国以外的诸侯国所 使用的文字。六国文字与篆书在形体上多有区别,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俗体的流行,这 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文字使用越来越频繁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另外,不同的诸 侯国使用的文字形体差异也较大,地域性异体大大增加。 四、隶书 汉字由隶书开始进入隶楷阶段,隶书是汉字从古文字演变为今文字的重要转折点。 隶书由先秦文字演变而来,故一般把隶书的形成过程称为隶变。隶书分为秦隶和汉隶 两大发展阶段,秦隶又称古隶,是秦朝使用的隶书:汉隶又称今隶,是汉朝使用的隶 书。 秦隶约形成于战国晚期,由当时普遍应用的篆书俗体演变而成,睡虎地秦简上的 文字被普遍认为属于秦隶。秦统一中国后,以小篆作为官方的标准字体,多用于比较 隆重正式的场合,而在一般的文件记录及日常生活中,为求简便,对文字的书写较为 草率,故多用辅助性的字体隶书,即秦隶。 秦隶的字形较之篆书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秦隶把篆文圆转弧 形的线条,大部分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画,汉字由此开始初步具备了笔画化的特点。 如秦简中的“上”、“岁”、“覆”、“贫”等字( 睡虎地十一号秦墓竹简) 。也正 因为如此,汉字的象形性便进步降低,而增加了符号性的特点,同时字形也进一步 得到了简化。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尚未完成笔画分解的过程,而保留着篆书的体态,如 秦简中的“它( 它) 、“芟釜( 为) ”、“爿! ( 求) ,等字。 汉隶是在秦隶基础上演变桌的,主要保存在碑刻和汉代简书中。这一时期的隶书 已不是作为俗体使用,而成为通行于两汉时期的主要字体。汉隶与秦隶在字形上的主 要区别是:汉隶一般是扁平的,撤、捺、长横等整现了明显的波势和挑法,篆书的遗 迹明显减少,成为一种成熟的字体。如“刃”、乡学”、“j = 一”、乡妒”等( 居延汉 简) 。 隶变是汉字演变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变革,它不仅仅表现为字体形态的变化,更 突出表现在字形结构的变化上。前面我们谈到甲骨文、金文、篆书的结构,虽然它们 各自具有不同于另外二者的特点,但三者却又统一于个大的前提之下,即字形的象 形性。三种字体一脉相承,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象形性作为其构字原则的,虽然象形 程度在不断降低,却并未完全丧失。而到了隶书阶段,其字形构造却大大颠覆了前面 几种字体,彻底打破了以象形作为构字主旨原则的特点,较之前面的篆书在结构上发 生了极大的变化。因此我们谈到隶书的结构特点,将主要通过描述它的结构较之篆书 结构的变化来展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字体形态的改变也是导致字形结构变化的一个诱因。举一个简 单的例子:“大”字的小篆写作个,隶变以后,原来表示人的两臂的下斜的线条被简 写为一横,原来表示身躯和两腿的线条被整合成一擞捺,字形由此变成了“大”,形 态发生了改变,丽字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对于由隶变所造成的字体形态 的变化和字形结构的变化,我们要结合起来看,二者是以因果关系同时进行着的。随 着字体形态变化的彻底化,结构变化也日益接近完成。 隶书的结构变化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吐鲁番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3年石柱县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
- 2024年丹东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培优)
- 2023年珠海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4年安阳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综合题)
- 2024年乌鲁木齐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4年北京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2024年宝鸡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达标题)
- 2024年喀什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4年乌兰察布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口腔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管理制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字图像处理Ⅱ》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中国肿瘤药物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22年版)解读
- 郑州公用集团在线测评题
- 广东省惠州市第五中学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制药企业危险源辨识
- 《建筑工程材料》课件
- 基于压缩感知的无线通信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 23年-竞业协议范本
- 退伍军人个人简历模板-军队转业干部简历模板下载(Word格式)-169
- 贴片二三极管封装图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