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竺塑鏊查:量堕麴蔓塑墼圭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西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谢意。 靴黻储谚寝辫嗍:叩年产心油 l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芬寝 签字日期:年月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导师签名力幸锄 签字日期:知7 年 弛 电话: 邮编: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摘要 文学杂志与后期京派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李霞 指导教师:王本朝教授 摘要 朱光潜主编的文学杂志 在后期京派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文学杂志创刊于 1 9 3 7 年5 月1 日,由商务印书馆出舨发行,每月l 明,中途因抗战爆发而停办,直至1 9 4 7 年6 月1 日复刊到1 9 4 8 年1 1 月终于结束自己的文学生命,其问共出版了三卷二十二期。文学杂志其诞 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中兴京派文学的重任,以朱光潜为核心的编辑群体以一种严肃而宽容的态度,坚 持创作和理论并重的编辑方针,将文学杂志创办成了三、四十年代颇具影响力的文学杂志,而 又因文学杂志承载了后期京派文学的文学观念,收纳了大批京派文学的文学创作,从而极大的 推动了后期京派文学的发展,也为后期京派文学培养了一批后起之秀,给我们后来的研究者们带来 许多的思考。 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论证文学杂志和后期京派文学的关系:第一章;文学杂志与京派文学 的转变。前期京派文学以周作人、废名的创作为代表。“趣味”文学的发展也将京派文学带入越发狭 隘的发展状态,面对以。自由派文学的颓势”沈从文为代表的后期京派文人决心“以一种负载使 命的真正严肃的文学”来拯救京派文学,于是文学杂志应运而生。第二章:文学杂志 的文学观念,文学杂志比较全面体现了后期京派文人的文学观念和文学主张。其中包括严肃的文 学创作态度和审美的乌托邦。第三章:文学杂志的文学创作。文学杂志重视理论的同时,也 刊登了大量包括后期京派文人的文学作品。文学杂志揽括了包括胡适、戴望舒、卞之琳,沈从文、 老舍、杨振声、陈西澄,李健吾、林徽因、周作人、钱钟书,废名和朱光潜等在当时的文坛颇具影 响力的作家的文学作品。文学杂志 涵盖了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书评等文学体裁,内容丰富, 篇篇精彩。第四章文学杂志 对后期京派文学的影响。一文学杂志为后明京派培养了一批后 期之秀;二文学杂志,推动了后期京派文学的发展;三,文学杂志推进了新诗的现代化进程。 关键字:文学杂志、后期京派、关系、发展、意义。 2 两南大学硕十学待论文 a b s t r a c t l i t e r a r ym a g a z i n ea n d a tl a t es t a g eo f l i t e r a r yw i t hb e i j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m a j o r e di nm o d e r na n dc o n t e m p o r a r yl i t e r a r yl ix i a t u t o r e db yp r o f e s s o rw a n gb e n c h a o a b s t r a c t t h el i t e r a r ym a g a z i n ec h i e f - e d i t e db yz h ug u a n g q i a np l a y e d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t h e h i s t o r yo fl i t e r a r yw i t hb e o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tw a sp u b l i s h e dp e rm o n t hf r o mm a y , li n 1 9 3 7t on o v e m b e ri n1 9 4 8 i nt o t a l ,i tp u b l i s h e d3v o l u m e s ,2 2i s s u e s t h ee d i t o r sw e r e a l w a y sh o l d i n ga l ls e r i o u sa n dt o l e r a n ta t t i t u d ea n d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c o n n e c t i n gt h e o r ya n d w r i t i n g w h i c hm a d ei tb e c o m ea l li n n u e n f i a ll i t e r a r ym a g a z i n ea tt h a tt i m e b e s i d e s , i t c o l l e c t e d , s o m ew o r k sw i t hb e i j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u s ,i tf a c i l i t a t e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l i t e r a r yw i t hb e i j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i tm a d et h er e s e a r c h e r sc o n t e m p l a t em o r e t h ew r i t e rd e m o n s t r a t e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l i t e r a r ym a g a z i n ea n dt h el a t e l i t e r a r yw i t hb e i j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f r o mf o u ra s p e c t s i n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bt h ew r i t e rn a r r a t e st h ec h a n g e si nt h em a g a z i n ea n dt h el i t e r a r yw i t h b e i j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t h ee a r l ys t a g e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l i t e r a r yw i t hb e r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b e c a m el i m i t e d ,w i t ht h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w o r k s b yz h o uz u o r e na n df e im i n g i nt h el a t es t a g e ,s h e nc o n g w e na n do t h e rw r i t e r sd e c i d e dt or e s c u et h el i t e r a r yw i t hb e u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w i t hak i n do f s e r i o u sl i t e r a r y t h u s ,l i t e r a r ym a g a z i n ec a m ei n t ob e i n g i n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 t h ew r i t e rf o c u s e so nt h es e n s eo fl i t e r a r yo ft h em a g a z i n e t h e l i t e r a y m a g a z i n er e f l e c t si d e a sa n dv i e wo f t h ew r i t e r sw i t hb e r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 , t h ew r i t e rc o n c e n t r a t e so nt h el i t e r a r yc r e a t i o n l i t e r a r ym a g a z i n e t h o u g h th i g h l yo fl i t e r a r yt h e o r y , a tt h es a m et i m e ,i tc o l l e c t e ds o m ew o r k sb yh us h i ,d a i w a n g s h u ,l a ns h e ,l ij i a n w u ,q i a nz h o n g s h u ,e r e ,w h ow e r ei n f l u e n t i a lw r i t e r sw i t hb e i j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eg e n r ei n c l u d e dp o e t r y , n o v e l ,o p e r a ,p r o s e ,e t c i n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 t h ew r i t e rd e m o n s t r a t e s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 l i t e r a l , m a g a z i n eo nt h e l i t e r a r yw i t hb e r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f i r s t ,t h em a g a z i n eb r o u g h tn e ws t a r si nl i t e r a r yc r e a t i o n t h e n ,t h em a g a z i n ef a c i l i t a t e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el i t e r a yw i t hb e i j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l a s t , i ts p e du p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m o d e mp o e t r y k e yw o r d s :l i t e r a r ym a g a z i n el i t e r a r yw i t hb e i j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t h el a t es t a g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d e v e l o p m e n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 3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文学杂志与京派文学的转变 ! 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曼曼! ! ! ! ! ! ! ! ! 自! ! ! ! ! ! ! ! ! ! 鼍! ! ! ! ! ! ! ! ! ! ! ! ! ! ! ! ! 鼍 第一章文学杂志与京派文学的转变 第一节文学杂志涎生的背景及缘由 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动荡,现代文学在经历了第一个十年诞生的阵痛 之后,迎来了第二个十年的发展期。在各种西方思潮蜂拥而至,在传统农村与现代都市 的对峙中,社会思潮异常活跃,中国现代文学以不同的形态呈现在这个特殊的年代,共 同构筑了三十年代文学的五彩斑斓。其中三大主色调:左翼文学、海派文学和京派文学。 1 9 3 0 年3 月2 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即“左联”因其揽括了包括鲁迅、 郭沫若、郁达夫、茅盾等一大批文坛名宿,自然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显得先声夺人、来势 汹汹,同时,其占据了一批刊物作为自己的阵地和凭借,其中包括有拓荒者、萌芽 月刊、北斗、文学周报、文学导报、文学等,另外还接办和改组了大众文 艺、现代小说、文艺新闻等期刊,这些刊物为推进左翼文学,扩大其影响发挥了 至关重要的作用。“左联”从成立之日起就倡导:“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 阶级的,又反对失掉了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并且表明要“援助而且从事 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这表明从一开始,左翼文学就有着鲜明的阶级倾向和政治意图, 在文学与政治的相互渗透中成就了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生产了一大批包括茅 盾的子夜在内的优秀的左翼文学作品j 一名士才情与商业竞卖相结合,便成立了我们今天对海派这个名词的概念” 0 1 虽然沈从文的这一论断有失偏颇,但是却真实地道出了海派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商业文化性。正是上海滩的十里洋场滋养了海派文学。殖海派文学自鱼界定吴福辉认为: “海派的名称由来已久,大约有一个世纪以上了,但从未说清楚过。中国自海禁一 开,在上海便有海派文化发生。海有多重含义。我曾撰文试图给海派文学作一个界 定,把隶属旧文学的鸳鸯蝴蝶派和三、四十年代可以归入新文学一翼的海派区别开来, 认定并勾勒了海派小说的一致轮廓。这里的海派小说大体可以分为三大块:二十年代末 期以后,五四先锋文学分离出来走向都市大众读者的张资平、嵫l 诸人,还有曾今可、 曾虚白、章克标、林徽音等;三十年代崛起的现代派作家( 包括新感觉派) 刘呐蟹心穆 时英、施蛰存、黑婴、杜衡、徐霞村、禾金等:四十年代的洋场小说,把现代主义和红 楼梦海上花列传结合的张爱玲、无名氏及其它形形色色新市民小说作家予且、苏 青、施济美、潘柳黛、丁谛、周楞伽等。无论他们文学个性有多不同,取上海市民的眼 光来打量上海这个当时的东方大都会,来写这个中国本土边缘上的孤岛,该是他们 共同的特征之一。”“海派作家绕开了受主流文化控制的文学战场,开辟自己的生存领 地。它与严肃文学相对峙,放弃了“载道”的传统还文学以本来面目,执著于现实生命 和都市文化的摹写,展示了一群在大都市里情色男女的生存状态,开创了现代文学中的 4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一章 文学杂志与京派文学的转变 曼曼! 曼曼! 曼曼曼曼! !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葛曼曼曼曼! 尊曼曼皇! 苎! ! 曼! ! 曼! ! ! ! ! ! ! 曼曼曼! ! ! 量皇曼! 皇皇曼曼曼皇皇曼曼! ! ! 量曼! 曼! ! ! ! 曼曼曼曼 派文学的确沾染上浓厚的商业气息。即便这样,海派文人以浓墨重彩的笔触写出了商业 化文明给上海所带来的急剧变化这种变化既有都市外在形态的但更多的是它对现代 人心理结构产生的强大冲击。海派文学以另一种风貌丰富了现代文学。 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文人在坚守自己的文学立场的同时,也在努力拓宽者自己的 文学领地。对于京派文学在三十年代的兴起,沈从文曾说:“京样的人生文学结束在海 派的浪漫文学兴起之后,一个谈近十年来文学发展的情况的人是不至于有所否认的。” 嘲京派文学坚持纯正健康的文学,其创办的同仁刊物包括水星、骆驼草、大公报文 艺副刊、文学季刊等,进入三十年代,左翼文学占据主流,海派文学都市性对现代 文坛的冲击,以周作人、废名为代表的前期京派作家在美学原则上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位 移”,呈现了一种“趣味主义”的倾向。以沈从文为代表的后期京派文人决心“以一种 负载使命的真正严肃的文学来拯救自由派文学的颓势”1 因而开始筹办一个新的文 学刊物正如朱光潜所言:“我由胡适约到北大,自然就成了京派人物,京派在新月 时期最盛,自从诗人徐志摩死于飞机失壹丝后:塾日渐衰落。胡适和杨振声等人想使京。 派再振作一下,就组织一个八人编委会,筹办一种文学杂志。编委会之中有杨振声、 沈从文、周作人、俞平伯、朱白清,林徽因等人和我。他们看到我初出茅庐,不大为人 所注目或容易成为靶子,就推我当主编。由胡适和王云五接洽,把新诞生的文学杂志 交商务印书馆出版。”【刀 三十年代的中国出现了出版刊物的热潮,出版的刊物包括:联合书局1 9 3 1 创刊的 文艺生活;文艺新闻;前哨( 第二期夏名为文学导报) ;潮风书局出版的北 斗月刊;旬刊十字街头; 文化评论;文艺新闻、读书杂志、诗刊。1 9 3 2 年:施蛰存主编的现代;读书杂志;周起应主编文学月报;俞仲华申报月刊: 林语堂主编论语。1 9 3 3 年:钱歌川主编新中华;新诗歌;郑振铎、叶绍钧等 主编文学;章克标主编时代半月刊。1 9 3 4 年:郑振铎、靳以主编文学季刊; 林语堂人间世;叶公超主编 学文;译文;陈望道主编太白;曹聚仁、徐懋 庸主编芒种;李公朴主编读书生活。1 9 3 5 年:郑君平主编 陶亢德主编宇宙风;梁实秋主编自由评论。1 9 3 6 年史青主 天地人;孟十还主编作家;巴金、靳以主编文学季刊; 西南大学硕+ 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学杂志与京派文学的转变 洪深、沈起予光明;黄嘉德、黄嘉音主编西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 和戴望舒主编新诗;周渊主编文艺界。1 9 3 7 年:巴金、靳以主编文丛、朱光 潜主编文学杂志。 对于文学杂志的创刊缘由,朱光潜曾说,我回国的时候,正逢京派和海 派对垒。京派大半是文艺界旧知识分子,海派主要指左联。我由胡适约去北大,自然j 就成了京派人物,京派在新月时期最盛,自从诗灭砾恚摩死手飞砚哭事乏后_ 就日渐衰 落。胡适和杨振声等人想使京派再振作一下,就组织- :个六大编委会r 筹办一种文学i 杂志他们看到我仞出茅庐,不大为人所注目或容易成为靶子,就推我当主编。由) 胡适和王云五接洽,把新诞生的文学杂志交商务印书馆出版。可见,文学杂志 是受命于危难,承载了京派文学的中兴的使命。对于文学杂志的定位,朱光潜在第 一卷第一期的“发刊词”中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态度,“我们现在所急需的不是统一而是 繁富,是深入,是尽量的吸收融化,是树立广大深厚的基础。”“这是新文化思想 的生发期,它不应该堕入畸形的发展,我们不妨让许多不同的学派思想同时在酝酿,骚 动,生展,甚至于冲突斗争。”“1 这体现了后期京派文人对于文艺的态度,用一种宽大 的态度来接纳各种文学思想和文艺创作,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根据这种信念, 一种宽大自由而严肃的文艺刊物对于现代中国新文艺运动应该负有什么样的使命呢? 它应该认清时代的弊病和需要,尽一部分纠正和向导的责任;它应该集合全国作家作分 途探险的工作,使人人在自由发展个性之中,仍意识到彼此都望着开发新文艺一个共同 目标;它应该时常回顾到已占有的领域,给以冷静严正的估价,看成功何在,失败何在, 作前进努力的借鉴,同时,它应该是新风气的传播者,在读者群众中养成爱好纯正文艺 的趣味和热诚。它不仅是一种选本,不仅是回顾的而同时是向前望的,应该维持长久生 命,与时代也不仅是一种文艺情报,应该在陈腐枯燥的经院习气与油滑肤浅的新闻 习气之中,闻一清新而严肃的境界,替经院派与新闻派作一种康健的调剂。”哪文学 杂志抱定了严肃的态度,倡导“纯正文艺”,希图将文学杂志办成一个“宽大自 由而严肃的文艺刊物”,并以此起到对文艺的“纠正和向导”的作用,“替经院派与新闻 派作一种康健的调剂。”对于文化思想运动,提倡“自由发展,自由讨论”同时,朱光 潜分析了“文以载道说的浅陋”和“为文艺而文艺”的“不健全”,反对空谈什么“联 合战线”,倡导一种“公平交易”与“君子风度”,“多探险”、“多尝试”,“让许多不同 的学派思想同时在酝酿,骚动,生展,甚至于冲突斗争”,让“不同的趣味与风格”互 相观摩、互相启发、互相匡正,由此“造成新鲜自由的思想潮流,以洗清我们的成见和 积习”,从而促进新的健康文艺的发展与繁荣。 第二节文学杂志与京派文学的转变 对于京派文学的分期,学术界已早有定论,前期以周作人、废名为代表,后期则以 6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 文学杂志与京派文学的转变 沈从文、朱光潜等人为核心。前期京派提倡“趣味”和“性灵”文学,而这一文学观念 最集中的体现在其力推的小品文题材上。按照周作人的见解,小品文是最适宜表现“趣 味”的,因为它“不专说理叙事而以抒情分子为主”,“有知识与趣味的两重的统制”, “有涩味与简单味”,是“雅致的俗语文”。“” 周作人提倡“冲淡”、“闲适”的趣味主义文学,在文化心态上趋同于传统文人的“隐 逸”情结。周作人在散文创作中是很注重趣味的,“我很看重趣味,以为这是美也是善, 而没有趣味乃是一件坏事,这所谓趣味里包含着好多东西,如雅、朴、涩、重厚、清朗、 通达、中庸,有别择等,反是者,都是没趣味。”周作人所谓的趣味包含了雅致、质 朴、苦涩等诸味。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品味个中的种种趣味。正如他在吃茶中言道: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 可抵十年尘梦。”“”古时文人雅客品茗坐看风起云涌的雅致,似乎投射在了作者身上, 在淡淡的茶香中似乎闻到更多的是书卷气,听到的是作者与古人的高谈阔论。在日本 的衣食住一文中谈到日本人的饮食时,周作人写道:“平常鸟兽的肉只是猪牛与鸡, 羊肉简直没处买,鹅鸭也极不常见,平民的下饭的菜到现在还是蔬菜及鱼介,中国学生 初到日本,吃到日本饭菜那么清淡、枯槁、没有油水但人自己却不以为苦,还觉得 这别有一种风趣。”“3 1 可以将生活中的苦涩当作是一种滋味慢慢品味,从中体味到一种 乐趣,这种苦中作乐的洒脱,在现代文学中周作人可以说是集大成者。“喝酒的趣味在 什么地方? 所以照我说来,酒的趣味只是在饮的时候倘若说陶然那也当是杯在 口的一刻罢。醉了,困倦了,或者应当休息一会儿,也是很安舒的,却未必能说酒的真 趣是在此间。昏迷,梦魇,呓语,或是忘却现世忧患之一法门;其实这也是有限的” “”饮酒的时候去品味酒的趣味,醉后的休息也是安逸的 周作人的小品语言口语中杂揉了文言和欧化语,制造了文章涩涩的味道,其散文总 是在一种淡而深的孤寂之苦中,隐隐透出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和欣慰,这种忧患中的洒 脱,也就是周作人所说的“凡人的悲哀”。而他这种沉醉于饮苦茶、谈闲话、读杂书的 “苦雨斋”式的生活显然是一种消极遁世的思想和趣味,而周作人一代大师的地位必然 牵引着京派文人,在这种苦涩的低回趣味中徘徊,游离子人世间,埋头耕种“自己的园 地”而其同仁刊物骆驼草的创办,无疑扩大了周作人“趣味主义”文学的影响,骆 驼草是在周作人支持下,由废名、冯至等于1 9 3 0 年在北平创办的前期京派文人的同 仁刊物,其发刊词中言:“文艺方面,思想方面,或而至于讲闲话,玩古董, 如斯而己”。而这个刊物在扩大了周作人趣味文学影响的同时,也吸纳了一批青年文人 加入了京派文人的行列。从骆驼草上可以看到,周作人、俞平伯、梁遇春的小品文, 冯至的诗,废名的小说,徐祖正的文学批评等,集合了前期京派文学的基本阵容,构筑 了趣味主义文学的王国。 在这个王国里,废名无疑是其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废名师承周作人,无论是其 7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学杂志与京派文学的转变 创作还是思想甚至在生活上都受到了老师周作人的影响。周作人倡导的“闲适”、“冲淡” 的趣味主义文学无疑也渗透到了废名的创作中。废名的小说包括莫须有先生传、桥、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最看重的是情趣和境界,而不大注意结构布局的集中与完 整。其小说更像散文,率性而为,结构松散,故事性弱,正如其师周作人所评价,象一 道流水,大约总是向东去朝宗于海。它流过的地方,凡有什么汉港湾曲,总得灌注潆洄 一番,有什么岩石水草,总要披拂抚弄一下子,才再往前去,这都不是它的行程的主脑, 但除了这些也就别无行程了。这便道出了废名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注重的是文章的 情趣,创造的意境,这便是他小说创作的重点。传统小说对故事和情节的强调在他手里 被相当程度的疏忽掉了。废名的长篇小说 桥上卷分成上下两篇,上篇写的十二岁的 小林和十岁的琴子两人两小无猜的童年生活,闲淡的语言给我们勾勒了一幅幅乡野的风 景画,落日中的史家庄,洲畔浣衣的村妇,荒凉的万寿宫,从中品味着乡村闲适的乐趣。 下篇共二十五章,十年后小林回到了他的故乡,一个天性活泼的“好看的大姑娘”细竹 出现在了小林和琴子的生活中,由此产生了一些小故事。桥作为小说来看,情节松 散,更象是散文,无怪乎周作人在其编定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中选以用桥 数章,他解释说:“废名所作本来是小说,但是我看这可以当小品散文读,不,不但是 可以,或者这样更觉得有意味亦未可知。今从桥中选取六则,枣虫也有可取的 文章,因为著作年月稍后,所以只好割爱了。”“5 1 废名在的! i 蝎纠吒u 造的古典诗词的意 地。营造了一个天人合一的古雅的意境。而这种意境与其师周作人所倡导的“闲适”之 趣无疑是暗合的。废名的诗追求一种禅趣,读他的诗就像在嚼青果,入口苦涩难咽,咀 嚼之后才有丝丝回甜。我们不妨看看他的一首宇宙的衣裳“” 灯光里我看见宇宙的衣裳, 于是我离开一幅面目不去认识他, 我认得是人类的寂寞, 犹之乎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宇宙的衣裳, 你就做一盏灯罢, 做诞生的玩具送给一个小孩子, 且莫说这许多影子。 这首诗是废名诗歌的一个典型,难懂、晦涩,全篇寥寥数语,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 8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文学杂志与京派文学的转变 人在空寂的人世中寂寞的徘徊,在灯光如豆中低首喃喃自语,思索着人生的寂寞。朱光 潜曾这样评价废名的诗:“废名先生的诗不容易懂,但是懂得之后,你也许要惊叹它真 好,有些诗可以从文字本身去了解,有些诗非了解作者不可。废名先生富敏感而好苦思, 有禅家与道人的风味。他的诗有一个深玄的背景,难懂的是这个背景。”“8 1 废名对禅趣 的热衷和古典诗词意境的偏好无疑增加了其作品耐读性,但是也带来了其作品艰涩奇僻 之气。鲁迅批评他“有意低徊,顾影自怜”“” 将文学止步于一种“闲适”的个人趣味的追求上,让创作者只在“自己的园地”里 徘徊,自言自语,这一趋势对京派文学的发展无疑是危险的。针对前期京派这种文学主 张,为了“严肃”文学创作,创造出一种健康而开阔的文学作品,给京派文学争取到一 个更加广阔的文学空间,沈从文开始向周作人、废名为代表的前期京派文人发难。沈从 文在比较自己和废名时说:“表现出农村及其他去我们都市生活较远的人物姿态与言语, 粗糙的灵魂,单纯的情欲,以及在切由生产关系下形成的苦乐。雨后作者在表现 一方面言,似较冯文炳君为宽而且优。”同时指出:“在文章方面,冯文炳君作品所显 现的趣味,是周先生的趣味”o ”,废名“在北平地方消磨了长年的教书的安定生活,有 限制作者拘束于自己所习惯爱好的形式,缺少凝日正视严肃的选择,有作者衰老厌 世意识。”显然,沈从文所批评的不仅仅是废名,还包括“周先生”周作人这位京派 举足轻重的人物。而沈从文在1 9 3 3 年底发表在他主编的 大公报文艺副刊上的文 学者的态度这篇文章以一个京派领袖的姿态,公开批评海派文学的同时,也划清了与 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前期京派的界限。虽然沈从文在文学者的态度一文中,并没有使 用“京派”这个概念,而其中谈到当时南北文坛上都存在所谓的“玩票白相”者,这些 人“在上海寄生于书店、报馆、官办的杂志”,还在北京“寄生于大学、中学以及种种 教育机关中”矧。很明显沈从文批评的矛头除了海派文人外,还直指将文学作为“趣味 主义”文学把玩的前期京派文人。此后,在1 9 3 5 年沈从文又发表了谈谈上海的刊物 一文,文章提到小品文倡导者“要人迷信性灵,尊重袁中郎,且承认小品文比任 何东西还重要。真是一个幽默的打算”。”由此,沈从文开始引领京派文人进入了京派文 学的新的发展阶段,也迎来了京派文学的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而朱光潜主编的文学杂志则成为后期京派作家的重要创作阵地,实践了京派文 学的转型。文学杂志承载了重振京派的历史使命,同时也实践了以沈从文为核心的 后期京派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记录下了后期京派文人对京派文学的改造与重建的努 力。 文学杂志创刊于1 9 3 7 年5 月1 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每月l 期,其编 辑部设在北平后门内慈慧殿三号,由朱光潜任主编,其编辑部成员主要包括“胡适、杨 振声、沈从文、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林徽因、冯至和常风。”1 因抗战爆发,文 学杂志在出版了第一卷的第四期后嘎然而止,直至1 9 4 7 年6 月1 日出版第二卷第一 9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学杂志与京派文学的转变 期,宣告复活,编辑部改设在北平沙滩中老胡同三十二号附六号。文学杂志从1 9 3 7 年5 月1 日创刊到1 9 4 8 年1 1 月停刊,共出版了三卷二十二期。 文学杂志作为一个纯文学的刊物,其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了后期京派作家的主 要阵地,其对后期京派文学的影响不可小觑。文学杂志本着“自由生发,自由讨论” 的办刊方针,在重视文学创作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对文艺思想、文学主张的提倡和讨论, “比一般流行的文艺刊物,本刊似较看重论文和书评,但是这不一定就是看轻创作。论 文不仅限于文学,有时也涉及文化思想问题。”“篇幅的分配,创作约占五分之三,论文 和书评约占五分之二“文学杂志在1 9 3 年第一卷的四期杂志中共设有论文、诗、 小说、戏剧、散文、述评和编辑后记共七大板块。诗歌包括胡适的 月亮的歌、戴望 舒的新作二章、卞之琳的近作四章( 第一卷第一期) :废名的诗三首:十二 月十九夜、宇宙的衣裳、喜悦是美,陆志韦杂样的五拍诗,梁宗岱译的莎士 比亚十四行诗二首( 第一卷第二期) ;卞之琳白螺壳、林庚诗二首、曹保华无 题、冯至给几个死去的朋友、方令孺听雨、杨世骥云丽宫前额( 第一卷第三 期) ;孙毓棠暴风雨、朱颜进城、林徽因去春、石民诗一首、贾芝水手 和黄昏、路易士不朽的肖像、覃处谦路工的乡愁、高一凌凉( 第一卷第四期) 。 小说包括:沈从文贵生、老舍火车、杨振声抛锚、西滢翻译的小说大国之 风( 第一卷第一期) ;施蛰存黄心大师、萧乾破车上、沈从文大小阮( 第一 卷第二期) ;废名桥萤火( 连载) 、老舍杀狗、蹇先艾儿子( 第一卷第三 期) ;凌叔华 八月节、杜衡移植、杨刚 天真的嘴唇、章炳锵咚屋的儿子、 废名桥牵牛花( 连载) ,( 第一卷第四期) 。戏剧:李健吾一个未登记的同志( 独 幕) 、林徽因梅真同他们( 第一幕) ( 第一卷第一期) ;林徽因梅真同他们( 第二 幕) ( 第一卷第二期) ;林徽因梅真同他们( 第三幕) ( 第一卷第三期) 。散文:知堂 谈笔记、钱钟书谈交友、杨季康阴、废名随笔、程鹤西 灯( 第一卷第 一期) ;何其芳老人、朱佩弦房东太太、程鹤西 落叶( 第一卷第二期) ;沈从 文神之再现、俞平伯无题、徐迟理想树( 第一卷第三期) ;何其芳树阴下的 默想、史卫斯独酌、俞平伯无题、方家达上下、张骏祥过去一年的纽约戏 剧( 第一卷第四期) ;论文和书评:朱光潜我对于本刊的希望、叶公超论新诗、 周熙良赛金花剧本的写实性、常风活的中国( 斯诺编译) 、孟实望舒诗稿( 第 一卷第一期) ;知堂谈俳文、梁实秋莎士比亚是诗人还是戏剧家? 、王了一语 言的化装、郭绍虞宋代残佚的诗话、刘西渭读里门拾记、周熙良北平情歌、 公超牛津现代英诗选、常风近出小说四种( 第一卷第二期) ;陆志韦 论节奏、 知堂再谈俳文、李健吾巴尔扎克的欧负尼葛郎代、李影心海星、孟实桥、 常风春风秋雨( 第一卷第三期) ;钱钟书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朱东 润说“衙内”、炯之再谈差不多、常风新学究、常风天下太平、鹤西谈 1 0 西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第一章 文学杂志与京派文学的转变 ! 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曼! ! ! ! ! ! ! ! 皇! 蔓! 自! ! 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曼目 ( 桥) 和 莫须有先生传) 、孟实谷和落月光( 第一卷第四期) 。在之后的1 8 期文学杂志中还包括论文和书评8 l 篇、诗歌4 7 首,戏剧2 部( 其中李健吾的戏剧阿 史那连载了三期) ,小说3 4 篇( 其中废名的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除了在第二卷 第五期有所中断,连载了十五期) ,散文有3 6 篇其中包括有徐盈的游记 煤区纪行。 文学杂志在有意的译介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及文艺思想的同时,还刊登了 不少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文章。前者包括有2 6 篇:西滢译大国之风、常风活的中 国( 斯诺编译) ( 第一卷第一期) ;知堂谈俳文、梁实秋莎士比亚是诗人还是戏剧 家? 、刘西渭读里门拾记、公超牛津现代英诗选( 第一卷第二期) ;知堂再谈 俳文、李健吾巴尔扎克的欧负尼葛郎代( 第一卷第三期) ;张骏祥过去一年的 纽约戏剧( 第一卷第四期) ;萧乾詹姆士德四杰作、季羡林梵文五卷书一部 征服了世界的寓言童话集、常风陀思妥也夫斯基的白痴( 第二卷第一期) :戴馏龄 近代英国传记得简洁( 第二卷第二期) ;冯至 德国的小说( 第二卷第四期) ;罗大 刚两次大战问的法国文学、孟士孙温德米而夫人的扇子( 第二卷第五期) ;朱光 潜苏格腊底在中国( 对话) 、冯至歌德的西东合集( 第二卷第六期) ;梁宗岱浮 士德悲剧选译、陈占元两部法国的文学史( 第二卷第七期) ;盛澄华二十世纪法 国作家纪德的艺术与思想的演进( 第二卷第八期) ;李广田爱伦坡的( 李奇亚) 、金 克木翻译高卢日而曼风俗记( 第二卷第十一期) ;罗大刚街与提琴、袁可嘉现 代英诗的特质( 第二卷第十二期) ;罗大刚街与提琴、陈石湘法国唯在主义运动 的哲学背景、常风屠格涅夫的“父与子”( 第三卷第一期) ;常风的一部希腊的田 园故事( 第三卷第二期) ;常风奥斯汀的( 傲慢与偏见) ( 第三卷第三期) ;常风沙 福克理斯( 窝狄浦斯王) 文学杂志上还有不少文章探讨了中国古典文学及传统文化,包括郭绍虞宋代 残佚的诗话( 第一卷第二期) ;钱钟书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朱东润 说 “衙内”( 第一卷第四期) ;朱自清古文学的欣赏、冯至 杜甫在长安、吴之椿明 日世界与中国文化( 第二卷第一期) 、萧望卿李白的思想与艺术观( 第二卷第二期) ; 闻一多遗著端午考、常风新文学与旧文学、游国恩楚辞用夏正说( 第二卷第 三期) :李长之李清照论( 第二卷第四期) ; 闻一多遗著廖季平论( 离骚) ( 第二卷第五期) ;傅庚生文学意境中的梦与影、 少若陶渊明批评( 第二卷第八期) ;余冠英说公输与鲁班( 第二卷第九期) ;朱光 潜诗的意像与情趣、林庚天问注解的困难及其整理的线索( 第二卷第十期) ;李 长之 陶渊明的孤独之感及其否定精神( 第二卷第十一期) ;游国恩屈原文艺论、 林庚屈原的人格美与离骚民字解、冯至安史之乱中的杜甫、缪书曹植与五言诗 体、王利器离合诗之研究( 第二卷第十二期) ;朱光潜谈书牍( 第三卷第一期) ; 冯至 从秦州到成都、朱光潜谈对话体、陈思苓楚声考、徐家昌诗歌的音调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文学杂志与京派文学的转变 ( 第三卷第二期) ;冯至杜甫的童年,俞平伯寿怡红群芳开衣宴图说( 第三卷第 三期) ;朱光潜游仙诗、闻一多遗著匡齐谈艺( 第三卷第四期) ;冯至草堂前期 ( 第三卷第五期) 。 从文学杂志共三卷二十二期杂志来看,以朱光潜为核心的编辑群的确贯彻了“宽 大自由而严肃底态度”来承办这个刊物。在1 9 3 7 年的一卷共四期杂志中,板块明晰, 而且每期后都附有编辑后记,对本期的文章进行了简短的点评,“当时每期销行都在两 万份以上”可见当时文学杂志的影响不小。时隔十年后复刊的文学杂志,秉承 了文学杂志的办刊方针和原则,“培养成一个较合理想底文学刊物,藉此在一般民 众中树立一个健康底纯正底文学风气。”在板块的设置上以“作家与作品”替代了“书 评”更明确了研究的对象和重点。同时我们不难发现杂志内容上的一些变化后两卷共十 八期的杂志在论文上较前期更侧重于对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研究上,而减少对外 国文学的译介。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复刊卷头语”中发现这样一段话:“我们对于文 学底看法,犹如我们对于文化底看法,认为它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完整生命的表现。一个 国家民族的完整生命有它的历史底传统”嘲 第二卷第八期,因奉政府节约纸张的命令, 文学杂志由2 0 0 页左右减为了6 4 页, 同时缩小了字体,由原来大四号改为了小五号字体。杂志编至第三卷第一期由6 4 页扩 充为了9 2 页,办至第三卷第六期时因国民政府颁布的“节约纸张的命令”而被迫停刊。 1 2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文学杂志的文学观念 第二章文学杂志的文学观念 文学杂志比较全面体现了后期京派文人的文学观念和文学主张:严肃的文学创 作态度和审美的乌托邦 相较于前期京派的趣味主义文学,后期京派强调了文学创作的严肃性。严肃,在沈 从文看来有两个内涵:第一,严肃首先是一种文学创作的态度,这必须是作家从“过去 观念”与“时代习气”中解脱出来,不再视文学为“随兴而发的一种工作”,亦不使社 会视“文学者如票友与白相人”。第二,文学者必明了自己的责任,肩负起社会和历史 的使命,自觉革除“历史相沿习气与时下流行习气”的影响,本着坚毅和执著的精神为 这个“组织力、道德与勇敢诚朴精神,正在崩溃和腐烂”的民族创造出真正“伟大的作 品”。同时,对于“道德”、“社会理想”、“政治倾向”、“恋爱观念”这一类名词,“在各 个阶段,各种时间,各种环境里”,了解而且承认“它的伸缩性”。对作家而言,一种能 “带他到伟大里去的精神”必本于一份积极的自律的信念。一个真正“严肃”的作家且 不会以“终日闲谈为高雅”,也不必“在作品的宣传上努力”,既不“附庸风雅”,也不 “与平庸为缘”。自律即等于自信、自立、自足与自重。对社会来说,造成一种容忍严 肃艺术家的环境,“尊重他的事业”,不以他“厚重,诚实,带点儿顽固而且也带点儿呆 气的性格”为异殊为必要,因为这正是“建筑”“纪念碑似的惊人成绩”瞄的基础。这 不仅是一种尤为积极的文学自律意识,也凸现出其文学理想本身的乌托邦性质。在 再 谈差不多一文中,针对当时作家盲目跟风,文章差不多的现象再一次提出了批评,要 求作家要静下心,认真思考,潜心创作,“诚心写作”,“自由发展”,反对“执着”于某 种“观点”,囿于某种“主义”、“观念”和“流行趣味”,而丢失掉“风格”、“个性”和 “独立识见。”显然,这种观点仍来源于沈从文对艺术的审美独立性原则的坚持,即审 美的乌托邦。 朱光潜在文学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我对于本刊的希望,提倡走“自由生发、 自由讨论”的“纯文学”道路,“中国的新文艺也还是在幼稚的生发期,也应该有多方 面的调和的自由发展。”而“中国新文艺运动”的使命就是要产生标志中国“文艺复兴” 时代到来的“一种伟大的文学”。它的目标是使中国新文学毫无愧色地立于世界文学之 林。这一展现在文学社会理想上的“乌托邦”愿望,成为他们从事文学活动的巨大动力。 西方现代美学理论中,“乌托邦”的文化意象所标示的艺术自由或独立性原则,是 以艺术作为人类情感自由或心灵自由的体现,使之凌驾于一切现实原则之上。而审美的 “乌托邦”具体体现在后期京派文人的作品中,则表现为一种作家与作品创作之问的一 种心理距离,“乌托邦”似的艺术体验被凌驾于一切现实原则之上,特别是在沈从文的 创作中,我们更能体会到这一点。在边城中沈从文用一种纯净的文字构造了一个如 梦境般古朴的湘西世界,这样一个边陲小镇,没有受到现代文明一丝一毫的玷污,翠翠 西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第二章 文学杂志的文学观念 ! ! ! ! ! ! ! ! ! ! ! ! ! ! ! ! ! ! ! 自! ! ! ! 目蔓!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 ! g ! ! ! ! ! 自! ! 曼!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曼舅 的纯情,老船工的憨厚。这样一个世界更多的只存在于作家沈从文的笔下,只是作家对 于现实世界的虚构和对理想世界的幻想。这正如李健吾在对边城的评论中所示:沈 从文以“热情”达致“同情”所创造的人物,却不是情感无节制地宣泄,也并非“冷眼 观世”的结果,“他知道怎样调理他需要的分量。他能把丑恶的材料提炼成功一篇无瑕 的玉石。他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省兴仁市金成实验学校等四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 2025年手术室护理考试题及答案
- 眼科征兵体检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运动医学专业题库及答案
- 卧室密闭性测试题及答案
- 2026届河南省信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 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多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中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广西交安考试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舞蹈生德育考试题及答案
- 2025中国铁塔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版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品牌传播策略与执行》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年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神经符号推理系统-洞察与解读
- 动漫五官教学课件图片
- 南农《土壤学》课件
- 车库进出口坡道施工方案
-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工业厂房租赁与设计服务协议
- 制造业2025年质量审核指标评估方案
- (2025秋新修订)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2025年北京客运考试应用能力试题及答案详解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