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夏商周的上帝神话与文化变迁.pdf_第1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夏商周的上帝神话与文化变迁.pdf_第2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夏商周的上帝神话与文化变迁.pdf_第3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夏商周的上帝神话与文化变迁.pdf_第4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夏商周的上帝神话与文化变迁.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上帝神话在夏、商、周三代的主要社会作用是调解世袭权利与道德统治之间的潜在矛 盾,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为王朝的延续或更替提供合法解释。朝代的更迭导致了不同民族 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产生了大量新的神话,新旧神话的融合及对周边民族神话的吸收使华 夏民族的文化不断丰富。文化的变迁过程孕育了先秦的人文思想,成为轴心时代灿烂文明 不可或缺的原动力。本文主要研究方法是二重证据法,并借鉴斯特劳斯早期的神话研究方 法,涉及神话学、文化人类学、宗教学和哲学等领域。主要依据先秦文献及史记、礼 记等,并结合出土文献、l - 辞、金文等。 本文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两个问题,一是从“帝”字本义及原始宗教等方面探讨至上神 信仰的起源,二是至上神称谓的演变。本文的观点是至上神信仰形成于原始各部落统一时 期,是各部落所崇拜的神灵整合的结果。商中期之前至上神称为“帝”,商末出现“上帝” 称谓,并在周代继续通行。但西周时期出现了“天”或“天帝”的称谓,与“上帝”同指 至上神。因此,本文为行文方便,“帝”、“上帝”“天帝”均指上古至上神,不再一一说明。 第一章主要阐述传说时代及夏代的至上神信仰。本文的观点是先夏时期的部落融合也 导致了文化的整合,这一时期,统一的至上神观念开始初步形成,至夏代时已形成统一的 至上神信仰。夏代的帝具有绝对至上的地位,人王的重大活动必须有帝的许可。第二章主 要阐述商代的上帝神话以及商代统治的特点。本文的观点是殷商时期的上帝是自然界及人 世的主宰,同时是统治者的庇护神。商朝的统治特点是神权政治,有一个掌握神权的h 、 巫阶层,国王即是大巫。商代末期,神权有所衰落。第三章主要阐述西周的上帝神话及天 命观。周初保留了一定的商朝上帝信仰,但提出上帝并非某一宗族的庇护神,而是庇护有 德者。周初也以“天”指代至上神,周人将至上神信仰与伦理道德的观念有意识的结合了 起来。同时,人文精神开始觉醒。第四章主要阐述春秋战国时期信仰与理性的冲突与整合。 周宗室的衰落导致了人神关系的变化,理性主义的兴起使上帝不再神秘莫测,对神意的占 卜往往在决策中只有辅助地位,对神灵的敬畏被升华为具有教化人民的意义。宇宙观与创 世神话相伴而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产生了哲学概念。第五章主要通过前文对至上神神话的 分析,探讨上古至上神神话思维模式及宗教观念,从而分析中国上古文化的特殊宗教品格, 以期进一步探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不同趋势及传统。结语部分对全文加以简要概括。 【关键词】上帝神话上帝信仰神话思维宗教品格 a b s t r a c t g o d m y t h so f t h eh s i a , s h a n ga n dc h o ud y n a s t i e s ,t h em a i ns o c i a lr o l eo f w h i c hw e r et o m e d i a t ep o t e n t i a l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b e t w e e nh e r e d i t a r yf i g h t sa n dt h em o r a ld o m i n a t i o n s t l l i s f u n c t i o nw a sm a i n l ym a n i f e s t e di np r o v i d i n g l e g i t i m a t ee x p l a n a t i o n sf o rt h ec o n t i n u a t i o no r r e p l a c e m e n to f t h ed y n a s t i e s 1 1 1 ea l t e r n a t i o n so f h s i a , s h a n ga n dz h o ud y n a s t i e sr e s u l t e di n c u l t u r a lc o n f l i c t sa n df u s i o n sa m o n gd i f f e r e n tn a t i o n s w h i c hb r o u g h tl o t so f n e wm y t h s 1 1 1 e f u s i o n so f o l da n dn e wm y t h sa n dt h ea b s o r p t i o n sf r o mt h em y t h so f t h es u r r o u n d i n gn a t i o n s m a d et h eh u a - x i an a t i o n a l i t yc u l t u r ec o n s t a n t l ye n r i c h t i l i sp r o c e s so f c u l t u r a lc h a n g e sh a sg i v e n b i r t ht oh u m a n i t i e si nt h ep r e - q i n ,w h i c hw a s i n d i s p e n s a b l ed r i v i n gf o r c eo f t h e a x i a la g e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1 1 1 em a i n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o f t h i sp a p e ri st h em e t h o do f d u a le v i d e n c e , a n dt h eo t h e r 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i sf r o mt h ee a r l ym y t h ss t u d i e so fl e v is t r a u s s t h e nt h i sp a p e ri n v o l v e si nt h e f i e l d s o f m y t h o l o g y , c u l t u r a l a n t h r o p o l o g y ,r e l i g i o u s a n d p h i l o s o p h y , e t c m a i n l y b a s e d o n t h e p r e - q i nd o c u m e n t sa n dl i t e r a t u r e sa n d ”r e c o r d so f t h eg r a n dh i s t o r i a n ”,”t h eb o o ko f r i t e s ”,e t c ,a n d o nb o n ei n s c r i p t i o n s ,j i n w e n ,b a m b o oa n ds i l km a n u s c r i p t s ,e t c 砷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 t h i sp a p e ra d d r e s s e st w om a i ni s s u e s o n ei sd i s c u s s i n gt h eo r i g i no f t h e s u p r e m eg o db e l i e f st h r o u g ha n a l y s i n gt h eo r i g i n a lm e a n i n go f t h ew o r d “d i ”a n dt h ep r i m i t i v e r e l i g i o n sb e l i e f s t h eo t h e ri st h ee v o l u t i o n so f t h et i t l eo f t h es u p r e m eg o d 1 1 1 i sp a p e r sv i e wi s t h a tt h es u p r e m eg o db e l i e f sh a v ef o r m e di nt h ep r i m i t i v et r i b e su n i f i c a t i o np e r i o d ,a n dt h i sw a s t h er e s u l to f t h ei n t e g r a t i o na m o n gt h ew o r s h i pg o d si nt r i b e s n es u p r e m eg o db e f o r et h e m i d - s h a n gd y n a s yw a sc a l l e d ”d i 。s i n c et h el a t es h a n gd y n a s y , t h et i t l eo f ”s h a n g d i ”w a s c a l l e dt h es u p r e m eg o d ,a n dt h i st i t l ew a se x t e n s i v e l yu s e di nt h ez h o ud y n a s t y h o w e v e r , t h et i t l e o f ”t i a n ”o r 。t i a n d i ”w e r eu s e di nt h ep e r i o do f t h ew e s t e r nz h o ud y n a s t y , w h i c hr e f e r r e dt o t h es a l n es u p r e m eg o d t h e r e f o r e ,t of a c i l i t a t et h ef o r m u l a t i o n ,”d i ”,”s h a n g d i ”a n d ”t i a i l d i ”a r e a l ld e f i n e da st h ea n c i e n ts u p r e m eg o d ,n ol o n g e rs e t t i n gt h e mo u t n ef i r s tc h a p t e rm a i n l ye l a b o r a t e st h es u p r e m eg o db e l i e f si nt h eh s i ad y n a s t yb e f o r ea n d t h eh s i ad y n a s t y t l i i sp a p e r sv i e wi st h a tt h et r i b a la m a l g a m a t i o n si nt h ep r e - h s i ap e r i o da l s ol e d t ot h ec u l t u r a lf u s i o n s ,a n dt h ei d e ao f s u p r e m eg o dw a si n i t i a l l yf o r m e di nt h i st i m e t h e r eh a v e b e e nau n i f i e db e l i e f o f t h es u p r e m eg o di nh s i a t h eg o di nh s i ah a dt h eu p p e r m o s ts t a t u s ,a n d t h ei m p o r t a n te v e n t so f t h ee m p e r o r sm u s t h a v e b e e np e r m i t t e db yt h eg o d 2 c h a p t e r i im a i n l ye x p o u n d st h eg o dm y t ha n dt h er u l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s h a n gd y n a s t y t h i sp a p e r v i e wi st h a tt h eg o di nt h es h a n gp e r i o dw a st h er u l e ro f b o t ht h en a t u r ea n dt h e w o r l d , a n d w a s t h e n u m c o o f t h er u l e r s o f s h a n g d y n a s t y t h er u l e f e a t u r e s o f s h a n g d y n a s t y w a sg o dp o l i t i c s ,t h e r ew a sar a n ko f s h a m a nw h om a s t e r e dd i v i n er i g h t e m p e r o r sw e r et h eh i g h e s t s h a m a n d i a n er i g h tw a sf a d i n gi nt h el a t es h a n gd y n a s t y c h a p t e ri i ii sm a i n l ya b o u tt h eg o dm y t h i nt h ew e s t e r nz h o ud y n a s t ya n dt h ei d e ao f g o d t h i sp a p e r sv i e wi st h a tt h er u l e r so f t h ee a r l yz h o ud y n a s t yr e t a i n e dc e r t a i ng o db e l i e f o f t h e s h a n gd y n a s t y , w h i l et h e ya r g u e dt h a tt h eg o d i sn o tan n m e no f e x c l u s i v et r i b e ,b u tw h o s h e l t e r e dt h em o r a lp e o p l e t h es u p r e m eg o dw a sa l s ot i t l e d ”t i a n ”i nt h ee a r l yz h o ud y n a s t y t h ee t h i c a lc o n c e p t sw a sc o n n e c t e dw i mt h eg o dc o n s c i o u s l yb yt h ep e o p l ei nz h o ud y n a s t y m e a n w h i l e ,t h eh u m a n i s t i cs p i r i tb e g a nt ob ec o n s c i o u s l ya w a k e n e d c h a p t e rwm a i n l ye l a b o r a t e dw i t ht h ec o n f l i c t sa n di n t e g r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f a i t ha n dr e a s o n i nt h ee a s t e r nz h o up e r i o d i nt h i sp a p e r , t h ep o i n ti st h a tt h ec h a n g e sb e t w e e nh u m a na n dg o d s r e s u l t e df r o mt h ed e c l i n eo f r o y a lf a m i l y , t h er i s eo f r a t i o n a l i s mh a sm a d en ol o n g e ra m y s t e r i o u sg o d ,t h ea u g u r i e sf o rt h ew i l lo f g o d t e n d e dt ob ea u x i l i a r yp o s i t i o n s r e v e r e n c ef o r g o d sh a sb e e nr a i s e dw i t ht h ep u r p o s eo f m o r a l i z i n gp e o p l e c o s m o l o g yf o l l o w e dc r e a t i o nm y t h ,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c o n c e p t i o n sw e r ed e r i v e df r o m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a b s t r a c tt h i n k i n g c h a p t e rv i sm a i n l yb a s e do nt h ef o r e g o i n ga n a l y s i sa b o u tt h es u p r e m eg o dm y t h s , d i s c u s s i n gt h em y t ht h i n k i n gp a t t e r na n dr e l i g i o u sc o n c e p t so fa n c i e n ts u p r e m eg o dm y t h s ,a n d a n a l y z i n gs p e c i a lr e l i g i o u sc h a r a c t e ro f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t of u r t h e re x p l o r et h ed i f f e r e n t t r e n d sa n dt r a d i t i o n so ft h e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a ld e v e l o t m a e n t c o n c l u s i o ni st ob eb r i e f l y s u n u n a r i z o dt h i sp a p e r 【k e yw o r d s m y t ho f g o d ,g o db e l i e f s ,m y t h st h i n k i n gr e l i g i o u sc h a r a c t e r 3 首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 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i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袱如 日期:协司年午月训旧 首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 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 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 定。 i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矿衫 1 日期:硼年仁彤炯 绪论神话的隐喻 探讨古代思想不能忽视对神话的考察,尽管传世典籍缺乏对上古神话的系统记载,但 仍然可以通过一些散见于典籍的材料并结合近年的考古成果对当时流传的神话进行整理, 从而推断古代思想演绎过程的大致脉络。前人将对神话的研究分为几大学派,如自然学派、 历史学派、社会学派、功能学派、结构主义学派等,这些学派分别从不同角度研究神话, 为我们认识神话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每个学派各有不足之处,往往只关注某一个问题或 领域。当然这也是由神话本身的复杂性造成的。中国古代神话尤其复杂,如文献的不足, 东方特殊的思维方式,以及各民族神话在漫长历史中的不断演变、融合。此外,学术界对 神话的关注也是远远不够的。 ( 一) “帝”的神话阐释 古人比较重视帝的生育意义。易益有“用享于帝”,王弼注日:“帝者,生物之 主,兴益之宗也。”礼记郊特牲中有“祭帝弗用”,孔颖达疏:“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 但这里的生育指的是化生万物,而并非生育人。近人王国维1 、郭沫若2 等上承郑樵,从六 书略中“帝像蒂之形”,以为“帝”象花蒂之形,“寓生殖崇拜之义”。张舜徽曾考证“帝” 字受义的根源是由“同”字而来3 ,王晖也认为商周时期的上帝原型是开神4 。另有叶玉森 等学者主张帝字像把柴捆起来,引火柴天,晁福林支持这一观点5 ,徐中舒在甲骨文字典 中也持此观点6 。傅斯年认为殷代的上帝,是部落的宗神7 。徐复观、陈梦家、丁山8 等认为 上帝是超越宗神的,正如徐复观所指出,殷代之帝,系超宗神的普遍存在,此种说法在今 日治甲骨学者中,殆成定说9 。 我认为,作为至上神的“帝”产生于原始各部落的整合时期,是各部落所崇拜的神灵 融合的结果,尤其是华夏与东夷两大部落。正如杨义先生指出的,原始神话想象还带有自 然崇拜的分散特征,神力的由集中到分散过程逐渐形成了一位超越诸神之上的大神1 0 。神 千目维:观掌集林释天,中华书局,1 9 5 9 年版,2 8 3 页。 2 郭沫菪:甲骨文字研究释祖妣,载刘梦溪主编:郭沫若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2 8 8 页 3 张舜徽:解释帝,受义的根源粹友人问。张君和选编张舜徽学术论著选,华中师范人学出版社,1 9 9 7 年,1 4 9 页 4 士晖:论商刷秦汉i 时期上帝的原型及苒演变,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 9 9 9 年第l 期 蛙福林; 论殷代神权中国社会科学,1 9 9 0 年第l 期。 6 徐中舒:甲骨文乒典卷一,四川辞书j i 版社,1 9 8 8 年,7 页。 7 傅斯年:性命古训辨证,载刘梦溪主编:傅斯年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7 2 页 5 徐复脱:中固人性论史,华东师大j i i 版社,2 0 0 5 年。1 2 页。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 9 8 8 年版,5 8 0 页丁山:古代冲话卜j 民族,商务印书馆,2 0 0 5 年,5 9 页。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华东师人j f 版社,2 0 0 5 年,1 2 页。 ”见杨义在( 山海经) 的神话思维中的观点,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3 年第3 期。 3 界的由分散到统一,实际上也反映了人世的部落统一。这种观点与前面所述诸位先生的观 点并不矛盾,我们知道,文献可见的夏代之前的神灵观念,多是由周代史官记载的,周代 由于文字的发达,史官对西周之前的历史进行了追述与整理,文献所记载的神灵大多是半 人半神的,其原型大部分是t h ) 1 1 日月等自然神灵,例如华夏族的至上神原型与植物崇拜有 关1 1 ,而东夷族则以同神为最高神祗。我倾向于认为上帝的主要原型之一是日神,日神逐 渐统摄了诸神的神力,体现在上帝逐渐具有祖先神的神格,在原始部落的兼并与文化的融 合中,其神格不断演变,逐渐脱离其形而下的原型,成为至高无上而又无比神秘的“上帝”。 理由之一是从原始宗教来看,在宗教发生学上,至上神最后起源,其起源标志着宗教观念 系统的发展完成了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近代的考古成果已经证实,虽然各原始部落的至 上神可能不同,但同神崇拜在原始部落中很通行,甚至就世界范围来讲,也是原始信仰的 共性之一。其二,从人类思维的发展来看,原始人所崇拜的都是具体的事物,如日月山川, 而抽象神灵的出现,则是思维水平提高的结果。夏之前的文化从地域上来讲一般分东西两 大部分,正如傅斯年先生在夷夏东西说中所提出的,夷与商属于东系,夏与周属于西 系1 2 。而东夷族与华夏族都有崇拜日神的传统,华夏族与东夷族的文化整合也体现在至上 神观念的整合,从文献中可以看到这种演变的痕迹,在夏、商、周三代,随着朝代的更迭, 上帝神话也在不断演变。“上帝”的神性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在根据需 要不断变化着的。其三就字源来讲,帝,说文:“谛也,王天下之号也,从_ l ”。古文诸 上字皆从一。篆文皆从二。二,古文上字。”此处说帝是“谛也,王天下之号”的说法显 然是在“帝”作为人王称谓之后出现,由其在造字上从“上”可知“帝”字原本有高筒在 上的意义。在华夏族与东夷等各族融合之后,由于以华夏族为主体,尤其是华夏族文字的 流传,各族的至上神虽可能各不相同,但都以“帝”字记载。其三从对上帝的祭祀来看, 对上帝的祭祀与日有关。例如礼记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f 1 之至也,大报天而主 日也。兆于南郊,就阳位也。”甚至秦汉时期的至上神太一也与上古的太阳崇拜相关,叶 舒宪先生通过对汉时流传的太一歌的研究,认为太一祭仪应追溯到史前时代的太阳神崇拜 仪式活动,其本义是借助人类的象征性模拟,帮助、促进太阳神的正常运行,确保其应有 的光和热,保证自然过程和社会生活的j 下常秩序“。 “参见郜昌林中国古代国家宗教研究) 第六章中的观点,学习h 版杜,2 0 0 4 年,3 2 6 页 2 傅斯年:夷夏东西说载傅斯年卷,扣j 北教育i j ;版社,1 9 9 6 年,1 8 8 贞 - 1 ,即古文卜字。说j ) :“- i ,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 1 4 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小版社,1 9 9 2 年1 月版,1 1 页另见俞建章,叶舒宪;t 符号:语言与艺术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8 年版,7 6 页 4 ( - - ) 帝、上帝与天帝 “帝”由具体的自然原型逐渐抽象化,这与人类思维的发展是同步的。与此同时,其 称谓经历了由帝一上帝一天帝( 皇天上帝等与天有关的称谓) 的演化过程。1 - 辞中的“帝” 单出较多,可知“帝”是较早的称谓。但商末的卜辞中,人王开始称帝,并出现“上下帝”, 因此可以推断商末“上帝”已成为至上神的专属称谓。周初的文献中有上帝、天帝等不同 称谓,但其神格均指至上神,详见后文例举。 学者普遍认为神话中的上帝不指人王,这也是本文所采取的立场。我认为,对上帝神 格的理解有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i - 辞、金文、简帛及传世文献中所见的单独出现的 “帝”,大部分可以作为成熟宗教的抽象至上神来理解,具体将在后文加以例举。但文献 中还有一些“帝”是人格化的至上神,这是不同民族信仰系统的遗存。比如,对山海经 的研究以袁珂先生为代表,他认为山海经中未著主名的“帝”是一位天帝,大部分是 指黄帝。而“上帝”的称谓则是专指至上神,这一称谓在商末出现( 例上帝、下帝) ,周 代继续沿用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表现为出现“天”的观念,并逐渐融入上帝神话之中, 出现“天帝”的称谓。二是“上帝”与“天帝”有一定的区别。虽然上帝与天帝都具有至 上神格,但1 - 辞中“上帝”是诸帝中的至上者,而“天帝”的概念是西周之后才有的,天 帝是将商代居无定所的“上帝”放到了天上,或者说周人为“上帝”寻找了一个形而下的 原型天。周之天帝与商之上帝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内涵发生了变化,西周的天帝被赋予 了伦理道德的品格。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作为至上神的“帝”,因此为行文方便,本文所涉 及的“帝”、“上帝”、“天帝”均指中国上古时期的至上神。 5 第一章传说时代的神灵观念及夏代上帝神话 由于目前缺乏原始文献,因此有关夏及夏以前的神话未免有些晦暗不明,但既然文化 的发展具有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特点,那么我们可以将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文物相结合一 一即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二重证据法来对这一时期的神话进行研究。 ( 一) 传说时代的神灵观念略述 神灵观念的起源时问远远早于人们的想象,尽管我国的田野考古起步较晚,但目前已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考古证据显示,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距今两万五千年至五万年的 山顶洞人时期,遗骸周围撒有红色粉末,并有死者生前的饰物做随葬品。这反映了人们已 有灵魂不死的观念,而且,红色粉末被认为是原始宗教的象征”。公元前五千年到公元前 三千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时代,开始有了祖先崇拜的痕迹。公元前三千年到公元前两千五百 年之间的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出土的陶祖塑像,及陕西、湖北等地出土的相同塑像,是祖 先崇拜的铁证。公元前两千五百年左右是龙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大量祭祀用的陶器表明, 祖先崇拜已经制度化,同时祭社也有更大的发展。1 6 在宗教生活的背后,一定会有一系列 的神话来作为解释的,只是单凭一些出土的器物,缺乏文字的说明,无法将这一时期的神 话还原。 1 文献所见原始至上神信仰 从现存的典籍来看,史记五帝本纪、帝王世纪和大戴礼记五帝德记载 了夏代之前的一些神话传说。尤其是史记五帝本纪虽是以信史的形式记载,但很多 记载都带有神话色彩,并有明确的敬事天地鬼神的观念。如记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 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又记黄帝与炎帝的战争:“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 貔貅錾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另“帝颛顼高阳者,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 民之急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帝尧“乃命羲、和,敬顺吴天,数法只 月星辰,敬授民时。”另有一段值得注意的记载: “於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舜乃在墙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 ”詹酆鑫:神灵与祭艳中国传统宗教综论 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2 年6 月版,5 页 岫林载爵:人的自觉人文思想的* 起 ,裁中国文化新论根源篇永恒的巨流 ,三联书店,1 9 9 1 年,3 7 3 3 7 5 页 6 上帝,桎于六宗,望于山川,辩于群神揖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班瑞” 尚书舜典中有一段类似的记载: “正月上日,受终于丈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裎于六宗,望于 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这段文字很多学者认为是尧禅位于舜的大典,礼记王制云:“天子将出,类于上 帝。”又汉许慎五经异义云:“非时祭天谓之类。”由此可知此次祭祀上帝与摄位有关。 禅位大典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因此后人的记载必然有所依据。而在这次祭祀中,上帝被置 于最首要的位置,可见祭祀上帝对人王的重要意义。 史记五帝本纪对帝舜的记载更有明显的神话意味,“舜乃豫荐禹於天。”“敬哉, 惟时相天事。”“致异物,凤阜来翔。”史记夏本纪又云: 於是夔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皇来仪,百兽率舞,百官 信谐帝用此作歌日:“陟天之命,维时维几”於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数声乐, 为山川神主帝舜荐禹於天,为嗣 尚书”中也有些材料可供参考。尧典:“乃命羲和,钦若吴天,历象日月星辰, 敬授民时。”又如,“帝日:咨! 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 ”庸命, 郑玄注:“顺事用天命。”此外在皋陶谟中,有“达于上下,敬哉有土”的说法,其中 “上下”依文意显然是指代在上之神意与在下之民意的,h 辞以上下代表上帝与人王, 可知上下是较古老的说法。由此可见,如果“天”指代至上神,那么由尚书与史记 可知尧舜时期已经有较成熟的至上神观念。而之所以将至上神称为“天”应当是由于这两 部典籍晚出,因此在文字上受了后世影响。 山海经自古以来被看作是一本奇书。书中多记载奇鬼怪神,值得注意的是,山 海经中有些记载可与史记对勘。如史记五帝本纪有黄帝战蚩尤的传说,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山海经大荒北经则有一段详细描述这场战役的神话: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 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邹昌林先生通过对山海经中所载神话的研究,认为中山经及西山经的一 部分地区,基本是早期华夏族的诞生地,大致与仰韶文化的范围相合,因此他认为“帝” ”关叶二尚书真伪的问题,尚无定论,此小赘述。本文所引尚书的材料,尽町能选其中较为可靠的,如或有w 时 代其他作品0 i 用,或有池十材料证实,或有学肯研究证明其町信。 7 的观念,实际就是华夏族的观念埽。陈赞认为山海经中的“帝”是一位独特的至上神, 他产生的时代稍早于国家建立之前,晚于其他天帝,既有原始时期的具体至上神色彩,又 有文明时代的抽象上帝的痕迹”。 2 先夏时期的文化整合 由于殷墟的发现,王国维先生考证史记殷本纪所载世系大抵不误2 0 ,因此学界 大多已承认史记所据之世本基本为实录。所以,上世纪初疑古学派对古史的冲击 已渐渐受到人们的质疑。尤其是关于五帝时代是否存在的问题,近年已有越来越多的考古 材料证实,新石器时代至三代之自j 即仰韶文化后期、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相对应的一个 时代,基本相当于五帝时代引。詹鄞鑫先生认为,后来纳入j 下统宗教即国家宗教的主要祭 祀对象如天神上帝、日神( 伏羲) ,月神( 女娲) 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2 2 。近年来的考 古成果已经证明,史前中国不存在像三代以来那样的以某一地域为中心的统一的民族,而 处于宗族部落林立的分散状态。既然尚未形成统一的民族,自然不会有统一的上帝或天皇 之神,只能有各族团各具特色的有关自然神、图腾神和始祖神之类的神话2 3 。原始部落的 宗神后来发展为古史传说中的五方帝。如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 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日:“少嗥氏鸟名官,何故也? ”郯子日:“吾 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 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嗥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嗥挚之立也, 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这段材料中的黄帝与炎帝自古便被看作华夏族始祖,而大嗥、少嗥也已被考古界证实 是两个远古东夷族部落,远古夷人创造的文明主要体现在今山东和江苏北部的青莲岗文 化、大汶口文化,及后来的山东龙山文化之中,同时考古界近年发现的地处山东的岳石文 化也是东夷文化的典型代表。相传东夷族首领是太吴,即伏羲。此外还有另一东夷部落, 相传首领是少吴。据考古学者推测,太昊与少吴是同一时代相邻的两个部落或部落群,太 昊发源于今河南淮阳一带,图腾为龙,风姓。少吴在今山东曲阜一带,图腾为鸟,赢姓“。 “郜吕林:中目古代国家宗教研究,学习出版社,2 0 0 4 年,3 2 8 贞 坩陈赞:论( 山海经) 的“帝”,贵州文史从刊,2 0 0 4 年第4 期。 l :周维:古史新证,清华研究院讲义,1 9 2 5 年述学社国学月刊,又见清华大学i 版社,1 9 9 4 年 2 o 郜吕林:中国古代国家宗教研究,学习出版社,2 0 0 4 年,5 6 页 笠詹鄞鑫:神采弓祭最:中国传统宗教综论,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2 年6 月版,8 页 d :f 震中:应该怎样研究卜古的神话与历史评( 诸神的起源) 原文载于历史研究 ,1 9 8 8 年第2 期。后经修 改。收入中国古代文明的探索一书i 南人民h ;版社2 0 0 5 年见电了版: h u p :w w w x i a n q i n o r g x r _ h t m l a r t i c l e s k y c h g 3 6 8 h t m l 2 4 严文明:股东原始文化初论,胶东考古研究文集,烟台市博物馆、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齐鲁书社,2 0 0 4 8 东夷文化在夏建立前就已经相当发达,考古发现的一些陶片上有一些刻画符号,学者们认 为是一种早于甲骨文的古文字,尽管现在几乎还不能辨认,但可以确定东夷族曾创造了自 己的文字。东夷族的太阳崇拜非常古老,出土文物中有非常多的绘有太阳图案的陶片,这 些图像大都属于写实类型,圆圆的日轮外通常添加许多放射状线条,以此象征太阳放射的 万丈光芒。太阳崇拜在东夷族宗教信仰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传说中的部落首领伏羲又名 为“太吴”、另一部落首领名“少昊”正是这一风俗的表现。据唐兰先生考证,吴,代表 太阳神”。 夏文化的形成经历了华夏族与东夷族的冲突与整合,如考古发现的许多仰韶文化、龙 山文化的彩陶和岩画上,太阳图像和纹饰是最为常见的表现题材之一,尤数郑州大河村出 土的彩陶最富有代表性,不但有反映r 晕、同珥等天文现象的图像,而且有的彩陶钵上沿 器腹一周绘着1 2 个光芒四射的太阳2 6 。龙山文化后期进八了夏朝,此时夷夏文化的整合已 基本完成,东夷族的只神崇拜已融入华夏族的至上神体系之中,夏代的至上神“帝” 的神格与后世更趋接近。 ( 二) 夏代上帝神话 由于夏代没有文献可考,因此有关夏文化的真实面貌尚处于猜测之中。在传世文献中,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比较可信的材料,作为掌管史册的太史公必然有所依据。尚书 虽然有今古文之争,且多教学者怀疑,但尚书中有些内容已有出土文献证实为可靠, 也有些曾被先秦诸子引用,因此还是可以从中考察夏代思想文化的部分面貌。还有一些不 很确定的文献,如山海经,其中也有一些内容可供参考。此外,考古界的研究成果可 以为我们根据文献研究夏文化提供可靠的证据。 1 史记、 尚书及诸子文献所见夏人上帝神话 史记夏本纪称“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颧顼之孙也”,“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论语泰伯记载孔子说禹“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可见孔子也认为禹是礼神敬祖的, 后世学者多引此语来证明夏朝神灵地位的至上性。夏本纪又云“非其人居其官,是谓 乱天事。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禹日:於,帝! 慎乃在位,安尔止。辅德,天下大 年 2 5 林仙庭在齐地八种与东夷古国中引庸兰说,胶东考古研究文集,烟台市博物馆、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齐 鲁书祉,2 0 0 4 年。 2 6 李锦山:八角形纹饰与太阳神崇拜,农业考古,2 0 0 0 年第l 期。 9 应。清意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此句有“上帝”的称谓。 尚书虞夏书中今、古文尚书篇名均相合有四篇,即尧典( 含舜典) 、 皋陶谟、禹贡、甘誓,其余各篇被判为伪。现存四篇虽然也有很多学者怀疑为伪, 但这四篇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时思想。考察这四篇的内容,帝王的行为往往要符合 天意,如在这四篇中,“天”字用作神意出现了十一次,并出现一次“上帝”。 此外,还有一些散见于诸子著作中的材料。如墨子兼爱下: 且不唯泰誓为然,虽禹誓即亦犹是也禹日:“济济有众,成听朕言;非惟 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诸群,以征有苗” 此篇引禹誓,禹说出征三苗是因为三苗应受天的惩罚,“天”的称谓固然是受周影 响,但出征要有至上神支持也可反映夏朝的至上神观念。这正印证了尚书甘誓篇: 王日:“嗟! 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 予惟恭行天之罚” 此篇记载了启伐有扈的誓师辞,史记夏本纪也有类似记载: 启遂即天子之位,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 这几条材料可以相互印证,从中可看出夏代君主顺天命行事的观念以及至上神的绝对 权威。 2 禹铸铜鼎与山海经) 中的帝的神话 左传宣公三年记载: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这段文字说明夏曾铸鼎以记载当时流传的神话,后世有学者认为山海经中部分神 话来自此鼎的文字2 7 。据刘歆的说法,山海经是出自大禹、伯益之手,但很多学者认为 此书经过多人增删,内容已不可区分朝代2 8 。山海经中,“天”字没有人格的意义,也 没有“上帝”的称谓,以“上下”指代天地。如大荒东经有: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日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 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这些特点与b 辞相符合。由此可知山海经确实记载了一些较早的神话,有些神话 2 7 见杨伯峻:奋秋左传沣,弓i 毕沅、洪亮占等学者观点中华书局,1 9 9 0 年版,6 7 0 页。 矗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广西! i i i j 范大学出版社,1 9 8 5 年,3 4 2 页虞珂:山海经校注) ,1 9 8 0 年,上海古籍 出版社,出版说明第1 负 1 0 至少是商朝甚至之前就已流行。山海经中有很多关于夏的神话,如海内经:“黄帝 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这个神话提示了夏族与黄帝部族文化上的渊源关系。 山海经的众帝之中,黄帝始终处于中心地位,这反映了炎黄部族的神话结构。炎黄部 族与夏族融合后,成为华夏族,这两大部落的至上神都有祖先神的神格。华夏族再向东与 日神信仰的东夷族融合,东夷族的日神与其部落宗神伏羲也有一定程度的结合,在这漫长 的融合过程中,帝的形象不断抽象化,并逐渐脱离了最初的原型。 综上所述,我认为,夏代已形成了统一的至上神观念,由于地界部落联盟长的出现而 构想出天界的最高统治者帝。上古时期的帝不指人王,具有绝对的权威,人事的变动 要依据帝的指示,而且对上帝的任何指示都要绝对的遵从,人王的产生需有上帝所降的符 瑞,人王所作的事需有上帝的支持。对上帝的祭祀严肃而隆重,不惜财力。帝的神话随着 各族文化的融合而逐渐丰富,其最主要的两部分是华夏文化与东夷文化。因此后世学者对 帝的注释既有生殖崇拜又有日神崇拜,而且,经典中可见的人格化的至上神有时是黄帝, 有时又是伏羲,事实上,这正是不同文化观念系统的体现。 3 夏代神话考古 龙山文化后期进入了夏朝,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