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祁阳方言语音比较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祁阳方言语音比较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祁阳方言语音比较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祁阳方言语音比较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祁阳方言语音比较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祁阳方言语音比较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v 7 7 5 4 6 0 本文以老湘语祁阳方言作为研究对象,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运用比较法对 祁阳方言语音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揭示祁阳方言语音主要特征和演变的大致过 程,并试图确证褥阳方言在湘方言中钓地位。 文章主要将祁阳方言语音系统黄予汉语发展历史过程之中,从语言发展演变 的角度对祁阳方言的声、韵、调系统进行比较,通过同中古声韵调的比较分析, 揭示祁阳方言演变的一般规律,探讨祁阳方言发展演变规律。全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为前言,简单介绍了祁阳方言的一些基本情况;第二章为声母。一般认为 湘方言的声母比较古老,而韵母、声调则比较新,所以文章的重心偏向声母比较。 通过同中古声母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在祁阳方言的声母系统中仍然保留了许多 中古甚至是上古时期的声母保留了“古无轻唇音”“照二归精”“娘只二母 归泥说”等痕迹。本章最后对祁阳方言中古来母字【l 】与端母【d 】的关系也进行了 一些简单的探索:第三章是韵母。韵母分析主要是通过同中古十六摄韵母、主要 体现在韵母方面的文自异读的比较,揭示祁阳方言韵母的历史演变,探求韵母在 发展过程中的语言底层成分及其演变动态:第四章是调类。调类主要是通过同中 古和普通话声调的比较,探讨祁阳方言调类演变的一般规律,利用标记理论揭示 祁阳方言入声分布的一般情况。另外,本文通过祁阳方言同湘方言其他方言点、 普通话的共时比较,从现代语音学角度来分析祁阳方言语音系统的特点,为祁阳 方言地位的确定提供理论支持。 文章的最后部分为结语,将本文祁阳方言语音研究做个小小的总结。 关键词:祁阳方言声母韵母 声调 比较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o nt h ee x i s t e dr e s e a r c h ,t h i sp a p e r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a n a l y s e s t h ep h o n e t i cs y s t e mo fo i y a n gd i a l e c tw h i c hi sa so n eo ft h eo l dx i a n g d i a l e c tf r o mt h ep o i n t so fs y n c h r o n i ca n dd i a c h r o n i c i tr e v i e w st h em a i n p h o n e t i cf e a t u r e sa n dt h eg e n e r a le v o l v e m e n to fq i y a n gd i a l e c t ,a n d a t t e m p t st oe s t a b l i s hi t sp l a c ei nx i a n gd i a l e c t t h ep a p e ri ss e p a r a t e di n t of o u r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s tc h a p t e ri sp r e f a c e , w h i c hm a i n l yi n t r o d u c es o m ei n f o r m a t i o no fq i y a n ga n dq i y a n gd i a l e c t ;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i st h ec o n t r a s to fi n i t i a lc o n s o n a n ts y s t e mo fq i y a n g d i a l e c t w ep u tm o r ee m p h a s i so nt h ei n i t i a lc o n s o n a n ts y s t e mo fq i y a n g d i a l e c tb e c a u s ei ti sm o r eo l dt h a no t h e rc h i n e s ed i a l e c t s t h et h i r d c h a p t e ro ft h ep a p e rc o n t r a s tt h ef i n a lo fas y l l a b l eo fq i y a n gd i a l e c tw i t h s i x t e e nc a t e g o r yo fm i d c h i n e s ea n do t h e rd i a l e c t so fc h i n e s e ,a n dp r o b e s i n t os o m em l e so fi t se v o l u t i o n t h ef o u r t h c h a p t e ri st o n e ,w h i c h m a i n l yd e s c r i b e ss o m ec h a r a c t e ro ft h et o n es y s t e mo fq i y a n ga n d c o m p a r e si tw i t hs t a n d a r d i z e dc h i n e s e w h a ti sm o r e ,f r o mt h ep o i n to f m o d e r np h o n o l o g y , w ed i s c o v e rs o m ef e a t u r e so fq i y a n gd i a l e c t ,f o r e x a m p l e ,t h e r ei s ai m p o r t a n t o p p o s i t i o n o f “v o i c e ds o u n dv e r s u s v o i c e l e s ss o u n d ”i nq i y a n gd i a l e c t t h el a s tp a r to ft h i sp a p e ri st h es u m m a r yo ft h es t u d y k e yw o r d s :o i y a n gd i a l e c t ,i n i t i a l sc o n s o n a n t ,v o w e lo fc h i n e s e s y l l a b l e ,t o r t e , c o n t r a s t 南师范人学硕。l 。学位论文祁m 方音语青泣较研究 第一章导论 1 1 祁阳县概说 祁阳县是湖南省南部今永州市东北面的一个县。祁阳建县在吴孙皓时,孙皓 公元2 6 4 2 8 0 年在位。县治在今祁东县金兰桥,隋文帝时废。唐高租武德四年( 公 元6 2 1 年) 复置祁阳县,县治迁现在县城东南处( 今城关东江村) 。同时并入永 昌县,至明代宗景泰三年( 公元1 4 5 2 年) 于原县治西北高处筑城为新的县治, 就是现在的县城城关镇所在。自此以后,到1 9 5 2 年划出祁东县,祁阳县辖区没 有大的变化。 祁阳县现有人口为9 3 万( 1 9 9 7 年调查结果) ,从龚家坪到金洞,南北长9 0 公里,从黄泥塘到茅竹塘,东西宽6 5 公里,土地面积2 5 2 1 平方公里。县内居住 着苗族、汉族、和瑶族,其中汉族占人口总数的9 9 。自建县以来,祁阳居民 在历史上有过两次大迁徙,一次是在南宋灭亡时,元军攻陷祁阳,人民死散,人 口大减,以后数十年有较多的人陆续由邻近省县迁入。一次是元未明初,有大批 人从江西涌入,较为正式的是明初实彳亍的“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南”的移民政 策。把湖南人赶去四川,把江西人赶来湖南。不管原因如何,明代洪武年间及其 前后,有为数不少的人从江西迁来湖南,这是不争的事实,现在在民间还常称江 西人为“江西老表”,可为佐证。根据祁阳县志( 1 9 9 3 年) 记载,祁阳县现 有居民共3 7 1 姓,其中唐、李、陈为祁阳县位列前三位的大姓。唐姓主要是在明 代洪武年间由江西南昌等地迁来祁阳,后定居在今文明铺,大村甸、观音滩、唐 家岭等地;李姓一支主要是于明洪武年间从邵阳城福迁至祁阳杨梅( 今祁东) , 后散居在今祁阳的白水甲子桥,鱼子桥等地;一支由今江西吉安初迁至常德后于 元末迁至祁阳,散居在观音滩、萧家村等处;一支于洪武四年由江西吉安府迁至 邵阳花山,后又迁至祁东坪塘,散居在龚家坪一带。陈姓主要是来自四川蒲江和 江西九江今敝居在祁阳浯溪、白水、清水塘、下马渡一带。其他姓氏从各自家 谱来看,均为外省移民,且大多从江西省迁入,原来的祁阳土著极少。 2 1 祁阳方言在湘方言中的地位 从全国的汉语分布来看,湖南是一个方言纷纭复杂的地区,除了湘语、官话、 赣语、客家话这样较大的方言以外,还有像乡话、湘南土话这样一些尚未划定归 属的方言。湘语是湖南省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根据内部差异,湘语大致可以分 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丈类,其中新湘语以长沙话为代表老湘语以双蜂话为代表。 再具体细分,湘语可以分为长益片、娄邵片和辰溆片。长益片的主要特点是,古 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无论平仄一般读不送气清音,如败、洞、柜、字 状等a 长益片主要包括以下县市:长沙、株州、湘潭、宁乡、衡阳湘阴等:娄邵 片主要特点是保留了比较完整的浊音系统,如“败、铜、柜、字”等字都念浊声 母娄邵片的主要包括以下县市:邵阳、双峰、湘乡、新化、祁阳、祁东、娄底 厶南师范人学硕:l 学位论文 祁用方苦语齿比较研究 等地:辰溆片的主要特点是,吉浊音只在平声中保留,至于仄声却变为不送气清 音,即“牌、铜、桥、床”等这类字读浊音,“败、洞、柜、字”等这类字读清 音。辰溆片主要包括辰溪、泸溪、溆蒲三县1 1 i 。根据祁阳方言的语音方面大量保 存比较系统的古浊音,特别是送气浊音的特征,祁阳方言应属老湘语中的娄邵片。 3 1 祁阳方言语音的比较研究的意义 从目前来看,对于祁阳方言的语音研究。早在1 9 世纪中后期一些专家就已 经开始调查研究,如湖南师范大学1 9 6 0 年组织的方言调查,杨时逢湖南方言 调查报告( 台湾,1 9 7 4 ) 中的祁阳部分( 吴宗济先生调查) 以及后来的祁阳 县志( 1 9 9 3 ) 和李维琦祁阳方言研究( 1 9 9 8 ) 等等,都对祁阳方言的语音都 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上述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有的未作理论阐 释,有的调查点过于单一,不能反映祁阳方言主体的特征。本文主要是根据笔者 对祁阳方言代表点的实地调查,参考了部分专家的研究成果,重点将祁阳方言中 具有方言特征的语音现象,同湘方言中新老湘语的其他代表点及汉语方言中的其 他方言如吴方言、赣方言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来勾画出湘方言发展的历史轨 迹,并确证祁阳方言在湘方言中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地位。 4 1 祁阳方言调查方对象及方式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订的方言调 查字表,通过对祁阳方言代表点的特殊语音现象进行了为时两个月的调查,所 有方言点材料均为本人独立调查所得。 4 1 1 调查对象情况简介: 王新民,男,5 3 岁,祁阳县白水镇人,小学文化,务农,为祁阳方言代表 点方言。 唐桂姣,女,5 3 岁,祁阳县白水镇人,小学文化,务农,为祁阳方言代表 点方言。 唐怀英,男,6 0 岁,祁阳县白水镇人,小学文化,务农,为祁阳方言代表 点方言。 唐秋芳女,7 7 岁,祁阳县白水镇人,未受教育,务农,为祁阳方言代表 点方言。 郭荣林,男,5 5 岁,祁阳县城关镇人,小学文化,祁阳煤矿技工,为祁阳 方言代表点方言。 ( 注:上述发音人的发音均为祁阳方言代表音) 4 1 2 调查方式 第一种:问卷方式。主要根据方言调查字表中所记载的单字和词组,结 合本地的实际,要求发音人认读,认读的对象是经过笔者有意识的筛选之后与普 通话音有较大差别的,以及具有较强地域特征的方音特征字词。如果遇到当地不 熟或不常用的字词,给予适当的提示,力求用当地语音记录,对于一些存在文白 2 厶南帅范人学坝l :学位论史 祁m 方苦语音比较研究 异读或者一字多读的现象,都一一加以记录,以供参考。 第二种:录音方式。要求被录音人在录音前仔细阅读所记录的字,调查者在 录音前对录音要求加以说明,被调查者自己朗读录音,力求用当地口语朗读。 第三种:谈话形式。对于一些存在疑问的字词,或者是发者不太准确的字词, 主要采用同当地人通过简单对话来加以对比验证,有些字由调查者自己发音,让 当地人辨别形误。 通过对语音的调查,掌握大量的第手原始语音材料,通过分析整理结合 前人研究成果,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我们祁阳方言的语音特征进行较为细致 的考察。 第二章祁阳方言的声母比较研究 第一节祁阳方言的声母系统比较研究 本章主要通过祁阳方言语音声母系统伺普通话、老湘语的代表点双峰话以及 新湘语的代表点长沙话的语音系统的比较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挖掘祁阳方言的 语音特色,并从历史比较的角度来确定祁阳方富在湘方言演变过程中的历史地 位。本文中的有关方言点的语音系统参照了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如长沙方言点 的语音系统采用的是鲍厚星长沙方言研究,双峰方言点主要是采用北京大学 的汉语方音字汇,祁阳话主要根据本人实地调查所得的语料,并参照李维琦 祁阳方言研究等资料。 2 1 祁阳方言的声母系统 祁阳方言从湘方言内部的划定来看,当属湘方言的娄邵片,也就是传统上的 老湘语,这部分湘语的主要特征是声母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古浊音系统,塞音韵尾 消失,入声保留。与其它老湘语相比,祁阳方言的声母系统还大量保留了古汉语 中的送气浊音。本文中的祁阳方言音系主要根据我们的方言实地调查资料,参照 李维琦先生祁阳方言研究中的声韵母系统及其调类系统,但有所调整。 2 1 1 祁阳方言的声母 祁阳方言的声母共3 5 个,包括零声母在内。 pp b mfvu ct d ni 厶南师范人学坝i 学位论文 祁搿 方苦语爵比较研究 t st s d z sz 玎玎d 3 f3 t $t g d 罩n 。e; k k g q x y 0 2 2 祁阳方言声母系统与普通话、双峰话、长沙话的比较 表2 2 1 祁阳方言声母表 i 擦鼻边无擦 发音方法 塞音音塞擦音音音通音 清音 浊音清浊清音浊音浊浊 音音音 日 不 送不送不送不送 气送气送气送气送 发音部位气 气气气 双屠 pp b m 唇齿 fvu 舌尖前 t st s d z sz 舌尖中 l t t d n 舌叶 f3玎妒d 5 舌面 n c;t ct c d : 舌根 kk g y b 4 “南帅范人学坝i 学位论文 祁m 方高语音比较研究 表2 2 2 普通话声母表 发音方法 塞音擦塞擦音 鼻边音 音音 清音 浊音 清 浊 清音浊音 浊浊音 音日音 不 送 不 送 不 送 不 送 发音部位送气送 气送气送气 气气气 气 双唇 pp m 唇齿 f 舌尖前 st st s 舌尖中l tt n 舌尖后 s互t 亭t 莘 舌面 ct ct c 舌根 k x d 表2 2 3 双峰方言声母表 边音 发音方法塞音擦音 塞擦音鼻 音 清音浊音清浊清音 浊音 浊 浊音 i 音音 音 不送不 送不 送不送 发音部位 送气送气 送气 送气 1 气 气气 气 双唇 pp bm 唇齿 舌尖前 st st s d z 5 。南帅范人学坝i 学位论空祁m 方言语音比较i i j f 究 舌尖中 t d n t l 舌间后 争t t s d 五 舌面 c“;t c d z 舌根 y kk g x q 表2 2 4 长沙方言声母表 擦音 鼻边音 发音方法塞音 塞擦音音 清音浊音清浊清音 浊音浊浊音 音音 音 不 送 不 送 不送 不 送 发音部位送 气 送 气 送气送气 气气 气 气 双屠 pp m 唇齿音 f 舌尖前 st st s 舌尖中 l tt n 舌间后 五培t 舌面 n ct ct c 舌根 kk x q 2 3 比较的几点结论 根据表2 2 1 、表2 2 2 、表2 2 3 和表2 2 4 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下列结 论:1 、从数量上看,祁阳方言音系中声母数量较普通话,双峰话为多,祁阳话 为3 4 个,普通话为2 1 个,双峰话为2 9 个。( 根据笔者调查发现,祁阳方言中还 存在一个较为特殊的双唇无擦通音【司,但是这个声母在祁阳方言中只能够跟单 元音【a 】拼合,例字非常有限,如普通话中的“抓”、“撒”在祁阳方言口语中读 为 叩耶1 ,其声母就是典型的n 】。而且此类读音在祁阳方言区中具有普遍性。如 6 厶南帅托人学坝i 学位论义 祁m 方吉语音比较究 此说来,祁阳方言中声母应该是3 6 个( 这里主要是采用李维琦先生的说法,不 加改变) 。2 、从语音特征来看,祁阳方言中保留了大量比较完整的中古时期的浊 音系统( 浊音为1 7 个) ,而普通话中的浊音则大量消失。3 、从音位聚合的角度 分析,祁阳方言的辅音音位同北京话一样,不同音位根据某一共同音位区别特征 形成对立,而且这种对立具有某种程度的普遍性,在整个音位系统中,具有相同 音位特征的音位聚合成为一个平行的对立组。如: 祁阳话普通话 擦音与塞擦音t st s c d z sz 叮叮d 5 j3 t 9t g d 茹q罩 塞音与鼻音pp b m t st s s 硌t 5 t ct g c p p m tt n k k g r j kk q 与普通话、长沙话、双峰话相比较,祁阳方言的辅音音位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a 根据音位系统的齐整性原则,音位系统的平行聚合系列应该是齐整的。 音位系统中的这些聚合系列的数量最能反映出该语言音位对立的特点。普通话、 长沙话的辅音音位系统中,由于古代浊音声母大量清化,古全浊声母在今读塞音, 塞擦音时普通话按照“平送仄不送”的规则分化为今清声母,长沙话则按照“无 论平仄,一般读不送气音”( 鲍厚星:1 9 9 9 ) l z j 的规则进行分化。在普通话和长 沙话中浊音主要是擦音、鼻音和边音,普通话为5 个,长沙话为6 个。存在塞音 与塞擦音对立的平行聚合系列。而祁阳话和双峰话中塞音和寨擦音中的浊音保 留。 b 在普通话、长沙话中辅音的“送气与不送气”是其主要的音位区别特征, 送气与不送气相对立的音位共6 组。祁阳话、双峰话中虽然也存在大量的送气与 不送气对立的音位对子( 6 组) ,在祁阳话和双峰话中,“送气与否”是其重要的 音位区别特征,但比较而言,祁阳话、双峰话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浊音系统,“清 浊对立”对于祁阳话和双峰话来说更能体现其与其他方言的区别,这也是老湘语 的主要特征。在祁阳方言中音位清浊对立的对子有s :z ;j :3 :c : 辜,;x :y ;f :v ( 擦音) ,p ,:b ,;i t ,:d ;k ,:g ( 塞音) t s ,: d z ,;t l :d 3 :t o :由( 寒擦音) 共1 1 对,而普通话、长沙话中仅有一 7 “南帅范人学硕l 岸位论文 祁| ;1 方言语青比较研究 对c :别,双峰话x :y ( 擦音) ;p - b h t h d ;i ( :g ( 塞音) ,; t s :d z ;t s :d z ;t c :d ;( 塞擦音) 共7 对,从上述对比中可以看出, 祁阳话、双峰话中清浊对立的音位对子在其辅音音位系统中占有绝对优势,“清 浊对立”是其主要的音位区别特征之一。 c 。祁阳方言跟双峰方言浊音的又存在送气与不送气的差别。祁阳方言中塞 音、塞擦音中的浊音是送气的,而双蜂方言中塞音、塞擦音中的浊音是不送气的。 在我们所观察到的方言中,全浊送气声母除了祁阳方言以外,在吴方言中的永丰、 湖阳两个方言点也存在全浊送气声母( b d ) ( 陈立中,1 2 ) ,后逐渐清化。湖南 平江县南江等地赣语中古次清和全浊声母字今合流,念成浊声母b 、dc 、gc 、d z t 、 如等( 李如龙、张双庆1 9 9 2 :1 2 ) 。此外杨时逢( 1 9 4 8 :1 2 7 3 、1 2 5 1 、1 3 0 2 ) 注意到:“蒲圻话有b 、d 、g 、d z 、d 3 、d 5 等送气浊音,其中b 的浊音性不大 明显,d 不强,d z 有时读成罩”陈立中( 2 0 0 4 ;1 9 ) 也认为“通城十里市方言有 b 、d 、g 、d z 等送气浊声母,其中b 、d 的送气同闭塞都不是很强”1 3 l 。湖南 汉语方音字汇( 1 9 9 3 ) 认为在永州市芝山区也存在部分送气浊音等等。比较上 述几种存在全浊送气声母的方言,我们发现。这些方言中的全浊送气声母都应该 是并母、定母、群母等古全浊声母的遗留,保留了古全浊声母的较为完整的读法。 关于上古“并定群从”送气与否的问题历来多有争议,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 认为上吉全浊声母读不送气音。持此种观点的主要代表入物有陆志韦、何九盈、 李荣等:另一种观点认为上古全浊声母是送气音,如王力、高本汉等,早期王力 先生在汉语史稿汉语音韵学两书中,都把“并定群从”拟为“b 、d 、g 、 d z ”( 注:后期王力先生对于上述古声母的拟音发生改变,全部拟为不送气,但 是在我们看到的有关古汉语的书籍中,还是能够发现许多送气浊音的拟音现象) 。 通过现代汉语各方言,特别是公认的保留较多的古音的方言的调查与描写,我们 可以找到很多全浊送气浊音的例子,比如上面所列方言点,这无疑为上古全浊声 母送气提供了相关的方言倒证。值得注意的是,在今祁阳方言中。出于语言之间 的相互接触,特别是广播电视的普及浊音送气特征在逐渐弱化,根据我们调查, 在年龄超过6 0 岁的被调查者中,这种浊音送气特征较为明显,而在6 0 岁以下的 年龄群体中,送气浊音的音位特征已不太明显,可以说浊音“送气与否”已经成 为祁阳方言内部年龄变体划分的依据,全浊音的清化是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 d 祁阳方言中不仅存在清,浊塞擦音、塞音的对立,而且这种音位对立能够 8 南师范大学硖:学位论空 祁酊方寄语爵比较研究 区分意义。如:祁阳:拔【b a 1 1 】扒【p a 1 1 】,帝【l i 筘】弟【d i 3 5 】等等,这说明, 祁阳方言中的塞音、塞擦音中的“清浊对立”不仅是音值的对立,也是意义的对 立。 e 在普通话、长沙话、双峰话中都有舌尖后塞擦音【t 鲥【t 刚和擦音嘲,但是 在祁阳方苦中没有上述舌尖后塞擦音。与普通话、长沙话、双峰话的辅音相比, 在祁阳方占中存在一组方言特征较为明显的舌升音【t n 【t f j 【d 3 】【f1 1 3 1 。从这组音 的发音部位来看,祁阳方言中的舌叶音较舌面音【t 蝴【t 9 】【纠舌尖位置靠前,但是 较舌尖前音 t s t s l s l 发音舌尖位置稍微靠后。这组发音可以说是祁阳方言与其 他湘语发音差别最大的一组语音之一,甚至有人认为它是辨别祁阳方音的标志, 虽然此等说法有点言过其实,但是足以证明在祁阳方言中舌叶音的地位。在汉语 众多方言中,只有广州方言、隆回方言、长汀方言等少数方言中存在此类辅音, 对于祁阳方言中的舌叶音的来源及其在方言中的组合情况,本文将在以后章节中 详细分析。 f 在祁阳方言的辅音系统中,有两个辅音是其他与之比较的方言点所不具 有的,即双唇无擦通音【u 】和唇齿无擦通音【1 】,这两个音在祁阳方言中出现的语 音环境是受限制的【u 】一般只出现在单韵母【u 】前,如:“五”【u u ”】“糊”、“戊” v u 3 3 】“腐【u u 3 3 】等字,而心】则只出现在韵母为低元音【a 1 前,如抓h a 3 3 1 ,撒【n a 3 3 1 少数几个字。 g 在双峰话中,唇齿音一片空白。我们知道,现代汉语中的唇齿音都是来 自古汉语的重唇帮组字,在唐末宋初时期分化出了非组字,但是到了元代,非组 字的“非敷奉微”四母逐渐合流为唇齿音旧,这个语音现象在周德清的中原音 韵中有详细记载。祁阳话中至今仍然存在中古时期的微母字读法,而通过对现 代汉语中其他保留较多古汉语底层成分的方言,如闽方言的比较,我们发现,在 这些方言中仍然保留微母字,这可以说明祁阳话的微母字的古老。但是在祁阳话 中也存在普通话的唇齿音【f 】,而长沙话则跟普通话相同,只有唇齿音阅,根据语 音演变的历史。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推断,双峰话中之所以没有唇齿音,是不是因 为双峰话的非组字正处在由老湘语向新湘语的演变过程中,也就是说湘语在向现 代演变的过程中,从轻唇音的角度来看,祁阳话、双峰话、长沙话三者之问的速 度存在差异,他们的演变速度快慢可以这样表示:祁阳话 双峰话 双峰话( 小 于号 表示速度慢) 。可资证明的还有湘语中舌尖后音出现的时间的顺序,一般 9 厶南| i | j 此人学硕i :学位论文 祁| 5 几方苦语啬比较研究 认为舌尖后音的产生是在元代,是由中古的知组字演变而来的。在上述三种湘方 言方苦点中,祁阳话中没有舌尖后音,而双峰话中虽然存在舌尖后音,但是没有 舌尖后擦音l 司,而且舌尖后塞擦音【d 司也没有完全消失,可以这样解释,双峰话 目前正处在由老湘语向新湘语靠拢的过程当中,浊音清化还没有完全结束。而长 沙话则与普通话大致相同,根据游汝杰和周振鹤在其方言与中国文化一书中 的解释,长沙由于与西南官话区接壤,受其影响较大,所以跟普通话较为接近。 长沙作为湘方言的主体方言点和湘方言区的中心城市,新湘语长沙话之于老湘语 而言应该是一种强势方言,它必定会对老湘语起同化作用,吸引老湘语向其靠拢, 这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节祁阳方言声母系统与中古音系的比较 在北方方言中,切韵之后,中古音系在原有三十六字母基础上发生变化, 轻唇音非组字是在唐末宋初时从帮组字分化出来的1 4 】,切韵时代“帮滂并明” 跟“非敷奉微”还是混用的,可是到了元中原音韵( 周德清,1 3 2 4 年) 时, 重唇音与轻唇音的区别已经非常明显。这个可以在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和杨 耐思先生的中原音韵音系中找到依据。可见在元代时期,古声母分化后与现 在的读音已经相差无几。在湘语中这种分化从代表方言点的声母的对比分析中可 以看出,以长沙话为代表的新湘语与北京话的距离更近,而在老湘语中,尽管这 些声母的演变也是不可抗拒的,但从声母演变的速度和完整程度而言,老湘语明 显慢于新湘语。而且在老湘语中还保留了一些古汉语声母的痕迹。通过对这些古 汉语声母的遗留的对比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对语言演变的历史轨迹的探询,以及 各方言间亲缘关系的研究。 在祁阳方言的声母系统中,古端组的定母字多读为送气浊塞音id 】,发音部 位相同的全浊次清在祁阳方言中都不混同,精组、知组在止摄蟹摄开口三四等字 前的分化具有较强地域特色。尖团合流在祁阳话中较为明显,具有普遍性,精、 见、晓组中分化出舌面音。下面就具体的古声母字进行对比分析。( 注:本表中 所列方言点发音除祁阳话为自己调查所得以外,其他发音均来自汉语方音字汇 和方言调查字表。) 2 2 1 帮非组 2 2 1 1 帮非组字语音比较 重唇音帮、滂、并、明四个古字母,今拟音为【p 】i p 】【b 】【m 】,清唇音非敷奉 微四个字母在现在一般拟音为田旷】【v 】旧】。但是在现在的普通话中只有唇齿音 1 0 。南师范人学硕:学位论文 祁阳方言语舟比较 i l f _ 究 【f 】,其实可以这样解释,今天的【f 】的前身是切韵时代的帮滂并三母,到了北 宋初年的三十六字母时期,逢合口三等韵及流摄开口三等韵的帮滂并分别变成了 非、敷、奉三母,此后帮、滂、并三母只与开一二三四等和合口一二四等拼合; 非、敷、奉则只与合口三等韵和流摄开口三等“尤有”韵拼合。到了元明时 期,随着全浊音的消失,非、敷、奉三母合流变成了【f 】,而明母字也由【玛】变为 f v l ,反映这一重要变化的文献材料主要是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清代学者 钱大昕在其十驾斋养新录中提出了:“古无轻唇音”【5 j 一说,认为在上古时 期的汉语中不存在轻唇音字母,中古及后来的轻唇音是由重唇音分化发展而来 的。因为,在北方话中帮组字只跟合口一二四等韵和开口三等韵拼合,“非敷奉 微”只跟合口三等韵相拼。帮组与非组是互相补充的。可以这样解释,上古的帮 组声母是在合口三等韵的影响之下分化出了“非敷奉微”四个字母,合口三等是 非组字分化的条件,这个说法已经广为接受。另外,从许多保留古代声母较多的 方言中可以寻找到一些相关的例证来证明这个说法的合理性。根据我们调查,在 祁阳方言中确实存在一些“古无轻唇音”的例证。 在祁阳方言中,帮组字今青与普通话的区别在于普通话中的全浊音按照“平 送仄不送”的规则清化,而祁阳话则保留了全浊声母,而且这个全浊声母是送气 的。所以在祁阳方言中同发音部位的全浊、次清声母都不混同,这个特征在湘语 中具有普遍性。如: 表2 2 1 1 之一 清浊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声纽帮 帮 滂 滂并并明明 例字巴八 怕坡爬拔麻马 北京 o p ao p ap a c p oc p a币a m am a 祁阳 c p ac p ap 矿 中o 出a由a绷am a 长沙 c p a印a p 矿c p o皇p ac p a 栅am a 印a 双蜂 = p o t p op o c p ui p o s p a饥o m o 1 1 厶南师范人学顿七学位论文祁懵1 方占语曲比较研究 表2 2 i 1 之二 声纽 非非敷敷 鲞塞 微微 例字孵 蜂 覆费肥浮微尾 c 北京 。内 t f 9 q 如如i;f e i湘:u e i u e l c m l祁阳 e b a u t p o r jp f 盘u lzs t l l g b a u。z u l 长沙 。f u 。f uf u 。f is n l i;f i l 棚e lu e l , 双峰 。x 3 u c , x a bx o u c x u l o u l 击v 吖u e c u l u l 通过上表的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a 祁阳话和双峰话中的帮组字全浊声母没有分化,而新湘语的长沙话则发生 了分化,在祁阳话和双峰话中全浊、次清区分明显,而新湘语的长沙话,由于受 西南官话影响,逐渐向官话靠拢,全浊并母塞音按“不论平仄一律读不送气清音” 1 6 l 的规则分化。 b 在表二中,我们很清楚地发现,普通话跟老湘语之间的差别,今属非组 字的“蜂、浮、孵、尾”等字,在祁阳话中不念非母字而念帮组字,这说明在祁 阳话中,或者是在部分老湘语中,至今仍然保留一些上古汉语声母的痕迹。如“浮” 字祁阳话念【b a u u 】,声母为送气浊音【b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解释“佛” 字时认为佛字的原音是b u d d h a ,最初译为浮屠或浮图稍后译为佛 图和佛陀。简称为佛”f 7 l ,在印欧语系中,【b 1 是个双唇浊音字母,这说 明在上古的汉代甚至是唐代,“浮”和“佛”仍然是念重唇音的,此处的“浮” 跟祁阳话中的浮声母发音部位相同,而新湘语长沙话则与今普通话大致相同,这 是因为地处湘北的长沙受西南官话的影响的结果。非组字读为帮组字的例子在其 他老湘语和闽语中都可以找到相关例证,闽西长汀、上杭,永定、武平等七县客 家话古“非敷奉微”字的今读,少数1 :3 语常用字读【p 】1 8 l ( 李如龙:2 0 0 2 ,2 4 7 ) , 如: 飞【c p e 】蜂【1 0 0 i ) 】腹i 。p u 】肥【tp 1 ( 清流) 饭【c p 日】 此外在老湘语中的双峰话,洞口话中也存在非组字读为端组字的语音现象, 如洞e l 话中的“讣”读f p u $ 5 】。闽方言和老湘语是保留较多语言底层成分的汉语 方言,非组字读为帮组字可资证明。 南 i l f j 托人学确j :学位论文 祁阳方苦语啬比较研究 c 在北方话中,非组字演变到现在,非敷奉微合流,四个字母今在普通话中 都统一读为唇齿音【q ,“【v 】母的消失是从清初的血元方音一书中反映出来的。” 该书已经在所分的2 0 类字母中原【v 】母字已经被并进了【9 】声母”f 9 i ( 胡安顺: 1 6 3 ) ,如此可知,在清代初期,【v 】母已经在北方话消失。但是在祁阳话中并非 如此,祁阳话中非组字有的保留微母读法,一般认为微母字是从明母字演化而来 的。钱大昕曾经举方言例证证明他的“古无轻唇音”的说法。钱氏说:“今吴人 呼蚊如门。”又说:“今江西湖南方言读无如冒。”【1 0 l ,在祁阳话 中的“饭”字文读是为【v a n l l 】,但是白读为【m a i l l l 】( 喂小孩饭时用语) ,“蚊子 在祁阳话中读为【m 9 n 3 3t s l 】,“饭”和“蚊子”的读法在吴方言中至今仍然存在( 袁 家骅:1 9 8 2 ) 。祁阳话中的非组字,有的字母跟舌根音混同,读【x 】,有的读为舌 面擦音【胡,有的读为零声母如: 【引非肥肺飞 【x 】发伐富斧 非组字 【f 1 府副 【u 】腐负伏 【v 】罚父坟 在祁阳方言中的非组字中“非肥肺”因为韵母韵头是韵母【y 】,属今撮e l 呼, 丽【;】与今舌面音【c 】发音部位相同,【引与【y 】拼合。属发音谐同,【;】应该可以视为 非组字中古时期湘语向今祁阳方言演变过程中的特例。李维琦先生在给上述字注 音时注为【舻5 】,根据我们调查,当发音人在发上述字时,嘴唇张开,上齿不接近 下唇,没有构成唇齿音的发音条件,相反,从发音人的嘴唇的圆展度来看,发音 时噍厝外撮,舌尖抵下齿背且往后缩,音值较舌面音更为接近,所以我们认为 i 珂i 5 5 】更为恰当些,我们认为,现代汉语酱通话的【f 】跟祁阳话中的闭的演变不同, 祁阳话中的旧可以认为是舌面擦音【;】在与合口呼三四等前的介音【y 】拼合时发生 腭化后的结果,并且这个过程还没有完全结束,特别是在高元音【u 1 前,所以在 工南师范人学硕 :学位论文 祁掇1 方蠢语者比较埘宛 祁阳话的许多以【y 】为韵头的非组字中,多读【;y 】,而且从当地人的发音当中明显 能够察觉到介音的存在。 非组字在今- ;g - n 呼【a 】前读为舌根音【x 】时,韵母也出开口呼韵母【a 】变为合口 呼韵母【u 】,而“富”【f u 5 1 】和“斧”m 严】本身就是台口呼韵母,所以在祁阳话中, 在合口呼韵母前i l l x 是一对自由变体,不具备区分意义的语音特征,这个发音 特征在祁阳话和与之相邻的祁东话和冷水滩市等地区都具有普遍性;祁阳话中非 组字在【u 1 前读为唇齿无擦通音【u 】,如腐、负、午、五等等,唇齿无擦通音n 】 在祁阳话中出现的条件是有限制的,它只出现在单元音【a 】韵母的前面。 2 2 1 2 祁阳话与中古声母的对应 祁阳话与中古声母的对应如下表: 表2 2 1 , 2 之 清浊全清全浊次浊清全浊 帮组 帮p 滂p 并b 明m 非组 非f敷f 【 奉v 微玛 ( 注:上述拟啬均采用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 2 2 2 端组、泥组 2 2 2 1 端组、泥组语音比较 端组和泥组在普通话中演变为今舌尖中塞音、边音和鼻音【t 】【t 】f n 】【1 1 共四个 声母但是在祁阳话中端母字的演变与普通话的差别甚大,端母字在祁阳话中的 分化情况大致如下; 端组 【t 】丁端刀 透组 【t 】透突踏 定组 【d 】【l 】唐 大令淋 泥母 【n i p 】【叫泥日来母i l j 来乱【d 】另亮 古端母字与祁阳话的对比可以通过下列表格来显现: 1 4 厶南帅范人学坝:l :学位论义祁m 方言语哿比牧 究 表2 2 2 1 之一 清浊全清全浊次浊清全浊 端泥组 端t透t 定d 1泥l n m来i d 表2 2 2 2 之二 声纽 端 端透定定泥泥 - 束来 例字答打他大洞拿娘来蜡 北京如 c 诅 at 矿 t u s 3 ;n ae n l a;l a ii a 日 祁阳 o a锄c t aa a i d m 3 3m 蠲 埘a d a i l a :如s 3 长沙 。t a c t at 矿t a f d a e i h as l a ii a 3 t a i * t 3 矿 习 双峰 j ac 诅 c t o( 访d a f;l aj m ad l a 3 d 犷n 2 2 2 2 语音比较的几点结论 从表2 2 2 2 之二中的语音对比可以得知: 一、祁阳话中古端、透母字今音跟中古端母字相同,对应整齐,长沙话跟 双峰话也是如此,一个例外字是“舔”,在祁阳话中读f 撕a 5 3 】,与泥母混同。 二、与普通话和长沙方言不同的是在祁阳话和双峰话中分别保留了中古的 全浊定母字【d 】和【d 】,这些字的发音没有像长沙话一样按照“不论平仄,一律读 为不送气清音”的规律分化,也没有按北方话的“平送仄不送”的规律分化。 这点显现了汉语老湘语在发音上的一致性及与新湘语的区别。但是在老湘语内 部定母字的发音也是有区别的,如表中的“大”字,双峰话的声母是不送气的 f d 】,雨祁阳话则是送气的【d 】。而且双峰话存在两读现象,文读已经与老湘语靠 近而在祁阳话中只有一种读音。这说明在祁阳话中中古浊音至今仍然较为稳 定,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由于近来人l :l 流动加速,许多年轻人的发音中送气浊 音正在逐渐消失,变为不送气浊音。 三、泥母字。泥母字在祁阳话中分化为【n 儿嘲f l 】,具体分化的条件为:泥母 字在逢古开口三四等字如流摄开三尤韵,也就是今齐齿呼韵母【i 】或者是以【i 1 歼 厶南帅范人学碗l 二学位论文祁m 方苦语啬比较研究 头的韵母前读为舌面前鼻音【珏】,如“你、鸟、年、娘、仰、吝”等;泥母逢遇 摄合口一等模韵、宕摄开口一等唐韵、通摄合一等东韵三等锺韵时与来母混同, 读为舌尖中边音【l 】,如:“浓、脓、侬、农”等;其他条件一律读舌尖中鼻音【n 】。 四、来母字来母字在祁阳话中分化为【i 】【d 】。具体分化的情况如下:来母 字在逢吉臻摄合口一等魂韵、臻摄合口三等淳韵时与泥母混同,而且在普通话 中此类字般念为合口呼。但是在祁阳话中却变成了开口呼,如:“论、轮、伦、 抡”都读【l 卸1 1 】;祁阳话中来母字与普通话区别最大,也最能体现其方言特色, 在祁阳话中的古来母字在逢古细音时也就是在逢今开口呼时,一些口语常用字 读为古全浊送气塞音i d 】i 详细论述见本章的第四节) ;其他情况与普通话无别, 一律念舌尖中边音l l 】如:拉、罗、老、蓝等。 一般认为,祁阳话中甚至是在地处湘南的老湘语,舌尖中边音与舌尖中鼻音 不分,在这些方言中边音和鼻音不具有区分意义的特征,可以视为同一音位的自 由变体。而对于祁阳话。一些学者认为在祁阳话中只有鼻音,而没有边音。根据 我们的调查,祁阳话中二者都有,只是在祁阳话中大部分人的发音是介于边音与 鼻音之间。 2 2 3 精组 2 2 3 1 精组语音比较 在普通话中,精组字发了生分化,一般说来,精、清字在洪音前读 t s l t s 】, 在逢细音时,舌尖向后移动,由舌尖前音变为舌面前音【蚬【玎】,这是因为精组 字在开口三、四等细音字【i 】介音前腭化的结果。而从母字则先按照“平送仄不送” 的规则先分化为精、清二母,然后再分洪细。根据研究表明,北方话现代意义上 的舌面音的产生应该是在清初。祁阳话中精母字的分化与普通话差别较大,祁阳 话精组字的分化大致如下表: 表2 2 3 1 清全浊次浊清全浊 洪音 l t s 】i t s 】【d 2 】is 】iz 】 精细音 精【t 蚰清【t ,】从【d ;】心i9 】 邪l ;】 组 “南师范人学硕l 学位论文 祁m 方高语岢比较研究 2 2 - 3 1 2 比较的几点结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a 祁阳话中的精组字分化为三组,精、清母字在洪、细音前的分化与普通话 无别,这说明在祁阳话中精组字跟北方方言精纽字一样,尖音演变基本一致。但 是在( 3 。】( 有关此韵母的具体情况将在祁阳话韵母中详细叙述) 韵母前分化为舌 叶音( 有关精组字中舌尖前声母【t s 】【t s 】f d z 】【s 】与舌叶音之间的关系将在下面详 细论述) 。与中古音相比,祁阳话中的中古浊音保留较为完蕤,但是也发生了分 化,全浊音在细音前腭化,舌位后移,变为舌面音。与其他老湘语的精组字中的 全浊音相比,祁阳话中的浊音送气的特征较为明显,这样的特征在新化话中也存 在。 b 很明显,祁阳话中精组字的舌面音是舌尖前音逢细音腭化的结果,这个与 普通话的演变相同,关键是第三组l 踟】韵母后的舌叶音,到底是扶精组字中的 舌尖中音演变过来的,还是由精组字在腭化成舌面音后演变的结果呢? 根掘王力 先生在其汉语史稿、汉语音韵学中对于上古汉语的拟音,上古3 2 个字母 的拟音中,齿头音的拟音为 t st s sd zz1 ,这说明在上古时期汉语中,齿头音没 分化为阿蟮d 3 3 妇,直到中古时期,在结合韵镜广韵中古字母表【l l i ( 胡 安顺,1 0 5 ) 中声母的对比,齿头音也还是i t st s sd zz1 ,而祁阳话齿头音中舌 叶音【t j t f d 5 5 j 】在上古音时期应该是“庄初从生”,它同中古照系二等字接近。 黄侃先生曾经提出过“照二归精说”,他认为,上古的照系二等字“庄初从生” 四母在上古时期应该读齿头音“糖清从心”,黄侃虽然没有专文论述这一观点, 只是在其音略中定古声母为十九纽1 1 2 1 ,将中古的庄组分别与精组归为同组, 视精组为古本声,视庄组为变声。这个观点在祁阳话中能够找到实例: 庄:捉 t s u 0 5 5 】精:作 t s u 0 5 5 】初l 炒【t s a l l 5 3 】清:草【t s a u 5 3 】 崇:炸【t s 驴1从:杂【t s a l l 】生:师h3 3 1 心:私两3 3 】 由此可见,在祁阳话中的精组字中确实还保留着相上古声母的痕迹,尽管黄 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