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北魏俸禄制度述论.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北魏俸禄制度述论.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北魏俸禄制度述论.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北魏俸禄制度述论.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北魏俸禄制度述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北魏俸禄制度述论.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摘要 古代将有官职之人的薪资,称为“禄”,又称“俸禄”。禄的多少,是以官位 的高低而定,故周礼上说:“位定,然后禄之。”俸禄制最初的模式当为始于 西周的爵禄制,历经春秋战国,至秦汉,统治阶级已经发展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 善的官僚俸禄体系。魏晋南北朝时期,兵燹不断,鲜卑拓跋部一统中原,建立了 北魏王朝,开启了鲜卑人统治华夏的历史生涯。北魏初建时,受其当时社会政治 经济现状以及民族自身特点的限制,未能建立起一套比较稳固的保障官员生活来 源的俸禄制度,而代之以有游牧民族特色的不定时、不定额的班赏制度,这有其 时代的适应性和局限性。此后,经过几代帝王的发展和积累,至孝文帝对,国家 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为实行稳定的俸禄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俸禄制应运而生。 北魏的职官俸禄问题,历来困扰颇多。首先是俸禄制实行的确切时间史书记 载中颇有矛盾之处;其次,因史书对官员俸禄的数量以及等差分配的具体实行情 况语焉不详,要理清头绪颇有难度。 本文以太和八年( 4 8 4 ) 俸禄制度全面实行和孝文帝迁都洛阳作为分水岭, 把北魏历史时段划分为北魏前期、平城中后期和洛阳时期,并以此为背景对北魏 官员在相应时期收入的主要概况及特点一一阐述,着重论述北魏俸禄制度构成的 两个方面,即职官俸禄和食邑爵禄。 笔者以为,北魏俸禄制度的初行时间应为献文帝时期( 4 6 6 _ 4 7 1 ) ,后因重 重阻力,最后只在地方宦员中实行俸禄制。至太和八年( 4 8 4 ) ,孝文帝实行俸禄 制度后,把原先的地方官员俸禄制纳入了其俸禄体系,至此,北魏开始实行统一 且完整的俸禄制度。北齐制度多因袭北魏传统。太和二十三年( 4 9 9 ) 职官体制 改革后,北魏创新地采用了九品三十级制,亦为后来的北齐沿袭。故笔者推测, 北魏与北齐在官俸数额方面或许也有相当大的雷同。因此,笔者以北齐官俸数额 为基准对北魏的俸禄数额进行分析,得出北魏从三品以上官员的官俸大概比北齐 相同品级的官员官俸高4 0 0 匹帛左右。 食邑爵禄在北魏有一个发展过程,从仅有政治名誉的虚封制到拥有一定经济 收益的实封制或虚实并封制,这一方面是北魏汉化的结果,体现了其整个综合国 力,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北魏统治者在政治才能方面还不够成熟。 前贤时哲对北魏俸禄问题已作了初步研究,但总体论述相对较少。北魏俸禄 制度从无到有,实际上反映了拓跋鲜卑自进驻中原以来,在制度方面进行的一系 列变革。从北魏前期杂乱无章的班赏制度到中后期井然有序的俸禄制度,这一方 面是北魏整体国力的上升,同时也体现了北魏统治者由少数民族的身份一步步深 入汉化的进程。笔者提出这个论题,主要是对北魏整个俸禄体系作较系统的论述, 进而探讨北魏一朝官员的俸禄体系由随意性向制度化发展的内在脉络。制度的变 革是决定性的,文化的积淀是深远的,北魏在制度文化上的逐步变革和与汉文化 的融合,为此后的隋唐盛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论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章论述了北魏前期官员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战后班赏: 第二章全面论述了太和八年的班禄制度及其相关内容;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北魏的爵禄食邑制度及其相关内容: 第四章主要是对北魏官员的其他收入来源作了概述,并以个案分析的形式对 北魏官员的收入情况作了详细描述。 关键词:北魏职宫俸禄 爵禄收入 a b s t 嘲g t n e 旰f b e 瞧s 口协。日t nn n 。o e 吐t l m e ,d n l l d4 h ”d r 乍旧l 饥”,w 。59 u 叭 貌。o o r d o n qt dd 仟l 。妇lp d s 陡d nt h ec h n e s 虎n 。沈眦b d d 恕t 够匕j ,佃“ 定斑“露红jt h b 心如as 口纠叼9 d e 5 :“d p 记e p 。s 陡幻ns 比,t h “s s 口l n 。g d b t 国 n e d ”r h es 口l 国r 纠s s t e ms t 虎忙巴df p d 肌t h ew e s tc h 。“d 日n 盘s t g , 翻n d 陡d e v e o 叩8 d n 七d 国坨l 虎t 、e o gp e r f j 踺s g s t e 肌。儿c h t 儿国n d h 翻n d m 虎s t o e s a t t h o b e 9 n n o n 9。f n d 代h e r nw e l , e s t 国b l 如h e d b 目 肌l n p 暾x 国n b e ot 仉o b nt n b e ,d o d n ,tl a 酚s u 。hk o 儿dd f 。s 盘l a r gs h s t e m b e o 虞“s 巴扩fb 口t t l e s 臼dl 七sp n n 几d r d 国l s d o 驭lh 国b 0 七m d e 四n dl d w e r d e v e l 印m e 眦l e v 虬a n dt 。龇er m l ed fe 眦p e r d rx 幻d w e ,s n 切。日5 9 5 t e m e n 巴r 9 e d 虎st h et p 仉e sr e q m 幻陀d t n e 圮a 化s o m e 。b s 瞻s 幻n s 拍。蚍。仟。妇l s 7 s a 协。习s g s t e m 饥 n d r t h e mw 西t h ef r s t 如t h e 似a d tt l m et do 口r 。g o 毗t h es 口切。g s s t 巴矿n ,n 仉dt h es e d d n dk t h en y 、九d h y 此口fe n d hl e 、,e l 。f 。f 争o o 国l s s 馥l n r 日- t n 【sd o s s e 汁口t 幻nd 沁纠e dt h ep e n d dd fn 。r 七h b r 儿e l 0 扎凹t h e 坨 t l m ,b s ,n 口m ,乩h ,t h e e n r l 己e r p e n d dd fp l 儿9 d h b n 9 ,t h e m l d d 比n d 巴、e n o n 9p e r l d dd fp l n q d h e n 9 玖儿dt h ep e 厄d dd fl m 。g 翻n 9n d d 。r d o 9t d t h eb e 9 c 儿n o 9d f s a 切。g5 日5 t e mo nt h ee 0 9 h og e 口rd f t 砑o h e ( 4 8 4 ) a d n ,。v 儿g t h e d 口p 陡贸lp l n 9 d h e n 9o 陡g t d l d 日口n 9o 冼拶- a n d t h e d o s s r 七n t o d np l 8 日5e n 岬h a s 沾o nt h es 口。日5 b s t m ,w h 比hc o n 5 s t 。f c n c d r e 口。d r d l 叼t dr n k 己s 自n dd 仟d 妇b s t 呻e n d f nt h l sp 口p b r ,陡b r o n 9 sf j n a r dt h n tt h ed 仟l c o n l s 7 s 自l n 。d5 日s t e m s t n 比e df p d n 九g 叩已r d rx 妇p l w 巴儿( 4 6 6 _ 一4 7 1 ) ,国d 母儿n l o 日。取r r 沈dd “to n l d 。n lp 札国9 s t r 虞t e s t dt h ee i 9 h tg e 虎r 矸t 砑o h e ( 4 8 4 ) ,e m 卞e r 口rx o 虎d w e 儿 t o d 恕t h es 口l 翻r ms h s t e n ld 翻r n dd m tl nl d c 驭ln 九n g l s t r 国t e st dt h ew h d 比 。仟0 d o a l s 7 s a l a 。g5 日5 t e 眦a ”ds i n o e 陡如。f9 r e a t 比9 r 巴幽北蝴e n m d 舭奸d 仟。咖l s s t 呻e 叫 饥t 地n 。陀h 盯几w e o 。n n tb e s 汕s 妇舭砌t e d ,龇ed o s s e 呦t 幻n 。d 几碡c t “r dt h 趾t h b 口m d m 舭d fs t 呻e d 。龇end 盹h e r nw 缸b a s e d 岬o n 龇巴m “。hs l m i l 傀ro 仟l 比r m m 如s 幻 s 日s 地肌。龇芒n d r t h 已r 儿w 芒曰扎dt h 芒n d r t h e r n 越a n di m zd m t 口 r e 5 m 捷。h 。2 h es n 倒。f d f f 。幻l s ,t h 。p d s 比汤n 口b 。v es m b 七h 比el e v 乱儿 n 。庀h e r 儿w 西医年d d 如9 h e r 幽虞n 蝴d s e hn d 陡h e r n 瓯 h e 。n 。d ”乩巴臼o o d r d i n 9t or a n 已s0 儿t h en d r t h e r 儿w 缸h 窃sl t sd r 。c 芒s s 叶科8 v 。l 叩肌。此,虎d tm st h e 慨m 比吖协es d 吐h e r n 一。毗眦口t 幻口n d t h eo m p r d 、e m z n td f 巴儿t o 比f t n n c 幻lr e v e n m e s 。m 。5 幽。l o 陋h 口d 眦a 矗e p 矗m 防叼s t “d 日l n 蝴es n 切吲s 纠s t e ml 扎 n d 代h 8 r nw 巴。,b 址t v e r 捌队“d he ns t 洲到n 9n s 翻w h 批f m 饥助心 t dd n ot h es 圳质r g s g s 托肌l nn d r t h e r n 化坨f l e c t st h et r 翻惦f d r n 几i n t h s o s t 已m js i n 。em 一n d m 拶x 幻n b 舀t h d b 虎t n b er “l e dc 儿n d 肚kd h 儿毋 t _ 。曲瞄西w 自sb 憎m 9 h tf d m 愤删f d rt h es 日比d f s t d 纠n 翻幽el 儿n e r 、e h 虎t ,。n 。千t h e s 口l 翻r 日s 拶s 地n ,儿 n d 陀h e r nw 酝b 葫s e dd t h e 科l s o m s s l d 儿臼b d “tt h 芒口伴。e r s7 n c o m e a n dt h e d h 臼n 回e ns s t e l s 翻n dg h l t “r e so nn 。r 七h e r 儿w 巴,l 虞dt h e f b “n d 虞t 幻nt dt h ep r d s p e m “sd f s “口n d 。广日儿9d g 口s t 坷 t h 。d 以5 e 代a t 幻o d n 5 l 韭旰f j m 。尹口吐s ,t h f 畦tp n 代d 沾。m s s 纠t k e 。竹。8 r s 。儿o d 屺l 儿t h 8e 日n 沈rp e r 。d d fn d r t h e r nw 酝m a n l 卉,d m o w 。吲吖匏。b 自t t l e s jt h e 础d d n dm 口n 嘲坳l 姚虞础d 眦t h e s 口妇r s 日s 比ut h et h r d 肌日i 扎l gd 如o m s s e d 龠b 。“tt h 巴【n 。d 矿e 自c 。d r d i n 岛t dt h 巴 旧h 眨s 。hn 。陀h e r n w e l j 幽f d “心hs k m n 几日n z e dd f d e r s ,d t h 盯i 儿。肌e s , 。n d 醺菡d b e 饥d e 坳n 础d m t 她ed f 扛惜i 眦d m e 几t w dd a s 瞻 k z g w d 吲s : n 。r t h b r h w 嘭。f 丘g e s t 呻n 。| j i n d o 肌瞄口d d d 叫n g 幻m 儿虹je n c d m e 5 0 l 8 喇5 日s 比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生王羔日期:芝! :! 、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客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朱飞苫 日期:盐五:6 : 导师签名: 学术史回顾 古代将有官职的人的薪资,称之为“禄”,又称之“俸禄”。禄的多少,依官 位高低而定,故周礼上说:“位定,然后禄之。”从西周实行爵禄制始,到秦 汉时,统治阶级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官僚俸禄体制。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 史上时局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南北对立,兵燹不断,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 其前期由于受其当时社会性质和发展水平的影响,没有建立起套比较稳固的俸 禄制度。长期以来,有关北魏官员收入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北魏的俸禄问题,一 直没有系统的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史料的缺乏,大量坟籍湮没无闻。这给研 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综观前辈学者的研究,对北魏官员收入问题的研究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北魏前期的班赏问题 高敏在有关北魏前期百官无禄制的两个问题( 历史教学问题,2 0 0 4 年 第l 期) 中指出关于北魏前期百官无禄制的问题,魏书并无明确记载,始倡此 说者为唐人杜佑,清人赵翼正式确立“后魏百官无禄”的论点,并指出北魏前期 百官无禄制时,缓解其因无禄而造成的社会矛盾的主要办法是对百官实行以战利 品再分配制度为特征的班赏制度。 王大良试论北魏前期的官吏生活保障制度(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 0 0 2 年第2 期) 认为,北魏前期,国家还没有一套完善的保障制度,官吏的生活来源 最初依靠战争赏赐而后则主要由自己解决。徐美莉试论北魏前期的官员薪酬分 配模式( 民族研究,2 0 0 3 年第6 期) 认为北魏前期并未采用中原的俸禄制, 而是实行分别适应于不同群体的多种形式并存的官员薪酬分配模式。北魏前期官 员薪酬分配的基本模式是在拓跋琏时期确立的。基本内容是廪给、班赐等,其中 最为显著的是战后班赐。 二、北魏俸禄实行的年代 对于北魏俸禄实行的年代,史学界一般认为是孝文帝太和八年( 4 8 4 ) 始行 俸禄。杨际平在论北魏太和八年的班禄酬廉( 厦门大学学报1 9 9 4 年第l 期) 一文中,也视太和八年( 4 8 4 ) 为俸禄制的开端,对班禄制的影响进行深入 分析,认为班禄的实行,促进了拓跋政权的封建化。徐美莉北魏班禄时间研究 中的三个问题( 甘肃民族研究,2 0 0 3 年第l 期) 对班禄中的几个问题逐一进 行分析,指出班禄时间应以太和八年比较合理。 最早对孝文帝太和八年( 4 8 4 ) 始行俸禄制的观点表示怀疑的是林绍顺的北 魏何时始行俸禄制( 史学月刊 j ,1 9 8 6 年第6 期) ,文中他提出了史料记 载中关于北魏俸禄实行时间的冲突,但未加详述。景有泉在关于北魏俸禄制的 几个问题( 东北师大学报,1 9 8 8 年第5 期) 一文中也吸收了林绍顺的观点, 认为北魏俸禄制实行的时间在史料记载中有一些矛盾之处,同时也对此进行了一 些分析。但林、景二人的观点似乎未受到史学界关注,自此之后,未见有相关文 章论及此观点。 三、北魏宫俸的主要构成及其相关内容的研究 关于北魏官俸的主要构成,在一些专著中有综合性叙述。最详细的论述当属 黄惠贤,陈锋主编的中国俸禄制度史( 武汉大学出版社,1 9 9 6 年) 第三章 第三节从行赏到班禄,该部分专门论述了北魏官僚的俸禄问题。从北魏前期 的赏赐制度、俸禄的班行及其基本特征、地方官“依户给俸”制与“随地给公田” 和“职俸”以外其他形式的俸禄待遇等四大方面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北魏官僚的俸 禄问题。张维训的北魏官禄制度的确立及其对鲜卑族封建化的意义( 中国 社会经济史研究,1 9 8 4 年第3 期) 从取俸、岁禄、公田、食邑、给恤、给力、 食干等七个方面论述了北魏太和年间确立的官禄制度。 关于食于、力役、恤等方面的内容,许多学者结合南朝或北朝其他朝代进行 论述,这方面的研究比较丰富。如程应缪释“斡”( 中华文史论丛,1 9 7 9 年2 期) ,李春润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斡( 中华文史论丛1 9 8 1 年3 期) , 高敏东魏北齐的食斡制度研究( 社会科学战线1 9 8 4 年第2 、3 期) ,赵向 群、翟桂金北齐食千制度新探( 西北师大学报2 0 0 l 第l 期) 等等。 关于北魏爵禄制度的研究,学者们也不乏论述,如张维训的略谈北魏后期 的实封与虚封( 史学月干0 1 9 8 4 年第2 期) 指出,北魏前期,五等爵系虚封, 孝文帝太和年间逐步实行食邑制,封君获得封户上交的部分租税,北魏才由虚封 转为实封。但食邑制实行后,北魏仍存在虚封爵位制,两制并存。 质言之,前贤时哲从不同层面、或多或少地涉及了北魏官员收入方面的部分 内容,这些无疑都是笔者进行进步研究的基础。笔者提出这个论题,主要是对 北魏整个俸禄体系作比较系统的论述,进而探讨北魏一朝官员的俸禄体系由随意 性向制度化发展的内在脉络,这无疑填补了目前史学界对北魏官员收入没有全面 论述的空白。 2 第一章北魏前期官僚收入概况 道武帝拓跋琏于公元3 8 6 年在牛川( 今呼和浩特东) 重建代国,改国号为 “魏”,拉开了近2 0 0 年北魏历史的帷幕。天兴元年( 3 9 8 ) ,拓跋硅迁都平城, 开启了北魏真正的王朝生涯。太和十九年( 4 9 5 ) ,孝文帝最终迁都洛阳,把北魏 王朝推向了极盛的发展道路。本文以太和八年( 4 8 4 ) 俸禄制度全面实行和孝文 帝迁都洛阳作为分水岭,把北魏历史时段划分为北魏前期、平城中后期和洛阳时 期,并以此为背景对北魏官员俸禄制度的主要概况及特点一一阐述。 北魏前期由于受其当时社会性质和发展水平的限制,未能建立起一套比较完 整的政治制度,其中之一即为没有建立起一套比较稳固的保障官员经济来源的俸 禄制度。这是因为当时维系整个国家机器运转的经济基础主要建立在通过战争掠 夺、临时征调等特殊途径构筑的根基之上,保留了较多的原始形态,缺乏一种制 度化的保障和约束。 第一节北魏前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2 0 世纪6 0 年代,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境内发现新巴尔虎右旗扎费诺 尔和陈巴尔虎旗两处古墓,其分布及时代与魏书序纪所载的推寅南迁的“大 泽”时代相符,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骨器、石器、陶器、铁器和铜器。由此可 知,拓跋部当时仍处于新石器时代的中、后期。其后。拓跋鲜卑族在南迁的过程 中,吸收了其他许多民族和部落团体,经历了由部落、酋邦、国家三个形态的转 化。,其内部经济结构和经济成份呈现出异常复杂的情形。在南迁的过程中,拓 跋族主要以掠夺为主。特别是神元帝力微以后,拓跋部落对晋朝及邻近部落不断 地进行战争,正如马克思所言,“这是每一个自然形成的集团,为着防卫财产, 也为着获得财产,最原始的劳动形式之一”。趁没鹿回部首领窦宾去世之机,力 微杀窦宾二子,“尽并其众,诸部大人,悉皆款服,控弦上马二十余万”。到昭 成帝什翼键时,征高车、讨没歌部并征卫辰,俘获生口及马牛羊数百万头。其后, 。参见内蒙古巴尔虎旗完工古墓清理简报 考古 j ,1 9 6 5 年第6 期。 。北魏前期的社会性质问题史学界曾进行过长期和广泛的讨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迄今为止,仍难形成 共识。详见李书吉北魏前期的经济形态和社会性质兼论北魏模式,中国经济史研究2 0 0 2 年第 2 期,页8 7 9 1 。 。马克思:前资本主义生产形态,文史哲 j ,1 9 5 3 年第2 期。转引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 9 5 5 ,页1 9 5 。 。魏书卷l 序纪。 1 道武帝拓跋珐破高车、柔然、大夏、北凉后掠获了马牛羊数百万头。 据韩国磐。和严耀中 研究,北魏前期国家经济来源的主要构成大致可分为: 部落制公共财产的结余、所灭部落或国家战利品的获得、国家直接控制特殊入口 劳动收获物的积聚、农牧民赋税收入、临时征调以及附属部落或国家的纳贡等。 上述不同经济来源的数量有时很多,特别是由于大量的战争掠夺,使得北魏前期 畜牧业相当繁盛。燕风曾对苻坚说拓跋部“控弦之士数十万,马百万匹”9 ,苻 坚不信拓跋部马有这么多,燕风解释道: “云中川( 今山西忻县北七十里) 自东山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有余里,每岁盂 秋,马常大集,略为满川以此推之,使人之言,犹当未尽。”。 除赏赐、宰杀之外,大量的牲畜用于畜牧业。据朱大谓、张泽咸等人的研究, 北魏前期主要有三大牧场:代郡畿内牧场、漠南牧场和河西牧场。( 见下表) 表一北魏前期的三大牧场 名称 起讫年代 大致范围牲畜总数牲畜来源 主要功能 代郡牧场公元3 9 9南起台阴,北马3 5 万余匹,掠夺供应战马皮毛 年不 距长城,东包牛羊1 6 0 余万等军资,作为 详白登,话至西头统一北方战争 山 的需要 漠南牧场 公元4 2 9东至濡源,西马牛羊6 0 0 余 掠夺 向政府交纳贡 年公暨阴山,东西万赋 元4 3 3 年三千里 河西牧场公元4 3 9凉州到黄河马2 0 0 余万掠夺畜牧业的产源 年约 河套地区 匹,骆驼1 0 0地 公元5 2 9余万峰,牛羊 笠 无数 另外,北魏还建有一些小型牧场和野马苑等等,如太延二年( 4 3 6 ) 冬十一 月己酉,拓跋焘“行幸榴杨,驱野马于云中,爱野马苑” 。北魏前期,通过圈 养畜牧和农牧业赋税收入等手段,逐步积累了财富,财政收入蒸蒸日上。 。参见:韩国磐南北朝经济史略 砌,下篇二,厦门:厦门丈学出版社,1 9 9 0 。 o 参见:严耀中北魏前期的政治制度 m ,第五章,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 9 9 0 。 o 魏书卷2 4 燕风传。 o 魏书卷2 4 燕风传。 。此表根据朱人渭,张泽成主编的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m ,齐鲁书社,文津虮| 锐社,1 9 9 6 年。) 第 5 6 5 9 页_ 资料制成。 o 魏书卷4l 世祖纪。 2 第二节班赏制度及官员薪酬分配 一、北魏前期的班赏制度 北魏初建时,仍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没有摆脱游牧部落的习惯,所属官 吏没有固定的馋禄。统治除级为保障官员的基本生活所嚣,采用j 露度的方式勰 决宵员的l | 殳入,即赏赐一些战利品和狩猎所获畜产。在统一北方以前,或者以太 平真君十一牮0 5 0 ) 南北朝鬻时体战为叛,战争频仍,战争的结果慧与战利晶的 分配联系谯一起,荫时甚至仅仅为了获得战利品丽发动战争,所谓“以大众远出, 不露所掠,则无以楚军实,赏将士”。黄熬贤、陈锋主编的中圜俸禄制度史 一书指出, “在这一时期,黄日部落首领率部落出征掠夺黠劫并在部落成员闻进行分配的作法,演 变为北魏皇帝率军亲秘掠夺财物并对从轻将士和贵族进行赏赐即所谓亲赫一掠夺一班磷 行为赏赐代替了两汉魏晋政权的俸橡制度”。 据不完全统计,道武帝在位2 4 年搿阀,赏鹅袄军百窗i 8 次;明元帝在位 1 5 年期间,赏赐百寓亦有1 8 次;太武帝在位2 9 颦期间,赏赐计2 4 次( 见下表 二) 。这静辍赏翻发并没有阉定静辩淘和数鬟的陵潮,丽熬不定辩拖在战争胜裁 或帝王狩猎后的收获物中拿出一部分来进彳亍分配。 袭二j b 魏前期的赏赐情况( 以下内容均出自魏书该帝正本纪) 时间赏赐对壤及内容 登霆元年聂月,“臻舞叙辫,各寿麓”。 登国二年舻月,“班赐功暾长孙嵩等七十三人各有差”。 嚣霪三年六是,大破痒葵爨,“获獒霆帮杂蛮卡余万,班爨将 士各有差”。 登溪五年三月,大破裹擎嶷纥罄,“虏获爨墨、马牛羊二卡余矗”。 登国六年十月,北征蠕蠕,“大破之,班赐从臣各有差”。 o 魏书卷1 7 乐甲王夏传。 o 蓑惠赞、辕锋主编;中嚣俸禄割度变辫3 ,武援;武汉大学臻敝社,l 尊鲁如页1 1 7 一1 1 8 。 。高敏:肖篾北魏前期酉官无禄制的两个问题,历史救学问题 j ,2 0 0 4 年第1 期。高敏先生在文 中辨做过类似寝格统计,似笔者认为先生的袭椿还有些许袖充之处故在先生的基础上再做此表。根据笔 者所彀鲍表格来看,矗皴先生在其艨截的衰堪之上得出抟糨关结论亦毒些许霹鞋蠢攉之她。笔者认为戎悲 魏前期,赏翳的过程应渡星现出遴渐上升摹骤然下簿豹谶程。道武帝在位2 4 裔三,赏勰遮埔次左右;鹱矗 帝相i 能1 5 年,赏赐达1 8 次,到太武帝时达到高峰,在位2 9 年中赏赐达2 4 次以上,史成帝在位1 4 年中, 赏赐骤然下降只有3 敞左右。 3 登国六年十二月,灭卫辰,“簿其珍宝畜产,名马三十余万匹,牛 羊四百余万头。班赐大臣各有差”。 登国七年夏五月,“班赐诸官马牛羊各有差”。 登国十年十一月,大破后燕获“器甲辎重、军资杂财十余万计 班赏大臣将校各有差”。 阜始二年二月,大败慕容宝,“获其器仗辎重数十力j 计。降者 道武帝在 相属,赐拜职爵各有差”。 位2 4 年期间 皇始二年“夏五月庚子,大赏功臣”。 ( 登国l o 年、 皇始二年十月,破贺麟,“其所署公卿、尚书、将吏、士卒降者二 皇始2 年、天 万余人。获其所传皇帝玺绶、图书、府库、珍宝,簿列数万。 兴6 年、天赐6 班赐功臣及将士各有差”。 年) ,除了天赐 天兴元年正月,慕容德走保留台,仪克邺,“收其仓库。诏赏将士 6 年没有进行 各有差”。 一些赏赐之 天兴二年二月,“破高车杂种三十余部,获七万余口,马三十余万 外,其余1 8 年 匹,牛羊百四十余万”。后又破高车遗迸七部,“获二万余口,马 中,共赏赐1 8 五万余匹,牛羊二十余万头,高车二十余万乘,并服玩诸物。 次,其中战后 班赐从臣各有差”。 赏赐达1 1 次之 天兴二年秋七月“辛酉,大阅于鹿苑,飨赐各有差”。 多。 天兴三年春正月,“赐群臣布帛各有差”。 天兴四年秋七月,“诏赐天下镇戍将士布帛各有差”。 天兴五年正月戊子,破黜弗、素古延等部,“获马三千余匹,牛羊 七力余头”,同月辛卯,又破救素古延等的蠕蠕,“获铠马二千余 匹”,“班师。赏赐将士各有差”。 天兴五年二月追木易于、卫辰与屈丐等不及而还,“获其辎重库藏, 马四万余匹,骆驼、牦牛三千余头牛、羊九万余口。班赐将士 各有差”。 永兴三年“秋七月戊申,赐卫士醣三日、布帛各有差”。 永兴三年秋七月“辛酉,赐附国大人锦屙衣服各有差”。 永兴“四年春二月癸未,登虎圈射虎;赐南平公长孙嵩等布帛各 有差”。 永兴四年七月,“西巡,幸北部诸落,赐以缯帛”。 永兴四年八月“壬子,幸西宫,临板殿,大飨群臣将吏,以田猎 所获赐之,命民大酪三日”。 永兴四年八月“乙卯,赐王公以下至宿卫将士布帛各有差”。 4 永兴四年十一胃乙飘,“赐祭室近耩南阳王良已下黛于缌麻之亲布 帛嚣有差”。 永* 五年藏月,“籁渡大、渠姊四十余入诣阙奉贡,赐以缯帛锦弱 各商差”。 永兴五年“二旁戊审,赐阳平王黧及诸王、公、侯、将士布帝各 有麓”。 明元带在 永兴五年七胄“丙戍,车驾自大塞西南巡诸部落,殇其莱姊缮带 位1 5 年期间 各商差”。 永兴5 l 三, 永五年,月“睾宋,褥授还将士牛、马、奴肄器有差”。 神瑞2 年,泰 神端元年磁月“赐王公已下至于士卒百工布帛各衣差”。 鬻8 年) ,菸赏 神璇二年夔月,“攀驾至鸯趣伐,翳筑征将士布南器有差”。 赐1 8 次之多。 神瑞= 年= 月丁亥,“大飨于西宫,赐附圜大、渠帅朝岁酋者缮帛 金灏各有麓”。 泰常五年礁月,“至于屋窦城,飨劳将士,大酷二日,班禽兽以赐 之”。 泰常七年难月,“拳屋窦城,赐从糟大酶三日、蓍渠缯帛备有差”。 泰常七年= 雳,窜驾还富“殛麸卷奄南各肖差,大飨予西窝”。 泰常八年四月,“辛酉,帝还至晋阳。班赐从官,王公已下逮于冢 戏,无不蠢绘”。 泰常八年十一月,帝崩于西宫,“遗诏以司空奚斤所获军实赐大臣, 蠡司徒长於嵩毫下至士卒备有差”。 太武帝在 始光二年正月己卵,“车驾趸自北伐,以冀杂畜班赐将士各有差”。 鬣2 9 年辩间始毙三年正胃壬串,“车驾至鑫魏俊。褒军实竣翳将圭,行、鹜各 ( 始光4 年、有蘼”。 享率臻4 年、廷 始毙三年七月,“帝亲登台痰走骂;王公诸藩霆长耱射,串者翳金 和3 年、太艇5锦缯絮各谢差”。 年、太平冀君 戆建三年十一男“至箨出,班爨爨获绫翳褥蚤豢差”。 1 1 年和正平2 始光四年襻正月乙酉,“赐留台文武生口、缯帛、冯牛各有差”。 年) ,共赏麓2 4 戆先嚣年六月乙基“虏( 赫连) 菇群弟及其诸母、姊妹、妻妾、 次,其中战后 富人万数,府库珍宝车旗器物不可胜计,获玛三十余万匹。 赏翳绞7 次。 串辇数予焉。鞋基赛入及塞爨、盒镊、珍瑷、毒囊班爽将士各鸯 差”。 始毙四年七是己郛,“戏舄驻袈,嬲鼓孛嚣金键缮絮各骞蒺”。 始光四年八月壬予,“班军实以赐豳台百僚,各有差”。 神薅二年七月,“至黑山,校数军实,班赐王公将士各有差”。 神爨三年十一月己亥,帝幸安定,“获乞伏炽盘质子及定车旗,簿 其生口、财畜,班赐将士各有差”。 神隳四年“正月壬午,车驾次于木根山,大飨群臣,赐布帛各有 差”。 神爨四年二月“癸酉,车驾还宫,饮至策勋,告于宗庙,赐留台 百官各有差”。 神爨四年“十一月丙辰,北部敕勒莫弗库若于,率其部数万骑, 驱鹿数百万,诣行在所,帝因而大狩以赐从者,勒石漠南,以记 功德”。 延和元年八月,大败文通“虏获生口,班赐将士各有差”。 延和二年二月“赐崇功臣爵秩各有差”。 延和三年正月乙未,“车驾次于女水,大飨群臣,班赐各有差”。 延和三年冬十月甲午,破白龙余党于五原。“班赐将士各有差”。 太延五年九月丙戊,牧犍兄子万年率麾下来降,“收其城内户口二 十余万,仓库珍宝不可称计。班赐将士各有差”。 太平真君八年二月癸末,“行幸中山,颁赐从官文武各有差”。 太平真君十年“正月戊辰朔,帝在漠南,大飨百僚,班赐有差”。 太平真君十年冬十月“壬午,大飨,班赐所获及布帛各有差”。 太平真君十一年夏四月癸卯,“赐从者及留台郎吏已上生口各有 差”。 正平元年正月“大会群臣于江上,班赏各有差,文武受爵者二百 余人”。 正平元年三月己亥,“赐留台文武所获军资生口各有差”。 文成帝在 兴安二年十二月,“诛河间郭民为贼盗者,男年十五以下为生口, 位1 4 年( 兴安班赐从臣各有差”。 2 年、兴光1兴光元年“二月甲午,帝至道坛,登受图策:礼毕,曲赦京师, 年、太安5 年、班赏各有差”。 和平6 年) 共 太安四年二月丙子,“登碣石山,观沧海,大飨群臣于山下,班赏 班赏3 次。 进爵各有差”。 据表二,我们可以看出班赏的受惠面比较广。虽然很多班赏的对象为“从臣”, 即随军出征的官员和将士,但也不乏提到“群臣”或“文武百官”等,尽管他们 各自受赏的次数、数量不等,但基本上涵盖了当时的中央官员和全体将士。建国 6 之初,北魏官僚机构极其简练,无论是昭成时设立的南北部大人、长史、郎中令、 内侍,还是道武帝登国元年( 3 8 6 ) 设立的都统长、幢将、外朝大人以及此后备 置的百官等,或是道武帝皇始元年( 3 9 6 ) :“初建台省,置百官,封拜公侯、将 军、刺史、太守”,他们既是战争的领导者也是战争的直接参与者,大都在班 赐范围之内。 二、官员薪酬分配及带来的贫富差距 北魏前期大规模的掠夺带来了大规模的赏赐,将士百官通过班赏所获得的经 济收入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1 牲畜类:马、牛、羊、骆驼、鹿和禽兽; 2 劳动力;生口、奴婢、宫人; 3 布帛类:布帛、缯帛、锦扁衣服等; 4 钱财类:金银器物、珍玩、军资、杂财等。 道武帝和太武帝统治时期,班赐一般是以牲畜和生口为主。这是因为道武帝 在位期间,对外战争比较频繁;而太武帝在位期间,统一战争又达到了高潮。同 时,传统意义上,北方游牧民族以马牛羊等牲畜为主要生活资料,这些生活资料 自然不例外地成为了掠夺的对象。相较而言,明元帝时规模大的战争比较少,赏 赐物品多集中在布帛、衣物之类的生活用品上,这实际上与当时国内重视农业生 产、发展农业经济有关。 据表二所作的统计,在战利品的分配方面,赏赐的原则首先是论功行赏,同 时还辅之以按政治身份等级来行赏。 魏书太祖纪载,皇始二年( 3 9 7 ) 十月,破贺麟后“其所署公卿、尚 书、将吏、士卒降者二万余人。获其所传皇帝玺绶、图书、府库、珍宝,簿 列数万。班赐功臣及将士各有差。”这里特别指出“功臣”,明显具有论功行赏的 意义。若是在同一功次上,将领与普通士兵之间的分配差别也是存在的,如道武 帝登国三年( 3 8 8 ) 六月,大破库莫奚,“获其四部杂畜十余万,班赏将士各 有差”圆。 综上所述,上表二中诸如“班赐( 赏) 各有差”之类的表述,明显表示行 赏制度有一定的功勋等级和政治等级。这样,行赏不均带来了官员之间的贫富差 距,并随着赏赐次数和数量的增多而日益扩大。 崔浩曾说“在朝群臣及西北守将,从陛下征讨,西灭赫连,北破蠕蠕,多获 o 魏书卷2 太祖纪。 。魏书卷2 太祖纪。 美女珍宝,马畜成群”,以至“南镇诸将闻丽生羡,亦欲南抄,以取资财”。“这 显然是当时分配不均造成的矛盾。皇亲国戚、朝中显贵、立功将领、恩幸宠臣等 都有较多获得赏赐或增益资财的机会,因此他们在经济上的富足也远非其它官吏 可比,其甚者往往“财盈巨万”。如庾业延于“事难之间,收敛畜产,富拟国 君”。又崔浩因多次“与参大谋”,而“赏获丰厚,牛羊盖泽,资累巨万。 衣则重锦,食则粱肉”。 但是北魏前期,由于缺乏固定收入的保障,很多官员的生活并不乐观。如高 允在太武帝神粥四年( 4 3 1 ) 被征入平城,不久出任“地近机要”的中书侍郎,此 后多年任此职。由于“时百官无禄,允常使诸子樵采自给”。,由此看来当时中 央官吏经常得到的赏赐并没能使他们受益太多,否则便不会落得“惟草屋数间, 布被纭袍,厨中盐菜而己”o ,“家贫无衣,妻子不立”。幸亏高允任职中央且 “历事五帝”,深得皇帝宠遇,文成帝时,由于司徒陆丽上奏其生活状况,得“赐 帛五百匹,粟千斛”。后来屡受赏赐使高允的生活有所改观。魏书卷2 4 崔 玄伯传称吏部尚书崔玄伯“不以资产为意,妻子不免饥寒”又“俭约自居,不 营产业,家徒四壁;出无车乘,朝哺步上;母年七十,供养无重膳”。尚书左丞 张蒲“清贫,妻子衣食不给” 。 由此可见,那些较少机会或没有参加战争的中央官员,特别是汉族官员,因 为没有固定的俸禄收入,获得赏赐机会或赏赐数量又比较少,以至生活相当清贫。 三、对一条史料的解读 魏书载杨椿任定州刺史时曾奏请罢减军府及其主帅,其中记载当时军府 之制云: “自太祖平中山,多王军府,以相威慑凡有八军,军各配兵五千,食禄主帅军各四十 六人自中原稍定,八军之兵,渐割南戍,一军兵才千余,然主帅如故,费禄不少”。 又道武帝天兴三年( 4 0 0 ) 颁诏: “有国有家者,诚能推废兴之有期,审天命之不易,察征应之潜授,如此,则可以 魏书卷3 5 崔牿传。 魏书卷2 8 刘洁传。 魏书卷2 8 庾业延传。 魏书卷3 5t 崔浩传。 魏书卷3 5 崔浩传。 魏柏卷4 8 高允传。 魏书卷4 8 高允传。 魏书卷4 8 高允传。 魏书卷4 8 高允传。 魏书卷3 3 张蒲传。 魏书卷5 8 扬播传附播弟椿传。 8 保荣禄于天年,流余庆于后世”。 根据魏书杨播传附弟椿传中所载,道武帝时期,在军队主帅中间已经 实行了食禄制度,魏书没有对此加以释疑,也未记载这种制度设立的始末。 又魏书太祖纪天兴三年( 4 0 0 ) 诏书,其中指出“荣禄”二字,这是否也 意味着当时已有禄制了呢? 资治通鉴。记载,明元帝时期“徙冀、定、幽三州徒河于代都”,胡三省 注:“魏主硅皇始二年( 3 9 7 ) 克中山,置安州,又立行台以镇抚其民;天兴三年 ( 4 0 0 ) ,改日定州,领中山、常山、钜鹿、博陵、北平、河间、高阳、赵郡”。 这条史料说明道武帝拓跋硅在灭掉后燕以后,为加强镇守力量,在后燕统治中心 设置了许多军府,仅定州一地即置八军,亦即八府。军府主帅“食禄”,并且一 直延续到杨椿上疏的宣武帝时期。限于文献资料之不足,我们对当时设置军府的 其他情况不详,军府主帅“食禄”的具体内容也史无明文。不过,在道武帝时期 北魏至少在军府主帅中已经实行俸禄制似可肯定。 笔者以为,北魏前期时有战争发生,这是当时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在这种 情况下,百官只不过是一种政治上的附庸,而军队对战争的胜利却至关重要,为 了提高或者保证军队的战斗力,道武帝在军府主帅实行了食禄制度,但鉴于当时 的国家财政实力和现实状况,这种制度并没有延及百官。 纵观北魏前期国家的经济状况,当时仍然以革原文化为主的鲜卑统治者采取 以班赏制度代替固定的官俸制度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当时社会不稳定,时常 发生大规模的掠夺战争和统一战争,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经济稳定持续的 发展,实行稳定的官俸制度也难以得到保障。而大规模的掠夺带来了大规模的赏 赐,似乎更符合当时的社会现状,或许也是与当时鲜卑族草原生活的习性有莫大 的关系。此后,随着战争的减少,赏赐的次数、规模不断缩小,官僚的经济收入 问题提到统治者同程上来,孝文帝时期实行百官俸禄制度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 在某种程度上保障了一些文人官员的基本生活所需,同时也缓和了由于没有固定 收入来源而导致官员贪污腐败所引起的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魏书卷2 太祖纪。 。资治通鉴卷1 1 8 晋纪四十“安帝义熙f 1 四年夏四月”条。 9 第二章平城中后期的“班禄制” 对于北魏俸禄实行的年代,史学界一般认为是孝文帝太和八年( 4 8 4 ) 始行 俸禄。但通读魏书,仍发现关于北魏前期是否实行俸禄以及俸禄实行时间等 问题有许多矛盾记载之处,有少数学者也曾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加以论说。笔 者认为在献文帝时期( 4 6 6 4 7 1 ) 的某个时段推行过俸禄制度,后因重重阻力, 最后只保留了地方官的俸禄。到了孝文帝时期,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和汉化 的推进,一改前朝俸禄制度的局部性和随意性,开始全面实行俸禄制度。 第一节俸禄制度全面实行的前奏 一、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稳定的经济来源 北魏前期的财政收入主要靠战争掠夺,而战争掠夺本身就有很大的不确定 性。稳定的赋税收入,则要依赖于农业的发展。北魏初期,随着战争的不断深入, 版图的日益扩大,统治者挣扎于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两难选择中,最初的几位 帝王显然都坚持自己的民族传统,但也意识到了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同时战争中 俘获的生口,给北魏农业生产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天兴元年( 3 9 8 ) 正月,破后 燕中山之后“徙山东六州民吏及徒何、高丽杂夷三十六万,百工伎巧十万余口, 以充京师”9 ,同年二月即“诏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受田”。又永兴五年( 4 1 3 ) 秋七月己巳,“奚斤等破越勤倍泥部落于跋那山西,获马五万匹,牛二十万头, 徙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受田” 。神,翳二年( 4 2 9 ) ,徙柔然、高车降附之民于漠 南,“使之耕牧而收其贡赋”。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北魏农业的发展, 大大扩充了国家财政收入。 统治者也经常采用免租等方式鼓励百姓耕种。如神瑞二年( 4 1 5 ) 六月,明 元帝“幸赤城,亲见长老,问民疾苦,复租一年。南次石亭,幸上谷,问百年, o 持北魏前期无俸说法观点的主要有:黄惠贤陈锋主编的中国俸禄制度史( 圳,武汉大学出版社, 1 9 9 6 年) 第三章第三节从行赏到班禄专门论述了北魏官僚的俸禄问题;= f 大良试论北魏前期的官吏 生活保障制度( 北京化t 大学学报 j ,2 0 0 2 年第2 期) ;徐美莉北魏班禄时间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 甘肃民族研究 j ,2 0 0 3 年第1 期) ;高敏有关北魏前期百官无禄制的两个问题( 历史教学问题 j ,2 0 0 4 年第l 期) 。 。林绍顺北魏何时始行俸椽制( 史学月刊 j ,1 9 8 6 年第6 期) 和景有泉关于北魏俸禄制的几个 问题( 东北师大学报 j ,1 9 8 8 年第5 期) 曾对北魏前期何时实行俸禄作丁一些探讨。 o 魏书卷2 太祖纪。 。魏书卷2 太祖纪。 o 魏书卷3 太宗纪。 o 资治通鉴卷1 2 l 宋纪三“文帝元嘉六年冬十月”条。 1 0 访贤俊,复田租之半。秋七月,还宫,复所过田租之半”。泰常四年( 4 l g ) 夏四月“( 明元帝) 赐所过无出今年租赋”。但是从畜牧生活方式向农业生活方 式转变非一朝一夕之功,加之永嘉乱后近百年时间内五胡政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的角逐,已使北方经济遭严重破坏,北魏初期,农业上的租调收入还不能成为国 家财政收入的主体,根本无法满足固定的禄俸支出。 文成帝统治期间,班赏现象陡然下降,此后皇帝班赏的次数及数量已不如前, 由此也可看出,班赏制度只适应于北魏前期战争频仍的年代,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但当北魏农业经济逐渐发展,社会趋向稳定的情况下,大规模的班赏制度骤然减 少,它作为一种临时的利益分配形式已走到了尽头,必定要寻求一种更为合理的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分配制度,这是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到太武帝拓跋焘时 期,尽管战争仍然不断,但经过统治者半个世纪的努力,北方农业已经得到了相 当程度的恢复。 延和元年( 4 3 3 ) ,太武帝拓跋焘开始系统地整顿赋税制度,实行九品混通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