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浅谈.doc_第1页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浅谈.doc_第2页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浅谈.doc_第3页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浅谈.doc_第4页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浅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浅谈摘 要: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落脚点,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自始自终必须要坚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际,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见解:一、用学习去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二、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三、用兴趣去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四、用责任去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关键词: 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 学习欲望 学习习惯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落脚点,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自始自终必须要坚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际,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见解: 一、用学习去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创业社会的到来,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更使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模式面临严重挑战。在未来社会中因为小学语文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启蒙者,就要致力于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迎接即将来临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只有具备“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善于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的新型人才,才能适应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要想使小学语文教师队伍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就要营造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人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一颗充满希望的进取心,就会永远有使不完的劲。至此,年老的教师应该在学习上不服老,保持永远年轻的心态,向年轻教师学习课件的制作,多媒体的使用,教学光盘的使用等等。年轻的教师年轻力旺,没有经验,应向身边的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体验,建构自己的教学风格。只有语文教师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各自取长补短,进一步开拓视野,拓宽学习领域,增强语文素养,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总之,学习是我们语文教师与时俱进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二、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一盏盏烛光。教师的爱心能锤炼那些成绩优秀、才华出众的学生的意志,甚至帮助他们心里得到健康成长;教师的爱心能使有缺陷和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摆脱自卑,增强信心和勇气;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只有我们教师像父母一样对待子女,医生对待病人一样,用真心实意和深情去爱他们,就一定能溶化他们心灵上的“坚冰”,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首先,爱学生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只有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不了解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我曾经教过一个叫李明的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贪玩,还经常逃学不完成作业,同学们都讨厌他。我知道这些情况后,我决定好好观察他一下,经过我一个多星期的观察,并走访一些学生,我发现李明的这些坏习惯养成是有来源的:家长过分溺爱,而班上的同学不喜欢,造成他的逆反心理。同时我也发现,虽然他贪玩但他头脑很聪明,精力充沛,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欲望。问题的根源找到了,我就从培养他良好的习惯入手,关心他、爱护他,也要求周围的同学关心帮助他。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明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上课很少看到他贪玩的身影了,学习也积极主动了许多。特别是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他的语文、英语都考到了92分。其次,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把每一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女。经调查取证,在学生眼里,“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他们最不满意教师凭个人好恶偏爱,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公正,这是学生信赖教师的基础。平等地对待学生,就要为学生提供公平的竞争,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比如一个优等生和一个后进生学生打架,我并没有因为优等生学习好,就偏袒他,我一直都是一视同仁,谁错了我就批评谁。所以,我认为,对待学生的态度要一视同仁,在课堂教学中我从来没有歧视过任何学生,从来不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偏爱哪个学生。因为我深知过多地赞美雄鹰,会伤害更多的小鸟。任何学生只要有了好的表现,我就表扬鼓励。再次,爱学生就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后进生,作为语文教师,应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不能偏爱优生,歧视后进生,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后进生,不能训斥、嘲笑、和鄙视他们,对后进生要充满慈母般的爱心。因为爱心是联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老师爱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才愿意听老师讲课,才会收到好的课堂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点拨,扬长避短,引导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上学期期末考试结束,我教的语文有两个学生不及格,只考了五十多分。发试卷的那天,两人面带愧色,忐忑不安。放学后,我把两位同学留了下来,对他们两个说:“知道吗?老师今天非常高兴,因为我看到了你们的进步!”他们莫名其妙,以为我在说反话,更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让他们抬起头来看着我,真诚而亲切地对他们说:“真的,你们的进步是最大的,你们想一想,期中考你们考了多少分?”两人想了想,各自说出了自己期中考试的成绩:“25分”、“32分”,“对呀,你们对比一下,是不是进步了,尤其是赵发林同学,进步了三十多分,这是全班最大的进步,白海肖也不错,进步了二十多分,难道你们不为自己感到高兴吗?”说到这里,他们终于松了一口气,不好意思的笑了。接着我又鼓励了他们一番,树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他们保证以后一定努力学习,争取下次考出好成绩。这学期以来两位同学各方面都进步了许多,学习的热情和自觉性也提高了。从理论上讲,教师是最充满创造性,最具有人情味,最让人感到快乐的一种职业。所以在工作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我们的课堂更富有人情味,让我们的教育更富有人情味,让学生感受到接受教育就是享受生活,享受幸福。对优生如此,对后进生更应该如此,因为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鼓励,更需要同学的理解和帮助。所以,作为一个好的老师,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后进生。三、用兴趣去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人人与生俱来,又终生相伴的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便有了求知欲望;有了求知欲望,才会不顾困难寻寻觅觅;不顾困难寻寻觅觅,才能找到可靠的真知。学生对未知事物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求知的动力,这比之“牛不喝水强按头”,比之强扭不甜的瓜,无论动机还是效果,都有天壤之别。 老孙头“吊胃口”养牛法:有一个村庄养牛大户孙老头养的牛头头都是膘肥体壮,出栏率颇高,卖的价钱也好,大家都纳闷。村民们说:“我们喂牛的草料与孙老头家喂的草料是一样的,为什么我们养的牛的膘和收购的价格就是不如他家的。”于是,大家到老孙头家了解原因。老孙头说:“你们喂牛的草料与我们家喂牛的草料是一样的不假,但你们喂牛时是将草料切细放入槽中,牛不费劲地就能吃到草料,吃饱了就睡,牛的肠胃道消化就慢。而我们家喂牛是将草料捆起来吊在悬梁上,让牛够着吃,这样,能够吊起牛的胃口。而且牛在吃的过程中不断地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增进了肠胃道食物的消化,加快了牛体内吸收营养的速度。所以,这就是我们家养牛膘肥体壮、出栏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明白:无论做任何事,仅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够的,其核心是要有做事的兴趣和欲望,才有可能成功。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表述极为明晰,广为人知。英国教育家洛克讲得通俗明白:“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时机是他们的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仅仅教给学习的方法是不够的,首先要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乐学”学生有了乐学的动机,产生学习的欲望,才会爱学,也才会主动地接受老师教给的学习方法,从而会学,最终才能学会由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乌申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里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课文鲸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鲸”字,然后叫学生议论,猜猜教师的用意。大家热烈地讨论着:“老师的大字写得漂亮。”有的说:“鲸是鱼旁,但鲸不是鱼。”有的说:“因为鲸是最大的动物。”这时学生的兴趣产生了,都在猜测教师的用意。我乘机让学生速读、浏览课文,体会老师的用意。在学生知道鲸是最大的哺乳动物后,我马上在“鲸”这个大字旁边编上1、2、3、4、5、6、7.然后,在“1“的旁边写上答案。兴趣盎然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了解了鲸,只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老师的教学效果,远远不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断诱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然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老师效果好。如今,教师仅仅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去面对学生,只注重传授学生知识、教给学习方法,不考虑学生有没有学习的欲望,愿不愿意学,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因此,我认为:教师应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的观点和方法面对学生应对教育教学工作,方能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四、用责任去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心理惯性。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可见,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教学要“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无疑是我们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时代信息和internet的完善给人类提出了新的要求,终身学习是未来社会的生存的必要条件,而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学习的空间,也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不仅有助于当前的语文学习,而且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使之终身受益,这对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一)、课前预习。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学定教。即将教育教学活动,定位于学生“先学”,教师“后教”,提倡以学生的预习活动,来启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们要尝试着探索出一种简易有效的预习方法。对于预习,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由学生课前自行完成。如熟读课文、写生字、组词语、理解新词、作者的简介,课文的大概内容,甚至有些课文的历史背景等,我一般不在课堂上花费时间和精力,而是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查字典、词典、查资料来自行完成。(二)、突出重点难点。课堂上我把大部分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由交流讨论预习时出现的问题。如对课文重点内容的分析,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写作方法的特点等,这些重、难点的突破,主要是启发学生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来达到学习的目的。把这种学习的自主权和主动权交给学生,他们往往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和热情,思想活跃、见解独到的人很多,一堂课上下来不止是学生,对我也是一种启发和收获。(三)、提炼精华。课后,我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每上完一篇课文,我都会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或结合课文反省自己、剖析自己,如陶校长的演讲;或联系课文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如一次特殊的葬礼等等。此外,我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多问,培养善思好问的习惯;严把作业关,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温习,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学生从小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有人这样说过,“儿童的心田是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生的重要,我们相信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乃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总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至于如何提高更是一门深不可测的学问和艺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