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文档_TD-RAN6.0_数据规划指导书.doc_第1页
工程文档_TD-RAN6.0_数据规划指导书.doc_第2页
工程文档_TD-RAN6.0_数据规划指导书.doc_第3页
工程文档_TD-RAN6.0_数据规划指导书.doc_第4页
工程文档_TD-RAN6.0_数据规划指导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文档TD-SCDMA RAN数据规划指导书文档版本01发布日期2011-04-18外部公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11。 保留一切权利。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商标声明和其他华为商标均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本文档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注意您购买的产品、服务或特性等应受华为公司商业合同和条款的约束,本文档中描述的全部或部分产品、服务或特性可能不在您的购买或使用范围之内。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华为公司对本文档内容不做任何明示或默示的声明或保证。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 邮编:518129网址:客户服务邮箱:客户服务电话4008302118客户服务传真档版本01 (2011-04-18)华为专有和保密信息 版权所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54TD-SCDMA RAN数据规划指导书目 录目 录1 概述12 硬件配置规划32.1 RNC硬件配置规则32.1.1 RNC硬件介绍32.1.2 EPR和EPS的数量配置规则及编号规则42.1.3 单板配置规则42.1.4 单板编号规则42.1.5 单板插放规则42.2 NodeB硬件配置规则52.2.1 NodeB基本功能模块介绍52.2.2 BBP530单板配置原则52.2.3 UBBP单板及载波配置原则72.2.4 BBP530内插框及单板编号规则83 RAN资源分配设计113.1 设计概述113.2 单板槽位部署原则113.2.1 单板总体部署原则113.2.2 SPU单板部署113.2.3 DPU单板部署123.2.4 接口板部署123.3 NodeB在RNC中的部署原则133.3.1 NodeB在SPU子系统的分配133.3.2 NodeB在接口板的分配133.4 NodeB处理资源分配143.4.1 传输硬件资源分配144 RAN命令与编号设计154.1 设计概述154.2 RAN命名设计154.2.1 RNC名称154.2.2 NodeB名称154.2.3 BAM服务器名称164.2.4 目的信令点名称164.2.5 信令链路集名称164.2.6 信令链路名称164.2.7 信令路由名称164.2.8 AAL2邻节点名称164.2.9 小区名称设计174.3 内部资源编号范围设计174.3.1 RNC编号规范174.3.2 NodeB编号规范225 RAN时钟同步设计255.1 RNC时钟配置规范255.1.1 RNC时钟精度要求255.1.2 RNC时钟源分析255.1.3 RNC时钟源策略设计265.2 NodeB时钟配置规范275.2.1 NodeB时钟精度要求275.2.2 NodeB时钟源分析275.2.3 NodeB时钟策略设计286 RAN O&M设计296.1 设计概述296.2 O&M IP地址设计296.2.1 RNC IP地址设计296.2.2 NodeB IP地址设计306.3 O&M通道设计306.3.1 ATM组网的OM通道设计306.3.2 IP组网的OM通道设计316.4 时间同步设计326.4.1 RNC时间同步方案设计326.4.2 NodeB时间同步方案设计327 RAN传输规划设计347.1 设计概述347.2 IP地址规划347.2.1 RNC IP地址规划347.2.2 NodeB IP地址规划357.3 VLAN方案设计357.4 传输映射367.4.1 TRMMAP设计367.4.2 传输资源映射关系457.5 接口传输配置规范487.5.1 ATM组网接口配置规范487.5.2 IP组网接口配置规范497.6 传输带宽规划527.6.1 带宽准入规则527.6.2 接口带宽配置计算53TD-SCDMA RAN数据规划指导书7 RAN传输规划设计1 概述本手册目的是规范工程实施,提高工程质量,完善客户信息的收集,提高技术支持能力及效率。主要内容包括:2 硬件配置规。本章介绍了NodeB硬件配置规则和RNC硬件配置规划。3 RAN资源分配设计。本章介绍了RNC、NodeB数据配置规划以及RAN侧传输资源数据规划。2 硬件配置规划2.1 RNC硬件配置规则2.1.1 RNC硬件介绍l 机柜RNC820采用标准的N68E-22型机柜,设计符合IEC60297标准、IEEE标准。RNC820机柜配置插框,根据所配置插框种类不同可以分为MPR(Main Processing Rack)和EPR(Extended Processing Rack)两种机柜。当机柜中插框数量不足3个时,在机柜中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依次配置。系统只支持配置2个机柜。表2-1 RNC机柜分类机柜简称机柜全称包含的插框配置规则MPR基本处理机柜1个MPS插框、02个EPS插框。固定配置1个。EPR扩展处理机柜13个EPS插框。视实际业务所需容量配置,配置数量01个。l 机框RNC820统一采用IEC60297中19英寸标准宽度插框,单个插框高度12U。插框前后双面插板,内部中置背板。每个插框有28个槽位,插框前部槽位编号为013,插框后部槽位编号为1427。表2-2 RNC机框分类插框简称插框全称配置数量功能MPS基本处理插框1完成中央交换功能,为其它各插框提供业务流通路,同时提供各项业务处理、系统综合维护管理接口和系统时钟接口。EPS扩展处理插框05完成用户面处理、信令控制功能。l 单板RNC820单板可划分为操作维护单板、交换处理单板、时钟处理单板、信令处理单板、业务处理单板和接口处理单板。RNC820所有单板包括OMUa、OMUc、SAUa、SAUc、SCUa、SCUb、GCUa、GCGa、SPUa、SPUb、DPUb、DPUe 、AEUa、AOUa、FG2a、GOUa、PEUa、POUa、UOIa、AOUc 、FG2c、GOUc、POUc和UOIc单板。2.1.2 EPR和EPS的数量配置规则及编号规则在网络规划过程中,需要根据预期业务量,配置合理数量的EPR和EPS。每增加一个EPS都需要进行EPS相关数据的配置。在添加插框前,需要保证新增插框所在机柜已存在,MPS已正常运行。当增加插框后,需要执行SET SCUPORT命令打开中心插框SCU面板上对应的端口。MPS插框为0号插框,业务插框的框号取值为111。实际安装插框时,当EPS插框未按照最大数量配置时,EPS插框尽量安装在低号插框位置。当EPS插框扩容时,应当选择编号较小的空置插框位置进行安装。2.1.3 单板配置规则各类单板的最大配置数量、工作方式和配置规则参见DRNC820产品描述手册。在网络规划过程中,需要根据预期业务量,给各插框配置合理数量的单板,建议配置单板的数量应当满足最大可能话务量的需求。对于接口板的类型,需要根据运营商提供的传输资源选择合适的接口板。2.1.4 单板编号规则MPS插框与EPS插框插槽编号规则相同并且不可修改:前插槽从左到右(面向RNC前面板)编号为0至13递增,后插槽从左向右(面向RNC后面板)编号为27至14递减。2.1.5 单板插放规则插框中不同槽位所能支持的单板类型不同,一类单板只能插放在某些固定槽位。l OMUc单板OMUc单板占用1个槽位,且只能配置在0号插框LCR6.0开局建议OMUc单板配置在24、25槽位。l SCU单板增加插框时系统自动配置SCU单板,且不能删除。SCU单板固定配置在MPS/EPS插框的6、7号槽位。两块SCU单板为主备关系。当仅配置一块SCU板时,建议配置在6号槽位上。l GCU/GCG单板GCUa/GCGa单板自动配置在MPS(Main Processing Subrack)插框,且不能删除。GCU/GCG单板固定配置在MPS插框的12、13号槽位,两块GCU/GCG单板为主备关系。当仅配置一块GCU/GCG号单板时,建议配置在12号槽位上。l SAU单板SAU单板占用一个槽位,可配置在除6、7号槽位之外的任意槽位。LCR6.0 开局建议SAU单板配置在0框4、5槽位。l SPU单板、DPU单板及PIU接口板原则见3.2 描述2.2 NodeB硬件配置规则 2.2.1 NodeB基本功能模块介绍NodeB系统包括BBP530和RRU模块。表2-3 基站功能模块介绍功能模块说明BBP530BBP530 是基带处理单元,提供BBP530 基站系统以及与RNC 的接口单元。RRURRU室外射频远端处理模块,负责传送和处理BBP530 和天馈系统之间的射频信号。 BBP530与RNC之间支持灵活的组网方式,如星型、树型,链型。BBP530 与RRU之间使用光纤相连,支持星型、链型等组网方式。NodeB支持时钟源有GPS、IPCLK(1588V2),TOD。2.2.2 BBP530单板配置原则BBP530主要单板、模块有:WMPT板、WMPTc、FAN板、FANc板、UPEU板、UPEUc板、UEIU板,UTRP2板,UTRP3板、UTRP9板,UBBP板、UBBPb单板、UBBPc单板、USCUb板、UFLP、UELP等。主要单板介绍: 表2-4 BBP530主要单板单板名称备注WMPT主控板4E1WMPTc8E1UBBP基带处理单元12cUBBPb24cUBBPc12cUSCUb星卡时钟单元4HP,无星卡UTRP2传输扩展板2FE/GE(光)UTRP38E1/T1UTRP94FE/GE(电)UPEU电源输入模块-48V输入UPEUc电源输入模块-48V输入FAN风扇模块2U风扇FANc风扇模块2U风扇UEIU环境监控单元去掉电源功能接口板UELPE1/T1防雷单元通用E1/T1防雷单元UFLPFE/GE防雷单元通用FE/GE防雷单元BBP530的前面板共有8个槽位,除电源、风扇槽位外,可根据实际需求,配置不同的单板。BBP530的槽位编号如图2-4所示: 图2-4 BBP530槽位编号BBU530单板配置规则说明如下图示:表2-5 BBP530单板配置原则名称选配/必配最大配置槽位配置说明WMPTWMPTc必配1Slot74E1或8E1主控板UBBP必配4Slot3、Slot0、Slot1、Slot2三期基带板,不新发货。Slot2、Slot3出光口。槽位优先级:3012UBBPb必配3Slot3、Slot0、Slot1、Slot2基带板。Slot2、Slot3出光口。槽位优先级:3012UBBPc必配1Slot3、Slot0、Slot1、Slot2基带板。Slot2、Slot3出光口。槽位优先级:3012FANc必配1FAN风扇。FAN切换为FANcUPEUc必配2PWR2、PWR1电源环境监控模块。UPEU切换为UPEUc,槽位优先级:PWR2PWR1UEIU选配1PWR1监控单元模块。槽位:PWR1UTRP选配2Slot5、Slot6、Slot4传输扩展板。槽位顺序:564USCUb选配1Slot5、Slot6、Slot4、Slot1时钟板。槽位顺序:56412.2.3 UBBP单板及载波配置原则l UBBP基带板:根据基带板容量不同,需要配发14块,放置在Slot0Slot3的4个不同槽位,生产发货按照默认优先配置顺序为:Slot3,Slot0,Slot1,Slot2;如果Slot3光口不够,建议配置顺序为:Slot3,Slot2,Slot0,Slot1。场景如下: O3/O6/O9:Slot3 S1/1/1:Slot3 S2/2/2:Slot3 S3/3/3:Slot3 S4/4/4:Slot3、Slot0 S6/6/6(3RRU):Slot3、Slot0 S6/6/6(6RRU):Slot3、Slot2 S8/8/8: Slot3、Slot2、Slot0 S9/9/9:Slot3、Slot2、Slot0 S10/10/10:Slot3、Slot2、Slot0、Slot1 S12/12/12:Slot3、Slot2、Slot0、Slot1l UBBPb新基带板:根据基带板容量不同,需要配发13块,放置在Slot0Slot3其中的3个不同槽位,生产发货按照默认优先配置顺序为:Slot3,Slot0,Slot1,Slot2;如果Slot3光口不够,建议配置顺序为:Slot3,Slot2,Slot0,Slot1。场景如下: O3/O6/O9:Slot3 S1/1/1:Slot3 S2/2/2:Slot3 S3/3/3:Slot3 S4/4/4:Slot3 S6/6/6:Slot3、Slot0 S8/8/8:Slot3、Slot0 S9/9/9:Slot3、Slot0、Slot1 S10/10/10:Slot3、Slot0、Slot1 S12/12/12:Slot3、Slot0、Slot1l UBBPc基带板:最多配发1块,作为BBI混插时优先顺序为UBBPbUBBPcUBBP。并且RRU应该优先连接到UBBPb上。S3/3/3指3个小区,每小区配置3个载波;S1/1/1指3个小区,每个小区1个载波。2.2.4 BBP530内插框及单板编号规则l 机柜编号:BBP530机柜在整个NODEB内统一编号。主机柜,编号固定为0,是系统必配机柜。l 机框编号:BBU530内机框编号固定为0,机框类型为BBU。l BBP530单板编号: UBBI单板:槽号为2/3。 UBBP单板:槽号为0/1/4/5。 WMPT单板:槽号为6/7。至多只能配置一块。 UTRP单板:4/5/6。当NodeB工作模式为正常模式时,4/5/6槽支持UTRP;当NodeB工作模式为其它模式时,0/1/2/3/4/5/6槽支持UTRP FAN单板:槽号为16。 PWR单板(UPEU/UEIU):槽号为18/19。l BBP530 RRU编号: RRU框号:编号为60-143。如果RRU用于链型连接(CADLVL06),上一级RRU(如果有上一级RRU的话)必须已经创建。链型连接最大级联数为7 。实际应用中级联级数推荐不超过4级。 ANTENNA框号:编号为144227。创建RRU前,RRU关联的天线必须已经创建,且该天线类型需要与RRU类型匹配。 RRU槽号:编号固定为0。l BBP530子槽位指扣板号,目前产品只有GPS扣板。 GPS子槽位:编号为1。 其他所有单板的子槽位均为0。l BBP530电路包括UBBI板上DSP电路、PORT电路、RRU上的PATH电路。 系统在创建UBBI单板、RRU时根据单板类型自动创建DSP、PORT、PATH。 创建RRU时,若是8通道RRU,就自动创建8条PATH;若是6通道RRU,自动创建6条PATH;而1通道只自动创建1条PATH。3 RAN资源分配设计3.1 设计概述本章主要考虑RAN资源的合理分配,给出单板槽位部署策略原则,NodeB在RNC中的部署策略原则,接口信令链路部署原则等。3.2 单板槽位部署原则3.2.1 单板总体部署原则l 推荐SPU单板按0、1、2、3、4、5,8、9,10、11号顺序配置。SPU单板均匀分布在每个框中,并且SPU单板要求主备。l 每个框都要配置MPU子系统,而且只能配置一个MPU子系统。MPU可以位于任意SPU单板上,建议MPU配置为0号槽位。l 每个框都要配置DPU单板,建议把DPU单板均匀分布在每个框。l 为了使各框话务量与框内配置的业务处理SPU子系统数量大致匹配,建议Iub接口板在每个框内均匀分布3.2.2 SPU单板部署SPUa、SPUb单板用于完成信令处理功能,在MPS和EPS插框中选配210块。现场在单板配置前需要规划好SPU单板槽位。l SPU单板槽位约束 MPS插框中配置在05,811,1419,2427号槽位,EPS插框中配置在05,813,1427号槽位。 建议最大SPU槽位序号必须小于最小DPU槽位序号。l SPU单板槽位部署推荐原则 每个框都必须配置SPU单板。 按正式发布规格,一块SPUa可以支持140个NodeB,一块SPUb可以支持238个NodeB,每个框必须配置有足够的SPU单板以保证小区可以正常建立。l MPU子系统部署推荐原则 RNC在每个框内必须要指定一个主控SPU子系统(MPU子系统)进行整个框内用户面资源的管理和分配。 MPU子系统是由用户指定的SPU子系统,位于SPU单板内。现场在单板配置前需要规划好MPU单板槽位。可以通过MML命令更改MPU槽位,但是子系统号不能更改(MPU子系统固定为0号SPU子系统)。3.2.3 DPU单板部署DPUb、DPUe单板用于完成用户面业务数据流的处理和分发。现场在单板配置前需要规划好DPU单板槽位。l DPU单板槽位约束 MPS插框配置在811,1419号槽位; EPS插框配置在819号槽位。 建议最小DPU槽位序号大于最大SPU槽位序号,最大DPU槽位序号小于最小接口板槽位序号。l DPU单板槽位部署原则 每个框必须配置有足够的DPU单板以保证小区可以正常建立。 按正式发布规格,一块DPUb单板可以支持330个小区,一块DPUe可以支持588个小区。3.2.4 接口板部署DRNC820已有接口板: AOUa、UOIa、GOUa、AOUc、GOUc、UOIc。l 接口板槽位约束接口板AOUa、UOIa、GOUa、AOUc配置槽位约束: 接口板可以配置在MPS插框中1423号空闲槽位; 接口板可以配置在EPS插框中1427号空闲槽位; 接口板的最小槽位号大于DPUb单板最大槽位号;接口板GOUc、UOIc配置槽位约束: 由于在MPS插框中建议提配置在1623号空闲槽位; 接口板可以配置在EPS插框中1623号空闲槽位; 接口板的最小槽位号大于DPUb单板最大槽位号;l 接口板槽位部署原则 从可靠性上考虑,建议接口板主备配置。 建议IuCS,IuPS,Iub三个接口不共单板。 在符合接口板槽位约束条件下,优先将新增接口板部署在框内中间槽位。其他单板按槽位号从大到小降序依次排列。 建议接口板按照IUPS,IUCS,Iub的顺序从0号框开始依次分配。按接口类型算,如果只有一对接口板,分配在0号框,如果有多对接口板,则0号框一对,1号框一对,还有剩余依次往后排。l Iu接口板配置 建议Iu接口板优先配置到MPS框上。 若只有一对Iu接口板时,建议把Iu接口板配置到MPS框上。如果有多对Iu接口板,把多对接口板分散到多个框中,EPS框至少要配置一对Iu接口板。l Iub接口板配置建议Iub接口板在每个框内大致均分分布,NodeB在各框大致均分。3.3 NodeB在RNC中的部署原则3.3.1 NodeB在SPU子系统的分配1. SPU资源分配策略建议按照业务处理SPU子系统负载均衡原则进行NodeB的归属配置,即每个SPU子系统上所有NodeB的业务量总和大致均衡,以减少呼叫转发次数。如果是新建站,站点话务量没有精确数据,则把所有基站根据载波数多少大致均分到所有业务处理SPU子系统。建议NodeB的控制子系统优先配置为与物理传输承载同框。不需要考虑基站在SPU子系统上插花配置对RNC带来的性能影响。2. NodeB控制SPU子系统的配置约束给NodeB指定控制SPU子系统时有如下配置约束:l 控制SPU子系统不能是MPU子系统l 控制SPU子系统与物理传输承载可以跨框l 每块SPUa单板有4个SPU子系统,支持140个NodeB,420个小区,1260个载频。每块SPUb单板有8个SPU子系统,支持238个NodeB,714个小区,2142个载频。3.3.2 NodeB在接口板的分配1. 建议在每个主用端口上大致平均分配NodeB2. RNC同一个框,同一块单板或同一个端口上承载的基站可以位于同一区域(集中承载),也可以分散在多个区域(插花承载)。是否考虑地域插花分配需要跟局方和传输网络人员协商。3. LCR6.0版本支持多核接口板,其中ATM传输采用AOUc单板,IP传输采用GOUc单板,在做传输资源规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超过其处理能力,其中:l AOUc单板单向处理能力不超过350Mbps:若按照每个基站分配4E1,建议每块板所带基站数不超过35个,接口板上的四个端口均分配置l Iub接口IP组网的方式下,根据某个站型的设计带宽(如单向20M),根据规格得到某接口板总处理能力(如GOUC单向1300M),根据业界参考和我们实际某站型平均带宽占用比例得出一个收敛比(如1/3),最终计算得出支持的基站数量(一块GOUC单板可以支持的NodeB个数为1300/20/(1/3) = 195个) 3.4 NodeB处理资源分配3.4.1 传输硬件资源分配1. ATM传输资源配置l NodeB支持4E1和8E1两种主控板,通常直接采用主控板上E1接口与传输设备互连l 若基站配置超过8E1,需要增加E1的传输扩展板,其中一块传输扩展板最大支持8E12. IP传输资源配置l NodeB 4E1和8E1的两种主控板通过软件配置,均支持IP传输。其中4E1主控板上支持1 FE光口和1 FE电口;8E1主控板上仅支持1 FE电口。l IPRAN传输推荐采用FE电口与PTN互联l 若采用FE光口,对于4E1主控板上直接可以提供;而8E1主控板,需要增加UTRP扩展传输板。4 RAN命令与编号设计4.1 设计概述本章给出网元命令和内部资源编号设计。网元编号延用网规的编号结果,本章不做网元编号设计。如果局方已经有使用习惯的网元命名方法,就延用局点的命名方法,不需要另外再做命名设计。4.2 RAN命名设计4.2.1 RNC名称命名规则:“地理位置”“RNC” “RNC ID”。说明:地理位置使用英文或者拼音字母描述设备的所在地。样例:SHRNC1表示上海RNC ID为1的RNC;GZRNC10表示广州ID为10的RNC。4.2.2 NodeB名称l 命名规则: 室外站“地理位置”(如果同一楼宇上有多个站点,建议从1开始编号)。 室内站“地理位置”+“Indoor”(如果同一楼宇上有多个站点,建议从1开始编号)。说明:地理位置使用英文或者拼音字母描述设备的所在地。样例:HuaYuDaShaIndoor2表示地理位置在华语大厦的第二个室内站。做具体项目时,需要向局方征求需要在命名中体现的信息,可支持中英文字符及数字,若客户规划名称长度超过产品可支持字符范围,可建议客户采用缩写,或适当使用圆括号、中划线、下划线等支持的英文字符标注。但名称中不能包含特殊字符,如:#!%&*.”。并注意可支持1-63个字符。最后,根据局方要求所要体现的信息给出NodeB命名规则,需保证该名称在全网唯一。通常,NodeB名称由网规工程师统一规划。4.2.3 BAM服务器名称命名规则:“地理位置”“RNC” “ RNC ID”+”omu_right/omu_left”。说明:BAM服务器的计算机名在出厂时已经设置,但是为了保证在同一个局域网内不能存在相同名称的计算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同时修改SQL SERVER数据库中的名称。omu_right表示插放在24、25槽位上的OMUa或者24槽位上的OMUc单板上的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名称,omu_left表示插放在26、27槽位上的OMCa或者25槽位上的OMUc单板上的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名称。样例:“SHRNC1omu_right”表示上海RNCID为1,插放在24、25槽位的OMUa或者24槽的OMUc单板,其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名称。需要注意的是:、BAM服务器的名称必须和SQL SERVER的名称保持一致,并且必须保证BAM的命名在全网的唯一。4.2.4 目的信令点名称命名规则:“地理位置”“产品类型” “ID”。说明:地理位置使用24个英文或者拼音字母描述设备的所在地;产品类型为RNC、SGSN、MGW等;如果是CN,则ID请填写CN标识;如果是邻近RNC,请填写邻近RNC ID。样例:SHSGSN1、BJMGW1、SZRNC2。4.2.5 信令链路集名称命名规则:与目的信令点名称相同。样例:SHSGSN1、BJMGW1、SZRNC2。4.2.6 信令链路名称命名规则:信令链路集名称“_”信令链路编码。样例:SHSGSN1_1、BJMGW1_0、SZRNC2_3。4.2.7 信令路由名称命名规则:与目的信令点名称相同。样例:SHSGSN1、BJMGW1、SZRNC2。4.2.8 AAL2邻节点名称命名规则IUB接口:与NodeB名称相同。IUR和IU接口:与目的信令点名称相同。4.2.9 小区名称设计推荐小区命名规则:NodeB名称+CELL+序号做具体项目时,需要向局方征求需要在命名中体现的信息,可支持中英文字符及数字,若客户规划名称长度超过产品可支持字符范围,可建议客户采用缩写,或适当使用圆括号、中划线、下划线等支持的英文字符标注。但名称中不能包含特殊字符,如:#!%&*.”。并注意可支持1-31个字符。最后,根据局方要求所要体现的信息给出小区命名规则,需保证该名称在全网唯一。通常,CELL名称由网规工程师统一规划。4.3 内部资源编号范围设计4.3.1 RNC编号规范RNC标识RNC ID(RNC Identification)为12比特二进制编码,范围为04095。RNC ID用于在PLMN范围内唯一标识一个RNC节点。同时,还与PLMN ID一起用于在全球范围内唯一识别一个RNC节点。 RNC ID可以单独或与PLMN ID一起,在UTRAN(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的IUB、IUR、IU接口识别RNC。ATM流量索引ATM流量索引用于ATM上层用户(包括SAAL链路、AAL2 path链路、IPoA PVC)使用。ATM流量索引在整个RNC内部统一编号(即使用ATM流量索引来区别),编号可以不连续。ATMTRF编号的范围是1001999(199为系统内部使用)。为便于扩容和后期维护,TD四期建议如下:控制面:按照E1数量分段规划,分为四段:1-4E1,5-8E1,9-12E1,13-16E1,比如某基站规划采用7E1,则采用5-8E1对应的信令面流量索引。控制面流量索引从100开始编号,每种站型预留10条流量索引,1-4E1使用100109,5-8E1使用110119,9-12E1使用120129,13-16E1使用130139。用户面:用户面可直接配置为物理带宽,由于基站侧主控板和传输扩展板最大支持8E1,且不支持跨版,所以每个IMA组最大只能配置8E1。用户面按照E1数量规划,分为8种,1E1,2E1,3E1,4E1,5E1,6E1,7E1,8E1。超过8E1采用组合方式,比如14E1采用8E1+6E1配置,则第1个IMA组(8E1)的AAL2PATH采用8E1的用户面流量索引,第2个IMA组(6E1)的AAL2PATH采用6E1的用户面流量索引。用户面流量索引建议从200开始编号,每种站型预留10条流量索引,1E1使用200209,2E1使用210219,以此类推。管理面:延用前期规划原则,流量索引编号统一为180。实际配置时,可通过NEP工具进行规划。AAL2 PATH ID的配置RNC、NodeB允许的AAL2PATH ID无论是IUCS/IUB,AAL2 PATH的数量和ID都需要两侧协商,通常可以从1开始往上递增。不同AAL2邻接点间的PATH ID可以重复使用。配置AAL2 PATH必须考虑各个单板对AAL2 PATH的支持能力:l 一个MPU子系统控制的AAL2 Path数不超过4096条,IP Path和AAL2 Path总数不超过6500条。l 一个IUB类型的邻节点下path总数最多36条,UNI_AAL2SWITCH类型的邻节点下AAL2 Path最多20条;每个IUR、IUCS、NNI_AAL2SWITCH类型的邻节点下path总数最多210条(这里的path总数指AAL2 Path以及IP Path的总和)。由于每条AAL2Path有用户限制(最多256条子通道,其中,07为协议保留,业务实际可用的为8255),建议根据总带宽创建多条AALPath。IPPATH ID的配置RNC、NodeB允许的IPPATH ID从065535,无论是IUCS/IUPS/IUR/IUB,IP PATH的数量需要两侧协商。RNC对IP Path的支持遵循以下规则:l 一个RNC820配置的AAL2 Path和IP Path数量总数不超过13000条。l 每个IUB类型的邻节点下path总数最多36条;每个IUPS类型的邻节点下path总数最多32条;每个IUR、IUCS类型的邻节点下path总数最多210条(这里的path总数指AAL2 Path以及IP Path的总和)。l 对于FG2a,GOUa和UOIa(IP)类型单板,由于受到单板硬件能力限制,在一块单板上的SCTP链路,NodeBIP和IPPATH的总数需要满足以下公式:(SCTP链路数目+NodeBIP数目+非QOS IPPATH数目+14*QOS IPPATH数目) = 2048。l 配置IUCS IP Path时,对端IP地址和对端掩码相同的IPPATH不能配置在不同的IUCS ADJNODE。l 配置IUCS/IUPS IP Path时,对端网段总的个数不超过256个,即对端IP地址和对端掩码种类不能超过256。VPI、VCI配置无论IUCS/IUPS/IUR/IUB,都需要两侧协商。为了编号整齐,便于辨认,建议:l 凡是从不同的端口出去VPI、VCI都可以配置成一样,但为了区分方便,特作如下规定: VPI=17用于NodeB,VPI8、9用于邻RNC,VPI=10、11用于CS控制面,VPI=12、13用于CS承载面,VPI=14、15用于SGSN。l NodeB的VPI、VCI分配原则如下表。NodeB级联中第一级NodeB的VPI=1,第二级NodeB VPI2,下一级和上一级的VCI保持不变。对于IPOA的VPI、VCI另外规范为:IPOA的VPI不管哪一级都规定为1,VCI则为:第一级33;第二级34;第三级35依此类推。l 实际配置时可使用NEP网设工具完成。表4-1 IUB接口VPI/VCI的配置建议VPIVCINCPCCP0CCP1-CCP11ALCAP1AAL2PATH 1AAL2PATH 21404142-525354552404142-525354553404142-525354554404142-525354555404142-525354556404142-525354557404142-52535455l 其它的VPI、VCI分配建议原则如下表。表4-2 IU接口VPI/VCI的配置建议名称VPIVCIMTP3B链路AAL2PATH/IPOA相邻RNC8、91011021164041IUCS_RANAP10、111011021164041IUCS12、131011021164041IUCS_ALCAP14、151011021164041IUPS11011021164041ATM地址定义原则ATM地址长度是20个字节,首字节必须是H 39(表明是DCC 地址)或H 47(表明是ICD 地址)或H 45(表明是E.164 地址),以0x45开头的ATM地址紧接着7个半字节必须是BCD码(即必须是15位数字)。通常RNC的ATM地址由客户给出,如果我们配置,我们可以与CS一起协商一个特别的数字。例如:H 39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对于NodeB的ATM地址,不需要协商和规划,RNC通过AAL2邻接点编号来区分不同的基站。SAAL链路号SAAL链路号唯一标识单板内的一条SAAL链路,编号范围为01399。不同类型的SAAL链路编号可以不连续。为了编号整齐,便于辨认,建议:将SAAL UNI模式链路和SAAL NNI模式链路的编号从01399两端开始编号。例如:将SAAL UNI模式链路从0开始往上编号,将SAAL NNI模式链路从1399开始往下编号。由于SAAL NNI模式链路相对比较少,因此很容易将这些链路辨认出来。l 对于SAAL UNI模式链路通常为每个NodeB配置4条SAAL,第一条给NCP,中间两条分别配置给CCP 0和CCP 1,最后一条给ALCAP。如果开通MCJD算法,需要新增一条SAAL链路用于承载专用于MCJD的CCP。实际配置时,SAALLNK链路号有CME自动分配。l 对于SAAL NNI模式链路建议为不同接口来分配不同的编号范围。例如:将IUCS接口的编号范围分配为1300-1399,将IUPS接口的编号范围分配为1200-1299,将IUR接口的编号范围分配为1100-1199。建议将同一个物理端口上的IUCS和IUPS的SAAL尽量配置到不同插框的不同单板。SCTP链路号、端口号SCTP链路的编号范围为01199,SCTP端口号的取值范围为102465535。不同应用类型的SCTP链路编号可以不连续,可按照接口不同分配不同的编号范围。对于Iub接口, SCTP链路工作模式为服务端,NodeB侧端口号在RNC侧指定。实际应用中,RNC侧建议采用默认值,RNC侧的SCTP侦听端口号默认为58080,不同NodeB可以使用相同的SCTP端口号,建议统一配置为1024、1025,1026。实际配置时,链路号和SCTP端口号的规划可使用NEP网设工具完成。对于其他接口,为了编号整齐,便于辨认,建议:根据接口不同,划分不同的编号范围。例如:将IUR接口的SCTP链路编号范围分配为11001199;将IUCS接口的SCTP链路编号范围分配为10501099;将IUPS接口的SCTP链路编号范围分配为10001049。建议SCTP链路工作模式为客户端,SCTP端口号与服务端协商一致。目的信令点索引MTP3-b/M3UA的目的信令点编号范围为0186(包括直联和非直联的目的信令点)。目的信令点在整个RNC内部统一编号(即使用目的信令点索引来区别),编号可以不连续。例如:将某MSC信令点编号为10,将另一MSC信令点编号为12。为了编号整齐,便于辨认,建议:将目的信令点按照类型来分配不同的编号范围。例如:将IUCS类型(包括IUCS、IUCS_RANAP、IUCS_ALCAP)的目的信令点编号分配为059;将IUPS类型的目的信令点编号分配为6079;将IUR类型的目的信令点编号分配为8099;将STP类型的目的信令点编号分配为100149;将AAL2 SWITCH类型的目的信令点编号分配为150186。MTP3-b/M3UA信令链路集索引l MTP3-b信令链路集MTP3-b信令链路集的编号范围为0186。MTP3-b信令链路集在整个RNC内部统一编号(即使用信令链路集索引来区别),编号可以不连续。例如:将到某相邻MGW的MTP3-b信令链路集索引编号为10,到另一相邻MGW的MTP3-b信令链路集索引编号为12。为了编号整齐,便于辨认,建议:将连接到不同相邻目的信令点的信令链路集按类型分配编号范围。l M3UA信令链路集M3UA信令链路集的编号范围为0186。M3UA信令链路集在整个RNC内部统一编号(即使用信令链路集索引来区别),编号可以不连续。例如:将到某相邻MGW的M3UA信令链路集索引编号为11,到另一相邻MGW的M3UA信令链路集索引编号为13。为了编号整齐,便于辨认,建议将连接到不同相邻目的信令点的信令链路集按类型分配编号范围。传输邻节点标识传输邻节点的编号范围为04599。传输邻节点在整个RNC内部统一编号,编号可以不连续。例如:将某NodeB邻节点编号为10,将另一NodeB邻节点编号为12。为了编号整齐,便于辨认,将IUB接口邻节点和IUR、IU接口邻节点进行分段编号。为了全网规划一致,建议沿用4.1编号规则,如:将Iub接口邻节点和Iur、Iu接口邻节点从01999两端开始编号。例如:将Iub接口邻节点从0开始向上编号,将Iur、Iu邻节点从1999开始向下编号。对于Iur/Iu邻节点,建议按照不同接口来分配编号范围。例如:将Iu-CS接口的编号范围分配为19951999,Iu-PS接口的编号范围分配为19901994,将Iur接口的编号范围分配为19851989。CN节点标识使用IU-Flex功能时,CS域/PS域各自最多可以配置32个CN节点。CN节点标识在整个RNC内部统一编号,编号可以不连续。例如:将某MSC节点标识编号为0,将另一MSC节点标识编号为2。CN节点的编号范围是04095,但最多只能配置64个CN节点。为了编号整齐,便于辨认,建议:按照CS域和PS域节点分别分配的编号范围。例如将CS域节点的编号范围分配为031,将PS域节点的编号方位分配为3263。逻辑小区标识逻辑小区标识(Cell ID)用于在整个RNS(Radio Network System)内唯一标识一个小区。逻辑小区标识编号范围是065535,但一个RNC最多只能配置5100个逻辑小区。逻辑小区标识在整个RNC内部统一编号,编号可以不连续。例如将某Cell标识编号为0,将另一Cell的标识编号为2。为了编号整齐,便于辨认,建议:同一NodeB内的Cell ID连续,且尾数由1开始依次递增。实际中逻辑小区标示通常由网规统一规划给出。4.3.2 NodeB编号规范物理层配置规则基于ATM传输l IMA组号IMA组用于标识NodeB内使用ATM传输时所使用的IMA组序列号。当承载IMA链路的单板槽位编号为4,5 ,6或7时,编号为03。l IMA链路号IMA链路号用于标识NodeB内一个IMA组使用ATM传输时所使用的IMA链路序列号。当主控板为支持8条E1的MPTE板卡时,编号为07;当主控板为支持4条E1的MPTA板卡时,编号为03。控制面配置规则基于ATM传输l SAAL链路号BBP530中SAAL链路的编号范围为013。为了编号整齐,便于辨认,建议: 将用于NCP链路的SAAL链路的编号为0。 将用于CCP链路的SAAL链路的编号为112。 将用于ALCAP链路的SAAL链路的编号为13。基于IP传输l SCTP链路号基站SCTP链路的编号范围为012。为了编号整齐,便于辨认,建议: 将用于NCP链路的SCTP链路的编号为0。 将用于CCP链路的SCTP链路的编号为112,当CCP链路数少于12条时,建议从1号SCTP链路开始创建,依次加1。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