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阶段质量评估六至七单元试题.ppt_第1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阶段质量评估六至七单元试题.ppt_第2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阶段质量评估六至七单元试题.ppt_第3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阶段质量评估六至七单元试题.ppt_第4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阶段质量评估六至七单元试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质量评估(三)第六、七单元(45分钟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Ca40,第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干冰作制冷剂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用煤作燃料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解析】选C。A中用干冰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B中用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最大;D中用酒精给身体降温是利用酒精挥发性,挥发时从身体吸热而降低体温,这三种用途均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只有C用煤作燃料是利用了煤的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2.(2009达州中考)绿色能源不会产生或残留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下列能源中不能称为绿色能源的是()A.铅蓄电池B.氢能C.风能D.太阳能,【解析】选A。铅蓄电池中含有害金属,废旧电池是重要的污染源。,【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对木炭还原CuO的反应的认识。反应中CuO失去氧发生了还原反应,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C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分析反应前后铜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铜元素在CuO中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后在铜单质中的化合价为零价,故反应前后铜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反应前固体为CuO和C,反应后固体为Cu,比较可知,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了。,4.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冬天用煤炉取暖,为防止热量散失,应关紧门窗B.进入古井前,应先做灯火实验C.一次性塑料袋使用方便又经济,应大力提倡生产D.油锅不慎着火,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灭,【解析】选B。冬天用煤炉取暖时,若煤不完全燃烧生成CO,则易发生煤气中毒,故应适当通风;进入古井前,为检验古井中O2的含量,可先做灯火试验,从而确定其中所含O2的量能否达到人的呼吸需求;一次性塑料袋虽方便,但由于其不可降解性,易造成“白色污染”,因而从2008年6月1日开始,我国已在多个地方禁止免费提供一次性塑料袋;油锅若不慎着火,应立即盖好锅盖。,5.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有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是()A.将煤干馏后的产品分类利用B.开采出来的石油应该经过加工后再综合利用C.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能源D.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可随意使用,【解析】选D。天然气虽属于清洁能源,但又是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属于温室气体之一,因此不可随意使用。,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向澄清的石灰水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反应后溶液的pH明显减小B.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C.将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D.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可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固体,【解析】选C。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会反应生成NaOH,溶液中的OH-并不减少,所以反应后溶液的pH不会明显减小;若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的HCl,则CO2也能和NaOH反应;故A、B均错,C中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会生成CaCO3沉淀,故反应后溶液质量会减小,故C正确;NaOH固体虽能吸收水分,但也能跟CO2反应,因而不能用NaOH固体干燥CO2气体。,7.许多化学物质都是一把“双刃剑”,对CO2的利弊评价不妥的是()A.大气层中的CO2越多,抵御紫外线作用越强B.利用CO2可以制作清凉饮料C.大气层中CO2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D.“碳酸水”浇灌植物对植物光合作用、碱性土壤改良有利,【解析】选A。大气层中能抵御紫外线照射的是臭氧,不是CO2,因而A不正确;B中,CO2是制作碳酸饮料的重要原料之一;C中,CO2是参与大气循环的一种气体,但CO2含量过高则会造成“温室效应”;D中“碳酸水”即CO2的水溶液,其中含有少量碳酸,其溶液呈酸性,且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CO2挥发出;CO2可参与植物光合作用,故B、C、D正确。,8.下图分别为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解析】选C。因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9.(2009乐山中考)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既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A.B.C.D.,【解析】选C。中只能通过烧杯内壁的水珠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中只能证明CO2能溶于水,不能证明其呈酸性。,10.(2008泰州中考)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等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上述关系图能反映的化学观点或化学思想有: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化学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A.B.C.D.,【解析】选D。水在光、催化剂或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H2,说明光能、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CO2、氢气可以合成有机物,同样有机物燃烧又生成无机物CO2和H2O,说明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第卷(非选择题共70分)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1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一场瓢泼大雨浇灭了体育场的主火炬;2004年雅典奥运会,一场大风吹熄了奥组委官员点燃的接力火炬。材料二2000年悉尼奥运会,生物学家邓肯在4米深的水下手擎火炬潜泳3分钟,利用镁在氧气中燃烧创造了“水火交融”的奇观,实现了火炬的水下传递(图)。材料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珠峰火种灯”借助一种特殊的固体炭柱燃料缓慢燃烧,“珠峰火炬”则应用了航天燃烧技术,实现了火炬在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的传递(图)。,(1)物质燃烧的三条件是:(A)可燃物;(B)氧气;(C)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请分析“材料一”中两次火炬熄灭各是由于破坏了什么燃烧条件造成的(填序号)。1976年_;2004年_;,(2)分析火炬在水中燃烧的情况,回答:水中火炬能保持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的原因是_;火炬中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3)“珠峰火种灯”中固体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4)点燃的镁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回答: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从这个反应,谈谈你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新认识_。,【解析】由材料一可知,1976年的主火炬熄灭是大雨浇灭的,瓢泼大雨致使燃料瞬间缺氧,又降低了周围的温度,故破坏了燃烧的两个条件;而2004年的接力火炬是被大风吹灭,大风会降低周围温度至燃料的着火点以下。水中的火炬燃烧所需的热量,由镁燃烧放出的热量来提供。,12.(6分)(2008青岛中考)我们依据反应事实,通过比较、推理等方法可以总结出燃烧与灭火规律并加以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图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的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_;图B所示的灭火原理是:_;点燃篝火时,常将木柴架空以促进燃烧,是利用了增大_的方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属于较易题目,从图A看,“火三角”中已具备了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两个条件,还缺少可燃物这一燃烧条件;而图B是采用灯帽盖灭的灭火方法,目的是使酒精与氧气(空气)隔绝;点燃篝火时,将木柴架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达到促进燃烧之目的。答案:可燃物隔绝氧气(空气)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解析】(1)从图片信息知,题中的“地球”正经受的由森林大火,热电厂等生产的CO2而形成的温室效应的煎熬,因此,可借助对口形说“好热”或大呼“救命”或画“汗珠”或“温度计”等;(2)可就温室效应导致的不良影响进行解答,如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合理即可;(3)可以回答减少CO2的排放、吸收CO2等方面的措施,如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更多地利用清洁能源等。答案:(1)画“汗珠”或“温度计”等或写“好热”、“救命”等(2)可能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城市(或洪水泛滥、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3)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更多的利用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14.(6分)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白色干粉来灭火。这种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其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它受热后生成苏打、水和一种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1)碳酸氢钠的性质有_。(2)灭火时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反应。,【解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大量的CO2,加剧温室效应;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大气中的CO2气体总量的平衡至关重要。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尽量减少向大气中排放CO2,如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等。答案:(1)(2)(3)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或使用氢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等(合理即可),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16.(12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_,_;(2)写出一个初中化学中用装置C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该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3)收集(2)中所得气体可选用的一种装置是_,利用该装置还能收集的一种气体是_,利用A装置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如果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_(填“a”或“b”)端管口通入。,【解析】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属中等难度题目。C是给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加热时形成的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因(2)中制得的是氧气,而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可用D或E装置,D还可收集H2、CO、CH4等难溶性气体,E还可用来收集CO2等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A装置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制取气体,因而可以用来制取CO2或H2,与A装置相比较,B装置可以利用注射器通过控制滴加液体的速度来控制反应速率;因乙炔微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因此,气体应从b端进入。,17.(12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探究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1)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请举出实例说明_。(2)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对比这两个反应可得到的结论是_。,(3)H2在加热条件下可以与CuO反应,生成Cu和H2O。亮亮同学利用如图A装置完成了该实验。实验步骤:先通入H2,再加热,实验结束后,先撤酒精灯,继续通入H2直至试管冷却。可观察到黑色CuO变成红色。明明同学利用如图B装置也完成了该实验。实验步骤:将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变黑后,迅速伸入盛有H2的集气瓶中,片刻可观察到黑色CuO变为红色。对比A、B两套装置,B装置的优点是_。,在明明同学的实验中,当铜丝表面生成CuO后,若继续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至炽热状态时,则与H2反应较快;若只加热至红热状态时,则反应较慢,甚至没有明显现象。对比这两种情况,可得到的结论是_。,(4)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对比与分析可知,探究某一化学问题时,除了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恰当的实验装置外,还应考虑_等因素。,【解析】(1)列举实例时应特别注意是反应物浓度对反应现象的影响。(2)充足氧气与不充足氧气的区别在于反应物的量不同。(3)比较A、B两图示实验时,应关注装置操作等因素,在中两种情况的差异在于反应温度不同。由此则不难得出(4)的结论。答案:(1)硫在空气里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纯氧里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等(2)反应物的量不同,得到的生成物可能不同;或由量变可以引起质变等,(3)装置简单、操作简便、节约原料、节省时间等答出一种即可温度越高,反应越快等(4)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用量、操作步骤等答出一条即可(有些题目答案不惟一,所写答案符合题意且回答合理即可),19.(8分)某科学兴趣小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从黄家村石灰厂带来一块石灰石样品,技术员告诉他们此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不能与盐酸反应。为了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兴趣小组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均取用4g这种石灰石样品,再分别加入10g、20g、30g、40g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均有固体剩余,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得到如下数据:,(1)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2)每份石灰石样品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_(结果精确到0.1g)。(3)所用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析】(1)由表中数据知,第13次实验中,稀盐酸均完全反应,第4次实验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