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体液:,其组成如下:,讨论1、内环境的含义?关系?,人体内的全部液体,统称为体液,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组织液,血浆,淋巴、血浆,内环境:。其各成分的关系如图:,血浆成分通过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入组织液,组织液成分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渗入血浆。组织液成分单向渗入毛细淋巴管盲端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到达左右锁骨下静脉回到血浆。淋巴循环有回收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的作用,可以调节血浆与组织液间的平衡。,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气体成分:;营养成分:等。调节成分:等。代谢废物:等。内环境中不应存在的物质等。,讨论2:内环境的化学成分,淋巴、组织液与血浆相比,最主要的差别: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较少。,水(90)、无机盐(1)、蛋白质(7-9),O2、CO2,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尿素,血红蛋白、载体蛋白、各种胞内酶(H2O2酶、细胞呼吸有关酶、复制转录翻译有关酶、转氨酶,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是,温度:渗透压:酸碱度:,36.537.5左右,pH(7.357.45),缓冲物质对的存在,可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决定,其中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是由Na和Cl-决定的。渗透压(人体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能够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有哪些?,(1)过敏反应:(2)淋巴回流受阻:(3)营养不良:(4)肾小球肾炎:(5)组织细胞代谢旺盛:,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人体的渗透压平衡被破坏。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下降,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水肿现象。,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使血浆蛋白通过尿液流失,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组织水肿。,代谢产物增加,组织液浓度升高。,讨论3: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含义:,调节机制:,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意义:,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珠宝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 煤矿提升专业试题及答案
- 湖南省邵阳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拔尖创新班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 广东省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生化专业试题及答案
-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培训反馈路基施工方案
- 国际友谊庆祝演讲稿模板
- 2025年学情诊断高一年级物理试题(定稿)
- 轿厢装潢施工方案
- 炎症后色素沉着学习课件
- 发展汉语-初级读写-第一课-你好
- 韩国《寄生虫》电影鉴赏解读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堂作业设计》全套
- TTT系列课程-结构化思考力
- Cpk 计算标准模板
- 封起DE日子博文 2006
- 锂离子电池生产安全讲座
- 眼科学-眼科检查(课件)
- 产品碳足迹课件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