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厂职业病危害安全评价.doc_第1页
焦化厂职业病危害安全评价.doc_第2页
焦化厂职业病危害安全评价.doc_第3页
焦化厂职业病危害安全评价.doc_第4页
焦化厂职业病危害安全评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本文结构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焦化厂炼焦项目职业病危害辨识,辨识出在炼焦项目中焦炉烟气、煤尘、一氧化碳是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分析它们分别可引起的职业病和对健康的危害,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及措施。第二部分首先对给定的有空压机的厂房值班室声压级进行核算,经计算发现其不符合国家规范标准,通过改变组合墙材料重新噪声控制设计使其达到国家规范标准。关键字:职业病,炼焦,噪声控制设计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tructur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through the coking plant coking project occupational disease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alysis the project in coking coke oven flue gas, dust, carbon monoxide is the main dangerous harmful factor, and they can cause respectively the occupational diseases and health hazard,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he second part firstly given free press workshop duty room sound pressure level accounting, and through calculation, found that its not conform to the state standards, by changing the composite wall material to noise control design make it meet the national standards.Key words: Occupational Disease,;Coking;Noise Control Design目录第一部分 职业病危害辨识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类51.1化学性因素51.2物理性因素51.3生物性因素61.4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61.5卫生条件和技术措施不良的有害因素62.职业病危害现状63.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简介83.1预评价内容83.2预评价步骤84.焦化行业职业病危害84.1焦化行业职业病危害的主要类别94.1.1毒物94.1.2粉尘94.1.3噪声94.2职业病危害的现状及影响95.炼焦项目工程分析105.1工艺简介105.2工作场所基本卫生要求116.炼焦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及分析方法136.1炼焦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136.2炼焦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方法146.2.1类比法146.2.2经验法146.2.3 检查表法156.2.4风险评估法156.2.5 综合分析法156.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危害157.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167.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167.1.1改革工艺流程167.1.2建立健全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67.1.3加强职业卫生培训167.1.4防尘、防毒措施177.1.5噪声控制措施177.1.6防暑降温措施188.总结及建议18第二部分 噪声厂房值班室噪声控制设计1.隔声措施选择原则192.设计背景193.设计计算193.1基础数据193.2初步核算203.2.1声源室声压级计算203.2.2隔声声压级要求203.2.3隔声墙隔声量计算213.2.4噪声降低量核算213.3隔墙设计223.3.1墙的选择223.3.2门的选择223.3.3窗的选择233.3.4组合墙隔声量验算233.4最终设计方案234.组合墙轴测图24参考文献25致谢26 第一部分 职业病危害辨识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类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一般分为以下五类。1.1化学性因素 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化学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有的为原料,有的为中间产品,有的为产品。常见的有氯、氨等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等窒息性气体,铅、汞等金属类毒物,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生产性粉尘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生产性粉尘。如矽尘、滑石尘、电焊烟尘、石棉尘、聚氯乙烯粉尘、玻璃纤维尘,腈纶纤维尘等。1.2物理性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高温,如热油泵房、催化剂生产的焙烧岗位、加氢催化剂反应器内操作、夏天进入油罐车或油槽车内作业等;低温,如石蜡成型的冷库。 噪声如来自机械力(固体或液体表面的振动),气体湍流,电动力及磁动力等。如催化“三机”室、加热炉、高压蒸汽放空、泵、球磨机、粉碎机、机械传送带、电气设备等。 振动如循环压缩机转动;使用风动工具,如锻锤、风锤;电锯、捣固机;研磨作业的砂轮机、铣床、镟床;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摩托车、火车等。 电离辐射如工业探伤用的X射线,放射性同位素仪表,如料位计的Y射线等。 非电离辐射如高频热处理时的高频电磁场,电焊、氩弧焊、等离子焊时产生的紫外线,加热金属、玻璃时产生的红外线等。 1.3生物性因素生物性有害因素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所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某些疾病。如引起皮革工人、畜产品加工工人等职业性炭疽的炭疽杆菌,引起森林工作者的职业性森林脑炎的是由蟀传布的一种森林脑炎病毒等。 1.4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特别多见于检修期间,有的一天工作10-12h,连续10d、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如果组织不当则不利于员工的健康。 劳动精神过度紧张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或生产不正常时。如重油加氢,高压,硫化氢浓度大,易发生燃烧、爆炸和中毒,新工人紧张,老工人在试运行期间也十分紧张。 劳动强度过大或安排不当如超负荷的加班加点,还有检修时的工业探伤工作量往往过大。 个别器官、系统过度疲劳如光线不足使视力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 1.5卫生条件和技术措施不良的有害因素 生产场所设计不合理如车间布置不当,有毒与无毒岗位设在同一工作间;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2.职业病危害现状 目前全国有害有毒企业已超过1600万家,受到各种职业病危害的人群已超过两亿。我国职业病危害的接触人数、职业病新发病例数、累计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均居世界首位。1 职业病病例呈上升趋势,尘肺病居八成。我国目前法定的职业病共有10大类115种。2003年全国报告新发职业病例10476人,其中尘肺病约占80,慢性中毒约占20。尘肺是最古老、流行范围最广、危害最重的职业病。由于目前厂矿企业劳动者的体检率低,报告不全,专家估计,尘肺实际发病要比报告的例数多10倍,尘肺病实际发生的病例数不少于100万例。目前职业病防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传统职业病危害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所带来的新职业病危害又不断出现;职业病危害不断从境外向境内、从城市向农村、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和扩散;农民工在没有任何防护情况下从事有职业病危害工作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农民工队伍流动性大、难于管理、职业病发病率高,导致当前我国职业病再次进入发病高峰。 职业病很难治愈,易产生连锁不良影响。广西职业病研究所所长、教授葛宪民分析认为,职业病虽可预防,但很难治愈,一旦患上职业病,患者很容易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很容易致残、致死,这将严重侵害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急性职业病往往以出现群死群伤为特点,其危害性不容小视。慢性职业病往往需要终身治疗,治疗和康复费用昂贵。由于职业病患者绝大多数是青壮年,它到直接影响到我国人口素质和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加之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侵害人体的生殖系统,容易引发致畸致癌致突变,影响后代繁衍。职业病防治是政府应承担的职责之一。一个地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出当地政府的监管是否到位,如果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行政不作为,那么该地区的职业病危害势必严重。当前日趋严峻的形势表明,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可以认为职业病是管理不善造成的人为疾病,是由于一些政府部门没有依法做好职业病的防治规划和年度计划,没有把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把职业病防治工作与政府年度考核结合在一起,因而造成职业病危害日趋严峻的现实。3.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简介3.1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3.2预评价步骤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收集和研读有关资料、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编制预评价方案并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等。实施阶段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类比调查,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估。完成阶段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实施阶段获取的各种资料、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进行专家评审。4.焦化行业职业病危害焦化生产是将煤经高温炭化生成焦炭及煤气、苯等附属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既存在粉尘,又产生多种有毒物质、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给作业工人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4.1焦化行业职业病危害的主要类别4.1.1毒物焦化作业环境中的COE(焦炉逸散物)污染物以炉顶作业环境为最高,其次为中部和下部作业区。对作业环境的污染按其从重到轻的顺序依次为扫炉盖、上升管、煤车、出炉、推焦车等。其中24h PAHs(多环芳烃)总和、致癌性PAHs及BaP的暴露浓度均以炉顶工为最大,其次为煤车司机、出炉工和焦车司机,即使焦化仪表工和管理人员,其BaP(苯并芘)的暴露浓度也严重超过焦炉车间卫生参考标准值。在COE颗粒物中检测到BaP的平均含量较高,且其它PAHs成分含量也较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作业环境中的PAHs进行测定,也证实焦炉工的职业性PAHs暴露水平较高。4.1.2粉尘备煤、炼焦及焦处理过程中都产生大量的粉尘,主要排放源有贮煤场、配煤室、粉碎机室、煤运输机械和煤转运站等;其次,装煤、推焦、出焦、熄焦及筛焦过程也产生大量的烟(粉)尘,未经有效除尘控制的场所,其浓度多数超过粉尘职业接触限值10mg/m3。4.1.3噪声焦化生产中的噪声源主要有粉碎机、筛焦设备、焦炉机械、通风机组、鼓风机、蒸汽放散管、空压机及各种泵、除尘机等。综上所述,焦化作业环境存在诸多职业危害因素,尤以大量焦炉逸散物、烟尘最为突出。4.2职业病危害的现状及影响焦化厂是职业病比较复杂且危害十分严重的行业,焦化作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占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中10大类中的6大类,包括:职业性肿瘤(如焦炉工肺癌)、职业性皮肤病(如光敏性皮炎、黑变病和痤疮等);职业性中毒(如BTX、C0、NH3、H2S、HCN、酚类及吡啶中毒等);物理因素导致的职业病(如中暑);尘肺(如煤工尘肺)以及职业性噪声耳聋。就其发病率和严重程度而言,职业性肿瘤和职业性皮肤病在焦化企业最为严重。5.炼焦项目工程分析5.1工艺简介炼焦工序: 配合煤经过煤仓加入加煤车,从焦炉炉顶加煤孔加入炭化室,在炭化室内经过干燥、预热、分解、胶质体产生、固化、半焦收缩,半焦转变为焦炭,由推焦车推出,经过导焦栅进入熄焦车,由熄焦车经湿法熄焦后,放入晾焦台,经皮带运输到焦仓,分级装车外销。回炉煤气进入焦炉地下室煤气主管、煤气支管,经砖煤气道进入立火道与预热后的空气燃烧,产生的废气经废气筒、分烟道、总烟道、烟囱排入大气。其工艺流程图如图5-1。 炼焦厂与化工厂工序流程图5-15.2工作场所基本卫生要求在此主要讲防毒、防尘在工作场所中的基本卫生要求。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害)或低毒(害)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参照GBZ/T194的规定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使劳动者活动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GBZ2.1要求;如预期劳动者接触浓度不符合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参照GBZ/T 195、GB/T19664的要求同时设计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原材料选择应遵循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的原则。 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含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为防止物料跑、冒、滴、漏,其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有效的密闭措施,密闭形式应根据工艺流程、设备特点、生产工艺、安全要求及便于操作、维修等因素确定,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和净化措施。对移动的扬尘和逸散毒物的作业,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移动式轻便防尘和排毒设备。对于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措施;设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设施对尘源进行控制;生产工艺和粉尘性质可采取湿式作业的,应采取湿法抑尘。当湿式作业仍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用其他通风、除尘方式。 产生或可能存在毒物或酸碱等强腐蚀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冲洗设施;高毒物质工作场所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和表面应采用耐腐蚀、不吸收、不吸附毒物的材料,必要时加设保护层;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冲洗清扫;可能产生积液的地面应做防渗透处理,并采用坡向排水系统,其废水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工作场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或进风口的下风侧;放散不同有毒物质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设施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使用或产生高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与其他工作场所隔离。 防尘和防毒设施应依据车间自然通风风向、扬尘和逸散毒物的性质、作业点的位置和数量及作业方式等进行设计。经常有人来往的通道(地道、通廊),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并不宜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通风、除尘、排毒设计应遵循相应的防尘、防毒技术规范和规程的要求。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 在放散有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粉尘或气溶胶等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置防爆通风系统或事故排风系统。 应结合生产工艺和毒物特性,在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工作场所,根据自动报警装置技术发展水平设计自动报警或检测装置。 检测报警点应根据 GBZ/T233的要求,设在存在、生产或使用有毒气体的工作地点,包括可能释放高毒、剧毒气体的作业场所,可能大量释放或容易聚集的其他有毒气体的工作地点也应设置检测报警点。 应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的工作地点,宜采用固定式,当不具备设置固定式的条件时,应配置便携式检测报警仪。 毒物报警值应根据有毒气体毒性和现场实际情况至少设警报值和高报值。预报值为MAC(最高允许浓度)或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1/2,无PC-STEL的化学物质,警报值可设在相应超限倍数值的1/2;警报值为MAC或PC-STEL值,无PC-STEL的化学物质,警报值可设在相应的超限倍数值;高报值应综合考虑有毒气体毒性、作业人员情况、事故后果、工艺设备等各种因素后设定。 可能存在或产生有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根据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和危害特点配备现场急救用品,设置冲洗喷淋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必要的泄险区以及风向标。泄险区应低位设置且有防透水层,泄漏物质和冲洗水应集中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6.炼焦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及分析方法6.1炼焦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方法有两种: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和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在此针对炼焦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如下表6-1。表6-1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产生危害因素的工艺焦炉煤气焦炉工人肺癌炼焦干馏、熄焦 煤尘煤工尘肺炼焦备煤、炼焦洗煤、炼焦选煤、炼焦配煤、炼焦干馏、熄焦、运焦、炼焦辅助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中毒炼焦干馏 氨 氨中毒 炼焦 氰类化合物 氰类化合物中毒炼焦、黄血盐制取、煤气脱硫脱氰 苯 苯中毒煤气提纯、煤焦油制取 酚 酚中毒煤焦油制取、黄血盐制取 汽油 汽油中毒 煤气提纯 6.2炼焦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特点,一般采用类比法、经验法、检查表法、风险评估法和综合分析法等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必要时可采用其他评价方法。6.2.1类比法通过对与拟评价项目相同或相似工程(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对拟评价项目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拟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对职业病危害的隐患和后果进行风险评估,预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6.2.2经验法评价人员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和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对照职业卫生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借助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拟评价项目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6.2.3 检查表法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拟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6.2.4风险评估法通过对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估,确定拟评价项目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承受水平,并按照承受水平采取防护措施,使风险降低到可承受水平的过程。6.2.5 综合分析法采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类比分析、经验推断、专家权重、定量分级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原则,对拟评价项目从多层次、多途径、多方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6.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危害焦化生产过程是将原料煤炭转变成焦炭及相关化学品的化学转化过程,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品种类繁多。大多生产原料、中间产物或产品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最严重的是含有多环芳烃(PAHs)的焦炉逸散物(COE),其次为粉尘和生产过程中泄露的大量中间产物,包括煤的各种热分解产物(如CHx、H2S、芳香烃、石蜡、烯烃、酚醛化合物、氰化物及含氮化合物等),以及其回收过程中排放的挥发性气体、燃烧废气等。长期接触COE可导致肺通气功能减退和呼吸系统的损害,肝脏供血功能下降、血管弹性减弱,遗传物质DNA受损,机体免疫功能受抑等,且随着工龄的延长有加重的趋势。研究表明,五环烃,尤其是二苯并蒽,作为PAHs致癌源的代表性毒物,是焦炉工人职业性肺癌的主要病因;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生与暴露的COE有关,且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证实煤焦沥青具有强烈的遗传毒理学效应;研究发现PAHs接触者出现生物膜损伤。7.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7.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7.1.1改革工艺流程焦炉生产为开放性污染源,焦炉逸散物及烟尘应为治理的重点。改革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加强通风除尘等安全卫生设施的改进研究和维修管理,是彻底治理焦炉烟尘的根本措施。近年来,国内众多焦化企业对此做了一定的努力。如改造煤粉破碎系统,普遍用炉门高压氨水喷射无烟装置,加强炉门炉盖的密封,冷鼓风机自动化控制,安装熄焦尘水捕捉器,采用两级除尘,运用干法回转反吹扁袋除筛焦粉尘等,在焦炉烟尘控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7.1.2建立健全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焦化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应认真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标准。新建、扩建、改建的焦化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应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将职业危害控制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竣工验收前应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设立专门机构或专人管理职业卫生工作,应开展日常卫生监测与治理效果评价,发现职业卫生安全隐患要及时予以整治,确保工作场所符合职业卫生要求。7.1.3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加强职业卫生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水平以及对职业危害的认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下班后及时清洗工作服和洗澡。对从事现场的作业工人,应严格执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加强健康监护工作,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坚持上岗前、在岗时、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患者应及时处理,并应将焦炉作业和化学产物回收作业人群作为焦化厂职业人群的监护重点。7.1.4防尘、防毒措施煤尘为消除煤在粉碎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煤粉尘,设置一个机械除尘系统,对煤粉碎机室各扬尘点设置吸气罩控制粉尘外逸。净化设备选用高效低DZW93型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器滤料采用防静电材质,风机采用防爆型。除尘器收集的煤尘返回煤工艺系统中,净化后的气体经风机及消声器排至室外。焦炉装煤过程产生的大量烟尘,若采用炉顶消烟除尘车除尘;焦炉炉门烟气逸散用敲打刀边炉门;放散管采用水封盖;熄焦塔采用折流板除尘技术。焦炉装煤除尘焦炉装煤除尘,若采用干式除尘地面站工艺,装煤除尘系统由移动和固定装置两部分组成。移动装置设在消烟车上。固定装置包括设在焦侧炉顶的固定接口阀、地面管道、百叶式预除尘器及带预喷涂装置的脉冲袋式除尘器、通风机组、消声器、烟囱等。出焦除尘采用干式除尘地面站工艺,出焦除尘系统由移动和固定装置两部分组成。移动装置包括固定在拦焦机上并随拦焦机一起移动的大型吸气罩,以及将烟气送入集尘干管的转换设备。固定装置包括设在焦台上方的集尘干管和固定接口阀、设置于地面站对烟气进行熄火(蓄热式冷却灭火器)、净化(脉冲袋式除尘器)的最终设备,以及通风机组、消声器、烟囱等。为防止熄焦后的焦炭在转运、筛分、贮存过程中产生的焦尘和水蒸汽外逸,在转运站、筛分楼、贮焦楼共设置了6套湿法除尘系统。采用泡沫除尘器作为净化设备,除尘器、风机及管道均采用抗腐蚀的玻璃钢材质,净化后的气体由通风机经消声器排至大气中,除尘器排出的污水由给排水专业统一处理。7.1.5噪声控制措施首先选择先进可靠的低噪声设备,从根本上减少噪声的污染,但受目前设备制造水平的限制,声压等级降低幅度不大。对高噪声设备(如破碎机、引风机等)安装在隔声室内,基础设减振垫,并在进出口安装消声器。对巡回检查的各种工业泵房和机房、产生噪声较大的设备,采用集中控制和隔离操作,减少工人与噪声接触时间。对煤、焦运输廊道拐弯处衬垫橡胶板,降低物料碰撞产生的噪声。7.1.6防暑降温措施焦炉炉顶、炉门修理站、地下室等处设轴流通风机组;炉顶等温度较高的场所设隔热休息室;室内设风扇或空调等降温设施;焦炉机械司机室设空调器;焦炉上升管、蓄热室封墙、废气开闭器等处采取相应的隔热措施;煤气净化系统管式炉采取隔热保温措施,并附有必要的温度火焰监测仪表,避免热辐射对人体的危害。8.总结及建议通过职业病危害辨识可知,在炼焦项目中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焦炉煤气、煤尘、一氧化碳,因此在此项目中要加强防尘、防毒通风工程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降低职业病发病率;要规范机、炉、电等控制操作的安全可靠,杜绝发生生产性事故;要加强燃煤等大耗量物料的贮运、粉碎加工等卫生防护设施,预防作业工人遭受职业损害;要加强生产装置的卫生防护设施及其自动化报警系统的定期维护,保障其正常运转;加强生产装置停产检修期间的安全卫生防护措施,防止停产检修期间发生急性职业损害。第二部分 噪声厂房值班室噪声控制设计1.隔声措施选择原则在选择各种隔声措施控制企业噪声前,需要掌握企业不同地点对噪声控制的要求和厂界噪声控制要求。由于工业企业中存在各种类型的噪声源,实施隔声措施也可能存在各种限制性条件,隔声措施必须适应声源和生产实际情况。选择隔声措施时要注意以下四点:对强噪声源优先考虑采用隔声罩,选择或设计罩型时要考虑满足工人操作、设备维修和设备通风冷却的需要;当不适宜用隔声罩控制强声源且操作管理人员不需要经常停留在设备附近时,可以考虑设隔声间(观察室、控制室或工人休息室);对于声源分散和工人比较多。需要操作工人经常到设备跟前进行检查的车间可以用隔声屏或隔声墙把车间分成几个不同噪声水平的区域,尽可能降低操作巡逻地段的噪声;一般高振动设备尽可能安装在地面层或地下层,并采取基础隔振措施。在工业企业车间内供水、通风和工艺管道的隔声处理方法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中介绍的方法相同。 2.设计背景本次噪声控制设计的内容是在空压机车间设置一个值班室,使其符合国家规范标准。3.设计计算3.1基础数据在一工业企业厂房中,有五台空压机高噪设备,其声压级分别为:102、106、110、109、105,为了使值班人员可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工作,用隔墙把机房分成两个部分,受声室的宽(a)、长(b)、高(h)分别为8m、3m、4m。隔墙宽度a为8m, 隔墙采用1/4砖墙,双面粉刷;墙上开门,采用三合板门,45mm扇厚;墙上并设观察窗,采用单层玻璃窗,玻璃厚3-6mm。要求值班室有电话通讯,核算此隔声量是否满足国家规范要求的声压级。3.2初步核算3.2.1声源室声压级计算 公式(3-1)式中LpT总声压级, Lpi各声压级;LpT=10 lg(1010.2+1010.6+1011+1010.9+1010.5)=114dB 因此取LpT=114dB3.2.2隔声声压级要求 表3-1 工业企业厂区各类地点噪声标准地点类别限制值生产车间及作业场所(工人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h)90高噪声车间设置的值班室、观察室、休息室(室内背景噪声级)无电话通讯要求时75有电话通讯要求时70精密装配线、精密加工车间的工作地点、计算机房(正常工作状态)70车间所属办公室、实验室、设计室(室内背景噪声级)70主控制室、集中控制室、通讯室、电话总机室、消防值班室(室内背景噪声级)60厂部所属办公室、会议室、设计室、中心实验室(包括试验、化验计量室)(室内背景噪声级)60医务室、教室、哺乳室、托儿所、工人值班宿舍(室内背景噪声级)55本次设计是有空压机的高噪设备厂房的值班室,要求值班室有电话通讯,因此次根据上表可知值班室限制值为70dB,故取LP2=70dB。3.2.3隔声墙隔声量计算根据设计基础数据查相关表格可得墙门窗的隔声量:查环境噪声控制表7-2几种常用构件隔声量的比较,取R墙=43dB;查环境噪声控制表7-4 门的隔声量,取R门=16.8dB;查环境噪声控制表7-5 窗的隔声量,取R窗=22dB。根据设计基础数据计算得:门的面积:S门=4m2;窗的面积:S窗=4m2;墙的面积:S墙=84S门S窗=24m2。计算门与墙组成的组合墙的隔声量R1:门与墙的面积比为S门S墙=424=16;门与墙的隔声量之差为R墙R门=26.2dB;查噪声控制工程图5-11 组合件隔声量计算表可得,隔声量损失R损=18dB,故R1=S墙R损=4318=25dB。窗与门和墙的组合墙组成的隔声墙的隔声量R2:窗与门和墙的面积比为 S窗S门墙=428=17;窗与组合墙R1的隔声量之差为R1R窗=3dB;查噪声工程图5-11 组合件隔声量计算表可得,隔声量损失R损=0dB,故R2=R1R损=250=25dB。经以上四步可得隔声墙的隔声量R=R2=25dB。3.2.4噪声降低量核算 公式(3-2)式中 NR隔墙的噪声降低量; LpT声源室声压级; Lp2隔声间允许声压级; R隔声墙隔声量; SW隔声墙面积,根据设计基础数据,经计算为32m2;Rr房间常数,Rr=, =0.1,S为受声室表面积经计算为136m2;由以上数据可知,最小噪声降低量NRmin=LpTLp2=44dB,带入以上述数据,求得计算噪声降低量 NRmin=44dB因此隔声间不能满足国家规范的声压级要求,需要重新设计。3.3隔墙设计已知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