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耀州瓷装饰艺术研究 论文题目:耀州瓷装饰艺术研究 专业:美术学 硕士生:刘谦 指导老师:牟运道 摘要 耀州窑是我国陶瓷史上著名的古瓷窑之一,制瓷历史悠久,窑场规模宏大,工艺技 术精湛,其独特的装饰艺术与优美多变的器物造型完美结合,在技术与艺术上均达到了 较高的水平,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窑自唐代刨烧,历经发展的五代、鼎 盛的宋代、延续的金代、衰落的元代,迄于明初,今之陈炉,亦其艺风之遗绪,创造了 千余年连续不断的烧造史。勤劳智慧的古代陶下,在长期劳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 了精妙的制瓷工艺,不仅烧造了以白瓷、黑瓷、刻花或印花青瓷、釉上或釉下彩绘瓷为 代表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地域特征的高水平耀州瓷,而且创造了具有浓厚民间民族 特色、蕴涵丰厚的装饰艺术。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中留下了光辉而灿烂的篇章,成为陶瓷 艺苑中瑰丽多彩的民间艺术之花。 耀州瓷装饰具有题材广泛而丰富,装饰技法多样而独特,纹样构图统一而富有变化 的艺术特征,蕴涵内容丰富、深刻,是耀州瓷装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中国陶瓷装 饰艺术宝库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永恒的活力,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陶瓷文化,也为世界 的陶瓷文明书写出亮丽的篇章。 关键词: 耀州窑陶瓷装饰艺术 民间性民族性文化属性 研究类型:基础研究 耀州瓷装饰艺术研究 s u b j e c t :y a o z h o uk i l na r to fd e s i g nd i s q u i s i t i o n s p e c i a l t y :f i n ea r t ss t u d ys c u l p t u r es p e c i a l t y n a m e :l i u q i a n i n s t r u c t e r :m u y u n d a o a b s t r a c t y a o z h o uk i i ni so n eo ff a m o u sa n c i e n tk i i n si nc h i n e s e i th a sg o ta c e n t u r i e s o l dh i s t o r y , l a r g es c a l e ,a n d p r o f i c i e n ts k i l l i t su n i q u ed e c o r a t i o na r t c o m b i n e dw i t hi t se x q u i s i t ea n dc h a n g e f u ls c u l p t , m a k e st h ew o r k sr e a c hah i g h l e v e lb o t hi nt e c h n o l o g ya n da r t i ti s v e r yi m p o r t a n ti nc h i n e s e c e r a m i c h i s t o r y t h ek i l nw a ss t a r t e di nt a n gd y i l 私够d e v e l o p i n gi nf i v ed y n a s t i e s ,b e r e f u l g e n ti ns o n gd y n a s t y , c o n t i n u i n gi nj i nd y n a s t y , a n dc o m i n gd o w ni ny u a n d y n a s t y , t i f f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q i n gd y n a s 够c h e n - k i l nt o d a yi n h e r i t e di t s a r t s t y l e ,c r e a t e dah i s t o r ym o r et h a n1 0 0 0y e a r s o u rl a b o r i o u ss a p i e n t i a la n c i e n t c e r a m i c w o r k e r s e x p l o r e da n ds u m m a r i z e dt h ef m e s tc r a t t w o r k s t h e v p r o d u c e d n o t o n l y w h i t e - p o r c e l a i n , b l a c k - p o r c e l a i n , p r i n t i n g c e l a d o n p o r c e l a i n , d e c o r a l i v ep o r c e l a i nw h i c hs t a n d i n gf o rah i 曲l e v e lw i t hb r i g h tt i m ea n dz o n eo f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b u ta l s ot h ed e c o r a t i o na r tw h i c hc o n t a i n i n gt h ef o l kc u l t u r e i t c r e a t e dab r i l l i a n ts e c t i o ni nc h i n e s ea r t sa n dc r a f t sh i s t o r y 1 1 1 ed e c o r a t i o no fy a o z h o uk i i nh a saw i d et h e m e u n i q u ea n dv a r i e t y d e c o r a t i o n a n dc h a n g e f u lp a t t e r n s i ti sa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d e c o r a t i o nc u l t u r eo f y a o z h o u - p o r c e l a i n i tg i v e sc h i n e s ec e r a m i cd e c o r a t i o na r t f r e s hb l o o da n d e t e r n a la c t i v i t y , a n di tr i c h e sc h i n e s ec e r a m i cc u l t u r e ,a n d c o m p o s e sab r i l l i a n t m o v e m e n tf o rt h ew o r l dc e r a m i cc i v i l i z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y a o z h o u k i l n ,c e r a m i c ,d e c o r a t i o n a r t , f o l k i s m , n a t i o n a l i t y , c u l t u r e a t t r i b u t e :a p p l i e df u n d a m e m 2 耀州瓷装饰艺术研究 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作陶制瓷技艺的国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影响深远, 素有“陶瓷故乡”之美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曾产生过众多的名窑名瓷, 尤其宋代的五大名窑和八大窑系最具代表,举世瞩目。陕西省的耀州窑也名列其中。其 主窑场在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范围包括陕诬省境内的立地坡、上店、陈炉、玉华,旬 邑安仁和耀县塔坡窑场,而且,河南,甘肃等省内的临汝窑,新安窑、宝丰窑、宜阳窑、 内乡窑、禹县窑、修武窑、秦窑,以及岭南地区的广东省西村窑,广西省永福窑、容县 窑等一大批窑场或多或少的受到耀州窑制瓷技艺影响,形成了以陕西省黄堡镇耀州窑为 中心的庞大耀州窑体系。 耀州窑地处同官,古时的同官,即为今天的铜川,在唐末天祜、五代后唐同光年间, 以及宋代均隶属耀州治,故此处的制瓷窑场文献中称“耀州窑”。( 1 ) 其烧制的瓷器则称 “耀州瓷”或称“耀瓷”。据史籍,( 2 ) 该窑创烧于唐,且全面发展,经五代进入繁荣鼎 盛的宋代,金代延续,元代走向衰落,黄堡镇耀州窑场终烧于明代中期的弘治和嘉靖年 问,此后上店、立地坡、陈炉镇三大耀州窑场仍继续烧造,但耀州窑的中心窑场由黄堡 镇逐渐转移到陈炉镇,今之陈炉,亦得其遗风。如此连续的烧造历史达千余年之久。在 同官县志工商志民国三十三年修行:“同官黄堡镇瓷器,宋代早已驰名即现代鉴古 家所称之宋器,精巧绝伦,惜自金元兵乱之后,镇地陶场均毁于火,遂而失传继起者 立地、上店、陈炉各镇。而立地、上店今已不陶,所存者为陈炉耳,然以人民穷苦,销 路塞滞,故至今仍制粗瓷”( 3 ) 耀州窑在漫长的烧造历史中,生产了丰富多样的陶瓷品种,主要包括黑瓷、白瓷、 青瓷、酱釉瓷、茶叶沫釉瓷,釉下彩绘瓷、釉上兰花瓷等,以青瓷最为有名。器物造型 几乎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碗、盘、碟、杯、瓶、壶、罐、钵、盏、尊、枕、 灯、炉、鼎、盒、埙等,还有各种人物、动物捏塑,丰富多彩、应有尽有。装饰艺术更 ( j ) 薛东星:耀州窑史话,紫禁城出版社,1 9 9 2 年,第8 页 ( 2 ) 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 9 8 2 年9 月,第2 5 1 - 2 5 4 页 ( 3 ) 禚振西,杜文:耀州瓷,江西美术出版社,第1 5 1 页 4 耀州瓷装饰艺术研究 具有丰富而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凝聚了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于一体,是耀州窑成为 名窑名瓷的重要因素。它以丰富多样的制瓷品种、精湛独特的制瓷技艺、温润雅致的典 型釉色,优美多变的造型、丰富生动的装饰纹样与装饰手法,成为北方重要的制瓷业中 心,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曾经对中国陶瓷地发展起到过重要的创新和 推动作用,是驰誉中外的古瓷窑之一,是古代陶工们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 化遗产。 装饰艺术应是耀州窑最为人们所称颂的,其装饰题材广泛而丰富,从各种花卉、 草木枝叶等植物,到动物、人物、风景、文字,以及几何纹样和其它纹样题材,包罗万 象,应有尽有。装饰手法新颖多样、技艺娴熟精湛,构图合理,且形式多样,除了剔、 划、刻、印、贴、戳技法外,还有镂空、捏塑、彩绘等,效果各有千秋,其中以刻花尤 为见长,成就突出,素有“宋代青瓷刻花之冠”之称,“) 具有深刻的民族性和文化内涵。 本文试对耀州瓷装饰艺术进行论述。 1 ,纹饰置材的广泛丰富性 耀州瓷装饰艺术素以题材广泛丰富而著称,在中国陶瓷史和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装饰纹样丰富多彩,是该窑自创烧以来就具有的特点,到五代时得到了进一步发 展,进入北宋后,更进入繁荣阶段。从发掘出土和传世地耀瓷观察,仅北宋的装饰纹样 就可达二百多种。( 5 ) 以反映现实生活的植物、动物、人物、山石流云水波等写实性题材 为主,以反映概念性的文字,几何形等抽象题材为辅,其中植物题材最多,其次是动物, 再次是人物、山石、几何纹样,其他题材相对较少,每个大类中包括若干小类,每个小 类中还有多种多样的纹样,比如,植物类中,以牡丹纹为最多,其次是菊花、莲花等。 这些自然界中地花、草、虫、鱼,经陶工之手,便之融于装饰中,形成多种多样的构图 和造型,更突出装饰题材的丰富和广泛性,体现陶工们挚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 地心态。在一幅装饰图案中,除了一种纹样题材单独使用外,往往还会出现两种或多种 “)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耀州窑博物馆:宋代耀州窑址。文物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6 8 2 页 ( 5 ) 禚振西,杜文:耀州瓷,江西美术出版社,第8 3 页 5 耀州瓷装饰艺术研究 题材的有机搭配,巧妙组合而出现,有的是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动物,植物与人物,植 物与文字的组合,有的是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物的组合,有的甚至还是植物,动物与 人物,植物,动物与文字等多种题材的组合等等,大大丰富,拓展了装饰题材的内容。 i i 、植物类题材。这是耀州瓷装饰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从各种花卉植物到草木枝 叶,朵花,瓜果等应有尽有,常见的有牡丹、菊花、莲花、葵花、鸡冠花、玉兰花、西 番莲、海棠,还有松、竹、梅、兰,芭蕉,忍冬,瑞草,水藻,柳枝,芦苇,茨菰以及 葡萄,石榴瓜瓞,莲蓬等,简直就是一个植物大观园。每一种植物又有多种,如“花中 之王”的牡丹,种类繁多,有花瓣多层重叠的牡丹,有双层多瓣或单层多瓣的牡丹,卷 叶牡丹,连环牡丹,还有与其他动物,人物,文字等装饰题材搭配组合的风戏牡丹,婴 戏牡丹等等,可谓丰富多彩,百花齐放。 i 2 、动物类题材。这是仅次于植物的又一大类。从瑞兽,珍禽到昆虫,水族类极 为丰富。常见的有龙、狮、虎、牛、鹿、犬、猴、大象,还有凤、孔雀、鹤、鸳鸯、鸭、 鹅,蛾、蝴蝶、喜鹊、鸿雁以及鱼、摩羯、海马、螺、水虫等。 1 3 ,人物题材。耀州瓷装饰中的人物题材是应用较多而丰富的,从婴戏人物到神 话人物,从中国人物到外国人物,各类人物中男、女、老少都有出现,其中以婴戏人物 最常见,从唐代的“童孩戏绳”、五代的“婴戏缠枝”及到宋代的“单婴戏牡丹”“单婴 戏梅”、。双婴戏梅”“梅竹双婴”、“三婴荡枝”,“四婴戏把莲”、“五婴戏犬”、“群婴戏 缠枝葡萄”、“母子蹴鞠”等等,图案中嬉戏的童婴都是胖胖的大头和圆形的脸,他们或 带裹兜裸四肢,或裸体缠飘带,在婴戏画面中,根据枝叶和藤蔓缠枝的区别,采取不同 的姿势,或展开两臂握枝荡秋,或紧抓枝蔓全身悬空,或腾越攀登,或翻身飘舞等。( 6 ) 一个个人物形象生动,姿态与表情万千。 佛教与道教神话人物的出现拓宽了耀州瓷装饰题材,丰富了其装饰文化地内含,佛 像形象主要包括飞天、罗汉、力士、供养人、僧人、化生人物等,道教人物中以鹤驭仙 游人物,着鹤鳖人物,着华阳巾人物等为主。 1 4 、几何形纹样。这曾经是彩陶最主要的装饰题材,耀州瓷装饰中也大量应用, ( 6 )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耀州窑博物馆:宋代耀州窑址文物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6 5 1 页 6 耀州瓷装饰艺术研究 且种类繁多。有直线纹,折线纹,圆圈与圆弧纹,椭圆形纹,等边多角形纹,单线,多 线弧纹,方格纹,回纹,十字直角纹,半子纹,五角纹,等边变形多角纹等。 1 5 、文字题材。耀州瓷装饰题材中文字装饰也非常丰富,如“政和”、“大观”“熙 宁”一类的年号纹,“富贵”、“天下太平”、“长命”一类的吉祥语纹,“到”、“田”、“半”、 “赵家”一类的姓氏纹,。三”、“五”一类的数字纹,“炮”、“牵”一类的象形文字,“李 工”、“余”,“么三佰张杰”一类的窑工姓名纹,窑工记事以及其他文字纹等。文字装饰 大多为楷书,均不单独使用,而和其他植物、动物纹等装饰题材结合使用,成为耀州瓷 装饰题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耀州瓷装饰题材中,除了大众的植物,动物,人物外,还有山石流云,水波一类 的自然景物形态纹,在装饰中起辅助和陪衬作用使装饰效果更形象生动以水波和流云纹 较为常见 2 、装饰技艺的独特性 2 1 、独特的装饰技艺 耀州瓷除了造型丰富、装饰题材广泛、纹样构图统一而有变化之外,在长期的生产 实践中,陶工们代代相传、演变、创新,积淀了多样、娴熟而精湛装饰技法,主要有划 花、剔花、刻花、镂空、印花、贴花、戳花、釉上绘兰花,釉下画铁锈花以及各种釉彩 装饰等,技艺特点各有千秋。在装饰器物的过程中,如此繁多装饰技法往往是两种或多 种技法综合运用,达到装饰的目的,使功能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体现耀州瓷的艺术魅 力。根据装饰方法、装饰效果、装饰工艺发展的渊源关系等,耀州瓷的装饰技法大体可 分为四大类: 2 1 1 ,刻划装饰 刻划装饰是耀州瓷装饰的主要技法,历史悠久,系指用不同的刀具在 半干的泥坯上刻划出纹样的形体结构,装饰器物造型的方法。装饰效果因 使用的刀具不同而有差异,刻划装饰包括划花、剔花、刻花、镂空等技法, 其中刻花装饰应用最广,方法也最独特。 7 耀州瓷装饰艺术研究 2 1 1 1 、划花装饰。又称线刻,是使用有弹性的尖状工具,在半干的泥坯表面, 划出各种线条纹样的装饰技法,根据使用的工具和功能 不同,有单线划花与多线并列划花之分。( 附图1 ) 单线划花是耀州窑创烧时采用的一种装饰技法,到 了五代时期,成为该窑场的主要装饰技法。进入宋代, 随着刻花装饰的出现和发 展,单线划花逐渐被刻花装饰取代,从而成为刻花装饰 的辅助装饰技法。多线并列划花是使用梳篦一类的尖状 工具在泥坯表面一次划出多条线条,一般与刻花或剔花附田1 青轴簟线捌花水波纹盘 的搭配使用,装饰水波纹、花蕊和叶脉轮廓内的线条等很少单独使用。( 7 ) 单线划花装饰简洁、朴素,在耀州青釉的映照下,更显得肃静、典雅。使用的工具 多位木质和铁质两种,工具的尖端不能太尖,也不能太钝,太尖刻划的线条太深,破坏 坯体,太钝划花线条不够流畅,装饰效果不明显。划花装饰要有很强的造型基本功和娴 熟的划花技巧,划花时不能拖泥带水,在确定纹样构图后应一气呵成,使整体装饰效果 统一、清晰而流畅,富有动感和节奏感,从娴熟的技艺中体现划花的轻松自如以及装饰 线条生动活泼。多线划花装饰线条整齐,具有构成感和理性美。使用的工具多为铁据条 所制,划花时要求熟练灵活地使用工具,执刀的手指和手腕应顺着纹样结构不停地旋转 工具的方向,才能划出生动自然的装饰线条。 2 1 1 2 、剔花装饰。又称雕花,是在泥坏上刻划出装饰纹样的轮廓线和结构线条,然 后将线以外部分全部剔除,便纹样凸起,具有浮雕效果的一种装饰技法。因装饰效果的 不同又分为平底剔花装饰和直刻剔底装饰两种方法。平底剔花是借鉴北方磁州窑的装饰 经验而产生的一种装饰技法,此技法的出现为黑釉瓷器的制作开辟了新的空间,并成为 黑釉器的主要装饰方法。是利用釉层,化妆土和坯体不同的呈色,取得装饰效果的一种 方法,多与划花结合使用。在施有釉料或化妆士的坯体上用线划出纹样,然后将花纹以 外的部分剔除,使整体花纹突出凸起。以线带面,线面结合,装饰效果与民间剪纸有异 ( 7 ) 禚振西,杜文:耀州瓷,江西美术出版社,笫8 0 页 耀州瓷装饰艺术研究 曲同工之处。 直刻剔底法,又称雕刻法。产生于五代并广泛运用于五 代,是借鉴汉唐石刻艺术的“减地刻”而形成的。( 8 ) 此装饰 技法比划花复杂,技术含量更高,直刻线条要求生动,流畅, 且深浅适中,太深则破坏坯体,太浅则不利于剔底;剔底要 求斜剔表面平整匀称,与直刻线条刚好吻合。使用时在半干 的泥坯表面设计出装饰纹样的构图后,用直线刀在泥坯表面 刻划出纹样的轮廓线与结构线,然后根据纹样的重叠关系, 用斜剔刀将纹样轮廓线以外的底全部剔掉,使纹样外轮廓凸 附图2 :五代青釉剔花倒流壶 出,拉开纹样与背景的层次与空间,突出装饰纹样的立体效果。再用斜剔刀沿着纹样的 结构线,以纹样结构为基础,以结构的前后空间,层次为标准,以衬托物和背景为对照, 从纹样的最高处或中心处,如从花蕊着手,剔掉靠近纹样花瓣、枝叶结构线以外多余的 泥,刻画纹样的体积和结构,丰富纹样的重叠层次与空间,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五 代青釉倒流壶”,就是此技法的典型代表,其装饰主要采用完成。( 附图2 ) 2 1 1 3 、刻花装饰。有人又称“偏刀”技法。所饰纹样古人以“清水盈匀,昆虫动活, 皆莫其所来,必日神之化也”( 9 ) 来形容刻花装饰效果的 真切和技艺的高超,成就了青中泛绿,刀痕洒脱奔放、 流畅道劲的刻花装饰艺术。刻花装饰与清新典雅的釉色 结合,青釉填平凹痕,表面近乎平滑,复杂而奔放流畅 的刻花装饰图案却历历在目,层次清晰,错落有致,富 有立体感和装饰效果。此技法因使用的工具、继承的传 统和装饰效果不同,大致可分为单刀刻和双刀刻两种。 单刀刻,即在修好的半干泥坯表面直刻、斜刮,以刀代附图3 ;青轴单刀刻花牡丹纹盘 笔刮划而成。( 附图3 ) 主要由划花装饰演变发展而来,因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取得迥然不 ( 8 ) 禚振西,杜文:耀州瓷,江西美术出版社,第8 1 页 ( 9 ) 宋代张隆:德应候庙碑铭文,此碑现存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9 耀州瓷装饰艺术研究 同的装饰效果。装饰纹样自然生动,线条流畅,如烟云变幻一般,单刀刻花装饰速度快、 效率高、整体感强。使用时需要根据纹样线条的方向与角度,不停地转动刀具,保持刀 尖与纹样线条一致,控制好刀痕的深浅变化和运刀速度的快慢。做到放刀要准,走刀要 稳,手腕要灵活,深浅要得当,宽窄要均匀而有变化。 双刀刻是在已修好的半干泥坯上,直刻、斜剔各一刀,形成浅浮雕效果,又称“直 刻、斜剔法”。多适用于刻饰带有人物、动物等较为复杂的装饰纹样,刻花时先用直线 刀、中锋用刀刻出装饰纹样的轮廓线和结构线,勾画出装饰纹样的整体布局,然后在已 刻的线条外侧用斜剔刀仅斜剔一次形成深浅渐变的斜坡面,斜剔时一条线一刀剔成,切 忌复剔,形成剔刀痕迹,运刀要有序而流畅,起刀与收刀要轻,控制好斜剔刀的深浅以 及刀尖与直刻线条的相遇点,去除两刀刻后,夹在刀 痕中间的泥,使所刻线条的深浅变化有节奏,所剔斜 坡面的宽窄变化有韵律。呈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 生动而和谐的统一视觉效果,双刀刻线条流畅,刀锋 峻峭,用刀深浅不同带来釉面的厚薄变化,形成自外 轮廓线和结构线向外,釉色由深至浅的渐变色阶,具 有层次分明的立体浮雕感和空间效果。宋代的青釉刻 花菊花纹碗就是此技法的杰作。( 附图4 ) 甩田如- 釉双刀捌花蔫花垃蕊 在刻花装饰中,刀的运用十分重要,有直刀、侧刀、平刀之分。它们对作品的成败 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同书法、绘画中的用笔,版画、篆刻中的用刀。刻花刀的使用手 法的不同,形成的艺术效果也各异。用刀的顿挫、缓急、轻重、翻转、匀挑、下压等各 种不同动势和技巧,使得纹样线条呈现出曲直、刚柔、动静、疏密、虚实等微妙而又丰 富的变化。 刻花过程中,每一刀都包含着起刀、运刀和收刀三个步骤。刻花的技巧、功力,以 及用刀的动势、变化都蕴含在这三步之中。用刀柔和轻快,则线条自然流畅,飘逸生动, 呈现犹如花瓣白花托婀娜而出,叶片自枝干顺势而生的装饰效果,使纹样给人以宁静和 谐之美;用刀刚稳道劲,则线条富有力量感和韵律感,强调重点,突出层次,形成空间, 达到刚健朴实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沉着痛快,淋漓酣畅的即兴之享受;用刀平厚缓和, 则增加线条厚度,形成统一效果。陶工们正是在日积月累的刻花劳作中寓意于胸,腕灵 l o 耀州瓷装饰艺术研究 刀活,对刀法变化的娴熟驾驭及各种刀法的协调配合使用,创造出了精美绝伦、巧夺天 工的刻花装饰技艺。 2 1 1 4 、镂空装饰。又称透雕,或称通花,既节省了原料,又起到了装饰效果, 是用刀具将泥坯上纹样或纹样空间处进行镂空的装饰方法,镂空时落刀要准,行刀要稳。 使用时多与划花、刻花等技法结合使用,即在刻划结束后,将装饰纹样线条以外多余的 部分镂空。是利用单个或多个孔组成的形象,取得装饰效果,一般施于炉、灯、花插之 类的器物上,所饰器物精致美观,玲珑剔透。 2 1 2 印纹装饰 印纹装饰是利用各种模具对泥坯进行按、压、印、戳等手法,印出各种纹样,达到 装饰器物的目的,根据装饰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印花,戳花和贴花三种装饰,其中以印 花装饰应用最普遍,装饰风格与刻花装饰最相似。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模具,印纹模具多 使用陶质的,又称陶范或陶模。现在也有少数使用石膏材质制成。 2 1 2 1 、印花。此技法多在碗、盆、盏、碟、盘等敞口圆器内壁或外壁装饰,是 使用刻有装饰纹样的印花模具在坯胎表面印出装饰纹样的技法,装饰效果与刻花装饰如 出一辙。所用陶范的品种和纹饰很多,主要有刀刻阴纹范和阳纹范。 2 1 2 2 、戳花。是用模制等工具在泥坯上戳印出花纹图案的装饰方法,构图主要 以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形式出现,戳花所使用的工具多种多样,只要能在泥坯上戳印 出纹样的都可以使用,与民间制陶大量使用拍印,压印的装饰效果相同,戳花装饰一般 很少单独使用,多种其他装饰方法综合使用,例如与贴花装饰合用等。 2 1 2 3 、贴花。贴花是用捏塑或模制的方法制出的纹样浮雕,再用泥浆粘到器物 坯体上的一种装饰方法,在耀州瓷的装饰中,贴花装饰单独使用不太多见,经常与其他 装饰技法综合使用,比如采用贴花与戳花技法装饰的三足炉就是这类装饰法综合应用的 代表, 2 1 3 、彩绘装饰 彩绘是由传统绘画形式演化而来的一种装饰技法,在唐代创烧时就有应用,即使用 化妆土在器物坯胎上彩绘各种纹样,然后发展、演变、创新。在明代出现了釉上兰花装 饰和釉下铁锈花装饰,即应用绘画的方式装饰器物。装饰题材与传统绘画中的花鸟、鱼 虫、山水、人物以及书法等非常相似。表现手法主要采用兼工带写,技术性较高,须在 耀州瓷装饰艺术研究 长期的实践中,磨练用色的浓淡,用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才能随意自如地描划出 简练生动的装饰纹样,达到准确生动而不刻板,豪放洒脱而不粗野,体现传统美学的朴 素风格。 釉上兰花装饰是陈炉耀州窑广泛使用的装饰方法,又称青花装饰。( 附图5 ) 与景德 镇青花的高雅细腻、纯洁恬静有所不同,陈炉耀州窑的青花 是釉上彩绘,质朴明快、地方特色和民间韵味。用兰花装饰 时,首先将已成型的半干泥坯用浸釉的方法,使器物表面均 匀挂上一层白色化妆土,待化妆土稍干后,再用浇釉或浸釉 法施上一层透明釉,最后用毛笔蘸氧化钻与老药调配的兰花 颜料,彩绘出设计好的山水、人物、花鸟、走兽、鱼虫、诗 词等装饰图案。此方法须要很强的造型基本功,达到意在笔 先,运笔洗练流畅,不能拖泥带水,所绘兰花的颜料是石篮附田5 ;兰花公璃花卉纹坛 ( 氧化钴) 加老药调配而成,陈炉兰花装饰的神话故事、以物寄情等题材,装饰效果酷 似中国工笔写意花鸟画、山水画。 釉下黑彩又称白地黑花彩,系指用毛笔蘸含铁较高的紫红 色矿石色料( 俗称顶头石) ,在未烧制的泥坯上,绘制各种纹 样后,施白色透明釉烧制而成的装饰方法,因黑花彩多使用像 铁锈一样的黑褐色铁质原料,其烧成后的装饰效果极象铁锈, 故又称铁锈花装饰。( 附图6 ) 此技法多与白色化妆土结合使用,m i n e 。元代白地花垃置 所旌纹样洒脱流畅,生动自然,极似中国写意水墨画。 2 1 4 、釉彩装饰 釉彩装饰是施在陶瓷器表面的一层不透水,不透气的玻璃状物质本身即为一种装饰 方法,是为美化和装饰器物而产生的不同颜色和质感的釉色,可以提高造型器物的机械 强度,防止酸碱的侵独,避免坯体污染。用釉色装饰陶瓷器物大致可归纳为两类。 一类是在施有化妆土的泥坯体上或是施有釉色的泥坯上或是地釉的素泥坯上,用毛 笔蘸不同的釉色绘制不同的纹样后烧制而成的装饰方法。此类技法装饰效果简练、纯朴、 爽目。所绘纹样自然生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主要有釉下白彩、黑釉彩、绿釉彩。 酱釉彩等。不同的釉色装饰,其技法略有不同,其中以墨釉彩应用最多,无论是所绘的 耀州瓷装饰艺术研究 器物造型,还是装饰纹样,都很丰富,釉色乌黑透亮,光可照人,黑釉彩花盘是用此类 技法装饰的代表。 另一类是根据不同的造型,采用不同的施釉装饰方法,将有色的釉料施于泥坯上, 然后经过不同的窑炉气氛烧制而成的技法,烧成后器物呈现不同的颜色,给人不同的感 受。耀州窑釉色丰富,主要有青釉、墨釉、白釉、绿釉、酱釉、姜黄釉、花釉,以及油 滴、免毫、茶叶末、结晶釉等,其中以青釉和月白釉最具有代表性。常见的施釉方法有 碗、碟类的中、小器物采用的浸釉法,敞口大盘类器物采用的荡釉法和瓶、罐类的大型 器物的滚釉法。烧制气氛主要由氧化焰和还原焰两类,相同的釉料在不同的窑炉气氛下 产生不同的釉色,比如还原气氛烧制的青釉在氧化气氛下形成黄色等。 2 2 、装饰技艺不断演变,发展,推陈出新。 在耀州窑制瓷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铜川地区的制瓷原料含铁量较高的特殊性和市 场需求等因素,历代陶工们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不踏陈规,勇于探索,对耀州瓷 的品种和制瓷技艺进行了艰苦卓绝地改革创新,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辉煌成就。产生了一 个又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耀瓷品种和新的制瓷技艺,从唐代的三彩陶器,五代的天青釉瓷 与宫廷贡瓷,宋代刻花印花青瓷,到金代月白釉瓷,元代白地黑花瓷。随着耀州窑制瓷 品种、装饰纹样与构图形式不断变化与丰富,装饰技艺亦不断演变、发展、创新,新的 装饰技艺代替旧的,旧的传统装饰技艺孕育并创造新的装饰技艺,逐渐形成了划花、剔 花、刻花、彩绘为主的多样而独特的装饰技艺,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主要使用和流行的 装饰技法并不相同,比如创烧的唐代以丰富多彩的釉色装饰为主,五代时期即为划花、 剔花装饰为主,到了宋代则刻花装饰一统天下,一直延续到金代,到了元代则出现以彩 绘装饰为主。在不同的时期,还使占主流的不同装饰技艺得到了充分发挥,在长期的生 产实践中,逐渐丰富完善,形成与众不同的、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耀州瓷新装饰技法。 刻花装饰技艺主要流行于北宋和现代,金代也大量使用,它是耀州窑颇具代表的独 特装饰技法,堪称陶苑一绝,在我国陶瓷装饰艺术中别具一格、独领风骚,成就了耀州 瓷“宋代青瓷刻花之冠”的美誉。至今,只要提及耀州瓷,人们首先联想到的便是犀利 洒脱的刻花装饰艺术。“此种刻花技法出现在宋代早期偏晚一些时候,它是在五代划花 和剔花手法基础上,融两种装饰手法的特点子一炉发展起来的。”还可以再具体一点 讲,刻花装饰中的单刀刻主要在单线划花装饰技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继承了单线划 耀州瓷装饰艺术研究 花装饰简洁、生动流畅的装饰效果,还具有装饰速度快,效率高,整体感强的优点。单 刀刻花装饰利用刀锋的顿挫刮划出线条的转折变化,利用刀锋的斜度不同表现纹样线条 的粗细和动势,丰富了画面装饰效果,传达了装饰纹样的情感与韵味。巧妙的避免了单 线划花的单调与空洞。 双刀刻花主要是在剔花装饰技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都是采用直刻、斜剔方法来达 到装饰器物造型的目的,但因装饰的工艺略有不同,所得到装饰效果亦不同,双刀刻继 承了剔花装饰的装饰工艺和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浅浮雕装饰效果。网时,双刀刻采用 的是一刀刻一刀剔,与剔花装饰采用的是一刀刻多刀剔的方法相比,双刀刻更为省事省 工,提高了生产效率,整体装饰更整体,更流畅。划花和剔花装饰技法为宋代流行的刻 花装饰得出现奠定了基础,随着刻花装饰地发展与流行,划花和剔花装饰逐渐被取代, 直至消亡。 最早产生于宋代中期的印花装饰技艺,又是在刻花装饰技艺地基础上发展而来的。o p 刻 花装饰技艺是耀州窑的典型装饰技法之一,运用广泛,风格典型而独特,深受社会各层 的喜欢和求购,产品供不应求,促使陶工们寻找更快、更好、更简单的装饰方法替代刻 花装饰,在保持质量的基础之上,提高数量,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印花装饰应运而生。 3 、装饰构图形式自由多样性 耀州窑的制瓷器品种繁多,造型丰富,装饰题材广泛,直接影响并形成多种多样, 优美合理的构图形式。构图是组织装饰题材,形成图案,美化器物造型的艺术加工手段。 耀州瓷因造型不同,构图形式大体上有如盘,碟类的平面式构图和瓶,罐,炉,碗,钵 一类的立体式构图,在这两类构图中又因装饰的部位,装饰部位的形状,大小及装饰效 果的不同,构图形式有多种变化,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单独纹样或几种单独纹样的适合构 图,角隅构图,边缘构图和连续纹样的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构图。这些构图形式在具体 地组织纹样题材时,因使用的骨架不同和应用的形式不同,又有多种灵活自由,变化万 禚振西,杜文;耀州瓷 ,江西美术出版社,第8 l 页 o d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耀州窑博物馆:宋代耀州窑址,文物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6 1 7 页 耀州瓷装饰艺术研究 千的构图形式。充分体现了陶工们较高的审美水准和旺盛的创造力,以及对构成形式美 法则的娴熟运用能力 3 1 、单独纹样的适合构图形式 仅单独纹样的适合构图形式就有如下多种构图方法: 3 1 1 、转换式构图俗称为。喜相逢”,是民间美术中最常见的一种构图形式,多 在圆形器物内,利用单独纹样作平衡状或对称状布局。在宋代耀州瓷装饰中也运用的十 分广泛。如动物纹样中的双风纹,双鹤纹等,两只凤凰的头部呈上下对称,脚趾成左右 对称,余白处以云纹勾边,烘托出凤凰凌空飞翔的意境。人物纹样中的飞天纹,婴戏纹 等,都以人物左右上下对称为主,空白处填充其他辅助纹样,但整体构图仍呈平衡状态 或对称状。植物纹样如对枝牡丹纹,双束莲纹等都采用这种构图形式。人物与植物相结 合的双婴攀牡丹纹,画面上两株牡丹从左右分别向相反方向弯曲,盛开的花朵上下对称, 左右两方的婴孩一个手抓牡丹的主干,另一人手攀侧枝,做荡枝游戏,活泼的婴孩使画 面在对称中又增添了生动感。双凤图案中还有一种互相穿插报合的形式,两风双翅展开 向同一方向运动,翅尾相连,风头互相张望,嘴内同衔一枝花,喜庆气氛扑面而来。 3 1 2 、直立式构图如四婴戏莲纹碗,一把束莲位于图案的中心线上,呈直立向 上状态,其中盛开的莲花位于中央,莲叶,莲实,茨菰的枝头分别向两侧弯曲,和中心 主干互相照应,表现出一种均衡状态;每枝上都攀爬一个玩耍的小孩。给画面增添了一 种生动活泼的气氛。 3 1 3 、放射式构图。即纹样从中心向四周扩张,青瓷印花牡丹纹碗内,三组交枝 牡丹从碗心伸向碗壁,呈放射式三面均齐构图,枝头花朵两两交织,花叶填满余隙,三 组花叶互相对立又互相关联,看似相反而又相成。又如考古发掘出土的印花青瓷碗内的 盆花图,三盆花都盆口向上成远心状三面对称,周壁刻水波纹,有趣的是在水波中又添 加了散点式圆周纹样二鱼一鸭穿插于盆花之间,使均齐的图案具有了运动美。这种构图 骨式经常与开光等其他形式相结合,组成多重结构的适合构图。如考古出土的印花青瓷 盏内的开光喜鹊登梅图,三个海棠形开光呈三丽对称排列,开光内的喜鹊登梅是平衡式 适合纹样图案,开光图之间又间插三枝梅,枝头朝上,呈放射式三面均齐,多种图案结 构形式互相结合组成一个多重结构的圆形适合纹样,取得了美观大方的满地装饰的效 果。 耀州瓷装饰艺术研究 3 i 4 、向心式构图。指纹样向中心集中的形式,这种构图法也经常见于耀瓷装饰 构图。如江西吉安出土的宋代耀州窑青瓷碗内的婴戏石榴图,一株石榴枝干交错盘织, 树上嬉戏的三个小孩,都头朝碗心呈向心式三面对称。耀州窑博物馆收藏的宋代印花青 瓷碗内的鱼柳图则更有趣,碗底心是双凤衔枝图,是双面对称的碗心适合纹样。碗壁的 六条柳枝都倒垂向碗心,呈向心式六面均齐状,在每条柳枝上都有两条小鱼嘴衔柳枝, 上边的小鱼呈水平运动,下边的小鱼都头朝上又呈向心式六面对称。这幅鱼柳图在题材 上打破了时空限制,把天空的飞鸟,岸边的垂柳,水中的小鱼都巧妙地穿插于一个图案 中,在构图上多种方法交替运用,表现7 艺人们丰富的想象力。 3 1 5 、回旋式构图是指把每一部分纹样在位置上互相旋转,交叉,形成一种有 节奏的运动感。耀瓷中的三把莲图案就属于这种构图骨式,三把相同形态的束莲分别以 s 形曲线沿着反时针方向作有节奏的离心式运动,有一种流动感。还有一种带有文字。三 八莲”的纹样构图则作向心式运动,也有的三把莲纹样与开光形式相结合,分别作为椭 圆形开光内的适合纹样,开光之间穿插两鸭一鸳鸯,碗心又是一条小鱼,余白都刻水波 纹,组成多重结构的圆形适合纹样,同一种题材纹样在构图上极尽变化,反映了古代陶 工的聪明智慧和对构图法则的熟练运用。 3 i 6 、等分式构图。就是把装饰部位从中心平分成若干等分,在每一区间配置相 同的纹样,这种构图方法在宋代耀州窑晚期印花瓷器中出现最多。最常见的是分格式图 案,并常与圆形适合图案相结合,组成二重结构的圆形适合图案。如宋代晚期一类型 青釉瓷盘,盘呈花口状,周壁起六折,盘底是各种几何纹相结合组成的圆形适合图案, 周壁因造型特点而分为六格,每格内饰以形态完全相同的折枝菊花,整体图案布局规整, 格律谨严。也有的分格式构图中,每格内的图案不尽相同。如考古出土的素烧碗印花范 模,周壁六格内分饰孔雀和山石纹样,间隔排列,每格内的孔雀和山石纹样都不相同, 构图方式也借鉴了花鸟画和山水画的技法,是一种平衡式的适合纹样。 耀州瓷装饰构图除了上述形式外,还有二方连续式带状构图、分格式构图、装饰画 式和开光式构图等。 耀州瓷器物造型变化丰富,在同一个造型上组织纹样,形成图案,装饰器物时,通 常是几种装饰构图方法综合运用。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珍藏得青釉印花瓷碗就应用了多 种构图方法,碗内壁创造性地运用四方连续构图组织菊花纹,中心是采用适合构图布局 1 6 耀州瓷装饰艺术研究 菊花纹,然后依次是采用= 方连续安排菊花纹,而枝条在缠绕过程中不断衍生出新地枝 条,呈s 形向上伸展,采用了发射式构图。另外,同一种器型因装饰题材不同而应多种 构图方法。 构图形式的多样性的特征,还表现在同一装饰题材因器物造型不同其装饰构图也各 异,甚至是同一题材装饰在同一类造型上,构图方法也不同。以牡丹盘为例,就有折枝 牡丹盘,交枝牡丹盘,缠枝牡丹盘,牡丹三鹿盘,牡丹卧鹿盘等。 耀州瓷装饰构图形式多样,将纹饰组合的宾主有序,疏密得当,题材纹样搭配贴切 自然,和谐融洽,浑然一体,极富装饰效果。 4 ,装饰艺术的民问、民族性 耀州窑是我国古代以烧制日常生活用瓷为主,服务平民百姓的北方民间瓷窑。其发 展与演变记录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体现着民族的审美观念,积淀着真、善、美的民族 情感,是民间、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其装饰艺术亦发端、发展于民间传统文化的土壤 之中,具有纯真朴拙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民同情趣。是广大劳动者和民间艺人世代传承 的民间与民族文化,闪现着民间艺人的智慧和艺术才华,无论是装饰题材,装饰技法, 还是纹样构图,制瓷工艺等,都蕴涵着鲜明的民间民族的艺术特征。 耀州瓷装饰题材中大量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花草鱼虫,历史故事,吉祥寓意, 民间传说和民间典故等题材,如装饰在大瓶上和罐子上的。老君骑青牛”,“戏婴扑蝶图”, “板桥骑驴”,。泛舟垂钓”、。玩童放牧”、“仕女吟菊”、“八仙过海”、“刘海戏 金蟾”、“渔樵耕读”、。李密挂角读书”等。还有一些为民间所熟悉的戏剧情节:“西 游记”、。西厢记”、“白蛇传”、“三娘教子”、。劈山就母”等,也经常出现在耀 州瓷的装饰中。富有浓厚的民俗民情,清晰而明了地展现出装饰艺术的民问、民族性。 有时甚至直接用富有含义的题字、题句来装饰器物,如碗盘上常写的“香”、“花”、“福”、 。寿”,在瓶上写的。福禄同寿”、。长春富贵”,在枕上写的“高枕无忧“四季平安”, 在罐、坛上写的。连生贵子”、。吉庆有余”、。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等, 多以狂草和变形字出现,其寓意不在书法笔力的深浅上,而是在对字的含义与民情民愿 凹邱耿钰:中国现代民间陶瓷研究,河北美术出版社,2 0 0 5 年9 月,第1 3 2 页 1 7 耀州瓷装饰艺术研究 的结合上,直接、坦荡传达民间、民族韵味。 刻花、划花装饰的青瓷,经五代、宋、金,元几代的发展,到了明代中期处于停滞 状态,为了适应市场竞争,满足人们生活需求,黑瓷、白瓷和白地黑花瓷勃然兴起,特 别是白地黑花瓷一出现便为人们所喜爱,迅速发展,从品种和质量上成为明代耀州瓷的 主要生产品种,造型大多是民间实用的大碗、罐、盆等,铁锈一般的白地黑花瓷装饰, 也多饰人们的熟悉乐道的装饰题材,表现手法粗犷,质朴、不拘一格,所绘线条洒脱奔 放,生动流畅,装饰效果简洁,朴素,极富民间艺术韵味和地方特色。 耀州瓷装饰艺术风格不尽具体形的刻划,而倾向于抽象、概括的线条表达,以线带 面,用不同韵味与情感的线条,表达了人格心情寓意。以线条流动之美组织纹样结构。 使其具有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视觉艺术的形式美。从耀州瓷的划花、剔花、 刻花装饰,到印花、彩绘装饰都是采用单纯的线条,以写意的手法表现丰富内含,富有 民族特色 5 、装饰艺术丰富深厚的文化性 装饰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 的一种存在方式。耀州瓷的装饰艺术不仅是耀州窑名誉天下,齐身名窑名瓷行列地重要 条件,还是耀州窑制瓷文化的产物和制瓷文化的物化形态。耀州窑多种多样的制瓷品种, 构筑了多样性的消费群体,隐含着各个时期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一定思想意识,审美观念 和理想追求,传达和表述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 5 1 ,蕴含劳动人民对祥瑞,繁荣,平安与幸福的社会生活的渴望和追求。素有“百花之 王”,“国色天香”之赞誉的牡丹,因种类繁多,形体饱满,花冠圆润,色彩富丽,深受 社会各阶层的喜爱,又有“富贵花”之美誉,成为耀州瓷装饰艺术中运用最多的一种装 饰纹样,从唐代耀州瓷一直延续应用到元代,在平面式和立体式造型上均有出现,形态 种类丰富多彩,折枝牡丹,缠枝牡丹,交枝牡丹,插牡丹等,姿态各异。牡丹还与动物, 人物,文字组合,强化其吉祥富贵之意。凤凰穿牡丹,孔雀戏牡丹,婴戏牡丹,或在牡 丹花头中刻饰。富贵”,。长命”等文字,l i f t 唐书姚崇传中有“经云:求长寿,得 长寿:求富贵,得富贵。”充分地反映了劳动人民追求富贵,吉祥,渴望长寿,幸福的 深刻文化内含。 孔雀具有祥和与华丽的特点,在中国古代,用以祥瑞,美好的象征。鹿在中国古代 耀州瓷装饰艺术研究 被视为。仁兽”表示祥瑞和太平无事,同时,鹿因谐音。禄”又被看作是“纯善鹿兽”, 是善政和官禄的象征。在耀州瓷装饰艺术中孔雀衔莲,孔雀衔牡丹的纹样,以及鹿纹多 有出现,鹿纹还是耀州瓷中出现最多的一种瑞兽。鹿戏牡丹,牡丹卧鹿,鹿衔瑞草,缠 枝菊卧鹿等。放映了当时劳动人民对祥瑞,太平无事,加候进禄的向往与追求。 在耀州瓷的装饰艺术中,甚至还有直接用书法题字的方式来表达吉祥,富贵,幸福 的文化内容,在碗、盘、瓶、尊,枕、茶壶上刻划,。寿”、“取之不尽”,“长春富贵”、 “四季平安”,“福禄同寿”、“味沁心脾”、。事理通达,意气平和”等文字,直接抒 情表意,表达了对延年益寿的生命和幸福美满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5 2 、蕴含人丁兴旺,多子多福的文化内容。 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人丁兴 旺是当时人们的一种追求和美好夙愿。在远古石 刻壁画,仰韶文化的彩陶鱼纹盆等装饰艺术中都 有再现,耀州瓷的装饰艺术也不例外,而且丰富 多样。如宋代大碗内印花装饰的五婴戏犬图。( 附 图7 ) 画中五婴分两组戏犬,其中仨儿童合力捕 捉一只奔犬,一个性情温厚的单腿跪地,伸出两 手,试图叫回奔犬;一个性情急躁的则甩出拦绳, 肘田7 青釉印花五星戏犬皱碗 欲一下子套住奔犬,但因用力过猛,被犬拖倒在地,小犬在奔跑的同时回头观望形势; 第三个性情胆小的被奔犬的狂劲吓的藏到树后,准备急急逃遁又忍不住好奇心而探头观 望。另两个儿童在争戏另一小犬,其中一个屈身伸出两手,企图拖抱同伴怀中的小犬, 而伙伴则因爱不释手或是太小气,紧抱小犬扭身坐在一边,虽转过头来却低头不语,显 见是一脸的不情愿和歉意,把儿童的心理活动,性格特点,稚趣憨态刻画的惟妙惟肖, 活灵活现。还有在大口梅瓶的长腹口刻花装饰的婴戏葡萄纹,在串串密集的葡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标准宅基地买卖合同样本
- 2025合同违约责任强制执行申请
- 切水泥墙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企业办公房屋租赁合同样本下载
- 2025网约车租赁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 中国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购销合同电子版
- 细支气管恶性肿瘤的护理个案
- 2025商业地产租赁合同模板范本
- 2025年个人所有房产买卖合同
- 四川省眉山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 英语期中试题
- 抽象函数的赋值计算及其性质7类题型压轴专练(老师版)
- GB/T 18385-2024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 运动场主席台施工方案
- DL∕T 5161.4-20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4部分:母线装置施工质量检验
- FlowmasterV7中文技术手册
- 铁路行车规章全套教学课件
- 不锈钢表面喷涂工艺
- 化工三剂知识讲座
- 《碳汇计量评估师》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共享厨房创业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