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G 01-94 电测量变送器检定规程_第1页
JJG 01-94 电测量变送器检定规程_第2页
JJG 01-94 电测量变送器检定规程_第3页
JJG 01-94 电测量变送器检定规程_第4页
JJG 01-94 电测量变送器检定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测量变送器检定规程 电测量变送器检定规程 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Electrical Measuring Transducers JJG(电力电力) 01-94 归口单位:电力工业部计量办公室 归口单位:电力工业部计量办公室 起草单位: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 起草单位: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 施行日期: 施行日期:1994 年年 11 月月 1 日 日 本规程技术条文由起草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雷惠博 (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关于颁发电测量变送器检定规程的通知 关于颁发电测量变送器检定规程的通知 电安生1994416 号 电测量变送器检定规程 已经两年试用, 现正式颁发, 从 1994 年 11 月 1 日开始执行, 编号为 JJG(电力)0194。各单位在执行中有何意见,请随时函告电力工业部计量办公室。 本规程技术条文由起草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程由水利电力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 1994 年 7 月 8 日 电测量变送器检定规程电测量变送器检定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将交流电量转换为直流模拟量或数字信号的变送器 和功率总加器的检定。 本规程不适用于电能变送器的检定。 一 技 术 要 求 1 标志 受检变送器上的标志应符合变送器国家标准的规定。 2 基本误差 变送器在参比条件下工作时, 在输出信号的较高标称值和较低标称值之间的任一点上的 误差应不超过表 1 给定的以基准值百分数表示的基本误差的极限值。 表 1 以基准值百分数表示的基本误差的极限值与等级指数的关系 等级指数 0.1 0.2(0.25) 0.5 1.0 1.5 误差极限 0.1% 0.2(0.25)% 0.5% 1.0% 1.5% 注:括号内的等级指数是我国不推荐使用的等级指数。 3 改变量 当变送器在参比条件下,一个影响量按照第 9.2 条的要求改变时,由该影响量引起的以 等级指数的百分数表示的改变量应不超过表 6 规定。 4 工频耐压 变送器应能承受频率为 50Hz 或 60Hz 的正弦波形(畸变因数不超过 5%)的电压,历时 1min 的试验 4.1 测量线路与参考接地点之间的试验电压应根据其线路绝缘电压或变送器的试验电压标 志符号(五星符号)按表 2 选取。对于接入电压互感器和(或)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工作的变送 器,其线路绝缘电压应不低于 650V(试验电压不低于 2kV)。 注:参考接地点由导电外壳或绝缘外壳上连接在一起的导电部分构成。 4.2 辅助线路与参考接地点之间的试验电压应根据其线路绝缘电压按表 2 选取。 此线路绝缘 电压应等于或大于其标称电压。 4.3 输入电压线路与输入电流线路之间、不同相别的输入电流线路之间的试验电压应为 500V 或 2 倍标称电压,取其中的较大值。 表 2 试验电压表 线路绝缘电压 (V) 星号内的标志 试验电压方均根值 (kV) 50 无数字 0.5 50250 1.5 1.5 250650 2 2 0 不进行耐压试验 5 绝缘电阻 变送器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 5M。 6 输出纹波含量 输出纹波含量(峰-峰值)应不超过正向输出范围的 2C%,C 是变送器的等级指数。 注:如果变送器的输出用于连接短探测时间数据处理系统时,可以附加特殊要求。 7 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应不大于 400ms。 二 检 定 条 件 8 测定基本误差的条件 8.1 在预处理和测定基本误差前,应在参比条件下,按照制造厂说明书的要求对变送器进行 初调(制造厂未要求时不做)。但在进行周期检定的调前试验时,不得进行初调。 8.2 在表 3 规定的条件下,将变送器接入线路进行预处理。 变送器的预处理时间可以根据其自热影响的大小适当延长或缩短, 确定方法如下: 变送 器完成预处理时的误差与通电到使其内部达到热平衡时的误差之差不超过1/5基本误差极限 值。 表 3 预 处 理 条 件 值 电压(包括辅助电源) 标称值 电流 标称值 频率 参比值 从接入电路到开始测定误差的时间 30min 标准表的预处理时间按其技术要求确定。 8.3 按规定进行预处理之后,可根据需要按制造厂的说明书对可供用户调节的装置进行调 节。当制造厂未作说明时,调整零位应在辅助电源施加标称电压、被测量为零值的条件下进 行(带有隐零位的变送器除外)。对于有功和无功功率变送器,还应施加标称输入电压。 当进行周期检定的调前试验时,不得进行任何调节。 8.4 测定基本误差时,所有影响量都应保持参比条件。每个影响量的参比条件和试验用允许 偏差见表 4,与被测量有关的参比条件见表 5。 表 4 影响量的参比条件和试验用允许偏差 参比条件 (另有标志除外) 试验用允许偏差 (适用于单一参比值) 影 响 量 一般用 途 变送器 用于恶劣环 境的变送器 一般用途 变送器 用于恶劣环 境的变送器 环境温度() 20 2 5 位置 任意 非频敏变送器 2% 输入量 的频率 频敏变送器 标称值 0.1% 固定输出负载变送器 实际负载值 输出 负载 可变输出负载变送器 标称使用范围的平均值 1% A 级变送器 ;频敏的 和整流式变送器 畸变因数乘以 100 不超过等级指数 输入量 的波形 除上列之外的变送器 正 弦 畸变因数:0.05 交流电压 标称值-20% +15% 直流电压 标称值-15% +20% 1% 频 率 标称值 标称值5% 2% 辅助电 源 畸变因数 0.05 外磁场 无 0.025mT 注: 当标志参比范围时,不允许有偏差。 对于带有固定负载的变送器,应为所带的实际负载值。 指畸变因数等级为 A 级的变送器。 当用以平均值响应的标准表或标准变送器检定整流式变送器时,允许的畸变因数为 0.05。 表 5 与被测量有关的参比条件 参 比 条 件 被 测 量 电 压 电 流 功率因数 有功功率 标称电压2% 标称电流及以下的任一 值 cos=1.00.5 (感性和容性) 无功功率 标称电压2% 标称电流及以下的任一 值 sin=1.00.5 (感性和容性) 相位角和功率因数 标称电压2% 标称电流的 40%100% 频率 标称电压2% 三相电量 对称电压 对称电流 注: 三相对称系统中每个线电压和相电压与其平均值之差不大于 1%;各相电流与 其平均值之差不大于 1%;每个相电流与对应相电压之间的相位差之差不大于 2。 9 测定改变量的条件 9.1 应对每一影响量测定改变量,测定时其他影响量应保持参比条件。 9.2 当给定一个参比值时,影响量可在该值与标称使用范围内之任一值之间变化。当给定一 个参比范围时, 影响量可在参比范围的每一极限及标称使用范围中与该极限邻近的任一值之 间变化。 标称使用范围极限和允许改变量见表 6。对用于户外或其他恶劣环境的变送器,其温度 和湿度条件应按表 7 所列的场所分类。 9.3 测定改变量时,如有可能,应避免对标准表施加影响量。否则,当标准表和被检变送器 承受相同的影响量时,应确保前者的改变量不超过后者改变量的 1/4。 9.4 如内部接线妨碍所规定的试验时,改变量按其他方法测定。 表 6 标称使用范围极限和允许改变量 标称使用范围极限 (另有标志除外) 允许改变量(以等级 指数的百分数表示) 影 响 量 一般用途 变送器 用于恶劣环 境的变送器 一般用途 变送器 用于恶劣环 境的变送器 环境温度 标称温度10 表 7 中给出范围100% 非频敏变送器 标称频率10% 输入量 的频率 频敏变送器 制造厂标志值 100% 电压(电压变送器除外) 标称电压 10% 标称电压20% 50% 电流(对相位角和功率因数 变送器) 标称电流的 20%和 120% 100% 有功功率因数(cos ) cos =0(感性和容性) 100% 无功功率因数(sin ) sin =0 100% 固定输出负载变 送器 由制造厂确定 输出 负载 可变输出负载变 送器 标称值的 10%和 100% 50% 20% 输入量的波形 (整流式变送器除外) 由制造厂确定 A 级畸变因数 0.05, B 级畸变因数 0.1, C 级畸变因数 0.5 由制造 厂确定 100% 电压 标称电压 10% 输助 电源 频率 标称频率 5% 50% 不平衡电流 (对多元件功率变送器) 断开一相电流 100% 元件之间相互影响 (对三相功率变送器) 仅一个测量元件的电压线路通 电, 另一个测量元件的电流线路通 电 50% 自热影响 通电 13min 与通电 3035min 100% 外磁场 磁场强度 0.4kA/m 100% 注:电流输出负载的电阻值应为标称电阻值的 10%和 100%;电压输出负载的电阻值应为 标称电阻值的 1000%和 100%。 畸变因数等级(A、B、C)应由制造厂说明。波峰因数在 1.21.8 范围内。 当辅助电源取自被测量而试验时接线又不能分离时,总的允许改变量为 100%,辅助 电源引起的改变量不再做。 表 7 场 所 分 类 场 所 分类 温度范围() 相对湿度范围(%) 无特殊环境控制器的建筑物 或其他有掩体空间内 A1 A2 540 -1055 95 95 户外或恶劣环境 B -2555 95 注:试验时,在 95%相对湿度下,最高温度为 40。对于更高温度,湿球温度仍保持 40不变。 10 检定装置 10.1 检定变送器时所用的检定装置的等级指数及检定装置在表 4 和表 5 规定的参比条件下 对被检变送器的测量误差(以被检变送器测量上限的百分数表示),应不超过表 8 规定。测量 误差应由试验确定。 表 8 检定装置的等级指数和允许的测量误差 被检变送器的等级指数 0.1 0.2(0.25) 0.5 1.0 1.5 检定装置的等级指数 0.03 0.05 0.1 0.2 0.3 检定装置允许的测量误差(以被 检变 送器测量上限的百分数表示,%) 0.030.05 0.1 0.2 0.3 注:括号内标志的变送器与括号外标志的变送器适用同样的规定。 10.2 评定检定装置测量精度(重复性)的标准偏差估计值应由试验确定(测定方法见附录 A), 其值应不超过表 9 规定。 表 9 检定装置允许的标准偏差估计值 检定装置的等级指数 0.03 0.05 0.1 0.2 0.3 测 量 对 象 允许的标准偏差估计值 S(%) 电流、电压、频率、相位、功率 因数 0.006 0.01 0.02 0.04 0.06 有功功率(cos =1.0,0.5 感性) 0.006 0.01 0.02 0.04 0.06 无功功率(sin =1.0,0.5 感性) 0.006 0.01 0.02 0.04 0.06 10.3 检定装置中配套使用的标准表或标准变送器、变送器输出电压和电流测量用仪表、输 出电压微差和电流微差测量用仪表等仪表的测量误差(分别以被检变送器被测量上限、基准 值、输出微差上限的百分数表示),应不超过表 10 的规定值;标准变送器输出调节用直流电 阻箱和电流、电压互感器的等级指数,应不大于表 10 的规定值。 允许使用比表 10 低一等级的电流、电压互感器,但在装置检定周期内应能满足表 8 和 表 9 的要求。 10.4 检定装置中每相电路均应装设 0.5 级监视表。 对于频率可以调节的检定装置,应装设 1 级(检定非频敏变送器时)或 0.05 级(检定频敏 变送器时)频率监视表。 对于使用微差法检定变送器的装置, 应装设变送器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监视表, 其等级 指数应为 0.5。 表 10 检定装置配套仪表仪器和互感器的等级指数 检定装置的等级指数 0.03 0.05 0.1 0.2 0.3 配 套 设 备 名 称 配套仪表允许的测量误差(%) 标准表或标准变送器 0.02 0.05 (0.03) 0.1 (0.05) 0.2 (0.1) 0.2 变送器输出电压和电流测量用仪 表 0.01 0.01 0.02 0.05 0.05 输出电压微差和电流微差测量用 仪表 1 配套电阻箱和互感器的等级指数 标准变送器输出调节用直流电阻 箱 0.01 0.01 0.02 0.05 0.05 电流、电压互感器 0.005 0.005 0.01 0.02 0.05 注: 经试验确定的检定装置的误差不符合要求时, 宜用括号内所示等级指数的标准表或 标准变送器。 10.5 对于没有配备无功功率标准,而是使用有功功率标准通过改变接线检定无功功率变送 器的装置, 当检定平衡三相无功功率变送器时, 标准表或标准变送器的接线应与被检变送器 一致,以减小三相电路不对称的影响。 10.6 检定装置的量程应该等于或大于被检变送器的量程,但不能超过后者的 150%。 10.7 检定装置的电流、电压调节器应能平稳地从零值调节到 120%标称值。其调节细度应能 保证检定装置输出量的分辨力优于其基本误差极限值的 1/5。 三相装置的电流、电压调节器应能分相细调、分相控制。调节任何一相电流或电压时, 引起同一相别的电压或电流的变化、或者其他相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应不超过1%。 10.8 各相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应能在 0360范围内调节。 其调节细度应不大于 30 。对于具有检定相位变送器功能的检定装置,其调节细度应不大于其相位测量误差(绝对 误差)极限值的 1/5。移相引起的电流、电压的变化应不超过1.5%。 10.9 检定装置输出电流、电压、功率的稳定度应不超过表 11 规定(测定方法见附录 A)。其 频率稳定度应不超过 1%(检定非频敏变送器时)或 0.05%(检定频敏变送器时)。但当装置具有 检定频率变送器的功能时,其频率稳定度应参照表 11 要求。 表 11 检定装置输出稳定度 检定装置等级指数 0.03 0.05 0.1 0.2 0.3 比较法 0.01 0.01 0.02 0.05 0.05 电流、电压、功率 输出稳定度(%) 微差法 0.03 0.05 0.1 0.2 0.3 10.10 检定装置的其他技术指标应满足表 4、表 5 和表 6 的有关要求。 10.11 检定装置的检定周期应不超过 3 年。其中配套仪表的检定周期应不超过 1 年。监视表 的检定周期应与检定装置一致。 三 检 定 项 目 11 周期检定项目 11.1 绝缘电阻测定; 11.2 外观检查; 11.3 基本误差的测定; 11.4 输出纹波含量的测定。 12 选作项目 新安装和修理后的变送器, 除应作周期检定项目外, 还应根据需要选作下列项目中的全 部或一部分。 12.1 工频耐压试验; 12.2 响应时间的测定; 12.3 改变量的测定。 12.3.1 由自热引起的改变量的测定(适用于所有变送器); 12.3.2 由不平衡电流引起的改变量的测定(适用于多元件有功和无功功率变送器); 12.3.3 由功率因数引起的改变量的测定(适用于有功和无功功率变送器); 12.3.4 由输入电压引起的改变量的测定(适用于除电压、电流变送器之外的所有变送器); 12.3.5 由输入电流引起的改变量的测定(适用于相位角和功率因数变送器); 12.3.6 由测量线路之间相互影响引起的改变量的测定(适用于三相有功和无功功率变送器, 其中用两个测量元件测量三相四线不平衡功率的带有三个电流线路的变送器, 或称两个半元 件变送器除外); 12.3.7 由输入量的频率引起的改变量的测定(适用于除频率变送器之外的所有变送器); 12.3.8 由输入量波形畸变引起的改变量的测定(适用于所有变送器); 12.3.9 由输出负载引起的改变量的测定(适用于有模拟输出的变送器); 12.3.10 由辅助电源电压引起的改变量的测定(适用于所有变送器); 12.3.11 由辅助电源频率引起的改变量的测定(适用于所有变送器); 12.3.12 由环境温度引起的改变量的测定(适用于所有变送器); 12.3.13 由外磁场引起的改变量的测定(适用于所有变送器)。 四 检 定 方 法 13 试验方法的原则规定 13.1 比较测量法 比较测量法(以下简称比较法)是采用与被检变送器量程相同或相近的仪表或装置作为 标准,将二者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的一种试验方法。 用比较法检定变送器时,输出回路应按图 1 接线。图中 Tx是被检变送器;U0是电压输 出端;I0是电流输出端;Vu是测量输出电压用直流数字电压表,mA 是测量输出电流用直流 数字毫安表;Rux是被检变送器的输出电压负载;Rix是被检变送器的输出电流负载。 当直流数字电压表 Vu和直流数字毫安表 mA 的功耗较大时,应计及其对输出负载的影 响。 当用直流数字电压表间接测量输出电流时,输出电流回路应按图 2 或图 3 接线。图中 Vi是直流数字电压表;Rix是输出电流负载电阻。在图 2 中 Rix同时还是采样电阻。在图 3 中 Rc是采样电阻,取值为 10n(n 为整数)。 图 1 用比较法检定变送器时 输出回路接线图之一 图 2 用比较法检定变送器时 输出电流回路接线图之二 图 3 用比较法检定变送器时 输出电流回路接线图之三 采样电阻的误差应不超过被检变送器基本误差极限值的 1/20。 直流数字电压表 Vi的内阻与采样电阻的比值应不超过表 12 中的规定值。 当采样电阻 Rc的取值较大时,应计及它对输出电流负载的影响。 为简便起见,在下文中,用比较法检定变送器时输出回路的接线只给出图 1 一种,但图 2 和图 3 同样是适用的。 13.2 微差测量法 微差测量法(以下简称微差法)是采用与被检变送器具有相同标称值的高等级的变送器 作为标准,通过测量这两个变送器输出量的差值来确定被检变送器误差的一种试验方法。 表 12 对直流数字电压表内阻的要求 检定装置等级指数 0.03 0.05 0.1 0.2 0.3 直流数字电压表内阻与采样电 阻的比值 30000 20000 10000 5000 3000 用微差法检定变送器时,两个变送器输出回路的接线如图 4 所示。图中 Tx是被检变送 器; Tn是标准变送器;U0是电压输出端;I0是电流输出端;Vu是测量输出电压微差用直 流数字电压表(以下简称电压微差表);Vi是测量输出电流微差(间接测量)用直流数字电压 表(以下简称电流微差表);Vu是输出电压监视用直流数字电压表;Vi是输出电流监视(间接 监视)用直流数字电压表; Rux和 Rir分别是被检变送器的输出电压负载和输出电流负载; Run、 Run、Rin、Rin是精密直流电阻箱。Run和 Run串联作为标准变送器的输出电压负载;Rin和 Rin串联作为它的输出电流负载。调节电阻箱的阻值可以使标准变送器输出的分压值与被检 变送器输出的预期值相等。但在调节时应使 Run与 Run的阻值之和及 Rin与 Rin的阻值之和 保持不变。 图 4 用微差法检定变送器时输出回路接线图 对于频率、相位角、功率因数变送器,被检变送器和标准变送器均不需要进行再校准。 在图 4 中,Rin =0, Rin = Rix。 对于电压、电流、功率变送器,为了能用一个标准变送器检定具有不同被测量再校准值 的被检变送器,可以对标准变送器的被测量进行再校准,且使 式中 Anm、Axm标准和被检变送器的被测量再校准值上限。 在图 4 中,Run和 Rin的阻值按下式计算 (1) 为了消除输出纹波对输出微差测量的影响, 测量输出电压微差和输出电流微差时, 应选 用以平均值响应且抗干扰能力强的仪表。 如果选用以方均根值响应的仪表, 则可能产生很大 的误差。 13.3 再校准 对于频率、相位角、功率因数变送器和不经过互感器直接进行测量的电压、电流、功率 变送器,不需要进行再校准。以被测量的标称值为界的范围就是被测量范围,以输出量的标 称值为界的范围就是输出范围。 对接入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工作的电压、电流、功率变送器,需要进行再校准。再校准只 对被测量进行, 而对输出量不需要进行再校准。 以被测量再校准值的上限和下限为界的范围 就是被测量的再校准范围。 被测量再校准值上限按下式计算 (2) 式中 Am、A1m被测量再校准值上限和被测一次量上限; ku、ki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变比。 注:当只有电压互感器或电流互感器时,不存在的互感器的变比取为 1。 对于电压、电流变送器,被测量再校准值的下限为零;对于功率变送器,被测量再校准 值下限的绝对值与上限相等,但符号相反。 13.4 试验点和标准值的确定 检定变送器时, 试验点一般按等分原则选取。 试验点是用规定的被测量值或标准表读数 来表征的,它们分别被称为输入标准值和标准表标准值。与输入标准值(或标准表标准值)对 应的输出量的预期值称为输出标准值。 本条不适用于功率总加器。检定功率总加器时,试验点和标准值的确定见第 21 条。 13.4.1 输入标准值和输出标准值的确定 取被测量的较高和较低标称值之间(对不需要进行再校准的变送器),或被测量再校准值 的上限和下限之间(对需要进行再校准的变送器), 包括二者在内的间距相等的 N 个量值作为 输入标准值。取输出量的较高和较低标称值之间,包括二者在内的间距相等的 N 个量值作 为输出标准值。 对于电压、电流变送器,N 应不小于 6,通常取为 6。 对于频率、相位角和功率因数变送器,N 应不小于 9,通常取为 9 或 11。 对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变送器,除按上述等分原则选取 11 个试验点外,还应增加两 个试验点。 在这两个试验点, 输入标准值分别等于正向被测量范围和反向被测量范围的中心 值,输出标准值分别等于正向输出范围和反向输出范围的中心值。在所有试验点中,处于正 向工作部分的试验点称为正向试验点,处于反向工作部分的试验点称为反向试验点。 被测量再校准值上限和下限的计算见第 13.3 条。 对于三相有功和无功功率变送器,被测功率的较高标称值按式(3)或式(4)计算。制造厂 未作说明时,按式(3)计算 (3) (4) 上二式中 AH被测功率的较高标称值; Un输入电压标称值; In输入电流标称值; m测量元件个数。 13.4.2 标准表标准值的计算 检定除无功功率变送器之外的其他变送器时,标准表标准值与输入标准值相等。 检定无功功率变送器时,标准表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5) 式中 BS标准表标准值; AS输入标准值; Km标准表接线系数,按表 13 选取。 表 13 检定三相无功功率变送器时标准表接线系数 两功率表跨相 90原理接线 三功率表跨相 90原理接线 两功率表人工中性点原理接线 平衡三相无功功率变送器单相法检定 平衡三相无功功率变送器分元件试验 附加 B 相电流式不平衡无功功率变送器分元件试验 交叉电流式不平衡无功功率变送器分元件试验 13.5 基准值的计算 对于单向输出的变送器(含带有偏置零位的变送器),基准值按下式确定 和 (6) 式中 UF、UH、UL输出电压基准值、输出电压的较高和较低标称值,V; IF、IH、IL输出电流基准值、输出电流的较高和较低标称值,mA。 注:对不带偏置零位的变送器,UL=0,IL=0。 对于双向输出和对称输出的变送器,基准值按下式确定 和 (7) 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同式(6)。 14 通用检定方法 本条给出了各种变送器的检定方法中的通用部分。其特殊部分见各有关章节。 14.1 工频耐压试验 14.1.1 试验装置应有足够的容量。 检测方法是: 首先将试验装置的无负载电压调到规定值的 50%,然后接上被测变送器,当观测到的电压降小于该电压的 10%时,则认为试验装置的容 量是足够的。 14.1.2 试验电压应满足第 4 条的规定。 14.1.3 试验电压施加点如下(不参加试验的线路应与参考接地点连接)。 a.连接在一起的所有测量线路与参考接地点之间; b.辅助线路与参考接地点之间; c.连接在一起的输入电压线路与连接在一起的输入电流线路之间; d.不同的输入电流线路之间。 14.1.4 试验电压应平稳地上升到规定值,保持 1min,然后平稳地下降到零。 在耐压试验中应不出现击穿与飞弧。 14.2 绝缘电阻测定 在连接在一起的所有线路(输入线路和辅助线路)与参考接地点之间测量绝缘电阻,测量 应在施加 500V 直流电压后 1min 进行。 14.3 外观检查 14.3.1 变送器的外壳上应有下述标志和符号: a.制造厂名或商标; b.制造厂的产品型号和名称; c.序号或日期; d.等级值; e.被测量种类和线路数(符号 B-2,B-4,或 B-6B-10); f.被测量的较低和较高标称值; g.输出电流(电压)和输出负载的范围; h.试验电压(符号 C-1,C-2 或 C-3); i.辅助电源值。 14.3.2 接线端钮上应有清楚的用途标记(符号 F-31,F-42F-47 等)。 14.3.3 外壳应无裂缝和明显的损伤;接线螺丝应该齐全;轻摇时,内部应无撞击声。 14.3.4 检查有无封印。 14.4 基本误差的测定 基本误差的测定应在调整前和调整后分别进行。 检定证书上的数据应以调整后试验的结 果为准。 14.4.1 用比较法测定基本误差的程序 a.按比较法试验的接线图接线。检定各种变送器时的接线图见各有关章 节。 b.在每一个试验点,施加激励使标准表读数等于其标准值,记录输出回路直流电压表读 数 Ux或直流毫安表读数 Ix 。 c.基本误差按下式计算 (8) 或 (9) 上二式中 US、UF输出电压标准值和输出电压基准值,V; IS、IF输出电流标准值和输出电流基准值,mA。 14.4.2 用微差法测定基本误差的程序 a.按微差法试验的接线图接线。检定各种变送器时的接线图见各有关章 节。 b.在每一个试验点,施加激励使被测量等于输入标准值(以被测量监视表的读数为准), 或者使输出量等于输出标准值(以输出量监视表的读数为准),记录电压微差表读数 Uux或电 流微差表读数Uix。 c.基本误差按下式计算 (10) 或 (11) 上二式中 Rix被检变送器输出电流负载的电阻值。 其它符号的意义见第 14.4.1 条。 14.5 输出纹波含量测定 测定输出纹波含量时, 各影响量应保持在参比条件下。 给变送器施加激励使输出量等于 其较高标称值。 14.5.1 用真空管毫伏表或晶体管毫伏表测量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通过测量采样电阻的端电 压间接测量电流)。测得值乘以 22 即得输出纹波含量(峰峰值)。 14.5.2 用以方均根值响应的数字电压表串联一只容量不小于 0.05F 的电容器测量输出电 压和输出电流(间接测量),测得值乘以 22 即得输出纹波含量(峰峰值)。 14.5.3 用峰值电压表串联一只容量不小于 0.05F 的电容器,测量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间 接测量),测得值乘以 2 即得输出纹波含量(峰峰值)。 14.5.4 用示波器交流档测量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间接测量),直读输出纹波含量(峰峰值)。 14.6 响应时间的测定 a.在测定响应时间之前, 变送器应置于参比条件下, 辅助线路至少应按预处理时间通电, 辅助电源取自被测量但不能隔离者除外。 b.用开关突然改变激励,使变送器产生一个上升的输入阶跃和一个下降的输入阶跃。分 别记录从施加输入阶跃到输出量达到稳定范围所经历的时间。 取二者中的较大值作为响应时 间。 输入阶跃这样确定:使输出量产生从正向输出范围的 0 到 90%的变化和从 100%到 10% 的变化。 稳定范围应是正向输出范围的1% 。 14.7 改变量的测定 附录 E 给出了推荐的改变量测定方法。 15 电流变送器的检定 15.1 试验方法 检定电流变送器时的试验方法见第 14 条。 15.2 试验接线 用比较法检定电流变送器时,应按图 5 接线;用微差法检定时应按图 6 接线。图 5 中 ITx是被检电流变送器,A 是标准电流表,其它符号的意义见第 13.1 条。图 6 中 ITx和 ITn 分别是被检和标准电流变送器,其它符号的意义见第 13.2 条。 图 5 用比较法检定电流变送器接线图 图 6 用微差法检定电流变送器接线图 16 电压变送器的检定 16.1 试验方法 检定电压变送器时的试验方法见第 14 条。 16.2 试验接线 用比较法检定电压变送器时,应按图 7 接线;用微差法检定时应按图 8 接线。图 7 中 UTx是被检电压变送器,V 是标准电压表,其它符号的意义见第 13.1 条。图 8 中 UTx和 UTn 分别是被检和标准电压变送器,其它符号的意义见第 13.2 条。 图 7 用比较法检定电压变送器接线图 图 8 用微差法检定电压变送器接线图 17 三相有功功率变送器的检定 17.1 原理接线 三相有功功率变送器的原理接线如图 9(a)所示,图 9(b)是其相量图。 17.2 试验接线 用比较法检定三相有功功率变送器时, 应按图 10 接线; 用微差法检定时应按图 11 接线。 在上述图中,PTx和 PTn分别是被检和标准三相有功功率变送器,W1和 W2是标准功率表, A、V 是监视电流表和监视电压表,其它符号的意义见第 13.1 和 13.2 条。 图 9 三相有功功率变送器原理接线图和相量图 (a)接线图; (b)相量图 图 10 三相有功功率变送器检定接线图(比较法接线) 图 11 三相有功功率变送器检定接线图(微差法接线) 17.3 测定基本误差的程序 首先测定变送器在正向工作时的基本误差,然后测定它在反向工作时的基本误差。 17.3.1 用比较法测定基本误差的程序 a.按图 10 接线。 b.在 cos=1(=0)的情况下,施加标称电压。在每一个正向试验点,改变电流使标准 功率表读数(或读数的代数和)等于其标准值。记录输出回路直流电压表读数 Ux或直流毫安 表读数 Ix。 c.在 cos=0.5(感性,=60)的情况下,施加标称电压。在 50%及以下的正向试验点, 改变电流使标准功率表读数(或读数的代数和)等于其标准值,记录输出回路直流电压表读数 Uy或直流毫安表读数 Iy。 d.在 cos=0.5(容性,=-60)的情况下,重复程序 c,记录输出回路直流电压表读数 UZ或直流毫安表读数 IZ。 e.基本误差按表 14 中比较法栏的公式计算。 f.对于双向使用的变送器, 还应测定它在反向工作时的基本误差。 试验方法有以下二种, 可以任选其一。 (1)参照执行程序 be,但应将其中的 cos变号(即将相位角加上或减去 180),将 其中的正向试验点改为反向试验点。 (2)参照执行程序 be,但应改变各相电流的方向,且将其中的正向试验改为反向试验 点。 17.3.2 用微差法测定基本误差的程序 a.按图 11 接线。 b.在 cos=1(=)的情况下,施加标称电压。在每一个正向试验点,改变电流使输出 电压或电流等于输出标准值。记录电压微差表读数Uux或电流微差表读数Uix。 c.在 cos=0.5(感性,=60)的情况下,施加标称电压。在 50%及以下的正向试验点, 改变电流使输出电压或电流等于输出标准值。记录电压微差表读数Uuy或电流微差表读数 Uiy。 d.在 cos=0.5(容性,=-60)的情况下,重复程序 c,记录电压微差表读数Uuz或电流 微差表读数Uiz。 e.基本误差按表 14 中微差法栏的公式计算。 f.同第 17.3.1 条第 f 项。 表 14 三相功率变送器的基本误差和分元件试验误差的计算 基本误差试验 类 别 有功(cos) 无功(sin) 分元件试验 () 比较法 (100%) 微差法 (100%) 1 1(感性) 0 0.5(感性) 0.5(感性) 60(滞后) 电 压 输 出 0.5(容性) 0.5(容性) 60(滞前) 1 1(感性) 0 0.5(感性) 0.5(感性) 60(滞后) 电 流 输 出 0.5(容性) 0.5(容性) 60(滞前) 注:US、UF输出电压标准值和输出电压基准值,V; IS、IF输出电流标准值和输出电流基准值,mA。 表 15 根据功率表的读数确定三相有功功率因数 功率表读数 B1、B2、B 与 UnIn之比 B1/UnIn B2/UnIn B/UnIn 特 征 两只表读数均为正指示,且相等; 三相表读数为最大值 0 W1指零,W2正指示;三相表读数 为最大值的一半 0 W2指零,W1正指示;三相表读数 为最大值的一半 0 两只表读数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W1反指示;三相表指零 0 两只表读数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W2反指示;三相表指零 注:B1、B2、B单相功率表 W1、W2和三相功率表 W 的读数,W; Uu变送器的标称输入电压,V; IN变送器的标称输入电流,A。 17.4 功率因数的确定 测定基本误差和功率因数引起的改变量时,功率因数可以用相位表或功率因数表指示, 也可以在三相电路对称、 电压和电流均为标称值的情况下, 根据两只单相功率表或三相功率 表的读数按表 15 确定。当按三相功率表的读数确定功率因数时,功率因数的性质(感性和容 性)由相位调节器(指示器)指示。 17.5 分元件试验 对于基本误差和改变量超出极限的变送器,应进行分元件试验、分元件调整。然后重新 测定基本误差和改变量,直至合格。分元件试验只在变送器正向工作时进行。 17.5.1 试验接线 用比较法试验时应按图 12 接线;用微差法试验时可参照图 12 接线。 图 12 三相有功功率变送器分元件试验接线图 (a)第一组元件; (b)第二组元件 17.5.2 试验程序 本条给出用比较法试验的程序,用微差法试验时可参照进行。 a.按图 12 (a) 接线。 b.调节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为 0,施加标称电压。在 50%及以下的正向试验点, 改变电流使标准功率表读数等于其标准值。记录输出回路直流电压表读数 Ux或直流毫安表 读数 Ix。 c.调节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为 60(滞后),施加标称电压。在 25%及以下的正向试 验点,改变电流使标准功率表读数等于其标准值。记录输出回路直流电压表读数 Uy或直流 毫安表读数 Iy。 d.调节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为 60(超前),重复程序 c,记录输出回路直流电压表 读数 Uz或直流毫安表读数 Iz。 e.按图 12(b)接线;重复程序 bd。 f.分元件试验误差按表 14 中的公式计算。 注: 分元件试验也可以在图 10 或图 11 所示的三相接线的情况下进行, 但非受检元件的 电流回路应断开, 且应使加在受检元件上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符合本程序的要求, 而 不应以三相电路的功率因数(相位角)为准。例如,当检第一组元件时,要使电压和电流之间 的相位差为 0,就应使 A 相电流超前 A 相电压 30,而不应以三相电路的功率因数等于 1 为准。 17.5.3 分元件试验误差的极限 分元件试验误差不作为被检变送器的基本误差,只作为评价分元件调试结果的准则。 分元件试验误差应不超过被检变送器基本误差极限的一半。 18 三相无功功率变送器的检定 常见的三相无功功率变送器有以下四类: a.平衡三相无功功率变送器。 b.附加 B 相电流式不平衡无功功率变送器。 c.交叉电流式不平衡无功功率变送器。 d.90移相原理的不平衡无功功率变送器。 18.1 平衡三相无功功率变送器的检定 检定平衡三相无功功率变送器时应优先采用三相法。 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 允许采用 单相法。 18.1.1 平衡三相无功功率变送器的原理接线 平衡三相无功功率变送器的原理接线如图 13(a)所示,图 13(b)是其相量图。 图 13 平衡三相无功功率变送器原理接线图和相量图 (a)接线图; (b)相量图 18.1.2 平衡三相无功功率变送器的三相法检定 18.1.2.1 试验接线 平衡三相无功功率变送器三相法检定接线图如图 14 所示。图中 QT 是被检无功率变送 器,W1和 W2是标准功率表,A、V 是监视电流表和监视电压表,其它符号的意义见第 13.1 条。 用微差法检定时可参照图 14 接线。 在图 14 中,两只标准功率表按跨相 90原理接线。如果限于条件,无法采用图 14 的 接线时,允许采用不平衡三相无功功率标准,但应将三相电路的对称性调整到最佳状态,以 减小三相电路不对称的影响。 图 14 平衡三相无功功率变送器三相法检定接线图 18.1.2.2 测定基本误差的程序 首先测定变送器在正向工作时的基本误差,然后测定它在反向工作时的基本误差。 本条给出了用比较法测定基本误差的程序。用微差法测定时可参照进行。 a.按图 14 接线。 b.在 sin=1(感性,=90)的情况下,施加标称电压。在每一个正向试验点,改变电流 使标准功率表读数(或读数的代数和)等于其标准值。记录输出回路直流电压表读数 Ux或直 流毫安表读数 Ix。 c.在 sin=0.5(感性,=30)的情况下,施加标称电压。在 50%及以下的正向试验点, 改变电流使标准功率表读数(或读数的代数和)等于其标准值。记录输出回路直流电压表读数 Uy或直流毫安表读数 Iy。 d.在 sin=0.5(容性,=150)的情况下,重复程序 c,记录输出回路直流电压表读数 Uz或直流毫安表读数 Iz。 e.基本误差按表 14 中比较法栏的公式计算。 f.对于双向使用的变送器, 还应测定它在反向工作时的基本误差。 试验方法有以下二种, 可以任选其一。 (1)参照执行程序 be,但应将其中的 sin变号(即将相位角减去或加上 180),将 其中的正向试验点改为反向试验点。 (2)参照执行程序 be,但应改变各相电流的方向,且将其中的正向试验点改为反向试 验点。 注:对于不在容性负载下使用的变送器,第 d 项不做。 计算标准表标准值时,接线系数 Km应按表 13 中“两功率表跨相 90原理接线”栏 选取。 18.1.2.3 功率因数的确定 测定基本误差和功率因数引起的改变量时,功率因数可以用相位表或功率因数表指示, 也可以在三相电路对称、 电压和电流均为标称值的情况下, 根据两只单相功率表或三相功率 表的读数按表 16 确定。功率因数的性质(感性或容性)由相位调节器(指示器)指示。 表 16 根据跨相 90原理接线的功率表的读数确定无功功率因数 功率表读数 B 与 UnIn之比 单相功率表 三相功率表 特征 1 2 功率表读数达最大值, 均为 正指示 1 功率表读数达最大值的一 半,均为正指示 1 功率表读数达最大值的一 半,均为正指示 0 0 功率表示零 注:Un变送器的标称输入电压,V; In变送器的标称输入电流,A。 18.1.3 平衡三相无功功率变送器的单相法检定 18.1.3.1 试验接线 用比较法检定平衡三相无功功率变送器时应按图 15 接线。图中 W 是标准功率表,其它 符号的意义同第 18.1.2.1 条中关于图 14 的说明。 图 15 平衡三相无功功率变送器单相法检定接线图 用微差法检定时参照图 15 接线。 18.1.3.2 测定基本误差的程序 首先测定变送器在正向工作时的基本误差,然后测定它在反向工作时的基本误差。 本条给出了用比较法测定基本误差的程序。用微差法测定时可参照进行。 a.按图 15 接线。 b.测定 sin=1(感性)条件下的基本误差时,使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0。施加标 称电压。在每一个正向试验点,改变电流使标准功率表读数等于其标准值。记录输出回路直 流电压表读数 Ux或直流毫安表读数 Ix。 c.测定 sin=0.5(感性)条件下的基本误差时, 使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60(超前)。 施加标称电压。在 50%及以下的正向试验点,改变电流使标准功率表读数等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