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韵镜》与相关韵书的比较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韵镜》与相关韵书的比较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韵镜》与相关韵书的比较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韵镜》与相关韵书的比较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韵镜》与相关韵书的比较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韵镜》与相关韵书的比较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韵镜是我国早期的一种根据韵书,主要是韵书中的小韵首字制字的韵图, 也是研究中古汉语乃至整个汉语史的重要资料。但由于韵镜一书特殊的流传 过程,其作者现已不可考。众多前贤对韵镜一书进行了不少的研究,解决了 很多重要的问题,从而使对韵镜一书的研究不断得以深入。但关于韵镜 一书的成书年代及其是根据何种韵书而作,一直到目前学术界仍未达成一致的意 见。问题的本质在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对韵镜一书与相关各韵书之问的 关系进行全面、详细、系统的比较研究,因而也就难以得出比较确定的能为大家 都普遍接受的结论。本文即采用比较的方法,通过 韵镜与相关各韵书之间的 比较研究,全面考察韵镜与相关韵书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有助于上述问题 解决的办法和途径。本文除引论和结论部分外,第一章和第二章展开了韵镜 与相关各韵书之间的全面比较。第一章比较了 韵镜与相关各韵书的韵目及其 次序,从一个方面确定了韵镜列字所据为何种韵书的可能性和范围。第二章 比较了韵镜所列之字与相关各韵书所收之字,主要是小韵首字之间的关系, 从另一个方面确定了 日释安然悉县藏引武玄之韵诠明义例。所述之正纽相证,傍通取韵及 阙位等等情形,俱与韵镜合符 ( 二) 日人藤原佐世之日本现在书目载切韵图一卷。 1 引自赵荫棠等的源流,商务印书馆,1 9 5 7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韵镜与相关莳书的比较研究 赵荫棠以为此说仍有未当处,赵荫棠在等韵源流一书中以为韵诠尚是一 部未曾脱离反切范围的韵书,而日人藤原佐世所谓的切韵图又安知非如张麟之以 玉篇卷末之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为切韵图。2 由此可见,大矢透之说亦有未能令 人信服之处。 三、主张不创自来人 罗常培并不完全同意大矢透氏的主张,罗先生在通志七音略研究一文中 主张韵镜当是效法悉昙章之韵图,并认为韵镜是在“切韵成书以后产生, 而非创自来人。”罗先生的证据主要有三: ( 一) 张麟之在韵镜序作题下注云:。旧以翼祖讳敬,故为韵整。今迁 祧庙,复从本名。”翼祖乃宋太祖追封其祖之尊号,如韵镜作于宋人,则宜 自始避讳,何须复从本名? 如果韵镜有旧名,则韵镜必出于前代。此为 韵镜不创自宋人之一证。 ( 二) 以韵镜之韵日而言,其置覃、成、盐、添、谈、衔、严、凡八韵 於侵韵之后,实与唐李舟切韵,宋陈彭年广韵等为一系,而韵镜之转次,则 显然依李舟一系重加排定,与据陆法言切韵、唐孙j f 面唐韵一系排定的七音略 略异,然自其殿以蒸、登者,犹可窥见原型与七音略同源。此为韵镜不 刨自宋人之二证。 ( 三) 据敦煌唐写本守温韵学残卷所载“四等重轻例”之分等,与韵镜 悉合,所以四等之分割,在守温以前盔已流行,而当起源於唐代,殆无可疑。此 为韵镜不创自来人之三证。 罗先生的主张,认为韵镜一书非创自宋人,即韵镜一书当创於宋代 以前,其说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后来的学者也多同於此说。 四、主张起源於隋唐尚在疑似之问 此是赵荫棠的主张。赵先生不完全同意罗常培的意见,因而赵先生对储自镜 一书的撰述年代持一种怀疑态度,从而有“所以我以为韵镜起於隋唐的话, 尚在疑似之间”的话。3 2 引自赵荫囊荨蓟源流 。商务印书馆。1 9 5 引自赵荫棠等翰源流,商务印书馆1 9 5 7 2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镜) 与相关韵书的比较研究 五、主张成书於张麟之初次刊行或陈彭年重修广韵前 这是王力在汉语音韵学中所持的态度。王力就张瞬之於宋绍兴辛已刊行 时所作的序,从而认为韵镜至少是宋绍兴辛已以前的作品,但王力同时又将 韵镜一书的成书年代置疑於陈彭年重修广韵以前。王先生的态度比较谨 慎,主张因此显得有些保守 六、主张成书於宋 : 李新魁即主张此说。李新魁在其韵镜研究一文中提出;“韵图作者在编 制韵图之时,一般也都采用所据韵书的小韵首字,因为这样做最省事、最便当。 我们很难设想有这样的作者,他放着韵书的小韵酋字不用,而偏去找小韵中其他 的字,除非这种完全出于音理上的必需,不然就是这位作者故意自找麻烦。因此 使用韵书中的小韵首字成为韵图列字的通则。”。韵镜是什么时代的作品? 它 是依据什么韵书而作? 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拿 韵镜的列字与各 种韵书作全面的比较。”李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得出的结论是:。我们通过对韵镜 的全面研究,认为它应作于宋代。”( 李新魁,( 韵镜) 研究,李新魁语言学 论集,中华书局,1 9 9 4 ) 李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具有方法 论的意义,但由于李先生并没有如自己所说的那样对韵镜作全面的比较,而 只是将韵镜与广韵、集韵及礼部韵略作比较,因此所得出的结论 当然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具体情况请参照李先生的饴9 镜研究一文 七、主张成书於宋,底本则据宋以前 此是董同稣的主张。董同稣在其所作的汉语音韵学一书中主张;。今传 最早的等韵图有郑樵通志中的七音略与南宋绍兴年间张麟之刊行的韵 镜,这两种韵图虽然都出于宋代,不过他们都前有所据。他们的底本,从下列 三事可以看出,都是宋以前的作品。”董先生举出了三个方面的证据: ( 1 ) 七音略 的底本,郑檐自己说是七音韵镒, 韵镜的底本,张蘼 之说是指微韵镜:提到他们,张麟之又说;“其来也远,不可得而指名其 人,故郑但言梵僧传之,华僧续之“ ( 2 ) 张麟之韵镜序下有注云:“旧以翼祖讳敬,故为韵整,今迁祧庙, 复从本名。所谓“翼祖”是指宋太祖的祖父,如果韵镜作於宋人。起始就 该避讳叫韵镫,根本无所谓本名。现在本名既为韵镜,出於宋代之前,自 3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韵镜,与相关韵书的比较研究 无疑义。 ( 3 ) 七音略 把覃谈成衔盐添严凡诸韵列在阳唐庚耕清青之前,韵镜 与七音略又有蒸登韵列在最后。由此可见他们根据的韵书实在比广韵早, 而七音略所据更比李舟切韵早。 八、主张 韵镜 一书是。存累造成的” 此是鲁国尧在卢宗迈切韵法述评一文中提出的比较颏的学说。( 鲁国尧, ( 卢宗迈切韵法) 述评,中国语文,1 9 9 2 :( 卢宗迈切韵法) 述评续;中国 语文,1 9 9 3 ) 吾师杨军在其所著的韵镜校笺一书和( 韵镜) 所标“开合” 及相关问题再研究、佛经翻译与切韵图的产生和发展等文章中又对此新说作 出了比较详备的阐述。此一学说现在已经逐渐得到学术界的认同。同时杨军也对 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没有确切的证据质言切韵图最早出现的具体时间, 但根据它们产生的条件来推断,或许就在隋末唐初,至迟不应晚於八世纪。”“罗 先生认为中国早期切韵图是唐代僧人仿悉昙体制,总摄切韵音系的产物,自 切韵成书后即当继之以生。我认为罗先生的看法有理有据,可以接受。而 韵镜一书的最后定型,也应该在唐代因为我们发现。制作韵镜所依据 的是唐代的某一种韵书。”“总结以上,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大约在唐代 初期,高僧中有人为了译音的准确和便利,在悉县的启发下,编制了一种这 种符合汉语语音特点的音节结构表。这种音节表就是早期的切韵图,也就是韵 镜、七音略这类韵图的雏形。” ( 佛经翻译与切韵图的产生和发展,第五 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杨军,2 0 0 5 :一见韵镜校笺,杨军,2 0 0 7 ) 总之,关于韵镜一书的成书年代,主要有以上几种看法但韵镜一 书到底产生於什么年代,至今仍然没有统一的意见。李新魁曾说过:“韵镜是 什么时代的作品? 它是依据什么韵书而作? 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拿 韵镜的列字与各种韵书作全面的比较。”( 李新魁,( 韵镜) 研究,李新魁 语言学论集,中华书局,1 9 9 4 ) 这种比较是可行的,也是很有意义的目前学 术界还没有人对此进行过全面的比较。因此本文就将韵镜与相关的一些韵书 作一个全面的比较,试图从中找出一些有助於此一问题解决之线索和证据。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妨镜) 与相关韵书的比较研究 第二节关于韵镜一书的流传过程及其层累的性质 o 乞l 关于韵镜一书的流传过程 韵镜的流传过程非常特殊。正如台湾学者孔仲温在其著作韵镜研究 中所说:“韵镜之刊行,自张麟之南宋高宗绍兴三一年( 西元一一六一年) 序观 之,此时为初次刊行,其后经历三十六年。至宋宁宗庆元丁已( 即庆元三年,西 元一一九七年) 再度发行,今之永禄本韵镜於绍兴辛已序后有庆元丁已重刊 木记,由此可知也。又经六年至宁宗嘉泰三年( 西元一二0 三年) ,张麟之复撰 序文,依此序又可推断,此时乃张麟之第三次刊行韵镜张氏由高宗绍兴三一年 到宁宗嘉泰三年这四十二年中,总计刊行三次,可见当时韵镜之流传,尚称普遍。” 然而非常奇怪的是,韵镜自张麟之三刻以后,竟然堙灭不传,在我国的古代 史志和相关文献里,也找不到有关这部书的著录。更为奇怪的是,虽然韵镜 一书在我国本土没有流传与著录,但却流传於彼邦日本。据台湾学者孔仲温在其 著作韵镜研究一书中的研究,韵镜一书传入日本的时间是,“由其中署有 。建长四年二月十二日书写了明了房信雅之题记,可由明了房信花抄写韵镜之时 问,而推断流传日本最晚年限即是此年建长四年相当吾国南宋理宗淳祜十二年 ( 西元一二五二年) ,故於理宗淳祜十二年以前,此书已在e l 本;至於传抵彼邦 之上限,高师仲华又指出自明了房写本后,至嘉吉元年写本,享禄元年刊本之书, 皆载有张麟之宋宁宗时嘉泰三年( 西元一二0 三年) 序,故韵镜流传日本理应在 嘉泰三年以后,就此二端,高师伸华为之推论云: 由此二证霹知韵镜之传a 8 本必在宋宁宗嘉泰三年( 印西元一二0 三年) 与寒理宗淳萜十二年即殛元- - - - - _ e - - - 乒) z 闯,其为勰约五十年经不镪为五 十年中之旬年耳。 故今言传入之时间仅得五十年之范围而已,若欲确指为某年,则非目前史料所 可稽考者矣! ” 韵镜传入日本以后,不仅在日本得以继续流传,而且拥有众多的研究者 因此韵镜一书具有很多种写本,而且由于抄写者不同,各本之间互有参差不 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有些是由于抄写的错误,有些是中日对于汉字的写法不同 的问题,有的是抄写者、校读者或研究者对其作出的各种注释或者是研究的心得,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韵镜与相关韵书的比较研究 还有很多是后人根据后来的韵书等对其的改定和添加,如此等等,纷繁复杂。直 到清代末年,黎庶昌出任驻日公使,偕杨守敬访求本土失传的中国古籍,得永禄 本韵镜一种,遂於光绪十年( 1 8 8 4 ) 在日本使署刊入古逸丛书之十八。 自此,韵镜一书在日本流传长达6 0 0 多年后才最终得以回归故土。因此,我 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从日本流传归来的韵镜已远非当年流传入日本时的韵 镜了。关于韵镜一书的流传情况,请参考杨军的( 韵镜) 刊行与流传情 况再研究和佛经翻译与切韵图的产生和发展。 0 2 2 关于韵镜的层累性质 由于 韵镜一书的特殊的流传过程,造成了韵镜一书中出现了许多很 难理解和解释的地方学术界也因此争论不休,在一些问题上一时难以达成一致 的意见。鲁国尧在卢宗迈切韵法述评一文中提出韵镜一书是经过长期的 层累过程而形成的。( ( 卢宗迈切韵法) 述评,中国语文,1 9 9 2 :( 卢宗迈切韵 法) 述评续,中国语文,1 9 9 3 ) 杨军在其所著的韵镜校笺一书和( 韵镜) 所标“开合”及相关问题再研究、佛经翻译与切韵图的产生和发展等文章中 又对此新说作出了比较详备的阐述。杨军认为:。从时间及流传过程来看,韵镜 的层累又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第一是从该书的雏形到张麟之刊刻为限;第 二是该书流传到日本至回归本土为止。我在( 韵镜) 所标“开合7 及相关问题 再研究( 2 0 0 5 ) 中说:“早期韵图的层累具有两种性质,第一种是韵镜 之类的韵图从草创到成熟,不断有人要对它进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出现 了用后起的韵书补充和改动原书列字的现象。这种性质的层累从时间上可以 划在张麟之首次刊刻韵镜以前,亦即宋高宗绍兴辛已年( 绍兴三十一年,1 1 6 1 ) 以前。第二种层累发生在韵镜流传到日本以后,时间大约是1 2 0 3 1 2 5 2 年以后。造成的原因一方面同样是有人想对它进行完善,因而把广韵、集 韵里的一些字注在相应的位置,甚而有的直接增补到原书中去了另一方面是 有人为了纠正该书流传过程中产生的错讹,於是根据广韵或集韵来判定 原书的是非,这种做法无论动机如何,客观上还是淹晦了原书本来的面貌。再一 种情况是日本学者往往为原书所列的字加注同音字以及注音、注义等等,或为原 书所列的字或标注等加注校字、校语等,后来在抄写时就出现了旁注羼入原书或 用批注改动原文的情况经过次又一次的增改,我们现在看到的韵镜等早 6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韵镜与相关韵书的比较研究 期韵图里出现了若干原书没有的内容,产生了好些难以解释的问题。因此,只有 从理念上充分认识韵镜的层累性,才能对该书的各种复杂情况作出正确的判 断;也只有真正认识到韵镜等早期韵图的层累性质,剥除掉后人累加的成分 而完成对这些韵图的复原工作,才可能对它们进行出正确合理的构拟或重建 ( r e c o n b 打u c t i o n ) 。” ( 佛经翻译与切韵图的产生和发展,第五届中古汉语国 际学术讨论会论文,杨军,2 0 0 5 :见韵镜校笺,杨军,2 0 0 7 ) 由此可见, 覆们只有充分认识到韵镱一书的“层累性”,我们才能对韵镜中出现的 一些现象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我们对韵镜的研究也才能更进一步。本论文 原拟写五章,其中有一章即为“剔除部分累增成分后的韵镜列字与相关韵书 收字主要是小韵首字之比较”,但由于篇幅有限和有些问题尚未考虑成熟未能在 本论文中体现,姑且留待以后再作研究 第三节韵镜 研究综述 关于韵镜一书的研究概况,由于本人所了解的材科和篇幅有限,在这里 只能就一些有代表性的,有影响力的简要地说一说。这里分两个方面来说。 0 3 1 韵镜 在国外的研究概况 韵镜在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众多研究韵镜的日本学者对韵 镜一著的产生和形成,韵镜的版本和流传,韵镜的体例和内容, 韵镜 的语音性质等问题都有很深入地研究,也取得了很丰富的研究成果。关于韵镜 在日本研究的具体概况可参考李无未的日本学者的 韵镜) 研究一文( 日 本学者的 韵镜) 研究,李无未,古汉语研究,2 0 0 4 ) ,具体情况这里不再赘述。 0 3 2 韵镜) 在国内的研究概况 关于韵镜在国内的研究概况,这里分两个方面作个简要介绍韵镜 在台湾的研究概况,韵镜在大陆的研究概况 0 3 2 i 韵镜 在台湾的研究概况 关于韵镜在台湾的研究概况在这里主要说说孔仲温的韵镜研究 孔仲温在铺镜研究一著中对t 韵镜的源流,韵镜的撰述年代,韵镜 的流传情况,韵镜的内容以及韵镜的音系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和研究。 7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韵镜,与相关的书的比较研究 此书对研究韵镜的后学者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关于t 韵镜在台湾的研究 概况,这里还要说一说龙宇纯的韵镜校注一著。该书比勘作者所见韵镜 各本异同,并参考有关韵图韵书作为校注,共出校记8 3 8 条。此书分图作校,一 目了然,易于检阅和查找,对研究韵镜的后学者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0 3 2 2 韵镜 在大陆的研究概况 关于韵镜在大陆的研究概况,这里想说说李新魁的韵镜研究和韵 镜校证,陈广忠的韵镜通释李无未的日本学者的( 韵镜) 研究,杨军 的韵镜校笺。李新魁的韵镜研究一文是大陆研究韵镜比较早的成果, 该文具有很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即明确指出要弄清楚韵镜是什么时代的作品, 韵镜是依据什么韵书而作,最好的办法是拿韵镜列字来与各种韵书作全 面的比较。但该论文又具有很明显的局限性,即论文的作者只是将韵镜与广 韵、集韵及礼部韵略作比较,因此得出的结论也很难让大多数人信服 关于这一点张世禄这样说过:“因为从韵书的变迁史看来,广韵承袭唐人而作 ( 详拙著广韵研究第二章) ,而韵镜、七音略二书所根据的,也是唐 人韵书,并非宋代的广韵。所以考证韵镜、七音略的音读,与其用宋 初的音或广韵一书为根据,不如用唐人韵书或现今所测定的隋唐音为根据。” ( 张世禄语言学论文集,学林出版社,1 9 8 4 ) 李新魁的韵镜校证也是国内 在韵镜校勘方面比较早的专著,该著将韵镜列字与相关韵图列字和韵书 收字相互比勘,共出校记1 2 1 9 条,解决了韵镜列字上的许多问题,也给研 究韵镜的后学者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在国内研究锚9 镜的专著还有陈广忠 的韵镜通释,这是一部属于通论性质的著作,主要是对韵镜中涉及到的 一些问题进行诠释。关于韵镜在大陆的研究概况,这里还要说一下李无未的 日本学者的( 韵镜) 研究一文,该文较全面详细地介绍了韵镜在日本的 研究概况,对我们研究韵镜的后学者了解韵镜在日本的研究概况有一定 的帮助。关于韵镜在大陆的研究概况,最后要说一说的是杨军的韵镜校笺 一著。杨军的韵镜校笺一著在吸收和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上,将目前国内外 所能见到的众多韵镜本子,相关的韵图以及众多韵书包括很多残卷相互比勘, 无论在研究的广度上还是在研究的深度上都有很大提高,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和 观点。也解决了很多前人未能解决的重要问题,可以说是代表了目前国内研究韵 0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韵镜 与相关韵书的比较研究 镜的最高水平 总之,经过众多前贤的不懈研究, 韵镜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里 不再一一赘述。但总的来说,目前研究韵镜的力度还不够,尤其是国内研究 韵镜的学者还太少,还有很多与 韵镜有关的问题还没有人去进行考察与 研究。本文即选取其中的一个角度,从韵图和韵书相互关系的角度来对韵镜 进行研究。关于此一研究,很多前贤虽然已经注意到并在他们的论著中有所体现, 但明确提出并进行如此全面的比较研究恐尚属首次。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整个 韵镜的研究无疑是有意义的。 第四节本文研究的方法、所使用的材料及研究的局限性 0 4 1 本文研究的方法 李新魁曾经说过:“韵图作者在编制韵图之时。一般也都采用所据韵书的小 韵首字,因为这样傲最省事、最便当。我们很难设想有这样的作者,他放着韵书 的小韵首字不用,而偏去找小韵中其他的字,除非这种完全出于音理上的必需, 不然就是这位作者故意自找麻烦因此,使用韵书中的小韵首字成为韵图列字的 通则。”( 李新魁, 韵镜) 研究,李新魁语言学论集,中华书局,1 9 9 4 ) 杨 军也认为,“既然韵镜是为译经选字而定,不列小韵首字何以方便检索韵书? 所以必列小韵首字。”因此本文就循着李新魁和杨军的思路,采用比较的方法, 将韵镜所列之字与相关的一些韵书所收之字,主要是小韵首字作一个全面的 比较,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情况,从而得出有助于相关问题解决的证据。 0 4 2 本文所使用的材料 04 2 1 比较时,本文所使用的韵镜是较常见的古逸丛书之十八的覆永禄 本韵镜 0 4 22 本文中将与韵镜相比较的相关韵书有: 一、$ 2 0 7 1 即。切三”。底本采用周祖谟编的唐五代韵书集存中所收的 。笺注本切韵一( 斯二0 七一) ”之照片,同时参考周祖谟编的唐五代韵书集 存中所收的王国维的摹本“笺注本一( 斯二0 七一) ”,姜亮夫著的瀛涯敦煌 韵书卷子考释中的s 二0 七一摹本。以及潘重规撰的瀛涯敦煌韵辑新编一 9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韵镜 与相关斡书的比较研究 书中之。s 二0 七一卷新校”。下文统称为s 2 0 7 1 。 二、p 2 0 1 1 ,即“王一”底本采用周祖谟编的唐五代韵书集存中所收的 “王仁啕刊谬补缺切韵一( 伯二0 一一) ”之照片,同时参考周祖谟编的唐五 代韵书集存中所收的刘复的摹本“王仁日句刊谬补缺切韵一( 伯二0 一一) 。之 摹本,姜亮夫著的瀛涯敦煌韵书卷子考释中的伯二0 一一摹本,以及潘重规 撰的瀛涯敦煌韵辑新编一书中之“p 二0 一一刊谬补缺切韵残卷新校”下 文统称为p 2 0 1 1 三、唐写本王仁昀刊谬补缺切韵,即“王三”( 或“全王”) 。底本采用民国 三十六年十二月十日初版的“唐写本王仁啕刊谬补缺切韵”,同时参考龙宇纯的 唐写本王仁啕刊谬补缺切韵校笺以及周祖谟编的唐五代韵书集存中所收 的“王仁昀刊谬孙缺切韵二(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下文简称为。王三”。 四、唐韵。采用周祖谟编的唐五代韵书集存中所收的“唐韵残卷( 蒋 斧印本) ”。下文简称为唐韵。 五、五代刻本韵书;p 2 0 1 4 、,p 2 0 1 5 、p 2 0 1 6 、p 4 7 4 7 、p 5 5 3 1 。底本采用周祖 谟编的唐五代韵书集存中所收的“五代本切韵( 伯二0 一四、伯二0 一五、 伯二0 一六、伯四七四七、伯五五三一) ”,同时参考周祖谟唐五代韵书集存 中和姜亮夫瀛涯敦煌韵书卷子考释中的相关摹本下文分别统称为p 2 0 1 4 、 p 2 0 1 5 、p 2 0 1 6 、p 4 7 4 7 、p 5 5 3 1 六、广韵。采用周祖谟 广韵) 校本所用的底本,即张氏重刊宋本广 韵,泽存堂藏板。下文简称为广韵。 0 4 3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局限之一是现存韵书仅为有限的几 种,在现存的这些韵书中保存完整的又是更为有限因此本文所说的全面比较, 除了保存完整的唐写本王仁啕刊谬补缺切韵。即。王三”和广韵是与韵镜 作完整的比较以外,其他各种韵书由于都是残卷,因此所说的全面比较只能是将 现存的部分全部和韵镜的相关部分作比较局限之二是由于韵镜一书的 特殊成书过程,韵镜在流传过程中的层累导致了一些列字上的混乱。如何识 别并剔除掉这些后人所累增的成分以还韵镜原有的面目,再将韵镜的原 目与相关韵书进行比较,这无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这两个方面的局限都给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韵镜 与相关韵书的比软研究 我们的比较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由于在现存的韵书中每一个阶段都有代表性的 著作传世,在这些传世的韵书中,有些是完整的,即使是有残缺的,如s 2 0 7 1 , p 2 0 1 1 等,其所保存的部分还是有相当大的比例的,它们虽是残卷,但还是可以 代表该种韵书的,因此本文的这种全面比较研究还是很具有科学性的。同时,在 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能识别韵镜在层累中所累增的一些成分,注意到这些,我 们对 与相关韵书韵目之比较 第一节韵镜与相关韵书韵目的比较 这里将韵镜的韵目与相关韵书的韵目作比较,并作为单独的一章,一方 面是因为韵目同样是韵镜一书和相关韵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是 因为此一问题关系重大。对判断韵镜一书到底是依据何种韵书,进而对断定 韵镜一书的成书年代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关于此一问题,前辈学者论述颇丰, 对我们的启发很大,我们首先有必要回顾一下 罗常培在其通志七音略研究一文中认为韵镜一书是在“切韵成书以 后产生,而非创自宋人”,对此罗常培列举了四个方面的证据,其中与韵目及其 排列次序有关的一个方面的证据是:“七音略之转次,自第三十一转以下与韵 镜不同:前者升覃、成、盐、添、谈、衔、严、凡於阳、唐之前,后者降此八 韵於侵韵之后。案隋唐韵书部次,陆法言切韵与孙牺唐韵为一系,李舟 切韵与宋陈彭年广韵等为一系。前系覃、谈列阳、唐之前,蒸、登居盐、 添之后:后系降覃、谈於侵后,升蒸、登於尤前。今七音略以覃、谈列阳、 唐之前,实沿陆、孙旧次,特以列图方便而升盐、添、成、衔、严、凡与覃、谈 为伍至於韵镜转次则显依李舟一系重加排定,惟殿以蒸、登,犹可窥见其 原型本与- h 音略为同源耳。此二证也。” 张世禄在其中国音韵学史( 下) 中也论述了相关思想,“此外王圻续文献 通考又载有宋崔敦诗韵缢及宋吴恭( - h 音韵镜等书,和七音略所据的 - h 音韵镒及韵镜,在名称上也很类似:可以见得在南宋以前,因为切 韵一派韵书的风行,这些相类似或同一系统的等韵书,也随之蜂起。大概牛电们 互相勋鹱雷同的过多,在张麟之那时( 南宋初年) 已经觉得此等书其用也博, 其来也远,不可得指名其人了( 注四十三) 所谓其用也博,其来也远,正 是因为牛也们是用来说明韵书上的切语,所以和当时最通行的切韵一派的韵书 相辅而行;袍们的原型必起于唐代,在切韵一类的韵书通行之后就发生的 罗常培在通志七音略研究一文里曾列举四证,以明等韵图为唐人所创:兹节 录之如左:”( 张世禄 中国音韵学史下,上海书店,1 9 8 4 ) 此处张世禄 贲于h 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t 韵镜 与相关韵书的比较研究 是借引用罗常培在通志七音略研究一文中所举出的证据来表达自己与之相类 似的观点的。同时张世禄在等韵学派系统的分析一文中又说:。等韵表上, 因排列等呼的关系,不能不把韵书的目次稍加颠倒;可是他们究竟是根据哪一种 韵书而作的,也可以从序次上看出来。韵镜和七音略为何都把蒸、登二 韵放在最末尾的两个图内? 为何七音略把属于覃、谈诸韵的各图和属于阳、 唐韵各图放在一起? 因此可以断定 韵镜、七音略两书,他们原来的根据, 并不是宋代的 广韵,而是孙氏的唐韵。”“魏了翁韵镜后序说;今 韵降覃、谈于侵后,升蒸、登于青后,足以见得宋人韵书是如此而和唐韵 原次不同七音略三十四图以上的序次,覃、谈在歌、麻之后,是依据于孙 氏唐韵的。又把盐、衔、严、凡升上来,乃是为了排列等呼和配置开合的关 系,不得不如此。韵镜把侵,覃以下九韵排在三十九图以下,显然是依据魏 氏所谓的今韵加以改排的;可是,蒸、登二部排在最后,仍留了一个不可磨 灭的痕迹。我们从这韵部次序上观察,一方面可以断定,七音略和韵镜 两书同出于一种蓝本,而与其说是为广韵而作,不如说他们原来都是为唐 韵而作。“( 张世禄语言学论文集,学林出版社,1 9 8 4 ) 董同稣在中国语音史一书中对此也有论述。今传最早的等韵图有郑樵 通志中的七音略与南宋绍兴年间张麟之刊行的韵镜。这两种韵图虽然都 出于宋代,不过他们都前有所据。他们的底本,从下列三事可以看出,都是宋以 前的作品( 1 ) 七音略的底本,郑樵自己说是七音韵镒,韵镜的底本,张麟 之说是。指微韵镜;提到他们,张麟之又说:l ”其来也远,不可得而指名其 人,故郑但吉梵僧传之,华僧续之。( 2 ) 张葳之韵镜序下有注云:旧以 翼祖讳敬,故为韵镒,今迁祧庙,复从本名。所谓翼祖是指宋太祖的祖父, 如果韵镜作於宋人,起始就该避讳叫韵镒,根本无所谓本名。现在本名既为 韵镜,出於宋代之前,自无疑义。 二事一文中也说:。上述张文云:。魏了翁唐 韵后序说:今韵降覃、谈于侵后,升蒸、登于青后,足以见得宋入韵书是如 置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的镜 与相关的书的比较研究 此面和唐韵原次不同。韵镜把侵、覃以下九韵排在三十九图以下, 显然是依据于魏氏所谓今韵加以改排的:可是,蒸、登二部排在最后,仍留 了一个不可磨灭的痕迹。“那么,还有什么方法能说明七音略与韵镜之 间转次的不同? 我想,几乎惟一的办法是假定曾经有这么一种切韵系统的韵书, 其麻韵以下的韵次是( 逗号表示摄的界线) :麻,阳唐,庚耕清青,尤侯幽,侵, 覃谈盐添咸衔严凡,蒸登”( 平山久雄( 韵镜) 二事,纪念王力九十诞辰文 集,纪念王力九十诞辰文集编委会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9 1 ) 在此文中, 平山久雄不仅与前面的学者一样提出了 与相关韵书韵耳之比较( 表) ( 续表一) 真臻文殷兀魂痕 寒删山 先仙 萧 宵看毫 s 2 0 7 l 轸 吻隐阮混很 晕 潜产铣捐镊小巧皓 质榔物迓月没 末黠培屑 薛 ba 先仙萧育肴毫 p 加1 l 轸吻隐阮混很 旦 潸 产 铣捐 镊 小 巧皓 震 问 煅 愿恩恨翰 谅橱霰缘啸笑效号 质物迄月没曷黠路眉薛 一 删山先仙萧育肴毫真臻文段兀魂痕寒 王三 轸吻隐阮混很 里 潸 产 铣捐筱小巧 皓 废震闯掀愿恩恨翰 诚桐霰缘啸笑效号 质榔物迄月没曷黠结屑薛 ba 唐韵 律愿愚恨翰换 谏 桐霰 壤啸夭 质来栖 物 迄月 投 曷末黠锫屑薛 灰眙真谆臻文殷兀魂痕寒桓删 山 先仙宣萧 李舟 贿 海 轸 准 吻 隐 阮 混很 虽 缓 潸产铣凋筱 切韵 队代废震稗问锨愿思恨翰换 谏 捅霰 缘啸 质未榔物迄月没曷末黠路屑薛 一 先仙宣 萧 灰眙真谆臻文欣兀魂痕寒桓删 山 五代 准 缓 潜产铣 刻奉 未 薛雪 一 魂痕寒桓删 山 先仙萧灰哈 真 谆臻文欣兀 广韵 贿海轸准吻隆阮混很 旦 缓潸 产 铣捐禳 队 代废震穆问煅愿 恩恨翰换谴 褐 霰绦啸 质未榔物迄月没曷 末 黠路屑薛 灰 佳 真臻痕谆 魂 欣 文兀 山 仙先寒删桓萧 韵镜 贿蟹轸往准混隐吻玩 产 猾铣 罩 清缓 禳 队卦废震恨 稗 恿皱问愿桐镍霰翰谏换啸 质榔 来 没迄 物月锫薛屑曷黠末 3 ,为了标明“蒸、登”( 举平以表上去入) 顺序的特殊性该处用别种字体加租体表 不- 4 、为了标明三种韵尾之阃的关系,该处有时也用粗体标示 5 、为了标明$ 2 0 7 1 、p 2 0 1 1 、“王三”、唐韵 与其后韵书及韵镜韵目的差别,两 者之间用空行隔开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蚜镜,与相关韵书的比较研究 韵镜与相关韵书韵目之比较( 表) ( 续表- - ) 歌麻 矍 谈阳 唐庚耕清 青尤侯幽侵 盐添l量 哿马感敢养荡梗耿静逦有 厚黝寝琰忝i, $ 2 0 7 1 口盍药铎麦昔锡 缉 叶 怙取健 4 51 11 23 2i1 0891 31 4 歌麻 壁 谈阳唐庚 清尤侯幽侵盐 添l鲁 哿马感敢养荡静迥有 厚黝寝琰忝i p 2 0 1 l个 杩 勘阚漾 宕 敬诤劲径宥候幼沁艳丰季 怔t 盍陌麦昔锡 叶 5432 18 歌麻 蟹 谈阳唐庚耕清青 尤 侯 凼侵盐添l叠 哿马感 敢 养荡梗耿静遇 有厚黝寝琰忝 墨1 p 王三 个杩勘阚漾宕映诤劲径宥候幼 沁 艳 檑证t 口 盍 药 铎陌 麦昔 镭 缉 叶怙 飘饨 5 6 1 21 3 4321 l l 9l o1 41 5 唐匏 个过杩勘阚漾宕敬诤劲径宥候幼沁艳棒 证t 口 盍 药 铎陌 麦昔 锡 缉 叶 怙 飘健 561 21 34321 l l 91 0 1 41 5 宵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l叠尤侯 幽 李舟小巧 皓哿果马 养 荡梗耿静迥i有厚黝 切韵 笑效号个过杩漾宕敬诤劲径 证幢 宥 候幼 药 铎陌 麦昔 锡 飘 健 育肴橐戈唐庚清青尤侯 幽 五代 果 刻本 盍陌麦锡 4321 育肴 毫 歌戈麻阳唐庚耕请青l叠尤 侯幽 广韵 小巧皓哿果马养荡梗 耿 静 迥-有厚蜀 关效号 个 过杩漾宕映诤劲径 证噎 宥候幼 药铎陌麦昔锡 曩饨 育爻橐歌戈麻阳唐庚崧 淹 青 尤侯幽 韵镜 小巧皓哿果马养荡梗耿静迥有 厚黝 笑效号个过杩漾 宕 映诤劲径宥 候 幼 药铎陌麦昔锡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韵镜 与相关的书的比较研究 韵镜 与相关韵书韵目之比较( 表) ( 续表三) 成衔 凡 s 2 0 7 1赚 橙 范 洽狎 业乏 67 成衔 卑 凡 p 2 0 1 l 赚槛俨 范 陷簦酽梵 洽狎 67 咸 衔 凡 王三 赚橙 俨 范 陷 锩酽 梵 洽狎业乏 78 唐韵 陷锤梵 洽狎 业乏 78 侵 蔓 谈盐添威衔 李舟 寝感敢 琰忝 赚霍 俨蓖 切韵 沁勘罔艳棒陷蕾r梵 缉 合盍 藁 怙洽狎 业乏 侵盐 鲁 成衔 凡 五代 刻本 藁 怙 取健 治狎业乏 789 0 5 6 侵 覃 谈盐添威衔 i e 凡 广韵 寝癌敢 璇乖俨 赚 橙范 沁劫暇艳橡酽陷蕾梵 缉盎藁怙洽狎业乏 侵 覃 谈盐添威衔 严 凡薯i 韵镜 寝 痘敢琰乖赚橙俨范鲁 沁 勘圈艳檑 陷 经酽梵证t 缉 合盘 藁 怙洽狎业乏 取蠢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的镜,与相关韵书的比较研究 第二节本章小结 以上我们引用并分析了有关韵镜韵目及其排列次序的论述,并将韵镜 与有关韵书的韵目及其排列次序列成了一个综合比较表格,以便对其进行更直观 的考察。从以上的论述和综合比较表格可以看出,在韵书的发展过程中,从韵目 及其排列次序上来看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蒸、登气“覃、谈”的位置( 举平包括上去) 从“蒸、登”、“覃、谈”所处的位置来看,在韵书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两个 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 2 0 7 1 、p 2 0 l l 、“王三”一直到唐韵( 包括“五 代刻本韵书4 ) ,“蒸、登”的位置比较靠后,是放在“成、衔、严、凡”四韵之 前,不与其他收叼尾的“阳、唐”等韵放在一起;而。覃、谈”的位置相对靠前, 放在“歌、麻”之后,“阳、唐”之前,不与收m 尾的“侵、盐、添、成、衔、 严、凡”等韵放在一起。第二个阶段是从李舟切韵到广韵,。蒸、登”的 位置相对靠前,放在收d 尾的“阳、唐、庚、耕、清、青”等韵之后:而“覃、 谈”的位置也降到“侵”,。盐”之间,而与收m 尾的。侵、盐、添、成、衔、 严、凡”等韵放在一起。而把“蒸、登”两韵放在青韵之后,和“阳、唐、庚、 耕、清、青”等韵连在一起,把“覃、谈”两韵放到侵韵之后,和。侵、盐、添、 咸、衔、严、凡”等韵连在一起,从而使收n 、日、m 三种韵尾的韵相连有序当 自李舟切韵始。( 参见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 而 韵镜也是将“蒸、登”排在最后的,这正与前一阶段的韵书在处理。蒸、登” 韵的次序上比较接近如果依照众多前贤所说的韵镜将“蒸、登”排在最后 乃是体现其所依韵书之旧的话,那么韵镜所依据的韵书当在李舟切韵之 前。( “五代刻本韵书”中的“蒸、登”也是靠后的,。覃、谈”也是靠前的,仅 依此不能排除依据“五代刻本韵书”的可能性。) 第二、四声相承之关系 从四声相承的关系来看,也体现出韵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 段从$ 2 0 7 1 、p 2 0 1 1 、。王三”一直到唐韵( 包括“五代刻本韵书”) ,其入 声的韵目在排列次序上都是相当混乱的,不与平上去三声相承,且各韵书入声韵 目的前后排列次序也基本上趋向一致。而从李舟切韵到广韵,入声韵目 1 9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镜,与相关的书的比较研究 与平上去三声相承,次序井然。入声与平上去三声一一相配也是自李舟切韵 始。( 参见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 而韵镜的平上 去入四声也是紧密相承的。如果从四声相承的关系来看,韵镜所依据的韵书 当在李舟切韵之后,或是在李舟切韵之前不远,但应当在孙 面唐韵 之后。同时也可以据此排除韵镜列字依据五代刻本韵书的可能性。 综合以上两种情况,韵镜列字当是依据孙俪唐韵之后,李舟切韵 之前的切韵系的某种韵书,除非是韵镜的制作者对韵镜的韵目及其次序 作过某种调整。在理论上这种韵书居于孙 面唐韵之后,李舟 切韵之前, 所以既能符合前一阶段韵书的特点,即“蒸、登”的位置比较靠后,。罩、谈” 的位置相对靠前,又符合后一阶段韵书的特点,即四声相承,次序井然,这也正 体现了韵书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和前后相承的关系。同时,这也与平山久雄 在韵镜二事一文中所作的推论和假设是相一致的。当然韵镜列字到底依 据何种韵书,还有待其他方面的证据。 责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t 韵镜 与相关韵书的比较研究 第二章韵镜列字与相关韵书收字主要是小韵首字之比较 本章所说的韵镜列字与相关韵书收字主要是小韵首字之比较,指的是将 韵镜正图位置中所收的字与相关韵书所收之字主要是小韵首字的比较。这里 的比较暂不考虑韵镜层累过程中所累增的成分,按照现存永禄本韵镜正 图位置中所列之字来与相关韵书所收之字主要是小韵首字作比较。 以永橡本言之,韵镜一书共有二百零六韵,其中上平声二十八韵,下平 声二十九韵( 韵镜中看不出上下之分) ,上声五十五韵,去声六十韵,入声三 十四韵韵镜一书不计韵目和标明其体例的字以外,共列字三千八百九十三 个。其中上平声五百七十一个字,下平声五百八十四个字,上声九百四十四个字, 去声千零八十二个字,入声七百一十二个字。这其中还不包括以下的情况( 后 人注音) :内转第五合图中的“音追”;外转第十四合国中的。腱仕怀反”;外转 第二十二合图中的“丁全反0 内转第二十八合图中的“矬去靴反”:内转第二十 九开图中“磊廑下反:外转第四十合图中的。楚白甘反”;外转第四十一合图 中的“狐女法反”,“猖起法反”关于韵镜一书的列字,李新魁在韵镜 研究一文中认为:。 韵镜二百0 六韵中,共列字三千六百九十五个( 据永 禄本统计) ,”李先生的统计数字与本人的统计数字相差较大,估计李先生 没有把多列的同音字,列重了的字或其他情况的字计算在内。孔仲温在韵镜研 究一书中认为:“,以永禄本言之,其所寅之字凡三九0 三字,”若 加上上面所说的不包括在内的情况( 后人注音) ,本人的统计数字与孔仲温的统 计数字极为接近。 由于在要比较的韵书中,s 2 0 7 1 ,p 2 0 1 1 ,唐韵,五代刻本韵书p 2 0 1 4 、1 7 2 0 1 5 、 p 2 0 1 6 、p 4 7 4 7 、p 5 5 3 l 都是残卷,在比较过程中,对于保存完整的韵,指小韵首 字完整,反切至少是切上字完整的韵,我们将这些韵所收之字主要是小韵首字与 韵镜相对应的韵进行一一对照,既看韵书所收之字主要是小韵首字在韵镜 中的表现情况,又看t 韵镜所收之字在韵书中的表现情况。而对于那些有残缺 的韵。由于我们无法判断韵镜里的某个成分在韵书里到底有没有收,因此我 们主要将这些残缺的韵里所存小韵一一与韵镜相对照 2 】 责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韵镜与相关的书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韵镜 与s 2 0 7 1 之比较 2 1 1 关于s 2 0 7 1 的基本情况 s 2 0 7 1 ,就是王国维摹写过的三种切韵残卷的第三种,通常称之为“s 2 0 7 1 ”, 周祖谟在唐五代韵书集存中认为其为笺注本切韵。据周先生的书,s 2 0 7 1 原 卷藏於伦敦博物院,共存三十四页。s 2 0 7 1 平声分为平声上与平声下两卷,合上 声,去声,入声三卷,共分为五卷。s 2 0 7 1 现仅存平声两卷和上声及入声各一卷, 而去声一卷全失。 $ 2 0 7 1 平声上共有二十六韵,现存三钟至二十六山共二十四个韵。三钟的绝 大部分及前面部分残缺,四江至二十六山间有部分残缺。据本人初步统计,$ 2 0 7 1 平声上小韵完整的( 包括韵目及其反切) 共有十四个韵,分别为;七之,八微, 九鱼,十虞。十一模,十五灰,十六哈,十九文,二十殷,二十一元,二十二魂, 二十三痕,二十五删,二十六山s 2 0 7 1 平声下共有二十八韵,从一先至二十八 凡基本完整,间稍有残缺。前有。切韵卷第二平声下二十八韵”和平声下完整 的韵目和反切。据本人统计,$ 2 0 7 1 平声下小韵完整的( 包括韵目及其反切) 共 有十九个韵。分别为:一先,二仙,三萧,四宵,五肴,六豪,七歌,八麻,九 覃,十一阳。十四耕,十八侯,十九幽,二十三蒸,二十四登。二十五咸,二十 六衔,二十七严,二十八凡。其中又有十谈缺一切下字,若加上此韵,小韵完整 的则共有二十个韵。 $ 2 0 7 1 上声共有五十一韵,从一董至五十一范基本完整,间稍有残缺。据本 人初步统计,$ 2 0 7 1 上声小韵完整的( 包括韵目及其反切) 共有四十四个韵,分 别为:一董,二睡,三讲,四纸,五旨,六止,八语,九魔,十姥,十一膂,十 二蟹,十三骇,十四贿,十五海,十六瑁,十七吻,十八隐十九阮,二十混, 二十一偎,二十二旱,二十三潸,二十四产,二十五铣,二十六猕,二十七德, 二十九巧,三十皓,三十一哿,三十二马,三十三感,三十四敢,三十五养,三 十六荡,三十七梗。三十八耿,三十九静,四十三黝,四十六忝,四十七拯,四 十八等,四十九赚,五十楹,五十一范上声前也有“切韵卷第三上声五十一 韵”字样和上声韵目及反切。 $ 2 0 7 1 入声共有三十二韵,从一屋( 一屋有残缺) 至二十七药( - - 十七药前 2 2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掌位论文t 韵镜) 与相关韵书的比较研究 半部分有残缺) 基本完整,间稍有残缺。入声前有。切韵卷五入声三十二韵” 和入声除二十五估以处的所有韵目及其反切。据本人初步统计,s 2 0 7 1 入声小韵 完整的( 包括韵目及其反切) 共有二十个韵,分别为:二沃,三烛,四觉,五质, 六物,七攒,八迄,九月,十没,十一束,十二黠,十三路,十四屑,十五薛, 十六锡,十八麦,十九陌,二十合,二十三狎,二十四藁。 $ 2 0 7 1 共存一百三十个韵( 1 3 0 ) ,二千一百八十二个小韵( 2 1 8 2 ) 这里 的小韵数指保存完整的,即韵目完整,同时反切至少是切上字完整。因此实际所 存的小韵数比此数目要多。在所存的这些韵及小韵中,$ 2 0 7 1 保存完整的,指小 韵完整,至少是小韵首字及其反切完整,少数反切仅缺切下字也作完整处理,有 九十八个韵,千六百个小韵。 , 据周祖谟的观点,“此书平声上为二十六韵,平声下为二十八韵,上声为五 十一韵,入声为三十二韵,韵目的名称和次第等等都同王仁啕刊谬初缺切韵 所记陆法言书的面目相同。书中每纽第一字的注文是先出训释,后注反切反切 之后记明一纽的字数,这与前一类的写本在体例上也是一样的。不过同前类的 写本比较,还有不少差别。”因此周先生认为,“根据以上的比较,可知本书 已经不是陆法言的原书。”。足证本书就是根据陆法言的书而增修的一种切 韵” 另外,根据本人的初步统计,$ 2 0 7 1 残卷中共有十三处出现了“新加”字样。 分别为:二仙,六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