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通货膨胀.doc_第1页
超级通货膨胀.doc_第2页
超级通货膨胀.doc_第3页
超级通货膨胀.doc_第4页
超级通货膨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名:希腊,1944年10月 最高月度通胀率:13800 物价翻倍间隔期:4.3天 作为历史上最严重通胀案例中的第五名,1944年的希腊每隔4.3天物价便疯涨一倍。在技术上来说,希腊的恶性通货膨胀开始于1943年10月,正是二战中德国占领希腊期间。然而,根据盖尔马基宁(Gail Makinen)的一项研究,最快速的通货膨胀发生在1944年10月,即希腊流亡政府重新掌握雅典控制权之时;当月希腊的物价上涨了13800%,并在11月再度飙升1600%。 1938年,希腊人平均持有德拉马克(drachma,希腊货币名称)40天才会将之流通出去,但是到了1944年11月,平均持有时间缩减到了4个小时。1942年,该货币的最高面额是5万德拉克马,但到1944年,最高面值已经到了100万亿德拉克马。1944年11月11日,政府发布货币单位变更声明,以1比500亿的比率实行新旧货币兑换。尽管如此,民众仍继续使用英国军事英镑(British Military Pounds)作为实际上的流通货币,一直到1945年中期为止。政府稳定货币的措施较为成功,1945年1月到5月间,物价仅上涨了1.4倍,甚至在6月还下降了36.8%,当时政府请来了著名经济学家基利亚科斯法弗莱瑟斯(Kyriakos Varvaressos)来总管经济事务。然而,法弗莱瑟斯的一系列计划,如增加外来援助、恢复国内生产、通过财富再分配来加强对工资和物价的控制等,恶化了该国的预算赤字。他不得不在当年9月1日辞职。 1月至12月内战之后,1945年至1946年间,英国提出了一个稳定该国的计划,其中包括通过销售救援物资来增加财政收入,调整特定税率,改进征税方法,成立负责财政的货币委员会(包括希腊3位内阁部长,1名英国人和1名美国人)。到1947年年初,国内价格已经趋于稳定,公众信心得以重建,国民收入也有所增长,希腊逐渐脱离了恶性通货膨胀的旋涡。希腊通货膨胀的原因 希腊恶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不仅使该国负债累累,贸易中断,还导致希腊被轴心国占领长达四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希腊在1939财年的财政预算盈余达到2.71亿德拉克马,但是1940年则下滑到赤字7.9亿德拉克马,主要原因在于贸易中断,原材料稀缺导致的工业生产减值和军事开支意外爆增。本来,该国的财政赤字将可继续由希腊央行的财政预付款弥补,后者的货币发行量在两年内增加了一倍。随着税收收入下降,军费开支增长近10倍,希腊的财政状况陷入恶性循环。1941年5月该国被轴心国部队占领,希腊的军事支出被40万军队的支援费用取代,在整个被占领期间,这项费用占该国总支出的比例一直维持在1/3至2/5之间,并且都由希腊央行的不断印钞来支持。由占领军队所建立的希腊傀儡政府并不靠征税来填补开支,其财政收入在占领期的最后一年还不到支出的6%。在此期间,希腊的国民收入从1939年的674亿德拉克马下降至1942年的200亿德拉克马,并且这一收入水平一直持续到1944年。恶性通货膨胀开始于1943年。对未来的通胀预期造成希腊人拒绝接受政府的货币,政府开始支付金法郎硬币,这进一步鼓励了公众持有非货币形式的财富,并降低了公众对德拉克马的信心,降小了国内货币的弹性和需求。当流亡政府重返雅典时,他们在首都之外征税的能力有限,并且面对严重的失业和大额的难民救护支出。到新政府的稳定措施生效后,财政收入仅占支出的0.4%,其余均来自希腊央行的货币发行。稳定措施开始落实了,但战争仍在进行内战爆发了,恢复希腊出口贸易的希望微乎其微(传统上与轴心国成员进行对外贸易),原材料的进口同样如此,这使得该国在货币最终稳定之前再度陷入严重通货膨胀局面。第4名:德国,1923年10月4日 最高月度通胀率:29500 物价翻倍间隔期:3.7天 在德国魏玛共和国存在的最后几年,恶性通货膨胀一直是其备受困扰的主要问题之一。1923年10月,该国月度通货膨胀率达到29500%,相当于每日通胀率为20.9%,大约每隔3.7天物价就翻一番。 德国黄金本位制度被淘汰后,1914年政府发行了德国纸马克(papiermark),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纸马克与美元的汇率为4.2比1,1923年8月时汇率已经飙升至100万比1。到了当年11月,这一比例已猛增到约2.38亿纸马克对1美元。一种被称为是“零中风”的心理失调疾病出现了,因为人们在处理日常开支时不得不面对数千亿的金额,一连串的“零”让人感到头晕目眩。高速的通货膨胀迫使政府变更货币单位,以地租马克取代了纸马克,对美元汇率设定为4.2比1,从而去掉了纸马克面值上的12个零。尽管地租马克有效的稳定了货币,并且魏玛共和国得以继续存在至1933年,但恶性通货膨胀及其带来的经济压力,促成了纳粹党和希特勒(Adolf Hitler)的崛起。希特勒在其我的奋斗一书中直指德国的经济问题。德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1914年,德国不再以黄金支持其货币,并开始以借款取代征税来筹集军资。到1919年,德国物价已经翻了一番,并且该国输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相比后来几年,1919年至1921年期间的德国货币还算相对稳定。 根据凡尔赛条约(Treaty of Versailles)的战争赔款要求,德国需要以黄金或外币等价物来支付赔款,而非德国纸马克。所以政府不能通过简单的货币通胀来解决债务问题。然而,为购买外币,政府采用了政府债务担保的纸马克,从而加速了本国货币的贬值。 当德国人开始拖欠他们的款项,法国和比利时军队于1923年1月占领了鲁尔工业区,要求以硬资产充当战争赔款,这一举动引发了工人罢工和工人的消极抵抗,局势进一步恶化。当欧洲各国政府就如何最好地应对这一形势而争吵不休时,德国国内经济已经迅速内爆,整个国家陷入了长达一年半的恶性通货膨胀时期。 3、南斯拉夫,1994年1月 最高月度度通胀率:313000000 物价翻倍间隔期:1.4天 另一个恶性通货膨胀的极端例子是1993-1995年间南斯拉夫的第纳尔。在此期间的1994年1月,该国通货膨胀率达到巅峰,当月物价上涨了3130万倍,相当于每天以64.6%的速度上涨,物价每隔大约34小时就翻一番。据估计,在整个通货膨胀期间,该国物价上涨了51015。 最后,南斯拉夫的许多企业拒绝使用第纳尔,德国马克成为该国的非官方货币,甚至在政府重设第纳尔货币单位,将100万面值的第纳尔转化为“新”的1第纳尔后也是如此。据圣何塞州立大学(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教授泰勒沃特金斯(Thayer Watkins)的分析,在1993年11月12日,1德国马克= 100万新第纳尔;到了12月15日,1德国马克已相当于37亿第纳尔,而到了该月月底,汇率水平已达到1德国马克兑换 3万亿第纳尔了。 经过再次货币单位调整,1“新新”第纳尔相当于10亿 “旧新”第纳尔,1德国马克= 6000“新新”第纳尔。到1月17日,汇率飙升至1马克= 3000“新新”万第纳尔。1月24日,政府推出了“超级”第纳尔,相当于1000万的“新新”第纳尔,这已是该货币第5次调整货币单位了。 南斯拉夫通货膨胀的原因 南斯拉夫的恶性通货膨胀的起因源于地区冲突、地方经济危机以及政府治理不善。 继海外借贷过度引发的经济衰退以及20世纪70年代的出口受阻后,该国和该地区便陷入了贯穿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冲突及政治斗争中。在一场严重经济衰退后,该国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贷款,然后在1989年和1990年,1100多家企业破产,在其270万工人中,有60多万工人失业。此外,一些公司停止向工人支付年初几个月的工资,试图避免破产,影响了约50万人的生活。 南斯拉夫战争、国家分裂以及地区局势不稳定是导致该国恶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政府的糟糕治理,包括无限制印钞等计划不周的经济政策,巨额赤字及价格管制等,都严重恶化了局势。 价格管制的后果尤其严重。这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农民不能再从出售自己的庄稼中获利,因此商店纷纷关门以节省库存,而不是按政府人为降低的定价来销售。政府也开始从国外采购,而不是取消价格控制,减轻国家的供应、分配和货币问题。随着供应大幅萎缩,价格爆涨,商品也越来越稀缺。 在南斯拉夫的案例中,供应和需求的急剧失衡,摇摇欲坠的政府和不受控制的大举印钞等,构成了南斯拉夫大规模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第2名:津巴布韦,2008年11月 最高月度度通胀率:79600000000 物价翻倍间隔期:24.7小时 这是最新一起恶性通货膨胀的例子。根据卡托研究所的报告,津巴布韦的货币灾难在2008年11月达到高峰,月通货膨胀率达到79600000000。虽然在该国恶性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几个月中,津巴布韦政府停止了报告官方通货膨胀统计数据,但该报告使用标准的经济理论(购买力平价比较法)来确定津巴布韦的最严重的通货膨胀率。 在物价近乎每隔24小时就翻一番的情况下,津巴布韦储备银行先是发行了面值1亿津元的钞票,几天之后再度发行了面值2亿津元的钞票,并且将银行取款限额设定在5万津元,而当时这只相当于0.25美元。当1亿元面值的钞票发行后,物价开始飙升,来自该国的报道称,一块面包一夜之间就由200万津元上涨到了3500万津元。政府甚至一度宣布通货膨胀为“非法”,并拘捕了一批提高其产品价格的公司负责人。 形势开始变得严峻,国内商店开始拒收货币,美元以及南非兰特成为事实上的交换媒介。最终,随着津巴布韦储备银行的直接干预,重新定价其货币并将其与美元挂钩,通货膨胀才走向尾声。政府还颁布法规,关闭了该国的证券交易所。 津巴布韦通货膨胀的原因 当1980年津巴布韦获得独立时,该国采用了新的货币,最初相当于1.25美元。后来失控的通货膨胀几乎完全是政府治理不善造成的。 恶性通货膨胀之路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津巴布韦总统罗伯特穆加贝(Robert Mugabe)发起了一系列的土地重新分配方案,收回欧洲裔农民的土地,并将土地分给津巴布韦族裔。长期而富有经验的农民阶层的突然流失严重损害了该国的粮食生产能力,使得国内粮食严重供不应求,导致粮价大幅上涨。21世纪早期,津巴布韦进入恶性通货膨胀时期。2006年,国家印制了21万亿津元来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当年晚些时候,该国不得不再度印制60多万亿的钞票,来支付士兵、警察和其他公务员的工资。2007年,国内基本的食物、燃料、医药供应出现严重短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到年底时该国的月通胀率已经达到115000%。当年9月,津巴布韦政府宣布对工资实行为期6个月的冻结。 到了2008年4月,5000万面值的津元仅相当于1.20美元,而央行预计该国的经济较上年收缩超过6%。洛杉矶时报在2008年7月报道称,欧洲印钞纸供应商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停止向津巴布韦供货,竟导致该国政府用来印钞的纸张耗费一空。 总之,经济的全面萎缩、基本商品的严重短缺以及政府政策严重失误,都是津巴布韦深陷恶化通货膨胀漩涡的原因。第1名:匈牙利,1946年 最高月度度通胀率:13600000000000000 物价翻倍间隔期:15.6小时 历史上最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出现在1946年上半年的匈牙利。到1946年年中,匈牙利的钞票最大面额达到100,000,000,000,000,000,000(10的20次幂)便戈,而相比之下,1944年的最大面值仅为1000。卡托研究所估计,在匈牙利通货膨胀率的最高峰,其日通货膨胀率达到了195%,大约每15.6小时物价就翻一番,月通货膨胀率约为13.61015%。 形势如此严峻,以至于政府采用一种特殊货币来用于税收和邮政付款,并且每天通过电台来调整。便戈最终在该年晚些时候的一次货币单位调整中被取代。但据估计,当该货币于1946年8月被取代时,匈牙利流通中的所有纸币总价值相当于1美元的千分之一。 1946年匈牙利通货膨胀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没多久,匈牙利便戈就被首次采用,以稳定该国的经济和制止通货膨胀。 匈牙利的农业部门受大萧条的影响尤其巨大,并且国家债台高筑,迫使央行不得不进行货币贬值,通过放松财政、货币政策来支付债务成本。40年代后期,根据维也纳仲裁裁决,匈牙利收回了一战期间被割让的失地,而这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最终却给其国民经济带来了压力。 二战爆发时,匈牙利经济疲弱,中央银行几乎完全由政府控制,印钞完全基于政府预算需要,不受财政的任何约束。最后,通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