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砖经贸关系.doc_第1页
对金砖经贸关系.doc_第2页
对金砖经贸关系.doc_第3页
对金砖经贸关系.doc_第4页
对金砖经贸关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我国对金砖四国的经贸关系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0-2班组 别: 第7组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日 期: 精品资料_摘要本文中所述金砖国家分别是“金砖四国”中的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一些部分暂时忽略新加入的南非。这四个金砖国家在国际和地区政治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同时也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金砖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与中国的贸易互补性很强。中国同四国的贸易往来近年来发展迅速,贸易规模越来越大。扩大对金砖国家的出口,有助于我国降低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符合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战略要求。 进入21世纪,中国与金砖国家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双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对四国的出口在总出口中的份额稳步提升。在南非成为其中一员后“金砖五国”合作机制不断深化,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贸易领域,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贸易总量、出口产品结构以及出口贸易潜力等问题,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热点。研究中国与金砖国家双边贸易的文献比较丰富,而从整体上对中国向金砖国家出口的研究比较少。 根据理论分析,本文发现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出口总体上还有较大的潜力,出口的贸易方式和产品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本文最后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新的金砖体系里,中国该如何去抓住机遇,面对挑战,迎接未来。关键词:金砖国家;出口贸易;互补性;贸易摩擦;贸易竞争AbstractThere are 4 chapters for the main contents in the study of Chinas partnership with the BRICS countries. Chapter One i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whole thesis, which includes the current study contribution on this topic and related theories as well as the study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it. The second chapter is on the status and role of BRICS in the world economy and trade. BRICS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emerging economies and leader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ir rapid rise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global economic growth. In the third chapter, we show the trade situ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other members of the BRICS, which includes their economic achievement and trade development as well as Chinas bilateral trade cooperation with the BRICS countrie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The fourth chapter is to map out unde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BRICS framework,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China will confront with. The fifth chapter is conclusion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ccording to the preceding analysi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s current trade we draw some relevant conclusions and try to make some thoughtful suggestions.Keywords:BRICS; Export trade; Complementary; Trade friction;Trade competition目录第一章 前言11.1选题背景11.2选题意义11.3国内研究现状11.4国外研究现状2第二章 金砖国家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概况32.1金砖国家的经济规模32.2金砖国家的产业结构52.3金砖国家对外贸易体制改革62.4金砖国家对外贸易规模62.5金砖国家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8第三章 中国与金砖国家经贸发展历程10第四章 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出口规模与结构124.1金砖国家在中国总出口中的地位124.2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规模变化124.3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134.4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贸易方式结构144.5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的商品结构15第五章 金砖国家间的贸易摩擦175.1中印摩擦175.2、中俄贸易摩擦175.3、中巴贸易摩擦18第六章 金砖框架下中国的机遇与挑战196.1、金砖框架下中国发展的机遇196.1.1通往非洲的“新航道”196.1.2抢占国际话语权的新话筒206.1.3促进经贸发展的新平台206.1.4开辟国家合作的新模式216.1.5探索全球治理的新方案216.2、金砖框架下中国发展的挑战226.2.1中国发展重心226.2.2金砖体系领导权226.2.3金砖体系的结构性失衡236.2.4金砖体系内部矛盾236.2.5金砖体系的凝聚力246.3金砖框架下中国发展的对策24第七章 结论27参考文献:28_第一章 前言1.1选题背景 在新的世纪里,经济低迷中,金砖国家率先复苏,并实现了较快的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和财政状况不断改善是有目共睹的,金砖国家总面积301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6亿(2010年数据)。四国在国际和地区政治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同时也是中国的重要政治、经济伙伴。金砖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与四国的贸易互补性很强。中国同四国的贸易往来近年来发展迅速,贸易规模越来越大。2011年,中国与金砖国家的贸易总额猛增至2828亿美元,其中中国向金砖国家出口额达1347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约27. 3%。此外,金砖国家己经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了。 2009年6月,金砖四国举行首次首脑峰会,之后每年在各国轮流举办首脑峰会。2011年,南非获邀加入并首次出席峰会,正如巴西驻华大使胡格内(Clodoaldo Hugueney)所言:自金砖五国倡议发起以后,该倡议己在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中,很快演化成合作与协调的定期论坛。1.2选题意义中国2011年的对外贸易规模排在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其中出口额更是排在了第一位。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提高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口所占份额,对于我国实现出口贸易持续稳定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进入21世纪,中国与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发展迅速。如何抓住机遇,深化中国与金砖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贸易领域里的一个紧迫课题。1.3国内研究现状武敬云(2012)在“金砖国家”的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1中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多种贸易指数研究了“金砖国家”内部贸易关系的紧密程度、贸易的竞争与互补性状况,发现金砖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即随着“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各国将会在合作中进行竞争,在金砖国家内部将会出现资源的再分配和利益的再整合过程。万永中(2011)金砖国家经济利益的交汇与分歧2中指出金砖国家在经济结构互补、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提升国际经济地位、应对大规模资本流入和碳排放等方面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孙石磊、赵玉洁(2013)在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货物贸易互补性探讨3中证明了中国加入金砖国家之后与其他成员国之间外贸易壁垒明显减少,联系日益紧密。李永刚(2013)“金砖五国”的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分析4中指出随着金砖国家这个集团的成立,各成员过贸易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作者结合经济、人口、财政等方面采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法得出各成员国获益情况。吕有志(2011)论“金砖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及其制约因素5指出金砖集团的成立大大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是的西方主导的战后世界新秩序进入一个转折点,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多样化和民主化。1.4国外研究现状 Ferro、Esteban、Wilson、Otsuki、Tsunehiro、John S(2013)The effect of product standards on agricultural export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6中指出间接指出金砖国家之间农产品限制少,政府干预少,农产品贸易密切。Adugna、Abebe、Castro、Rocio、Gamarra、Boris、Migliorisi、Stefano(2011)Finance for development:trends and opportunities in a changing landscape7中指出金砖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大大提升,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国际证券、股市、金融等领域。Henrique Correia(2013)在金砖四国的十年8运用原始数据与历史数据作比较,证实了金砖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过去十年内经济快速增长,并在全球GDP所占比例与也来越大,各个成员过经济高速增长,发展迅速。精品资料_第二章 金砖国家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概况进入21世纪以来,一批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又带来了新的朝气。其中,金砖国家在经济增长上的突出表现使其成为全球新兴经济体的典型代表。金砖国家经济发展快速,发展潜力巨大。2003年,奥尼尔在一份题为与“金砖四国”一起梦想的研究报告中预测,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重新洗牌,“金砖四国”将超越包括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与美国、日本一起跻身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高盛这份报告发布后,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四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领头羊,备受世界关注。21世纪头十年,印度年均增长率超过7%,俄罗斯年均增长率超过6%,巴西年均增长率达到3.6%,并在2010年达到7. 5%,多数年份仍高于发达国家年均水平。金砖国家分处世界四大洲,其中俄罗斯、印度和巴西更是幅员辽阔的世界大国。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其疆域横跨欧亚大陆和东西半球,绵延1700万平方公里。与此同时,俄罗斯同包括中国在内的十四个国家接壤。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国土面积达到了 330万平方公里,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六个国家接壤;人口超过12亿,仅次于中国。巴西地处南美洲东部,国土面积850万平方公里,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距离上与中国相隔遥远。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东、西、南三面分别濒临印度洋、大西洋和南冰洋,国土面积有120万平方公里。 2.1金砖国家的经济规模金砖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口总量众多。虽然从人均收入水平来看,四个国家之间仍然有一定差距。例如,根据世界银行WDI数据统计,如图1所示,2011年俄罗斯和巴西的人均GDP都超过了一万美元,中国的人均GDP也接近5000美元 ,而印度的人均GDP才只有1410美元。尽管如此,凭借21世界以来经济的飞速增长,无论是从金砖国家还是其整体而言,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所展现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图2-1 2011年金砖四国人均GDP情况(美元) 虽然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在这十年间均有很大的增长,但各个国家的增长速率不一样,但其经济增长表现可谓让世界惊叹。中国创造了年均增长近10 %的奇迹;印度近几年也保持了高速的发展;俄罗斯被称为正在崛起的大国;巴西也摆脱经济停滞逐步走向经济发展的快步阶段。图2-2 金砖四国今年GDP增长率(不变价)如图2所示,在2009年全球经济低迷,只有2%的负增长的情况下,金砖国家中中国和印度依然保持着9.2% 和16.1%的高速增长。从全球增长态势看,金砖国家经济实力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对发达经济体的依赖程度也逐渐降低。金砖国家中除中国速度的迅速发展举世瞩目外,印度经济发展十几年来平均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中国、印度已成为全世界投资最具吸引力的三个国家中的两个(另一个是美国)。俄罗斯经济近七年来也保持了高速发展,GDP平均年增长率达到7.8%,重新跨入了世界十大经济体行列。巴西发展相对稍慢一些,但其发展速度也逐步起来。最后,我们可以来看看金砖国家在近十年间经济总量的变化情况。俄罗斯经济总量从2001年的3000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 6万多亿美元,其世界排名从第十六位跃升为第八位。根据2011年普华永道发布的报告,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10年印度经济总量可能达到4. 4万亿美元,超过日本的4. 3万亿美元,跻身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巴西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其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美元,超过英国和法国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2.2金砖国家的产业结构考察一国经济发展概况,除了要看其经济总量增长之外,还应该考察其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如表1所示,金砖国家的产业结构差异很大。从三大产业所占比例来看,巴西、俄罗斯的产业结构同世界总体产业结构基本相同,其服务业占据了过半比例,而农业所占份额很低。与中国相比,巴西、俄罗斯的农业和工业比重都很低,而服务业所占比重则大大超过了中国,可见这两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正与发达国家靠拢。与中国产业结构比较相似的是印度,但其农业所占比重更多,工业所占比重低很多,而其服务业则远远高于中国,基本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从产业结构发展的角度来看,除了巴西农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基本保持不变外,俄罗斯、印度农业增加值所占比重都在逐步降低,产业结构升级明显;在工业领域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而在服务业领域,俄罗斯和巴西的比重在下降,其他两个国家的比例都有一定幅度的上升。表2-1 2005年和2011年金砖四国三大产业所占GDP比例(% )2.3金砖国家对外贸易体制改革近年来,世界贸易自由化浪潮不断深化。从表2可以看出,世界总体关税水平处于一个不断下降的趋势,俄罗斯、中国、印度和巴西的关税水平基本上也在同步下降。关税水平的降低表明,金砖国家不断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的大家庭之中,贸易体制改革总体上朝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贸易自由化的方向发展。表2 -2 世界与金砖国家所有产品最惠国关税加权平均税率变化(%)2.4金砖国家对外贸易规模首先,我们把金砖国家看成一个整体。正如表5所示,除去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最深的2009年外,金砖国家整体对外贸易额占全球总贸易额的比重在稳步提升,表明金砖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在不断增强。其中,2010年金砖国家出口总额超过9000亿美元,占世界总出口的5.9%,比2001年提高了 2.1个百分点;四国进口总额超过8600亿美元,占世界总进口的5.6%,比2001年提高了 2. 7个百分点。表 2-3 2001-2010金砖国家整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10亿美元)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金砖国家对外贸易增速情况。,如表4所示,从2003年到2008年,俄罗斯的对外贸易都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率。其中2004年出口增长达到最高的34.8%,即使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临之年,还保持了 33. 1%的增长率,直到2009年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幅下滑35. 7%。印度自2004年以来连续五年保持对外进出口增长超过20%,其进口增长在2005年更是高达43.2%。从表中可以看出,印度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于进口的快速增长,进口增速多数都高于出口,结果是贸易差额的大量积累。相比其他三个国家,印度进出口贸易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也较小。巴西对外贸易的发展相对来说不很稳定,表4显示近十年间出现两起两落,一次是2002年,一次是2009年。2008年,巴西的进出口贸易并没有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出口达到23.2%,进口则达到44%。危机影响的2009年里,巴西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了 22.7和26.7个百分点。但到了 2010年,巴西进出口摆脱困境,出现大幅增长,进出口分别增长了 43. 2%和32%。表2-4 金砖国家进出口增长率(%)2.5金砖国家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根据国际贸易H-0理论,一国对外贸易结构与其要素禀赋密切相关,即一国应该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而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从图3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出口严重依赖其能源及矿产品的出口,南非的能源及矿产品出口比例也很大,这和俄罗斯与南非两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密切相关的。巴西和印度同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使得两国人均资源量较少。两国资源类产品出口占据约四分之一的份额,而印度劳动力资源丰富,其制造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强,制造品出口占比超过一半。在农产品出口方面,印度、俄罗斯和南非的出口比例都很低,只有巴西农产品出口超过了 30%。图2-3 2010年金砖国家出口产品占总出口比例进口方面,如图4所示,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能源及矿产品进口比例很小,南非和巴西的自然资源进口所占比例大约为20%,只有印度的能源及矿产品进口占比最大。粗略地看,四国制造品进口所占比例都是各自进口中最大的,而农产品进口比例都很小,只有俄罗斯的农产品进口比例超过了 10%,达到14.8%。图2-4 2010年金砖国家出口产品占总出口比例_第三章 中国与金砖国家经贸发展历程近年来,中国与金砖国家的经贸关系发展很快。据WTO统计数据库资料,如果不计算欧盟,2010年中国己经成为印度、俄罗斯和南非的第一大、巴西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地。许多因素促成了中国与金砖国家之间双边贸易的迅猛发展。一方面,进入新世纪以来,金砖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市场规模扩大,进口需求持续增长;另一方面,金砖国家自然资源丰富,与中国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对其不断扩大的进口,为中国对其扩大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快速增长,贸易竞争力迅速增强,这些内外部因素促使金砖国家在最近十年中快速成长为我国重要的出口目的地。改革幵放以来,中国的对外经贸联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我国开始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与金砖国家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多样化的经济竞争优势。中国与金砖国家的经贸往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五个国家也都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实现国家富强的艰巨任务,这些特点为中国和金砖国家发展贸易往来打下良好基础。80年代,中国与金砖国家的经贸关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双边贸易规模较小。究其原因,一方面,印度和南非的经济发展速度还处在较低水平,而前苏联、巴西两国在八十年代经济陷入危机之中;另一方面,80年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还没有成型。中国与金砖国家国家在这段时期内经济发展较慢,双边贸易关系虽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相对仍然比较缓慢。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有了较快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断扩展,中国与金砖国家分别采取了积极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促使中国与金砖国家间双边经贸关系蓬勃发展,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到来了。 1995至2000年,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出口增长了 57.9%,进口增长了 60%。从表5可以看出,90年代后期是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加速发展的奠基时期。值得注意的是,这段时期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对外贸易一直保持小幅的贸易逆差状态。进入21世纪,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与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出现了加速增长的势头。除了 2009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贸易额出现下跌之夕卜,中国与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年均增长超过30%,其中2007年的出口增长更是高达63.7%。从2001至2010的11年里,中国对金砖国家的总出口增长了 18倍,总进口增长了 10倍。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依赖于进口大量能源及原材料,所以在多数年份,中国对金砖国家保持着贸易逆差。由表5可以看出,2010年中国对金砖国家的贸易逆差达到创纪录的135.8亿美元。表3-1 2001-2011年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额(十亿美元)_第四章 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出口规模与结构4.1金砖国家在中国总出口中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末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中国与金砖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比较缓慢,这与五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然而,随着中国与金砖国家之间加深了解和深化合作,双边贸易额出现了加速增长。21世纪以来,金砖国家政府深化经济改革,优化对外贸易政策,大力发展进出口和对外经贸联系。与此同时,中国也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并在新时期积极实施出口多元化政策。如图5所示,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出口和进口在稳步上升。出口占比从2001年最低的3%上升至2011年的11.7%,提高了8个百分点;进口占比则从2001年最低的6%上升至2011年的11%,提高了 5个百分点。图4-1 金砖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4.2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规模变化分析上表5里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额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规模起点较低,但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以及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对金砖国家的出口贸易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即使是上世纪就是年代中期,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出口额仅38. 2亿美元,可以看出起点很低。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的十年时间里,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出口额,除2009年出现短期下降外,在其他年份里均呈现增长态势。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2002年至2011年的十年里,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的年均增长率高达34.4%。2、中国与金砖国家间的贸易差额反映了双方的贸易结构与经济发展历程。1995年至2006年,中国对金砖国家一直存在着贸易逆差。而这些年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大幅增加,相应产品的进口也快速增长。而从2004年以后,逆差额在不断下降,此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效应逐步显现,同时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意节能减排、优化产业结构,最终使得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出口在2007年、2008年及2010年出现了顺差的局面。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最深的2009年和2011年,中国对金砖国家又出现了贸易逆差的情况。虽然以上的说明并没有把所有因素考虑在内,但是可以看出,中国对金砖国家的贸易差额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双方经济结构、产业政策以及世界经济大背景的影响。3、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受到外部因素的显著影响。一国经济发展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对外贸易发展同样如此。从表7可以看出,在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往来的过程中,诸如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十分显著。例如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出口,在这年中,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出口下降了25.2%。而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2003年至2007年,世界贸易的总体环境趋好,中国在这段时间内对金砖国家出口年均增长超过50%。由此可见,世界经济和贸易环境是我国对金砖国家出口贸易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4.3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中国与金砖国家同属新兴市场经济体,双边贸易往来密切。金砖国家经济发展条件良好,发展战略较为成熟,经济规模和市场容量居世界或地区前列,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这四个国家政局比较稳定,政治风险比较低,而且人口众多,市场需求较大,国内需求存在多样化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加大对这四个国家的出口,有利于增强中国出口的多元化和稳定性,也有利于中国发展同新兴市场国家的经贸关系。4.4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贸易方式结构中国与金砖国家都是世界或地区内的大国,双边贸易规模较大。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的贸易方式也比较多,但是仍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一般贸易出口是指单边输出关境的出口贸易方式,其交易的货物是企业单边售定的正常贸易的进出口货物。加工贸易是指一国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进口原料、材料或零件,利用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从图6可以看出,中国对金砖国家总出口的贸易方式存在几个特点:第一,进入21世纪,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出口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这两种贸易方式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的比例接近90%。 2008年,中国对金砖国家一般贸易出口额达到603. 9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额达到225. 5亿美元,两者总和占到了总出口额的90. 3%。第二,随着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往来的日益加深,中国对四个国家的出口贸易方式趋向多元化。一般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例趋于降低,从2001年的66. 5%降低到2008年的65. 7%,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例则由2001年的22. 5%提高到2008年的24. 5%,而其他贸易方式出口额的占比有一定比例的上升。第三,中国对金砖国家的一般贸易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例超过了 60%,大大高于中国一般贸易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比例(例如在2008年,一般贸易出口额在中国总出口额中仅占46. 4%)。这表明,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出口有利于贸易在国内产业链的延长,与对其他地区的出口相比,不但增加了国内企业的利润,而且对国内经济也有比较强的带动作用。图4-2 2001-2008年中国对金砖国家总出口的贸易方式变化(十亿美元)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出口贸易方式变化情况详见表6。从表6不难发现,2001年至2008年,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出口贸易方式都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2008年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出口商品中,一般贸易方式所占比重均超过了 60%,说明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出口主要以需求为导向,并与进口国的经济结构有很大关系。表4-1 2001-2008 中国对金砖国家贸易方式出口占总出口比例(% )4.5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的商品结构通过考察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的商品结构,可以看出中国和金砖国家之间的经济和贸易的一些特征。金砖国家经历了上个世纪90年代经济的缓慢增长以后,在新世纪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增速有了明显提升。从表7可知,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的基本上是机电、纺织、化工、车辆等工业制成品。2009年,中国对金砖国家总出口额达到686. 6亿美元,其中HS第16类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的出口额就达到304. 7亿美元,占比为44. 4%; 2010年,中国对金砖国家总出口额达到1058亿美元,其中HS第16类产品出口额达到430. 5亿美元,占比为40. 7%; 2011年,中国对金砖国家总出口额达到1346. 5亿美元,其中HS第16类机电产品出口额达到532. 5亿美元,占比为39. 5%。表4-2 2006-2011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前十位产品(亿美元)表4-2表示2006年至2011年中国对金砖国家主要出口产品占中国向金砖国家总出口的比例变化。通过分析图中反映的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的产品结构,我们发现,随着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的不断发展,双边贸易结构正在逐步优化:在中国向金砖国家出口的产品中,纺织原料及紡织制品所占比重逐渐下降,机电、车辆等工业制成品和深加工产品的比重有了一定幅度的上升。2006年至2011年,中国对金砖国家的纺织品出口所占比例由2006年的18. 9%下降到2011年的11. 9%,相应的是第16类机电类产品由2006年的35%上升至2011年的39.5%,第六类化工制品、第15类贱金属及其制品和第17类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的出口所占比例也有一定上升。图4-3 2006-2011年中国对金砖国家主要产品出口所占其总出口比例变化_第五章 金砖国家间的贸易摩擦与“金砖国家”其他三个国家相比, 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重要的世界贸易地位以及显著的贸易规模令其在“金砖国家”贸易关系中处于重要位置。中国所处的这一位置在为其来经济合作利益的同时, 也为其带来了贸易摩擦。总体来看, “金砖国家”中其他三个国家的贸易保护强度在不断加大, 它们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加剧, 并且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5.1中印摩擦目前,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 2009年中印的双边贸易额高达38614亿美元。中印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随着双边贸易额的增加而不断加剧。印度对中国的出口以矿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为主, 而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则以机电产品等工业制成品为主。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制成品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 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日渐显著。2009年, 中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 相应地, 印度也把中国作为其贸易保护措施的主要对象国。近年来, 印度针对中国所采取的各种贸易保护措施越来越频繁, 其对中国的出口产品所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别保障措施等。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8年, 印度对中国的出口产品所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共17起, 其中反倾销案15起、保障措施案2起;2009年, 印度对华产品所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则转向了以保障措施及特别保障措施为主, 在总共25起贸易救济调查中, 保障措施达到9 起, 特别保障措施则为5起; 2010年4月13日,印度财政部对原产于中国的纯碱特别保障措施复审做出终裁, 建议继续对涉案产品征收保障措施税至2012年4月19日, 税率为1416%。5.2、中俄贸易摩擦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了俄罗斯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09年中俄的双边贸易额达38114亿美元。随着中俄双边贸易额的增长以及其他经贸合作的日益密切,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以矿产品、木材及制品和贱金属制品为主,而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则以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鞋靴等轻工产品为主。这种贸易结构的不平衡, 导致中国成为了俄罗斯三大贸易逆差来源国之一。2009年俄罗斯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额为5718亿美元。这种贸易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俄罗斯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 截至2009年1月12日, 俄罗斯共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发起了15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反倾销3起,保障措施12起。这之后到2009年底, 俄罗斯对华贸易救济立案调查的数量有所下降(共3起),但其贸易保护措施开始转向使用关税壁垒, 大幅度提高某些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例如,自2009年1月12日起的9个月内,俄罗斯将汽车的进口关税大幅提高到了30%,范围包括拖拉机、载重汽车和轿车;2009年7月30日,俄罗斯宣布对进口车身征收15% 关税的政策将长期化。5.3、中巴贸易摩擦2009年,中巴双边贸易额达36110亿美元。巴西对中国主要出口矿产品及植物产品, 而中国对巴西则主要出口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纺织品及原料。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上继续保持比较优势。2009年巴西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为4218亿美元, 而上年同期则为3614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目前, 中国已经成为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是其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随着中巴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加强, 双方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近年来, 巴西频繁地对中国出口的商品采取反倾销措施。根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的统计,20082010年, 巴西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立案调查多达18 起, 所涉及的商品类别不断增多,其贸易额也日益扩大(见表2)。表5-1 巴西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立案调查情况( 2008-2010)_第六章 金砖框架下中国的机遇与挑战6.1、金砖框架下中国发展的机遇以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为主体的金砖国家自2011 年集体亮相以来,迅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不仅因为五国各自国际影响力日益凸显,更重要的是五国强大的集体力量势必影响到国际社会的未来走向。而中国在金砖国家体系中的实力最为雄厚,这就为中国借助这一体系在国际社会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6.1.1通往非洲的“新航道”2011 年之前,金砖只有亚洲、欧洲、美洲成员,没有非洲成员。2011 年南非正式加入,从此形成了涵盖世界亚欧美非四大洲的新型国家组织。实际上,早在金砖扩容问题上,韩国、墨西哥和印尼一直是人们优选的对象,因为无论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地区及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来说这三个国家无疑最接近“金砖四国”。特别是韩国,就连推出金砖概念的高盛集团也认为,“金砖四国”应该包括韩国,成为“金砖五国”。然而南非却击败了上述国家成功加入金砖体系。纵然南非世界杯引起人们目光的关注,总统祖马对“金砖四国”的游说收到良好成效,但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南非的经济总量不过2860 亿美元左右,仅为金砖国家中经济总量最小的俄罗斯的四分之一。事实上,南非的成功加入就在于它是非洲代表。非洲拥有广袤的土地、丰饶的矿藏、无法估量的市场潜力,然而它的生产力水平却是异常低下。非洲着实需要一位自己的代言人,发出自己渴望发展的声音。南非当之无愧的成为非洲的代表,主要是因为:其一,它在整个非洲国家、尤其是南部非洲国家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其二,它具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地缘优势,地处非洲南部,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其三,南非政局稳定、经济较为发达,并且与金砖国家的经贸、政治合作紧密。从某种意义上说,吸引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就是开辟了通往非洲的“新航道”,可以借助南非在非洲的影响力和已建立的经贸网络,迅速渗透中国的影响力和提升中国在非洲的经贸关系。6.1.2抢占国际话语权的新话筒金砖国家面积占全球国土总面积的30%,人口的42%,五国国内生产总值总和的全球占比在20 世纪70 年代到80 年代末约为6%,然而这一数据在2010 年激增到18%左右;而近10 年,“金砖国家”几种主要大宗商品消费全球增量贡献比均为正数,铝和铁矿石接近100%,粗钢和铜超过100%,五国的经济总量相对规模快速扩大和主要大宗商品消费全球增量贡献比重突出,使金砖国家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重要国家间的合作组织。国家外交总是以国家实力为后盾的,以此类推,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分量”也是由国际组织的实力决定的。基于金砖国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巨大的国际贡献,金砖国家的声音必然为世界所重视。而中国在金砖国家中具有绝对的优势,2009 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全球占比比其他四国国内生产总值总和的全球占比还要多,中国出口的全球占比是其他四国出口总和的1.5 倍。所以,中国在整个金砖国家中必然拥有相当的话语权力。实际上,中国完全可以借助金砖国家这个平台放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声音,增强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6.1.3促进经贸发展的新平台金砖国家同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有着广泛的经贸合作空间。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这五块金砖分别享有“资源仓库”、“能源帝国”、“世界办公室”、“世界工厂”和“黄金之国”的称号,这些称谓鲜明地反映出各国的资源禀赋不同,发展的具体状态也不同,在国际经贸发展中具有巨大的互补性。因此,建立在这种互补性上的金砖国家体系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中国现代化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资源和矿产,而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恰好拥有较为丰富的矿藏资源能源;中国适应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IT人才,而印度发达的IT业恰好助力中国发展;而与此同时,中国强大的生产能力,恰好为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等国提供大量的电器设备、机械设备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互补型经济正是利用了金砖各国的比较优势,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各国如果能够真心合作,彼此借鉴发展经验就能迅速提升双方的合作层次,集体性的占领整个金砖国家的经贸及社会发展。6.1.4开辟国家合作的新模式从本质上讲,金砖国家并不是一种全球性的国家合作组织,而只是一种区域性的合作组织。然而,在此之前,区域性的国家合作组织建立的前提基本上都是地理上的接近性,例如欧盟、东盟、美洲自由贸易区等等。金砖国家却打破仅仅依靠地缘进行国家合作的传统模式,开辟了国家合作的新模式。虽然金砖概念不是中国人创制的,但是金砖由一个商业投机概念到政治经济的实体合作机制离不开中国的参与,特别是中国当时作为轮值主席国,对金砖国家的形成更是作出了直接的巨大贡献。更重要的是2011 年在中国海南三亚召开的峰会上,发表了三亚宣言,签署了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等,金砖国家已经形成了以首脑峰会为核心,以高级事务代表、部长和驻多边机构代表会晤为辅助,以智库、工商界、银行界等务实合作为支撑的论坛框架,这实际上是在进行金砖合作的制度化探索和制度定型。未来的国家合作一定会突破地理上的界限,而中国参与的金砖国家就是超越地理界限的国家合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就具有了对这种新型国家合作模式的规则制定权、规则解释权,这无疑会为中国赢得巨大的发展机遇。6.1.5探索全球治理的新方案金砖体系的建立具有应景性,它是新兴国家联合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物这是因为金砖概念在2001年就提出了,然而金砖进入实体性操作却是在8年之后,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形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才正式开展。2009年叶卡捷琳堡首次峰会重点就是讨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分析“金砖四国”未来对话与合作的前景问题。会上各国一致强调落实伦敦20国金融峰会共识,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虽然金砖体系的建立具有应景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开启了新兴国家进行全球治理的新探索、新尝试。他们普遍认识到造成国际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是当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借助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掌控世界,无视新兴国家的利益。他们认为有必要利用集体协调力量督促推动美欧主要西方国家进行政策调整,尊重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改革现有全球治理结构。中国更是坚定地站在广大新兴国家的立场上,积极探索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6.2、金砖框架下中国发展的挑战尽管金砖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世界经贸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是五个国家经贸发展相当不平衡。其中,中国发展最为迅猛,印度次之,俄罗斯波动较大,南非和巴西相对慢一些;在进出口方面,2009 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和世界第二大商品进口国,而南非在货物出口和进口方面分别排世界第38名和第34名,差距甚远。再加上金砖国家体系的建立具有应景性,五国合作机制的建立并没有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论证,五国合作的最终目标、实现路径等等都没有明确。因此,这种合作本身仍不够紧密,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作为其中一份子当然不能独善其身。6.2.1中国发展重心向何处着落:是全力建设金砖体系,还是首先解决国内问题一方面,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需要集中精力花大力气才能破解;而另一方面,金砖国家体系刚刚建立不久,诸多方面还相当不完善,需要精心呵护关怀备至才能保持金砖国家体系这个新事物的存活。而且我们认为金砖国家体系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不得不花时间和精力去搞金砖国家体系的建设,并且金砖国家体系正处于各种规章制度的创建时期,谁能在这个阶段抢占先机谁就能够在今后的体系中拥有更多的发言权。然而,国内的矛盾已经展露出来了,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这样就对我们提出了中国发展的重心究竟是对内还是对外的挑战。6.2.2金砖体系领导权交予谁:是中国自己领导,交予他国领导,还是集体领导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分别是地区性的大国和强国,每个国家都有浓厚的大国情结,各自不仅要继续维持自己在本地区的大国和强国地位,而且还力图在世界上施展更大的影响力,这就势必造成在金砖国家体系内的争斗现象各国绝不肯轻易让他国借助金砖体系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进行大举动、施展大作用。与此同时,由于金砖国家体系尚未完善,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