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2 0 0 5年是我国公司法脱胎换骨的一年。修改后的公司法大大降低了公司注册的 门槛,放松了对公司资本形式的要求,赋予了公司股东更多的经营自主权。然而, 令人遗憾的是,修改过后的公司法仍然没有将人力资本纳入可出资的财产范围,这 就意味着人力资本出资制度在我国公司法上仍然没有得到承认。尽管如此,人力资 本出资制度在我国理论界和实践中的呼声还是很高。实践中已经有不少地方有条件 地允许人力资本成为公司注册资本的一部分,对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构成了有力挑战。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讨我国公司法上引入人力资本出资制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并且尽己所能地提出一些制度构想,力求促进人力资本出资制度在我国的实施。 人力资本指的是凝结在人体内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体力的总 和。由于它附属于人体而存在,因而存在评估和转让比较困难、价值容易变动、专 用性强等特征。人力资本的这些特征使得它很难像物力资本一样进行评估和转让, 这也是阻碍其成为公司资本的原因所在。从公司法的研究角度来看,人力资本可以 划分为一般型人力资本、技术型人力资本、企业家型人力资本三类。鉴于后两种资 本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主张在现阶段应当允许这两种类型的 人力资本用于公司的出资。 从劳动力权的角度和法的价值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本出资有其内在的正当性。 人力资本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和分享利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其劳动力权实现的过程。 从法的价值角度而言,允许人力资本出资,体现了法的公平、正义的价值,也符合 法的效益价值的要求。 否定人力资本出资制度的理论也有很多种,它们的形成和出现对于人力资本出 资理论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些理论有一些合理性,不过最 终还是站不住脚的。 人力资本出资在我国实践中的呼声较高,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很多地方都以地 方法规的形式承认了人力资本出资的合理性,温州等地也已经出现了一批有人力资 本出资的公司。 其实,人力资本出资制度面临的困难最终都是能够解决的,只要我们能够设计 出一套合理的制度来防范和化解其中的风险。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 上自己的构思,对人力资本进入和退出公司的各个环节所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 析,并提出了合理的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期望能够为人力资本出资制度的推行 尽一点绵薄之力,为促进我国经济繁荣尽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人力资本;公司法;法律责任;劳动力权 ii abstract the year 2005 is a year that the company law was modified a lot. the modified company law lowered the register threshold on a company, relaxed the request of the form of the company s capital. some compulsive items were also modified into arbitrarily items, so it gave the shareholders more independent power. however, it is a pity that the modified company law still did not accept the human capital contribution. for all that, the human capital contribution was still accepted by many people and was put into the practice by some local governments. this article is mainly to discuss the possibilities and the rationalities of the human capital contribu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legislation as far as possible. the human capital is the totals of the knowledge, technique, ability and physical strength that was condensed in the human body and have the economy value. because it exist in the human body, it has many features such as it is difficulty to value and transfer, it s value is undulate, it is special to a company,etc. those features make it hard to be registered capital in the company law. seemed from the research angle of the company law, the human capital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the first is the general, the second is the manager, and the third is the technician. owing to the extreme importance of the last two types,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company law allow them to be registered capital at the present. from the angle of the labor force right and the value of the law, the human capital contribution is reasonable. the process that people who have the human capital operate the company and get earnings from it is the process of the realization of the labor force rights. the human capital contribution also reflects the requests of law s value, such as the fair, the justice, and the efficiencies and so on. there are many negative points on human capital contribution in the world. those negative points are essential to the theory development to the human capital contribution. we should accept the reasonable sugges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criticize the unreasonable views. in our country, many local governments allow the human capital contribution; it includes the jiangsu province, the shanghai city, the wenzhou city, etc. these items suggest that the human capital is needed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many local governments. iii in fact, the difficulty exists on the human capital contribution can be resolved as long as we design a set of feasible cases to keep away and dissolve the potential risk. on the base of others study,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o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 on the human capital contribution. the article is to make a humble contribution towards the study on human capital contribution and to promote the economy prosperity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the human capital; the company law; the legal obligation; the labor force rights 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 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 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 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第 1 章 引 言 1 . 1 问题的提出 “在国家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物质资本的价值和重要性正在稳定下降,知识、 技术等精神力量正在各方面超过物质资本的力量而呈上升趋势。 ” 1 随着知识经济时 代的到来,知识、技术和创新能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力资本在财富 创造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引起了经济学家和法学 家的广泛关注。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资本,其地位已经在经济学 界得到了承认。然而,在公司法学界,对于人力资本能否用于公司出资这个问题, 学者们的态度莫衷一是,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对此问题也未置可否。只是在经济实 践中,我国有很多地方已经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将人力资本纳入了公司注册资本的范 围之中,有些地方也已经出现了以人力资本作价入股的公司。2 0 0 6 年 9 月 1 9 日,浙 江一帆化工有限公司到工商部门办理了“人力资本出资”登记, 3 名科研和管理骨干 人员李继烈、王学胜、吴克仁,分别作价 1 7 . 8 万元、1 2 . 6 万元、5 万元,合计 3 5 . 4 万元的人力资本“身价”,成为该企业的股东。 2 不管是基于人力资本激励制度的需 要还是基于国家法制统一的需要,是否有必要再修改公司法,放宽对公司出资形式 的要求,进而允许人力资本出资入股,成为目前值得商榷的一个重要问题。 1 . 2 选题背景及意义 2 0 0 5年修订后的公司法降低了公司设立的门槛,扩大了股东可以向公司出资的 财产范围,为人们设立公司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人们的投资创业热情被大大激发。 如新公司法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只需要最低注册资本 3万元即可(一人有限公 司为 1 0 万) 。而且,首次出资额只要不低于注册资本的 2 0 % ,其余部分可在公司成立 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即可。股东出资方式也由原来的五种法定形式变成了“实物、知 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大大放松 了出资形式的要求。然而,笔者不禁要问的就是:既然公司法已经降低了公司设立 的门槛,扩大了出资形式的范围,也赋予了公司股东更多的经营自主权,为什么又 没有允许既可以给公司带来收益又经投资人各方一致认可的人力资本参与公司出 资,同物力资本出资者一起参与公司运营、按比例分享公司收益呢?在知识经济时 代,在知识、信息和各种技能、经验变得如此重要的今天,对于一个不断谋求发展 的公司而言,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比人力资本更加重要和珍贵呢?当然,立法者也在 是权衡了各种利弊、考虑了很多相关因素之后才做出最终决策的。也许于立法者而 2 言,人力资本对于一个公司固然重要,但是允许人力资本出资会带来各种各样意想 不到的风险,若防范不当则可能会带来许多灾难性的后果。况且人力资本出资于公 司的做法,在国际上也无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所以在我国实行这样的制度时机也还 不成熟。但是笔者在这里要提的是,当年邓小平同志决定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之时,国际上也并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也只能靠 “摸着石头过河”。然而后来的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做 法是行得通而且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的。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猫就是好 猫。既然如此,我们为何就不能效仿前人的做法,在公司法中引入人力资本出资制 度,也来一次“摸着石头过河”呢?当然,摸着石头过河之前我们也还应该先探探 河水的深浅,并不能莽撞行事,否则可能碰得头破血流。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讨 人力资本出资制度在我国实行的正当性和可行性,并且尽己所能地提出一些制度构 想,力求促进人力资本出资制度在我国的实施。 1 . 3 文献综述 人力资本出资问题涉及到经济学和法学、管理学等诸多相关学科领域。最早研 究人力资本问题且研究成果最多的学科是经济学。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以 论人力资本投资为题的演讲轰动了西方经济学界,奠定了人力资本的理论基础。 舒尔茨认为,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 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大得多。舒尔茨同时还分析了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并提 出了人力资本是投资的结果的观点。另一位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卓 越贡献的人物是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加里s 贝克尔。贝克尔主要强调了正规教 育和职业培训的支出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并认为高等教育既可以影响消费又可以影 响货币收入,而在职培训主要影响货币收入。舒尔茨和贝克尔之前的经济学家们尽 管认识到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很少有经济学家敢 于将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活动称之为投资。舒尔茨和贝克尔通过对传统经济学观念进 行批判,证明人力资本是投资的产物,并且可以在未来带来满足或收入,阐明了人 力资本的资本属性,奠定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坚实基础。 2 0 世纪 6 0 年代后期以来,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领域日益扩大,研究方法和 手段也逐渐多元化,从而近些年来,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涌现了大量成果,并从 2 0 世纪 7 0 年代末期开始传播到我国,且渗透到我国诸多相关学科领域,尤其是公司 法学界。公司法学界研究人力资本的问题主要集中于研究人力资本究竟能否成为公 司法上的注册资本。 学者蒋大兴认为,“人力资本出资所面临的观念性障碍主要有三: 即人力资本的非资本性 、人力资本的评估困难以及人力资本出资对交易安全的威 胁。以传统的股本的功能衡量,人力资本完全具备了股本的属性,是一种公司 3 法意义上的资本。 ” 3 学者李友根也认为, “人力资本既具有对公司经营的有益性,也 具有可支配性和债权人保护可能性,虽然存在一些特殊的性质,但完全符合出资的 适格性要求。 ” 4 学者冯果却认为, “人力资本理论对现行的公司法理论并没有形成强 有力的挑战,以货币或其他形式的财产出资仍是现代公司法的基础,劳务并不能成 为现代公司股东的出资形式。 ” 5 赞成或否定人力资本出资的观点林林种种,各见仁智,至今仍没有一个定论。 而且,在赞成人力资本出资的理论中,其做法大多是从人力资本出资的可行性与必 要性出发进行论证,然后提出自己的制度构建思路。但令人遗憾的是,前人对人力 资本出资正当性的研究很少有深入进行的,没有挖掘出人力资本之所以可以出资的 根本原因,制度构建上面也显得有些零碎,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本文写作的 目的之一就是试着挖掘人力资本出资的深层次理由,并试图综合前人研究的成果, 将人力资本出资相关制度体系化。尽管不一定能够成功,最起码还是希望可以作为 引玉之砖,供后研究者参考。 1 . 4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从经济学上的资本着 手到法学上的资本,再从法学上的资本延伸到公司法视野中的人力资本,然后分析 人力资本的性质、特征等,得出结论认为人力资本具有资本的属性和功能。接下来 分析人力资本出资具有内在正当性,它是劳动力权的实现过程,也符合法的公平、 正义和效益的价值追求。对于否定人力资本出资的观点以及我国经济实践中对人力 资本出资的法律需求状况,文中也进行了介绍和评析。在分析了人力资本出资的内 在正当性之后,本文又从人力资本进入公司、在公司中的运营、人力资本退出公司 三环节着手,针对每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了防范和化解的措施和建议。 1 . 5 论文结构安排 文章一共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该部分主要介绍本文将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 个题目来研究,该研究对学科发展有什么贡献、对国计民生有何理论与现实意义、 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本篇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安排等 内容。 第二部分:人力资本的公司法学解读。这部分首先是将经济学上的资本和公司 法学上的资本概念进行辨析,分析了资本的本质属性和公司法上资本的功能和特征。 然后从人力资本的经济学分析转换到人力资本的公司法学分析,并提出主张现阶段 4 我国允许技术型人力资本和企业家型人力资本出资的观点。 第三部分:人力资本出资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求分析。这部分主要从劳动力权 和法的价值两个角度分析了人力资本出资的正当性,并且对否认人力资本出资的观 点以及我国经济实践中对人力资本的法律需求进行了评析。之后得出结论认为:既 然人力资本出资在我国经济实践中呼声很高而且出资具有内在的正当性,公司法允 许人力资本出资是必要而且可行的。 第四部分:我国人力资本出资法律制度之构建。这部分探讨了人力资本出资在 公司运营实践中所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出了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一些制度构想,如人 力资本的评估责任制度、公示制度、人力资本股东的强行回购义务等。 第五部分:结论。这部分是对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主要阐 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并 提出了本文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5 第 2 章 公司法视野下的人力资本问题的提起 2 . 1 从经济学上的资本到公司法上的资本 2 . 1 . 1 经济学上的资本 要探讨人力资本能不能作为一种资本投入公司进行运营,我们首先要明确人力 资本的概念、性质及特征等,然后分析它究竟是不是一种资本,能不能作为与物力 资本相对应的资本一起投入公司,其所有者能否因此取得公司股东的身份,从而有 权管理公司和分享剩余。而要论证人力资本是不是一种资本,是否具备资本所具备 的一般属性,我们要从资本的概念和性质开始讨论 。 根据奥地利经济学庞巴维克及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关于资本概念的来源的考 察, “英语中的资本(c a p i t a l )来自拉丁语中的 c a p u t一词,其意是头部的意 思。资本一词出现于 1 2 - 1 3 世纪的意大利,有资金、存货、款项和生 息本金等含义,用来表示贷款的本金,与利息相对。接着这一名词由意大利传播 到德意志、尼德兰和法国,1 6 0 6年收录到一本叫法语宝鉴的词典中。后来人们 从货币价值、资金、资产、本钱和财富等含义接受和使用资本一词。” 6 由此可知, 资本一词一开始是作为日常用语被人们使用的,其最初出现,是同资金、存货、款 项以及生息本金等词在同一意义上使用,包含了“可以生息”的含义。 “庞巴维克考 证的结论是完成资本概念由日常用语向经济学术语转变的经济学家是法国重农学派 的经济学家杜尔哥(a . b . j . t u r g o t , 1 7 2 7 - 1 7 8 1 ), 因为他在关于财富的形成与分配 的考察一书中提出以各种形式保存、积累起来的财货就是资本的观点。 ” 6 4 6 杜尔哥关于资本的定义中,将“财货”等同于“资本” ,显然没有看到资本的“生息” 的功能,因而这个观点受到了其他学者的批判。对该观点做出修正的代表人物之一 便是亚当斯密。 “斯密在国富论第 2 篇第 1 章关于论资财的划分中把一个 人所有的资财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作目前的直接消费,它不产生任何收入或利 润,另一部分是他希望从以取得收入的部分,称为资本 ,这也就是说用以投资并 给投资者提供收入和利润的财货就是资本 。 ” 6 4 7亚当斯密关于资本的定义,不 仅指出了投资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更是指出了资本的特殊功能在于“给投资者提供 收入和利润” ,看到了资本的财富创造的功能。诚然,提供收入和利润固然是资本的 重要的功能。然而,资本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它是怎么样给投资者带来收入和 利润的,亚当斯密没有给出答案。因此,我们不能说亚当斯密关于资本的定义 是完美的。而在马克思看来,机器、厂房、原材料等这些被人们称为资本的物质财 富,其实不过是资本的外化。马克思指出, “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 6 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 性质。 ” 7 马克思认为,资本的根本特征在于能带来价值增值,并且,只有通过将其 投入到生产当中不断地运动和循环,资本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并带来价值增值。 “一 般形式的资本的一个规律是,为了增值自己的价值。 ” 8 同时,马克思从价值形态的 角度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类。不变资本即指资本的价值不会发生变 化的资本,不能创造剩余价值,其实物形态表现为机器、厂房和原材料等;而可变 资本则指可以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的那部分资本,即可变资本能够创造剩 余价值,其实物形态表现为购买的劳动力价值。可变资本即劳动力是剩余价值的唯 一来源。 “资本只有一种生产本能,这就是增值自身,获得剩余价值,用自己的不变 资本即生产资料吮吸更多的剩余劳动。 ” 9 马克思对什么是资本以及资本的本质属性 作了详尽的阐述,揭示了劳动力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这些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研 究资本的本质属性以及人力资本的本质特征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2 . 1 . 2 公司法上的资本 经济学对资本的概念、内涵以及本质特征等做了详尽的分析。然而,经济学上 的资本和公司法上的资本是两个联系而又有区别的概念。经济学上的资本本质上是 一种生产关系,货币、厂房等只是这种生产关系的外化而已。经济学中的资本具有 价值增值的功能。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拥有物质资本的人可以凭借其优势地位支配 他人劳动力从而获得剩余价值。 “法律上的资本不同于经济学上的资本的根本原因在 于公司资本制度,形形色色的价值创造物,经过法律这套转换机制,只剩下有限的 几种能披上染上了抽象意志色彩的外衣 ,获得了资本的资格。 ” 1 0 公司法上的资本 有其独立的概念。公司法上的资本表示一种财产概念,注册资本仅仅表示公司在成 立之初拥有的物质财产的大小,公司对其拥有独立的财产权并且以此作为担保债权 人利益的财产。这些财产只是公司运营的物质基础,能否增值还取决于公司运营的 好坏。法学上比较权威的观点认为:公司资本,是指记载于公司章程的由股东出资 构成的公司财产。 1 1 公司资本对公司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首先公司资本是 公司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没有资本,公司便不可能成立和生存;其次,资本是公 司得以正常运营的物质保障,即可以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劳动力;再次,公司资本 还是反映一个公司资信能力的显著标志。人们考察一个交易对象的经济实力往往习 惯通过考察它的注册资金数额以及拥有的固定资产价值等方式来进行。因此,为保 护债权人利益和社会交易安全,必须确保公司资本的真实、可靠,维护公司资产与 资本的平衡。正是由于公司资本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各国公司法无一例外地将公 司资本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规定。 1 1 1 2 6为了达到以上两个目的,大陆法系国 家的公司立法在发展过程中,确立了公司资本的基本原则,即资本确定原则、资本 维持原则和资本不变原则。适用于公司资本的这些原则被大陆法系国家的学者们概 7 括为“公司资本三原则” ,并对英美法系国家的公司资本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 1 1 1 3 0 资本确定原则,是指公司在设立时,必须在章程中明确记载公司的资本总额,并须 由股东全部认足,否则公司不得成立。 1 1 1 3 0资本确定原则能有效保证公司资本的真 实性,防止公司设立中的欺诈行为,有效维护交易安全和债权人利益。因此,这一 资本原则迄今仍为一些大陆法系国家的公司法所确认。 1 1 1 3 0资本维持原则,是指公 司在其存续过程中,应当维持与其资本额相当的实有财产。由于公司资本只是承担 债务的基础,实际用于债务清偿的是公司的资产,而公司的资产是随着公司的运营 状况而不断变化的,或高于公司资本或低于公司资本,都是常见的现象。为了使公 司资本具有实际意义,使公司资本与其资产基本相当,切实保护债权人利益,引入 资本维持原则是非常必要的。 1 1 1 3 1资本不变原则,是指公司的资本一经确定,非依 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改变。该原则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公司资本的任意增减而导致各 相关主体利益受到侵害。记载于公司章程的资本总额,是公司对外的资信证明。 1 1 1 3 2 大陆法系的法学家以及法律专家们以为,有了公司资本三原则,交易安全和债权人 的利益便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诈骗也层出 不穷,暴露出了公司资本三原则在保护交易安全过程中的局限性, 它没有像人们所 预期的那样起到完全保护交易安全和债权人利益的作用。因为真正担保债权实现的 是公司实际的资本而绝非在公司成立当初在章程中体现出来的静态的资本。 “严格而 言,公司资本只能代表公司设立时的履约能力,所谓对债权人的担保功能只是立法 者一厢情愿的设计和理论家妄自进行的主观虚构。 ” 3 在学者李友根看来,公司资本的营运功能和担保功能非常之微弱。 “从经济实 务角度看,公司资本担负着几种不同的功能,它既是公司运营的物质基础,也是股 东享有公司利益的依据(特别是股东相互之间的利益分配依据) ,更是债权人利益的 财产保障和公司信用的基础。而从法律角度来看,尽管公司资本的这几种功能都对 公司资本制度的建立及其内容产生影响,但这些影响显然是不同的。 ” 4 7 9 “就资本是 公司运营的物质基础这一功能而言,它对公司资本制度并未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或 者说资本制度的建立及其内容主要不是基于这一功能甚至没有直接联系。一方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其运营所需财产,资本虽然是其运 营的启动资金,但其份额及所起的作用是微弱的。 ” 4 7 9 “就资本是公司债权人利益 的财产保障和公司的信用基础这一功能而言,它对公司资本制度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可以说这一制度就是为实现与保障资本的这一功能而建立的。” 4 8 0 “公司资本制度 作为公司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为保护股东有限责任制度下的债权人提供最终的财产 担保。但是,一者公司资本制度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作用是有限的或者说不是最主 要的,不能对其过分夸大,更不能将其绝对化,而使公司资本制度成为阻挠投资自 由与资本效率的制度因素;二者现代各国公司法的发展及我国公司法运行实务均表 8 明,公司资本制度对财产安全的保障更主要地体现在公司资本运作中的规范性,在 公司设立及资本筹集阶段的法律制度应当更主要地体现投资自由与资本效率的价值 目标。” 4 9 9 总之,资本在公司法上是指注册资本,我国公司法第二十七条采用列举加概括 的方式对注册资本的范围做出了规定,这种注册资本应当理解为公司所拥有的财产, 它与经济学上的资本并非同一概念。那么,在研究人力资本出资问题时,首先就会 遇到人力资本可否成为公司的注册资本的问题,即可否成为公司财产的问题。这个 问题我们还得再从人力资本的经济学分析来探讨。 2 . 2 从经济学上的人力资本到公司法上的人力资本 2 . 2 . 1 从资本到人力资本 尽管在价值形态上,马克思眼中的资本只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种形态。可 变资本即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被视为物力资本家投入到生产中的一部分资本。马克 思并没有将其单独视作一种人力资本,更没有提及这种人力是否可以同物力资本一 样成为出资的一种资本。但马克思指出了劳动力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也就是说 只有人的劳动才能真正创造价值,推动社会发展。离开了人的活劳动, “资本”永远 都不能成为“资本” ,因为离开了人的劳动,那些机器、厂房、原材料只能堆放在那 里,不能投入到生产流通领域,因而不可能创造价值。马克思对资本循环过程的分 析让我们认识到劳动力在生产过程所起的独一无二的作用,进而可以认为劳动者的 数量、质量对企业生产活动以及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而,提高劳动者 素质,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劳动者的地位,关系到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的前途和 命运。马克思的这些理论为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 当然,早在马克思之前也有很多人对人力资本理论做出过较大贡献。英国古典 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w i l l i a m p e t t y , 1 6 2 3 - 1 6 8 7 )曾在其著作中提出了 “劳动是财富之父和能动要素”的著名命题,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将 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归结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充分肯定了人的经济价值。威廉配 第在分析生产要素创造劳动价值的过程中,曾把人的“技艺”列为除了土地、物力 资本和劳动以外的第四个特别重要的生产要素。 1 2 具有现代人力资本理论雏形的理论当数亚当斯密的理论。他认为,固定资本 主要包括四项,第四项就是指社会上一切人民学到的有用才能。亚当斯密“把工 人的技能的增强视为经济增长、经济进步和经济福利增长的基本源泉,他首次论证 了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技能如何影响个人收入和工资结构等问题。 ” 6 5 在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之后还有许多经济学家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和发 9 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特别是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物 力资本匮乏成为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相对于人力资本,物力 资本的重要性便显得尤为突出,人力资本在当时并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然而,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物力资本供给日益丰富,大部分物力 资本已经不再是“稀缺性”生产要素。而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科技、高 技能以及高管理能力的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稀缺性也日益凸现出来,人力 资本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甚至决定性因素,此时人力资本理 论也应运而生。 1 9 6 0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w 舒尔茨在美 国经济学年会上以主席的身份发表了题为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轰动了西方 经济学界,奠定了人力资本的理论基础,舒尔茨本人也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 人。舒尔茨认为,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 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大得多。关于人力资本的概念,舒尔茨认为“我之所 以称这种资本为人力的,是由于它已经成为人的一个部分,又因为它可以带来未来 的满足或者收入,所以将其称之为资本。 ” 1 3 舒尔茨还认为, “由于拥有其本身的人 力资本价值,劳动者已经变成了资本家 。 ” 1 3 2 0 5同时,舒尔茨还分析了人力资本 的形成过程,并提出了人力资本是投资的结果的观点。 “人力资本是由人们通过对自 身的投资所获得的有用能力所组成的。为了获得这种有用的能力,人们必须要承担 其所耗费的费用,并且付出为扩大自己未来的收入及未来满足程度所必须花费的时 间价值,因而,通过这种投资的方法,人们所获得的有用能力便构成了人力资本。 ” 1 3 2 0 5舒尔茨还认为,尽管精确地计算人力投资有困难,但是用于人力改进方面的重 要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类: “ (1 )医疗和保健,从广义上讲,它包括影响一个人的寿命、 力量强度、耐久力、精力和生命力的所有费用; (2 )在职人员培训,包括企业所采用 的旧式学徒制; (3 )正式建立起来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 (4 )不是由企业组织的 那种为成年人举办的学习项目,包括那种多见之于农业的技术推广项目; (5 )个人和 家庭适应于变化就业机会的迁移。 ” 1 3 9 另一位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人物是美国当代著名 经济学家加里s 贝克尔。贝克尔主要强调了正规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支出所形成的 人力资本,并认为高等教育既可以影响消费又可以影响货币收入,而在职培训主要 影响货币收入。贝克尔所指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指, “通过增加人的资源影响未来货币 与心理收入的活动。 ” 1 4 在谈到人力资本投资的种类时,贝克尔提出, “这种投资包 括正规学校教育、在职培训、医疗保健、迁移,以及收集价格与收入的信息等多种 形式。 ” 1 4 4 舒尔茨和贝克尔创建的人力资本理论,扩展了经济学研究范围。之前的经济学 10 家尽管认识到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很少有经济学 家敢于将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活动称之为投资,甚至认为“把人类看作是通过投资便 可得以增加的财富,是与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相违背的。这样做似乎是再一次把人 贬为一种纯粹的物质要素,贬为类似财产的某种东西。而且,对于人来说,将自己 看作一个资本物品,即便不会妨碍一个人的自由,也似乎是贬低他的人格。 ” 1 3 2舒 尔茨和贝克尔通过对经济学传统观念进行批判,证明人力资本是投资的产物,并且 可以在未来带来满足或收入,阐明了人力资本的资本属性,奠定了人力资本理论的 坚实基础。 人力资本理论创建至今,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其影响也逐渐扩大。2 0 世纪 6 0 年代后期以来,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领域日益扩大,研究方法和手段也 逐渐多元化,从而近些年来,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涌现了大量成果,并从 2 0 世纪 7 0年代末期开始传播到我国,且渗透到我国诸多相关学科领域。我国学者朱必祥总 结认为,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人力资本理论基础研究、 人力资本价值论、人力资本产权理论、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人力资本财富论、人力 资本增长理论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政策研究。 6 3 6 - 3 8 2 . 2 . 2 人力资本的经济学分析 2 . 2 . 2 . 1 人力资本的概念 “任何定义都不是完美的,但给基本概念下定义又是必须的。 ” 6 5 2尽管相对那 些较为成熟的理论而言,人力资本理论从创建到现在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理论 发展相对来说还不够成熟和完善,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公认准确的人力资本定义,然 而,从各位学术前辈提出的观点和证明过程着手,我们仍可以把握人力资本的基本 内涵。 作为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之一的舒尔茨认为, “人力资本,即知识和技能” ;另 外一位创始人贝克尔则认为“通过增加人的资源影响未来货币与心理收入的活动被 称之为人力资本投资,这种投资包括正规学校教育、在职培训、医疗保健、迁移, 以及收集价格与收入的信息等多种形式。 ” 1 4 我国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若干种 人力资本概念。学者李建民从个体和群体角度给出人力资本两种定义。 “从个体角度 定义为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 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 ” 1 5 “从群体角度定义为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一个国家或 地区人口群体每一个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及健 康等质量因素之整和。 ” 1 5 4 2学者李忠民认为,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凝结在人体内,能 够物化于商品或服务,增加商品或服务的效用,并以此分享收益的价值。” 1 6 学者 李宝元则认为, “人力资本是指人们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开支所形 11 成的资本,就其实体来说,是活的人体所拥有的体力、健康、经验、知识和技能及 其他精神存量的总称,它可以在未来特定经济活动中给有关经济行为主体带来剩余 价值或利润利益。 ” 1 7 学者朱必祥给出的定义为, “所谓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投资而 形成的存在于人体中并能带来未来收益的以知识、技能及健康因素体现的价值。 ” 6 5 2 而笔者比较赞同学者李友根的观点,他将人力资本定义为“凝结在人体内的具有经 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体力的总和。 ” 4 1 2 8李友根学者从法学研究的角度定义 人力资本,并且该定义非常精简地说明了人力资本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值得本 文借鉴。 2 . 2 . 2 . 2 人力资本的特征 将人力资本的概念进行拆分,我们可以归纳出人力资本的基本特征。人力资本 是指凝结在人体内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体力的总和。由此定义我 们可知:首先,它是一种资本,因而具有价值增值的功能;其次,这种资本是凝结 在人体内的,以人体为载体,因而其被称为人力资本;再次,之所以是一种资本, 是因为它具有经济价值,能带来收益和利润;最后,这种资本是知识、技术、能力 和体力的总和,而知识、技术、能力和体力都是投资的产物。作为和物力资本并存 的两种资本之一,人力资本的特征应该在和物力资本相比较时表现得最为鲜明。延 伸开来,笔者认为人力资本主要有以下特征: 第一,人力资本依附于人体而存在。这是人力资本区别于物力资本最明显也最 本质的特征。人力资本的其他特征都是围绕这个特征派生开来的。人力资本的这种 依附性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本以人为载体,离开了人体,这种资本便荡然无存。而正 因为它以人为载体,因而,人体的健康程度、人的心理活动以及生活习惯、宗教信 仰等主观因素对人力资本的价值增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所以说,人力资本的价 值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有者。而物力资本则恰恰相反,它独立于人体而存在, 完全没有人身依附性,其价值大小和价值评判标准也是客观的。 第二,人力资本评估和转让比较困难。这也是由人力资本的人身附属性决定的。 人力资本是一种凝结在人体内的资本,具有无形性,人们能够观察到的只有其载体 的特征和已经做出来的成绩,人们很难通过常规的评估手段对之加以比较和测量。 而且,人力资本以人为载体,因而其受主体的影响很大,价值比较容易波动,静态 地评估人力资本显然是不足取的。另外,即使人力资本的价值能够得以评估,人力 资本的转让也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它附属于人体而存在,而通过转让其载体即人体 的方式转让人力资本,这样的做法在现代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不但社会制度不允 许,从道德层面、伦理层面讲也会导致贬低人的价值、否定人的人格。而物力资本 的评估和转让就简单易行得多了。物力资本大多数具有有形性,人们可以从外部观 察得到它的价值。而且,物力资本独立于人体存在,转让起来比较简便。即使是知 12 识产权一类的无形资产,也可以通过图纸、模型等载体表现出来,况且人们还有相 关的制度和措施与之配套,使得知识产权的评估和转让变得切实可行起来。因此, 这类物力资本的评估和转让尽管有一定的难度,但总的来说它是可以评估和转让的。 第三,人力资本的价值变动性。人力资本以人身为载体,在人的生命周期内, 其价值不会必然随着每次使用而减损,在使用过程当中可能增加也可能贬损。一方 面,随着人力资本的不断使用,不断积累经验、增长知识,以及通过不断的补充和 激励,人力资本的价值不但不会随着每次使用而损耗,反而会随着每次使用而增加。 但另一方面,人力资本若是不进行更新导致知识结构老化,人力资本的价值也会相 应贬值。而且,人力资本的使用过程受社会环境、工作环境、人力资本所有者身体 素质和心理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价值波动必然不能避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 来说,适时对人力资本的价值进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而物力资本就不一样,其物 理性质决定了随着多次使用,其价值会在使用过程当中逐渐贬损,直至最后淘汰出 生产流程。另外,物力资本的价值还会随着生产力的改进,生产工具的更新换代而 逐渐贬值,甚至在其物理寿命还没结束之前就可能被淘汰出生产流程。因此,实务 当中,人们通常通过记提折旧、强制报废等方式逐步转移物力资本的价值。 第四,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人力资本主体将其特定的知识、技能等投入到某个 企业后,经过长期的使用,其资本会和特定企业融合到一起,成为企业的专用资本。 若任意将人力资本撤出企业,则会对人力资本价值实现和企业的运营造成负面影响。 对于人力资本所有者而言,其人力资本长期在一个特定企业使用,其使用范围非常 单一,退出该企业再投入到其他企业会遭遇较多困难甚至贬值。对企业而言,拥有 某种专门技能或知识的人力资本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旦这类人才流失掉了,会 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鉴于人力资本的使用具有专门性,构建出一套 制度来保障人力资本的不流失是非常必要的。而物力资本的专用性相形之下就显得 非常微弱了。公司中的股东享有“用脚投票”的权利,在一定的条件下公司股东可 以通过转让其手中股份来退出公司。尤其在股份公司当中,这种转让就显得更加简 单易行。 由此可知,人力资本同物力资本相比,其根本不同之处还在于它的人身依附性。 也正是因为它的人身依附性,国内外许多学者就以此为由来否定人力资本出资。笔 者认为,人力资本的人身依附性是客观存在的,其评估和转让也存在着许多困难。 然而,这并不代表人力资本的出资就完全不可能实现。通过设计一套科学、合理、 切实可行的制度,人力资本的评估和转让是可能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6363-2025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综合应用服务接口技术要求
- 初中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 初中物理教研方案
- 初中生演讲稿视频
- 2024-2025 学年度成都市小学五年级数学期中全真模拟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物理治疗技术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学期专项突破试卷
- 2025年护士的素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职业礼仪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深部真菌培训试题及答案
- 不确定条件下跨区域应急物资调度优化研究
- 《农机电器设备使用维护》课件-项目一:农机电气系统基础
- 格兰仕微波炉G80W23YSL说明书
- 滨州医学院《人体形态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监控摄像机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校园餐资金管理制度
- 手术麻醉管理授权培训
- T/JSWP 01-2021政策类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范
- 小学二年级家长课堂课件
- 2025年上海房屋租赁合同的范本
- 绿化工程安全专项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