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肠道菌群对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学影响的前瞻性研究ppt课件.ppt_第1页
干预肠道菌群对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学影响的前瞻性研究ppt课件.ppt_第2页
干预肠道菌群对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学影响的前瞻性研究ppt课件.ppt_第3页
干预肠道菌群对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学影响的前瞻性研究ppt课件.ppt_第4页
干预肠道菌群对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学影响的前瞻性研究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各位专家莅临指导 滨州市人民医院 导师金世禄教授研究生张学娜 干预肠道菌群对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学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目录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研究结论 致谢 IBS简介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bowelsyndrome 全球人群中有l0 20 的成人和青少年具有符合IBS的症状 经常与其他功能性胃肠病有症状重叠 导致大量的医疗费用 症状常反复发生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IBS 非器质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 研究背景 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 大多数IBS患者存在菌群失调 主要表现为双歧杆菌 乳酸菌等有益菌数量减少而兼性大肠杆菌 类杆菌等数量增多 菌群失调可能在IBS的发生 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但缺乏大量的前瞻性研究 近期研究发现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的初步试验结果令人鼓舞 应用于人体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 乳杆菌等 目前已用于很多疾病的治疗 研究背景 国内外有数项临床试验报道口服微生态菌制剂可以明显改善IBS患者腹痛 腹胀等各项症状 但也有报道指出微生态制剂对于改善症状无效 最近学者模仿人类感染后IBS的自然发病过程 建立急性福氏痢疾杆菌感染后的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 发现益生菌对稳定免疫调节性T细胞 恢复机体免疫平衡起重要作用 研究目的及意义 探讨菌群失调与IBS的关系及干预肠道菌群对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学的影响 由于IBS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其治疗也将是一个长期不断反复探索的过程 有必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前瞻性研究 探讨IBS的病因及有效 可行 方便的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 具体研究内容 通过对于存在菌群失调而未出现症状的IBS患者提前进行肠道菌群干预 从而探讨 提前干预肠道菌群是否可以预防和减轻远期IBS症状 肠道菌群失调与IBS的关系 研究对象 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确诊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 D 且处于症状缓解期的患者100例 完全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其中85例完成试验 干预组43例 男28例 女15例 年龄18 66岁 中位年龄45 6岁 对照组42例 男29例 女13例 年龄26 63岁 平均46 8岁 研究对象 入选条件 符合罗马 诊断标准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 并按照大便性状分型确定为腹泻型 IBS D 行结肠镜 消化道钡餐 钡灌肠等检查排除肿瘤 炎性肠病或其他器质性疾病 年龄 18周岁 入选研究 研究对象 排除标准 观察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影响症状学的不能排除的器质性病变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或有肠道器质性疾病或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 排除 怀孕期或哺乳期患者 有腹部手术史者或其他无法充分合作者 注 如果患者需要抗抑郁和抗焦虑治疗亦需要做相应的记录 我们将进行SAS和SDS初步筛查 并请专业的心理医生会诊治疗 如果两组中抗抑郁和抗焦虑治疗的患者不具有可比性 这作为补充排除标准 罗马 诊断标准 在最近的3个月内 每个月至少有三天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和 或 不适 并具有下列2项或2项以上 排便后症状改善 伴排便频率的改变 伴粪便性状的改变 患者至少在诊断前的6个月内出现症状 并在最近3个月内持续存在 在观察期间痛疼和 或 不适症状的频率至少一周2天 分型标准 根据粪便的性状分为以下亚型 便秘型 IBS C 腹泻型 IBS D 混合型 IBS M 不确定型 IBS U 硬便或块状便 稀便或水样排便 研究方法 将100例处于症状缓解期的IBS 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干预组 入选后定期4 6周检测粪便菌群情况 对存在菌群失调而未出现症状的患者进行肠道菌群干预治疗 给予菌群调节制剂 四联活菌片 思连康 并继续检测粪便菌群 当患者出现症状时 记录患者的IBS症状学积分及Bristol积分 若未再出现症状要做无症状记录 总观察时间为6 12个月 研究方法 对照组 入选后定期4 6周检测粪便菌群情况 对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而无症状者只进行观察随访而不进行肠道菌群的干预治疗 当患者出现症状时 记录患者的IBS症状学积分及Bristol积分 若未再出现症状要做无症状记录 总观察时间为6 12个月 肠道菌群的检测采用粪便涂片革兰氏染色按比例分类方法 报告方式为文字描述法和简表法的综合 评分标准 IBS症状等级评分量表评腹痛时间腹痛频率排便形状排便过程黏液便排便时分 h d d 周 异常比例异常比例出现比例腹胀比例0分0000001分 11 2 1 4 1 4 1 4 1 42分2 83 51 4 3 41 4 3 41 4 3 41 4 3 43分 86 7 3 4 3 4 3 4 3 4 评分标准 大便性状评分 Bristol粪便量表及积分分型大便性状描述记分1硬块状便似坚果状 不易排出 1分2腊肠状但成块2分3腊肠状但表面有裂隙3分4腊肠状平滑软便4分5有明确边界的软团状物 易于排出 5分6整齐边缘的松散片状物 糊状物或水样便6分7没有固体成分 完全是液体7分 菌群检测报告 结果参考值细菌总数 500 5000 油镜视野革兰阳性杆菌 50 2 74 革兰阴性杆菌 35 49 44 革兰阳性球菌 2 10 革兰阴性球菌 0 5 5 优势菌 其他 特征细菌变化 印象诊断 菌群失调分度 技术路线 症状缓解期的IBS D干预组4 6W监测菌群对照组无菌群失调有菌群失调有菌群失调无菌群失调无症状者给予思连康干预仅观察观察随访 6 12个月 定期记录患者的IBS症状学积分及Bristol积分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3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SD 表示 非正态分布以M QR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的分析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1 干预组发生菌群失调患者29例 干预后出现症状者15例 未发生菌群失调患者14例 出现症状者5例 对照组发生菌群失调患者27例 出现症状者24例 未发生菌群失调患者15例 出现症状者7例 2 85例IBS D患者的菌群失调率为65 9 56 85 3 两组有菌群失调者症状发生率对比分析 干预组症状发生率为51 7 对照组症状发生率为8 9 干预组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9 135 P 0 05 研究结果 4 两组出现症状者症状学积分分析 对照组出现症状时症状学总分 腹痛时间 腹痛频率及腹胀比例 2分 1 3 比0分 0 1 明显高于干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如下表 干预组与对照组出现症状者症状学积分比较 分 S 组别例数症状学总分腹痛时间腹痛频率排便形状异常对照组2010 4 3 3a2 0 1 0a2 0 1 0a2 5 0 5干预组316 8 2 8a1 2 1 11 2 1 02 3 0 5注 与对照组比较 aP 0 05 研究结果 5 对照组有菌群失调者与两组无菌群失调者症状发生率对比分析 有菌群失调者症状发生率为88 9 24 27 无菌群失调者症状发生率为46 6 27 58 其中包括干预组中有菌群失调者经干预后转变为无菌群失调者 有菌群失调者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菌群失调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13 76 P 0 05 6 两组中有再发症状患者的粪便Bristol积分均为6分 菌群失调者的菌群失调分度均为 度菌群失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论 对照组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 说明干预肠道菌群失调可明显降低IBS患者症状发生率 对照组发生症状时症状学总分 腹痛时间 腹痛频率及腹胀比例症状学积分明显高于干预组 而大便形状异常 排便过程异常及黏液便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IBS D患者的部分症状 肠道菌群失调为IBS的致病因素之一 干预肠道菌群失调可明显减轻IBS D患者部分症状 研究结论 干预肠道菌群可以明显减低症状发生率 并且可减低症状发生时的症状学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