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提纯生产工艺流程_第1页
金银提纯生产工艺流程_第2页
金银提纯生产工艺流程_第3页
金银提纯生产工艺流程_第4页
金银提纯生产工艺流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金的性质金为化学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IB族元素,原子序数79,相对原子质量196.967。纯金为金黄色,其颜色随其中杂质的种类和数量而改变,如银和铂可使金的颜色变浅,铜能使金的颜色变深。金被碎成粉末或碾成金箔时,其颜色可呈青紫色、红色、紫色乃至深褐色至黑色。 所有金属中,金的延展性最好,一克纯金可拉成长达3500米以上的细丝,可碾成厚度为0.23*10-3毫米的金箔。但当金中含有铅、铋、碲、镉、锑、砷、锡等杂质时,其机械性能明显下降,如金中含0.01%的铅时,性变脆;金中含铋达0.05%时,甚至可用手搓碎。 金的密度随温度略有变化,常温时金的密度为19.29-19.37克/厘米3。金锭中由于含有一定量的气体,其密度略有降低,经延压后金的密度增大。 金的挥发性极小,在熔炼金的温度下(1100-13000C)金的挥发损失小,一般为0.01%-0.025%。金的挥发损失与炉料中挥发性杂质的含量及周围的气氛有关,如熔炼锑或汞含量达5%的合金时,金的挥发损失可达0.2%;在煤气中蒸发金的损失量为空气中的6倍;在一氧化碳中蒸发金的损失量为空气中的2倍。金在熔炼时的挥发损失是由于金有很强的吸气性引起的。金在熔炼状态时可吸收相当于自身体积37-46倍的氢,或33-48倍的氧。当改变冶金炉气氛时,熔融金属所吸收的大量气体(如氧、氢或一氧化碳)会随气氛的改变或金属的冷凝而析出,出现类似沸腾现象,其中较小的金属珠(尤其是直径小于0.001毫米的金属珠)会随气体的喷出而被强烈的气流带走,从而造成金的飞溅损失。 金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金的导电性能仅次于银和铜,在金属中居第三位。金的导电率为银的76.7%,金的热导率为银的74%。 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自然界仅与碲生成天然化合物-碲化金,在低温或高温时均不被氧直接氧化,而以自然金的形态存在。 常温下,金与单独的无机酸(如硝酸、盐酸或硫酸)均不起作用,但溶于王水(一份硝酸和三份盐酸的混酸)、液氯及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氰化物溶液中。此外,金还溶于硝酸与硫酸的混合酸、碱金属硫化物、酸性硫脲液、硫代硫酸盐溶液、多硫化铵溶液,碱金属氯化物或溴化物存在的铬酸、硒酸、碲酸与硫酸的混合酸及任何能产生新生氯的混合溶液中。 碱对金无明显的腐蚀作用。 金在化合物中常呈一价或三价状态存在,与提取金有关的主要化合物为金的氯化物,氰化物及硫脲化合物等。 金的氯化物有氯化亚金AuCl和三氯化金AuCl3。它们可呈固态存在,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分解生成络合物。金粉与氯气作用生成三氯化金。三氯化金溶于水时转变为金氯酸: 2Au+3Cl2=2AuCl3 AuCl3+H2O=H2AuCl3O H2AuCl3O+HCl=HAuCl4+H2O 金粉与三氯化铁或氯化铜作用时也可能生成三氯化金。 金易溶于王水中,其反应可以下式表示: HNO3+3HCl=Cl2+NOCl+2H2O 2Au+3Cl2+2HCl=2HAuCl4 金氯酸可呈黄色的针状结晶(HAuCl4 .3H2O)形态产出,将其加热至1200C时转变为三氯化金。在140-1500C下将氯气通入金粉中可获得吸水性强的黄棕色三氯化金,它易溶于水和酒精中,将其加热至150-1800C时分解为氯化亚金和氯气,加热至2000C以上时分解为金和氯气。 氯化亚金为非晶体柠檬黄色粉末,不溶于水,易溶于液氨或盐酸液中,常温下能缓慢分解析出金,加温时分解速度加快: 3AuCl2Au+AuCl3 溶于氨液中的氯化亚金,用盐酸酸化时可析出AuNH3Cl沉淀。氯化亚金与盐酸作用则生成亚氯氢金酸: AuCl+HCl=HAuCl2 存在于溶液中的金离子可用二氧化硫、亚铁盐、草酸、甲酸、对苯二酚、联氨、乙炔、木炭及金属镁、锌、铁和铝等作还原剂将其还原而呈海绵金粉形态析出,加热溶液可加速还原反应的进行。 金的氰化物有氰化亚金和三氰化金。三氰化金不稳定,无实际意义。有氧存在时,金可溶于氰化物溶液中,金呈络阴离子形态存在于氰化液中: 4Au+8NaCN+O2+2H2O=4NaAu(CN)2+4NaOH 将金氰络盐酸并加热时,金氰络盐分解并析出氰化亚金沉淀: NaAu(CN)2+HCl=HAu(CN)2+NaCl HAu(CN)2热至500CAuCN+HCN 金化合物在氯化物溶液或氰化物溶液中,金几乎均呈络阴离子形态存在,氰化液中的金常用锌块、铝等做还原剂将其还原析出,也可采用电解还原法将金还原析出。 金虽然是化学性质极稳定的元素,但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制得许多金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如金的硫化物、氧化物、氰化物、卤化物、硫氰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氨合物、烷基金和芳基金等化合物、浓氨水与氧化金和氯金酸溶液作用可制得具有爆炸性的雷酸金。 金与银或铜可以任何比例形成合金。金银合金中的银含量接近或大于70%时,硫酸或硝酸可溶解其中的全部银,金呈海绵金产出。用王水溶解金银合金时,生成的氯化银将覆盖于金银合金表面而使其无法进一步溶解。金铜合金的弹性强,但延展性差。往金铜合金中加入银可制得金银铜合金。 金与汞可以任何比例形成合金,金汞合金称为金汞齐。金汞齐因含金量不同可呈固体或液体状态存在。2.银的性质 银为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IB族元素,原子序数为47,相对原子质量为107.868。 纯银为银白色、光泽、色泽鲜亮,它与金或铜可以任何比例形成合金。掺入10%以上的红铜时色泽开始发红,红铜愈多,颜色愈红。掺入黄铜时,其颜色则白中带黄,黄铜含量愈高,颜色愈黄带黑。掺入白铜,其颜色变灰。掺入金后,其颜色变黄。 银的延展性仅次于金,纯银可碾成0.025毫米的银箔,可拉成头发丝般的银丝,但当含少量砷、锑、铋时,银即变脆。 银具有极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在所有金属中,银的导电性能最好。银的熔点较高,为960OC,但比金、铜、铁等常见金属的熔点低。银的沸点为1850OC,银熔炼时会氧化和具有一定的挥发性,但当有贱金属存在时,氧化银很快被还原,在正常的熔炼温度(1100-1300OC)下银的挥发损失小于1%。但当氧化强烈,熔融银液面上无覆盖剂及炉料含有较多的铅、锌、砷、锑等易挥发金属时,银的挥发损失会增大。银在空气中熔融时可吸收相当于其自身体积21倍的氧。这些被吸收的氧在熔融银液冷凝时放出形成“银雨”,造成细粒银珠的喷溅损失。当银中含有少量铜或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