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品质管理知识 管理者培训教材 教育分科会 品管知识 教育分科会 品质体系一般架构 品质管理体系 qa qc qe iqc lqc fqc lpqc dcc sqa pqa fqa fa das cpi cs trainning 图中缩写词含义如下 qc 品质控制 品质保证 qa qe 品质工程 iqc 生产线品质控制 lqc 来料品质控制 lpqc 制品品质控制 fqc 最终品质控制 sqa 供应商品质保证 dcc 文控中心 pqa fqa das fa gpi cs trainning 制程品质保证 最终品质保证 缺陷分析系统 坏品分析 连续工序改善 客户服务 培训 一 sqa供应商品质保证 教育分科会 1 sqa定义 sqa即供应商品质保证 是通过在供应商处设立专人进行抽样检验 并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审核 评论而从最源头实施品质保证的一种方法 2 sqa主要职责 a 对从来料品质控制 iqc 生产及其它管道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 把结果反馈给供应商 并要求改善 c 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审核 及时发现品质隐患 b 根据派驻检验员提供的品质怀报对供应商品质进行跟踪 d 根据实际不定期给供应商导入先进的品质管理手法及检验手段 推动其品质保证的能力提升 e 根据本公司生产反馈状况 派驻人员检验结果 对投诉反应速度及态度对供应商排序 为公司对供应商的取舍提舍提供依据 二 iqc来料品质控制 教育分科会 1 iqc主要职责 a 根据来料检验标准 按规定的抽样及接收标准对来料进行检验和验证 b 对生产中发现的来料品质问题进行处理 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召开物料评审会议 必要时开出纠正行动报告要求改善 对有sqa的公司 反馈sqa要求供应商改善 c 对供应商根据月批合格率进行排序 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 2 一般来料检验流程 见下页 来料 教育分科会 货仓填写物料验收 验证单 置待检区 iqc抽检 打passedep 入合格区存放 贴入不良标识 置不合格物料区 不合格评审 mrb 拒收 特许回用 置退料区 选择使用 修正后使用 iqa联络供应商 vcar 退供应商 标识 存放特许回用区 3 来料检验注意事项 教育分科会 a 抽样应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b 抽到不到良做好标识 检验结束后放回原处 c 不合格物料的评审由技术部门 品质部门 生产部及物控制部门主管以上人员参加 三 ipqc制程品质控制 ipqc主要职责 1 首件样品确认 流程确认 作业方法确认 2 csp cnticdsamplingplan从关键工序定时抽检 3 巡视生产线并反馈发现的品质问题 4 spc 统计过程控制图 制作 跟进 四 pqa制程品质保证 1 pqa主要职责 a 依据特定产品标准 对在制品进行抽样检验 以确定本批在制品是否放行至客户处 b 对检验合格率及抽检不良率进行统计观察 与目标之间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适当的纠正预防行动 c 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对生产线进行评审 使之按正常流程运作 主持召开品质会议 通报品质状况 安排采取纠正行动 2 半成品 成品一般检验流程 教育分科会 形成批量 填写半成品 成品报验单报验 pqa qa确认报验单与报验批符合性 相符判断 抽样 检验 合格否 上批判不合格 输入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在报验单上签上 合格 在半成品 成品检查报告上作上相应记录 半成品 成品检查报告报品质主管确认 合格产品流入下道工序 yes no no yes 3 一般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教育分科会 lqc发现不合格品 用标贴纸注明不良位置 不良品置放区 是否同类不良有2个 生产管理知会技术人员分析确认 采纠正 预防措施 是否ok 正常生产 品质管理以上人员评价 pqa qa发现不合格品 填写报验单在检查批上作 不合格 标识 生产管理确认品质工程人员确认 有异议吗 有无特殊情况 报请生产及品质部高层确认判断 是否追溯 原判定正确否 可否让步接收 追溯所需批号 返工 重新报验 接受 继续观察 yes no yes no yes yes no 有 有 无 无 要 不要 六 qe das品质工程和缺陷分析系统 教育分科会 1 品质工程部组织结构 qe经理 cpi组 技术员 技术员 cs组 das组 技术员 技术员 trainning 工程师 主管 2 品质工程部主要职责 3 das主要职责 通过完善控制体系达到预防目的 能过spc statisticalprocess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 监控工序状况 通过doe designofexperiment实验设计 提升工序 纠正预防流程 教育分科会 iqc检查结果 spc系统发现品质问题 内 外部质量体系审核 生产过程中发现品质问题 品质记录品质报告 客户投诉 报告相关管理者 责任管理分析处理 qe人员分析 作成分析报告 需要时开出car 原因分析 纠正行为 预防措施 确定完成期限 实施 验证 管理评审 纳入相关文件 ok ng 有效 客户投诉处理流程 教育分科会 客户投诉 有无退货 点数 编号登记 处理计划要求 分析不良产生原因 分析不良流出原因 修理 全数qc 测试 ok 报验qa ok 出货或相应处置 客户返还品分析对策会 内部纠正行动报告 对外纠正行动报告 验证 分析 对策 封闭归档 确认问题 分析原因 回复客户 有 无 报废 yes yes no no pmc 货仓 技术部 qe部 qa部 货仓 七 过程品质控制 教育分科会 spc统计过程控制 是应用统计技术 分析过程中的品质特性从而控制过程变异 spc的目标 1 预防问题的发生2 减少浪费 spc的分类 1 计量值数据2 计数值数据 spc控制图 1 计量值控制图2 计数值控制图 计量值的特点 是可以连续读取这些数据 如 长度 重量 计数值的特点 是不可以连续读取这些数据 只呆读取整数如不合格数 缺点数等 2 计数值控制图 教育分科会 xbar r x r 平均值与全距控制图 x r 中数据与全距控制图xbar s x s 平均值与标准控制图x rm 个别值与移动全距控制图 1 计量值控制图 p chart 不良率控制图pn chart 不良数控制图c chart 缺点数控制图u chart 单位缺点数控制图 八 品质检验 包括 包括 1 抽样的方法 a 简单的随机抽样 b 系统抽样 b 系统抽样 2 抽样检验的分类 教育分科会 p 品质成本占成本比例 proprtioncostofquality ms 材料报废费用 materialscrap ls 劳动力损耗费用 labourscrap rc 返工费用 reworkcost pc 预防费用 preventioncost ac 鉴定费用 appraisalcost tmc 总的制造费用 totalmanufacturecost coq 品质成本 costofquality 1 ms ls rc pc acpcoq tmc2 coq ms ls rc pc ac 3 品质成本核算 a 计量型抽样检验b 计数抽样检验 4 降低品质成本的途径 1 降低每个产品的生产时间 即提高生产效率 2 减少wip库存所带来的其它成本 wip减至最小 3 尽量降低出货坏品数 杜绝不良品出厂 4 减少每单位产品的故障分析和维修成本 5 品质成本的计算步骤 教育分科会 1 列表标明本公司须计算品质成本项目 2 计算各分项目之成本 对设备 须计算折旧 维修及动力费用 对人 计算工资及福利 4 连续观察各周 月品质成本 3 将成本加总 得当月总品质 6 品质成本与制造成本的关系 1 销售额 品质成本 制造成本 利润2 品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在10 以内较为正常 15 左右比较差 20 很差 7 评价品质水平的几个重要指标 教育分科会 fpy 直行率 首次通过检查的产品数 总产品数 100 2 qa检验批合格率 1 工序fpy 批合格率 合格批数 检验批数 100 3 qa重缺陷比率 qa重缺陷比率 样本中a类不合格数目 总抽样数 100 4 客户返还不良品率 客户返还不良品比率 某阶段客户退坏机数 此一阶段客户使用此产品数 10 6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 品质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既不能回避现实 也不能敷衍塞责 而应去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欧美日的先进企业品质管理有其领先之处 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 取长补短 为我所用 不失为明智之举 现将新旧七大品管手法比较如下 见下页表格内 教育分科会 新七大手法主要用于对新产品开发方面的应用 对其它问题也可进行分析 下面介绍旧的品管七手法 一 直方图 histogram 设原始数据为n个 可分为k组 k值大致可参考下述范围来选定 1 将原始数据按数据数量多少进行分组 n在5 100时 k 6 10n在100 250 k 7 12n大于250时 k 10 20 教育分科会 例 某零件的尺寸为40 0 035mm 现测量100个零件数据 其公差见下表 作直方图并研究其工序能力 原始数据表 最大 最小 30 0 2 找出数据内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教育分科会 首先将表中每一横行 组 的最大 最小值写在表的右边最大栏和最最小栏内 然后 从表的右边最大栏内找出其中的最大者 并写在该栏的最下格内 从表的右边最小栏找出其中的最小值 并写在该栏最下格内 得xmax 30 xmin 0 3 求出各组的组距h 首先从数值最小的组开始第一组下界限值 xmin h 2 0 3 2 即 1 5 1 5 若h为偶数 上述公式不能使用 h为偶数的计算方法是 第一组下限值 xmin 最小测量单位 2 4 求出各组的组界 组的上下限 组距是指组值的范围 即该批数据按其最大值与最小值的范围分成10组 每一组的范围称组距h h xmax xmin k 30 0 10 3 第一组上界值为下界限值加上组 第二组的下界限值就是第一组的上界限值 第一组的上界限值加上组距就是第二组的上界限值 照此类推 定出各组的组界 教育分科会 采用上述方法来确定组界的目的是为避免出现数据与组的边界值重合而造成频数统计困难的问题 5 求出各组的组中值 中心值 以xi表示xi 下界值 上界值 2 6 计算各组数据个数 称为频数 以fi表示 各组频数的统计 依次读出原始数据表中的每一个数据 所读数据值属于上述10个组中某一组界内 即在该组的频数栏内作记号 直至表1的数都读完并记在统计栏内 统计每一组频数fi 且fi n作频数分布表如下表 见下页 教育分科会 频数分布图 合计100 根据所制频数分布来画直方图 如图下表 其步骤 2 绘制直方图 教育分科会 1 5 0 4 5 1 5 7 5 10 5 1 1 5 13 14 13 5 27 18 12 3 16 5 22 5 19 5 28 5 31 5 35 34 5 5 1 b t 直方图 1 坐标纸上 以横坐标表示组界值 以纵坐标表示频数值 2 以组界界限范围为底 组的频数范围为高画出各组的直方条 各直方条组成直方图 3 对直方图的观察与分析 1 从直方图的图形来分析直方图的图形有些参差不齐 应着眼于图形的整体形状近似于正态分布图与否 作为分析的依据 教育分科会 对称形 孤岛形 陡壁形 偏向形 锯齿形 双峰形 各种形状直方图 图 是近似正态分布形 中间高 两边底 左右对称 图 是孤岛形 在体直方图外另出现一个小的直方图 这可能是因材料中混入不同的材料 或者因操作方法变化等原因所引起的 图 是陡壁形 这意味着可能是将不合格的工件剔除后所得的数据 图 是锯齿形 一般是因测量方法或读数有问题 也有可能是分组不适当造成 图 是偏向形 这往往因加工习惯而造成 图 是双峰形 通常是由两个不同的分布混合在一起的形成的 2 将直方图与公差比较进行分析 教育分科会 图中t表示公差范围 b表示直方图范围 其中 四种均表示质量未越出公差范围 但图 有一侧或两侧与公差重合 说明不安全和不稳定的 图 与 虽然没有公差范围但距离太大意味着精度浪费 图 是合适的 既不超公差又没有精度浪费 各种形状直方图范围与公差范围比较 利用频数分布表 表1 求xbar与s 其步骤是 1 分步法 4 根据频数分布表求数据的xbar与s 见下页 教育分科会 a 找出频数最高的组 该组所对应的中心值以字母a表示 a 15b 求出各组的组立 ui 频数最高的组为频数分布中心位置 即定其组立为0 其他各组位以0为中心上下依次编号 如表中所示 ui值也可按下公式求出 ui xi a h如u5 12 5 3 1 u6 15 5 3 0u7 18 15 3 1 其余类推 c 在表1上分别求出各组的频数与组位 并填写在该表的fi ui栏目中 然后求出fi ui值 即表中第 7 组的数值 按 7 5 6 的方式求得 d 在表上求出各值的fui的数值 即第 8 栏的值为 8 6 7 e 上述4个步骤计算结果全部填入频数表的各有关栏目内 然后下列公式求出xbar与s x a h fiui fis h fiui fi fiui fi 2 2 教育分科会 将有关数据代入公式得 x 15 3 11 100 15 3 单位为0 001mm s 3 353 100 11 100 5 63 单位为0 001mm 2 教育分科会 根据频数分布表求xbar与s 也可按下述方法来求 其频数如下表 1 在第一列内找出频数最高的组 其所对应的数值为0 2 在一列内分别从上 从下向中心位置箭头方向累加数值 直至0的位置所得数值分别为c与a 3 在第二列内重复上述做法 但其频数分布中心及其上下的数值均定为0而从下向上累加至0止所得数值为b 从上而下累加至0止所得数值定为d 第二列全部数值之和定为e 4 是述计算求出系数abcde之后 即可按下公式求出xbar与s 交叉加法 x a h a b c d fia b c d 2e a b c d s h fi fi 2 教育分科会 1 1 5 14 13 27 18 12 3 5 1 1 2 7 21 34c 0 39a 21 9 6 1 1 3 10 31d 0 0 0 37b 16 7 1 106e 将有关数据代入上式得 x 15 3 39 37 34 31 100 15 3 单位为0 001mm s 3 39 37 31 3 106 100 39 37 34 31 100 5 63 单位为0 001mm 所以从b x 3s 15 33 3 5 63 39 99844 40 03222mm 而t 40 40 035mm 所以左边超出范围0 00156mm cp usl usl 6s 35 0 6 5 63 1 036cpk usl usl 2 sl u 6s 35 0 2 17 5 15 33 6 5 63 0 908其中 usl为上公差规格线lsl为下公差规格线sl为公差中心值 结论 由上可得 cp 1 036 1 67 cpk 0 908 1 67此工序能力太低 须进行改善 教育分科会 分层的目的 分层法也叫分类法 它是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按一定的标志来分类整理 以便分析影响质量原因 找到提高质量的有效方法 二 层别法 是为了把性质不同的数据和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分析清楚 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以便对症下药 解决问题 分层的原则 使一层内数据的波动幅度尽可能小 而使各层之间的差别尽量大 分层按一定标志来划分 在质量管理中 常按下述标志分层 1 时间 按月 日班次分层2 人员 按人员的年龄 性别等分层3 机器设备 按型号 使用年限分层4 原材料 按成分 规格 批次 产地等5 作业方法 如工作条件 工艺方法等6 其他如测试手段等等 三 排列图 教育分科会 排列图也叫主次因素排列图 排列图主要根据关键的少数 次要的多数原理作成 排列图有两个纵坐标 图内的直方形分别表示各因素的作用大小 图内的线表示各因素作用百分率的累计曲线 也称为巴雷特性曲线 例 某电子厂加工厂fw32的qe工程师共处理了21件品质问题 针对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如下表 表里给出了频数及累计百分数 而该厂fw32品质问题主次因素排列图见图 1 教育分科会 0 5 10 15 20 25 25 50 75 100 0 人为问题 机器问题 修理问题 执锡问题 来料问题 环境问题 四 鱼骨图 因果分析图又叫鱼刺图 它是表示原因与结果关系的图形 通过此图形的绘制来寻找影响结果的各种原因 因果分析图格式图如下 教育分科会 原因a 原因b 原因c 原因d 原因e 中原因 更小原因 因果分析图 因果分析图简称因果图 是用来寻找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以便确定其因果关系 首先是从质量问题这个结果出发 依靠群众集思广益 由表及里 逐步深入 直至找到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旅游项目2025年资金申请政策环境与风险规避报告
- 2025行业投融资趋势分析报告
- 中国银行2025安康市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邮储银行2025泰安市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佛山市信息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交通银行2025鹰潭市金融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邮储银行2025忻州市金融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工商银行2025酒泉市秋招笔试性格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模拟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试卷附答案详解(培优)
- 2025年江苏省高考招生统一考试高考真题物理试卷(真题+答案)
- CJ/T 191-2004板式换热机组
- 《智能机电系统设计与开发》课件 第三章-机械系统设计与开发
- 食品卫生考试试题及答案
- T/CECS 10187-2022无机复合聚苯不燃保温板
- 睾丸常见肿瘤超声诊断要点
- 重症医学科肺康复综合体系建设
- 数字劳工的集体行动:“罢工”现象解析
- 癫痫学生免责协议书
- 班级管理情境案例分享
- 陶艺知识课件大全初中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