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系统 第一章 神经系统概述 机能区分组成常用术语 神经系统的功能 控制和调节维持内 外环境间的统一基本活动方式 反射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神经系统以反射做为其调节活动的方式 反射弧任何一部分损伤 反射即出现障碍 如肌肉瘫痪 皮肤感觉丧失等 因此 临床上常用检查反射的方法来诊断神经系统的疾病 神经系统的区分 中枢 脊髓脑周围 脊神经脑神经 运动神经感觉神经 躯体神经内脏神经 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感受刺激 传导冲动神经胶质间质或支持细胞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 树突 胞体 轴突 神经元neuron形态胞体 尼氏体树突轴突 神经元的分类 假单极感觉双极运动多极联络中枢突周围突树突轴突 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神经纤维是指神经元胞体发出的长胞突 轴突和长树突 被髓鞘和神经膜所包裹 裹有髓鞘称为有髓纤维 有的无髓鞘包裹称为无髓纤维 周围神经的髓鞘由施万细胞 Schwanncell 环绕轴突所形成同心圆板层 中枢神经的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的突起所形成 髓鞘呈分节状包绕在轴突外面 直至神经末梢以前 在相邻两节髓鞘之间处称郎飞节 神经纤维越粗 髓鞘越厚 其传导电信号的速度就越快 神经纤维 神经元轴突 施万细胞环绕轴突所形成同心圆板层 少突胶质细胞在大脑和脊髓神经元的轴突周围裹上髓鞘 通常肉眼所见的神经 则是由许多条有髓神经或无髓神经纤维各自集合成束 或是两种兼容而以一种为主体的神经纤维集合成束 外包结缔组织 血管和淋巴组成的鞘 许多神经纤维和鞘共同组成神经 如坐骨神经与迷走神经等 突触 结构突触前部化学突触突触间隙电突触突触后部接触方式感受器神经元神经元神经元神经元效应器 占大脑体积的一半与神经元的比例10 50 1神经胶质细胞可以分裂 Neuron red andglia blue 神经胶质细胞 neurogliacell 典型的胶质细胞胞体较小 具有大量放射状突起 表面不光滑 无明显的树突和轴突 大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施万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实际上是神经系统的巨噬细胞 在神经系统病变时增多 室管膜细胞 衬附于脑室腔面和脊髓中央管内面的室管膜细胞也属于胶质细胞 其功能是帮助神经组织与脑室腔内的液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神经胶质细胞功能 1 支持2 绝缘 屏障3 保护 修复 再生4 物质代谢和营养5 免疫应答6 维持离子平衡等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术语部位构成灰质 中枢胞体和树突白质 中枢神经纤维皮质 中枢大 小脑表面的灰质髓质 中枢大 小脑的白质神经核 中枢胞体神经节 周围胞体纤维束 中枢神经纤维神经 周围神经纤维 灰质和皮质 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聚集的部位 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 称灰质 graymatter 在大 小脑表面形成一个灰质层称皮质 cortex 白质和髓质 中枢神经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 因多数纤维具有髓鞘而成白色 称白质 whitematter 分布在大 小脑深面的白质又称髓质 medulla 灰质和白质 皮质和髓质 神经核和神经节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 其胞体常聚集在一起 在中枢神经内称神经核 nucleus 在周围神经内称神经节 ganglion 纤维束和神经 在中枢神经内 行程与功能相同的纤维走在一起 称纤维束 tract fasciculus 在周围神经中 神经纤维都形成粗细不等的条索状结构 称神经 never 神经系统的组织学和细胞学 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组织以及供给营养的血管和极少量作为联系的结缔组织所构成 神经组织包括神经细胞 神经元 和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细胞是有突起的细胞 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一般没有传递冲动的功能 主要是对神经细胞起着支持 营养 保护和修复等作用 胞体的中央有细胞核 核的周围为细胞质 神经元膜作为一个屏障把细胞质包裹于神经元内 胞质所具有的细胞器如线粒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体 神经微管 神经丝和微丝 在细胞质内构成复杂的和可动的网架 称为细胞骨架 cytoskeleton 它维持了神经元特有的形状 通常只发出一条 表面光滑 但可发出侧支 全长直径较均一 长短不一 短者仅数微米 也可长于1m 胞体发出的冲动沿轴突传出 特点 不含粗面内质网 仅有少量游离的核糖体 轴突膜的蛋白质组成不同于胞体膜 轴突 axon 所有轴突都有起点 轴丘 中间段 轴突主干 和末端 末端称为轴突终末 axonterminal 或终末扣 terminalbouton 轴突终末的细胞质和轴突内细胞质的不同点 不存在微管 包含突触囊泡 面对突触的囊泡膜内表面附有特别高密度的蛋白质 含有大量线粒体 轴浆运输 怎样才能观察到神经细胞 显微镜固定切片染色 尼氏染色方法 Nisslstaining 是用碱性染料染神经组织的一种方法 神经组织中可与碱性染料结合的主要成份是核酸 神经元胞体中有大量核糖核酸 主要以尼氏小体的形式存在 尼氏染色的神经元 高尔基染色的神经元 利用轴浆运输现象追踪神经元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 示踪剂 HRP horseradishperoxidase 辣根过氧化物酶 快蓝 fastblue 荧光金 fluorogold 核黄 nuclearyellow 神经生物素 neurobiotin 生物素化葡聚糖胺 biotinylateddextranamine BDA 神经束路示踪 1 材料的来源 一般取材于胚胎动物的神经组织 2 神经元体外培养液 20 小牛血清或胎牛血清 DMEM F12 3 有丝分裂抑制剂 阿糖胞苷 5 氟脱氧尿嘧啶常用 4 神经元的无血清限定培养液 N1 N2 N3 5 神经元体外培养的生长基质 多聚赖氨酸 多聚鸟氨酸 鼠尾胶原等 6 体外培养神经元的化学标志物 MAP 2 NF NSE等 7 神经元体外培养的存活时间 一般地1 2周 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脊髓 脊髓 位置与外形内部结构功能损伤及临床表现 位置 脊髓spinalcord与脑干相连 位于椎管内 呈前后略扁的圆柱形 全长约42 45cm上端 平枕骨大孔 延髓 下端 平 椎体下缘 成人 新生儿平 脊髓spinalcord位于椎管内 并被三层被膜包绕 脊髓的外形 两个膨大终丝脊髓圆锥马尾脊髓外面的沟脊髓节段脊髓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外形 颈彭大 位于颈髓第5节至胸髓第1节 腰骶膨大 位于腰髓第2至骶髓第3节 终丝 终于尾骨背面 脊髓圆锥 马尾 后正中沟 前正中裂 前外侧沟 后外侧沟 脊髓外面的沟 节段性脊髓保留有明显的节段性 这种节段性可由每一对脊神经前 后根的根丝出入脊髓时所占据脊髓的宽度反映出来 根据脊神经的数目 脊髓可分为31节 8个颈节 C 12个胸节 T 5个腰节 L 5个骶节 S 和1个尾节 Co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颈段上部 与椎骨序数基本相同颈段下部和胸段上部 椎体序数 1胸段中部 椎体序数 2胸段下部 椎体序数 2 3腰段 平对第11 12胸椎骶尾段 平对第1腰椎 T6 T4 C3 C3 C7 C6 T10 T7 C1 C4 C1 C4 C5 C8T1 T4 C5 C8T1 T4 T9 T12 T9 T12 T5 T8 T5 T8 2 全部L T11 T12 全部S CO L1 脊髓节段与椎骨序数的对应关系 髓节与椎骨对应关系 1 3 1 灰质 2 白质 3 网状结构 灰质板层及其对应的神经核团 13条纤维束的位置 性质 纤维联系 功能 反射 传导 脊髓内部结构 横切面观察 正中央有中央管centralcanal 灰质 前角和后角 在胸髓和上部腰髓 L1 L3 还可见向外伸出细小的侧角 中间带灰质连合白质借脊髓的纵沟分为三个索 前索 外侧索 后索 在中央管前方 左右前索间有纤维横越 称白质前连合 在灰质后角基部外侧与外侧索白质之间 灰 白质混合交织 此处称为网状结构 后正中沟 白质中央管灰质 前正中裂 前外侧沟 前索 后外侧沟 后索 外侧索 白质前连合 脊髓灰质 位置神经元功能前角躯体运动神经元躯体运动后角感觉神经元感觉侧角内脏运动神经元内脏运动侧角 T1 L3交感神经中枢S2 4骶副交感核 后角 Posteriorhorn column Marginallayer 缘层 Substantiagelatinosa 胶状质 Nucleusproprius 后角固有核 Nucleusthoracicus 胸核 insegmentsC8 L3 名称位置接受发出纤维作用后角边缘核脊髓全长接受传入纤维进入侧索节段间联系胶状质 脊髓全长接受传入纤维背外侧束节段间联系后角固有核 脊髓全长接受传入纤维脊髓丘脑束同侧浅感觉背核 C8 L3接受传入纤维脊髓小脑后束非意识深感觉 后角核团 中间带 IntermediatezoneIntermediaolateralnucleus 中间外侧核 lateralhornorcolumn liesinsegmentsT1 L3 containingsympatheticpreganglionicneuronsSacralparasympatheticnucleus 骶副交感核 liesinsegmentsS2 S4 containingparasympatheticpreganglionicneuronsIntermediomedialnucleus 中间内侧核 forsensationofviscera 名称位置接受参与作用中间带内侧核 脊髓全长接受传入F脊髓小脑前束深感觉中间带外侧核 T1 L3交感初级中枢内脏神经内脏运动S2 4副交感初级中枢盆内脏n内脏运动 中间带 前角 Anteriorhorn column containmotorneuronsThreekindsofneuron motorneuron largermultipolarneuron innervatesextrafusalfibersofskeletalm producingcontractionofm motorneuron smallerneuron innervatesintrafusalfibersregulatingmusculartonusRenshaw scell negativefeedbackmechanismTwogroupsofnucleiMedialnucleargroup presentinmostsegmentsofspinalcord innervatingaxialmusclesLateralnucleargroup presentonlyincervicalandlumbosacralenlargements innervatinglimbmuscles 前角内侧核 脊髓全长躯干肌前角外侧核 颈膨大上肢肌腰膨大下肢肌内有a神经元 支配梭外肌r神经元 支配梭内肌中间神经元 传递信息 反馈调节 前角核团 Renshaw细胞 板层 核团对应关系 前角外侧核 前角内侧核 Rexed对猫的实验观察发现 1952 脊髓灰质分为10个板层 无论是后根传入的感觉纤维还是下行的运动纤维 都较集中终止于某一或某几层内而不是个核团 此学说已在人类得到证实并应用于临床 四肢肌 躯干肌 细胞 细胞 梭外肌 梭内肌 脊髓灰质 边缘层 海绵带 背核 胸核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中间外侧核 骶副交感核 核团 细胞构筑分层 Rexed板层学说 细胞大小 形态 分布的疏密度等 中间内侧核 脊髓灰质板层构筑 后角头 后角颈 中间带 前角 中央灰质 各层对应的核团 脊髓白质 上行纤维束薄束 楔束脊髓小脑后 前束脊髓丘脑侧 前束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侧 前束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内侧纵束 白质的分区 前索后索外侧索 上行纤维束 薄束 楔束脊髓小脑后 前束脊髓丘脑侧 前束 Ascendingtracts Fasciculusgracilis 薄束 Fasciculuscuneatus 楔束 Posteriorspinocerebellartract 脊髓小脑后束 Anteriorspinocerebellartract 脊髓小脑前束 Spinothalamictract 脊髓丘脑束 薄束 楔束 薄束楔束 薄束 起于T5以下脊髓 纤维不交叉 在后索上升 于延髓止于薄束核 传导同侧中胸部以下肢体深感觉和精细触觉 楔束 起于T4以上脊髓 纤维不交叉 在后索上升 于延髓止于楔束核 传导同侧上胸部以上肢体深感觉和精细触觉 薄束楔束 薄楔束上升至延髓后分别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后索病变时 同侧损伤平面以下出现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丧失 闭目难立 Ascendingtracts Fasciculusgracilis 薄束 Fasciculuscuneatus 楔束 Posteriorspinocerebellartract 脊髓小脑后束 Anteriorspinocerebellartract 脊髓小脑前束 Spinothalamictract 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束 起于I IV VII层 后角固有核 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后在上一节对侧的侧索和前索上行 止于丘脑 故称脊髓丘脑束 传导对侧浅感觉 疼 温 触 压觉 一侧脊髓丘脑束损伤时 对侧损伤平面1 2个节段以下的肢体出现疼温觉消失 Ascendingtracts Fasciculusgracilis 薄束 Fasciculuscuneatus 楔束 Posteriorspinocerebellartract 脊髓小脑后束 Anteriorspinocerebellartract 脊髓小脑前束 Spinothalamictract 脊髓丘脑束 脊髓小脑前后束 传导束起始交叉部位行程终止功能薄束 T5以下 后索薄束核深感觉 同侧 精细触觉楔束 T4以上 后索楔束核深感觉 同侧 精细触觉脊髓小脑后束 背核 脊髓侧索小脑躯干下肢 L2以上 深感觉脊髓小脑前束 V VII 脊髓侧索小脑躯干下肢 腰骶膨大 深感觉脊髓丘脑束 IV VII 白质前连合前 侧索丘脑浅感觉 对侧 侧束 疼 温觉 前束 触 压觉 白质 上行纤维 下行纤维束 皮质脊髓侧 前束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 Descendingtracts Lateralcorticospinaltract 皮质脊髓侧束 Anteriorcorticospinaltract 皮质脊髓前束 Rubrospinaltract 红核脊髓束 Vestibulospinaltract 前庭脊髓束 Reticulospinaltract 网状脊髓束 Mediallongitudinalfasciculus 内侧纵束 Tectospinaltract 顶盖脊髓束 Fasciculusproprius 固有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起于中央前回在延髓交叉行于侧索终于脊髓前角管理同侧上下肢肌皮质脊髓前束 起于中央前回 前连合行于前索终于中胸髓前角管理双侧躯干肌 Descendingtracts Lateralcorticospinaltract 皮质脊髓侧束 Anteriorcorticospinaltract 皮质脊髓前束 Rubrospinaltract 红核脊髓束 Vestibulospinaltract 前庭脊髓束 Reticulospinaltract 网状脊髓束 Mediallongitudinalfasciculus 内侧纵束 Tectospinaltract 顶盖脊髓束 Fasciculusproprius 固有束 传导束起始交叉部位行程终止管理皮质脊髓侧束 中央前回 延髓侧索脊髓前角同侧上下肢肌皮质脊髓前束 中央前回 前连合前索中胸髓前角双侧躯干肌Barne前外侧束 中央前回 侧索前外侧颈腰骶髓前角躯干肌 作用 肢体骨骼肌随意运动 红核脊髓束 红核 中脑侧索脊髓V VII兴奋屈肌前庭脊髓束 前庭核 前索颈胸腰髓兴奋伸肌顶盖脊髓束 上丘 中脑前索颈髓VI VIII头颈肌反射网状脊髓束 延髓脑桥 前索脊髓VII VIII兴奋a r内侧纵束 前庭神经核 前索颈髓VII VIII眼头协调 作用 调节肌张力 肢体运动协调 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哈尔滨工业大学《阿拉伯语词法》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二中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广东医科大学《政府会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市房山区房山实验中学2025年生物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广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2026学年重庆綦江中学七校联考高一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3年阜新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2024年哈尔滨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ab卷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2026学年高一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镇原中学2025-2026学年生物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非常规作业清单(修改版)
- 初中八年级物理课件-光的折射 一等奖
- 河海大学定向培养协议书
- 美国数学大联盟杯赛五年级试卷
- 广告设计师(三级)理论知识备考题库(必刷500题)
- 船舶制造流程图
-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半期试题
- SB/T 11150-2015中药材气调养护技术规范
- GB 36170-2018原油
- 原创《金属材料各种组织金相图片》教学资料课件
-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