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休闲农业提高农民收益山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1页
发展休闲农业提高农民收益山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2页
发展休闲农业提高农民收益山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3页
发展休闲农业提高农民收益山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农经 2011 年第 4 期发展休闲农业提高农民收益山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贾树苹内容摘要:阐述发展休闲农业重大意义;分析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发展休闲农业的原则和对策。关 键 词:意义;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26(2011)04-0023-27休闲农业是指利用农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和经营、 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经过科学规划和开 发设计,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功能,为游客 提供观光、度假、体验、推广、示范、娱乐、健 身等多项休闲需求,以增进城市居民对农 业农村的体验、提高农民收益为目的农业 经营形态。一、发展休闲农业的重大意义 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开始发展, 进入 21 世纪,休闲农业走上了规范化的轨 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 力。随着全国形势的发展和城市居民休闲需 求的增长,近年来,山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 游也开始起步,并得到一定的发展。目前全 省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点 260 多家,其中 国家级示范点 23 个。随着旅游产业结构不 断调整、深化和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农业观光旅游逐步成为市场热点,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成 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大寨、西沟、东四 义和贾家庄等老典型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同 时,皇城相府村、后沟古村、和谐生态园、锡 崖沟、葡峰山庄等一批新典型也脱颖而出, 特别是在太原市区周边的清徐、晋源、尖草 坪以及榆次、太谷等地有多个房地产、煤焦 和其他民营企业开始参股和新建观光农业 点,建设标准越来越高,越来越规范,成为现 代都市农业的一个新亮点。目前,休闲农业在发展现代农业,实现 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新的历 史阶段,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对农 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 休闲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链 的延伸和新的产业面的形成。休闲农业项目 的开发,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农业产业资源和 农村民俗文化资源,既减少了传统旅游资源23山西农经 2011 年第 4 期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消耗,又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当地资源,扩大了农业生产 经营范围,调整和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实 现了农业和旅游业之间产业链的延伸。旅 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包括吃、住、行、 游、购、娱六要素的协调发展。一个成型的、 推向市场的旅游产品,必然涉及交通、餐 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方面,休闲农业不但 可以带动农村道路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 设施的建设,而且可以促进农副产品、手工 艺品的销售和餐饮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通 过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 信息流,可以为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 多的机会。(二) 休闲农业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 动力就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休闲农业项目的 开展有利于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带动相 关产业的发展,缓解农民就业压力。根据研 究,旅游业每增加 1 个就业机会,就能带动 相关行业 5 个就业机会。我省休闲农业资源 丰富,如果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不仅可以壮 大旅游产业,又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 业,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围绕旅游产业 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项目,可以有效解决广 大农村劳动力资源浪费问题,促进广大农村 的社会繁荣和稳定。同时,通过开发休闲农 业,可以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产品 的多项、多次增值,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增 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开辟一条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有机结 合的发展道路。(三) 休闲农业有利于丰富我省旅游产 品的类型和内涵。我省是黄河农耕文化的重 要发源地,嫘祖养蚕、后稷教农都源于我省,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历史悠久,是发展休闲农业可资利用的最珍贵 的资源,同时也是旅游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 旅游产品。休闲农业项目的开发为充分挖掘 和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提供了可能。通过深入 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民俗、文化,开展多种形 式的农业观光、农村旅游活动,可以使旅游 产品的类型不断增加、内涵不断丰富,为游 客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随着旅游市场发 育的逐渐成熟,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转变, 以文化游、休闲游、体验游为主的休闲农业 必将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四) 休闲农业有利于促进农村环境和 地方文化的保护。良好的环境也是旅游资源 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吸引游客,广大农村 更加注重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保护。休 闲农业项目的开展,缩短了农村和城市之间 的距离,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促 进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环境 卫生进一步改观,农民的市场意识进一步增 强,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同时,休闲农业 项目的开展,可以使广大农民认识到传统文 化在市场经济中的不可估量的价值,使当地 农民更加注重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和保 护,使古老文化、民风习俗得以传承和发扬。(五)休闲农业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休闲农业是集第一、二、三产业于 一体的一个新行业,对农业的科技水平有较 高要求,对农产品质量标准有较高要求,对 农业生产者的素质有较高要求,大力发展休 闲农业,可以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可以大幅 提高农业效益,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休 闲农业相对于一般农业来说收入来源广,产 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大力发展休闲农24贾树苹:发展休闲农业 提高农民收益业可以促进农民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富裕的生活;休闲农业对农村生态环境,农村卫生 环境和农村的村容村貌要求高,大力发展休 闲农业可以促进村容整洁,村貌美化;休闲 农业可以吸引众多的城市游客,参与农业生 产,体验农村生活,实现城乡文化的有效交 流,把现代城市文明引入农村,促进农村文化 升华,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文化 素质,有利于形成更加文明的乡风;休闲农业 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工程,对农村社会的管 理水平要求高,要求有规范化的管理规章,有 现代的管理理念,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以及民 主决策程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促进 农村民主化进程,实现农村民主管理。二、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省有丰富的休闲农业资源:一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迅速。近几年我省各级在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上投入了大量人力、 物力和财力,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科技 园。特别是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给休 闲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二是农业产业 化经营渐成气候。农业产业化经营上联加工 企业、下联农户和基地,是工业和农业的结 合体,是发展休闲农业和工业旅游的结合 点,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拓展旅游观光业务 既有利于扩大企业品牌宣传,也有利于延伸 产业链,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 特色村镇开发有力。我省是一个农业气候资 源丰富,小气候众多,特色农业优势明显的 省份。如梨乡原平同川、葡萄之乡 清徐白石沟等都是既具特色农业生产,又具 旅游观光资源的特色村镇。如大寨村、西沟 村、贾家庄以及锡崖沟等村镇都是既风景秀 丽,又有丰富文化底蕴的观光农业品牌。这些都有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基础和条件。四是水利资源丰富。我省境内河流众多,黄河依 山而过,汾河穿境入黄,又是桑干河、滹沱 河、漳河、涑水河的发源地,再加上万家寨、 汾河水库、漳泽水库等许多大型水利工程, 进行旅游开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五是 森林资源独特。我省是个多山的省份,境内 有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中条山、系舟山、 恒山等众多山系,森林资源独特,如恒山、庞 泉沟、芦芽山等林区碧水清山、风光秀丽,都 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休闲农业的发展魅力在于整合了第一 产业到第三产业的活路因素,拓展了农业与 旅游业的功能,因而获得了极大的创新空间 和自由的表现形式。但从目前情况看,山西 休闲农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基础设施不完 善。休闲农业大都位于城市郊区和经济发展 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 限,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难以留住游客。二 是宣传不够,客源不稳,效益不高。现有的休 闲农业点,每年有专门宣传经费的仅 10 余 家,有宣传主题活动也仅 20 家左右。每年接 待游客万人次以上的不足 30 家,其余都不 足万人。年收入在 200 万元以上有仅有 50 家左右,大多数年收入均在几十万元。三是 投入不足,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首先是政 府的引导性投入少,省级从 2005 年起,将观 光农业列入专项预算,每年 100 万,每年扶 持 10 个左右示范点,平均不到 10 万元。市 一级,除了晋城每年有 10 万元专项资金,其 余均无专项扶持资金。其次是示范点自身投 入不足。据统计,累计投入在 1000 万元以上 的有 100 家左右,其余大部分投入在五、六25山西农经 2011 年第 4 期百万元左右。四是缺乏科学规划。全省现有的休闲农业点,有专门规划的 25 家,规划经 过省级评审论证的 13 家。五是管理不规范。 其突出问题是村企不分,没有专业管理团 队,绝大部分还是由村委会或村支部直接管 理。所有这些,大大制约和影响了休闲农业 与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各级各部门一定要 引起高度重视。三、发展休闲农业的原则和对策 山西休闲农业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旅游市场需要为导向,以休闲农业资源的 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为基础,提高思想认 识,加强组织领导,改革体制机制,放宽市场 准入,出台扶持政策,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 荣和农民增收。(一) 在发展休闲农业时要坚持把握几 条原则:1.必须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休闲农 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产业, 农业是基础,离开了农业,休闲农业也就无 从谈起。因此,休闲农业必须在农业生产基 础上进行开发和发展,绝不能脱离农业另搞 一套,更不能脱离农业,搞太多的人文景观。 必须与农业和旅游业的总体布局相结合,要 尽可能在农业现有开发基础上增加休闲农 业的特性。2.必须因地制宜,突出个性和特色。特 色是休闲农业的生命所在。休闲农业要突出 个性和特色,在求新、求异上下功夫,力戒大 而全和重复建设。3.必须突出文化品位。休闲农业项目要 注重文化品位,继承和发扬我省的地方文化 特色,丰富乡土文化内涵,要把教育、健身和 科考等寓于旅游活动中,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农业文明和科学知识教育的基地。4.必须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坚持可持续 发展。休闲农业之所以吸引游客,重要原因 就在于它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农业景观。因 此,休闲农业在发展景点建设的同时,一定 要保护好资源与环境,切实搞好节约耕地、 水土保持、绿化以及废弃物处理等工作。充 分利用荒山、荒滩、荒地等后备资源,实现休 闲农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5.必须坚持循序渐进。旅游市场的发展 具有渐进性的特点。发展休闲农业要先易后 难,梯度推进,不可急功近利,一哄而上。(二)发展休闲农业对策1.要科学编制规划。发展休闲农业,必 须依托一定的资源、交通、市场等条件。我省 近年来一批休闲农业项目和农家乐特色村 的兴起,是各地善于找准位置、发挥优势的 结果,一般具有几个共性特点:或靠山临水、 生态良好,或临近大城市、有丰富的客源市 场,或有特色民俗、文化、饮食且目的地可进 入性较好。目前,农业部制定了全国休闲农 业“十二五”规划。我省也要按照“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环境友好”的原则,认 真研究、精心编制休闲农业发展规划。要十 分注意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 划和生态建设规划的有机结合,既要积极鼓 励、扶持发展,又要防止脱离实际的“一哄而 上”,促进休闲农业的有序发展。2. 要加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建 设。要把休闲农业纳入到当地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整体布局部署,结合新农村建设, 加强休闲农业周边乡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事 业建设。农村沼气、乡村道路、人畜饮水、乡 村清洁工程项目要向发展乡村旅游的村镇26贾树苹:发展休闲农业 提高农民收益倾斜。重点优先解决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到休闲农业点的道路建设;加强农村环境 污染综合防治,加大休闲农业旅游区及周边 环境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推进旅游村镇街道硬化、绿化和亮化工作, 指导乡村旅游点房屋外表改选和标牌、标识 规范设置;改善乡村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 条件。3.强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 各地要积极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 市场需求,加强城郊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民 俗风情体验等不同类型的休闲农业和乡村 旅游产品开发,开展文化、历史和生态不同 主题的旅游特色村建设。要拓展和提升观光 型旅游产品的休闲度假功能,增强亲和性、 知识面性、参与性等体验内容,满足不同层 次的居民的需求。要挖掘原生态古村落的民 族风俗和生产生活特色,加强对文物遗迹和 民居、街道等古老建筑的保护,突出文化特 色;要提升“农家乐”发展水平,突出乡村生 活特点,营造乡土文化氛围,努力打造“一村 一品”、“一家一艺”。4.实施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农业部和国 家旅游局在全国开展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 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在全国培育了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有力 促进和带动了全国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十 二五时期,我省要启动实施休闲农业示范基 地建设工程,从农业观光游、乡村休闲游、自 然生态游、农家度假游、民俗文化游这五种 类型中选择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 发展势头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 点,按照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规模 化的要求,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