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集体备课发言稿【篇一:初中地理集体备课纪实】 初中地理集体备课纪实 七(上)第三章第一节日本 主讲人:陈老师 参与者:政史地全组 为进一步提高地理学科教研教学水平,切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2010年5月20日 我组召开了“地理教研组集体备课及课堂教学研讨会”,现将过程记录如下。 备课发言: 陈老师:日本是学完区域地理后的第一个国家,非常重要,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 用。本课的重点是: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评价日本的自然环境对其经济的影响。难点 是:学会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抓住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教学目 标要求识记日本的位置、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 日本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所以,我把这堂课 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日本的自然环境,包括位置、地形、气候、文化特点;第二部分 是自然环境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第一部分的处理打破了原有教材的内容,添加了日本气候的 介绍,这样考虑是基于日本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国家地理,保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也是对国 家地理学习方法的铺垫。另外把区域评价拿出来作为一重要部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杜老师:陈老师对本课的重难点和教材的处理都很到位,在本课的导入部分,我想提一 个意见,在缺乏教具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迅速投入到教学中,这是一堂成功的课 的开头。比如可以考虑放一曲日本民歌樱花,然后从日本的国花“樱花”导入教学。 吴老师:关于日本的位置及领土组成这个内容,这是死记的内容,如何让学生轻松而又 深刻的记忆呢?我认为让学生自己在地图中识记的效果不大。如果没有挂图,在黑板上画一 个简单的轮廓图,然后让学生上台指图回答,效果和自己看图识记是不一样的。 陈老师:“多山的地形”我想从富士山入手,富士山作为日本的标志,是一座活火山, 进一步思考日本位于哪两大板块交界处,然后引导学生推导“板块推移”“多火山地震” “山地隆起”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推导能力。 杜老师:“发达的经济”是本课的重点,日本是二战的战败国,本国的资源也是严重缺 乏,为什么经济能迅速恢复,如此发达呢?这里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疑问,把学生的好奇心推 到最高。然后才让学生思考日本经济发达的有利条件。 王老师:日本的工业我想补充一点,日本的许多工业产品都是很有名的,这里不妨给学 生多介绍一些日本的著名品牌,比如:三菱、本田、丰田汽车、索尼、佳能、松下电器等等, 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篇二:集体备课发言稿】 集体备课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我们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课组六位老师向大家做个汇报,谈谈我们对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的整体理解,对学情的分析,以及对第六课怀念母亲这篇课文的解读和教学设想。 第一板块 我们对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的整体理解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三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三个教学目的,前两个侧重内容的理解,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也就是侧重人文熏陶;第三个则侧重对表达形式的感悟,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侧重工具掌握。就这二者而言,我们认为不能割裂开来、分成两张皮,而应该巧妙地将二者融合在一起。怎样融合呢?简单说,就是抓住语言文字这个根本,通过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入体会、感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让学生与作者、与文中主人公产生情感的共鸣,回头再品味词句,看看作者是使用哪些词句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打动我们的。这样,我们就带着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全面达成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用书建议,我们可以安排14课时。其中, 第二板块 学情分析 2、学生对我国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还不是十分了解,因为他们今天生活得十分幸福,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做被压迫、什么叫被侵略、什么叫侮辱,而且,他们没有远离祖国、远涉重洋的坎坷经历,现在,他们认为出国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所以,他们在对当时历史背景不太清楚的情况之下,理解詹天佑怀念母亲,是十分困难的。 3、就学习经历而言,在五年级曾经学过一组表现父爱母爱的课文,不过这组课文所表现的父爱母爱都是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但是,他们现在一般还不能体会出与母亲生死离别、阴阳两隔的痛苦和悲伤,在学习怀念母亲一文时存在较大障碍。4、在五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理解词语、句子的学习方法,如: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在本单元学习中,这些方法依然要用到,并要加以巩固。 第三板块 对怀念母亲的解读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生身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永远不变的热爱。本文初读平淡无奇,甚至感觉跳跃性比较大。读过一些相关的作品,了解了写作背景,慢慢走近作者的心灵,再回头去读,渐渐读出了味道。季老学贯中西,文通古今,对如何写散文有自己的独有看法。他曾说,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真”就是真实,“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现在,为了自传“只写事实”,他在写此文时尽力劝真”而去“情”,使文章读来显得平淡了。可是文章“平”和“淡”的背后,隐藏了更深的“情”。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在表达方法上,有如下几个鲜明特征: 1、直抒胸臆。文章表达对母亲、对祖国的崇敬与挚爱,没有叙述一件具体的事情,而是体现在直截了当的表白中。这种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的散文对学生而言,理解与感悟很难达到一定的深度。2、引用日记。作者为了表达当时最真实的情感,按照自己一贯的主张,没有以自己现在的感受去推测当时的心情,而是在文章中用较大篇幅引用了当时的日记和文章片段,用自己的真情将这些片段串在了一起。 3、前后照应。文章有两组前后照应的地方,一组是开头与结尾,一组是第二自然段和第六、九自然段。 4、环境烘托。在作者的日记里,作者巧妙地借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自己当时的心境。 5、同时写两位母亲。将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时写进一篇文章,而且结合得那么精巧,在其他文章中很少见。连作者本人也认为:同一篇文章,写两个母亲,比较有意思,也比较容易接受。小学生要懂得热爱祖国,懂得对自己的父母尽孝心。 第四板块 怀念母亲教学设想 一、教学理念 1、以生为本 就是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充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以读为本 就是用读贯穿全文教学,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升华情感,在读中积累语言。 3、读写结合 一是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如前面提到的直抒胸臆、前后照应、环境烘托等,二是以文本为依托,借用文章寻梦开头结尾,激发学生想象,补写其中片段,进一步在读写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设定 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三、教学重点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们觉得本文值得一抓而且应该抓好的关键词句有: 1、关于怀念亲生母亲的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2、关于怀念祖国母亲的 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篇三:地理集体备课教案】 高一地理教研组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2.通过对比陆地自然带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明自然带的空间分布。 3.运用不同的景观图和自然带的分布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 其原因。 情感目标:联系现实生活中地域分异现象,探究地理事物内在规律,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学 以致用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2.说明自然带的空间分布。 3.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原因。 教学过程方法: 1. 出示教学目标 2. 出示自学内容 3. 指导学生自学 4. 检测自学成果 5. 教师补充讲解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2.成因: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 3.自然带成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代表性植被和土壤自 然带 命名:自然带往往以植被类型命名 类型及分布: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 名称:从赤道到两极 规律:自然带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 成因: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水分条件对这种分异 的产生也有重要影响 分布明显区:低纬、高纬地区 低纬地区:自然带由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过渡 高纬地区:自然带由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过渡 名称:从沿海到内陆 规律:自然带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 成因:主要受从沿海向内陆不同的水分条件控制 荒漠带 分布明显区:中纬度大陆地区 大陆西岸 大陆内部大陆东部 受西风控制深居内陆,离海较远 受季风影响 降水量较多水分趋于减少 降水较多 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 2.垂直地域分异 概念:地表景观随高度有规律更替的现象。成因: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 规律: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3.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 表现: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不相吻合。 举例 近。 南纬330之间平行于海岸分布的狭长荒漠带的形成因素:秘鲁寒流和安 第斯山脉的阻挡。 6.当堂训练 1.“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b整体性 c综合性 d区域性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特殊作用是 a.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生物的生长、繁殖制约着地理环境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 a、气候干旱降水少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弱 c、流水侵蚀严重,风力侵蚀微弱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多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商业办公空间租赁合同商业办公空间租赁合同样本
- 中国通风管道工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教育设备采购合同模板
- 系统性硬化症心脏损害的护理个案
- 膝关节囊韧带松弛的护理个案
- 2025年大学《化学测量学与技术-有机化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大学《社会学-家庭社会学》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建材购销合同模板
- 2025年大学《职业卫生工程-职业卫生法规与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限值)》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一定要争气》两课时教案
- 第2章 Windows 10 操作系统
- 98ps霸王的大陆武将出场明细
- 小青蛙找老婆
- 每个人的经济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 基层卫勤保障中的相关问题及对策探析
- GB/T 8350-2008输送链、附件和链轮
- 员工食堂应急预案-食堂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
- 经方论治冠心病(一)课件
- 宏观经济学-期中报告彩印
- 单词辨音技巧与练习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课件最全ppt整本书教学教程最新讲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