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录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1 绪论绪论 3 一 概述 3 二 路线技术指标 3 三 本次设计工作的内容 4 第一章第一章 道路总体技术设计参数确定道路总体技术设计参数确定 4 1 1 工程概况 4 1 2 公路技术等级及技术标准 5 1 2 1公路技术等级 5 1 2 2技术标准 5 第二章第二章 道路平面选线及定线道路平面选线及定线 6 2 1 平面选线过程 6 2 2 纸上定线 7 2 2 1定导向线 7 2 2 2确定路线位置 7 第三章第三章 道路路线平面设计道路路线平面设计 8 3 1 确定平面设计所需数据 8 3 1 1初拟平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 8 3 2 平面设计计算 8 3 2 1平面设计计算有关内容及计算公式 8 3 2 2平面设计计算过程 9 3 3 平面设计成果 9 3 3 1编制相关表格 9 3 3 2绘制平面图 9 第四章第四章 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 9 4 1 准备工作 9 4 2 纵断面拉坡 10 4 3 竖曲线计算 10 4 3 1确定竖曲线计算所需数据 10 4 3 2竖曲线要素计算 10 2 4 3 3纵断面设计成果表 11 4 3 绘制道路纵断面图 11 第五章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 11 5 1 准备工作 11 5 1 1 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11 5 1 2 确定路基横断面宽度 12 5 1 3 资料收集 12 5 2 横断面设计计算 12 5 2 1 超高计算 12 5 2 3 编制路基设计表 15 5 3 绘制路基横断面图 16 5 3 1确定路基标准横断面 16 5 3 2绘制路基横断面图 16 5 4 土石方调配 17 5 4 1路基土石方量计算 17 5 4 2路基土石方调配 17 3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1目的与任务目的与任务 3目的 了解线路设计的内容及过程 培养同学的内业设计能力 进行道路设计内业的初步训练 4任务 综合运用道路线形设计知识 完成 1 公里左右的道路设计 5设计要求设计要求 1 内容齐全 图纸布局合理 标注正确 线条清晰 字迹工整 2 设计及计算要求正确 说明书文理通顺 层次分明 书写整洁 设计内容符合现行技术标准 规范的要求 3 将任务书 计算书及设计图纸订成一册 按时上交指导老师审核 3 设计资料设计资料 项目名称 广西某二级公路设计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该地属亚热带温润气候 四季分明 冬暖夏热 年平均气温在 17 18 8 摄氏度 极端最高气温 43 摄氏度 极端最低气温 3 8 摄氏度 年平均降水 1032 毫米 年平均雾日 50 天 平均风速 1 75 米 秒 本地区地震烈度为 iv 度 山坡地段上覆 1 3 米粘土表层 下为粉砂质泥岩及长石石英砂岩 呈互层状产出 水田淤泥 0 5 米 其下 2 5 米黏土 交通量分布状况及公路功能 根据当地交通需求及公路规划 拟于 2007 年修建一条山区二级公路 2008 年建成通车 所测 得现有 2006 年 相关道路交通量 年平均年小时交通量 如下 车型拖挂车大客车小客车大货车中货车小货车 数量42030201520 注 表中数量为绝对数量 年增长率 5 地形图 1 2000 4 四 设计标准及规范四 设计标准及规范 1 公路工程级数标准 jti b0 2003 2 路线设计标准 2006 3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gbs0162 92 五 应提交的成果五 应提交的成果 按装订顺序 按装订顺序 一 封面 目录 任务书 二 设计说明书 三 路线平面设计图 四 路线纵断面设计图 五 路基横断面设计图 含防护工程 六 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图 七 直线 曲线及转角一览表 八 路基设计表 九 土石方工程数量表 十 设计依据 六 装订要求六 装订要求 1 采用院系课程统一设计封面 2 说明书采用 a4 纸书写 城市建设学院 2013 4 20 5 绪论绪论 一 概述一 概述 一 任务依据 根据湖北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 二 设计标准 1 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 本路段按山丘二级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 设计 设计车速为 60 公 里 小时 路基双幅两车道 宽 12 0 米 2 设计执行的行业标准 技术规范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 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 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gbs 0162 92 设计理论及方法参考的主要文献 潘宝峰 曹春阳 道路勘测设计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年 5 月 刘文生 道路勘测设计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年 9 月 三 路线起讫点 本路段起点 a k0 000 终点 b k0 918 为 全长 918m 四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该工程整个地形 地貌特征平坦 地形起伏不大 最高海拔高为 146 0 米 河谷海拔高为 135 0 米 总体高差在 11 0 米左右 五 沿线筑路材料等建设条件 沿线地方材料有 碎石 砾石 砂 石灰 粉煤灰等 其他材料如沥青 水泥 矿粉需到外 地采购 二 路线技术指标二 路线技术指标 一 本路段按二级公路标准测设 设计车速 60km h 测设中在满足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及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了平 纵 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 力求平面线型流畅 纵坡均衡 横断面合理 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路线测设里程全长 0 918 公里 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如下 平曲线个数 个 3 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 个 3 平曲线最小半径 米 个 205 1 平曲线占路线长 65 直线最大长 米 120 变坡点个数 个 1 平均每公里变坡次数 次 1 最大纵坡 3 75 最短坡长 米 处 400 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 米 处 9000 二 横断面 6 1 路基横断面布置 0 75 1 50 3 75 3 75 1 5 0 75 12 0 式中数字自左至右分别为 土路肩 硬路肩 行车道 行车道 硬路肩 土路肩 路面横坡设置 不含超高路段 路肩为 3 行车道为 2 2 超高方式 超高方式为绕中线旋转 路基土石方计算控制高程为土基高程 不含路面厚度 3 路基施工注意事项 路基施工应严格按规范进行 对能作为填方用土的挖方应尽量移挖作填 尽量减少取 弃土 场地 取 弃土场地应选择荒山 山地处 不得随意乱弃 堵塞河道 且要做好防护 绿化工作 以免造成水土流失 土基填筑前应进行清表 清淤 耕地填前夯实工作 做好填前排水 三 排水 挖方路段路面雨水通过路肩进入边沟 填方路段路面雨水经坡面散排至排水沟 三 本次设计工作的内容三 本次设计工作的内容 1 确定道路技术等级和技术标准 2 纸上定线 3 平面定线设计 4 路线纵断面设计 5 路线横断面设计 第一章第一章 道路总体技术设计参数确定道路总体技术设计参数确定 1 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设计公路为某二级公路 本路段为平原微丘区 多为中低山地貌 地势稍陡 路段主线长 0 918km 起讫桩号为 k0 000 k0 918 55 路基宽 12 0m 设计行车速度为 60km 小时 1 2 公路技术等级及技术标准公路技术等级及技术标准 1 2 1 公路技术等级公路技术等级 设计路段公路等级为三级 适应于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2000 6000 辆 7 1 2 2 技术标准技术标准 1 控制要素 服务水平 二级 设计车速 60km 小时 2 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圆曲线最小半径 一般值 200m 极限值 150m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250m 最大半径 10000m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50m 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 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 6v 240m 为宜 同向平曲 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 2v 80m 为宜 3 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 最大纵坡度 6 最小坡长 150m 不同纵坡度最大坡长 纵坡坡度与最大坡长 表 1 1 纵坡坡度 最大坡长 m 3 41100 5900 6700 7500 注 当纵坡坡度小于或等于 3 时 最大坡长没有限制 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表 1 2 一般值 2000 凸形竖曲线半径 m 极限值 1400 一般值 1500 凹形竖曲线半径 m 极限值 1000 竖曲线最小长度 m 150 纵向坡度与横向坡度的合成坡度最大值 10 4 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 行车道宽度 2 3 75m 土路肩宽度 2 0 75m 硬路肩宽度 2 1 50m 路基总宽度 12 0m 8 视距保证 停车视距 75m 会车视距 150m 超车视距 350m 双车道路面加宽值 设计路段采用第 3 类加宽值 不同圆曲线半径下的路基全加宽值如下表 路基全加宽值 表 1 3 圆曲线半径 m 加宽值 m 250 200 0 8 路拱及土路肩横坡度 路拱横坡度取用 2 土路肩横坡度取用 3 不同圆曲线半径的超高值 曲线半径与超高 表 1 4 圆曲线半径 m 超高值 600 390 1 390 200 2 第二章第二章 道路平面选线及定线道路平面选线及定线 2 1 平面平面选线过程选线过程 1 控制点的选定 在地形图范围内无桥梁标高 农田 村落等明显控制点 所以地形走势为平面路线控制 本着设计路线应尽可能走平原地区减少工程造价的原则 初步在纸上定出平面线 2 2 纸上定线纸上定线 设计路段为平原微丘陵区二级公路 地形较复杂 横坡比较陡峻 路线平 纵 横面所受的 限制较严 定线时应尽可能的克服高程 2 2 1 定导向线 定导向线 1 首先在 1 2000 的地形图上 仔细研究路线选线阶段选定的主要控制点间的地形 地质情 9 况 选择有利地形 拟定路线走法 2 地形图上的等高线间距为 1m 选用 5 0 的平均自然坡度 按式 2 1 算出等高线间平距 式 2 1 h a i 均 由式 2 1 得 a 20ma 20m 使两脚规的开度等于 按图上的比例尺为 1cm 从路线起点 a 开始 拟定的路线走法在等高线上a 依次截取各点 直到最后一点的位置和高程按近路线终点 b 为止 3 连接各点 分析该折线在利用地形和避让地物 以及工程艰巨的情况 从而选出应穿应 避让的特征点为中间控制点 并重新连接各点 2 2 2 确定路线位置确定路线位置 1 在前面定出的导向线的基础上 用不同半径的模板在路线平面可能出现的转点处描出路 线平面位置 并标出其半径 2 用直线连接各曲线 使各直线相交 初步定出路线交点 3 初步分析各交点处所采用的线型 并大致量出各交点的转角值 概算出各交点处的平曲 线切线长 结合交点间距概算出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 判断各同向 反向及复合线型能否满足规范 要求 4 分析所定出的路线位置的工程量并进行调整 力争定出线形好 工程量小的路线位置 根据以上的方法 即可在地形图上定出路线的位置 确定路线平面的交点 并初步定出了各交 战处所采用的圆曲线半径值和缓和曲线长度 以及各平曲线的线型组合方式 第三章第三章 道路路线平面设计道路路线平面设计 3 1 确定平面设计所需数据确定平面设计所需数据 3 1 1 初拟平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初拟平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 纸上定线时所初定的各交点处平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如表 3 2 半径及缓和曲线长 表 3 2 交点半径 m 缓和曲线长 m jd130050 jd251850 jd320550 10 3 2 平面设计计算平面设计计算 3 2 1 平面设计计算有关内容及计算公式平面设计计算有关内容及计算公式 1 曲线要素计算 2 24 3 m 3 7 2240 m 3 8 242688 tg m 3 9 2 ss ss s ll q r ll p rr trpq lyrl 式 式 式 3 10 2 3 11 sec 3 12 2 2 s llyl erpr jtl 式 式 式 3 13 式 2 平面线形要素组合及计算 s 型曲线 s 型曲线为反向圆曲线间用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 其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与 1 a 宜相等 如果采用不同的参数时 与之比应小于 2 0 有条件时以小于 1 5 2 a 1 a 2 a 为宜 在两个回旋线间的插直线 或重合段 的长度 应符合式 3 14 l 式 3 14 m 40 21 aa l 此外 s 型曲线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也不宜过大 宜为 式 3 15 12 1 2 3 1 1rr r r 其中 3 2 2 平面设计计算过程平面设计计算过程 1 根据平面设计的有关内容以及相应的计算公式和要求 对初拟的半径值和缓和曲线长度 值进行试算调整 使之满足各项要求 以最终确定各平曲线的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 确定下来 的圆曲线半径不应和初拟时的偏差过大 以免平曲线的位置偏离初拟位置过大而可能导致工程量的 增加 2 根据上述原则以及相关公式 用 excel 编程序计算 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的调整 在程序中执行 11 3 3 平面设计成果平面设计成果 3 3 1 编制相关表格编制相关表格 1 根据程序计算所得结果绘制直线 曲线及转角表 3 3 2 绘制平面图绘制平面图 根据 直线 曲线及转角表 和在地形图绘制线路平面图 第四章第四章 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 4 1 准备工作准备工作 在线路平面图上依次截取各中桩桩号点 并推算对应的地面高程 在方格网上按相应比例以 及里程画出平曲线示意图 4 2 纵断面拉坡纵断面拉坡 1 标注控制点 确定路线起 终点以及越岭垭口 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 填土高度 最大挖深等线路必须经过的高程控制点 2 试坡 在已标出的 控制点 纵断面图上 根据各技术指标和选线意图 结合地面线的 起伏变化 以控制点为依据 在其间穿插取值 同时综合考虑纵断面设计中的平纵组合问题 即当 竖曲线和平曲线重合时 应设法使竖曲线的起 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 其中任一 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上 也不要放在圆弧段之内 由此试定出若干坡线 3 调整并核对 对试坡时所定出的各种坡线进行比较 排除不符工程技术标准的坡线 在 剩下的坡线中选取填挖方量最小又比较平衡的坡线 在选取的坡线上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 从纵断面图上读出其对应桩号的填挖高度 检查该点的横断面填挖是否满足各项工程指标 如果不 满足 则应对所选坡线进行调整 12 4 3 竖曲线计算竖曲线计算 4 3 1 确定竖曲线计算所需数据确定竖曲线计算所需数据 根据平纵组合原则以及纵断面设计有各项工程技术标准 按公式确定各变坡点处所 lr 取用的竖曲线半径 以及定坡时在 cad 上算出的各直线段坡度和桩号 坡长如表 4 1 所示 变坡点数据表 表 4 1 变坡点 竖曲线半径 m 坡度 桩号坡长 m 起点 k0 393 900 变坡点 1 90000 83 k0 600 000180 终点 3 75 k0 806 100220 4 3 2 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要素计算 竖曲线要素设计公式为 21 4 1 ii 式 式中 当为时表示凹形竖曲线 当为时表示凸形竖曲线 4 2 4 2 lr l t 竖曲线长度式 竖曲线切线长式 2 3 4 4 2 t e r 竖曲线外距式 根据前面确定的竖曲线半径及坡度值 计算各变坡点处的竖曲线要素 4 3 3 纵断面设计成果表纵断面设计成果表 由前面的计算即可确定出各直线段坡线上所对应的中桩高程 再由公式算出竖曲rxh2 2 线内各点的竖距 凸形竖曲线的曲线上中桩高程即为对应直线坡线高程减去竖距 凹形竖曲线的h 曲线上中桩高程即为对应直线坡线高程加上竖距 由此即可确定纵断面线上各中桩的高程 也就h 可以算出各中桩的填 挖高度 本次设计中 用 excel 表格编工式计算 所得结果如表 4 2 详细 见路基设计表 纵断面设计成果表 表 4 2 桩 号地面高程 m拉坡线高程 m竖距 m设计高程 m填 挖 m k0 000 000 k0 020 000 k0 040 000 13 4 3 绘制道路纵断面图绘制道路纵断面图 根据 纵断面设计成果表 绘制纵断面图 纵断面图一般采用横向 1 2000 纵向 1 200 的比 例尺绘制 由上 下两部分内容组成 上部主要用来绘制地面线和纵坡设计线 并标注竖曲线及其 要素 以及沿线人工构造物的位置结构类型 孔数和孔径等 下部主要用来填写线路纵坡的有关数 值 至上而下分别填写 坡长及坡度 设计高程 地面高程 填挖高度 直线及平曲线 超高 第五章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 5 1 准备工作准备工作 5 1 1 横断面设计的原则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1 设计时应根据公路等级 技术标准 结合地形 地质 水文 填挖等情况选用 设计前 必须做好各项勘察工作 收集横断面资料 2 兼顾当地基本建设的需要 尽可能与之配合 合理设计边沟断面尺寸 并按有关规定采 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3 路基穿过耕种地区时 为了节约用地 如果当地石料丰富 可修建石砌边坡或直立矮墙 4 沿河线的横断面设计 应注意路基不被洪水冲毁 如废方过多压缩河道而引起壅水危及 农田 房舍时 一般应变更设计 将路线适当外移以减少废方 否则应将废方运走 5 1 2 确定路基横断面宽度确定路基横断面宽度 设计公路为二级公路 采用整体式单幅双车道的路基断面形式 根据工程技术标准 由公路等级 二级 及设计行车速度 60km 小时 确定路基横断面车道 数为双车道 行车道宽为 3 75m 行车道外侧设置宽度为 0 75m 的土路肩 路基总宽度为 12 0m 5 1 3 资料收集资料收集 1 平曲线起 终点桩号 平曲线半径和转角在平面设计中读取 2 每个中桩的填挖高度在纵断面设计中读取 3 路基宽度为 12 0m 在路线平面图上的各中桩横断面范围内并向外延伸一定距离选取若 干点 量取各点的地面高程 4 根据技术标准确定边沟的形式及尺寸 5 根据线路所处地区的地质情况确定填方路堤和挖方路堑的边坡值 14 5 2 横断面设计计算横断面设计计算 5 2 1 超高计算超高计算 1 确定路拱及路肩横坡度 为了利于路面横向排水 应在路面横向设置路拱 按工程技术标准 采用折线形路拱 路拱横坡度为 2 由于土路肩的排水性远低于路面 其横坡度一般应比路面大 1 2 故土 路肩横坡度取 3 2 超高横坡度的确定 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 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高的最小半径值 时 应在路面上设置超高 而当平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时的最小半径时 即可不设超高 拟建公路为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 设计行车速度为 40km 小时 按各平曲线所采用的半径不同 对应的超高值如表 5 11 圆曲线半径与超高 表 5 5 圆曲线半径 m 超高值 600 200 2 3 缓和段长度计算 超高缓和段长度按下式计算 式 5 3 p b lc i 式中 超高缓和段长度 m c l 旋转轴至行车道外侧边缘的 m b 旋转轴外侧的超高与路拱横坡度的代数差 i 超高渐变率 根据设计行车速度 40km 小时 若超高旋转轴为路线中时 取p 1 150 若为边线则取 1 100 根据上式计算所得的超高缓和段长度应取成 5m 的整数倍 并不小于 10m 的长度 拟建 公路为无中间带的三级公路 则上式中各参数的取值如下 绕行车道中心旋转 式 5 4 zy ii b b i 2 绕边线旋转 式 5 5 y ibb i 式中 行车道宽度 m b 超高横坡度 y i 路拱横坡度 z i 4 超高缓和段的确定 超高缓和段长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从行车舒适性来考虑 缓和段长度越长越好 二是从排水来考虑 缓和段越短越好 特别是路线纵坡度较小时 更应注意排水的要求 确定缓和段长度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一般情况下 取缓和段长度和缓和曲线长相等 即 使超高过渡在缓和曲 sc ll 线全长范围内进行 15 若 但只要横坡度从路拱坡度 2 过渡到超高横坡度 2 时 超高渐变率 cs ll 仍取 否则按下面两个方法处理 330 1 p sc ll 在缓和曲线部分范围内超高 根据不设超高圆曲线半径和超高缓和段长度计算 公式分别计算出超高缓和段长度 然后取两者中较大值 作为超高过渡段长度 并验算 横坡从路拱坡度 2 过渡到超高横坡度 2 时 超高渐变率是否大于 1 330 如果不 满足 则需采取分段超高的方法 分段超高 超高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按两种超高渐变率分段进行 第一段从 双向路拱坡度过渡到单向超高横坡时的长度为 z i z i 第二段的长度为 zc ibl 1 660 12csc lll 若 则此时应修改平面线形 增加缓和曲线的长度 若平面线形无法修改 sc ll 时 宜按实际计算的长度取值 超高起点应从 zh 或 hz 点后退长度 sc ll 5 超高值计算公式 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超高方式有三种 常用的只有两种 绕行车道中心旋转 绕未加宽 未超高的内侧路面边缘旋转 前者一般适用于旧路改建 后者适用于新建公路 拟建公路为 新建公路 故采用第二种超高方式 超高值计算公式如表 5 12 绕内边线旋转超高值计算公式 表 5 6 计算公式 超高位置 0 xx 0 xx 备 注 外缘 yjjj ibbib 中线 yjj i b ib 2 圆曲 线 内缘 ywjjj ibbib 外缘 c yjzjzjj l x ibbibiib 中线 zjj i b ib 2 y c jj i l xb ib 2 过渡 段 内缘 zxjjj ibbib y c xjjj i l x bbib 1 计算结果均为与 设计高之高差 设计 高的位置为路基外侧 边缘 2 临界断面距超高 缓和段起点为 c y z l i i x 0 3 加宽值按加宽 x b 计算公式计算 式中 行车道宽度 m b 路肩宽度 m j b 圆曲线加宽值 m w b 距离处的路基加宽值 m x bx 超高横坡度 y i 路拱横坡度 z i 路肩横坡度 j i 与路拱同坡度的单向超高点至超高缓和段起点的距离 m 0 x 超高缓和段中任意点至超高缓和段起点的距离 m x 6 各平曲线处的超高值计算 用 excel 表格编公式计算 所得结果如表 5 13 16 交点 1 超高计算表 表 5 7 交 点桩 号 外侧超 高 m 中线超 高 m 内侧超 高 m k0 034 400 0 0000 10 000 k0 054 400 0 0950 1150 003 k0 084 000 0 2000 115 0 020 k0 114 000 0 2000 115 0 020 k0 134 000 0 2000 115 0 020 k0 154 000 0 2000 115 0 020 jd1 k0 174 000 0 2000 115 0 020 交 点桩 号 外侧超 高 m 中线超 高 m 内侧超 高 m k0 194 400 0 2000 115 0 020 k0 214 400 0 1700 1150 003jd1 k0 244 000 0 0000 1150000 交点 2 超高计算表 表 5 8 交点桩号 外侧超高 m 中线超 高 m 内侧超 高 m k0 389 000 0 0950 1150 003 k0 419 000 0 2000 115 0 015 k0 449 000 0 2000 115 0 015 k0 469 000 0 2000 115 0 015 k0 489 000 0 2000 115 0 015 jd2 k0 538 000 0 2000 115 0 015 交 点桩 号 外侧超 高 m 中线超 高 m 内侧超高 m k0 558 000 0 2000 115 0 015 k0 578 400 0 1750 1150 009jd1 k0 588 000 0 0000 1150000 17 交点 3 超高计算表 表 5 9 交点桩号 外侧超高 m 中线超高 m 内侧超高 m k0 613 000 0 0000 1150 000 k0 633 000 0 0950 1150 003 k0 653 213 0 1750 115 0 009 k0 673 000 0 2150 115 0 015 k0 693 000 0 2150 115 0 015 k0 713 000 0 2150 115 0 015 k0 733 787 0 2150 115 0 015 k0 753 000 0 2150 115 0 015 jd3 k0 773 787 0 1750 115 0 003 交 点桩 号 外侧超 高 m 中线超 高 m 内侧超高 m k0 793 000 0 0950 1150 003 jd1 k0 811 400 0 0000 1150 000 5 2 3 编制路基设计表编制路基设计表 横断面平曲线的加宽计算和超高计算完成后 应将结果填入路基设计表 路基设计表是公路设 计文件中的主要技术文件之一 它是综合路线平 纵 横设计资料汇编而成的 在表中填有公路平 面线形 纵断面设计资料以及路基加宽 超高等数据 它是路基横断面设计的基本依据 也是施工 放样 检查校核及竣工验收的依据 路基设计表的填写方法为 1 桩号 地面高程 栏从中桩测量资料抄录 2 平曲线 栏从平面资料抄录 供加宽 超高计算用 3 变坡点高程桩号及纵坡坡度 坡长 栏从纵断面资料抄录 填入变坡点的桩号 高程 前后的坡度和坡长及起终点桩号 4 竖曲线 栏填入竖曲线起 终点及要素 5 设计高程 填挖高度 从纵断面设计资料中抄录 6 路基宽度 栏分别为路基左右侧路幅宽度值 有加宽的地方要进行加宽的计算 7 路边及中桩与设计高之高差 栏为按一定超高方式进行超高计算后 与路基宽度相对 应的各点相对于设计高程位置的高差 通过超高计算获得 8 施工时中桩 栏为 填挖高度 栏与 路边及中桩与设计高之高差 栏中路中线的高 差之差 由前面的平面设计资料 纵断面设计资料和横断面设计中的加宽及超高计算 把相应数据填 入路基设计表 以作为绘制横断面图的依据 18 5 3 绘制路基横断面图绘制路基横断面图 5 3 1 确定路基标准横断面确定路基标准横断面 在绘制路基横断面图之前 以确定路基横断面的形式及其横面布置 构造尺寸 主要包括路 幅尺寸 横坡度值 变坡高度 护坡道宽度 边沟尺寸 排水沟尺寸 截水沟尺寸 挖台阶的宽度 等 标准横断面图中应包括路基横断面中各种可能的形式及其有关的支挡防护形式 本次设计中绘制本段的路基横断面图 即 k0 000 000 k0 918 000 这一路段 在这一路段中 主要出现的路基横断面形式有 填方路堤 全挖方路堑 半填半挖路基和路堤墙路基 按工程技术 标准规定 路基宽度为 8 5m 现拟定路面采用 2 的折线形路拱横坡度 土路肩横坡度值为 3 填 方路堤的边坡值根据其地质情况选用 1 1 5 坡脚处设置宽度为 1m 坡度为 3 的护坡道 并在护 坡道外侧设置梯形排水边沟 其底宽 0 6m 高 0 6m 内坡值取 1 1 2 当填方路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