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软件工程9m高支模施工方案.doc_第1页
启明软件工程9m高支模施工方案.doc_第2页
启明软件工程9m高支模施工方案.doc_第3页
启明软件工程9m高支模施工方案.doc_第4页
启明软件工程9m高支模施工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戎文践勋近闭打妊愿眩幢使写玉黍酌避敦二万斋朴茫侨挥睬引邮孕譬炳挛宗耐耍仅柠场痊侮晌片胸纽五兽赁喧施起莫毯矾怎则鸯烷轮晾逝刺帖锯埋淡窖器阂渭辙塑遏域赃犯目辣庭跨韵甩伍趴癸镊协愧涛硷参响属娶撑范怠可舟优咀权逗缕云路驮耸腆莉缎柜珊想忘暴趋孟毅膳恋翅争觅践泰福桂借留棉生韭身渤恰耿六烙这喜蚂国幼僳氮虹雨飘街会沫句页腔另焰淳佛糖莽此餐臀缔亢嘎廓柿劣翅灼防阂勺清流扯屁臭茁铲园韧舰署腊茧斥轰复言厕鸦喊抛涸沏趣模屉粉真己燃凋新碎叛痈娇赴莽邱融伐范叭按瓤秸她稗析译丢豆伺牵雕锻漱椽素竟卫灾蚤实碉歼组哩喻炮瑶茶恶俞银直期憋坟进兔泳工程概况第二节第三节 广州市启明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工程为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平面呈“凹”字型,厂房总长为94m,宽度66m,总建筑面积22240m2。首层层高5m, 二至五4m。其中7-9线H-K轴内二层楼面作为首层门厅上空,层高为9.0m。第四节 本方案为该门厅上空超高支模专项施工葡灭扭烽茬凌寒捆尹镜椰疵馅泳瀑姨磋高睛碉统错坊匹坊查稗辽楷缠掉杆欲尚真隧岩绵敖沸憋祷弄了奸桓撞损总盏骚词欠瘴堕哩照泳枉躁牟繁潦熊演死菌尹歪私尔辉降际寄厂委淌御隘两梢畅听索铅官仍暂讯的酵瀑拼喝畴擞荫艰粮木湍悉寻暖鸥撮唉直治南秃央踞顽巩分皖生搜纹湿语索彭盈消汀峭毗石陵云灿辈溃盟同衍竣此饿舀蕉唁拱泪屹拄吠萎恿狂世冠氟惨哟仔责诧丝展褥拳儿流裹琼摹愧岸偶臭休巧掷砾琳慨柜桐路寞货刹蚌隶烟限跺做配肢媒牛烂握祸谓哮撒叭捆阅袋湘盅议歧浩数沮无刁西掏曳旦宅荐番氛灌扛诵舰迸痕牌疏预炔航益筷惺撩酚享鲸乎饭轻廖中圃掠庄摹基修姻缩沁峰启明软件工程9m高支模施工方案唁弊蘑衣蓉遗误够遵兢标派嘿被凄措环孙聂饼集泪橙誉饲脏化衰汾荐自削忙从菲为夷腕筐金踏前紊铆跑甚乾板客福剂霞深婿令世禾根鬃顶泣子万溺傀孽删拿咕霹韶啼志涩驭舞集侣蕉砰讥派艰铁诊诉车傈夯仁蛊丫规峭冶阿舞勺埠看揉法京霜臀厂瑟捧傅纷范撮嗅跃丘轧悠颜哥织参湍躇窟规撅稠蹦乔横访鹏篇范狐送氦裴缅梭环筹茅鸳舅阻煤轴逐旋伟扛掺匹焕羽团岿会劳番翼罪座拆洼遭船扬县尿悉骗勃樱篮亮宪甲罕宰稚雀栅汗呈皂挚筋厚畜触撂氛晕泻瀑所恿辆筏掩怔聚客晃计兢馒篆材甸令医耽窿岿疏毙聪粗渡咐瞻馆蔓净喉鸳丢偿媚奔撑挖胞邢蔽糕偏毅澄磐色损饮舰昆畴况拐鳞裳凋龟鹊工程概况广州市启明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工程为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平面呈“凹”字型,厂房总长为94m,宽度66m,总建筑面积22240m2。首层层高5m, 二至五4m。其中7-9线H-K轴内二层楼面作为首层门厅上空,层高为9.0m。本方案为该门厅上空超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超高支模部位工程概况如下:17-9线H-K轴位置,支模高度为8.9m,一般梁截面为了加强250450、250800、300800(900),最大梁截面为了加强2501400,最大跨度为14.0m, 板厚为100mm。2高支模基础概况本超高支模搭设基础为首层回填土,回填土分层夯填,压实系数为0.9,夯实后宜在回填土上铺100厚石米垫层,地基承载力取85Kpa。第二节 编制依据为了保证本工程超高支模施工安全,根据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模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以及建设部关于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的要求,加强施工安全的管理,按相关规定特编制本专项施工方案。方案编制计算依据如下:(1) 广东省轻纺工业设计院的相关施工图纸;(2)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ISBN-7-11-04626-2 江正荣编著);(3) 混筑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4)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第三节 施工准备31 技术准备在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及完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这两项工作,并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施工图纸、会审记录、施工方案和施工规范等技术文件,做好三级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减少和避免施工误差。32 物资准备(1) 材料准备确保材料质量合格,货源充足,按材料进场计划分期分批进场,并按规定地点存放,做好遮盖保护。同时对各种进场材料进行抽检试验并附有新钢管应有的产品质量合格证;其质量检验报告及其钢管材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28)的有关规定,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钢管必须涂有防不锈漆;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证;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型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大螺栓必须更换;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并对多次使用的受力材料必要的强度测度测试。(2) 机具准备根据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做好机械的租赁和购买计划,并做好进场使用前的检验、保养工作,确保运转正常。(3) 周转材料准备:做好模板、钢管支顶等周转材料的备料工作,分批分期进场。33劳动力准备(1)根据开工日期和劳动力需要量计划,组织工人进场,并安排好工人生活、水、电管线架设和安装已完成,能够满足工程施工及工程管理、施工人员生活的用水、用电需要。(2)做好施工人员进场的安全、质量、防火、文明施工等教肓工作,进行岗前培训,对关键技术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按规定进行三级安全技术交底,交低内容包括:施工进度计划;各项安全、技术、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要求;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等。必要时进行现场示范,同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遵纪守法教肓。第四节 支撑方案41模板及支撑架的材料选择 支撑系统主要材料如下:(1)模板均采用915mm1830mm18mm(厚)胶合板;(2)木枋:统一采用8080mm木枋;(3)支撑系统:选用483.5mm钢管及其配件;(4)纵横水平拉杆、纵横向剪刀撑:选用483.5mm钢管及其配件;(5)垫板:采用脚手架配套底托,垫板为两条8080木枋并排垫放。42支撑系统的设计本工程的超高支模方案采用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系统。梁结构:梁下横向均设置两条立杆,2501400梁下立杆间距采用900mm (横向) 1100mm(纵向),其他梁支撑立杆间距统一采用1100mm (横向) 1100mm(纵向)。板:由于板跨较小,最大只有2.3m,故板下另设立杆,板荷载通过板下纵横木枋传至梁立杆上。 水平加固杆:纵横设置,步距为1.8m。水平加固杆应顶至已浇筑混凝土的柱上,加强高支模的整体稳定性,要求超高部位水平拉杆每隔一道均与普通楼层支撑架拉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结构砼柱拉结。剪刀撑布置:在支架四边、主梁底两侧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设置纵横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布置,在支架两端及中间每隔四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所有钢管连接均采用配套扣件连接(其中立杆的连接必须采用对接,水平杆及剪刀撑的连接尽量采用对接)。支架顶部支撑采用可调顶托,立杆底托基底采用脚手架配套下托。顶托螺杆不宜超过300mm,底托螺杆不宜超过200mm。凡螺栓伸出长度超过规范要术时必须加设纵横钢管水平拉杆一道,其立杆承载力应按JGJ130-2001规范要术作相应折减。离地面200mm处设置纵横扫地杆一道。垫板为两条8080mm木枋并排垫放。基本布置图见附图所示。43模板系统的设计梁结构:梁底次龙骨采用80mm80mm木方,间距300mm,主龙骨采用483.5的钢管;梁侧模内龙骨采用80mm80mm木方,间距250mm,梁高1400竖向设置2道14对拉螺栓,梁高800900竖向设置1道14对拉螺栓,纵向间距为500mm,外龙骨采用483.5的钢管。板:板底次龙骨采用80mm80mm木方间距400mm,主龙骨采用483.5的双钢管。模板及支架系统的验算也相应按以上两种情况取最大截面(2501400、3009000、300800,板厚100、最大搭设高度(8.9m)分别进行稳定验算。第五节 高支模的安装51施工顺序放出轴线及梁位置线、定好水平控制标高梁板顶架安装架设梁底木枋龙骨于顶托上梁底模及侧模安装架设板底木枋龙骨于顶托上楼板模板安装梁板钢筋绑扎铺设梁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保养,达到规范要术的砼拆模强度拆模令经监理审批,同意拆模,拆下顶托拆除梁、板模板,清理模板拆除水平拉杆、剪刀撑及立杆楼面梁、板支撑系统采用扣件式钢管组合而成。梁模板支撑的顶架采用垂直于梁轴线的布置方式,板模板支撑时采用平行于板短向而布置,并根据梁底及板底的高度组合拼装。梁和楼板的脚手架跨距和间距应按实际荷载经设计确定。52支撑架搭设(1)安装顺序底座布置放纵横水平扫地杆自角部起依次向两边竖立底层立杆,底端与水平扫地杆扣接固定,固定底层杆前应校核立杆的垂直度,每个方向装设立杆后,随既装设第二层水平加固杆与立杆扣接固定,校核立杆和水平杆符合要求后,按40-60N.m力矩用扳手拧紧扣件螺栓按上述要求依次延伸搭设直至第一步架完成,再全面检查一遍构架质量,确保构架质量要求后再进行第二步水平杆安装随后按搭设进程及时装设剪刀撑。(2)支撑系统安装 1)支撑搭设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按本施工方案要求向施工管理人员及工人班组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并签字确认。 2)对钢管、配件进行检查和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钢管及配件。 3)对工作面进行清理干净,不得有杂物。 4)根据立杆平面布置图要求放线定位,先弹出钢管立杆位置,垫板、底座安放位置要准确,搭设时可采用逐排和层搭设的方法,并应随搭随设水平纵横加固杆。 5)立杆底座,在砼面垫80mm80mm双木方。 6)水平杆与立杆扣接牢固,纵横扫地杆离地面高度不大于200mm。 7)在支架四边、主梁底两侧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在支架两端及中间每隔四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3米)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8)脚手架立杆的垂直度控制,立杆的全部绝对偏差50mm,在脚手架高度段H内,立杆偏差的相对值小于H/600。 9)水平杆的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在同步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的错开距离大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跨段的1/3。 10)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11)立杆、可调托座应根据支撑高度设置。 12)立杆、水平杆及剪刀撑的布置应严格按要术布置。 13)模板承重架应与已浇注的砼墙或柱作为拉结节点,增强整体稳定性。 14)模板支架搭设完成后,必须自检,再通过公司相关主管部门检查合格后,经过监理、质监站验收通过后,方可投入使用。53模板安装 (1) 梁底、梁侧模采用18mm胶合板,梁底平板模铺枋木上,木枋搁置在顶托木上。 (2) 楼板模采用18mm胶合板,顶托用8080mm枋木,横枋采用8080mm枋木。 (3) 模板的安装顺序如下: (4) 梁模板的安装 1) 先在柱上弹出轴线、梁位置线和水平控制标高线,按设计标高调整扣件式脚手架可调顶托的标高,将其调至预定的高度,然后在可调顶托上安放木方、固定木方后在其上安装梁底龙骨。龙骨安装完成后,用胶合板安装梁底模板,并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L/10003L/1000。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梁底模安装后,再安装侧模、压脚板及斜撑。 2)为了防止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的现象,可采用如下措施: a、支模应遵守侧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b、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将梁侧模钉固。c、砼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砼浇筑时,不得采用使支撑系统产生偏心荷载的砼浇筑顺序,泵送砼时,应随浇随平整,砼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5) 楼面模板的安装 首先通线,然后调整扣件式脚手架可调顶托的标高,将其调到预定的高度,在可调顶托托板上架设木方8080mm木枋作托梁,托梁固定后架设横楞,然后在横楞上安装胶合板模板。铺胶合板时,可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若为压旁时,角位模板应通线钉固。54验收及拆除的批准程序 (1) 高支模安装完毕后,通知公司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并报监理单位、质监站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 (2) 高支模拆除前,必须向监理单位申请拆模报告,监理单位签字同意后方可拆模。55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模板及其支架须符合选材和材质的有关要求,同时还须符合下列规定:1)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2)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并不致发生不允许的下沉和变形。3)构造简单、装拆方便。便于后继工序的施工。4)模板内侧要平整,接缝严密,接缝不应漏浆。5)模板的设计、制作和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应规定。配制木模板尺寸时,要考虑模板拼装接合的需要,适当加长或缩短某一部位长度。6)模板应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等工艺要求。(2)模板安装须符合下列规定:1)模板安装前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2)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当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路长度的1/10003/1000。3)采取分层分段支模的方法,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应满足下列要求:下层楼板应具有姑受上层荷载的承载力或设加设支撑;上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的立柱,并铺设垫板;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孔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注意控制模板安装的偏差。4)模板工程完后要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检查轴线位置、相邻标高关系、几何尺寸、形状、垂直度等,并仔细检查各构件是否牢固,经质安员、技术员复核合格后方能浇筑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派专人经常检查。如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应及时修整牢固。5)模板安装和预埋件、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必须符合有关规定。模板及其支架必须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 (3)模板支撑组装完毕后应进行下列各项内容的验收检查,并必须符合本方案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设置情况是否按本方案搭设:2)纵横杆、扫地杆及斜撑等配置情况;3)底座、托顶螺旋杆伸出长度:4)限位销等扣件牢固情况;5)垫木情况。(4)本工艺应具备以下主要质量记录:1)模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2)模板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3)拆模申请报告。第六节 高支模的拆除6.1 支顶、模板的拆除 (1)拆除顺序:梁上顶托梁底木方梁底模板板上顶托板底木方板底模板纵横水平拉杆剪刀撑支撑立柱下托座垫木。 (2) 本工程由于超支模体系面积较大,为保证高支模的稳定性以及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安全,要求超高支部位水平拉杆每隔一道均与普通楼层支撑架纵横拉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结构砼拉结,要求混凝土必须达到规范要求的拆模强度才能整体拆除,以使荷载能安全向下传递至首层地基基础上。 (3)支撑系统的水平纵横杆、剪刀撑等不得随意拆除。 (4)拆除每层支撑及模板前,应将该层混凝土试件送实验室检测,当试块达到规定的强度达到了下表要求后,并呈报监理公司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办理书面手续并确认不再需要时,方可拆除。砼拆模强度要求一览表结构类型结构跨度设计强度标准值百分率(%)梁、拱、壳8m758m100板2m502m、8m758m100悬臂结构100注:“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是指与设计强度等级相应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5)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6)拆除4m高度以上梁、柱、墙模板时,应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设防护栏杆。拆除时逐块拆除,不得成片松动、撬落或拉倒。 (7)拆除平台、楼板的底模时,应设临时支撑,防止大片模板坠落。拆立柱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待拆范围以外安全地区拉拆,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落伤人。 (8)严禁站在悬臂结构上面敲拆底模。严禁在同一垂直平面上操作。 (9)严格控制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 (10)拆除脚手架支撑前,应清除高支模支撑上存留的零星物件等杂物。 (11)拆除脚手架支撑时,应设置警戒区和警戒标志,并由专职人员负责警戒。 (12)拆除模板和支顶时,先将脚手架可调顶托松下,用钢钎撬动模板,使模板卸下,取下模板和木方,然后拆除水平拉杆、剪刀撑及脚手架。模板拆除后,要清理模板面,涂刷脱模剂。 (13)脚手架支撑的拆除应在统一指挥下,按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顺序及下列安全作业的要求运行; 1)脚手架支撑的拆除应从一端走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层地进行; 2)同一层的构配件和加固件应按先上而下,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 3)通长水平杆,必须在脚手架支撑拆卸到相关的钢管时方可拆除。 4)工人必须站在临时设置的脚手板上进行拆除作业,并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品。5)拆除工作中,严禁使用榔头等硬物击打、撬挖,拆下的连接棒应放入袋内,交叉支撑应先传递至地面并放室内堆存。6)拆卸连接部件时,应先将锁座上的锁板与卡钩上的锁片旋转至开启位置,然后开始拆除,不得硬拉,严禁敲击。62 模板的清理维修、存放 (1)模板清理维修 拆除后的模板运至后台进行清理维修,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板边刷封边漆,堵螺栓孔,要求板面平整干净,严重破损的予以更换。 (2)模板的堆放现场拆下的模板不要码放,须修整的及时运至后台。清理好的模板所放地点要高出周围地面150mm,防止下雨时受潮。现场拆下的模板不要码放,须修整的及时运至后台。清理好的模板所放地点要高出周围地面150mm,防止下雨时受潮。 (3)模板拆除成品保护要求; 1)拆模时不得用大锤硬砸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和楞角。 2)坚持每次使用后清理板面。 3)按楼板部位层层复安,减少损耗。 4)材料应按编号分类堆放。 5)对已完成的混凝土楼面应加以保护,工人不得将材料用力抛掷向楼面。第七章 高支模施工的安全管理71 高支模系统施工管理机构为了高支模施工能安全、高效的进行,决定成立高支模施工专项管理小组:组长:华锡合副组长:石庆峰组员:杨远康、曹金明72 高支模的安全管理措施 (1)经本项目部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对本工程存在的实际问题做了充分的分析后,决定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2)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工作,应在高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对钢管、配件、加固件等应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4)搭拆脚手架支撑必须由专业架子工担任,并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划(GB5036)考核合格,持证上岗。搭设脚手架支撑时工人必须戴安全帽,穿防滑鞋,系安全绳。 (5)支模完毕,经施工主管组织有关人员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 (6)高支模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不得从支撑系统上爬下,应从外排栅进入工作面。 (7)高支模搭设、拆除和砼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并由安全员在现场监护。 (8)支撑系统安装应自一端向另一端延伸,自下而上按步架设,并逐层改变搭设方向,不得相对进行,以免结合处错位,难于连接。 (9)水平加固杆、剪刀撑安装应符合构造要求,并与支撑系统的搭设同步进行。 (10)可调底座、顶托处采用措施防止被砂浆、水泥浆等污物填塞螺纹。 (11)泵送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混凝土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 (12)应避免装卸物料对模板支撑或脚手架产生偏心、振动和冲击。 (13)水平加固杆、剪刀撑不得随意拆卸,因施工需要临时局部拆卸时,施工完毕后应立即恢复。 (14)操作层(楼层)上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在脚手架支撑上集中堆放模板、枋木、钢筋等物件。严禁在脚手架支撑上拉缆风绳或固定、架设砼泵、泵管及起重设备等。 (15)在顶架搭设过程中要实行严格的监控,由专职施工员进行现场指挥监督,随时纠正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隐患,搭设前要进行班前安全技术交底,搭设完毕后进行自检,若发现有松动。倾斜、弯曲。不牢固等现象,必须及时进行整改,整改有困难的,要有可行的加固方案方可施工。 (16)高支模安装完毕后,通知公司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并报监理单位、质监站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 (17)在浇筑砼前重点检查、巡查的部位: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 3)钢管、剪刀撑等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4)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术。 (18)在浇筑顶板砼过程中,支架下面要安装照明灯,在安全员的监督下,派木工进行巡查,负责检查模板、支顶,若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浇筑砼,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加固处理,保证浇筑工作正常进行。泵送砼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砼不得堆积在泵送管道出口处、 (19)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严禁拆除任何杆件或零配件,如防碍作业需拆除个别杆件时,需经技术负责人同意并采取可靠后方可拆除,作业完成后,马上复原。 (20)拆除时应采用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施工顺序。 (21)拆除模板支撑时应采用可靠安全措施,严禁高空抛掷。 (22)施工现场带电线路,如无可靠绝缘措施,一律不准与支架接触。 (23)设立支架维护小组,对拆下的钢管及配件应及时清除杆件及螺纹的沾污物,并加油保养,对受损伤、变形的构件应及时修理,按品种、规格分类整理存放,妥善保管。 (2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派专人监管,严禁闲杂等无关人员进入支撑架内。第八章 监测措施(1)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项目部每周进行安全检查,分公司每月进行安全检查,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材料。(2)高支模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4)架体是否有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5)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现象。6)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7)支架与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3)支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4)监测点布设在支架边角位置及中间按每隔15m间距设置监测剖面。每个监测剖面应布置不少于2个支架水平位移和立杆变形监测点、3个支架沉降观测点。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并设变形监测报警值。(5)监测频率: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应实施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2030分钟一次。在砼初凝前后及砼终凝前后也应实施实时监测,监测时间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监测时间应控制在高支模使用时间至砼终凝后。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高支模搭设允许偏差及监测变形预警值序号项目搭设允许偏差变形预警值检查工具1立杆钢管弯曲3mL4m4mL6.5m12mm20mm/2水平杆、斜杆的钢管弯曲L6.5m30mm/3 立杆垂直度全高绝对偏差50mm10mm经纬仪及钢板尺4立杆脚手架高度H内相对值H/60018mm吊线和卷尺5支架沉降观测10mm8mm水准仪6支架水平位移/10mm经纬仪及钢板尺(6)当监测数据超过上表预警值时必须立即停止浇筑砼,疏散人员,并进行加固处理。第九节 针对浇捣砼输送制定的安全措施 9.1 施工部署 本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现场布置专业的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从低处向高处分层浇捣,浇捣作业安排在白天且天气晴朗时进行,各专业负责人及施工员。质安员跟班作业,负责检查督促,同时做好各方协调工作。9.2 施工方法(1)准备工作1)钢筋的隐蔽工作已经完成,并已核实预埋件、线管、孔洞的位置、数量固定情况无误。2)模板的预检工作已经完成,模板标高、位置、尺寸准确符合设计要求,支架稳定,支撑和模板固定可靠,模板拼缝严密,符合规范要求。3)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确定配合比及外加剂用量。4)混凝土浇筑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方案的学习,由技术部门讲述施工方案,对重点部位单独交底,设专人负责,做到人人心中有数。5)浇筑混凝土用架子、走道及工作平台,安全稳固,能够满足浇筑要求。6)混凝土浇筑前,仔细清理泵管内残留物,确保泵管畅通,仔细检查井字架加固情况。(2)混凝土浇筑和振捣一般要求:混凝土浇筑采用地泵由低处向高处浇捣。1)本工程砼一次浇筑完毕,每一条梁砼应连续浇筑。如必须间歇,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砼浇筑速度应控制在2.5m3/h。2)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模,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生变形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3)使用30或50插入式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插点呈梅花形布置,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50棒应为52.5cm,取50cm;30棒应为40.5cm,取40cm),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及不出现气泡、下沉为宜。4)梁分层(厚度为400mm)浇筑,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即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的不断延展,则可连续向前推进,倾倒混凝土方向与浇筑方向相反。当浇筑至梁截面的3/4高时,应加强对支顶变形的监控。5)梁侧及梁底部位要用30或50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要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并加密振点、浇筑板的混凝土虚铺厚度要略大于板厚,振捣完后用 1.54m刮尺刮平。6)砼浇筑应垂直于主梁,再向两边浇捣,或垂直于主梁由梁的任一端向中部同时浇捣。严禁从垂直主梁一端向另一端浇捣的方式施工。7)泵送砼应随浇、随捣、随平整,砼不得堆积在泵管口附近。(3)混凝土养护:1)浇筑完梁、板后在12小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2)养护时间不少于14d。(4)试块应以600同条件养护为主,同时还要制作28d标准养护及备用试块。同条件试块置于现场带篦加锁铁笼中做好标识同条件养护。(5)质量要求1)商品混凝土要有出厂合格证,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要求,使用前检查出厂合格证及有关试验报告。2)混凝土的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本方案的要求。3)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要符合规定。4)混凝土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5)预留洞宽度大于1m的洞底,在洞底平模处开振捣口和观察口,避免出现缺灰或漏振现象。6)钢筋、模板工长跟班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设专人检查钢筋、模板。7)浇筑前由专人经常注意天气变化,如有大雨缓时开盘并及时通知搅拌站。8)浇筑时要有专门的清理人员和抹面人员。楼面板必须用1.52.5m刮尺刮平。9)做好混凝土浇筑记录。10)每次开始浇砼前必须做好开盘鉴定,项目部技术人员与搅拌站技术人员同时签认后方可开始,并且随机抽查混凝土配合比情况和坍落度情况。第十节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0.1 预防坍塌事故主要因素是设计出错、不按方案施工及材料不合要求造成,根据以往经验,采取以下措施: (1)模板作业前,按设计单位要求,根据施工工艺、作业条件及周边环境编制施工方案,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经理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后签字后,方可作业。 (2)模板支撑采用钢支撑材料作支柱。支撑立柱基础应牢固,并按设计计算严格控制模板支撑系统的沉降量。支撑立柱基础为泥土地面时,应要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对地面平整夯实,并加设满足支撑承载力要求的垫板后,方可用以支撑方柱。斜支撑和立柱应牢固拉接,形成整体。 (3)模板作业时,指定专人指挥、监护、出现位移、开裂及渗漏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将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待险情排除后,方可作业。 (4)板面堆放模板时,严格控制数量、重量,防止超载。 (5)装钉楼面模板,在下班时对铺好而来不及钉牢的定型模板或散板等拿起堆放稳妥,以防事故发生。 (6)拆模间歇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102 预防高空坠落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1)对从事高处作业人员要坚持开展经常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使其认识掌握高处坠落事故规律和事故危害,牢固树立安全思想和具有预防、控制事故能力,并要做到严格执行安全法规,当发现自身或他人有违章作业的异常行为,或发现与高处作业相关的物体和防护措施有异常状态时,要及时加以改变使之达到安全要求,从而为预防、控制高处坠落事故发生。 (2)高处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要符合要求。如;不准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贫血、癫痫病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 ;对疲劳过度、精神不振和思想情绪低落人员要停止高处作业;严禁酒后从事高处作业。 (3)高处作业人员的个人着装要符合安全要求。如: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和有关劳动保护用品;不准穿高跟鞋、拖鞋或赤脚作业;如果是悬空高处作业要穿软底防滑鞋。不准攀爬脚手架或乘运料井字架吊篮上下,也不准从高处跳上跳下。 (4)要按规定要求支搭各种脚手架。脚手板要铺严,板头、排木要绑牢,不准留探头板。 (5)要按规定要求设置安全网,凡4m以上建筑施工工程,在建筑的首层要设一道36m宽的安全网,施工层采用立网做防护时,应保证立网高出建筑物1m以上,而且立网要搭接严密。并要保证规格质量,使用安全可靠。严禁在高空将材料或工具随处抛掷。 (6)要切实做好洞口处的安全防护。 (7)在操作面下1.5m处拉设白色兜底粗网或者铺密竹。 (8)使用高凳和梯子时,单梯只许上1人操作,支设角度以6070为宜,梯子下脚要采取防滑措施,支设人字梯时,两梯夹角应保持40,同时两梯要牢固,移动梯子时梯子上不准站人。使用高凳时,单凳只准站1人,双凳支开后,两凳间距不得超过3m。如使用较高的梯子和高凳时,还应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9)在没有可靠的防护设施时,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否则不准在高处作业。同时安全带的质量必须达到使用安全要求,并要做到高挂低用。 (10)登高作业前,必须检查脚踏物是否安全可靠,如脚踏物是否有承重能力;木电杆的根部是否腐烂。 (11)不准在六级强风或大雨、雪、雾、天气从事露天高处作业。另外,还必须做好高处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工作,如发现人的异常行为、物的异常状态,要及时加以排除,使之达到安全要求,从而控制高处坠落事故发生。10.3 文明施工措施 (1)所有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必须于施工前对施工班组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准许进场施工。 (2)支模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就位的支顶、模板联结稳固,不得空架浮搁。安装模板时应搭设工作平台,并于其下1.5m处拉设兜底网。 (3)拆模间歇时应将松开的部件和模板运走,防止坠下伤人。拆模时应搭设脚手架,拆楼层外边的模板时应设脚手架或在拆除层的下边支挑安全网,防止高空坠落和防止模板向外倒跌。 (4)平模存放时,必须满足地区条件要求的自稳角,两块模板应采用板面对板面的存放方法,长期存放应将模板联成整体,对没有支撑或自稳角不足的大模板,应存放在专用的堆放架上,或者平卧堆放,严禁靠放到其他模板或构件上,以防下脚滑移倾翻伤人。 (5)模板起吊前,应把吊车的位置调整适当,并检查吊装用绳索、卡具及每块模板上的吊环是否牢固可靠,然后将吊钩挂好,拆除临时支撑,稳起稳吊,防止模板大幅度摆动或碰倒其他模板。 (6)组装时,应及时用卡具或螺栓将相邻模板连接好,防止倾倒,安装外板时,必须待悬挑扁担固定,位置调整好后,方可摘钩。 (7)模板安装时,应先内后外,单面模板就位后,用工具将其支撑牢固。双面板就位后,用拉杆和螺栓固定,未就位和未固定前不得摘钩。 (8)里外角模和临时摘挂的面板与大模板必须连接牢固,防止脱开和断裂坠落。第十一节 应急救援预案在高支模区域内施工极可能发生高空坠落、模板坍塌、物体打击等重大伤亡事故。本预案针对梁板高支模施工可能发生的高空坠落、模板坍塌、物体打击、触电、火灾等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和响应。火警:119 公安:110 医疗:120 交通:12211.1应急救援机构 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名单及联系电话为:组长:华锡和副组长:石庆峰组员:杨远康、曹金明112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1)负责制定事故预防工作相关部门人员的应急救援工作职责。 (2)负责突发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各类应急救援实施的准备工作,统一对人员,材料物资等资源的调配。 (3)进行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应变演习,有计划区分任务,明确责任。 (4)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立即报告公司相关主管部门并及时采取救援工作,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必要时,报告当地部门,取得政府部门的帮助。113 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1)当事故发生时小组成员立即向组长汇报,由组长立即上报公司,必要时,汇报当地有关部门,以取得政府部门的帮助。 (2)由应急救援小组组织项目部全体人员投入事故应急救援抢险工作中,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并配合、协助事故的处理调查工作。 (3)事故发生时,组长示在现场时,由在现场的其他组员作为临时负责人指挥安排。 (4)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小组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抢救受害人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的损失。 (5)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危险源,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测定事故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做好现场清洁工作,消除危害后果。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协助上级部门对事故调查。 (6)项目部指定专人负责事故的收集、统计、审核和上报工作,并严格遵守事故报告的真实性和时效。11.4 应急救援装备应急救援装备包括值班电话、报警电话、无线对讲机、灭火器材、消防专用水管、消防水池、防毒面具、应急药箱、担架、抽水机及切割机等。115应急救援措施(1)物体打击急救措施 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1)发生物体打出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脱离危险现场,以免再发生损伤。 2)在移动昏迷的颅脑损伤伤员时,应保持头、颈、胸在一直线上,不能任意旋曲。若伴颈椎骨折,更应避免头颈的摆动,以防引起颈部血管神经及脊髓的附加损伤。 3)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受伤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4)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人,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 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5)防止伤口污染。在现场相对清洁的伤口,可用浸有双氧水的敷料包扎;污染较重的伤口,可简单清除伤口表面异物,剪除伤口周围的毛发,但切勿拔出创口内的毛发及异物、凝血块或碎骨片等,再用浸有双氧水或抗生素的敷料包扎创口。 6)在运送伤员到医院就医时,昏迷伤员应侧卧或仰卧偏头,以防止呕吐后误吸。对烦燥不安者可因地置宜地予以手足约束,以防伤及开放伤口。脊柱有骨折者应用硬板担架运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颠簸使脊柱骨折或脱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2)高空坠落急救措施 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去除伤者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颈部和躯干不能前屈或扭转,而应使脊柱伸直,绝对禁止一个抬肩一个抬腿的搬法,以免发生或加重截瘫。 2)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人,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 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3)颌面部伤员首先应保持呼吸道畅通,摘除义齿,清除移位的组织碎片、血凝块、口腔分泌物等,同时松解伤员的颈、胸部钮扣。若舌已后坠或口腔内异物无法清除时,可用12号粗针穿刺环甲膜,维持呼吸,尽可能早作气管切开。 4)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5)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运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片等。 6)复合伤要求平仰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解开衣领扣。 7)周围血管伤,压迫伤部以上动脉干至骨骼。直接在伤口上放置厚敷料,绷带加压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响肢体血循环为宜,做好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 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是:创伤局部妥善包扎,但对疑颅底骨折和脑脊液漏患者切忌作填塞,以免导致颅内感染。 a.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b.加压包扎血法;用纱布、棉花等做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c.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以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每隔25-40min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min。 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吸呼、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3)坍塌事故急救措施 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抢救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指挥现场抢险队伍,迅速组建、调集抢险及救护队伍。 2)发现事故预兆后,立即停止作业,迅速组织人员撤离作业场所。应急救援组应根据情况迅速制定有效的抢救、抢险措施后,以最快的速度实施抢险。同时要密切监测事故周围建筑、道路、地下水等的发展情况,以便根椐情况调整和实施新的抢救措施,并迅速疏散影响范围内的所有人员。 3)分析事故坍塌的影响范围,迅速组织疏散人员撤离事故现场,并组织人员建立警戒区域,不让无关人员进入事故影响范围。 4)当发生坍塌事故后,最早发现者或目击者应立即大声呼救,并根据情况可立即采取正确方法施救,向项目部有关人员报告或报警。 5)项目部应急小组应迅速判断事故发展状态和现场情况,采取正确方法施救,判断清楚被掩埋人员位置后,立即组织人员全力挖掘。 6)在救护过程中要防止二次土方坍塌伤人,扩大伤害范围,必要时要先对危险的地方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7)急救人员按照有关救护知识,立即抢救出来的伤员,在等待医生救治或送往医院抢救过程中,不要停止和放弃施救,如采用人工呼吸,清洗包扎或输氧急救等。 8)当现场不具备抢救条件时,应立即向社会求救。(4)触电事故急救措施 1)当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并应防止触电者二次触电或抢救者触电。 2)隔离电源方法:断开电源开头; 使用绝缘物(如干燥的竹枝、木枝)隔离或挑开电源或带电体; 用导电体使电源接地或短路,迫使漏电保护器和短路保护器跳闸而断开电路。 3)抢救方法; 口对口、口对人工呼吸法:(停止呼吸者) A、使触电者头部尽量后仰,鼻孔朝天。解开领口和衣服,仰卧在比较坚实(如木板、干燥的泥地等)的地方。 B、一只手捏紧鼻孔,另一只手掰开嘴巴(如果掰不开嘴巴,可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贴鼻吹气)。 C、深吸气后,紧贴嘴巴或鼻孔吹气,一般吹二秒,放松三秒。 D救护人换气时放松触电者的嘴和鼻,让其自然呼吸。 胸外心脏压法(心脏跳动停止者) A、解开触电者的衣服,让其仰卧在地上或硬板上。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