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长白山旅游公路观景台建设研究.docx_第1页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观景台建设研究.docx_第2页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观景台建设研究.docx_第3页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观景台建设研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 1 苏格兰边境观景台环长白山旅游公路观景台建设研究12211陆旭东 ,董建中 ,徐伟 ,薛铸 ,王倜(1.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2 .吉林省交通厅环长白山旅游公路典型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吉林长春130021)摘 要:针对我国自驾游发展迅速的特点,首次提出了新时代旅游公路建设的新理念,即由传统强调交通功能的“旅游公路”,转变为强调游览功能的“公路旅游”;结合环长白山旅游公路工程实践,首次系统研究并提出了基于 “保护自然生态、利用自然风景、展现地域文化”的观景台选址、设计、施工技术。 关键词:旅游公路;公路景观;观景台中图分类号:u418.9文献标识码:b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数量的增加,自驾游发展迅速。人们也已不仅满足于在旅游景区 内的景点式旅游了,而是希望在行车旅途中就感受自 然,享受自然带来的乐趣。社会对旅游公路的要求不仅 仅是单纯的交通功能了,而是增加了新的要求,即在公 路行车过程中给游人带来驾驶的乐趣和享受。因此,新 时代的旅游公路建设有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即由传统 强调交通功能的“旅游公路”,转变为强调旅途享受的 “公路旅游”。旅游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公路驾驶本身成为一种享受和乐趣,成为长白山旅途体验的重要内容。人们可随意停 车可在风景优美处欣赏远处的山、亲近那清澈的水、品 尝长白山独特的野果,享受长白山原始森林的“天然大 氧吧”。这就对公路建设提出了更好的要求,需要在公 路建设中保护好长白山区自然景观环境,深入挖掘和利 用好沿线景观资源,使公路设施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 调。2 公路观景台设置情况观景台是为驾乘人员提供休息、观景的场所,是展 示当地自然、人文特色的平台,合理设置观景台可减少 疲劳驾驶造成的安全隐患。国外公路观景台 (休息区) 设置比较普遍,一般每隔 35km 左右设置一处。根据 环境和功能的不同,其规模不尽相同,标准比较灵活。 有的直接路侧加宽车道,有的则与通过绿化与公路主线 分隔开,有的观景台则设置大型停车场、小卖部、观景 设施等。1项目概况环长白山旅游公路是全国首批“2004 年交通部和 省级主管部门联合组织实施的典型示范工程”之一,路 线起点位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池北区 (原二 道白河镇,位于长白山北坡);跨头道白河,经头西林 业站,前川林场、跨槽子河、大、小沙河,在白溪小镇 与松江河连接线交叉 (可达长白山西坡);跨松江河、 经锦北林场到达本项目终点漫江镇北 (前行可达长白山 南坡),全长 84.132km。工程技术标准为山岭区二级公 路 , 计 算 行 车 速 度 60km/h, 路 基 宽 10.0m, 路 面 宽8.5m,工程概算总投资 5.8 亿元。该公路 2007 年 7 月开 工建设,2009 年 9 月 30 日建成通车。环长白山旅游公路紧邻举世闻名的自然保护区、国 家 5a 级风景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的长白山,沿线风景优美,景观资源丰富,是连接长白山北、西、南三坡 最便捷的旅游公路,将长白山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串联为一体,大大缩短了环游长白山的旅程。因此,环长白山旅游公路建设不仅要考虑其交通功 能,更重要的要将其作为长白山风景区的延伸和长白山随着我国“服务型交通行业”深入发展和公众需求的增强,我国的公路建设也越来越重视观景台建设,并 且已经做出了一些探讨和尝试。2004 年颁发的“交通部 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咨询要点”中,也明确提出作者简介:陆旭东 (1980-),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交通景观及环保设计咨询工作。2010 年 10 期(总第 70 期)405图 2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观景台分布示意图图 3 长白山观景台架高的木平台为游人 提供了远眺长白山林海最佳视点图 4 马鞍山观景台效果图景观设计技术“结合地形条件,选择合适地点设置临时停车带或观景台” 的要求,随后在一些新建和改建公路中“观景台” 便逐渐得以被重视。例如,西汉高速、宁杭高速、思小 高速、神宜路等都设置了观景台。然而,但观景台作为公路附属设施中的一种新生的 事物,目前在我国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包括选 址、规模确定、功能提供及管理等,相关设计、建设的 经验还很少,并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仍需进一步研 究。因此,无论在观景台设置的理论层面上,还是实际 指导工程实践的研究成果都很缺乏,需要有较长时间的 工程实践成果积累。本文结合环长白山旅游公路建设工 程实践做出了一定的探讨。观景台 (k83+140),各具特色,可观山、观水、品越橘,很好地体现了长白山区的自然和人文地域特色。考虑到节约占地和保护路侧植被,观景台设计采取 路侧加宽停车的方式。观景台人行道路部分多采用火山 岩、木头等乡土材料,并采用架空、悬挑的方式替代传 统的填方,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3环长白山旅游公路观景台设计原则(1) 保持原生态,最小破坏环境:保留观景台征地 范围内的所有植被,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2) 体现地域文化:采用乡土材料,如铺装采用当 地火山岩和花岗岩料石,平台采用长白山区本地木材, 以达到最大限度地与周围环境融合。(3) 提供良好的观景空间, 充分展现景色。(4) 便利的交通与标识系统。4.2 “观山”型公路观景台(1) 长白山观景台长白山观景台 (k29+810) 所处位置虽然可欣赏到 远处的长白山,但地势相对平坦,且近处的树林非常遮 挡视线,场地缺乏眺望长白山的良好视角。因此,该观 景台设计了高架的木平台,游人可登高远眺长白山,欣 赏树顶的景观;同时木平台采用架空设计,尽量不对原 有植物造成破坏。4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观景台规划设计观景平台设计的关键在于选址,通过景观评价技术 深入挖掘沿线景观资源,在公路沿线选择能欣赏到该地 区最具特色、最优美的风景地点,提供给司乘人员良好 的观景空间,充分展现优美景色。按照景观特点来分,观景台类型主要分为三个方 面:观山型、观水型、人文型。(1) “观山”类型的观景台选址关键是选择视野开 阔的视点。(2) “亲水”类型的观景台选址关键是选择景观优 美、便于近距离观赏的水体。(3) “人文”类型的观景台选址关键是选择突出地 域文化、乡土文化的景观、并能为沿线区域带来良好的 经济效益。4.1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观景台规划研究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通过景观评价、专家咨询、现场考察等方法,经过系统选址、因地制宜景观设计、精心 细致施工,最终达到了“因地造势、呼应自然、融入自 然”的效果,在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最终设置了 5 处 各具特色的观光、赏景的休憩平台。分别为长白山观景 台 (k29+810)、马鞍山观景台 (k40+210)、小沙河观 景台 (k64+300)、秃尾巴河观景台 (k78+680)、越橘(2) 马鞍山观景台马鞍山观景台 (k40+210) 所处环境也同样是地势 比较平坦,不能为游人提供很好地观赏马鞍山的视角。 因此,马鞍山观景台设计同样采用了架高木平台的方 式,为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同时抬高了视点,游人能更 好地欣赏远处的树林和东西马鞍山;人行道铺装采用长2010 年 10 期(总第 70 期)406图 5 马鞍山观景台实景图图 6 小沙河观景台效果图图 7 小沙河观景台景石标志牌 图 8 小沙河观景台亲水平台图 9 秃尾巴河观景台效果图图 10 秃尾巴河观景台木栈道实景图图 11 秃尾巴河观景台保留了场地中原有植被, 包括木栈道位置的白桦图 12 越橘观景台实景图白山特有的火山岩铺砌。并且,设计特意保留了道路与木平台之间以及木平台下方的植被,施工时精心保留了 原有的 2 棵云杉,以使观景台更好地与自然环境融合。景最好之处设置悬挑于水上的亲水平台,让游人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自然之美;选择恰当的空间设置休憩平台, 让游人能感受自然的静谧。4.3 “观水”型公路观景台规划设计(1) 小沙河观景台小沙河观景台 (k64+300) 位置由于公路改线,废 弃了原有林道的一段老路和旧桥;同时,由于临近水 源、森林茂密,公路沿线还常常留下各种野生动物的足 迹,如黑熊、狍子、马鹿、野猪等。因此,观景台设计 充分尊重现状,利用老路、旧桥作为连接线和停车场, 对旧路和新路之间的空地进行地形整理,采用雕刻动物 足迹的火山岩设置汀步,形成了一条“动物足迹”之 路,通往小沙河畔亲水木平台,可有动物。小沙河观景 台设计通过设置“动物足迹”路径,为游人介绍动物常 识,宣传动植物保护知识,寓教于乐,起到了保护长白 山生态环境的作用。(2) 秃尾巴河观景台秃尾巴河是一条极其美丽的河流,弯曲的河流在 k78+680 位置恰巧为观景台的设置形成了充分的空间。 设计遵循对场地最小干扰性原则,保留场地内所有原生 植被,步道采用架空的木栈道方式,以减少对植被、地 下水的影响。木栈道设置距离河流或远或近,并选择风2010 年 10 期(总第 70 期) 407图 13 秃尾巴河观景台施工时保护了植被图 14 小沙河观景台利用乡土材料修饰旧桥景观设计技术4.4 “人文”型公路观景台规划设计越橘观景台 (k83+140) 所处位置地势平坦,紧邻 长白山特有的越橘种植基地。因此,为便于游人购买越 橘产品,在此设置有木亭、坐凳,并通过景观石刻来介 绍关于越橘习性、保健功效等的相关常识。5观景台施工要点5.1 现场动态设计 观景台景观工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设计单位应根据施工现场情况保持动态设计。施工单位可在遵循设计 理念和满足安全、美观的前提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灵活施工,切不可不顾现场情况生搬硬套施工 图纸,最终使景观台效果达到最佳。例如,长白山观景台 (k28+810) 为使观景木平台 的停车点处于远眺长白山的最佳位置,现场动态设计则 将观景台的中心桩号调整为 k28+991 作为,即将观景木 平台位置向二道白河方向移动 90 米。又如,小沙河观 景台在施工时也进行了动态设计,一方面将新路与旧路 之间空地的地形处理为更和谐的缓坡,减少突兀感和人 工痕迹,并将“动物足迹”汀步路径走向随地形进行了 优化,同时也对亲水平台的位置进行了调整,以减少对 植被的破坏。5.2 编制施工指南 为确保观景台施工的效果,科研设计人员不但在现场动态设计,而且根据施工进展,有针对性地编制了长白山旅游公路观景台施工指南(gjt-01、02、03), 及时编制施工指南通过项目管理单位下发,以更好地指 导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工作。5.3 保护原生植被 环长白山观景台设计多采用了架空木质平台和木栈道的方式,因此可很好地保留观景台征地范围内的乔灌 草植被,保存场地原生态环境。例如,秃尾巴河观景 台,施工单位进入现场后根据施工指南要求并未盲目清 表,而是先根据图纸放线,当设计的木栈道或木平台与 现状植物有冲突时,优先保护原有植物,根据现场灵活 调整木栈道走向。5.4 乡土材料应用环长白山旅游公路观景台施工的材料充分利用了乡 土材料及施工中遗留、废弃的石质、木质材料。如各观 景台的铺装均采用了长白山区特有的火山岩材料,木平 台采用长白山当地的落叶松,景观石也是充分利用了公 路施工中留下的石块;这样不仅节省了成本,也使观景 台与自然景观很好地融合,充分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6 观景台经营管理环长白山旅游公路通车后车流量较大,来往游客较 多,吸引众多商贩,因此应加强道路巡查管理,杜绝小 商小贩与养蜂者等沿线私设摊位和蜂场,因为这不仅会 遮挡景观,堵塞交通,而且会产生垃圾污染环境。在停 车休息区设置专门的商品交易区,不仅方便管理,也有 利于当地群众经济水平的提高。7结语本文针对环长白山公路景观特点和地域经济文化情 况,研究了观景台设置,提出观景台设计及观景台选址 规划原则,合理选出 5 处独具特色的环长白山旅游公路 观景台,并进行景观独创性设计和建设;为我国旅游公 路观景台的设置、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及运营管理积累 了宝贵实践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公路景观发展。参考文献:陆旭东,陈济丁.我国公路环保关联性设计的理念与实践交通建设与管理.交通建设与管理,2010(5):125-130. 陆旭东,李劲松等.基于“和谐”理念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思路.交 通建设与管理,2009,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