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一轮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配套课件.ppt_第1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配套课件.ppt_第2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配套课件.ppt_第3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配套课件.ppt_第4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配套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体验高考真题解读阅读本质 一 2013 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 4题 15分 龙洞山记 元 张养浩历下多名山水 龙洞为尤胜 洞距城东南三十里 旧名禹登山 按 九域志 禹治水至其上 故云 中有潭 时出云气 旱祷辄雨 胜国 尝封其神曰灵惠公 其前 层峰云矗 曰锦屏 曰独秀 曰三秀 释家者流居之 由锦屏抵佛刹山 巉岩环合 飞鸟劣 及其半 即山有龛屋 深广可容十数人 周镌佛像甚夥 世兵 逃乱者多此焉 依上下有二穴 下者居傍 可逶迤东出 其曰龙洞 即此穴也 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 或曰是中极暗 非烛不能往 即遣仆燃束茭前导 初焉 若高阔可步 未几 俯首焉 未几 磬折 焉 又未几 膝行焉 又未几 则蒲伏焉 又未几 则全体覆地蛇进焉 会所导火灭 烟郁勃满洞中 欲退 身不容 引进 则其前隘 且重以烟 遂缄吻 抑鼻 潜息 心骇乱恐甚 自谓命当尽死此 不复出矣 余强呼使疾进 众以烟故 无有出声应者 心尤恐然 余适居前 倏得微明 意其穴竟于是 极力奋身 若鱼纵焉者 始获脱然以出 如是 仅里所 既会 有泣者 恚者 诟者 相讥笑者 顿足悔者 提肩喘者 喜幸生手其额者 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 惟导者一人年稚 形瘠小 先出 若无所苦 见众皆病 亦阳慑为殆 其宴于外者 即举酒酌穴者 人二杯 虽雅不酒 必使之酹 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 昔韩文公登华山 穷绝顶 梗不能返 号咷连日 闻者为白县吏 遂遣人下之 尝疑许事未必有 由今观之 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 呜呼 不登高 不临深 前圣之训较然 而吾辈为细娱 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 其为戒 讵止殁身不可忘 窃虞嗣至者或不知 误及此 故记其事以告焉 游洞中者七 某官某 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 某官某 凡十有一人 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 钦定四库全书 归田类稿 注 胜国 前朝 劣 仅仅 才 磬折 弯腰 较然 明显的样子 吊 悲伤 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会所导火灭会 适逢b 意其穴竟于是意 料想c 亦阳慑为殆慑 害怕d 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虞 欺骗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a项 可以用语义代入法 整句话的意思是 适逢带路人的火把熄灭了 所以 会 解释为 适逢 是正确的 b项 可以用联想迁移法 鸿门宴 中就有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的例子 不难判断 意 译为 料想 是正确的 c项 可以用语义代入法 整句话的意思是 也假装害怕表现出筋疲力尽的样子 慑 解释为 害怕 是正确的 d项 可以用语义代入法 后文说 误及此 故记其事以告焉 点明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让后人汲取类似教训 而这句话的意思是 私下里担心子孙后代来到这里的人可能不了解情况 虞 解释为 欺骗 不合情理 应为 担忧 的意思 2 下列四组中 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 3分 是中极暗 烟郁勃满洞中 心骇乱恐甚 如是 仅里所 有泣者 恚者 诟者 喜幸生手其额者a b c d 解析 选d 都是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 写龙洞黑暗 写洞内浓烟弥漫 写短短里许却危机重重 都是通过写人的反应来侧面烘托龙洞艰险 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 山势险峻 有上下两个山洞 位于下方的一个叫龙洞 b 龙洞深邃 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 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 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 c 按照当地的风俗 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 名为 定心饮 d 作者游历龙洞后 想起 不登高 不临深 的前圣之训 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 记 解析 选c a项 相关内容在开头部分 文中 历下多名山水 龙洞为尤胜 依上下有二穴 下者居傍 可逶迤东出 其曰龙洞 等信息可做参考 此选项正确 b项 原文 则其前隘 以及对出洞后人物各色情态的描写可做参考 此选项正确 c项 原文说 其宴于外者 即举酒酌穴者 人二杯 虽雅不酒 必使之酹 名曰定心饮 举酒酌穴者 句中 酌 为使动用法 即 让那些进入洞内的人饮酒 而不是选项所说 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 d项 相关内容在文尾 不登高 不临深 前圣之训较然 误及此 故记其事以告焉 两句话可做参考 证明此选项正确 4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 初焉 若高阔可步 3分 2 闻者为白县吏 遂遣人下之 3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第 1 句注意 初 若 步 等实词 第 2 句注意 白 的翻译 以及 下 的活用 还要在 为 后面补充出宾语 遂 前面补充出主语 答案 1 起初 洞 似乎高大宽敞 可以行走 2 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 县吏 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附 译文 历下有很多名山胜水 龙洞是更为突出的胜景 龙洞在县城东南三十里外 旧名叫禹登山 按照 九域志 记载 大禹治水来到这里 所以这样说 山中有潭 经常浮出云气 大旱时祈祷就会下雨 前朝曾经封那里的神灵为灵惠公 潭水前 层层山峰在云中耸立 分别叫锦屏 独秀 三秀 信奉佛教的人分散居住在这里 从锦屏山到佛刹山 巉岩环绕 飞鸟也只能飞到半山腰 靠着山有龛屋 幽深广阔可容纳十几人 四周镌刻着很多佛像 乱世纷争 逃避战乱的人很多来到这里 有上下两个山洞 下面的地处偏僻 蜿蜒向东 叫龙洞 就是这个洞穴 看上去很深的样子 我私下里想要和同行数人一起入洞观看 有人说洞内极其黑暗 没有烛火不能前往 我就立即派遣仆人点燃成捆的茭在前面带路 起初 洞 似乎高大宽敞 可以行走 不多久 只能低头行走 又不多久 弯下了腰 又不多久 只能跪着走 又不多久 匍匐而行 又不多久 所有人只能趴在地上像蛇一样前行 适逢带路人的火把熄灭了 浓烟弥漫洞中 想要后退 不容转身 继续前进 前方愈加狭隘 又加上浓烟 于是 大家闭着嘴 压着鼻子 屏住呼吸 内心惊恐万分 自以为命丧于此 不会再出去了 我大声呼喊让大家快走 大家因 为烟的缘故 没有人出声答复我 我内心更加害怕 我正好在前面 突然看到些许光亮 猜测洞穴到了尽头 于是竭尽全力奋身而出 像鱼一样纵身飞出 才摆脱束缚出来 像这样 仅有一里左右 会合之后 有哭的 愤怒的 大骂的 相互讥讽的 顿足后悔的 提肩喘息的 欣喜高兴额手称庆的 摘掉帽子光着脑袋详细叙述其狼狈遭遇的 只有带路的小孩年幼 形体瘦小 率先而出 好像没经受苦楚 见大家都困顿 也假装害怕表现出筋疲力尽的样子 那些在洞外宴饮的人 就举起酒杯让那些进入洞内的人饮酒 每人两杯 即使是平时不喝酒的 也要让他洒酒于地 这叫作定心饮 我于是默默想起 以前韩文公登上华山 爬到极顶 被阻不能返回 呼号数日 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 县吏 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曾经怀疑这件事未必有 从今天这件事来看 那么韩文公的哭喊并非无中生有 唉 不登高山 不临深渊 古圣先贤的教训很清楚啊 而我们这些人为了玩乐 使父母遗留给我们的躯体几乎被埋没陨灭而不被上天垂怜同情 这作为教训 直到死也不能忘记啊 我私下里担心子孙后代来到这里的人可能不了解情况 误入洞穴 所以记下这件事来告诫他们 入洞游玩的人有七人 某人官至某某 洞外坐着宴饮的人有四个 某人官至某某 总共十一人 延祐年八月 二 2012 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 4题 15分 游龙鸣山记 明 陶安游之胜者 适其时可乐也 得其地尤可乐也 而所游又皆佳士 则所以宣其和 舒其郁 畅其心而发其文者 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 厚斋严君治酒肴 招予游龙鸣山 即无想山也 时春霁既久 风日暄丽 耆英少俊 序齿而行 鼓吹前导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 两山峙如双阙 相距百步 绵亘东趋 中夹石田 田右小路 随两山势深窅曲折 行三四里 隘不宜田 仅可为路 又数里 山益奇峻 轻岚暖霭 微袭襟帽 山外崇峰复嶂 杳无穷极 少焉 峭壁对立 状若华表 松杉万章 夹路北转 涧多石底 云深树茂 繁卉被岩 鸟声清碎 似非人间世 僧舍雄丽 榜曰 禅寂 门外 独松古秀 大连数抱 修篁干霄 森列门内 寺长老出迎客 延坐后堂 匾曰 白云深处 其西有 听松轩 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 所植桧犹存 其北有 甘露室 又北 上为 招云亭 气象空旷 攒峰玉立 视向所历群山 低俯其顶矣 遂蹑蹬至潮音岩 怪石异态百出 同游者疲于跻攀 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 与三二友决意直上 地势斗峻 褰裳 援萝 履苍莽中 上有天池沆瀁 其水下飞潮音岩 引以给庖 其西绝顶 巨石雄坦 可坐数十人 渺焉四顾 心目豁然 其东绝顶 视西又高 倦不欲登 还饮 白云深处 于时暖气薰席 蒸焉如夏 凄焉如秋 栗焉如冬 觥筹无算 谈笑甚欢 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 酒既 长老引客看花 徐行登环翠阁 已而与长老别 出寺门 行几一里 众以兴未尽 席地坐 分韵赋诗者久之 诗成而归 斯游也 适其时而得其地 信足乐矣 但溧之为州 非通都要路 兼是山隐于邃奥 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 予故表而出之 呜呼 乐而不失乎正者 浴沂风雩也 兰亭之会 乃或感慨悲戚 今同游者心平气易 发言为诗 皆有可观 其亦乐之正者欤 遂记兹游之胜 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 陶学士集 文字略有改动 注 章 大材 褰裳 撩起衣裳 沆瀁 水深广的样子 心平气易 心情和悦 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杳无穷极杳 深远b 修篁干霄干 冲c 延坐后堂延 延请d 履苍莽中履 鞋子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此题应在理解文言实词词义的基础上 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履 践踩 走过 2 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 3分 春霁既久 风日暄丽 峭壁对立 状若华表 云深树茂 繁卉被岩 鸟声清碎 其北有 甘露室 气象空旷 攒峰玉立 蒸焉如夏 凄焉如秋 栗焉如冬a b c d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把握选择标准 即题干中 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 句单纯是写游龙鸣山当天的天气 而不是写龙鸣山景色 句论述的重点不是龙鸣山的风景 而是其周围的布局 句只是写出了人们在游龙鸣山的过程中的感受 并不是直接描写景色 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段 适其时可乐也 得其地尤可乐也 而所游又皆佳士 从三方面提出 游之胜 的标准 引领下文 b 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 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 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 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美景 谈笑作诗 心情和悦 体会到了类似于 浴沂风雩 那样纯正的快乐 d 龙鸣山地处幽僻 交通不便 不为人知 作者写这篇游记 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对文章理解分析概括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审准题 明确题干要求选出 不正确的一项 根据原文 潮音岩的西面山顶上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 而不是 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 这是其一 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的说法也没有任何依据 这是其二 所以 b项的分析错误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 其水下飞潮音岩 引以给庖 3分 2 斯游也 适其时而得其地 信足乐矣 3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做到文从句顺 第 1 句在翻译时要注意下面几个点 其 指天池 下 做状语 向下 庖 指厨房 第 2 句在翻译时要注意下面几个点 斯 是代词 这次 适 指恰逢 信 解释成确实 答案 1 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 人们 接引 它 来供给厨房 2 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 又遇到理想的地点 确实很快乐 附 译文 游览风景优美地方的妙处 能正逢合适的时间是值得高兴的 能再到合适的地方就更值得高兴 还能与品格高尚的人一同游览 那么 就可以营造一种和睦的氛围 抒发内心的抑郁 让心情感到舒畅 并能有感而发写出好的文章来 大概这种高兴不失为真正的高兴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 厚斋严君备办了酒和菜肴款待我 并邀请我游龙鸣山 也就是无想山 当时 春日放晴已经很长时间了 风和日丽 年老的英才 年少的俊才 按年龄长幼排定先后次序前行 前面还有乐师们演奏引领 从蓝溪向东南走五六里 两座山对峙着像两扇宫门 距离百步远 连绵不断 向东延伸 这中间有石头和田地 田地的右边是小路 随着山势深远曲折地向前延伸 向前走三四里 就太狭窄了 不适宜种田 只能通过一条小路 再走几里路 山就更加奇异雄峻 其间轻飘的雾气和水汽 隐约侵袭着衣襟和帽子 放眼往山的外面望去 是很多重重叠叠的山 深远而看不到尽头 过了一会 儿 陡峭的山对立着 形状像是宫殿的柱子 松树 杉树和其他高大的树木 列在两旁向北延伸 山涧里有很多石头 云雾缭绕 树木茂盛 岩石上长满了各种的花卉 鸟在山间清脆地啼叫着 这种景致好像不是人世间所能有的 僧人的房舍非常雄伟华丽 旁边的牌匾上写着 禅寂 两个字 门的外面只有一棵古老而俊秀的松树 大约要好几个人才能围抱过来 修长的竹林直冲云霄 严整地列在门内 寺庙的长老出来迎接客人 把客人延请到后堂坐下 后堂的牌匾上写着 白云深处 它的西面有 听松轩 再往西就是韩熙载读书堂的遗址了 他亲自种的桧树还在 北面有 甘露室 再往北 上面有 招云亭 景象空旷 很多山峰矗立着 视野很开阔 能看到群山 向下俯视能见群山的山顶 于是 踩着石阶到了潮音岩 这里的石头各种形状的都有 一同游览的人都因攀登而感到疲倦 于是就在这里停下来休息 不登上最高顶我感到不满足 于是便和两三个朋友决意要继续往上走 地势很险峻 撩起衣服 用手牵着藤蔓 在无边的树林中穿行 上面有深广的天池 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 人们 接引 它 来供给厨房 它西面的山顶上 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 站在上面往四周看 感到豁然开朗 它东面的山顶上 看起来比西面的还高 但是我们感到疲倦不想去攀登了 就回到 白云深处 饮酒 当时 有温润的 水汽和各种香草 热气上升就像是夏天 凉就像是秋天 发抖就像是冬天 喝了多少杯酒无法计算 谈笑得很尽兴 即使跟从者和乐师们也都很尽兴 酒席宴罢 长老引领看客看花 慢慢行走登上环翠阁 不久 我们与长老告别 走出寺门 走了将近一里 众人因为兴致未尽 就席地而坐 分韵赋诗很长时间 诗全部写成才回来 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 又遇到理想的地点 确实很快乐 只是溧州并不是通都要道 加之这座山隐藏在深远的地方 所以没有之前的贤才的题咏和当代名家的发现 所以我率先写一些文字 哎 这种纯正的高兴 就像是在沂河中沐浴 在风中跳舞一样 兰亭集会 或许有些感叹悲伤 但这次游览人们都心情和悦 有感而发写成文字 而且都有很高的水平 这也是真正的高兴之处啊 于是记下这次游览的妙处 让无想山能得以闻名于世间 三 2011 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 4题 15分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元 虞集延祐五年 某 以圣天子之命 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 七月二十八日 舟次彭泽 明日 登小孤山 观其雄特险壮 浩然兴怀 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 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 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 而无所留滞者矣 旧有亭在山半 足以纳百川于足下 览万里于一瞬 泰然安坐 而受之可以终日 石级盘旋以上 甃结 坚缜 阑护完固 登者忘其险焉 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 距今六十二年 而守者弗虔 日就圮毁 聚足 以涉 颠覆是惧 至牧羊亭上 芜秽充斥 曾不可少徙倚 焉 是时 彭泽邑令咸在 亦为赧然愧 赩然怒 奋然将除而治之 问守者 则曰 非彭泽所治境也 乃相与怃然而去 明日 过安庆 府判李侯维肃 某故人也 因以告之 曰 此吾土也 吾为子新其亭 而更题曰 一柱 可乎 夫所谓 一柱 者 将以卓然独立 无所偏倚 而震凌冲激 八面交至 终不为之动摇 使排天沃日之势 虽极天下之骄悍 皆将靡然委顺 听令其下而去 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 新亭峥嵘在吾目中矣 子当为我记之 李侯真定人 仕朝廷数十年 历为郎官 谓之旧人 文雅有高材 以直道刚气自持 颇为时辈所忌 久之 起佐郡 人或愤其不足 侯不屑也 观其命亭之意 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 且一亭之微 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 到郡未旬日 一知其当为 即以为己任 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 必能有为无疑矣 选自 道园学古录 卷七 有删节 注 某 我 甃结 砖块建筑 聚足 登台阶一步一停 徙倚 来回走动 震凌冲激 指江水侵凌撞击 旧人 有资历的老臣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舟次彭泽次 排列b 芜秽充斥秽 杂草c 乃相与怃然而去怃 失意d 起佐郡起 起任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祐五年 七月二十八日 明日 这都是表示时间顺承的词语 作者在临川见完吴幼清后 又来到了彭泽 并在此停留下来 还在第二日登上了小孤山 因此 次 应为 驻扎 之意 而不是 排列 的意思 2 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 新修一柱峰亭 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 3分 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 登者忘其险焉 日就圮毁 府判李侯维肃 某故人也 因以告之 必能有为无疑矣a b c d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 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 即题干中 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 新修一柱峰亭 有直接关系的一组 只是说明作者履行了自己的使命 句只是对李维肃的一个判断 两句和 新修一柱峰亭 没有任何关系 而 说明了以前旧亭刚修成时的坚固 虽论述对象也是亭子 但没有直接关系 做此题 也可以用排除法 凡是带 的都不对 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孤山山腰有个旧亭子 是宋代江州守臣厉文翁主持修建的 b 虞集来到小孤山 发现牧羊亭破败不堪 认为是彭泽县令失职所致 c 李维肃想将新亭更名为 一柱 表露了他 直道刚气 的个性 d 文章借修一柱峰亭之事 表达了对新任府判李维肃有所作为的期待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本题要审准题 找出 不正确的一项 从原文 守者弗虔 日就圮毁 聚足以涉 颠覆是惧 可以看出 牧羊亭破败不堪主要是守护者造成的 后文又提到 非彭泽所治境 可见 彭泽县令不是牧羊亭破败不堪的责任人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 吾为子新其亭 而更题曰 一柱 可乎 3分 2 观其命亭之意 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 3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做到文从句顺 本题的答题误区在于对重点字词错译 漏译 再就是翻译时词不达意做不到文从句顺 第 1 题翻译时要注意 新 为动词 新修 更题 为 重新题写 的意思 第 2 题翻译时要注意 其 代指李维肃 以 为介词 凭借 的意思 少 为通假字 通 稍 意为约略 答案 1 我为你新修那座亭子 并重新题名为 一柱 可以吗 2 我 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 也能据 此 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附 译文 延祐五年 我凭借天子的命令 在临川召见吴幼清先生 七月二十八日 我乘船旅途停留在彭泽 第二天去攀登小孤山 观看到它的雄伟突出险要雄壮 豪迈地抒发情怀 想起那些旷放逍遥于山水名胜的杰出人物 以及所有心里郁积愤懑而怀有感慨的人 当他们登上小孤山时 都会觉得心胸开阔 乐于那样眼界高明 目光远大 而没有什么排遣不了的幽愤感慨了 从前有一座亭子在山半 完全可以在自己脚下容纳天下的流水 从这一角放眼广大的世界 神态自若地坐在那里欣赏景色可以享卒余年 石级盘旋而上 以砖石砌成 坚实而细密 栏杆扶手完整坚固 登山的人忘记了它的险要 这大概就是从前宋朝江州守臣厉文翁修筑的吧 距离现在六十二年了 然而看守此亭的人存心不诚 一天天倒塌毁坏 每上一级 都要等两脚站稳 就怕倒塌倾覆 以至于牧羊亭上 荒芜肮脏不堪 竟使人一点不能在亭上停留 这时彭泽县令都在场 也为此感到羞愧而激怒 振足精神 要铲除荒秽 把亭管好 问看守亭子的人 回答说 小孤山不属彭泽县管辖 才一起含怒而无奈地离开 第二天经过安庆 府判李侯维肃 是我的老朋友 于是把这件事告诉他 他说 这是我管辖的土地 我为你新修那座亭子 并重新题名为 一柱 可以吗 所以称 一柱 的原因 是因为它卓然独立 不偏侧哪边 也不倚傍什么 并且各种打击破坏势 力 从各方面一起涌来 始终不因为它动摇 使它具有排斥上天 浇灌太阳之势 虽然把天下所有的骄横强悍的力量都使出来 都将倒下驯服顺从 在一柱亭下听从它的命令而离开 不是这个山峰 那么谁能够抵挡呢 自己能想象出要修建的一柱峰亭高峻特立的模样了 您应当为我记录下它 李侯是真定人 在朝廷做官几十年 历任郎官 大家 称之为 有资历的老臣 文雅有高材 因为正直有骨气自我把持 很是被迎合世俗风气的人们顾忌 时间长了 被任命为安庆府判 有的人对于起用李维肃担任府判感到愤愤不平 认为他不够资格 李维肃认为不值得与他们计较 我 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 也能据 此 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况且一座微小的亭子 对于郡政没有大的损益 到这里不到十天 一旦知道自己应当做的事 立即把它作为自己的责任 由此可以推想而知道 对于兴办那些比筑亭重要的大事 他一定能够有所作为 考纲点击 福建最新 考试说明 规定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 理解 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 分析综合 1 筛选文中的信息 2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3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命题研究 1 考查重点近年来福建卷对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指向一直非常明确 共考查4个题 即理解实词 筛选信息 概括分析 翻译句子 理解实词 侧重考查理解判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筛选信息 侧重考查筛选 辨别文中的信息 概括分析 侧重考查概括分析 比较鉴别阅读文本的文意要点 翻译句子 侧重考查理解文言语境中的重点实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 命题形式 1 从题型特点看 近年来福建卷采用两种题型考查对文言文阅读的理解分析 即 理解实词 筛选信息 概括分析 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未设主观分析理解题 翻译句子 采用主观理解表述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2 从设题角度看 命题指向明确 信息对应明显 文意分析简洁 测试难度不大 3 从考点 题量 分值方面看 近几年的考点 题量 分值一直保持稳定 3 选材特点 1 从文本体裁选择的趋向看 近几年福建卷一直坚持选取 游记类散文 作品 如2013年的 龙洞山记 2012年的 游龙鸣山记 2011年的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2 游记类散文的特点 第一 对游历途中的山川景物做了具体而真实的描绘 第二 有游踪的记述 第三 有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 或者寄寓作者对秀丽山河的赞美 或者抒发作者个人的感受情思 或者借山水发表议论 备考策略 根据高考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规律及特点 在复习迎考时应注意运用以下策略 1 注重课本内容的复习与积累 有人误认为高考语文试卷不考课本 因此在复习中把课本扔在一边 这种看法和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 近几年直接或通过文言语句翻译间接考查的文言实词 会 意 慑 虞 杳 干 延 履 次 秽 怃 起 高阔 双音节词 高大宽敞 步 白 下 给 庖 游 乐 新 题 观 少 等几乎全是课本上学过的 近几年在文言语句翻译中间接考查的文言虚词 焉 若 者 为 之 其 以 也 而 乎 等 全是课本上学过的 试题涉及的文言句式也都是课本上学过的 因此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在课外 答案往往在课内 我们一定要注重课本内容的复习与积累 2 强化语感训练 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完成题目 而且要一句一句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揣摩文言实词的意义 体会文言虚词的用法 理解文言特殊句式 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 查漏补缺 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方法比较固定 复习时要注重以练来夯实基础 3 转变阅读观念 首先要把文言文当作文章来阅读 因为文言文也是 文 再从高考试题本身来看 强调根据语境答题 不直接考查文言句式 自然也说明要把文言文当作文章来阅读 在具体阅读时 应注意以下技巧 1 强化整体解读意识 标识文中重要信息 山水游记在介绍历史 地理 文化 科学知识中给人以美的享受 抒写人对自然的审美感受 具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读这一类文章 首先要把握写景 抒情和议论的关系 其次要把握写实与写虚的关系 从整体 中心 大意 到局部 字词句 层次 关键词语等 透彻地读懂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答题 2 注意注释信息 对文中的人名 地名 关键词等要尽可能地排查解读 对理解文章起关键作用的词语也要联系上下文仔细进行揣摩 3 借文意概括理解文本 可以借助选择题的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来把握文章主旨 如有困惑点一时难以解决 可以跳过去 继续阅读 借 文意概括 去理解 做到 明大意 这样阅读下来 对全文内容就心中有数了 4 题文对应 由文及题 题目由文章而来 主要是针对文章内容的 答题就要分析题目与文章有关内容的对应关系 应该从选文内容出发来思考题目 具体地说 就是把选项的有关要求与原文相关部分做具体对照 以确定各选项的正误 在每年的高考中 总有一部分考生把解答文言文阅读题看得相当困难 其实 如果掌握一些正确的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 做文言文阅读题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具体而言 可运用以下方法 第一步 整体快速阅读 粗略弄懂大意 1 先看选文出处或标题 预测文本内容 在阅读文本之前 先看选文出处或标题 弄清选文文体特点和题材特点 这有助于快速定位文本性质和内容纪要 如2013年福建卷文言文阅读 文章标题为 龙洞山记 由此可推知选文文体属于游记类散文 本文主要叙述了作者游龙洞山的经历 2 快速浏览文本 概知文本大意 这是进一步筛选文本信息和概括分析文本内容的前提和立足点 理应多加重视 需要提醒的是 在阅读伊始 最好先参看一下题目设置中的内容观点概括分析表述题 这可帮助你迅速弄懂原文内容大意 快速理解甚至翻译原文中难以理解的部分 在阅读过程中 对弄不懂的实 虚词义和用法 弄不懂的个别语句 要学会 跳过去 跳读法 不要在这里过多纠缠 以提高阅读做题速度 第二步 依据文本特征 把握主要信息高考中几种常见文言文的阅读概要如下 一 古代写景类散文古代写景类散文离不开景物描写 更离不开抒情 但综合起来看 文章写的内容不外乎人物 事件 景物 感情 义理等方面 阅读古代写景类散文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眼 1 细读选文章节 提炼文意要点 1 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情绪 写景类散文的描写重点是自然中或生活中的客观物象 但其中也离不开人物 事件的叙述 感情 义理的抒发 因此 阅读过程中要抓住这些要素 以游踪或时间为序 把游历过程中的景物 见闻 感受等分条梳理出来 如2013年福建卷的 龙洞山记 全文以游踪为序 分条记述了作者与其友人共同游历龙洞山的具体见闻 感受 2 从联想抒情中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从古至今 大凡美文 极少有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的 写景是为了抒情 这就需要借助联想 体味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心志 如2013年福建卷的 龙洞山记 作者游历龙洞山后 想起 不登高 不临深 的前圣之训 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 记 余因默忆 昔韩文公登华山 穷绝顶 梗不能返 号咷连日 其为戒 讵止殁身不可忘 窃虞嗣至者或不知 误及此 故记其事以告焉 2 整合阅读信息 整体把握文意在通读全文 整体理解把握文句的前提下 我们要善于从文中描绘的 景 中悟出 情 来 善于分析作者是怀着什么心情 运用什么艺术手法去写景的 从而把握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如2012年福建卷的 游龙鸣山记 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美景 谈笑作诗 心情和悦 体会到了类似于 浴沂风雩 那样纯正的快乐 二 古代人物传记由于传记是人物的历史记录 只追求有效信息的准确表达 所以 在阅读过程中 我们可从以下几点来把握 1 细读选文章节 提炼文意要点 1 抓主要事件 把握人物的品行和功过 传记往往通过具体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 说明人物的主要贡献和过错 我们只要能够抓住与人物相关的事件 就能够正确认识人物的功过是非 品评人物的精神品质 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在塑造蔺相如这一人物形象时 选取了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廉蔺交欢 三个典型事件 着力表现了蔺相如智勇双全 英勇果敢 不畏强暴 能言善辩 顾全大局的性格特点 从而表明了他是一个忠于国家 智勇双全的外交家 2 抓次要人物 从侧面了解主要人物 看看作品除了写传主外 还写了哪些人物 这些人物对刻画传主形象起了什么作用 通过对次要人物的分析 我们可以把握主要人物的精神品质 如班固的 苏武传 通过选取典型事件来塑造苏武这一人物形象 如 宁死不降 拒劝降 北海牧羊等 同时作者通过几个次要人物运用对比手段刻画苏武性格 塑造苏武的形象 如通过和卫律 李陵的对比来展现苏武的坚贞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 3 抓记述人物的方法 领略传记人物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在阅读过程中 我们应抓住作品记述人物的具体方法手段 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 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 从而达到初步鉴赏的目的 2 整合阅读信息 整体把握文意在速读和细读文本的基础上 我们要把阅读中筛选出来的信息加以整合 从整体上把握文脉方向和传记人物特点 为下一步解答文言阅读测试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古代议论性散文古代议论性散文的阅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梳理 概括分析 1 细读选文章节 提炼文意要点 1 辨题识体 明确写作目的 论 是论断事理 议 与 辩 侧重于反驳 辩驳 辩论 说 多着眼于说明 申释 解 则偏重于解释疑难 文题 通常会标明文体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和标明的体裁 去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 如贾谊的 过秦论 属于 史论 是议论性散文 2 把握结构 理清思路要点 对古代议论性散文的阅读 我们要多琢磨文章立论的方法 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 以及由此产生的说服力量 如 过秦论 第一至第三段以秦为主线 详写秦在发展壮大中采取的一系列政策 同时也写了列国诸侯争斗的失败 第四段写陈涉起义 天下响应 并起灭秦 第五段分析秦亡的原因 总结全文 得出 仁义不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