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提纲第一章1燃烧的本质及燃烧的条件(充分条件及必要条件)、燃烧三角形 (1) 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或发烟的现象。 (2)燃烧的充分条件:可燃物和助燃物要有一定的数量和浓度,点火源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能量。(3) 燃烧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2理论空气量、理论烟气量、过量空气系数(1) 理论空气量:单位的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最少空气量。(2) 理论烟气:单位燃料与理论空气进行完全燃烧生成的烟气量。(3) 过量空气系数: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3计算:理论空气量、理论烟气、实际空气量、实际烟气、燃烧之后的密度等。第三章1.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自燃、点燃)、着火条件的定义 (1)化学自燃:不需要外界加热,而在常温下依据自身的化学反应发生的燃烧现象。如炸药撞击而爆炸,火柴受摩擦而着火等。 (2)热自燃:若果将可燃物与氧化剂的混合物预先均匀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但混合物加热到某一温度时就会自动着火,这种着火方式就叫热自燃。 (3)点燃(强迫着火):只从外部能源获得热量,是混气局部范围受到强烈的加热而着火,火焰靠近点火源处被引发,然后依靠燃烧波传播到整个可燃混合物中,这种现象叫点燃。 (4)着火:是指直观中的混合物反应自动加速,并自动升温以至引起空间某个局部最终在某个时间有火焰出现的过程。 (5)着火条件是:如果在一定的初始条件下,系统将不能在整个时间区段保持低温水平的缓慢反应态,而将出现一个剧烈的加速的过度过程,使系统在某个瞬间达到高温反应态,即达到燃烧态,那么这个初始条件就是着火条件 2. 谢苗诺夫着火理论的核心思想及临界判据、如何应用谢苗诺夫理论提出的可燃物着灭火的技术措施;(1) 谢苗诺夫着火理论的核心思想:某一反应体系在初始条件下,进行缓慢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产生的热量,同时向环境散热,当产生的热量大于散热时,体系的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度加快,产生更多的热量,反应体系的温度进一步升高,直至着火燃烧。(2) 临界判据:看散热与产热的大小,当散热等于产热时,到达临界。 (3) 技术措施:a. 降低系统氧或者可燃气浓度;b. 降低系统环境温度;c. 改善系统的散热条件,使系统的热量更容易散发出去3. 卡门茨基着火理论及其临界判据、链锁反应理论的核心及其临界判据,氢氧混合物的着火半岛现象。 (1)卡门茨基着火理论:该理论认为,可燃物质在堆放情况下,空气中的氧将与之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一方面使物体内部温度升高,另一方面通过堆积体边界向环境散失,如果体系不具备自然条件,则从物质堆积时开始,内部温度逐渐升高,经过一段时间后,物质内部温度分布趋稳定,这是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与边界传向外界热量相等,具备自然条件,则从物质堆积开始,经一段时间后,体系着火,自燃之前体系内不可能出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稳定温度分布。 (2)临界判据:体系能否达到稳定温度分布 (3)链锁反应理论的核心:在氧化反应体系中,一方面,随着热量的积累反应自动加速,但也可以通过分枝的链锁反应的,迅速增加活化中心(自由基)来使反应不断加速直至着火爆炸。 (4)临界判据:自由基的生成速度等于自由基销毁速度 (5)链锁反应着火条件:1、在 的情况下,自由基数目不能积累,反应速率不会自动加速,反应速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只能趋势某一微小的定值,因此, 系统不会着火。2、随着系统温度升高,f 增大,g不变,在 fg时 因此,随着时间的增加,反应速率呈指数级加速,系统会发生着火。在f=g时,反应速率随时间增加呈线性加速,系统处于临界状态 (6)氢氧混合物的着火半岛现象:在第一、二极限之间的爆炸区内有一点p(a)保持系统温度不变而降低压力,p点则向下垂直移动,自由基器壁消毁速度加快,当压力下降到某一数值后,f g, 0 , -第一极限(b)保持系统温度不变而升高压力,p点则向上垂直移动,自由基气相消毁速度加快,当压力身高到某一数值后,f g, 0 , -第二极限(c)压力再增高,又会发生新的链锁反应导致自由基增长速度增大,于是又能发生爆炸,-第三极限图3-12 氢氧着火半岛现象 温度压力mmhg0101001000360400440480520560600非爆炸区爆炸区p4. 三种自燃理论的适用对象、条件及范围,相互的异同点。(1) 谢苗诺夫着火理论:a.适用于气体混合物,可以认为体系内部温度均一。b.对于比渥数 bi 较小的堆积固体物质,也可认为物体内部温度大致相等。c.不适用于比渥数bi大的固体(2) 卡门茨基着火理论:a.适用于比渥数bi大的固体(物质内部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 )。(3) 链锁反应理论:适用于所有燃烧的现象。(4) 关系:都是对燃烧研究的理论,后两个理论是对谢苗诺夫理论的补充,研究的对象不一样。5. 点燃与自燃的异同,常用的点燃方式的临界判据。(1) 强迫着火与自发着火的不同:第一,强迫着火仅仅在混气局部(点火源附近)中进行,而自发着火则在整个混气空间进行。第二,自发着火是全部混合气体都处于环境温度t0包围下,由于反应自动加速,使全部可燃混合气体的温度逐步提高到自燃温度而引起。强迫着火时,混气处于较低的温度状态,为了保证火焰能在较冷的混合气体中传播,点火温度一般要比自燃温度高得多。第三,可燃混气能否被点燃,不仅取决于炽热物体附面层内局部混气能否着火,而且还取决于火焰能否在混气中自行传播(2) 点燃方式的临界判据:点火源温度是否达到可燃物的燃点。6. 可燃系统灭火过程的s型特点。t0q0q0eeit0et01q01a.拐点i-着火的临界状况b.拐点e-熄火临界状况c.着火与熄火过程为不可逆过程d.熄火过程带有滞后性 e.熄火要在比着火更恶劣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t0et0i (t0i着火温度,t0e熄灭稳定)第四章1. 气体燃烧状态图及各区域的燃烧特点;燃烧的状态图:区域()是爆震区,而区域()是缓燃区。区域(),经过燃烧后气体压力增加、燃烧后气体密度增加、燃烧以超音速传播。区域(),经过燃烧后气体压力减小或接近不变、气体密度减小、燃烧以亚音速进行。2. 火焰锋面的结构及其特点、层流火焰锋面的简化计算;火焰前沿:一层一层的混合气依次着火,薄薄的化学反应区开始由点燃的地方向未燃混合气传播,它使已燃区与未燃区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分界线,称这层薄薄的化学反应发光区为火焰前沿(锋面)。p983. 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确定的几个方法、混合气体爆炸极限计算;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1)初始温度:爆炸性混合物的初始温度越高,则爆炸极限范围越大,即爆炸下限降低而爆炸上限增高 (2)初始压力:一般压力增大,爆炸极限扩大 。压力降低,则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待压力降至某值时,其下限与上限重合,将此时的最低压力称为爆炸的临界压力。若压力降至临界压力以下,系统便成为不爆炸。(3)惰性介质即杂质:若混合物中含惰性气体的百分数增加,爆炸极限的范围缩小,惰性气体的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可使混合物不爆炸。4. 可燃气体爆炸浓度极限三角坐标图的应用;5. 爆轰的形成机理、形成过程及条件。(1) 形成机理:a.首先形成“燃气活塞”:由于正常火焰传播的已燃气体由于温度升高而体积膨胀,相当于一个活塞。b.产生系列压缩波:燃气活塞压缩未燃气体,产生系列压缩波在未燃气体中传播。c.形成激波:当管子足够长时,后面的压缩波就有可能赶上前面的压缩波,最后重叠在一起形成激波。d.爆轰形成:由于激波的剧烈压缩会使未燃气体着火,经一段时间后正常火焰传播与激波引起的燃烧合二为一,爆轰产生。e.爆轰稳定:激波后的已燃气体又连续向前传播一系列压缩波,并不断提供能量以阻止激波的衰减,从而得到一稳定的爆轰波。(2) 爆轰形成条件 :1初始正常火焰传播能形成压缩扰动。2管子要足够长或自由空间的预混气体积要足够大。 3可燃气浓度要处于爆轰极限范围内。4管子直径大于爆轰临界直径。6. 常用气体爆炸预防的技术措施预防可燃气爆炸的方法有:严格控制火源;防止预混可燃气的产生;用惰性气体预防气体爆炸;切断爆炸传播的途径。第五章1. 什么是闪燃?同系物闪点的变化规律?闪点的计算。(1)闪燃:在可燃液体上方,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火源发生的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即称之为闪燃。(2)同系物的闪点具有以下规律:(a)同系物闪点随 分子量 增加而升高;(b)同系物闪点随 沸点 的升高而升高;(c)同系物闪点随 比重 的增大而升高;(d)同系物闪点随 蒸气压 的降低而升高;(e)同系物中 正构体比异构体 闪点高。(3)闪点计算:体的饱和蒸气浓度和蒸气压的关系为若已知l,即可求出pf,根据克劳修斯一克拉佩龙方程,求出该液体的闪点 例题: 已知癸烷的爆炸下限为0.75,环境压力为1.01325105pa,试求其闪点。解 闪点对应的蒸气压为 pf0.75%1.01325 l05760(pa)查表55,癸烷的lv45612 j/mol,c=10.3730。由 可得其闪点为:2. 爆炸温度极限及其应用(判断环境温度变化范围内可燃液体的危险状态);爆炸温度极限得到的结论:(1)凡爆炸温度下限(t下)小于最高室温的可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混合物遇火源均能发生爆炸;(2)凡爆炸温度下限(t下)大于最高室温的可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混合物遇火源均不能发生爆炸;(3)凡爆炸温度上限(t上)小于最低室温的可燃液体,其咆和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源不发生爆炸,其非饱和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源有可能发生爆炸。 3. 液体引燃的条件,高闪点液体灯芯点火的机理?由于毛细现象,灯芯将可燃液体吸附到灯芯中,由于灯芯比热小,灯芯上液体的热对流运动被限制,因此容易用小火焰加热,使得灯芯上的可燃液体被加热到燃点以上温度而被点燃,同时灯芯周围的液体被加热,表面张力平衡被破坏,从而使得液体产生回流,即在液体表面上产生一个净的作用力,驱使热流体离开受热区,而液面以下临近的冷流体则流向加热区。4. 可燃液体稳定燃烧火焰的特征?5. 点源法计算火焰的辐射规律?6. 什么是原油或重油的沸溢和喷溅?沸溢:在热波向液体深层运动时,由于热波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因而热波会使油品中的乳化水气化,形成油包气的气泡,即油的一部分形成了含有大量蒸气气泡的泡沫,使液体体积膨胀,向外溢出,使液面猛烈沸腾起来,就象“跑锅”一样。这种现象叫沸溢。沸溢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即沸程宽,比重相差较大;(2)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水遇热波变成蒸气;(3)原油粘度较大,使水蒸气不容易从下向上穿过油层。如果原油粘度较低,水蒸气很容易通过油层,就不容易形成沸溢。喷溅现象(扬沸):原油中的水以水垫形式存在;随着燃烧的进行,热波的温度逐渐升高,热波向下传递的距离也加大;当热波达到水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气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罐外喷射。这种现象叫喷溅。 喷溅发生的征兆:出现油面蠕动、涌涨现象;火焰增大、发亮、变白;出现油沫24次;烟色由浓变淡,发生剧烈的“嘶!嘶!”声等。金属油罐会发生罐壁颤抖,伴有强烈的噪声(液面剧烈沸腾和金属罐壁变形所引起的),烟雾减少,火焰更加发亮,火舌尺寸更大,火舌形似火箭。喷溅的危害:当油罐火灾发生喷溅时,能把燃油抛出70120m。不仅使火灾猛烈发展,而且严重危及扑救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应及时组织撤退,以减少人员伤亡。 第六章1. 可燃固体的燃烧形式?(1) 蒸发燃烧:蜡烛、硫、磷、钾、钠(2) 表面燃烧:木炭、焦炭(3) 分解燃烧:木材、煤、塑料、橡胶等(4) 熏烟燃烧(阴燃):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燃烧现象(5) 动力燃烧:炸药爆炸、燃粉尘爆炸2. 可燃固体的引燃条件及引燃时间的确定?引燃条件:如果 s0,固体表面接受的热量除了能维持持续燃烧,还有多余部分。这部分热量可以使可燃气的释放速率进一步提高,为固体持续燃烧创造更好的条件;s=0 固体能否被引燃的临界条件。3. 典型固体的燃烧特点(高聚物、木材、煤)?a高聚物燃烧的普遍性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发热量较高、燃烧速度较快;(2)发烟量较大,影响能见度 ;(3)燃烧(或分解)产物的危害性大b木材燃烧大体分为 有焰燃烧 和 无焰燃烧 两个阶段。木材有焰燃烧:木材热分解出的可燃气燃烧,它的特点是燃烧速度快;燃烧量大,约占整个木材重量的70;火焰温度高,燃烧时间短,火灾发展速度猛烈,是火灾发展中的有决定性意义的时期。c首先煤颗粒被加热干燥,而后可燃性气体开始析出。在足够高的温度和供氧条件下,可燃性气体在颗粒周围着火燃烧,形成光亮的火焰。 燃烧消耗的氧气来自周围空气,靠扩散作用进入火焰区,但不能到达颗粒表面,此时颗粒本身呈暗黑色,颗粒中心温度不超过600700 -分解燃烧;可燃性气体一方面阻碍了颗粒本身的燃烧;另一方面可燃性气体在颗粒周围的燃烧对颗粒有强烈的加热作用 ;可燃性气体着火后,经过不长时间,火焰逐渐缩短,直至消失,这表明可燃性气体已基本燃烧完毕 ;然后煤颗粒表面开始燃烧、发亮,其温度逐渐升高,达到最高值(一般为1100)-表面燃烧(无焰燃烧)4. 什么是可燃固体阴燃?其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可燃固体阴燃传播的条件及各划分区域的特点?(1)阴燃是某些固体物质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伴有温度升高的现象。(2)阴燃的结构分为三个区域:热解区i:温度急剧上升,并且从原材料中将挥发出大量的烟,阴燃产生的烟与有焰燃烧产生的烟不大相同,其具有较强的可燃性。 碳化区ii:该区域内碳发生氧化放热,温度上升至最大值,放出的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苏州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综合题)
- 2023年省直辖行政单位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3年荣昌县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上海市罗店中学2025年高一上生物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素描色彩半身人像》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2026届数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重庆铜梁县一中生物高二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3年长春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真题汇编)
- 河南省驻马店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2023年高二上物理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2025年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剖析课件
- 中医体质学说
- 华为薪酬管理体系
- 现代汉语课件完全版
- GB/T 33680-2017暴雨灾害等级
- GB/T 1927.4-2021无疵小试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第4部分:含水率测定
- GB/T 13663-2000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
- 唐诗三百首全集注音版
- 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课件
- 食材配送实施方案(完整)
- 新湘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