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基础习选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习选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习选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习选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习选题(8)李仕才一、选择题1、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a.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b.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c.刻版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d.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答案b解析活字印刷术出现在北宋,故a项错误;从材料“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可知唐末出现了印刷技术,印制了大量的经籍,传播了文化,故b项正确;刻版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与材料“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故d项错误。2、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之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这表明当时()a.文化观念呈现多元化b.儒学失去了正统地位c.道家思想被普遍奉行d.三教合一有了新的发展解析:a汉朝时期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地位,为官方意识形态。材料体现了除儒学之外的“魏晋风流”,可知文化观念不是单一的,呈现多元化,故a项正确;儒学在魏晋时期,正统地位受到冲击而不是失去,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提到“一些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之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不能体现c项;d项应指理学的形成,排除。3、(2017湖南六校联考)下表是1950年至1956年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统计表()年份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67.3% 49%28.4% 35.4% 25.8% 25.7% 34.2% 据中国统计年鉴(1982年版)上表主要反映当时中国()a.打破了美国的经济封锁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解析:c图表反映出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不能体现打破美国经济封锁,故a项错误;材料表述的是对外贸易总额的变化,不能体现国家工业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为应对两极格局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的敌视封锁,采取了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政策,不断减少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比重,故c项正确;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与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总额下降无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4、(2018湖南十校高三联考,29)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应把培养“人上人”的目标改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并说“新教育是人民公共的,个个有相当的机会,发展他们各个的道德、技能、学识,所以新教育的真精神是德谟克拉西(即民主)主义”,可见,陶行知提倡的新教育的实质是()a.以民主平等思想促进教育近代化b.发展公平公正的国民教育c.要求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d.要重视教育科学的实用性答案a解析“新教育是人民公共的,个个有相当的机会”说明陶行知提倡教育的平等,“新教育的真精神是德谟克拉西(即民主)主义”说明陶行知提倡教育的民主,由此可知陶行知提倡新教育的实质是以民主平等思想促进教育近代化,故a项正确;b项未体现陶行知教育的民主性,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教育科学的内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5、(2017湖南长沙一模)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他们(启蒙思想家)在经济领域的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这种对政府干涉的反对,是对通常被称为重商主义的这种对经济生活全面、严格控制的一种反应。”这表明()a.启蒙运动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b.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密不可分c.“重商主义”不能推动经济发展d.经济理论是启蒙运动的较重要议题解析:b材料“在经济领域的口号是自由放任”说明主张经济自由化,“这种对政府干涉的反对”,说明要求政治民主,材料体现出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紧密联系,故b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c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材料反映不出经济理论在启蒙运动中的地位,d项错误。6、袁庚(19172016),被誉为“改革先锋”。1979年他开始担任深圳特区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时,曾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极具争议的口号。此口号()a.体现了经济特区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b.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c.突破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d.最早打破“吃大锅饭”的体制弊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信息可以得出该口号体现了开放之初深圳特区积极创新,倡导实干的精神,故a项正确;中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1984年开始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故c项错误;最早打破“吃大锅饭”的体制弊端指的是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原来的人民公社化体制,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7、20世纪80年代,西欧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以解决科技落后于美、日的问题。法国制定的“研究开发基本法”以信息技术为首要开发领域,联邦德国实施为期5年的信息技术研究开发计划,英国则开始了高级信息技术发展计划。上述现象表明()a.欧共体的合作貌合神离b.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c.政府干预思想影响深远d.两极格局即将被瓦解解析:c据材料可知法国、联邦德国、英国制定计划发展信息技术,解决科技落后于美、日的问题,体现了政府干预的思想,c项正确。8、(2018北京顺义一模,17)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中国近代史过程中根据学者观点绘制的结构图。按此理解属于“组织反应”的是()a.兴办开平煤矿b.提出三民主义c.宣传民主与科学d.共产党成立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开矿办厂属于技术层面,故a项错误;三民主义的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属于制度层面的内容,故b项错误;民主与科学属于意识形态层面的内容,故c项错误;共产党的成立属于政党组织形式,故属于组织层面的内容,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一个原因是,按照西方人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映在一党制政治结构中的个人自由缺乏、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同样使他们感到震惊。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得政治独立,但他们还没有获得经济独立。因此,他们是用羡慕而不是同情的眼光来看待苏联的生活水平。他们不太注意苏联人缺乏个人自由这一点,因为这些人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里通常还享受不到这样的自由。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10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中国家“用羡慕而不是同情的眼光来看待苏联的生活水平”的原因。(5分)(3)依据材料一、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苏联认识不同的原因。(10分)解析:第(1)问,大多数西方人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原因在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回答“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弊端即可。第(2)问,发展中国家以羡慕眼光看待苏联,原因在于二者之间的差距,一方面是苏联在“斯大林模式”指导下,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上的落后。第(3)问,对苏联认识不同的原因在于,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苏联对比的差距,西方国家民主制度比较完善、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因此不太认可苏联;而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落后于苏联,因此苏联成为其羡慕学习的对象。答案:(1)原因:苏联在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公民的自由权利得不到保障,法制不健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重视重工业的发展,轻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经济结构不合理;轻视民生,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文化上,教育和文化传媒受到政府的控制。(10分)(2)原因:苏联在短时期内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落后。(5分)(3)原因:西方国家:资本主义民主国家,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得到一定的保障;经济、科技、文化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他们看到了苏联民主、民生、民权方面存在的弊端。发展中国家:虽然取得了政治独立,但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落后,更关注苏联经济、军事方面取得的成就。(10分)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总统在就职前应作如下宣誓或郑重声明:“我谨庄严宣誓,我一定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按照传统,在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下,当选总统需手按圣经宣读誓言。此外,第6条规定: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政府和各州一切行政、司法官员均应宣誓或郑重声明拥护本宪法。摘编自邓静秋各国宪法宣誓制度的比较材料二1894年兴中会成立会上,孙中山带头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拟定盟书后带领大家举右手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渝此,任众处罚。”1912年1月1日晚10时,孙中山在南京原两江总督衙门就任临时大总统,便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孙中山与民国宣誓制度之建立(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宪法宣誓制度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宣誓的不同。(3)综合以上材料,探讨就职宣誓制度的价值。答案(1)特点:宣誓主体广泛;突出宪法的权威;体现三权分立、权力制约;手扶圣经 宣誓,彰显宣誓的神圣感和宣誓者的使命感。(2)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