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应城旅游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1页
加强应城旅游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2页
加强应城旅游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3页
加强应城旅游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4页
加强应城旅游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强应城旅游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这就是旅游文化。入目三分景,七分在内涵,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对促进旅游业发挥最大效益效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应城西部旅游经济区建设的加快,应城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要逐步成长为支柱产业,必须在大规划、大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旅游文化建设。一、旅游文化建设的现状应城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体现旅游文化特点,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以寻求发展方式为着力点,旅游业兴起,启动了旅游文化建设。应城市委市政府立足优美山水和独特资源,顺势而为,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途径,启动旅游文化建设,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后发优势,制定了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引导文化建设主动服务于旅游业,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的对接;修复了孔庙等一些极具文物价值的景观,保护和开发了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等一批旅游文化资源,完成了汤池西街的建设;发挥了灵泉文化的影响,挖掘了膏盐文化内涵,展示了石膏艺术等特色文化。全市旅游文化建设从无到有,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以开发温泉资源为爆发点,汤池游升温,推动了旅游文化建设。随着灵泉文化的不断渗透,汤池温泉的开发成为应城旅游业的爆发点。2010年,全市接待游客110.8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达8000人次,旅游收入6.9亿元,占全市GDP的6%,旅游直接就业6200人,间接就业2.7万人,有涉旅企业100多家,星级宾馆10家,床位5000张,餐位8000个,景区景点8处,旅行社3家,农家乐、娱乐休闲场所300多家,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协调发展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业宣传了应城,应城成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提高了汤池的知名度,推动了其商贸、餐饮、交通、房地产的迅速发展,使之成为“湖北省旅游名镇”。3.以建设矿山公园为潜力点,优质源挖崛,带动了旅游文化建设。正在建设的应城国家矿山公园,处处体现着膏盐文化的独特性、稀有性、典型性、优美性、自然性和完整性,形成历史与现代、怀旧与时尚完美结合的工业遗产景观,是集科学考察、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绝佳去处;开发中的渔子河风情小镇,拥有风光秀丽的渔子河、原生态的风情小镇以及天然氧吧团山等丰厚的生态旅游资源,通过体验大自然,培养人们对环境与文化的欣赏和保护,形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对推动当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旅游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应城市旅游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不少景区更多的是在打造自然景观,蕴藏其中的文化却被忽视,影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1.认知有偏差。旅游文化建设能够引领、支撑、延伸旅游业的发展。但少数部门认为旅游文化建设是软任务,是虚指标,抓与不抓无关紧要,表现出口头上重要,做起来次要,文物保护意识淡薄;部分人乐于花钱搞“改造”,导致古老建筑遭到破坏,传统习俗慢慢消亡,民间绝活逐步失传,乡村文化失去其独特的魅力;旅游企业只注重文化在浅层次上的表现,忽视通过提升文化层次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由于认识不到位,投入旅游文化建设的资金也严重不足,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2.整体欠策划。旅游文化能穿越时空、震撼心灵、放飞联想。但由于缺少策划,现有的旅游文化没能很好地通过景观予以体现。一是旅游文化开发深度不够。单纯重视景观的开发,忽略了其赖以生存的文化氛围,在发掘旅游文化内涵方面存在表面化现象,没有进行改造和升华,缺乏吸引力;二是旅游景点文化内涵不深。景点文化注入性差,没有真正把文化融入到旅游产品中,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得不到充分展示,耐人寻味的人文历史包装不足,美好的自然风光有秀气无灵气,缺少文化内涵,韵味不深;三是文化与旅游尚未有机结合、协调发展。风光与文化、旅游与文化结合不紧,坐拥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和自然景观,却难在游客心中留下烙印。3.人才很匮乏。旅游文化挖掘没有尽头、包装难以封顶、作用无法估量。但由于旅游专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直接制约着旅游业的后续发展。一是缺乏懂旅游产业发展规律、能指导旅游业良性发展的人才,导致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不成体系,各自为政;二是缺乏市场营销和管理人才。管理已开发旅游文化产品的职业经理人才不多,策划、包装旅游文化品牌的人才寥寥无几且不稳定;三是缺乏形成旅游产业的人才队伍。旅游从业人员职业技能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尤其缺乏了解本土文化的导游对旅游文化内涵作深入讲解,致使远道而来的游客难以感受到文化赋予景点的独特魅力。三、加强旅游文化建设的建议应城作为新兴旅游城市,必须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利用文化发展旅游,不断推出既有说头和看头,又有亮点和卖点的旅游产品,把旅游业打造成全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把应城建设成华中旅游名城。1.强认识,把旅游文化建设摆上优势产业之席。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政府要有立旅游文化就是立产业的理念,健全旅游文化建设管理体制,制定扶持旅游文化建设的优惠政策;部门要提高对旅游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把旅游文化建设与抓工业企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公众要自觉保护旅游文化,主动建设旅游文化,保护古老建筑,传承传统习俗,抢救民间文化;旅游企业要深入挖掘资源的文化内涵,通过营造旅游文化氛围、突出旅游文化特色、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来增强竞争力;要加大旅游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搞好政府引导性投入的同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旅游文化建设,形成推动旅游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2.重规划,让旅游文化建设渗透城乡发展之中。要立足资源的挖掘,依据发展的要求,制定科学的旅游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协调长短期发展目标,按纵横相交的“”字雏形实施全市旅游文化建设:纵向以老县河为线,依次为临江码头黄滩老街文峰公园主城区巡检司短港水库;横向以曹汤路为轴,依次为盐化基地主城区门板湾遗址白杨美食城五龙寺矿山公园松林岗渔子河风情小镇汤池,还有烧香台伍家山;要树立山水有形、文化是魂、环境为本的理念,完善旅游文化建设机构,组建专业队伍,整治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景点的历史文脉,保持规划执行的严肃性,防止短期行为发生。3.推精品,使旅游文化建设融入资源开发之列。应城的文化璀璨斑斓,各具特色。历史文化有门板湾文化、蒲骚文化、蒲阳文化、灵泉文化和膏盐文化;名人文化有宋玉与蒲骚田、李白与玉女汤、欧阳修与西河渡、张居正与妙高台,著书之富陈士元,朝廷重臣李幼滋,泰安知州张迎芳,民国勋臣蒋作宾,湖北的李先生李范一,科技精英李天培,有民国的24位将军、共和国的7位将军,有体坛明星李青、彭丽萍、季发元、周元香,有时代先锋杨小运,当代海迪田子君,药界巨贾刘宝林;红色文化有“一大”代表刘仁静,早期工运领袖许白昊,汤池训练班旧址,红旗人民公社旧址;古迹文化有孔庙、文峰塔;馆藏文化有文物奇绝的博物馆,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服务大众的体育馆;饮食文化有流传千年的小吃,油重味大的土菜,彻夜不眠的夜市,独具风味的早点;生态文化有幽静秀丽的团山、古木参天的伍家山、宛如仙境的烧香台,有烟波浩渺的短港、青山绿水的渔子河、景色如画的龙赛湖;宗教文化有寿宁禅寺、天主教堂;民俗文化有金漆木梅花、膏雕、绞彩,有楚剧、高跷、唢呐、彩莲船、舞狮、舞龙、出平台、出马故事;民间歌曲有绣荷包、车水歌、打麦歌,石硪号子、拉网号子、膏洞号子;民间传说有四龙河、义马河、龙王玉米、黄滩酱油、灵芝草、一夜黄、龙死湖、龙赛湖、九子墩、天子岗、白龙井、三眼井、烧香台等。要在异彩纷呈的文化中优选品牌,在满天繁星中突出明月,充分发掘和利用文化,并在策划过程中有效地进行物化,用具体的形态生动形象地表达主题思想。一是立足灵泉文化,挖掘汤池温泉亮点。要以灵泉文化为魂,以发展生态温泉为方向,全面升级改造一期工程,扩充多功能温泉规模,兴建高级温泉会所;以创新理念为变革基点,结合汤池“一个美丽的传说、一首著名的诗篇、一座沧桑的故城、一个红色的摇篮、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巨资投入二期扩建工程,兴建湖景高尔夫球练习场、商务度假酒店、大型水上欢乐世界、高端国际会议中心、园林式生态餐厅、趣味农庄、鲜蔬果采摘园、高端温泉汤屋、生态湖畔餐厅等配套设施,将汤池温泉打造成华中地区集温泉沐浴、休闲养生、商旅会务、游乐度假于一体的多元化生态旅游区;要立足汤池温泉规模化、专业化的优势,坚持多元化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思路,拓宽营销网络,打造持续不断的旅游兴奋点,形成独树一帜的温泉品牌。二是依托膏盐文化,打造矿山公园卖点。应城膏盐业近500年的矿业发展史,展示了应城工业的精髓,创造了应城的集镇文化、行商文化、码头文化、园林文化,浓缩了应城的民风民俗。应紧扣膏盐文化,加紧建设国家矿山公园,将温泉引入园区,利用温泉和太阳能建设热带植物园;将温泉引入矿井,打造温泉休闲区;在矿井内以动漫的形式展示膏盐的形成、不同时期的开采、加工过程,让游人感受厚重的膏盐文化;沿井壁用石膏浮雕的形式,反映应城的传说与典故;大力宣传团山庙的故事,建成团山寺宗教文化区;充分利用优良的自然资源,建设高效生态农场和体育公园;沿黄毛水库建设人造沙滩,开凿人工河连接黄毛水库和燕子山水库,把人工河两岸建成一条如诗如画的景观带;在燕子山水库边造假山,沿湖建风格各异的别墅群和国际会展中心。让国家矿山公园成为应城向世界展示保护矿业遗迹、弘扬矿业文化的重要窗口和提高应城膏盐产品知名度的重要渠道。三是体验生态文化,抓住风情小镇重点。祝墩、景墩是渔子河边的原生态小镇,要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精心策划,把小镇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候鸟式”度假目的地,引导游客把人烟稀少、风光优美、生态和谐的小镇当作假日居住的好地方;要鼓励沿河居民建一批上规格的果园、菜园、鱼塘,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农家乐”,给游客提供清新优雅的环境,使其在亲历、亲见、亲闻中观赏诗情画意的风光,体验田园劳作的生活,感受淳朴厚道的民风,放纵悠闲自得的心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四是弘扬红色文化,开拓红旗公社热点。红旗人民公社是湖北省第一个成立的人民公社,1958年11月26日,周恩来陪同金日成访问了红旗人民公社,在群跃楼听取公社党委书记的工作汇报。2008年3月群跃楼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更名为“红旗人民公社旧址”。要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文物进行维修,适当抬高房屋基础;恢复总理视察时的陈设,增加光电设备,增设展区,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展示从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联产承包到现代农业的农耕文化及“三农”的变迁历史;在院内增塑金日成塑像,改善地面道路及绿化环境,整修院墙,在大院南端建大门,配套门房、办公接待处;拆除院墙周边违章建筑,清理菜园、垃圾场并加以绿化;硬化门前道路,增设消防栓、专用电路,接入自来水,院落南部开辟小广场。尽快把红旗人民公社旧址打造成展示对外友好交流的窗口、反映“三农”变迁的长廊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五是展示民俗文化,配套文峰公园看点。文峰塔又称文笔峰、凌云塔,是孝感唯一现存的明代古塔。要以现有文峰公园东南角为基点,向北扩150米,向西扩500米与改造后的老县河相连,向南扩50米与规划中的公路相接,向东沿武荆高速连接线打造喇叭形的透视长廊,建成占地150亩的文峰公园。公园以文峰塔为主体,配套民俗文化村,演示膏盐、轻纺、手工业的传统工艺和传统餐饮、传统祭典、民间曲艺和各种民间绝活,复原明代“栎林新市”牌坊、明清时期商埠和“文峰夕照”美景,修建明代塾室和文昌阁、清代“应城石膏税厩”、民国时期的膏园、栈房、膏行等,打造碑林展示名家的潇洒笔墨。变文化积淀为文化资源,使文峰公园成为展示应城民俗文化的窗口。4.引人才,将旅游文化建设推上协调发展之道。依靠大批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人才,提供集约化、高水平、高品位、有特色的服务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因此,一要加快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营销策划人才、复合型旅游服务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