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有害气体预防专项方案.doc_第1页
隧道施工有害气体预防专项方案.doc_第2页
隧道施工有害气体预防专项方案.doc_第3页
隧道施工有害气体预防专项方案.doc_第4页
隧道施工有害气体预防专项方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绰斯甲水电站标地质探洞有毒有害气体预控专项施工方案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绰斯甲水电站标项目经理部二一一年十月十日 5 / 6目 录一、工程概况:1二、CO的危害:1三、预防措施:2四、应急措施:5地质探洞有毒有害气体预控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绰斯甲水电站III标5#地质探洞全长930m,开挖断面尺寸为7.3m x 7.7m7.71m x 8.92m,为城门型断面。5#地质探洞最大埋深740m。洞身范围内岩体以为砂岩为主,局部破碎带夹泥质砂岩。2011年10月6日晚,5#地质探洞掌子面K0+405处出现大面积渗水,并伴有不明异味气体,工人在洞内施工时出现胸闷、头疼等现象。11日,我项目部联系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化学研究院对5#地质探洞内的不明气体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主要为CO超标。根据5#地质探洞内CO浓度超标的情况,为确保施工作业安全特编制本方案以指导施工。二、CO的危害: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对人体的伤害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机体组织缺氧。 危害特性:一氧化碳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便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燃烧(分解)产物:二氧化碳。 毒性:一氧化碳对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浓度和机体吸收高浓度一氧化碳空气的时间长短。一氧化碳中毒者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 (COHb)的含量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浓度成正比关系,中毒的严重程度则与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 (COHb)含量有直接关系。 心脏和大脑是与人的生命最密切的组织和器官,心脏和大脑对机体供氧不足的反应特别敏感。因此,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的机体组织缺氧,对心脏和大脑的影响最为显著。 如果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0ppm,10分钟过后,人体血液内的碳氧血红蛋白 (COHb)可达到2%以上,从而引起神经系统反应,例如,行动迟缓,意识不清。如果一氧化碳浓度达到30ppm,人体血液内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可达到5%左右,可导致视觉和听力障碍;当血液内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达到10%以上时,机体将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例如,头痛、眩晕、恶心、胸闷、乏力、意识模糊等。 由于一氧化碳在肌肉中的累积效应,即使在停止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后,在数日之内,人体仍然会感觉到肌肉无力。一氧化碳中毒对大脑皮层的伤害最为严重,常常导致脑组织软化、坏死。 据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化学研究院对5#地质探洞的检测结果显示5#地质探洞内的CO浓度为28.2ppm,足以对洞内作业人员造成身体伤害。三、预防措施: 1、加强洞内通风 5#地质探洞所用的通风机共三档,最高档为三档,功率为110KW2,保证24小时洞内通风,风带接至距离掌子面60m处,确保掌子面风速控制在1m/sm/s之间,确保洞内空气清新。每次爆破后必须在最大风速情况下通风20min以上后人员才可进洞开展监控及其作业。2、浓度监控 每次爆破后及其作业过程中安排专人对洞内气体浓度进行监控,为了确保监控数据的准确性我项目部专门进场一台INDUSTRIAL /SCIENTIFIC M40型多功能有害气体检测仪、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器、AZJ-2000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三套设备,对5#地质探洞内的有害气体进行监控检测。 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器固定于距离掌子面20m处,进行长期监测;INDUSTRIAL /SCIENTIFIC M40型多功能有害气体检测仪和AZJ-2000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由洞内专职安全员随身携带。正常作业过程中在前一个月内,每两小时进行一次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填入5#地质探洞有毒有害气体监控量测数据记录表,如下表:5#地质探洞有毒有害气体监控量测数据记录表气体名称单位浓度标准值备注COppm24CH4%0.5CO2%0.5H2Sppm6.6日期时间填写人监理 经过一段时间观测洞内气体浓度稳定后,除在每次爆破后监测一次外,其它时间可12小时监测一次。3、身体防护 洞内作业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禁止穿戴易产生静电的尼龙衣物进洞作业。4、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5、眼镜防护一般不需要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6、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7、气体燃爆防护洞内禁止吸烟;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汽油运到洞内;任何汽油动力设备都不允许放在隧道内或在隧道内使用;对洞内的所有线路及照明设施进行改造,所有电缆采用阻燃、防爆电缆。8、制度防护 项目部成立以安全检查长李辉为组长的5#地质探洞有毒有害气体监控领导小组,以杨杰为副组长,王伟、陈天平、吴正安、王华平为组员,对5#地质探洞的有害气体防护措施落实、监控情况进行检查。严格落实施工交底制度,对5#地质探洞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三级有毒有害气体安全技术交底,并在洞内挂设标示标牌,对进洞人员进行提醒。四、应急措施: 项目部配备专职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