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影响与应对思路研究.doc_第1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影响与应对思路研究.doc_第2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影响与应对思路研究.doc_第3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影响与应对思路研究.doc_第4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影响与应对思路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目 录1绿色壁垒的基本概况21.1绿色壁垒的概念及产生背景21.2绿色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21.3纺织服装领域绿色壁垒的主要特征32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42.1影响出口市场、引发贸易争端42.造成市场准入障碍52.降低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52.4增加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成本62.促使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73 我国纺织品服装业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原因73.1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73.2我国纺织品的相对弱质性83.3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83.4对绿色贸易壁垒的信息缺乏了解,信息闭塞83.5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84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应对绿色壁垒的思路94.1 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94.2 积极申请“双绿色认证”104.3技术创新,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树立品牌意识114.4积极研制和开发生态纺织品124.5企业应以生态与经济并重的复合目标134.6实现产业国际化、市场多元化,规避国际贸易风险134.7合理规避、利用绿色壁垒,提高解决争端能力13参考文献15致 谢16作为世贸组织成员, 2005 年起我国可享受纺织品和服装贸易一体化的待遇。多年来困扰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配额问题将得到解决。但另一方面, 国际上对纺织品和服装的环保要求也日趋严格。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上的优势, 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 设置一系列绿色贸易壁垒, 影响了我国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了解这一领域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特征、原因及其对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影响, 采取积极的应对之策, 对我国出口企业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绿色壁垒的基本概况1.1绿色壁垒的概念及产生背景“绿色壁垒”即绿色贸易壁垒(Green TradeBarrier),又称环境壁垒(Environment Barrier),是指以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有关国际公约、法规、标准和进口国的环保法律、法规、标准为依据,在国际贸易中对不符合国际和进口国国内关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人类及动植物健康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的商品实行限制或禁止进口的非关税壁垒。1 王金南等著, 2002: 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第6页.绿色壁垒是近十几年来在国际贸易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也是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最突出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把环保要求与国际贸易联系起来,以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有关国际公约、法规、标准为依据,并以进口国的环保法律、法规、标准为准绳,在国际贸易中对不符合国际和进口国国内环保法律、法规、标准的商品实行限制或拒绝进口,以保护环境为由进行市场保护。绿色壁垒的基础是拥有先进的技术,主要是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所构筑的贸易壁垒,所以其实质是技术壁垒。1.2绿色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很多,常见的有市场准入、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等。在纺织服装领域,绿色壁垒主要有三大类:第一大类是绿色技术标准,即针对产品设计制造到报废回收全过程而订立的一些严格的、强制性的环保标准和技术指数。目前,发达国家进口纺织产品较为关注的环保生态项目主要有:甲醛、偶氮染料、PH 碱性值、五氯苯酚、卤化物载体、各种杀虫剂、染色牢度、挥发性化合物释放、特殊气味类(如霉味、重金属砷、镉、铬、铜、钴、铅、汞、镍等) 。概括地说,作为纺织新概念的生态纺织品、绿色服装其主要包括六项:1) 不含甲醛:2) PH 值合格;3) 无怪味或特殊气味;4) 不含有机氯;5) 色牢度好。另外,服装的拉链、纽扣的镀锌及重金属含量也是一个较敏感的问题。第二类是绿色环境标志,它是一种标在产品或包装上的标签,是产品的“证明性商标”,它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规定的环保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综合环保优势。第三类是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目前发达国家的绿色检验检疫制度措施日益苛刻,特别是近年来对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残留、重金属含量的要求日趋严格。对于纺织品服装来说,主要受检测的项目有纺织原料残存的农药化肥的含量、纺织面料在印染过程中有毒有害物的残存以及服装尤其是内衣、婴儿服装上是否有超标的病毒病菌等。1.3纺织服装领域绿色壁垒的主要特征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除了具有一般绿色壁垒的合理性、复杂性、隐蔽性和灵活性等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3.1环保、健康要求法规严明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和健康为前提,通过制定各种环保法律法规强化环境安全,使绿色壁垒成为服装贸易中新的保护网。例如1995年日本的产品责任法规定,对皮肤伤害、异物混人、燃烧事故、染色不良造成的特殊事故等服装成品缺陷,受害者可申请赔偿。又如1997年,欧盟禁止在棉花种植过程中使用含有毒金属化合物的杀虫剂;1999年1月1日起,使用含有致癌芳香胺的118种偶氮染料的成衣、皮革、服装、床上用品、家居布料等不可在德国市场上销售。1.3.2技术标准众多,环境标志国际化除了对进口服装制定一整套技术标准外,发达国家(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还实行环境标志认可制度。德国最早推行“蓝色天使”标志;美国于1988年开始实行“能源之星”绿色标志;1995年3月荷兰使用“生态标签”;1999年3月欧盟要求纤维、服装和鞋类产品要贴上欧洲环保标志等,产品必须带有这些标签方可进人该国市场。目前,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挪威、瑞典、法国、芬兰、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并趋向协调一致,相互承认,使发展中国家服装产品进人发达国家市场步履维艰。1.3.3实施质量认证制度重视生产企业质量保护体系的管理已经成为国际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1995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实施国家环境监查标准制度,要求产品达到ISO9001系列标准。美国和欧盟规定,获得ISO9000认证的服装生产企业所生产的服装产品才能参加美国和欧盟的展销会。欧盟要求进入欧盟国家的服装产品从生产前到制造、销售、使用以及最后处理阶段都要达到规定的IS014000技术标准。1.3.4对纺织品的质量指标更严格许多客户会在合同中对影响使用性能的质量指标提出特殊要求,对染料色牢度等项目指标的要求明显提高。2000年1月至7月张家港出人境检验检疫局纺织品实验室,所受理的321批出口纺织品中,有201批产品的国外要求指标高于我国国家标准。日本实施的制造物责任法中规定:只要证明制品缺陷与事故的因果关系,不论制品商是否有过失,受害者都可申请赔偿。日本客户已明确要求中国生产的服装对缝针、大头针、断针、手针进行检验,检验完毕在箱外贴上相应的标记。1.3.5 服装检验手段和要求逐步提高利用高新技术、高灵敏的检测设备进行精密分析,高标准、严要求。如对重金属十大类中,对直接皮肤接触的限值,砷、担分别为0.2和0.8PPM,在纤维聚合过程中要求有机化合物的释放量不能超过1.2克。欧盟国家利用高压液相色谱仪(HPLC)分离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禁止所有可能致癌的印染物质在纺织品服装中使用。 这些以环境、健康为由的绿色壁垒,客观上为发达国家保护本国纺织品服装市场提供了合法外衣,使那些环境标准较低,特别是受资金、技术限制的发展中国家纺织品服装出口严重受损。如何符合与满足这些苛刻的标准与要求,日益成为中国企业产品出口面临的挑战。2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作为世界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大国, 国外苛刻的绿色壁垒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纺织品和服装产品的出口。但从长远来看, 它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影响出口市场、引发贸易争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方向为美国、日本、欧盟,而这些国家和地区正是采取环境保护行动较早、公众环保意识较强、环境技术较先进、环境标准较严格的区域。如果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短期内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那么我们的出口市场范围就面临缩小的可能。表1.11995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分布单位:亿美元出口流向香港地区日本美国欧盟韩国五大市场总出口金额118.588.631.73116285.8379.6占总出口()31.223.358.388.24.275.3100数据来源:根据1996年中国海关统计资料整理。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措施具有隐蔽性、灵活性、动态性、歧视性、技术性等特点,且这些特点相互混杂,致使我国与贸易对象国之间争端不断,严重影响了我国与贸易对象国之间的经贸关系。绿色壁垒已成为贸易争端的重要领域。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案例中,大部分是与绿色壁垒有关的。双边贸易中的绿色壁垒争端更是层出不穷。2.造成市场准入障碍绿色壁垒限制了不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纺织品与服装进入市场, 一些残留物、农药残留物、防霉变物质、防静电剂等制定了严格控制标准。如日本政府从1974 年起规定,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纺织品甲醛含量须经检测并达到规定限量, 否则禁止销售; 德国政府在两年时间内竟连续颁布了四个消费品法案修正案, 规定禁止在所有与皮肤有接触的产品中使用可以通过偶氮基因分解形成的20 种(后又增至22 种) 致癌芳香胺中的任何一种偶氮染料, 先后禁止进口或销售使用禁用染料染色和印花的产品,荷兰、瑞典、丹麦、法国等国家也纷纷效仿。从1995 年开始, 我国许多企业的纺织品因使用偶氮染料而被进口国拒之门外。2.降低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在很多场合下, 绿色壁垒并不表现为对产品市场准入的直接限制, 而是通过环境标准的设置或提高原有环境标准, 从而削弱它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种非关税技术壁垒让许多企业尝到苦头。如Oeko 纺织品标准100要求苯乙烯的不超过5ppb ,7 而国内企业受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 目前仍难检测和控制ppb 级的物质。如果让发达国家检测机构检测, 极为昂贵的检测费用又将大大加大我国纺织品出口难度。日本、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 也是对纺织服装产品设置绿色壁垒数量最多、壁垒要求最严格的国家和地区。近年来, 由于绿色壁垒的影响, 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增长速度趋缓, 市场份额呈萎缩趋势。如果不尽快采取对策, 我国很多纺织服装产品将有可能因达不到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准入条件, 而被拒之于目标市场之外, 市场份额会进一步缩小, 从而影响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2.4增加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成本取得绿色认证或标志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规避绿色壁垒的有效办法之一。首先, 必须了解绿色壁垒中的标准。由于国际上尚未有统一的法规、规章, 不同国家的标准纷繁复杂, 要想获得准确的信息须付出大量的人力、资金和时间成本; 其次, 取得绿色认证或标志的高额费用和复杂手续也会使产品的成本增加; 再次, 企业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要求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 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 变传统生产方式为清洁生产方式; 要满足绿色壁垒在检验、测试、认证、评估、审计等方面的要求, 必须实施绿色营销计划, 从产品包装标志、标签到广告宣传, 都要符合进口国的规定, 而所有这一切要求或规定都会使纺织服装产品的成本增加。表1.2:2002看纺织工业分行业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单位:%子行业企业数比例收入比重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利润率净资产利用率棉纺织业23.4331.5610.391.714.521.742.917.75服装38.0526.8113.493.594.820.893.9512.00化纤3.9010.659.981.623.952.422.714.57丝纺织业7.818.078.401.132.821.893.079.76针纺织业10.757.4112.062.414.781.313.519.29毛纺织业4.946.3810.821.804.382.163.556.87原料加工4.583.609.501.942.991.553.2315.13纺织机械2.512.7717.562.948.721.405.3512.30麻纺织业0.930.6810.602.505.612.681.193.37全行业10010011.392.284.501.583.368.11资料来源:中国纺织工业协会。2.促使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绿色壁垒在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构成挑战的同时, 但也为我国纺织服装业实现产品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绿色壁垒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为名, 这必然会导致国际贸易中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初级纺织服装产品的比重逐渐下降, 促使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我国纺织服装业实施产品结构调整。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只有积极调整产品开发战略, 大力开发环保型深加工产品, 把绿色纺织品、生态服装等作为出口的新增长点, 才能打破国外绿色壁垒, 稳定并进一步扩大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3 我国纺织品服装业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出口频频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3.1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我国出口到他国的纺织品价格低,严重影响他国纺织品在本国的竞争力,因此为了维护竞争中的支配地位,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国纺织品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力度,以达到限制我国出口,保护本国市场和纺织业的目的。3.2我国纺织品的相对弱质性目前世界纺织品贸易的格局是:发达国家利用信息产业的成果从事技术及资本密集型纺织品的生产,产品侧重个性化、流行化、环保化和高档化。而我国的纺织品单位产品价值较低,创汇能力差。虽然中国纺织业正逐步向产业升级目标努力,但出口的纺织品多为无品牌的中低档产品,质量不高,增加值不高。而且我国纺织品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其技术含量非常低,因此,我国的纺织品在出口时达不到进口国所规定的要求。而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和环境的质量,不少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对有害于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纺织品加以抵制。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出口的纺织品无疑会遭遇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3.3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决策者和广大企业家似乎还没有对绿色贸易壁垒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前几年我国已开展了ISO14000 认证工作,但是这项工作在国际和国内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都还远远不够,仅仅处于起始阶段,就现实的状况而言,我国纺织企业是难以面对国际上日夜临近并不断发展强化的绿色贸易壁垒的。3.4对绿色贸易壁垒的信息缺乏了解,信息闭塞我国大多数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对国际标准和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性手段缺乏了解,知之甚少,从而造成应对的贻误。从上文提到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家企业之所以会遭受损失,与信息的闭塞有关,如果他们能及时并尽早获知相关的规定,就有可能及时作出反应,从而改变被动局面,挽回损失。3.5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2001 年,我国对主要市场的出口额分别为:日本:出口金额138.6 亿美元,占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25. 6 %。香港:出口金额107. 4亿美元,占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19. 8 %。美国:出口金额61. 6 亿美元,占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11. 4 %。欧盟:出口金额54. 5 亿美元,占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10. 1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四大主要市场共占我国纺织品总出口的66. 9 %。而纵观近些年来中国纺织品出口遭遇的不幸,大多数都发生在欧盟及美国。因此,中国纺织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也是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一大原因。表1.3:2004年18月我国纺织服装类产品进出口市场统计(单位:万美元)序号国家(地区)进出口额出口额同比增长(,%)1中国香港1243811111885915.62日本12313671000433123美国72076269904019.24韩国42994425682410.75俄罗斯22337822292665.16德国16912515910715.57阿联酋14139914126642.38澳大利亚12593712293820.89意大利14252511694426.110英国11062710637618.311加拿大956399420716.312新加坡949979130917.2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整理。4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应对绿色壁垒的思路企业是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之一,是最直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行为者。对于纺织服装企业来说,短期的改进,长期的结构调整都是必要的。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全球化的背景。也就是说,中国惟有顺应历史潮流,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4.1 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代竞争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由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共同决定。众所周知,我国纺织服装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现在这种比较优势的作用正在逐渐下降;竞争优势则包括管理资源、研究开发资源和支撑资源。它强调的是非价格竞争和创新竞争,而我国的纺织服装业明显缺乏竞争优势,体现在产品品种、工艺、档次、研发水平、创新能力以及品牌运作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纺织服装业应在保持和更好发挥已有的比较优势的同时,发展竞争优势,加大研究开发力度,积极培育创新能力,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和独特的市场网络,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竞争的环境下,在有效利用企业资源的基础上,在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等领域以及产品的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所拥有的更具优势的能力。它可分为核心竞争力和一般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不易被竞争对手仿制的、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并且在竞争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能力。因此,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必然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企业构建未来产业的基础。那么,纺织服装企业应如何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第一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技术创新,不断研究开发新产品,如加强对纤维面料、制造技术、服装设计等的研究,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使之转化为实际的竞争优势。第二建立企业的快速反应机制。面对日益个性化的市场,企业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以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纺织服装业进行改造,培育对各种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进行有效的预测、计划、控制、生产,大力开发电子商务,拓展市场空间,建立适应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服装快速反应是世界服装业的一个发展趋势。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零售、服装、纺织工厂之间普遍建立快速反应体系,这明显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而我国大部分纺织企业还没有建立起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质量”的快速反应机制。所以我国纺织企业必须在这些方面多下力气。第三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才优势的培育。加强人才培养,开发高科技、生态服装。拥有人才是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价值的首要条件。而我国纺织服装业恰巧在开发新技术等方面十分薄弱。因此纺织业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人才高地的建设,增加投入促进企业内部的学习和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创造员工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使员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得到自我提高和完善。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今后会越来越难以在纺织服装这个日新月异的市场中赢得胜利。4.2 积极申请“双绿色认证”我国企业不能被动等待别国来检测自己的产品是否合格,而应采取积极态度,主动进行相关的论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环境风险。只有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先拔头筹,抢占先机。(1) 争取ISO14000系列认证。ISO14000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环境行为评价、生命周期评价、环境产品标准等内容。它旨在帮助企业实行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符合ISO14000系列标准的企业成为绿色企业,其生产的产品经认可成为环保产品。许多发达国家将ISO14000作为允许进入本国市场的强制性标准。因此, ISO14000是企业通往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是打破绿色壁垒的有效武器。(2) 获得环境标志认证。环境标志又称“生态标志”、“绿色标志”,是一种印刷或粘贴在产品或包装上的标签。现已有40多个国家实行环境标志认可制度,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挪威、瑞典、法国、芬兰、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并趋向协调一致,相互承认,纺织品及其他许多产品必须带有这些标签方可进入该国市场。发达国家关于生态纺织品服装的绿色标签主要有: Oeko - Tex Standard 100、Eco - Tex、Clean Fashion、Toxp roof Seal、Steilmann、Otn100及阳光标志等。这些生态标志对纺织品提出了很高的关乎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新要求。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也应积极争取获得认证。实施ISO14000和环境标志论证的“双绿色认证”,企业将能从产品设计、生产过程、消费,直至产品失去使用价值后消亡,即“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中每一个可能产生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的环节进行控制。4.3技术创新,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树立品牌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增强,关键在于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过去那种不愿意投入相关资源和精力调整商品结构,提高商品的科技含量,靠“量大取胜”的做法,难免遭遇国外绿色壁垒的限制。因此,应坚持以质取胜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通过技术创新,走知识经济的道路,由模仿者变成领导者,是突破绿色壁垒的战略方向。长期以来,我国服装出口多以来样加工、来料加工为主,出口产品的设计含量和品牌价值较低,缺乏自己的品牌。品牌设计和经营尚处于初级阶段,品牌缺乏国际语言、形象弱化、居后发劣势,难以与发达国家具有先发优势的国际大品牌相抗衡。而提高利润最根本的途径是从品牌上去获得更高的附加值,而不只是去获取一点加工费。纺织服装企业应根据所搜集的国际市场需求信息和产品信息等进行市场预测,把产品的定位做出来,通过引用高新技术、新型工艺等,开发新产品,做出既符合市场需求、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风格的品牌产品,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使我国的纺织品服装从以量取胜走到以质取胜的轨道上来。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创国际品牌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一个国际知名品牌的诞生往往需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练和沉淀。这需要文化底蕴的积累,更需要纺织服装业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4.4积极研制和开发生态纺织品1991年,由奥地利纺织研究学院设计、国际纺织品生态学研究与检测协会颁布了“Oeko -Tex Standard 100”(生态纺织品标准100) ,首次引入生态纺织品的概念。所谓生态纺织品,是指采用对周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合理利用并生产出对人体健康无害的产品。1 张世源主编, 2004: 生态纺织工程, 中国纺织出版社,第5页.它包括四层含义:(1) 原料资源的可再生和可重复利用。(2) 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如天然纤维的种植过程中减少或取消肥料、生长调节剂、落叶剂等的使用;化纤的清洁生产;同时在纺织品加工过程中,减少染料、助剂及以及能源、水资源的耗用等。(3) 使用过程中,产品对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无害。即受污染物的残留对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的影响较小。(4) 使用后的废弃物能在自然条件下降解或不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指对使用后纺织品回收利用、再循环使用,以及废弃处理中,采用对环境影响尽可能小的方式。对发达国家来说,配额的取消意味着国内市场被挤占。然而,他们早已利用自身先进的环保技术制定贸易法规、提高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构筑绿色壁垒。生态纺织品既代表了全球消费和生产的新潮流,又集中体现了发达国家利用绿色壁垒限制进口的手段。随着中国的入世,绿色壁垒在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地位日渐突出。而生态纺织品能克服绿色贸易壁垒的进口限制。因此,生态纺织品将是应对绿色壁垒、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最佳途径之一。生态纺织品将成为入世后纺织行业内新的增长点。我国应积极研制和开发生态纺织品,从原料上加以控制,采用绿色环保型纤维,改善染整加工技术,开发采用无毒、易降解的染料和化学助剂,采用少污染或无污染的工艺,并有效做好空气净化和印染废水排除前的净化工作。如可开发一些能节省能源材料的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水土保持用纺织品、可回收利用的纺织品、可分解纺织品等具有生命力和竞争潜力的生态纺织品,走在纺织市场消费和技术的前列,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壁垒虽然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贸易壁垒,但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看是一种进步,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和欢迎。4.5企业应以生态与经济并重的复合目标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纺织服装企业以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少数企业甚至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获取利润最大化。这必将导致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对环境的肆意破坏,最终引发环境危机。要想从根本上打破绿色壁垒,企业必须进行生态化运作,转变单一的经济目标为生态与经济并重的复合目标,关注相关利益者,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改变环境发展与企业无关的观念,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质量,而且还将制约企业的未来发展;转变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树立环保与经济发展并重的生态观念。4.6实现产业国际化、市场多元化,规避国际贸易风险产业国际化是突破贸易壁垒、规避贸易摩擦的重要手段。开展国际化经营是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服装业在全球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国外直接开厂、设店经营、购入国外企业股份、在发达国家利用当地人才设立研发中心,都不失为跨国经营、拓展市场的解决方案。市场多元化可以降低出口市场过分集中带来的贸易风险。目前,中国出口到香港地区、日本、美国和欧盟四大市场的纺织品及服装,约占出口总量的70%。出口市场的过度集中,增加了出口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中国纺织业在后配额时代应积极扩大对东欧、中东、南美地区和独联体等轻纺工业相对不发达及竞争优势相对不强的国家的出口。4.7合理规避、利用绿色壁垒,提高解决争端能力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后,应当获得平等的待遇和各项协议所赋予的权利。对于那些不合理的特别是歧视性地针对我国企业的技术标准,我们要坚决予以反击,采取双边磋商或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来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同时,要认真研究其他国家如何应对因环境问题引发的被诉案件,借鉴其有益的经验,以保证我国产品能顺利进入国际市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规避不合理壁垒,尽可能减少损失。同时,除了对绿色壁垒规避之外,我们还应自觉学习自由贸易国家的游戏规则,运用绿色壁垒等措施来保护我们自己的利益。政府在依据WTO规则制定贸易政策时,应善于利用绿色壁垒,来保护民族经济,防止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的冲击,使之成为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和国际市场新挑战的政策工具。积极行使WTO成员作用,加强反绿色壁垒对策研究,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构建自己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也可使外国慑于我们报复的可能,而尽量减少对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